机械原理实验报告(2013)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2013)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2013)

梧州学院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20 —20 学年上/ 下学期

系别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机械认知实验

一、实验设备: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记录

1、所观察到的陈列柜名称及内容

2、用简图符号将所观察到的常见运动副类型表示出来。

三、思考填空题:

1、观察实物模型和机构,认识到机器是由或

按照一定运动要求组合而成的。因此掌握各种机构的运动特性,有利于研究任何机器的特性。

2、在机械原理中,运动副是以的直接接触形式的可动联接及运动特征来命名的。如:高副、、转动副、等。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绘制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原理

五、测绘方法与步骤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一) 机构运动简图

(二) 机构结构分析

将机构分解为原动件、机架、杆组,并确定机构的级别。原动件用箭头标出。

五、完成思考题

1.一个正确的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应表达哪些内容?

2.机构自由度大于或小于原动件数时,各会产生什么后果?

3.在本次实验中是否遇到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等情况,在机构自由度计算中你是如何处理的?

实验三齿轮参数测定实验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将测量与计算结果填入下表(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思考题

①决定渐开线齿廓形状的基本参数主要有那些?

②测量公法线长度时,卡尺的量爪若在渐开线齿廓的不同位置相切,对所测量的公法线长度有无影响?为什么?

实验四齿轮范成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根据齿轮参数计算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和负变位齿轮各部分的尺寸,并将结果填入下表中。然后以标准齿轮为准,比较正变位和负变位齿轮尺寸变化情况。

2.附上所描绘的齿廓图纸,在图上标出各个圆的半径,并用彩笔描出齿廓曲线的根切段。

齿

七、思考题

1、齿条刀具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为什么都等于?

2、渐开线齿廊的根切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如何避免? 在图形上如何判断齿廓是否根切?

3、在同一个实验仪上,你画出的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和负变位齿轮的齿廓曲线是不是同一条渐开线? 为什么?

实验五平面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七、思考题

1.设计机构方案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2.在拼接机构时,为何需确保各个构件在互相平行的平面内?

机械原理习题及解答

机构的结构分析 2-1填充题及简答题 (1)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最小约束数为。 (2)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高副将带入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带入个约束。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4)何谓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5)杆组具有什么特点?如何确定机构的级别?选择不同的原动件对机构级别有无影响? 答案: (1)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2,最小约束数为1 (2)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高副将带入1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带入2个约束。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 (4)复合铰链:在同一点形成两个以上的转动副,这一点为复合铰链。 局部自由度:某个构件的局部运动对输出构件的运动没有影响,这个局部运动的自由度叫局部自由度。 虚约束:起不到真正的约束作用,所引起的约束是虚的、假的。 (5)杆组是自由度为零、不可再拆的运动链。机构的级别是所含杆组的最高级别。选择不 同的原动件使得机构中所含杆组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机构的级别发生变化。 2-2 计算下图机构的自由度,若含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等情况时必须一一指出, 图中BC、ED、FG分别平行且相等。要使机构有确定运动,请在图上标出原动件。 2-2答案:B点为复合铰链,滚子绕B点的转动为局部自由度,ED及其两个转动副引入虚 约束,I、J两个移动副只能算一个。

11826323=-?-?=--=h L p p n F 根据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故给凸轮为原动件。 2-3 题图2-3所示为一内燃机的机构简图,试计算其自由度,以AB 为原动件分析组成此机 构的基本杆组。又如在该机构中改选EF 为原动件,试问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是否与前有所不同,机构的级别怎样? 2-3答案:110273=?-?=F 。注意其中的C 、F 、D 、H点并不是复合铰链。 以AB 为原动件时: 此时,机构由三个Ⅱ级基本杆组与原动件、机架构成,机构的级别为二级。 以EF 为原动件时: 机构由1个Ⅱ级基本杆组,1个Ⅲ级基本杆组和机架组成。机构的级别为三级。显然,取不同构件为原动件,机构中所含的杆组发生了变化,此题中,机构的级别也发生了变化。 2-4 图示为一机构的初拟设计方案。试分析: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前言 一、实验课目的 本课程实验课目的在于: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测量技能及用实验法来测定一些机械参数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因此,实验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后分析试验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实验课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要求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在实验前要进行检查和提问,如发现有不合格者,提出批评,甚至停止实验的进行,实验准备工作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 1.预习好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搞懂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进行的步骤及主要事项,做到心中有底。 2.准备好实验指导书中规定自带的工具、纸张。 3.准备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应记录些什么数据自拟。 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1.验前必须了解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性能、操作规程及使用须知,否则不得操作。 2.严格按照规定,精心操作设备、仪器。 3.实验室内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与仪器,一律不得乱动。 4.在实验室严守纪律,不得高声谈笑,保持室内整洁。 5.实验完毕后,用过设备、仪器放回原处,并整理清洁、经教师同意后才得离开。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所有数据、现象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一定结论与看法的书面文件。学生在实验后必须按照要求,整理并分析处理所的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 为了写好实验报告,提出以下几点: 1.实验结果记录应经实验指导教师过目签字,并随实验报告一起交上。 2.报告中的结果分析及讨论应力求具体,应针对试验具体情况,防止不切实际的空谈。 3.实验报告要求每人一份。 4.实验报告应在实验完毕后一星期内,由班委汇集交老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2018年9月10日

