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标准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安规标准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安规标准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安规标准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在布局PCB时遇到了强弱电的距离问题,搜索后简单总结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概念,梳理一下我们平时的项目中可能用得到的安规标准。

简单地讲,爬电距离是: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的现象。此带电区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在布局大功率继电器PCB的时候,需要将强电AC220V和弱电DC24V(及以下)保持在符合安全标准的距离范围内,才能保障用户安全和电气性能的稳定。

过电压:是指工频下交流电压均方根值升高,超过额定值的10%,并且持续时间大于1分钟的长时间电压变动现象;过电压的出现通常是负荷投切的瞬间的结果。正常使用时在感性或容性负载接通或断开情况下发生。通俗的说,是电力系统在特定条件下所出现的超过工作电压的异常电压升高。过电压属于电力系统中的一种电磁扰动现象。

IEC60335-1:2001 表16-最小电气间隙

确定安全电气间隙的基本步骤:

1.根据实际的额定电压查表15,比如220V,过电压类别II的情况下额定冲击电压2500V,这个过电压的等级划分有标准的,Ⅱ类指的是:如家用电器、手提工具和类似负荷;

2.查表16得出基本绝缘在额定冲击电压2500V情况下最小电气间隙为2.0mm;

所以在我们平时接触到的220V家用电器的范畴里,电气间隙至少应保持在2mm以上,注意:电气间隙指的是空气距离。

爬电距离的确定步骤就稍微繁琐一些了:

1.确定被考核部位的工作电压;

2.确定被考核部位的材料组别(CTI指数);

3.确定被考核部位的污染等级;

4.按不同的绝缘,在相应的表中查在该工作电压、材料组别和污染等级下的爬电距离要求。

在基本绝缘的条件下:我们使用的FR4的CTI值一般低于250V。也就是属于材料组别中的IIIa和IIIb。对应的是表格中3级污染情况下的4.0mm,即:我们平时接触到的220V家用电,即强电,应该与PCB板子上的弱电保持4mm以上的安全距离。

另外,强弱电之间的开槽是可以增加爬电距离的。比如,如果强弱电之间的板上间距只能保持在3mm,那在其中间开个槽就能够符合安全标准了,注意:捷配PCB开槽的线宽应在0.8mm及以上。至于开槽与爬电距离的详细对应关系,网上众说纷纭,暂不赘述。

开关电源安规详述

开关电源安规详述 一.安规申请 1.为什么要申请安规认证? 许多国家都要求出口到其国家的特定产品应通过安全认证且印有相应的安全标记,如欧洲的CE Mark认证,中国从2002年5月1日起强制实行的3C认证等。另外,欧洲国家的许多消费者认为仅仅只有CE Mark是不够的(因为厂商可以自我宣称CE Mark),还必须有一个标记如TUVGS、NEMKO等,以确认此产品已经公认的认证机构认证过。可以看出,申请安规认证是进入上述市场所必须的。另外,认证分强制型认证和非强制型认证。强制型认证有CE、3C、PSE(日本)等,非强制型认证有TUVGS、UL等,非强制型认证没有强制的认证要求,但出于保障消费者的信心等原因而申请此认证。 2.安规申请步骤 安规申请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申请前: ?确认产品需要哪种认证、适用哪种安规标准; ?研究相应的安规标准并通过相应的测试和评估来确保产品能够符合此标准; ?联系信用、声誉佳的安规测试机构或实验室; ?从安规测试机构或实验室取得申请表和报价单,商讨认证费用和其它认证事宜; ?准备充足的测试样品、材料和充分的文件; (2)申请中: ?提交申请表、初期费用、测试样品、材料及文件,开始认证程序; ?监测认证进程,出现较小的问题时和测试机构讨论、协商解决; ?出现较大的问题后,需要修改结构或设计时,应立即修改,且相应的文件和测试样品也应立即提交。 ?测试通过后,安规机构首次工厂检查; ?交清所余申请费用,取得测试报告和证书,检查,存档; (3)申请后: ?在产品上打上该认证标记; ?安规机构每年不定期工厂检查; ?当设计有改动时,不管是小改动还是大改动,均须通知安规测试机构并得到其认可,当有大改动时,安规机构会可能要求补做测试。 3.安规申请需准备的文件有: 公司与产品的说明文件及产品说明书(如果有); 简单的性能测试文件与产品规格书; 重要的元器件与材料的认证书; 元器件清单(编号、规格、供应商、UL认证文件) 原理图、PCB板图(插件图、焊盘图、走线图); 火牛与线圈的结构图; 外壳外观图(如果有),铭牌图(标签图); 4.安规申请需准备的材料有: 开关电源的认证申请需准备的材料有: 8-12个完整的样品;

