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教学大纲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教学大纲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教学大纲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是装潢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它是提高学生设计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认识到,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制图是研究国内外设计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掌握室内设计相关设计与制图能力。

通过了解掌握室内设计的性质、定义、概念、研究范畴中西方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室内设计方式与方法,结合室内设计常用设计软件CAD的使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简单的室内设计。其目的是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际修养平台,增强其对设计的抽象认识为其专业课上的实践及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从事艺术设计实践创作奠定基础,并掌握一定实现设计的软件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框架结构及参考课时

2、对学生选课的建议

可以合理的选择3dsmax,ps等课程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室内设计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室内设计概论,包括室内设计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室内设计师需要必备的修养与素质,让学生对室内设计行业有所了解,知道自己今后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内容

●室内设计的历史与现状

●室内设计师的必备修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设计的室内设计的过程,以及学习室内设计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

了解室内设计。

二、课程内容

●室内设计的方法与过程

●室内设计的学习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初步了解中国设计的源流,了解各门类设计作品及其特点。

二、课程内容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

(二)中国古代家具设计。

(三)中国古代陶瓷设计。

四、考核内容及考核要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西方古代设计的基本情况及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理解19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深刻理解西方现代设计和当代设计。

二、课程内容

(一)西方古代设计。

(二)设计与工业革命。

(三)西方19世纪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

(一)西方古代设计。

(二)设计与工业革命。

(三)西方19世纪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深入了解西方古代设计的基本情况及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理解19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和思想,深刻理解西方现代设计运动和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二、课程内容

(一)现代设计产生的背景。

(二)现代设计的思想背景

(二)现代设计运动。

(三)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三、考核知识点

(一)现代设计产生的背景。

(二)现代设计的思想背景

(二)现代设计运动。

(三)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四、考核内容及考核要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深入了解西方现代设计的职业化进程,理解工业革命设计是一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益成熟的设计活动,深刻理解西方现代设计职业化和制度化发展现状及展望。

二、课程内容

(一)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和设计理论在战后的发展。

(二)工业技术的发展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

(一)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和设计理论在战后的发展。

(二)工业技术的发展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深入了解西方各国的现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深入了解各个国家的设计风格和著名的设计大师的作品。为今后设计创作扩充更多的知识储备。

二、课程内容

(一)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现代设计。

(二)日本的现代设计。

(三)意大利的现代设计。

(四)英国和法国的现代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

(一)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现代设计。

(二)日本的现代设计。

(三)意大利的现代设计。

(四)英国和法国的现代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深入了解西方各国的现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深入了解各个国家的设计风格和著名的设计大师的作品。为今后设计创作扩充更多的知识储备。

二、课程内容

(一)德国的现代设计的发展。

(二)荷兰的现代设计的发展情况。

(三)西班牙的现代设计。

(四)瑞士的现代设计。

(五)美国的现代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

(一)德国的现代设计的发展。

(二)荷兰的现代设计的发展情况。

(三)西班牙的现代设计。

(四)瑞士的现代设计。

(五)美国的现代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设计类型的划分,理解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的含义、构成要素,深刻理解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的领域及其特征。

二、课程内容

(一)视觉传达设计。

(二)产品设计。

(三)环境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含义、构成要素、设计领域。

(二)产品设计的含义、基本要素、基本要求。

(三)环境设计的含义、类型及要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包豪斯成立时间和宗旨,理解不同时期的包豪斯的发展方向和不同的设计倾向,深刻理解包豪斯奠基人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特征。这几章可以说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掌握其部份内容是理解整个现代设计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包豪斯成立的宗旨。

(二)包豪斯的奠基人。

(三)魏玛时期的包豪斯。

三、考核知识点

(一)包豪斯成立的宗旨。

(二)包豪斯的奠基人——沃尔特.格洛佩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

(三)早期的包豪斯的发展情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包豪斯成立时间和宗旨,理解不同时期的包豪斯的发展方向和不同的设计倾向,深刻理解包豪斯奠基人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特征。这几章可以说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掌握其部份内容是理解整个现代设计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包豪斯新教员的组成。