机械原理实验

实验四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一、实验目的 1.对运动副、零件、构件及机构等概念建立实感。 2.培养依照实物机械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的能力。 3.熟悉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1.牛头刨床模型,抛光机模型等各种机构模型 2.学生自备:圆规、分规、有刻度的三角板(或直尺)、铅笔、橡皮及草稿纸等。 三、实验要求 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熟悉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要求,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实验时根据给出的机构模型,仔细观察和分析后,正确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要求每位同学画出3~4个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把计算结果与实际机构进行比较,验证其有无错误。 四、基本原理 机构的运动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运动副的类型、数目及运动副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与构件的外形、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及固联方式、运动副的具体结构等无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单的符号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即可表明机构中运动传递的情况。 五、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1.了解要绘制的机械的名称及功用,认清机械的原动件及工作构件(执行机构)。 2.缓慢转动原动件,细心观察运动在构件间的传递情况,了解活动构件,运动副的数目及其性质。 在了解活动构件及运动副数时,要注意到如下两种情况: 1.当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很小时,易误认作为一个构件; 2.由于制造的不精确,同一构件各部分之间有稍许松动时,易误认作为两个构件,碰到这种情况,要仔细分析,正确判断。 3.要选择最能表示机构特征的平面为视图平面;同时,要将原动件放在一适当的位置,以使机构运动简图最为清晰。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根据各种机构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2.验证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3.分析某些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 1.各类机构的模型和实物; 2.钢板尺、量角器、内外卡钳等; 3.三角尺、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 三、 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可以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示构件,用规定的或惯用的符号来表示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这种简单的图形即为机构运动简图。 四、 实验步骤 1.使被测机构缓慢运动,从原动件开始,循着传动路线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直接相联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运动副的种类; 3.选择能清楚表达各构件相互关系的投影面,从原动件开始,按传动路线用规定的符号,以目测的比例画出机构运动示意图,再仔细测量与机构有关的尺寸,按确定的比例再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字母A 、B 、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比例尺) (构件在图纸上的长度 ) (构件实际长度mm AB cm L AB L = μ 4.分析机构运动的确定性,计算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五、思考题 1.一张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2.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原动件的位置能否任意选择?是否会影响简图的正确性? 3.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六、实验报告

实验二 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原理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齿廓曲线的原理; 2.了解齿廓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及避免根切的方法; 3.了解刀具径向变位对齿轮的齿形和几何尺寸的影响。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 1.齿轮范成仪; 2.剪刀、绘图仪; 3.圆规、三角尺、两种颜色的铅笔或圆珠笔(自备)。 三、 实验原理 范成法是利用齿轮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一种方法。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轮坯。他们之间保持固定的角速度比传动,好象一对真正的齿轮啮合传动一样,同时刀具还沿轮坯的轴向作切削运动,这样制得的齿轮齿廓就是刀具的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为了能清楚地看到包络线的形成,我们用范成仪来模拟实现齿轮轮坯与刀具间的传动“切削”过程。 齿轮范成仪构造如图2——1所示,半圆盘2绕固定于机架上的轴心转动,在圆盘的周缘刻有凹槽,凹槽内嵌有两条钢丝3,钢丝绕在凹槽内,其中心线形成的圆相当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两条钢丝的一端固定在圆盘2上的B 、B ‘ 点,另一端固定在拖板4的A 、A ’ 点,拖板可水平方向移动,这与被加工齿轮相对齿条刀具的运动方向相同。 在拖板4上还装有带有刀具的小拖板5,转动螺钉7可以调节刀具中线至轮坯中心的距离。 齿轮范成仪中,已知基本参数为: 1. 齿条刀具:压力角0 20=α,模数mm m 25=, 齿顶高系数0.1* =a h ,径向间隙系数25.0* =C 2. 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直径mm d 200= 四、 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基本参数分别计算被加工齿轮的基圆直径d b 、最小变位系数x min ,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齿顶圆直径d a1和d a2、齿根圆直径d f1和d f2,将上述六个圆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齿轮传动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齿轮传动 机械原理实验 ——齿轮传动机构 groups, Wujiang County. In September, the chapter in the Tomb occupied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village of KMT: Wu Jiang County Government (known as "guerrilla Government") and against self-defence groups. Begins to flow from jiaxing railway Lili, Tan Hills area. In November, the County Government is based on the tomb of Lu Xiyan, mine-and from the pier at Dang, under Jin bang. County Government operates three Civil Affairs, finance, education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齿轮的相关几何参数的定义及其意义。 2. 了解齿轮传动的构成,认识其组成原件。 3. 掌握齿轮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4. 掌握齿轮的相关几何参数的计算。 5. 训练动手能力,培养综合设计的能力。二( 实验仪器 序号名称数量备注 1 1 试验台机架 2 1 主动轴带轮 3 1 电机轴带轮 4 2 主轴