各类安全距离

1、氧气乙炔瓶的安全距离5米,氧气乙炔与火源的安全距离10米。 2、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其规定数值如下:10kV及以下一,35kV—, l10KV一,220kV一,500kV一。该安全距离规定值是指在移开设备遮栏的情况下,并考虑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正常活动范围内。 3、公路施工爆破飞石安全距离不得小于国家安全规程规定的最小200m安全距离。 4、高压燃气管道距建筑物的基础的距离分别为不小于4米(介质压力至)和不小于6米(介质压力至);距街树的距离不小于米;距铁路钢轨不小于5米;距有轨电车钢轨不小于2米;距其它道路的距离无规定。 5、应该是高于2米无防坠措施,才算高空作业。 6、起重机与架空输电导线的安全距离电压220KV时,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是6米,电压60——110KV时,沿水平方向4米,垂直方向都是5米。 7、制氧站气瓶间空瓶与实瓶应分开存放,间距大于米,并有指示牌。楼主这个米也是安全距离吧。 8、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

(一)城市市区,不少于8米; (二)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0米; (三)村镇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2米; (四)其他地区,不少于15米。 9、消防安全通道,独头通道要在尽头设车场。 10、消防路上官桥高度5米。 11、公路与石油库安全距离40米。 12、高处作业地点应与架空电线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距普通电线1米以上,距普通高压线米以上,并要防止运输的导体材料触碰电线。高度不足2米,但作业地段的下面是坡度大于45°的斜坡,附近有坑、井、有转动设备或堆放容易伤人的物品,工作条件特殊(风雪天气),有机械震动的地方,在有毒气体存在的房内工作时,均应按高处作业的规定执行。符合以下情况的高处作业为特殊高处作业:在作业基准面30米(含30米)以上的高处作业、高温或低温、雨雪天气、夜间、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突发灾害抢救、有限空间内等环境进行的高空作业及在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超出允许浓度的场所进行的高处作业。 13、瓶间距8米,最低不得小于5米。 14、石油库与工矿企业的安全距离:一、二、三、四、五级石油库分别为60、80、40、35、30米。

安规之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汇总

安规之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汇总

ZLG 致远电子 本文从安规距离基本定义入手,解析了IEC60950、GB4943-2011标准中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查询方法并描述了工作电压测试规范,最后针对实测电压波形图进行了分析与计算。从理论解析到实例分析,一步到位让你轻松了解开关电源的安规间距。 在IEC60950、GB4943-2011标准中,规定了不同电压等级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而安全距离又包括电气间距和爬电距离两种。对于开关电源主要需要保证最小安全距离的地方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一次侧电路对外壳(保护地)的安全距离。 2、一次侧电路对二次侧电路之间的安全距离。 电气间隙 电气间隙是两个导电体之间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而最小电气绝缘间隙主要由表格2J 、2K 和2L 来确定。具体查表方法如下: 1、根据交流电网电压有效值和过电压类别确认交流电网电源瞬态电压(由附录Z 和表2J 确定); 表2J 交流电网电源瞬态电压

