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评课稿

《认识面积》评课稿
《认识面积》评课稿

《认识面积》评课稿

海宁路小学杨宝华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海宁路小学的杨宝华,首先感谢北戴河区进修学校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我校闫强军老师所执教的《认识面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有大有小,但是要上升到数学的认识,尚需要丰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实践操作,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为此,闫老师较准确的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闫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的得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呈现如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注重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统一

课堂教学必须要传授知识。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被动接受,而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其间的奥妙全在一个“趣”字。为此,我们呼唤“知情”统一的课堂,要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本节课,闫老师在导入环节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生生击掌,师生击掌引入教学,学生兴趣高涨。加上闫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这样的课堂气氛令人感觉轻松愉快,课堂成为一条充满活力、涌动灵性的溪流。

亮点二:注重“生活味”和“数学味”的统一

如果说生活的“味”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的“味”则是抽象严谨、精炼深刻的。数学教学应使“生活味”与“数学味”有机融合。本节课,闫老师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体(树叶、水立方、天池等),并以学生的学习环境为主阵地,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如:黑板,课桌,课本等物体,通过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感受物体面的存在等活动,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建立“面”的概念。在这里,生活是形式,数学是本质。

亮点三: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对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可以适当地淡化它的定义,而要注重感知和体验,在丰富和坚实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本节课,闫老师首先通过若干个大小区别明显的物体的面,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涂一涂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拓展概念的外延。闫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同桌合作讨论、比较的方法,然后通过动手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中形成多样化的比

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如观察法、剪拼法、数格法等等,学生在全面、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亮点四:注重现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在最后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环节用剪一剪、比一比、摆一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一环节中,书中是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这里我们做了一下改动,变成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小)。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闫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1.作为一名新教师,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板书书写欠规范。

2.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以后,应当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老师没有把这样的机会放手给学生。

3.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果把重叠法也用到本节课中,那么这节课将更加完美了。

以上就是我简单的评课,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比较,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 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学生鼓掌) 感谢大家的热烈的掌声。 热烈的掌声是我们两只手的什么地方相碰发出的声音? 也就是我们手掌的整个面都相碰了,这个面也叫手掌面,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摸一摸你的手掌面。 谁想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让你摸一摸,2-3名学生)比较这两个手掌面,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 手有手掌面,且有大有小,数学书也有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拿出你的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手要贴着封面,按一定的顺序,慢慢的摸,摸课本封面的全部) 比较一下:数学书的封面和你自己的手掌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 我们再一起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 谁能找到一个比练习本的封面大的面? 谁能找到一个比练习本的封面小的面? 我们发现物体表面有的大,有的小.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停顿一会)——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 .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例如说: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课件出示本句和老师一起说一遍课本封面的面积. 谁再来说说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说的真好,谁还能再说一说。(2名学生) 那手掌面的大小是……?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什么是手掌面的面积? 什么又是脚掌面的面积?(同上) 什么又是练习本封面的面积? 什么又是课桌表面的面积?(同上) 你还能自己举个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大家说得真好。 那你知道教室地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篮球场的面积指的是……。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飘萍小学陆紫霞三年级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一维过度到二维,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是关系到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对于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极易混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相当薄弱。纠其原因,学生没有形成准确鲜明的表象可能是根源之一,有些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定义,公式。让学生背熟也是原因之一。其实这远远不够,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 比如课堂直接从用方格纸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小是否一样引入。一个图形有6个小方格、一个图形有24个方格,为什么呢原来比较面积的大小,统一的面积单位是重要前提。在引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时,及时利用课件呈现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的面积单位。 2、强化数学的体验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为了使学生始终思考探索中不枯燥,而是充满了挑战和乐趣,在引出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时,课堂设计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站一站的活动,感受1平方米面积的大小。 3 、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不足之处: @ 1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着老师。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继续努力。 2 、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对小组合作的评价也不够到位。小组合作的成果只由个别学生参与了汇报,忽视了其他成员的参与,只注重对汇报的同学评价,却将其他同学的功劳一笔勾销,势必使小组活动演变成为个人展示,这些都值得我去反思、努力。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课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明水小学 王晓囡

