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比例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比例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比例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瓦塘镇

思怀小学蒙双梅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以及将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

3.能根据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能熟练地求出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会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合作探究,运用方程解决比例尺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够根据给定的比例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口答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2.出示蜗牛爬行图这只蜗牛从上海爬到北京只用了二分钟,为什么?

动手画一画--- 如果我们的教室长是9m, 宽是6m ,你能画出

教室的占地平面图吗?

3.导入:什么是比例尺?它是比还是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老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学生自学P53 例1 上面的内容,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2.出示自学提纲,之后讨论交流。明确:

⑴什么叫做比例尺?

⑵比例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时按照实际尺寸无法绘制平面图,这就产生了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的需求,因此就产生了比例尺。)

⑶比例尺有什么作用?(放大和缩小两方面作)

⑷比例尺是比还是尺?(是比,不是尺)

⑸比例尺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观察实物地图(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 :00000000 ,另一幅

地图的比例尺是0∣__∣50km , 了解比例尺的两种形式。)第一个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1/100000000 。第二个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 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 的实际距离。(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一小格表示图上距离1cm ,0 后面第一个数表示图上距离1cm 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那个单位。两小个表示图上距离2cm ,0 后面第二个数表示图上距离2cm 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那个单位,以此类推)

4.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

你能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先让学生独立改写,再指名板演: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

=1cm:5000000cm

=1:5000000

结合学生板演,归纳改写的方法。

5.出示机器零件图,认识放大比例尺。

⑴观察机器零件图,思考:这副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 这幅图的比例尺与我们之前接触的比例尺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比例尺是2:1,表示图上2cm 相对于实际距离1cm ,之前接触的比例

尺,比的前项为1,这幅图的比例尺比的后项为1)

⑵小结: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照一定的比放大,我们刚才学习的就是放大比例尺,放大比例尺通常后项为1。

6.自学例1 ,知道怎样求比例尺。

⑴学生独立阅读例1 后思考:求比例尺需要知道哪些已知条件? 求比例尺要用哪个公式?求比例尺应注意什么问题?

⑵交流汇报,提炼方法。

⑶小结: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出它们的比值就是比例尺,求比例尺之前,单位一定要统一。

7.P53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指名汇报。

8.教学例2,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出示例2 ,读题后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思考交流,如何求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设实际距离为xcm ,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根据比例的意义,直接用图上距离7.8 米乘比例尺中的400000 ,求出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设的实际长度要以“ cm ”为单位?(因为图上距离的单位是cm ,只有图上距离的单位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了,才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列比例尺的依据是什么?(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00000 表示什么?(实际距离400000cm)。

之后让学生独立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再指名学生板演:解: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xcm 。

7.8/x=1/400000

x=7.8 ×400000

x=3120000

3120000cm=31.2km

答: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31.2 千米。巩固拓展:如果在比例尺为1:400000 的规划图上,地铁1 号线上的某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 千米,那么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多少?

1 千米=100000 厘米

解:设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xcm 。

x/100000=1/400000

x=100000 ÷400000

x=0.25

答: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为0.25cm 。

三、随堂演练

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cm ,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先让学生独立改写,再指名板演:

四、巩固应用:

1.P57 5.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需要注意的地方

2.P57 8. 填写后,说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时,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

第56 、57 页练习十,第3 题、第4 题、第5 题。

板书: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3课时 比例尺(3)(教案)

第3课时比例尺(3)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李坑中心小学李忠华 【教学内容】 比例尺(3)(教材第56~58页第3~10题)。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 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1∶1000表示什么? 2.说说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新课讲授】 1.教授例3。 (1)教师用投影出示教材55页的例3。 (2)组织学生讨论:画出三家和学校的平面图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使学生明确: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3)学生分组求出各图上距离,教师订正。(4)组织学生画出平面图,并在全班交流。 2.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55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