2、首先确定污染等级,再根据实测两点峰值工作电压B 和上述确认的交流电网电源瞬态电压值可确定最小电气间隙为C1(由表2K 确定); 表2K 一次电路绝缘以及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之间绝缘最小电气间隙(海拔2000m 以下) 3、确定污染等级后,再根据实测两点峰值工作电压B 和电网电源瞬态电压确认附加电气间隙 C2(由表2L 确定); 表2L 一次电路的附加电气间隙(适用于海拔2000m 以下) 4、如果B 大于交流电网峰值则最小电气间隙为C1+C2,如果B 小于或等于交流电网峰值则最小电气间隙就等于C1。 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是两个导电体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而最小爬电距离只由表格2N 来确定;具体查表方法如下: 1、确定污染等级; 2、再根据实测工作电压有效值和绝缘材料的材料组别确定最小爬电距离(由表2N 确定)。 表2N 最小爬电距离

开关电源 安规要求

安规知识解读 以下如未特别说明,安规要求均指GB4943-2001 1、基本绝缘:对防电击提供基本保护的绝缘。 2、加强绝缘:除基本绝缘外施加的独立的绝缘,用于确保基本绝缘一旦失效时仍 能防止电击。 3、电气间隙(clearance):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的最短空间距离。 4、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的最短 路径。 5、Y1电容可以认为具有加强绝缘的功能。 初—次级跨接的电容用Y1 初—地之间可用Y2电容(1.5.7.1) ?工程师设计时常见错误: 没有Y1和Y2电容的使用概念,以致初---次级之间也“不知不觉”地用了Y2电容。 6、设备的防电击保护类别: Ⅰ类设备:采用基本绝缘,而且有保护接地导体; Ⅱ类设备:采用双重绝缘,这类设备既不依靠保护接地,也不依靠安装条件的保护措施; Ⅲ类设备:SELV供电,且不会产生危险电压; 7、电源上的铭牌标示 i.电源额定值标志 1)额定电压及电流 对具有额定电压范围的设备:

100V—240V; 2.8A 100V—240V; 2.8—1.1A 200V—240V; 1.4A 对多个额定电压: 120/ 220V ; 2.4/1.2A 2)电源的性质符号: 直流——交流~(GB8898-2001) ii.制造厂商名称或商标识别标记 iii.型号 iv.符号“回”,仅对Ⅱ类设备适用。

?工程师设计时常见错误: Ⅱ类设备大标贴没有“回”字符 没有LOGO或LOGO与认证证书不是同一公司 交流输入性质用“AC”表示,不用“~”表示 具有额定电压范围或多个额定电压的设备,电流标示本应是“100V—240V; 2.8—1.1A”或“120/ 220V ; 2.4/1.2A”,错写成“100V—240V; 1.1—2.8A” 或“120/ 220V ; 1.2/2.4A” 8、保护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端子标示 预定要与保护接地导线相连的接线端子 应标示符号,该符号不能用于其它接地端子。 对保护连接导线的端子不要求标示,

安规中的三种安全距离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安规中的三种安全距离 第一种安全距离: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其规定数值如下:10kV及以下一0.7m,35kV—1.0m,l10KV一1.5m,220kV一3.0m,500kV一5.0m。该安全距离规定值是指在移开设备遮栏的情况下,并考虑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正常活动范围内。如工作人员对带电部分的距离,能够保持上述数值时,则允许在该带电设备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手车开关柜后部铁门内无网状遮栏,打开铁门后也应按此规定的距离执行。该安全距离并不是单纯从放电距离着想的,也不是“最小安全距离”,而是考虑了一定的意外情况和安全裕度以后所确定的数值。 第二种安全距离:工作人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内和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它考虑了工作人员在正常工作中可能活动的最大的空间位置,对带电设备所必须保持的安全距离。其规定数值如下:10kV及以下一0.4m,35kV一0.6m,110kV—1.5m,220kV一3.0m,500kV一5.0m。如工作人员在正常工作中对带电导体的安全距离小于上列数值时,带电部分必须停电;当安全距离大于上列数值且又小于第一种安全距离数值时,在工作地点和带电部分之间加装牢固可靠的遮拦后,允许在该带电部分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但是,如带电导体在检修人员的后侧或两侧,即使大于第一种安全距离,亦应将该带电设备停电。 第三种安全距离:地电位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规定数值如下:10kV及以下一0.4m,35kV一0.6m,110kV—1.0m,220kV一1.8m(1.6m),500kV一3.6m。如220KV设备进行地电位的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受设备条件限制不能满足1.8m的要求时,可使用括号中1.6m 的安全距,它是进行特别需要的地电位带电作业时所作的适当放宽数值。作业前,必须在技术上采取可靠的措施并经企业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作业,否则就不宜进行地电位的带电作业。请注意:第一、二种安全距离中110kV、220kV、500kV的数值相同;第二、三种安全距离中的10kV及以下、35kV的数值相同。 1