课题:秒的认识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让学生知道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 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因此,我将“加强生活体验,注重学生发展”设定为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 设计思路:结合对教材,学生的分析,简要写我执教此内容的思路。 (1)唤起生活经验,激发兴趣,进入新课:联系学生非常熟悉的春节晚会场景,唤起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在探究,观察,合作中认识秒,理解新知:通过观察,摆弄钟表,在原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有关“秒”的知识,从“1”秒到“1分=60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建立“秒”的概念,水到渠成。 (3)在体验中收获智慧:时间看不见,摸不着,通过听声音,拍手“1分钟任务”等方式,体验1秒,1分钟的长短,体验时间的感受。

《认识面积》公开课教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0~62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例认识并理解物体及图形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学准备:正方形、长方形、方格纸、小圆片、橘子、粉笔盒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很开心,因为家的房子在装修房子,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你们从图中看到什么?生:工人给墙面粉刷。生:工人给地面铺地砖。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墙面、地面,你们还能找到其他面吗? 生:书面、桌面… 师:你能从这些物体找到面吗?如果找到,请用手摸一摸。(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师:再摸摸硬币、橘子的面(学生摸一摸)师:同学们,不管这些面是平的、弯的,它们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现在请同学们摸一摸粉笔盒的表面。 (学生摸一摸)师:观察黑板不同物体的面,这些面一样大吗?生:不一样。 师:谁的面大?谁的面小?生:数学书封面大,硬币表面小师:看来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板书:大小)。在数学当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面积”。(板书) 二、观察体验,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是(硬币表面的面积);(粉笔盒上面的大小)就是粉笔盒上面的面积; (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谁还能按照上面的样子说一说?)生:… 师:考考你们,手掌的面积就是()生:手掌面的大小。 师:(击掌)你们看到什么?生:老师手掌面的面积比学生面的面积大。师:手掌的面积还比什么的面积大?生1:手掌的面积比硬币表面的面积大。师:那手掌的面与数学书的封面比较呢?师:你能说一说有哪些物体的面比手掌的面积大?生:数学书的面积比手掌的面积大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师:刚才同学们说得不错,已经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接下来,我们分别把数学书的表面印在黑板上,你们看到什么?生:长方形师: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秒的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秒的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观摩课资料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页—第61页。 【教材分析】 《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因此,我把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作为本节课的主线,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相对落后,学生见识较少,思维能力差。为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静态的文本教材变为动态的学习资源。并且,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收集一分钟,一秒钟能做什么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将与什么有关系,提前进行预热。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认识面积是一节内容比较难的概念课,在让学生由实物表面的面积到封闭图形表面的面积,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在这节课中我选取生活中教室中的事物让学生先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 在出示课题后,给了学生一个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觉的要学些什么内容呢?”学生说了以下几点:1、什么是面积?2、面积是单位吗?还是有着专门的面积单位?3、为什么要学习和认识面积呢?我小结了一下,请同学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认识面积。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大小与黑板表面大小的观察比较,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说话,并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指名完整地说一说。学生在进行语言组织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为什么?我分析有两个原因:1、这边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技巧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2、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要讨论什么?如果在小组汇报时有个比较,适当表扬和激励,多点组织教学,或许会好点。然后奇怪学生伸出自己的手掌心,用手掌心去触摸数学书的封面,闭上眼睛去感受,有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就了解了面积的意义。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面积?在认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平方厘米借助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大小直观认识,当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时,学生都难了,进一步说明表面积很小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在教学平方米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一位学生说说他家有多大?小孩回答也很完整“我家有168平方米。”其他学生都惊叹,我追问:为什么惊叹?“他家好大啊?”简单的提问让学生感受到平方米是一个更高级的面积单位。问题并没有就此停止,我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把刚从那位学生拉起来追问:那老师说你家的面积是168平方厘米,你愿意吗?“不行的,那太小了。”其他同学都小了,都说168平方厘米太小了。都在笔画大约有多大。让两个面积单位又在动态生成了进行了比较。我认为这是课堂的闪光点,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抓住,老师也很有激情。课堂的组织教学自然很轻松。最后让学生做游戏,1平方米的地方最多能站多少个小朋友。 由于课前我在教室的地面画了1平方米的地方,学生都跃跃欲试,在游戏中不光调动学习热情,还亲身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还学会了要站得人多大家要互相理解,紧密团结在一起。增加班级的凝聚力。但是活动只有大部分学生参加了,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第四周 《圆的面积》是九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资料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透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个性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本节教学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以旧引新,渗透“转化”思想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新知之前,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探究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转化”是探究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为下方探究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动手剪拼,体验“化曲为直” 透过比较复习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方法,让学生大胆猜测圆的面积怎样推导。学生猜测后,再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同样大小的圆片,将其中一个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也能够拼成三角形和梯形。学生动手剪拼好后,选取其中2~3组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如果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这个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极限”思想渗透的最好体验。再比较圆形和这个拼成的图形之间的关系。透过剪、拼图形和原图形的比较,将圆与拼成图形有关的部分用彩色笔标出来,构成鲜明的比较,并为后面推导面积的计算公式作了充分的铺垫。 三、演示操作,感受知识的构成 透过学生操作学具,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动作形象思维,让学生多