【练习讲授】 1.出示习题:小明家要搬新家了,他特别高兴。可是,他很担心新家离学校太远。小明的爸爸按比例为他画了一幅图,并且告诉他旧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900m 。小明量得新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7cm ,旧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cm 。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明算算新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吗? (1)学生根据手中的图纸,分小组研究用什么知识来解答,然后合作计算出结果。 (2)学生汇报所在小组是怎样想的及利用了什么知识。教师要求学生每说出一步算式要说出理由,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求。 方法一:运用比例尺。 900m=90000cm 3∶90000=1∶30000 7×30000=210000(cm )=2100(m ) 方法二:运用倍比关系。 7÷3=37 900×3 7=2100(m ) 2.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计算,我们知道了小明的新家距学校比旧家远了不少,但小明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小明的新家比旧家宽敞。小明的新家按1∶200画出的户型图是这样的。 教师:你能根据手中的图选其中的一间求出实际面积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计算出结果。 (2)汇报求出卧室和卫生间的实面积的方法。 (3)引导学生过这道题发现在比例尺的应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第4题。 教师:这是一幅七星瓢虫的放大图,那么它的比例尺的后项应该是多少?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人教版比例尺教学设计

人教版比例尺教学设计 人教版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7、48页,练习八第1-3题。 【设计理念】 数学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要在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才能形成。对于“比例尺”这样的数学概念,抓住其外延和内涵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 【学情与教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后的一个教学内容。“比例尺”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之一。本节课,要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比例尺的内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认识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比例尺的内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时,对于比例尺的本质——比例尺是一个比,往往容易因为名称的误导产生歧义,对于由比例尺的规定形式——前项或后项为1,而产生的计算上的易错点,都是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亲近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去过漳州,那你们坐车从华安到漳州大约需要多长时间?(1个多小时),可是有只蚂蚁却只用了4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从华安到漳州的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地图上的图上距离,(板书:图上距离)而我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华安到漳州的实际距离。(板书:实际距离) 师:看,在这幅地图上(出示第一幅地图)从华安到漳州蚂蚁只用了4秒钟,(出示第二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蚂蚁用4秒钟还能到达吗?(出示第三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呢? 师:为什么同样是从华安到漳州,有的只需4秒钟就能到达,而有的却到达不了呢?(地图有大有小) 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才说,可先让学生说)是因为人们在制作这三幅地图时所用的比例尺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脑筋急转弯意在激趣引出地图,对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地图,通过“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三张地图大小不一样,而表示的实际距离却相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聚焦依据比例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相同,从而引出比例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有关比例尺的内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而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我班学生整体看来,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生间的学习差距较大,我班学习优秀、反应灵活的学生有,但个别学生仍存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的情况。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数学上有困难,不过学习还是很努力的。因此,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将继续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并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促使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所提高,为后面的总复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比例尺教案案例(第一课时)

比例尺应用 教学内容:比例尺应用 教学设计意图: 《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节。它是学生学完“比”、“正反比例关系”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有兴趣的。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整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了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练习题的设计富有生活气息,洋溢着童趣,这种有效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更加理解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达到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目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方法:自学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地图。(挂图) (1)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图中标注的比例尺。 (2)教师说 明比例尺的作用。 (3)引出课题,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及自学要求 Page 4 比例尺1:50000000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交流学生演讲稿 1.用实物投影(或者口头读),展示三位学生的演讲稿片段──这三个演讲片段,分别代表写得比较好,写得一般和需要改进之处比较多的,以有没有用具体材料将观点讲清楚为标准来评价。 2.集体修改需要改进的演讲稿片段。(展示写具体的过程,让全体学生知道怎么修改。)3.修改自己的演讲稿片段。 4.再次请3-4位学生读自己的演讲稿片段。 二、指导书写演讲稿结尾 1.指导将结尾写好。师: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好的结尾,对于演讲稿非常重要。请大家欣赏这两个演讲稿子的结尾: A、身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让我们团结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号召式结尾 B、身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结式结尾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法。————自然式结尾 2.学生写结尾。 3.请两个同学将完整的稿子读出来。 4.为自己的演讲稿加一个好标题。(参考题目:《我爱祖国》《腾飞吧,巨龙》《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家》《祖国,我的母亲》《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 5.交流标题。 三、修改演讲稿 1.同桌互读,并指出不足,然后进行修改。 2.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组推荐一到两位同学进行朗诵,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2)教师点评并小结。 四、再次修改并誊写演讲稿 第三课时 1.自由组合分小组,每组5-6人。选出小组长,并给自己组取个组名。围绕主题定一句口号。 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汇报形式,并选择适合自己组的形式。组长分好工。 教学过程 一、明确口语交际主题及汇报形式。 1.根据学生反馈教师板书。(演讲,朗诵诗歌、散文,讲故事。) 2.各小组给自己小组取名。师板出各组组名。 3.PPT出示四个活动主题及注意事项: (一)“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演讲尽量脱开稿子,或者并脱稿; 站立姿势要大方,不忸怩; 精神饱满,声音洪亮;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数学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要在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才能形成。对于“比例尺” 这样的数学概念,抓住其外延和内涵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 【学情与教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后的一个教学内容。“比例尺” 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之一。本节课,要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比例尺的内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认识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比例尺的内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时,对于比例尺的本质——比例尺是一个比,往往容易因为名称的误导产生歧义,对于由比例尺的规定形式——前项或后项为1, 而产生的计算 上的易错点,都是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认识比例尺的种类,能够进行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相互转化,学会求比例尺。 2. 经历比例尺产生的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时间: 1 课时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感知,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交流中加深比例尺的理解。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在计算应用中加深理解。 教具:课件直尺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位互化 4 千米=()米 4 千米=()厘米 1000 厘米=()米3000000 厘米=()千米 二、情景导入 1. 猜想趣味题 2. 显示中国地图、怎样画出来的? 三、互动新授 (一)比例尺 1. 学生自学P53例1 上面的内容,交流自学情况。想一想:什么叫比 例尺?比例尺的分类? 2. 检查自学情况。 3. 比例尺的意义 (1)显示比例尺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例尺