(二)包豪斯的基础课。

(三)荷兰“风格派”对包豪斯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

(一)包豪斯新教员的组成。

(二)包豪斯的基础课——色彩的形式。

(三)荷兰“风格派”对包豪斯的影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了解包豪斯成立时间和宗旨,理解不同时期的包豪斯的发展方向和同的设计倾向,深刻理解包豪斯奠基人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特征。这几章可以说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掌握其部份内容是理解整个现代设计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包豪斯的公共形象。

(二)迪索时期的包豪斯。

(三)包豪斯新大师的出现。

三、考核知识点

(一)包豪斯的公共形象。

(二)迪索时期的包豪斯。

(三)包豪斯新大师的出现。

四、考核内容及考核要求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总学时/学分:104/ 6 理论学时: 80 实践学时:24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一门探讨绘制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基础课。开课对象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是学习后续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必修技术基础课。 任务: 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 2.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3.培养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能力。 4.培养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5.训练徒手绘图、仪器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6.学习与机械图样有关的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的一般规定,会查阅有关国家标准;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了解点、线、面的投影特性;熟悉机件常用表达方法及标准件、常用件的规定画法,掌握阅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方法、步骤,并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三)课程考核办法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很强,除完成必需的课外小作业(配套习题集习题作业)外 , 还要利用实验课教学进行绘图、阅读工程图样训练。所以该课程的考核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平时考勤、手工绘图等占总成绩的50% 。 即学生最终成绩=期末考试试卷分数×50%+ 平时总评分数×50% 二、讲授内容 绪论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任务和学习方法;工程图学的发展概况;投影的基本概念;平行投影的特性;三面投影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课程目标与学习方法;平行投影的特性;三面投影图的形成及其特性;基本形体的投影难点:三面投影图的特性 (三)学时分配(黑体、小四、不加粗) 2学时 第1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知识学习要求同学掌握国家标准对制图的基本规定,熟悉各类图线的规定画法和用途,初步了解尺寸标注,掌握徒手绘图能力,掌握绘图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会使用制图工具抄绘一般的工程零件图。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标准有关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作图方法 (三)学时分配 3学时 (四)教学主要内容 1 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1.2 标题栏和明细栏 1.3 比例 1.4 字体 1.5图线 1.6尺寸标注 2 尺规绘图 2.1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2.2 几何作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3 平面图形画法 3 徒手绘图 3.1 概述

制图教学大纲

滨海县技工学校 2012年机械制图实施性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传授机械制图相关理论知识与培养识读、绘制机械图样能力的专业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投影法为基础的投影作图、机械图样表示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等。 二、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掌握识读中等复杂机械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包括想象出该零件的结构形状;了解图样中有关技术要求,于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的符号、代号及其含义;了解零件测绘的一般方法。 (2)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部件装配图,包括了解装配图的画法规定和特殊表达方法,读懂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绘制简单的装配图。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教学中应特被注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投影理论知识,建立空间概念,完成“由物画图”到有“由图想物”的两次转化,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根据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识图为主,识图与绘图相结合,以绘图促识图的原则。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必须充分注意“讲”与“练”形结合,制图教学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尽量利用与本专业相关的零部件图例或事物组织教学。 (3)注意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逐步强化学生的标准化意识。 (4)教学过程中宜选用示教模型和挂图,并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课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机械图样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本课程的任务、特点及主要内容。 3.了解工程图学的发展简史。 4.了解我国机械制图标准化的沿革和现状。 教学内容 (一)图样的内容合作用 (二) 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目的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四)学习方法提示 (五)工程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教学要求 1.掌握国家标准中有关图图幅、比例、字体和图线等制图基本规定,以及尺寸注法的规定,并能初步建立标准化意识和技术领域中的法制观念。 2.能正确使用一般的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拍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和基本作图方法,为后续教学点订单较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风。 教学内容 (一)制图基本规定 1.图纸幅面和格式(GB/T 14689-1993) 2.比例(GB/T 14690-1993) 3.字体(GB/T 14691-1993) 4.图线(GB/T 17450-1998,GB/T 4457.4-2002) (二) 尺寸注法 1.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 2.标注尺寸的要素 (三)尺规绘图 1.尺规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2.平面图形画法 3.尺规绘图的操作步骤 二正投影作图基础 教学要求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大纲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服装结构制图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方法和规律,从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入手去理解。 1、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知识 2、上、下装结构制图以及服装局部制图 3、服装结构的版型变化 4、服装款式综合实例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从最基本的服装结构制图逐步深入理解,进一步熟练的进行版型的变化,到熟练的绘制实际各服装款式的结构制图。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服装制图知识 1、服装制图及制图专用工具 了解:服装制图的基础符号、名称及专用工具 理解:服装制图符号和工具的应用方法 掌握:服装制图符号和作用与制图工具的实际运用 2、服装结构制图的规范与范例 了解:服装结构制图的细节和规范画法 理解:服装结构制图细节和制图线条的画法 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画法及实际绘制 (二):下装结构设计 1、裙子的结构设计 了解:裙子的外型款式和基本尺寸