5 3 端盖 6 2 卡环 三( 实验原理 (一)齿轮参数 groups, Wujiang County. In September, the chapter in the Tomb occupied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village of KMT: Wu Jiang County Government (known as "guerrilla Government") and against self-defence groups. Begins to flow from jiaxing railway Lili, Tan Hills area. In

机械原理实验思考题参考

《机构测绘、分析及设计》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 机构运动简图应着重表达机构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应包括原动件的运动规律、机构中所有构件和运动副的类型、数目及其相对位置(即转动副的中心位置、移动副的中心线位置和高副接触点的位置),而与构件的外形、断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及其固联方式和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因此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比例定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2.根据所装配的曲柄滑块机构,分析此机构中曲柄存在条件是什么?连杆长度与机构传力性能之间有什么关联? 曲柄滑块机构中曲柄存在条件是: L AB +e<=L BC 连杆长度越长则机构传力性能越好,因为连杆越长则压力角越小。 3.牛头刨六杆机构中滑杆的行程长度如何调整?调整曲柄长度 4.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摆动导杆机构之间的演化关系如何?举例说明机构演化的方法有哪些? 铰链四杆机构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演化出其它形式的四杆机构。即①取不同构件为机架;②转动副变移动副;③杆状构件与块状构件互换;④销钉扩大。 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摆动导杆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摆动导杆机构之间通过取不同构件为机架来演化。 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偏心轮滑块机构 牛头刨六杆机构正弦机 构曲柄摇杆机构 《平面机构特性分析》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1、铰链四杆机构(L1=50 mm,L2=100 mm,L3=80 mm)中,通过改变机架长度可得到何种机构? 设四杆机构中机架L4<=50,L4=L min,则由曲柄存在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必须小于或等于其余二杆的长度之和(L max+L min<=L2+L3)可得: 100+L4<=50+80 即0=100,L4=L max,则由曲柄存在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必须小于或等于其余二杆的长度之和(L max+L min<=L2+L3)可得: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现代机械设计教研室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机构现场认识实验报告 一、平面连杆机构 1.根据机构中移动副数目的不同,平面四杆机构可分为、、三种类型。 2.根据连架杆是否能整周转动,平面铰链四杆机可分为、 、。 3.在平面四杆机构中,由主动件的转动转换为从动件的移动的机构有、。 二、凸轮机构 1.凸轮机构是由、、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 2.凸轮机构按其从动件的基本形式可分为、、 。 3.凸轮机构按凸轮外形可分为、、 、。 4.凸轮机构按凸轮与从动件保持高副接触的方式可分为、。 三、齿轮机构 1.在平面齿轮机构中,传递两平行轴间回转运动的齿轮机构有、 、。 2.在平面齿轮机构中,由转动转换为移动的齿轮机构是。 3.在空间齿轮机构中,传递两相交轴间回转运动的齿轮机构有、 。 4.在空间齿轮机构中,传动两交错轴间回转运动的齿轮机构有、。 四、轮系 1.你所观察到的轮系的功用有哪些? 五、间歇运动机构 1.常用的间歇机构、、、。 2.能实现由连续转动转换为单向间歇回转的间歇机构有哪几类?

六、进行了这次机构现场认识实验后,你有何收获、体会和建议?