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内容:六下数学P48-P49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 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感受比例尺 好,我先来考考大家,我每天上班坐校车从家到学校要25分钟,可是一只小蚂蚁只用了5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大家真聪明,那小蚂蚁爬的路程和我行的路程有什么区别呢?(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复习单位间的互化 1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米=( 10 0000 )厘米 2、请同学们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长10米的线段。 (1)师:遇到什么问题了,纸不够大吧,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师:你是用几厘米代表实际10米的长度的。 师:实际上你画在图上的10厘米就是图上距离,它代表的实际长度10米就是实际距离(板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师:还有其他的画法吗?

师:同样一段10米的线段画在图上为什么有长有短呢? 生:因为他们缩小的不一样。 平时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这个确定的比就叫比例尺。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比例尺) 三、结合实际,理解比例尺 1.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通过昨天的预习你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有什么疑问? 出示预习提纲(定义,计算公式,比例尺是尺吗?那是比例吗?都不是,它只是一个比,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2.检测学生自己预习的情况与知识的理解情况 1)昨天老师布置让大家搜集地图,寻找比例尺。谁愿意来跟大家交流一下,搜集的什么地图,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课件) 出示一些学生收集的地图上的比例尺,让学生说说这些比例尺所代表的意义(其中包含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 2)将上面的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进行互相转化? 如果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它是一个怎样的比呢? 展示不同的算法,比较各自的合理性。转换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强调先统一单位,比例尺不带单位) 将地图中的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又该如何表?注意什么? 3)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关系。(表示的意义相同,只是形式不同)4)放大的图的比例尺(书P49放大的图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跟前面的这些比例尺有什么不同?(扩大的比例尺,因为有些物体比较小,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的构造,所以需要把它们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纸上。)3、运用新知,求出比例尺 1、我们掌握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下面我们来试着转化一下,完成课堂作业20页第一题。 2、计算比例尺。(现在有这么一栋楼房,出示投影课件)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倒数的认识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与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作学习、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等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我们数学中也有,我们已经学过一些,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举例说明:如因数和倍数。) 2.今天,我们接着认识数学王国中有着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数。 (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3.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质疑。如:什么叫“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倒数是一个数吗?学习倒数有什么作用?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83×38 157×715 5×51 121 ×12 (2)学生独立计算,并观察、讨论有什么发现。 (3)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教师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4)理解倒数互相依存的关系。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应该怎样理解“互为倒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集体交流。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例如:83和38互为倒数,就是指83的倒数是38,38的倒数是8 3。) 让学生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否正确。 (5)反馈练习: ①75×57 =1,所以( )和( )互为倒数。 ②71 和7互为倒数的意思是( )的倒数是( )。 (6)想一想: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1: 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53 6 27 35 61 1 72 0 (2)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主解决。 (3)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位置是互换的。) 交流得出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板书:53 3 5 6=16 61 组织检验:53×35=1,6×6 1 =1。 (自然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也可以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4)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根据倒数的意义,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是0,所以0没有倒数。) (5)小结。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2018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