PCB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

PCB 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 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4.2.2元件及PCB的电气隔离距离:(电气隔离距离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综合考虑)对于Ⅰ类设备的开关电源(本公司的大部分开关电源均为Ⅰ类设备),在元件及PCB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 a、 b、)

c、 4.2.3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 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如果变压器没有挡墙,那么变压器

的隔离距离就等于所用胶纸的厚度。另外,对于AC-DC电源,变压器初、次间绕组应用三层胶纸隔离,DC-DC 电源,可只用二层胶纸隔离。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 注:变压器的引脚如果没有套上绝缘套管,那么在引脚处的隔离距离可能也仅为胶纸加挡墙的厚度,所以变压器的引脚需要套上绝缘套管且套管要穿过挡墙。 空间距离(Creepage distance):在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经由空气分离测得最短直线距离; 沿面距离(clearance):沿绝缘表面测得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沿面距离(clearance)不满足标准要求距离时:PCB板上可采取两个导电组件之间开槽的方法,导电组件与外壳、可触及部分之间距离不够,则可将导电组件用绝缘材料包住。将导电组件用绝缘材

安规要求安全距离知识讲解

安规要求安全距离

1.安規要求安全距離: 2. a.兩線式:一次側、二次側安全距離:5.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6mm);加1.0mm破溝 則4.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5mm) 3. b.三線式: 4.一次側、二次側安全距離: 5.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6mm);加1.0mm破溝則 4.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5mm) 5.一次側、FG安全距離:3.0mm min.(必須確定為FG,否則仍然要預留6mm;加1.0mm 破溝則5mm) 6. c.ACL、ACN安全距離:2.5mm min.(加1.0mm破溝則1.5mm min.) 7. d.一次側高壓安全距離:1.5mm min. 8. e.保險絲兩端銅箔安全距離:2.5mm min.(加1.0mm破溝則1.5mm min.) 9. 2.PWB製作,佈線最小距離: 10.a.銅箔與銅箔:0.5mm min. 11.b.銅箔與焊點:0.75mm min. 12.c.焊點與焊點:1.0mm min. 13.d.銅箔與板邊:0.25mm min. 14.e.孔邊與孔邊:1.0mm min. 15.f.孔邊與板邊:1.0mm min. 16.3.PWB製作,佈線最小銅箔寬度: 17.a.2oz:0.5mm min.;1oz:0.3mm min. 18.b.電流承受力:1A/1.0mm min.(加錫則可減少為0.5mm min.) 19. 20. 21.電氣要求: 22. 23.1.一次側電流路徑:電路順序;捷徑(越短越佳). 24.2.二次側電流路徑:電路順序;捷徑(越短越佳). 25.3.CY1佈線位置:一次側接近大電容負端;二次側接近變壓器地端. 26.4.回授點佈線位置:正回授端及負回授端接近輸出端. 27.5.符合雷擊測試要求: 28.a.符合L-N 1KV;L(N)-FG 2KV(V 1.2/50uS、I 8/20uS):加07D471 Varistor 29.b.符合L-N 6KV(500A):加07D471 Varistor、LF1加尖端放電、CY1加尖端放電 30.c.符合L-N 6KV(3000A):加07D471 Varistor於Fuse前、LF1加尖端放電再並聯雷擊 管(300V)*2 、CY1加尖端放電 31.IEC 60950 32.IEC 60950 33.空间/沿面距离 (Clearance/Creepage Distances,Clause 2.10, Tables 2H, 2J, 2K and 2L) 34. 35.空间直线距离以峰值电压,根据 Table 2H (primary)、2J (primary additional)、2K (secondary) 计算. 36.沿面爬行距离以RMS电压值,根据 Table 2L 计算,但不小于空间直线距离. 37.250 V 以下时,L 至 N、初级至地:creepage 2.5 mm,clearance 2.0 mm (整流前). 