理解:裙子的基本结构设计和变化 掌握:各种裙子的结构设计、排料、和版型变化 2、裤子的结构设计 了解:裤子的外型款式和基本尺寸 理解:裤子的基本结构设计和变化 掌握:各种裤子的结构设计、排料、和版型变化 (三):上装结构设计 1、衬衣的结构设计 了解:衬衣的外型款式和基本尺寸 理解:衬衣的基本结构设计和变化 掌握:各种衬衣的结构设计、排料、和版型变化 2、外衣的结构设计 了解:外衣的外型款式和基本尺寸 理解:外衣的基本结构设计和变化 掌握:各种外衣的结构设计、排料、和版型变化 (四):服装款式综合实例 1、服装款式综合结构设计 了解:服装的外型款式和基本尺寸 理解:各款服装的基本结构设计和变化 掌握:各款服装的结构设计、排料、和版型变化的方式方法 四、教学时间分配表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内容包括:机械 图样的绘制与识读基础、机械图样的表达、机械图样的识读、计算 机绘图基础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绘图 技能,具有一定的识读机械图样能力和初步的图示表达能力,通过 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初步知识,能够绘制简单的图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包括想象该零件的结构形状;了解图样中有关技术要求,如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 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符号及其含义。了解零件测绘的一 般方法。 (2)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部件装配图。包括了解装配图的画法规定和特殊表达方法;分析装配图中各零件的形状轮廓 以及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配合性质和连接形式等。能绘 制简单的装配图。 (3)在教师指导下,能独立操作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简单的图样。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考虑到技工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简单到复杂,逐 步掌握投影理论知识,建立空间概念,完成由物画图到由 图到想物的两次转化,达到熟练地运用“形体分析法”和 “画形分析法”识读机械图样的教学目的。 (2)根据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以识读为主,识读和绘图相结合,以绘图促识图的原则。由于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注意讲和练的结 合,制图教学与生产实习相结合,要尽量利用与本专业有 关的零部件图例或实物组织教学。 (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绘图正在逐步取代手工尺规绘图。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手作图训练, 适当减少尺规绘图的工作量。 (4)制图国家标准是绘制技术图样的技术法规,是制图教学内容的根本依据。教学中应努力树立并逐步强化学生的标准 化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附件1: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能运用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能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图样。 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形成由图形想象物体、以图形表现物体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规范的制图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获取、处理和表达技术信息,并能适应制图技术和标准变化的需要;通过制图实践培养制定并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选学模块三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 2. 综合实践模块是本课程的综合应用部分,以测绘教学为主。 3. 选学模块是由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的实际需要自主确定的选择性内容。 各模块中标“*”的内容,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安排教学。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续表

续表

续表 综合实践模块

选学模块 五、教学实施(一)学时安排建议

《建筑识图与制图》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体例格式 课程代码:105036 《建筑识图与制图》教学大纲 执笔人:尹妮 编写人员:尹妮 审核人:

《建筑识图与制图》教学大纲[基本概况]

[学时分配] [注]1:以上表格字体均为五号宋体,表格中所要填写的内容均为五号楷体] 2、大纲制定中对本专业授课对象和非本专业授课对象在学时和要求上要有所区分,统一用*代表对非本专业授课对象的适用范畴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黑体小四号) 第一章室内设计工程制图概述 [教学目的]掌握国家标准制图中关于图线、字体、符号、尺寸标注等的规定;了解室内装饰材料的种类、应用部位及选用的原则。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工程制图工具正确的使用方法;掌握室内设计工程图制图标准;了