机构运动简图实验报告 一、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要求 1.用圆规和三角板,按选定的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在机构运动简图上,用箭头标示原动件,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标示各构件,用大写英文字母标示各运动副,并列表说明构件的运动学尺寸。 3.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二、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μ= 机构名称 l 机构运动简图运动学尺寸 原动件数目 机构自由度 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规律 μ= 机构名称 l 机构运动简图运动学尺寸 原动件数目 机构自由度 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规律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大全

机械原理实验项目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一)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测试常见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动与动力过程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及机械效率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与理解。 (2) 通过测试由常见机械传动组成的不同传动系统的机械参数,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 (3) 通过实验认识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力。 二、实验设备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台。 三、实验内容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是一项基于基本传动单元自由组装、利用传感器获取相关信息、采用工控机控制实验对象的综合性实验。它可以测量用户自行组装的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与机械效率,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输出结果数据与曲线等功能。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台的逻辑框图 变频 电机 ZJ 扭矩 传感器 ZJ 扭矩 传感器 工作载荷 扭矩测量卡 转速调节 机械传动装置 负载调节 工控机 扭矩测量卡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二) 慧鱼机器人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慧鱼机器人、机电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组装设计,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 2)利用“慧鱼模型”组装机器人模型,探索机器人各个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训练。 二、实验设备 1)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包; 2)计算机一台; 3)可编程控制器、智能接口板; 4)控制软件。 三、实验内容 “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是工程技术型模型,能够实现对工程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的模拟仿真。模型是由各种可以相互拼接的零件所组成,由于模型充分体现了各种结构、动力、控制的组成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模块,因此,可以拼装成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模型,可以用于检验学生的机械结构和机械创新设计与控制的合理可行性。 慧鱼机器人实验二室 自动步行车 学生创新实验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齿轮传动.docx

机械原理实验 ——齿轮传动机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齿轮的相关几何参数的定义及其意义。 2.了解齿轮传动的构成,认识其组成原件。 3.掌握齿轮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4.掌握齿轮的相关几何参数的计算。 5.训练动手能力,培养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 序号名称数量备注 1 试验台机架 1 2 主动轴带轮 1 3 电机轴带轮 1 4 主轴 2 5 端盖 3 6 卡环 2 三.实验原理 (一)齿轮参数 (二)传动比计算 1、一对齿轮的传动比:

谢谢观赏 传动比大小: i12=ω1/ω2 =Z2/Z1 转向外啮合转向相反取“-”号 内啮合转向相同取“+”号 对于圆柱齿轮传动,从动轮与主动轮的转向关系可直接在传动比公式中表示即: i12=±z2/z1 其中"+"号表示主从动轮转向相同,用于内啮合;"-"号表示主从动轮转向相反,用于外啮合;对于圆锥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由于主从动轮运动不在同一平面内,因此不能用"±"号法确定,圆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齿轮齿条传动只能用画箭头法确定。 对于齿轮齿条传动,若ω1表示齿轮1角速度,d1表示齿轮1分度圆直径,v2表示齿条的移动速度,存在以下关系:V2=d1ω1/2 定轴齿轮系传动比,在数值上等于组成该定轴齿轮系的各对啮合齿轮传动的连乘积,也等于首末轮之间各对啮合齿轮中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设定轴齿轮系首轮为1轮、末轮为K轮,定轴齿轮系传动比公式为: i=n1/nk=各对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i1k=(-1)M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式中:"1"表示首轮,"K"表示末轮,m 表示轮系中外啮合齿轮的对数。当m为奇数时传动比为负,表示首末轮转向相反;当m为偶数时传动比为负,表示首末轮转向相同。 注意:中介轮(惰轮)不影响传动比的大小,但改变了从动轮的转向。四.实验分析 (一)齿轮参数的计算 一对渐开线标准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的模数m=5mm ,压力角=20°,中心距a=350mm,传动比i12=1.8,求两轮的齿数、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基圆直径以及分度圆上的齿厚和齿槽宽。 谢谢观赏