小学数学_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面积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学期内容,学生上学期刚学完周长,所以本节课牵扯到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辨析方面。 从对一维长度的度量到二维长度的度量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对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入手,有层次的,逐步深入来理解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感知面和面的大小。 2.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用多种方法初步比较面 积的大小。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3.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 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4.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四个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小正方形,小圆片,小三角形。 课前小游戏:

师:小朋友们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你们认识我吗? 生:认识 师:你的信息来源于哪里? 生1:屏幕上有老师的名字 生2:班主任老师介绍的 师:你们可以怎样称呼我呢? 你们可以喊我路老师、数学老师。其实,今天我更想做你们的船长,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让我们扬帆起航,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 上课...... 一、创设情境 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们来听一首歌,会唱的一起唱吧。 师:伴随着欢快的歌声,小白兔把房子刷好了。看,它都刷了哪儿? 生:墙 师:墙的表面 生:烟囱(烟囱的面) 玻璃(玻璃的面) 门(门的面) 师:(哦,你连雨水管都注意到了),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装扮好的房子漂亮吗?美好生活要靠我们的双手来创造。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优质课-人教版三下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在操作认识活动中自主建构面积的概念, 能区分周长与面积,不混淆; 2、让学生经历探究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 验策略的多样性,并理解测量面积可以用较小的图形来测量, 为面积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3、在课堂中营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探究氛围,让学生 敢想敢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 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概念 难点是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具袋(袋中装有大小不同的平面图形、剪刀、方格纸)、40张大小不同的树叶。 学生准备一只彩笔、尺、草稿本、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进行涂色比赛。老师手里请两位名同学上台来涂,最快涂完的获胜。(准备两片不一样大小的树叶)) 师:最快涂完的是某某同学,但是同学们想想,这个比赛公平吗? 师:为什么不公平?(有的树叶大有的树叶小)是什么大一些?什么小一些?(面) 师:我们说的树叶大小不同其实就是指树叶表面的面积不一样,也就是涂色的部分的大小,那涂色的部分我们给起个名字叫什么?树叶的什么?生:面积。那什么是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面积。板书:面积 顾名思义,面积肯定跟什么有关?(面)对那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二、认识面积 1、摸一摸,感受面 (1)用手去摸一摸你的桌子的表面。你是怎样摸的? 预期:①摸了桌面的某些地方 ②摸了桌面的四边 ③一圈一圈缩小范围去摸 ④横过去回来横过去回来 师: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才是桌子的表面。 (2)(拿出数学书):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摸一摸它的封面 学生动手摸,然后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摸数学书的封面的?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4.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关于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重点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教学难点 1.度量意识的培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关于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准备 比赛用图、学具(圆片、正方形,长方形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涂色比赛 1.师(发给学生提前准备好的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片):大家来进行涂色