解室内装饰中常选用的装饰材料。 难点:能正确绘制国家标准制图中所规定的符号。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注:以上四行字体[]内均为黑体五号,所要填写的内容均为宋体五号] 第一节工程制图工具与使用方法 一、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 二、比例尺 三、圆规和分规 四、绘图铅笔 五、模板 第二节室内设计工程图制图标准 一、图纸幅面 二、图线的规定 三、字体的规定 四、尺寸标注 (一)尺寸标注的组成与要求 (二)具体的尺寸标注方式 五、符号 (一)索引符号与详图符号 (二)引出线 (三)指北针和风玫瑰图 (四)对称符号 (五)标高符号 1.相对标高 2.绝对标高 第三节室内装饰材料及其选择 一、装饰材料种类 二、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 (一)建筑类别与装饰部位 (二)地域和气候 (三)场地与空间

(四)标准与功能 (五)民族性 (六)经济性 三、室内装饰材料的发展 (一)质量轻、强度高的产品开发 (二)产品的多功能性 (三)向大规格、高精度发展 (四)产品向规范化、系列化发展 实验名称:制图规范内容的练习 [实验目的] 让学生掌握室内设计工程制图中线条、字体、比例、符号的规定。 [实验要求] 认真细心、字体工整、比例准确、符号完整,按制图规范完成。 [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内容] 1.进行线条、字体、符号、比例等内容的练习。用A3图纸,绘制图框线、标题栏、用铅笔完成。 第二章室内设计工程图的基本绘图理论 [教学目的]掌握物体投影中水平正投影的原理以及三面投影图的绘制;轴测图的画法,透视图的画法;掌握断面图及剖面图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投影的知识、轴测图的形成于绘制理论、透视图的形成于绘制理论等知识以及这些理论在室内设计工程图中的应用。 难点:断面图与剖面图的绘制理论以及在室内设计工程图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投影的基本知识 一、中心投影 二、平行投影 第二节轴测图 一、轴测图的形成 二、轴测图的分类

《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系(部):机电工程系 教研室:基础教研室 日期:2014年9月2日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代码:机械制图、0211032 总学时数:108学时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 1.课程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计量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正确运用正投影来分析、表达机械工程问题,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即: 1、培养对三维形体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2、培养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 3、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4、培养绘制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5、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1.2课程定位 《机械制图》课程作为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高职机械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机械类专业人才规格形成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1.3课程设计思路 《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重实践的技术基础课,它不同于几何学,因此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一定要通过实训才能熟练掌握作图的理论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绘图、看图的能力,以及零部件具体测绘的能力。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体现创新性;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课程基本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使学生

具备高素质实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2.1知识目标 (1)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学习贯彻制图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 (3)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投影作图的基本方法。 (4)掌握各种图样的画法 (5)了解极限与配合等有关机械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 (6)掌握零件图绘制与阅读的方法 (7)掌握装配图绘制与阅读的方法 2.2能力目标 (1)培养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2)培养具备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培养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职业能力。 (4)以就业为导向,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书”教育。2.3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与第二学期学习的AutoCAD课程相结合,参加绘图员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3.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3.1课程教学内容及分析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模块,对不同模块的教学要求分别叙述如下:1.平面图形画法 (1)国家标准 (2)绘图工具及使用 (3)几何作图 (4)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图步骤要求 重点: (1)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一般规定

《现代工程设计制图》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及测绘》教学大纲 学分:9;学时:144;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专业等工科的公共基础课程。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耐心细致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为进一步于该行业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 1.正确使用常见绘图工具; 2.学习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 3.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三视图和轴测图的绘制; 4.掌握标准件常用件、尺寸、公差与配合、粗糙度等相关机械知识; 5.具有测绘一般零件图、读懂装配图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了解工程图样及生产用途; 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学习方法。