机械原理实验心得体会

第一篇、机械原理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实验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十几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化. 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群体里面,沟通自然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体会.在实习设计当中依靠与被依靠对我的触及很大, 有些人很有责任感,把这样一种事情当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务,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有些人则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的弱势?..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 课程设计也是一种学习同事优秀品质的过程,比如我组的纪超同学,人家的确有种耐得住寂寞的心态.确实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但是我所赞赏的还是他追求的过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那种斟酌的态度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人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务,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我们过去有位老师说得好,有有些事情的产生只是有原因的,别人能在诸如学习上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绩,那绝对不是侥幸或者巧合,那是自己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的,这就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它将指引着一个人意气风发,更好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戒骄戒躁,态度端正,虚心认真?.要永远的记住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一、温故而知新。课程设计发端之始,思绪全无,举步维艰,对于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扎实的我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想起圣人之言“温故而知新”,便重拾教材与实验手册,对知识系统而全面进行了梳理,遇到难处先是苦思冥想再向同学请教,终于熟练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而且领悟诸多平时学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洪英刘文吉编 ________学院________专业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基础实验中心 2012年6月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实验二四杆机构类型变异与运动特性实验 1. 2.杆长条件: 最短杆长度_____+最长杆长度______ = ________(mm)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mm) 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____其它两杆的长度之和。 3.以最短杆相邻杆为机架时该机构为:__________机构, 最短杆作 _______动; 另一连架杆作_______动。 4.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比例尺μl=______m/mm)图中标明转动情况。 5.当该机构最短杆AB的位置角φ=_____度时,BC杆和CD杆的夹角β达到最小值βmin, 当角φ=_____度时,角β达到最大值βmax。。请在简图中以不同线条将两位置绘出。 6.请在简图中标出该机构极位夹角θ和CD杆的摆角ψ,并计算出该机构的行程速比系 数K=_____。 7.当以CD杆为主动时,该机构有无死点位置,如有请在简图中标明。并说明此时AB杆和 BC的状态为:_________

实验三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1. 齿条刀基本参数: m= α= ?a*= c*= 2. 被加工齿轮基本参数及计算数据: 3. 比较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注:以上项目只说明变化趋势,不要求具体数值。

实验四渐开线齿轮参数测定同组者: ________ __ 日期: __________ 1.直齿圆柱齿轮测量数据:

机械原理-课后全部习题解答

《机械原理》 习 题 解 答 机械工程学院 页脚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 第3章平面连杆机构 (8) 第4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5) 第5章齿轮机构 (19) 第6章轮系及其设计 (26) 第8章机械运动力学方程 (32) 第9章平面机构的平衡 (39)

第一章绪论 一、补充题 1、复习思考题 1)、机器应具有什么特征?机器通常由哪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2)、机器与机构有什么异同点? 3)、什么叫构件?什么叫零件?什么叫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试各举二个实例。 4)、设计机器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试选取一台机器,分析设计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2、填空题 1)、机器或机构,都是由组合而成的。 2)、机器或机构的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机器可以用来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 4)、组成机构、并且相互间能作的物体,叫做构件。 5)、从运动的角度看,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运动或运动的形式。 6)、构件是机器的单元。零件是机器的单元。 7)、机器的工作部分须完成机器的动作,且处于整个传动的。 8)、机器的传动部分是把原动部分的运动和功率传递给工作部分的。 9)、构件之间具有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的组合,叫机器。 3、判断题 1)、构件都是可动的。() 2)、机器的传动部分都是机构。() 3)、互相之间能作相对运动的物件是构件。() 4)、只从运动方面讲,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

5)、机构的作用,只是传递或转换运动的形式。() 6)、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7)、机构中的主动件和被动件,都是构件。() 2 填空题答案 1)、构件 2)、构件 3)、代替机械功 4)、相对运动 5)、传递转换 6)、运动制造 7)、预定终端 8)、中间环节9)、确定有用构件 3判断题答案 1)、√ 2)、√ 3)、√ 4)、√ 5)、× 6)、√ 7)、√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齿轮传动

机械原理实验 ——齿轮传动机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齿轮的相关几何参数的定义及其意义。 2.了解齿轮传动的构成,认识其组成原件。 3.掌握齿轮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4.掌握齿轮的相关几何参数的计算。 5.训练动手能力,培养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 序号名称数量备注 1 试验台机架 1 2 主动轴带轮 1 3 电机轴带轮 1 4 主轴 2 5 端盖 3 6 卡环 2 三.实验原理 (一)齿轮参数

(二)传动比计算 1、一对齿轮的传动比: 传动比大小: i12=ω1/ω2 =Z2/Z1 转向外啮合转向相反取“-”号 内啮合转向相同取“+”号 对于圆柱齿轮传动,从动轮与主动轮的转向关系可直接在传动比公式中表示即: i12=±z2/z1 其中"+"号表示主从动轮转向相同,用于内啮合;"-"号表示主从动轮转向相反,用于外啮合;对于圆锥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由于主从动轮运动不在同一平面内,因此不能用"±"号法确定,圆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齿轮齿条传动只能用画箭头法确定。对于齿轮齿条传动,若ω1表示齿轮1角速度,d1表示齿轮1分度圆直径,v2表示齿条的移动速度,存在以下关系:V2=d1ω1/2 定轴齿轮系传动比,在数值上等于组成该定轴齿轮系的各对啮