比赛。我找一名同学上台来涂,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务,最快涂完的获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初步认识面积。 (1)摸一摸,认识面积。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说一说什么感觉。 (2)比一比,知大小。请学生说一说:数学书封面和课桌的桌面比,哪一个面比较大? (3)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黑版面和国旗的表面,说一说哪一个面比较大。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版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三)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大小不同的两个长方形,让学生思考哪一个面积大。学生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宁强县南街小学张彩琴 《认识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一是通过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认识面积这一环节,利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入手,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引发新知的生成,揭示面积的含义。再通过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感知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这样层层深入,理解面积的含义。引导学生主动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学习新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重学生的操作体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在探索比较面积大小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比一比面积相差较大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学生发现用看的方法、重叠的方法很容易比较。然后创设帮笑笑挑选神奇宝贝卡这一有趣的情境,学生用刚才的方法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时让学生打开学具袋,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寻求解决办法。几分钟之后,学生有了用小正方形拼一

秒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秒的认识 执教者:何利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P60、61 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 时、分、秒是时间单位的一部分,“秒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及其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秒的知识已有零星的经验积累,但学生对1秒或者几秒的时间观念缺乏具体体验及把握能力,所以建立1秒及几秒的时间观念,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建立1秒及几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建立1秒的概念,理解1分=60秒。 教学准备: 教学PPT、学生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 还记得这个画面吗?今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顺

利升空,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

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课件) 像刚才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要用到比时、分更小的时间单位,是什么?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2、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秒呢? 教师出示收集的资料(红绿灯、秒表、电子表、钟面等) 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认识秒针,体验1秒。 (1)出示钟面:这是有秒针的钟面,估计一下,哪一根是秒针? (2)你知道,1秒时间大约有多长吗? 一起看着钟面感受一秒的时间。 板书: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3)体验1秒 想一想,1秒你能干什么?你能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一秒有多长吗? 用你喜欢的速度再来感受1秒的长短。 2、体验几秒,加深对秒的认识。 (1)感受5秒。 观察钟面,这是过了几秒?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板书:秒针走1大格是5秒。 (2)体验10秒和20秒。。 提问:如果秒针从2出发,到几刚好是10秒? 看着钟面,用你喜欢的速度和方式感受10秒。

小学数学_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 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简便与合理。 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幼儿园要举行涂色比赛,请你帮帮聪聪小朋友,他该选哪张卡纸?(出示 三张大小不一的卡纸片),说说你的理由。 2.提问:你所说的“大”“小”是指纸片的什么大、小? 生自由汇报。 师明确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卡纸的面有大有小。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初步认识面积。 (1)摸一摸,认识面。请同学们用摸一摸自己课桌的面,再摸摸课本、练习本等物体的面。 (2)比一比,知大小。桌面和书的封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3)再比一比,课桌和黑板的表面哪个大,哪个小?(板书:物体表面)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生边摸边说,什么是黑板面的面积,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大? (2)观察下面图形,说一说这些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 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封闭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 (3)为学生提供一个橘子,请学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4.将数学课本按不同位置摆放(横、竖、斜),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5.概括面积的含义。 (1)根据板书整理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整理完成面积概念板书) (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所包含的两个方面,也可以分开解释为: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为学生提供两个图形(课件出示),让学生思考哪一个面积大? 学生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1)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 (2)生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 (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1)激发度量意识。 生思考: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如学生想不到,课件出示小精灵的建议。 生思考:你看懂小精灵的建议了吗?如果选一种图形作单位,这个图形可以是什么形状