38.250 V 以下时初级至次级:creepage 5 mm,clearance 4 mm.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区别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由于煤矿井下空气潮湿、粉尘较多、环境温度较高,严重影响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 为了避免电气设备由于绝缘强度降低而产生短路电弧、火花放电等现象,对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作出了规定。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电气间隙是指两个裸 露的导体之间的最短距离,即:电气设备中有电位差的金属导体之间通过空气的最短距离。电气间隙通常包括: (1)带电零件之间以及带电零件与接地零件之间的最短空气距离; (2)带电零件与易碰零件之间的最短空气距离。电气间隙应符合表8-1-4 的规定。 只有满足电气间隙的要求,裸露导体之间和它们对地之间才不会发生击穿放电,才 能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体之间沿其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也就是在电气设 备中有电位差的相邻金属零件之间,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是由电气设备的 额定电压、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性能以及绝缘材料表面形状等因素决定的。额定电压越 高,爬电距离就越大,反之,就越小。绝缘材料表面施加污染液或污垢杂质之后,在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场作用下,这些导电液体或污垢杂质将产生微小的火花放电,使绝缘材料 发生局部破坏,那么绝缘材料抵抗这种破坏的能力就称为耐泄痕性能。防爆电气设备是 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的,环境中含有各种污染液和污垢杂质,设备绝缘材料的耐泄 痕性能是十分重要的。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性能通常是用耐泄痕指数来表示。耐泄痕指 数是指固体绝缘材料能够承受50 滴或100 滴以上的电解液而没有形成漏电的最高电 压。绝缘材料根据相对泄痕指数分为a、b、c、d 个级,a 级最高,d 级最低。常用绝缘材料耐泄痕指数分级见表8-1-5 。由此可见,绝缘材料耐泄痕性能越好,爬电距离就越 小,反之越大。防爆电气设备的最小爬电距离见表8-1-4 。

安规要求安全距离

1.安規要求安全距離: a.兩線式:一次側、二次側安全距離:5.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6mm);加1.0mm破溝則4.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5mm) b.三線式: 一次側、二次側安全距離:5.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6mm);加1.0mm破溝則4.5mm min.(為防誤差,預留5mm) 一次側、FG安全距離:3.0mm min.(必頇確定為FG,否則仍然要預留6mm;加1.0mm破溝則 5mm) c.ACL、ACN安全距離:2.5mm min.(加1.0mm破溝則1.5mm min.) d.一次側高壓安全距離:1.5mm min. e.保險絲兩端銅箔安全距離:2.5mm min.(加1.0mm破溝則1.5mm min.) 2.PWB製作,佈線最小距離: a.銅箔與銅箔:0.5mm min. b.銅箔與焊點:0.75mm min. c.焊點與焊點:1.0mm min. d.銅箔與板邊:0.25mm min. e.孔邊與孔邊:1.0mm min. f.孔邊與板邊:1.0mm min. 3.PWB製作,佈線最小銅箔寬度: a.2oz:0.5mm min.;1oz:0.3mm min. b.電流承受力:1A/1.0mm min.(加錫則可減少為0.5mm min.) 電氣要求 1.一次側電流路徑:電路順序;捷徑(越短越佳). 2.二次側電流路徑:電路順序;捷徑(越短越佳). 3.CY1佈線位置:一次側接近大電容負端;二次側接近變壓器地端. 4.回授點佈線位置:正回授端及負回授端接近輸出端. 5.符合雷擊測試要求: a.符合L-N 1KV;L(N)-FG 2KV(V 1.2/50uS、I 8/20uS):加07D471 V aristor b.符合L-N 6KV(500A):加07D471 V aristor、LF1加尖端放電、CY1加尖端放電 c.符合L-N 6KV(3000A):加07D471 V aristor於Fuse前、LF1加尖端放電再並聯*(300V)*2 、CY1加尖端放電 IEC 60950 IEC 60950 空間/沿面距離(Clearance/Creepage Distances,Clause 2.10, Tables 2H, 2J, 2K and 2L)