合齿轮传动的连乘积,也等于首末轮之间各对啮合齿轮中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设定轴齿轮系首轮为1轮、末轮为K轮,定轴齿轮系传动比公式为: i=n1/nk=各对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i1k=(-1)M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式中:"1"表示首轮,"K"表示末轮,m表示轮系中外啮合齿轮的对数。当m为奇数时传动比为负,表示首末轮转向相反;当m为偶数时传动比为负,表示首末轮转向相同。 注意:中介轮(惰轮)不影响传动比的大小,但改变了从动轮的转向。 四.实验分析 (一)齿轮参数的计算 一对渐开线标准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的模数m=5mm,压力角 =20°,中心距a=350mm,传动比i12=1.8,求两轮的齿数、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基圆直径以及分度圆上的齿厚和齿槽宽。 (二)传动比的计算 如图所示齿轮系,蜗杆的头数z1=1,右旋;蜗轮的齿数z2=26。一对圆锥齿轮z3=20,z4=21。一对圆柱齿轮z5=21,z6=28.

机械原理习题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 1.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____2_____,最小约束数为_____1_____。 2.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带入_____1____个约束, 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带入_____2____个约束。平面机构中约束数与自由度数的关系是_约束数+自由度数=3_。 3.在机器中,零件是最小制造的单元,构件是最小运动的单元。 4.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如齿轮副、凸轮副等。 5.机器中的构件可以是单一的零件,也可以是由多个零件装配成的刚性结构。 6.两个构件相互接触形成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一种联接称为运动副。 7. 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如转动副、移动副等。 8.把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联接而构成的相对可动的系 统称为是运动链,若运动链的各构件构成了首末封闭的系统 称为闭链,若运动链的构件未构成首末封闭的系统称为开链。9.平面机构是指组成机构的各个构件均在同一平面内运动。 10.在平面机构中,平面低副提供2个约束,平面高副提供1个约束。 1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时所必须给定的独立运动参数的数目 称为机构的自由度。

12.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等于自由度数。 二、简答题 1.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答:1.要有原动件;2.自由度大于0;3.原动件个数等于自由度数。 2.何谓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在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如何处理? 答:复合铰链是三个或更多个构件组成两个或更多个共轴线的转动副。 在有些机构中, 其某些构件所能产生的局部运动并不影响 其他构件的运动, 我们把这些构件所能产生的这种局部运动的 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虚约束是在机构中与其他约束重复而不起限制运动作用的 约束。 在计算机构自由度时,K个构件汇交而成的复合铰链应具有(K-1)个转动副,同时应将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虚约束除去不计。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自动化72 组员梁慕佳 07054031 张乐 07054033 张林鹏 07054034

实验一:8255 并行接口实验 1 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8255 的工作方式及其应用; 2. 掌握8255 典型应用电路的接法。 2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PITE 实验装置一套。 3 实验内容 1. 基本输入输出实验。编写程序,使8255 的A口为输入,B口为输出,完成拨动开关到数据灯的数据传输。要求只要开关拨动,数据灯的显示就发生相应改变。 2. 流水灯显示实验。编写程序,使8255 的A口和B口均为输出,数据灯D7~D0由左向右,每次仅亮一个灯,循环显示,D15~D8与D7~D0 正相反,由右向左,每次仅点亮一个灯,循环显示。 4 实验原理 并行接口是以数据的字节为单位与I/O 设备或被控制对象之间传递信息。CPU和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送总是并行的,即可以同时传递8 位、16 位或32 位等。8255可编程外围接口芯片是Intel公司生产的通用并行I/O 接口芯片,它具有A、B、C 三个并行接口,用+5V单电源供电,能在以下三种方式下工作: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方式、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方式、方式2--双向选通工作方式。8255的内部结构及引脚如图2-6-1 所示,8255工作方式控制字和C口按位置位/复位控制字格式如图2-6-2所示。 图2-6-1 8255内部结构及外部引脚图

图2-6-2 8255控制字格式 5 实验步骤 1. 基本输入输出实验 本实验使8255 端口A工作在方式0 并作为输入口,端口B工作在方式0 并作为输出口。用一组 开关信号接入端口A,端口B 输出线接至一组数据灯上,然后通过对8255 芯片编程来实现输入输出 功能。具体实验步骤如下述: (1)实验接线图如图2-6-3所示,按图连接实验线路图; (2)编写实验程序,经编译、连接无误后装入系统; (3)运行程序,改变拨动开关,同时观察LED 显示,验证程序功能。 图2-6-3 8255基本输入输出实验接线图 程序如下: ;========================================================= ; 文件名: A82551.ASM ; 功能描述: A口为输入,B口为输出,将读入的数据输出显示 ; IOY1

