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主题教育授课教案——铁心跟党铸军魂

部队主题教育授课教案——铁心跟党铸军魂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战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学习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一点体会。在正式汇报之前,我先讲个三国时的小故事。

公元二百年,曹操攻打徐州,刘备战败后,一人骑着马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曹操攻下徐州后,又来攻打下邳(现在的江苏邳州),曹操用计最后把关羽堵在了一个山头上,然后就派手下名将张辽上山劝降,熟悉三国的战友应该了解,这张辽的口才那是十分了得,他就抓住关羽重情义这一点,一通游说,慢慢就把关羽给说动了。但关羽也提出了条件,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张辽就把话带给了曹操,曹操惜才啊,一心就想把关羽收到旗下,也就答应了。于是,关羽就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随曹操来到许都(现在的河南许昌)。途中,曹操故意为难关羽,安排关羽和二位嫂子住一房间。关羽如此忠义之士,肯定不会犯这等低级错误,到了晚上,关羽就一手拿着火烛,一手拿刀,通宵站于门外守护,这令曹操非常敬佩,更加坚定了要收买关羽的决心,于是对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送美女和金银财宝无数。关羽丝毫不为美色、钱财所动,

让美女服侍嫂子,把财物交嫂子保管。后来有一天,曹操把吕布的赤兔马送给了关羽,关羽十分高兴,再三拜谢。曹操感到奇怪,就问他:以前我送你那么多好东西,又是美女,又是财宝的,你从来都从不表示感激,今天为什么再三拜谢?关羽就说:有了这千里马,我就能早一天找到我的大哥刘备!曹操听了之后,十分后悔。不久便有消息传来,刘备在袁绍的军营中,于是,关羽将曹操过去送他的财物、美女全部留下,留给曹操一封书信,护着两位嫂子找刘备去了。这一路,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了刘备身边。由此还诞生了一句歇后语:千里护嫂嫂——情义为重。

故事到此告一段落,主题很明确,就是一个“忠”字。这也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一起探讨的主题——忠诚。作为一名军人,什么是忠诚?为什么要忠诚于党?怎样才能做到忠诚于党?这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一起探讨的内容。首先,什么是忠诚?《辞海》上讲,所谓忠诚,就是指对某种社会制度、阶级、政党、事业或信仰等秉持坚定不移的信念,对友谊、爱情和婚姻关系坚贞不渝的品德,是个体对于某个客体的绝对信任。比如,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事业、忠于爱情、忠于家庭等等。它是一种内在品德,更是一种社会准则。家庭讲忠诚,才能和睦相处,白头偕老;朋友之间讲忠诚,才会亲如手足,生死与共;事业讲忠诚,才能尽

职尽责,追求卓越。当然,我刚才讲的关羽千里走单骑的忠诚,是建立在江湖义气的基础之上,是一种狭义的忠诚,而我们所追求的,应该大力倡导的,更多的是一种对信仰、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苏武牧羊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公元前100年,苏武受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中途被匈奴单于扣留。单于威逼利诱苏武投降,但他临危不惧,宁死不屈,后来被流放到人烟稀少、荒漠苦寒的北海附近牧羊,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出使时拿的旌节上的穗子都全掉了。但他始终铁骨铮铮,忠国之心丝毫不变。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正值壮年,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子、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子、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都被他感天动地的忠诚气节所震动。忠诚,历来是中华民族歌颂的重要内容,纵观历史长河,我们可以看到,为世人所景仰的英雄,还有流传千古的佳话,故事的主角一般都是有忠诚的一面。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写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几乎就是他一生忠诚的真实写照;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已经成为千古绝唱;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前写下绝笔:“王师北上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一句“天下兴亡、

-3 -

匹夫有责”更是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在普通百姓的眼里,你一个人不讲忠诚,就没有资格再谈什么道德、情操、气节、教养。那么,对于军人这个特殊身份来讲,忠诚就显得更加广泛和重要了。自古以来,凡是军队都强调服从,服从是军人的天职,可以说服从就是忠诚的表现。军队的这种服从观念作为一种文化历史的沉积,长期深扎于军队中。从先秦时期的“尊主安国”、“保人利主”,到封建社会的“忠君报国”,再到孙中山先生的“捍族卫民”、“忠爱民国”,大家可以看到,军人价值观的政治内涵虽然随着历史发展的变迁而改变,但始终不离一个“忠”字。我们还可以再看看当代西方国家军队对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美军提出“忠诚、职责、尊敬、奉献、荣誉、正直、勇气”,英军提出“忠诚、自豪、坚定”,德军提出“忠诚、纪律、服从、勇敢、团结、奋发”,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其中都将“忠诚”列入其中,并且还都放在第一位。大家都知道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其实,他还说过另外一句话:不忠诚于统帅的士兵就没有资格当士兵。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古今,还是中外,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来引导军人的行为,为本阶级政治服务。大家稍作比较可以发现,与中国传统军人价值观所不同的是,西方军人核心价值观在话语表述上,往往竭力回避和模糊它的政治内涵,甚至宣称“远

离政治”,但是实质上,都是服从和服务于政治需要。正是因为我们的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此,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鲜明地把忠诚于党放在了首位。什么是军人的忠诚?就是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这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第一要义。可能有的战友会问,为什么不是把忠于国家列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为什么非要是忠于党呢?这就是我要谈到的第二个大内容:为什么要忠诚于党?简单地说,这是由我们军队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同志们都应该了解,我们这支军队,是我们的党根据人民的要求,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缔造起来的。从创立到今天,风风雨雨几十年,没有党的正确领导与指挥,我们的军队就不可能产生、存在、壮大和发展。能否坚决做到忠诚于党,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这支军队的生存死亡。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反观一下历史,同样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在孙中山领导下,是打击军阀割据势力的“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领导下,却成了镇压人民,屠杀共产党的“反革命匪帮”;在汪精卫领导下,还成了认贼作父“汉奸卖国贼”。也是这支军队,也是这些枪,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却成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与人民群众的希望,成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无产阶级军队。正是

-5 -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这支队伍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八年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横扫国民党八百万部队解放全中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个历史结局,要找原因可以讲出好多条,但最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因为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全军将士必须时刻牢记,我们是伟大的人民解放军,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只要我们时刻遵守党的指示,我们就一定胜利。”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我军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关于这段论述,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一下。据不完全统计,在解放战争中有百万之众的国民党旧军队,通过俘虏、投诚、起义等方式接受改编和改造,被置于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成了人民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为建立伟大的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很多人英名标榜史册。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就会想到爱国将领傅作义,正是因为傅作义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率部起义,才令北京城和平解放,200万北平人民永离战火之灾。当前,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军队担负着“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做的,仍然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异常复杂,世界还很不安宁,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地加紧对我进行西化、分化,大肆散布和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国家化”的论调。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兵权之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