模块一:正投影与视图 2.正投影法和三视图 (1)投影、中心投影、平行投影、正投影概念; (2)直线与平面投影特性:真实性、积聚性、类似性; (3)三视图形成原理,三面投影体系、三面投影展开、三面投影规律、三视图绘制步骤; 练习作业:对照模型或正等轴测图绘制三视图、已知二视图补第三视图、补画视图中的漏线。 3.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⑴ 点的投影:点投影分析,点投影的标记方法,点投影与坐标关系,可见性分析,点投影绘图; ⑵ 直线投影:直线投影性质,投影面垂直线、投影面平行线和一般位置直线投影特征,及根据各种特殊位置直线性质特征绘图。两直线空间位置关系,点与直线位置关系,及根据相互位置关系绘图; ⑶ 平面投影:投影面的垂直面、投影面的平行面和一般位置平面投影特征性质。根据点在平面上或直线在平面内的性质作图。 练习作业:熟悉点的三面投影,点的坐标,点到投影面的距离,特殊位置点的三视图; 直线的投影,特殊位置直线根据投影性质补图,相互位置关系直线补图和根据视图判断空间位置关系; 平面投影作图,根据特殊位置平面投影性质补图,直线或者点在平面内的性质补图。线面相交找交点补图,含有特殊位置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交求交线补图﹡。 3.基本体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教学大纲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土建学院用(暂定) 课程中文名称: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 课程英文名称: Geometry And Architectural Graphics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总学时:110 课程归属单位:贵州理工学院 制定时间:2013年 9 月 10 日 一、教学对象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工科四年学制非机械类本科学生,非机械类是指土木、建筑学、城规、园林、环艺、室内设计、给排水、环境、工程管理、工商、管理、房地产、财会、监理、路桥等专业等和其他教学要求相近的专业。计划学时为110学时,开课学期为两学期。 二、教学目的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的内容为①画法几何,②建筑制图,③计算机辅助绘图。画法几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构思能力,论述用二维图形表达空间三维形体的方法;工程图是工程语言,建筑制图培养学生绘图和读图的能力,计算机绘图是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图中的应用,是一种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绘图手段,不能取代传统的画法几何与制图,计算机绘图就是,培养学生学会用计算机绘建筑工程图。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绘制和阅读建筑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具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它又是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制图基础。 三、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掌握应用正投影法图示空间物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掌握建筑图样的基本规范及绘制和阅读方法 (三)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四)熟练掌握绘制、阅读建筑图样的能力。 (五)培养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六)培养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工程素养。 所绘制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与配置恰当、尺寸齐全、图面整洁、字体工整、符合技术制图国家标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学时安排:本课程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及建筑图样三部份。本课程理论教学总学时为110学时,分两学期进行教学。第一学期教学内容为画法几何和部分制图基础,54学时。第二学期教学内容为部分制图基础和建筑制图,56学时。 (二)课堂讲授内容:本课程以讲授和机房上机为主,配合课堂教学,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图板练习以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其实际绘图技能、操作水平及绘图速度。 第一部分画法几何部分(第一学期 54学时)绪论部分: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学习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一)、制图基本知识(5学时) 1.制图基本规格 2.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几何作图 4.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作图步骤 5.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6.绘仪器图: 圆弧连接习题课(A4) 重点与难点: 1)线形及线宽正确画法、工程字体书写、尺寸标注的正确方法。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80课时)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通用工种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内容包括:图样的初步知识、几何作图、投影作图、机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标准件与常用件、装配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基础投影理论和有关的国家标准。以识引绘、以画助读,着重培养识图能力。要求图熟练地读懂中等复杂程 序的零件图和一般装配图,并适当掌握绘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绘制一般零件图和 简单装配图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较熟练地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各类零件图(如简单减速箱体),对较复杂的零件 图(如床头箱),可以在对照半成品或毛坯的情况下读懂图样。 较顺利地读懂一般复杂程度的装配图(如简单的齿轮减速箱、车床尾、机用虎钳)。对较复杂的装配图(如普通机床的变速箱、机械手、较复杂的夹具和模具等),会分清零件的图形轮廓、零件的相对位置、配合性质和连接形式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要求: 1.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2.了解本课程主要内容、学习特点及学习方法。 3.了解我国工程图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机械制图及其重要性。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3.我国工程发展简介。 教学建议: 1.讲述机械制图的重要性时,围绕图样是工程界的语言这一中心,说明机械工人为 什么必须懂得图示方法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2.简要介绍各章内容时不宜过细的涉及正文内容。 3.应向学生强调图样的严肃性,介绍本单位因图样问题产生废品,给国家造成重大 损失的实例。展示一些工厂和历届毕业生优秀的图样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 提高学习兴趣。 4.讲述发展史时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理想教育。 第一章图样的初步知识 教学要求: 1.为满足学生在生产劳动中的急需,初步了解和认识图样,掌握图样的基本内容, 为技能训练与下厂实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识读简单图样。 2.明确投影概念掌握投影原理,以投影规律引导学生以识图为主,以练促读。充分 运用和对照模型、实物和立体图画简单形体三视图、切泥型、按立体图找三视图,为 今后系统学习投影理论奠定良好基础。 3.通过本章讲解使学生掌握国家标准中图线规格、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等有关内容。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目录 机械制图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食品工厂设计 (8) 生物化学 (12) 食品化学 (15) 食品微生物学 (21) 食品加工原理 (24) 食品营养与卫生 (27) 食品分析 (30) 食品工程原理 (38) 果蔬贮运学 (43) 烘焙食品工艺学 (47) 农产品加工工艺学 (50) 乳制品加工工艺学 (53) 水产品加工工艺学 (60) 软饮料工艺学 (68) 发酵食品工艺学 (73) 食品毒理学 (79) 食品检验检疫 (86) 食品质量管理 (88) 食品卫生学 (90) HACCP原理和应用 (94) 食品标准与法规 (96) 食品工艺学 (99) 食品生物技术 (106) 水产品加工工艺学 (109) 仪器分析 (120) 功能性食品 (125) 食品营养学 (128) 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 (136)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Drawings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非机类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研究空间几何问题在平面上的图示和图解法及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制图基本知识,掌握用投影法作图的基本技能,基本掌握读图和绘图(包括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一般技能,并能绘制、阅读一些简单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3.适应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4.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学时,总学分3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 6.推荐教材:周静卿等主编,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中国农业大学,2004 参考书目: (1) XX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编,机械制图(第五版),高等教育,2003 (2) 同济大学、XX交通大学《机械制图》编写组编,何铭新,钱可强主编,机械制图(第四版),高等教育,1997 (3) X朝儒等主编,机械制图(第四版),高等教育,2000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具有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8.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总成绩为考试成绩、绘图成绩与平时表现(作业、考勤等)之和。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绘图成绩×20%+考试成绩×70%。 二、教学内容及能力要求 1.第一章绘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国家标准简介 第二节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第三节几何作图 第四节徒手绘图方法 第五节平面图形的分析及画图步骤