机械原理课后全部习题解答

机械原理课后全部习题 解答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机械原理》 习 题 解 答 机械工程学院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 第3章平面连杆机构 (8) 第4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5) 第5章齿轮机构 (19) 第6章轮系及其设计 (26) 第8章机械运动力学方程 (32) 第9章平面机构的平衡 (39) 第一章绪论 一、补充题 1、复习思考题 1)、机器应具有什么特征机器通常由哪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2)、机器与机构有什么异同点

3)、什么叫构件什么叫零件什么叫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试各举二个实例。 4)、设计机器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试选取一台机器,分析设计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2、填空题 1)、机器或机构,都是由组合而成的。 2)、机器或机构的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机器可以用来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 4)、组成机构、并且相互间能作的物体,叫做构件。 5)、从运动的角度看,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运动或运动的形式。 6)、构件是机器的单元。零件是机器的单元。 7)、机器的工作部分须完成机器的动作,且处于整个传动的。 8)、机器的传动部分是把原动部分的运动和功率传递给工作部分的。 9)、构件之间具有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 的组合,叫机器。 3、判断题 1)、构件都是可动的。() 2)、机器的传动部分都是机构。() 3)、互相之间能作相对运动的物件是构件。() 4)、只从运动方面讲,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 5)、机构的作用,只是传递或转换运动的形式。() 6)、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7)、机构中的主动件和被动件,都是构件。() 2 填空题答案 1)、构件 2)、构件 3)、代替机械功 4)、相对运动 5)、传递转换6)、运动制造 7)、预定终端 8)、中间环节 9)、确定有用构件 3判断题答案 1)、√ 2)、√ 3)、√ 4)、√ 5)、× 6)、√ 7)、√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学生实验守则 1.学生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提供预习报告或经教师提问检查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验。迟到15分钟以上者,取消本次实验,成绩为零。 2.服从教师指导,按照实验步骤、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如实记录数据,不得伪造和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需经教师审核,不合格者必须重做。 3.爱护仪器设备,节约使用材料。使用前详细检查,使用后整理就位,发现丢失或损坏立即报告。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不准将任何物品带出室外。 4.进入实验室必须自觉保持室内安静、环境整洁,严禁吸烟、进食。必须注意安全,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若发生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气源,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并保持现场,不得自行处置。待指导教师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实验。 5.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打扫好卫生。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和实验记录后方可离开。 6.实验后应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整理、计算,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凡不合要求者视具体情况补做实验或补写实验报告。 7.凡因违反操作规程或擅自动用其他仪器设备而导致损坏者,必须写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和认识程度按章予以处理。 8.在实验中对破坏实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不听指导的学生,实验教学人员有权停止其本次实验,本次实验成绩为零。 由学生提出或教师组织的课外实验,须事先向有关实验室提出申请,经系领导批准同意后,在实验室安排的时间内进行。补做实验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系领导批准后,在实验室安排的时间内进行。

前言 机械原理实验是机械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实际观念、科研创新能力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机械原理实验的任务和目的是: 1.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机械原理实验常用的仪器和装置; 2.使学生能熟练使用机械原理实验常用的仪器、工具和量具; 3.使学生能掌握机械原理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能掌握常用测试技术、数据 采集和处理等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学生对机械原理实验结果的综合处理和分析能 力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表达能力; 4.使学生初步具有理解、改进机械原理实验方案的基本能力; 5.使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实验现象并作深入思考和分析的习惯; 6.使学生逐步具有不怕困难、勤于动手的良好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谨思考的科学态 度,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机械原理实验的一般程序为: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和掌握实验基本原理;设计或选择实验方案;选择并准备实验设备及仪器、工具、量具等;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采集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实验数据,讨论实验结果并把实验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教师考核学生实验成绩的主要依据。实验报告要用规定的实验报告纸书写,要求语言通顺、图表清晰、分析合理、讨论深入,处理数据应由每人独立进行,不能多人合写一份报告。实验报告要真实反映实验结果,不得伪造。实验报告的内容主要如下: (1)实验名称、学生姓名、班号和实验日期;(2)实验目的和要求;(3)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4)实验原理;(5)实验步骤;(6)实验原始记录;(7)实验数据计算结果;(8)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实验指导书中提出的思考题,写出心得与体会。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14p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成绩 批阅人 实验名称: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根据实际的机械或机械模型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学会用机构运动简图来表达机械系统设计方案。 2 ?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和机构运动是否确定的判定方法。 3 ?联系人类的生产、生活,提出一种可以完成某些功能的机械结构,并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实验设备及用具 三、实验结果