电气施工中设备的安全距离及要求

编号:SM-ZD-68311 电气施工中设备的安全距 离及要求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电气施工中设备的安全距离及要求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 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

开关电源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详解

摘要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 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 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 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 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 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元件及PCB 的电气隔离距离:(电气隔离距离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综合考虑)对于Ⅰ 类设备的开关电源(一类设备:采用基本绝缘和保护接地来进行防电击保护 的设备。(外壳接地的开关电源属于此类设备);二类设备:采用不仅仅依 靠基本绝缘的其它方式(如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来进行防电击保护的 设备;三类设备:不会产生电击的危险的设备),在元件及PCB 板上的隔离距 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 a、对于AC—DC 电源(以不含有PFC 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 240V~为例) b、对于AC—DC 电源(以含有PFC 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 240V~为例)

c、对于DC—DC 电源(以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36-76V 为例) 一、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 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 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如果变压器没有挡墙,那么变压器的隔离距离就等于所用胶纸的厚度。 另外,对于AC-DC 电源,变压器初、次间绕组应用三层胶纸隔离,DC-DC 电源,

电源适配器安规常识

安规认识 1. 安规简介: 安规也就是安全标准规格,安规对制造的装置与电组件有明确的陈述与指导,以提供具有安全与高品质的产品给终端使用者其目的主要是用来防止electric shock, energy hazards, fire, mechanical and heat hazards, radiation hazards chemical hazards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一般地,每一个国家都可以建立自己本国的电气安全标准,但是大多数的电源供给器制造厂商都是使用IEC,VDE,UL,CSA安全标准作为解决安全之需求.UL与VDE的安全标准有本质上的差异,UL规格比较集中在防止失火的危险,而VDE规格则比较关于操作人员的安全,对于电源供给器而言,VDE乃是最严厉的电气安全标准. 安规政策:高压测试和接地测试零缺点. 2. 电源供给器结构安全需求 (1) 空间需求(spacing requirements) UL, CSA与VDE安全规格在活性组件之间,以及活性组件与固定金属组件之间,强制规定特定的空间需求,空间需求包括空间距离和沿面距离,空间距离在VDE中又叫间隙距离, 而在UL中则叫分离距离, VDE标准规格中的沿面距离在UL标准规格中则称为分隔距离. 空间距离(Creepage distance):在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经由空气分离测得最短直线距离; 沿面距离(clearance):沿绝缘表面测得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2).电介质测试承受度(dielectric test withstand) 当装置上的额定电压为250Vac或是更小时在UL与CSA标准规格中需要做输入至输出与输入至地端的高电位隔离测试(HI-POT isolation test).