建筑制图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机械、建筑)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制图(机械、建筑)课程编码:010******* 英文名称:Descriptive Geometry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Drawing 学时: 64 学分:3.5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基础课先修课程:无 教材: 1.罗康贤左宗义冯开平主编,土木建筑工程制图—含画法几何与计算机绘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8; 2.唐西隆罗康贤左宗义冯开平主编,土木建筑工程制图习题集--含画法几何与计算机绘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8; 3.周桂英张惠云陈建平郑圣子主编,机械制图(非机类),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8; 4.楚大庆范竞芳范富才于海燕主编,机械制图习题集(非机类),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8。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工程制图(机械、建筑)是一门学习用投影法绘制机械、建筑图样的理论和方法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建筑图样的基本技能。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图样画法和建筑图四部分,主要任务是: 1、学习正投影的基本理论 2、学习工程形体的构成及表达方法 3、培养阅读和绘制机械、建筑图样的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5、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并掌握其基本画

法。 2、正确的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用仪器和徒手绘图的技能。 3、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以及有关建筑制图的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能阅读和绘制简单的机械图样、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以及给水排水施工图。所绘图样基本做到:投影正确、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符合相关国家制图标准。 4、具有运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进行工程绘图。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1课时教学基本内容: 1、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 2课时教学基本内容: 1、制图工具和仪器用法; 2、制图的基本规定; 3、几何作图; 4、平面图形画法; 5、徒手作图。 重点: 1.了解制图相关国家规定 2.会几何作图 难点:国家标准规定的尺寸标注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制图标准的相关规定,对各种线型、文字的书写等 能熟练掌握。 第三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5课时1点的两面投影 一、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二、点的单面投影;三、点的两面投影; 四、点在两面投影特性;五、点在投影面内或在投影轴上投影特性 2点的三面投影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课程类型: 技术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汽修主撰人:刘巧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和计算机设计绘图能力,并能学习、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手工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理解并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2. 理解并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 3. 掌握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标记及有关标准表格的查用; 4. 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标注法,能用公差标准、手册等正确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 5.了解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识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理论水平和所具备的实践动手能力。 1.通过学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应熟悉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方法,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绘制出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的图样。初步掌握徒手绘制草图的技能。