《比例尺》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画位置平面图。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学步骤 一、复习准备 (一)填空. 1千米=()米1分米=()厘米 1米=()分米1厘米=()毫米 30米=()厘米300厘米=()分米 15千米=()厘米40毫米=()厘米 (二)解比例. 二、新授教学 谈话导入:(出示准备好的地图)同学们请看,这些分别是祖国地图和北京地图。在绘制这些地图和平面图的时候,都需要把实际的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教师说明: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所以就给它起了个新的名字——比例尺。(教师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后面板书:=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板书: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强调: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为了方便计算,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形式。 板书课题:比例尺 (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尺) 例1.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 ,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4cm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1.读题回答: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教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思考。 (1)要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能不能直接用题中给出的两个数列式?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2)是把千米化成厘米,还是把厘米化成千米?为什么?应该怎样化? 教师板书:120km=12000000cm 3.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教师板书:2.4:12000000=1:5000000 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5000000。 4.练习 一个圆柱形零件的高是5mm ,在图纸上的高是2cm 。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二)教学例2(课件演示:比例尺) 例2.下面是北京轨道交通路线示意图。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7.8cm ,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已知条件?要求什么? 园 四惠东 比例尺1:400000

人教版六年级比例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瓦塘镇 思怀小学蒙双梅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以及将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 3.能根据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能熟练地求出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会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合作探究,运用方程解决比例尺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够根据给定的比例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口答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2.出示蜗牛爬行图这只蜗牛从上海爬到北京只用了二分钟,为什么? 动手画一画--- 如果我们的教室长是9m, 宽是6m ,你能画出 教室的占地平面图吗? 3.导入:什么是比例尺?它是比还是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老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学生自学P53 例1 上面的内容,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2.出示自学提纲,之后讨论交流。明确: ⑴什么叫做比例尺? ⑵比例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时按照实际尺寸无法绘制平面图,这就产生了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的需求,因此就产生了比例尺。) ⑶比例尺有什么作用?(放大和缩小两方面作) ⑷比例尺是比还是尺?(是比,不是尺) ⑸比例尺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观察实物地图(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 :00000000 ,另一幅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 校:钦堂中心学校 六 年 级: 级 班 学 学 数 科: 张 国强 教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本册教材分析 日期: _________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

人教版,《比例尺》,教学设计

人教版,《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48页~~50页 比例的应用--《比例尺》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设未知数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学关键:体验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比例尺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尽管教材对比例尺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了改动,但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较远,所以在教学时必须将这部分知识进行改动。 2.学生分析:学生对化简比、比例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但是对比例尺的概念比较生疏,而且这部分知识也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3.创新点:利用情景导入、试画教室平面图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是本节课的创新点。 德育点:抓住热爱祖国的情感选择祖国的版图、国旗、地图进行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 知识结构图: 教具的选择: 课前测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同学们,昨天老师请大家自己动手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和宽(长8m,宽6m),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当一回设计师,利用手中的材料,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有信心当好这个设计师吗?(要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你有这么大的纸吗?那怎么办?随便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这一定是教室的平面图吗?)