安规中的三种安全距离

编号:SM-ZD-14062 安规中的三种安全距离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规中的三种安全距离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第一种安全距离: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其规定数值如下:10kV及以下一0.7m,35kV—1.0m,l10KV一1.5m,220kV一3.0m,500kV一5.0m。该安全距离规定值是指在移开设备遮栏的情况下,并考虑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正常活动范围内。如工作人员对带电部分的距离,能够保持上述数值时,则允许在该带电设备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手车开关柜后部铁门内无网状遮栏,打开铁门后也应按此规定的距离执行。该安全距离并不是单纯从放电距离着想的,也不是“最小安全距离”,而是考虑了一定的意外情况和安全裕度以后所确定的数值。 第二种安全距离:工作人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内和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它考虑了工作人员在正常工作中可能活动的最大的空间位置,对带电设备所必须保持的安全距离。其规定数值如下:10kV及以下一0.4m,35kV一0.6m,110kV—1.5m,220kV一3.0m,500kV一5.0m。如工作

安规知识 安全距离

安規知識安全距離 在安規所有名詞當中,安全距離是出現頻率極高的名詞,其涉及到幾乎所有的安規章節.所以,保證了安全距離的足夠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產品的其他性能. 一.安全距離根據各種傳導方式分為以下幾種: a.爬電距離:帶電体沿絕緣物表面到達另一帶電体或導体的最短距離 b.電氣間隙:帶電体之間或帶電体与導体之間的空間最短距離. c.穿通絕緣距離:帶電体之間或帶電体与導体之間的直線最短距離. 二.安全距離的具体數據要求: 三.對于工作電壓小於或等于250V的情況下,金屬部件間穿通絕緣距離,如果是用附加絕緣的不應小於1.0mm,如果是用加強絕緣隔開的, 不應小于2.0mm.如果是以云母或類似鱗狀材料以外的薄片結構來施加絕緣,則用:

對附加絕緣,至少有二層組成,并且其每層都能經受 1250V/1min的耐壓測試. 對於加強絕緣至少有三層組成,并且其任兩層都能承受 3750V/1min的耐壓測試. 四.對於印刷電路板上導電圖形,只要電壓應力的峰值沒有超過下述 值,則安全距離依下述. 如電壓應力小于100V/mm,其最小爬電距離為0.5mm. 如電壓應力大于100V,則按(二)中規定. 五.安全距離的測量應在其最不利的時機測量: 對內部部件施2N的力 外殼則施加30N的力. 運動部件應停止在最大利的位置上. 接線端子和易觸及金屬部件之間的電氣間隙,要在將螺釘和 螺母盡可能擰松的情況下進行測量.但相對電氣間隙可減少到 (二)中規定的一半. 狹孔或開口處必須用標準力探入,以各種角度測試. 凡標準指可觸及的地方都被認是金屬部. 六.凡涉及到絕緣方式的不適合于UL及JIS規格. 七.UL另加規定,非防火級(V-0)材質与帶電体之間距離應大于12.7mm.

爬电距离和静电距离的要求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爬电间隙一般被称作电气间隙,因电气间隙决定了爬电情况的发生与否,所以电气间隙也常被称作爬电间隙。)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可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实际是两个相关参数,都是针对电气绝缘性而来。特别是在继电器、开关等工控产品的选用中,需要遵守相关标准的同时,还要按实际的使用环境要求(气压、污染等),设定合适的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电气性能的稳定。 一般选型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电气间隙步骤 确定工作电压峰值和有效值; 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类别; 根据过电压类别来确定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大小; 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2); 确定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2,确定爬电距离步骤 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确定材料组别(根据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其划分为:Ⅰ组材料,Ⅱ组材料,Ⅲa组材料, Ⅲb组材料。注:如不知道材料组别,假定材料为Ⅲb组)确定污染等级; 确定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3,确定电气间隙要求值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4943:2H 和2J和2K,60065-2001表:表8和表9和表10)检索所需的电气间隙即可决定距离;作为电气间隙替代的方法,4943使用附录G替换,60065-2001使用附录J替换。 GB 8898-2001:电器间隙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电压,查图9来确定。(对和电压有效值在220-250V范围内的电网电源导电连接的零部件,这些数值等于354V峰值电压所对应的那些数值:基本绝缘3.0mm ,加强绝缘6.0mm)4,确定爬电距离要求值 根据工作电压、绝缘等级及材料组别,查表(GB 4943为表2L,65-2001中为表11)确定爬电距离数值,如工作电压数值在表两个电压范围之间时,需要使用内差法计算其爬电距离。 GB 8898-2001其判定数值等于电气间隙,如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加强绝缘可减少2mm,基本绝缘可减少1mm: 1)这些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会受外力而减小,但它们不处在外壳的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之间; 2)它们靠刚性结构保持不变; 3)它们的绝缘特性不会因设备内部产生的灰尘而受到严重影响。 *注意:但直接与电网电源连接的不同极性的零部件间的绝缘,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允许减小。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即使不满足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