四、问答题 1、一个正确的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 答:它能准确的表达机构运动特征以及机构中的活动构件,运动低副,高副的个数,还能以此计算出机构的自由度并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 2、机构自由度大于或小于原动件数时,各会产生什么结果? 答:1)若F>0,而F>原动件数,则机构可以运动,但构件间的运动不确定。 2)若F<0,而F<原动件数,则构件间不能实现确定的相对运动或产生破坏。 3、在本次实验中是否遇到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等情况。在机构自由度计算中你是如何处理的?说明它们在实际机构中所起的作用。 答:没有 1)复合铰链:由m个构件汇集而成的复合铰链应当包括(m-1 )个转动副 2)局部自由度:计算机构自由度是局部自由度应当合并不计,可减少高副元素接触处的磨损。 3)虚约束:预先将生产虚约束的构件个运动副去掉,然后进行自由度计算,可改善构件的受力,增加机构的刚度。 五、体会与建议 体会:在进行试验时,深刻体会到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是从人们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要得到真知就必须进行实物上的操作,这点特另忧在绘制“创新机构”的简图中体现出来,有些部件的运动状态并非靠个人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 课程编号:428014 实验指导书 主撰人:聂时君 审核人:朱连池 单位:通信与控制工程系 二O一三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机构认知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 实验三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 实验四、渐开线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五、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 注:红色标记为本学期我们所要做的实验项目,请大家写好预习实验报告。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 1.巩固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认识,提高实践能力; 2.了解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并且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技术。 2. 适用专业年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年级 3. 实验课时分配 实验项目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学时实验一预习实验报告验证 1 2 实验二预习实验报告综合 1 2 实验三预习实验报告设计 1 2 实验四预习实验报告综合 1 2 实验五预习实验报告综合 3 2 4. 实验环境 主要面向机械专业开展机械基础实验与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及制作的实践教学。机械原理实验室包括“常用机构陈列柜参观及创新设计盒功用熟悉”、“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分析”、“渐开线齿阔范成原理”、“基本机构运动参数测量与分析”、“回转构件的动平衡”等。 5. 实验总体要求 首先,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教材,明确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要做实验对象的内容;其次,了解实验所用的设备和仪器,实验时了解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实验后对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6.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 1.了解典型的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各组成部分及其功用,认知机、电、液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重点认知真实机器上的常见机构及其作用。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齿轮传动

机械原理实验 齿轮传动机构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齿轮的相关几何参数的定义及其意义。 2. 了解齿轮传动的构成,认识其组成原件。 3. 掌握齿轮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4. 掌握齿轮的相关几何参数的计算。 5. 训练动手能力,培养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原理 (一)齿轮参数 (二)传动比计算 1、一对齿轮的传动比:

传动比大小: i12= 3 1/ 3 2 =Z2/Z1 转向外啮合转向相反 取“-”号 内啮合转向相同 取“ +”号 对于圆柱齿轮传动,从动轮与主动轮的转向关系可直接在传动比公式 中表示即: i12= ± z2/z1 其中"+"号表示主从动轮转向相同,用于内啮合; "-"号表示主从动 轮转向相反,用于外啮合;对于圆锥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由于主从 动轮运动不在同一平面内,因此不能用"±"号法确定,圆锥齿轮传动、 蜗杆传动和齿轮齿条传动只能用画箭头法确定。 对于齿轮齿条传动,若3 1表示齿轮1角速度,di 表示齿轮1分度圆 直径,v2表示齿条的移动速度,存在以下关系: V2=d13 1/2 定轴齿轮系传动比,在数值上等于组成该定轴齿轮系的各对啮合齿 轮传动的连乘积,也等于首末轮之间各对啮合齿轮中所有从动轮齿数 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设定轴齿轮系首轮为 1 齿顶高励 分度恻 齿帳 盘 曲」ji 高儿 艮根高內I

轮、末轮为K轮,定轴齿轮系传动比公式为:i=n 1/nk=各对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i1k=(-1)M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式中:"1"表示首轮,"K"表示末轮,m 表示轮系中外啮合齿轮的对数。当m为奇数时传动比为负,表示首末 轮转向相反;当m为偶数时传动比为负,表示首末轮转向相同。注意:中介轮(惰轮)不影响传动比的大小,但改变了从动轮的转向。四.实验分析 (一)齿轮参数的计算 一对渐开线标准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的模数m=5mm压力角"=20°, 中心距a=350mm传动比i12=1.8,求两轮的齿数、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基圆直径以及分度圆上的齿厚和齿槽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