2.正投影法基本原理是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正投影作图基础、组合体及其尺寸标注,应掌握运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形体的图示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3.能阅读和绘制中等以上复杂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4.能遵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会查阅有关图样涉及的标准结构、标准件以及《尺寸公差》等国家标准。 三、学时分配 第1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10学时) (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平面图形画法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二)教学重点 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及线段分析。 (三)教学内容 1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2.绘图工具和绘图方法。 3.几何作图。 第2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4学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三视图的等量关系和方位关系,充分理解点、线、面的三面投影规律并会应用投影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点、直线、平面的三面投影规律及应用。

《工程制图A2》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A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011009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raphics A2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装甲车辆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工程制图A2课程是一门基于正投影法和机件表达方法绘制工程图样的专业基础课,是高校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培养学生图形表达能力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构思能力,使之具备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同时掌握AutoCAD 软件绘图技能,最终具备利用图形语言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的能力。课程配套8学时的课内绘图训练和16学时的AutoCAD绘图技能训练。 (二)知识、能力及能技方面的基本要求 工程图学的教学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图学素质打好基础,培养具有运用图形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及技能: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掌握绘制和阅读零件图、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2.合理表达零件图中零件的工艺结构、技术要求;装配图中零部件间的装配关系;合理标注尺寸。 3.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二维图形的能力。 4.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会查阅零件手册有关内容和相关国家标准。 5.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 (三)实施说明 1.本课程是由零件图、装配图、AutoCAD绘图方法等三部分组成。大图采用手工绘图。若不做特别说明所绘制的图纸幅面均为3#图。 2.本课程课内外学时比为1:1.5。“课后习题”是指完成教材配套的习题册上的“小作业”,“课后绘图”是指完成尺规绘图的“大作业”。 3. AutoCAD绘图技能训练在理论课结束后,在机房通过16个学时的教学完成。 3. 识图和拆图等在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教学中进行,拆图留有大作业。 4.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鼓励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件等辅助教学手段,因此,本门课需要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讲授。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精选内容、打好基础,加强实践,培养能力。学生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作业的形式采用手工绘图、配套的习题集、计算机绘图三种方式。

工程制图教学大纲目的要求重点难点

《工程制图》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正确使用绘图仪器和工具,掌握熟练的绘图技巧;3、熟悉有关的国家制图标准及各种规定画法和简化画;(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绘制和阅读土木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四 《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工程图是工程设计人员表达设计思想的主要体现,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依据。因此,工程图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每个工程技术人员都应具备绘制与阅读工程图的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绘制和阅读土木工程图样打下基础。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空间想象和形体表达能力,培养绘制和阅读土木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初步具有使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正确使用绘图仪器和工具,掌握熟练的绘图技巧。 2、学会目测比例、徒手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 3、熟悉有关的国家制图标准及各种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的内容及其应用。 4、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和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初步能力。 5、了解掌握相关专业工程图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空间想象和形体表达能力。 3、培养绘制和阅读土木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4、初步具有使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 四、教学内容 绪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论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制图课程的简介;熟悉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工程制图的发展趋势,为以后各章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1、工程制图课程的简介; 2、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 3、工程制图课程的发展趋势; 4、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制图国家标准、几何图形的画法,徒手作图的基本方法与实践。 二、教学内容1、制图的基本知识;2、建筑制图国家标准;3、几何图形的画法;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图、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同学良好的从空间到平面然后再回到空间的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工作的需要打下必要的基础。 任务: 1、学习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学习掌握工程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的基本规定 3、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2)了解掌握投影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投影方法(只要掌握正投影法)3)培养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然后再回到空间的思维能力和形体的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掌握基本的作图方法 5)了解掌握工程机械图样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作图方法,做到能读懂,会分析

6)通过对工程机械图样的绘制和阅读进一步加强对机件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立体上点、线、面的基本几何作图和基本定理 3)基本体求截交线、相贯线的作图方法 4)阅读和绘制组合体的方法 5)对机件的正确表达和分析能力 三、课程内容 1、教学基本内容 模块一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1)制图基本规定(图纸幅面、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 2)绘图的工具及其使用(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分规等)3)基本几何作图(多边形、椭圆、锥度、斜度、圆弧连接等) 4)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绘图步骤 模块二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投影法的基本概念: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正投影法、斜投影法及特性),正投影法中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模块三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分析: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及投影特性。 模块四立体的投影

