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各学科共同的责任和目标。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有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美术教师对本学科应有以下正确认识。

一、美术知识结构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专业知识

在美术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教师理应了解、熟悉“美术”学科。“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美术又是专业性很强的课程。笔者认为,美术这一专业知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艺术修养。包括人文学科知识等,它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表现什么”的问题。人们常说作品的“品位”主要受创作主体修养的影响。(2)美术理论知识。包括创造中对材料和工具操作的认识、创作主体以外的审美经验及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技能、经验的策略。培养这两个方面的目的是构建学生的艺术思维,提高学生对表演对象的认识。

二、美术创作技能是运用专业材料技术知识的能力形态,也包括

物质形态的手段、工具等

美术创作解决的是学生在实践中“怎么做”和“如何做”,将学生的意识物化成视觉形象。这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大量的联系才能提高。综合掌握和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策略,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才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作技能,首先应该让学生踏“前人艺术之路”。如绘画的素描练习,向学生介绍和传授优秀美术作品的技术特征;通过作品风格对照,

解释形成风格的要素;通过形式和内容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对各种

艺术语汇运用有所了解。这一目标向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学习基本的艺术语言,让学生掌握使用初级的艺术语汇的技能,为更复杂

的美术创造提供能量储备。著名的艺术大师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是精神及意义的形态化。”没有这一技能就无法完成由主观情感到符号形式的飞跃。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很难处理好大量的训练时间与小学美术教育课时量少的矛盾,以至于教师通常把美术作业操作过程作为备课的重点,以

便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获得理想的作业效果。事实上,在学生刚步入美术学习时,创新性的探索已经开始,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伴随而来。

三、创新动机既是创造活动的动因,又是创造过程中的压力

创造动机是指激起创作主体去进行创造活动的理由和基本态度,是一种非理性因素,受创作主体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具有不稳定性、突发性。人们常说“有感而发”“灵感突现”就充分

体现了创造动机的独特性。创造动机是由内因和外因组成,内因主要是由主体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组成的推动力。外因是由情景刺激作用下形成的动力,是一种诱因。激发创造动机,就是增加诱因。但是不恰当的评价和过度奖罚,会形成“外部动机”,使学生的创新依赖外在刺激,这将损伤学生的创新力。创新力的产生需要一种宽松的氛围、外部诱因以激发内部的动机为目标,在教学中要恰当地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的评价,激起自尊需要的满足感;降低实践难度,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就感,逐渐树立起信心。

以上三个方面,简略阐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小学美术教学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这三者需要有机结合、彼此渗透,做到有侧重,但不可孤立;有层次,但不分先后。当教师对此有深刻认识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会显得自然且具有独特性,美术教学“创新”的目标也实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