面积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面积的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而面积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含义,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观察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的面比较小?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物体的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我出示了面积大小差不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观察,说说哪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小?仅凭直观有的学生说是正方形面积大?有的说长方形的面积大?有的说相等?我说有的时候不能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要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一节课在看一看,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结束了。在这节课中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这节课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

习空间,让学生去亲身感受、亲自动手、亲自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如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让学生比一比数学书表面和黑板面、教师手掌面和学生手掌面、两个图形的面的大小,然后通过对比较过程的小结来理解面积的含义。 第二,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灵活处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课堂生成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这一活动有多种比较策略,因此课前我准备的比较工具多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宽阔,比较的策略也会更加丰富多样。 第四,利用白板的优势,直观的为学生演示了图形通过切割,移动、旋转和拼接的过程,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面积。 教值得深思和改进之处: 有关环节中的问题设计,是否真正留给了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值得考虑。 “面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既陌生而又熟悉的内容。学生在上学期已学习了“周长”,对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及其计算已经掌握。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可以这样来说,《面积》是重点更是难点。 教师教学目标确定的比较准,能够根据学生好动的年龄特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另外老师

秒的认识 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秒的认识》 潘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以及学生对秒的感知的程度。 教学过程: 一. 创境设疑,初步感受秒 师:孩子们喜欢过节吗?有一个咱们中国最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猜猜是什么节日?每到这个节日,你们都会得到压岁钱,这是什么节日?(春节) 放映课件(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咱们再回到晚会现场看看: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开始倒计时了,一起来。(师生一起倒计时)

师:过年真好!我们又一次听到了新年的钟声。谁知道,刚才咱们倒数的5、4、3、2、1是用的什么时间单位? 生: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师: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还想知道什么? 生1:1秒很短。 生2:1分钟就是60秒。 生3:滴答一下就是1秒。 [分析:从学生熟悉的春晚倒计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结合学过的时和分,唤醒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二. 观察探究,建立秒的概念 1. 观察秒针(出示一个钟面) 师:看来孩子们对秒并不陌生。老师可要考考你们。钟面上哪根针是用来表示秒的?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儿的?同桌的孩子互相指指,说说看。 师:钟面上有形影不离的三兄弟,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 2. 认识秒针走动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面积的认识教学实录

《面积的认识》教学实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面积的认识》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面积的认识》教学实录(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师: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学生拿出数学书和练习本进行实际的比较,并观察、触摸所比较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书比练习本大,实际上是指数学书的表面比练习本的表面大。) (板书:物体的表面。)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认识到教师的手掌面比学生的手掌面大。)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 师:谁大谁小? (学生观察、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引入创造条件。) 师: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

面积。 (板书:面积) 页 1 第 师: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

《秒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1课时秒的认识 《秒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3页内容 一、复习: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 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120秒=()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课后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小学数学_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 师:老师想对大家有一个了解,咱们班是男生厉害一些还是女生厉害一些? 男生:男生厉害! 女生:女生厉害! 师:男生说男生厉害,女生说女生厉害,老师也不好做抉择。我们通过一个涂色比赛来判断。 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要求:男女队各出一个代表,每组分得一个图形,看谁图的又好又快并且要把整个图片涂满。男女各队给自己的队员加油。 二,探究新知。 (一)找一找。 师:通过刚才的比赛,女生队率先完成。老师判定女生队取得胜利!男生你们服气吗? 男生:不服气!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分给女生的图形大,分给男生的图形小! 师:你能仔细说说女生的图形什么大,男生的图形什么小吗? 生:女生的图形面大,男生的图形面小! 师:男生们,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吗?我听到了一个关键的字“面”(板书)。 找一找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面? 生1:书面。 生2:课桌面。 生3:地面。 师:同学们找的面都很好,我们既然找到了这么多的面,我们就来摸一摸这些面吧。请同学们合上我们的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选择一个同学上前面来展示一下自己是怎样摸的。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摸法,把整个数学书的封面都摸完了吗? 生:没有。 师:既然没有摸完还能准确的展示出课本封面的面积吗? 生:不能。 再找一个同学来示范一下正确的摸法。 (二)说一说 师:大家对比一下书的封面,和黑版面,书的封面怎么样?黑版面怎么样? 生:书的封面小,黑版面大。 师:也就是说面有大有小,面的大小就叫面积(板书)。请大家看屏幕,你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吗?(出示)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 生:面积。 师: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其他物品的面积吗? 生1: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生2: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 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看老师准备的道具。你能从这里面选择一个物品说一说这个物品一个面的面积吗?