二、探索交流 在这之前请同学们先读一下学习要求 1、师:好!谁来读一下学习要求? (电脑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计算图上的长和实际的长的比是多少,图上的宽和实际的宽的比是多少; (3)作出平面图;(画图笔) 2、汇报。 师:同学们的杰作都完成了,我们看一看,(有没有相同的?这几幅相同,我们选择其中一幅。)黑板上贴出的图为什么有大有小呢?咱们先请这几位小设计师说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展示) (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师:请这幅图的设计师说一说你是怎们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比是多少? 图上的宽和实际宽的比是多少? ……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师:看了你们的杰作,老师知道大家非常聪明!(指着图上距离)这些都是在图上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图上距离。(指着实际距离)这些都是实际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实际距离。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 师: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 板书: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师:让学生4号说一说你刚才画的教室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 4、比例尺的分类 导入:理解了比例尺的含义,那么比例尺有哪些类型呢?(这是老师搜集的一些图片)

2020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比例尺(1)教案

第4单元比例 第1课时比例尺(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力目标: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

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三、拓展应用 教材56页1、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教材56页3、4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意义 例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四单元比 第五单元圆 第六单元百分数(一)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九单元总复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班级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0人。从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看,本班学生优秀生增加不多,学困生减少的也不多,整体提升不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二),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一),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与形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百分数4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比的知识是在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是后面学习圆周率、百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能在平面图纸上标出所给地点位置,会画路线示意图。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的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2、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数与形(数学广角)。 五、教学措施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比例尺的概念、例1》教学设计方案

《比例的应用比例尺的概念、例1》教学设计方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比例尺(1)(教材第5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使学生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探究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仪,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机器零件纸,北京的平面图。 【情景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多少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纸上。不管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新课讲授】 1.比例尺的意义。 (1)教师讲解: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把它起个名字,叫做比例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板书:=比例尺)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最简整数比。 (2)教师出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1∶100000000。 (3)组织学生议一议:比例尺中的“1”表示什么?“100000000”表示什么?指名说一说:“1”表示图上距离,“100000000”表示实际距离,也就是说图上1cm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cm。 教师说明: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写成。 (4)引导学生观察比例尺。适时讲解:这是线段比例尺,表示线段的长度1cm是图上距离,50km是实际距离,也就是说图上距离1cm 代表着实际距离是50km。 (5)教师用投影出示图纸。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比例尺2∶1表示什么? 指名汇报:2∶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倍。 教师小结: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纸上。这时比例尺的前项比后项大。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2.教学例1。 (1)教师出示教材第53页例1。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议一议:什么是比例尺? 教师指名汇报,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4cm∶120km =2.4cm∶12000000cm =1∶5000000 (2)巩固应用。教师出示教材第53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检查。 答案:教材53页“做一做”:2cm∶5mm=20mm∶5mm=4∶1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比例尺》的教学设计第一学时

《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比例尺(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P48-4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 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难点: 1.比例尺的意义 2.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3.弄清线段比例尺的具体含义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 游戏:我说长度,你画线段! 1、让学生画一段2cm长的线段, 2、让学生画一段5cm长的线段, 3、让学生画一段1m长的线段。 从而产生疑问:1m的长度怎么能画到作业本上呢?(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可以画成2cm、5cm…的线段。(师:这些就是我们把1m画到图上的长度如此把这个长度叫做图上距离,我们把1m叫做实际距离) 让学生求出自己画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这些比,就是把1m画到图上的比例尺) 二、揭示课题 认识比例尺(出示课件) 三、全面认识解比例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根据刚才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课件演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你知道这些比例尺是代表的意思吗?(图上1cm代表实际的…cm) 指名说说. 3.介绍怎么求比例尺(课件出示例题) 4. 强调比例尺的特点: 请同学观察这些比例尺你能发现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a.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b.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 思考:对“一般”怎么理解?点名回答(通常,大多数,还有特殊情况)也就是说还有其他的情况.( 出示课件.) 5、介绍扩大、缩小比例尺。 (1)说比例尺2:1的含义 (2)判断与前面比例尺的不同之处(扩大与缩小) (3)什么时候用到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尺? 6、比例尺的分类和互化。 (1)、课件出示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00的中国地图。介绍:像这样的比例尺是一个比的形式,并且前项后项都是数值,我们把它叫做数值比例尺。,也能把它写成分数的形式。 (2)、课件出示一幅江西省地图。介绍线段比例尺。 (3)、将线段比例尺化成数值比例尺。(先说说线段比例尺的含义,再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比例尺的前项一定是1。() (2)小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3)一个零件的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是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4)比例尺是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 2、课本53页练习八第1、2、3小题.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学 校: 钦堂中心学校 班级:六年级 学科:数学 教师:张国强

本册教材分析 日期:_________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