《机械制图B》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B》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并修课程:计算机基础自修课程: Solidworks三维建模 总学时数: 72 学分: 4.5 讲课: 72 实验: 0 上机: 0 课外: 0 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机类、近机类少学时专业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设计、绘制和阅读各种工程图样原理和方法的技术基础课,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徒手绘图、仪器绘图和运用计算机辅助绘图等手段来进行创造性形体设计、表达工程设计思想的能力。也是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开展创新设计活动、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奠定必要的学科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 学习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3. 培养空间几何的图示、图解能力; 4. 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5. 培养学生三维形体的分析及构形能力。 要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寓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理论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掌握点、线、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原理;了解换面法的概念;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方法,会读画组合体的三视图、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机件常用表达方法(包括:视图、剖视图、剖面图、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等);掌握螺纹的画法及标注;了解标准件、常用件的规定画法;掌握读、画零件图的方法步骤,零件图上技术要求标注方法;掌握读、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了解一种三建模软件(如SolidWorks软件)基本体建摸方法,以及简单组合体的构形方法。 理解投影法基本概念和轴测图概念、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几何作图;平面与基本立体相交、基本曲面立体的相贯线的交线分析;零件图的内容、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以及装配图的内容、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装配结构合理性等。 了解标准件、常用件(螺纹及紧固件、齿轮等)的画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视图选择以及画图的方法和步骤等, 三、实践教学内容 1. 本课程除完成配套习题集中相关的习题外,还需安排6次大作业。 2.安排一周的机械制图大作业(选做)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A》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A 二、课程英文名 Mechanical Drawing A 三、课程编码 010503006(一)010503007(二) 四、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五、学时数、学分、开课学期 112学时、7学分、第一和第二学期分两学期开设。 六、适用专业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机械类专业。 七、编制者 骞绍华 八、编制日期 2006年4月18日 九、课程开设的意义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培养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机械工程图样是工程界的“语言”,它是生产的依据,是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技术文件,是表达、交流技术的工具。它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它又是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完成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 十、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和完成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学习后续专业课必要的基础。 十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注:第一学期为56学时,第二学期为56学时 十二、教学内容 (一)绪论(1学时) 明确课程的特征、作用和学习方法,介绍我国制图发展简史和工程图学的发展概况。 (二)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学时) 了解并遵守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和尺寸注法等基本规定。 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掌握徒手画图的基本方法。 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与平面图形的画法。 (三)投影理论基础 1. 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投影法的分类。(1学时) 2. 点、线、面的投影(8学时) 掌握点、直线、平面在第一分角中的正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掌握直线上的点和平面内的点、线的作图方法。 掌握一般位置直线求实长和对投影面倾角的作图方法。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分:3 总学时:54 适用专业:非机械类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程图学是研究工程与产品信息表达、交流与传递的学问。工程图形是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体,是工程界表达、交流的语言。 在工程设计中,工程图形作为构思、设计与制造中工程与产品信息的定义、表达和传递的主要媒介;在科学研究中,图形作为直观表达实验数据,反映科学规律,对于人们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掌握问题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表达、交流信息,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图形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简洁性,是人们认识规律、探索未知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理论严谨、实践性强,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对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工程和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是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读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培养使用投影的方法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状的能力。 (3)培养绘制(徒手绘图、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 (5)培养工程意识,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图和计算机绘图四部分,基本要求如下: (一)画法几何部分 学习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投影的基本知识 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投影法的分类。 2、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熟练掌握点、直线、平面在第一分角中的正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2)熟练掌握直线上的点和平面内的点、线的作图方法。 (3)了解一般位置直线对投影面倾角的作图方法。 (4)了解两条直线相交、平行、交叉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3、立体的投影 (1)熟练掌握棱柱和棱锥的多面正投影图作图方法和立体表面定点。 (2)熟练掌握正圆柱、正圆锥、圆球的多面正投影图作图方法和立体表面定点。 (3)掌握基本体被特殊位置平面切割后截交线的作图方法。 (4)了解基本立体表面相交时交线的作图方法。 (二)制图基础部分 1、制图基本知识 (1)了解并遵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2)掌握徒手绘图、尺规绘图的步骤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