校级公开课《认识面积》的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的教学设计(原创) 教学目标: 1、 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 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比较,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 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 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 今天三(1)班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掌) 感谢大家的热烈的掌声。 热烈的掌声是我们两只手的什么地方相碰发出的声音 ? 也就是我们手掌的整个面都相碰了,这个面也叫手掌面,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摸一摸 你的手掌面。 谁想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 大,谁得手掌面小? 手有手掌面,且有大有小, 老师一起摸一摸课本的封面。 比较一下:数学书的封面和你自己的手掌面,哪一个面大 我们再一起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 谁能找到一个比练习本的封面大的面?(6-7名学生) 谁能找到一个比练习本的封面小的面 ? (5名学生) 我们发现物体表面有的大,有的小?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停顿一会)——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例如说: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 和老师一起说一遍课本封面的面积. 谁再来说说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说的真好,谁还能 再说一说。(2名学生) 那手掌面的大小是……?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什么是手掌面的面积 ? 什么又是脚掌面的面积?(同上) 什么又是练习本封面的面积? 什么又是课桌表面的面积?(同上) 你还能自己举个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4-5名学生) 大家说得真好。 那你知道教室地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 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篮球场的面积指的是……。 指甲面的面积指的是……。 礼品盒前面的面积(课件出示动的过程)指的是……。 (学生鼓 (让你摸一摸,2-3名学生)比较这两个手掌面,谁得手掌面 数学书也有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拿出你的数学书, 和 (手要贴着封面,按一定的顺序,慢慢的摸,摸课本封面的全部) ?哪一个面小? 课件出示本句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面积的认识 衡阳市实验小学肖敏 教学前思: 本课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几何的开始,是学生接下去学习面积单位和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有着很大影响。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策略。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好吗?

二、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物体的面积 (1)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2)(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3)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物体。比如说黑板、讲台、桌子、椅子等,这些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表面),请你也找一两个物体,去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学生操作) (4)谁来说说你摸的什么物体?刚才你们都看了、摸了物体的表面,你有什么发现吗? (5)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面的面积(板书:面积)。比如说,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你能说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 (6)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找个物体、摸一摸再说一说什么是它的面积。(同桌同学相互说,教师组织交流) (7)我们来比一比桌面的面积和椅子面的面积,你发现什么?谁能再找两个物体的面,比一比呢?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公开课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得宜完小赵庆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拍手、举例、触摸、比一比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积;并在与周长的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内在涵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猜想验证、实践操作、讲故事、变魔术等活动过程,深度探究周长与面积的奥妙;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获得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面积和面积内涵的理解; 周长和面积的对比探究。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的环节中“围”出精彩、“围”出智慧。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景引入法、直观演示和实物演示相结合的方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

学法:观察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相结合!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PC板,图钉,不同颜色一长一短的两根线, 模拟草坪,自制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面积 1、通过鼓掌,初步感知面积,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掌声欢迎。(2)刚才拍手,双手相互碰击地方的是哪儿?(手掌面)(3)摸摸自己的手掌面,并与老师的比一比? (4)结论:手掌面有大有小,手掌面的大小叫面积。 2、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举例、触摸) 3、比一比: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面积更大? 多媒体涂色比较,得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进一步强化了面积的内在。 设计意图:对老师的欢迎自然引到手掌面,从而由面过渡到面积,再让学生感知面积在哪里?在感知中发现周长与面积是有区别的,为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做了铺垫。 (二)引导探究:周长与面积的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