开关电源60950安规认证

本文仅适用于信息设备用开关电源。 一.安规申请 1.为什么要申请安规认证 许多国家都要求出口到其国家的特定产品应通过安全认证且印有相应的安全标记,如欧洲的CE Mark认证,中国从2002年5月1日起强制实行的3C认证等。另外,欧洲国家的许多消费者认为仅仅只有CE Mark是不够的(因为厂商可以自我宣称CE Mark),还必须有一个标记如TUVGS、NEMKO等,以确认此产品已经公认的认证机构认证过。可以看出,申请安规认证是进入上述市场所必须的。另外,认证分强制型认证和非强制型认证。强制型认证有CE、3C、PSE(日本)等,非强制型认证有TUVGS、UL等,非强制型认证没有强制的认证要求,但出于保障消费者的信心等原因而申请此认证。 2。安规申请途径 许多国家有相应的安规机构或实验室来受理安规认证, USA UL, CSA (NRTL/C), ETL, TuV USA… Canada CSA, UL (cUL) Germany TuV Rheinland, TuV Product Service, VDE

Netherland Kema Switszerland SEV Norway Nemko Sweden Semko Finland Fimko Denmark Demko UK BSI Japan MITI China CCIB Singapore PSB (Product Safety Bureau) Australia DFT (Department of Fair Trading) 也可以通过代理机构来进行安规认证,如ETS、ITS、AUDIX(信华)等。 3.常见的安规标志 4.适用的安规标准 对于通信用开关电源来说,

建筑、装置、设施安全距离要求

建筑、装置、设施安全距离要求 1、氧气乙炔瓶的安全距离5M,氧气乙炔与火源的安全距离10M 2、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其规定数值如下:10kV及以下一0.7m,35kV—1.0m,l10KV 一1.5m,220kV一3.0m,500kV一5.0m。该安全距离规定值是指在移开设备遮栏的情况下,并考虑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正常活动范围内。 3、公路施工爆破飞石安全距离不得小于国家安全规程规定的最小200m安全距离。 4、高压燃气管道距建筑物的基础的距离分别为不小于4米(介质压力0.4至0.8Mpa)和不小于6米(介质压力0.8至1.6Mpa);距街树的距离不小于1.2米;距铁路钢轨不小于5米;距有轨电车钢轨不小于2米;距其它道路的距离无规定。 5、应该是高于2米无防坠措施,才算高空作业 6、起重机与架空输电导线的安全距离 电压220KV时,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是6M 电压60——110KV时,沿水平方向4M,垂直方向都是5M 7、制氧站气瓶间空瓶与实瓶应分开存放,间距大于1.5米,并有指示牌。 楼主这个1.5米也是安全距离吧。 8、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 (一)城市市区,不少于8米; (二)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0米; (三)村镇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2米; (四)其他地区,不少于15米。 9、消防安全通道3.5m,独头通道要在尽头设车场 10、消防路上官桥高度5米。 11、公路与石油库安全距离40米 12、高处作业地点应与架空电线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距普通电线1米以上,距普通高压线2.5米以上,并要防止运输的导体材料触碰电线。高度不足2米,但作业地段的下面是坡度大于45°的斜坡,附近有坑、井、有转动设备或堆放容易伤人的物品,工作条件特殊(风雪天气),有机械震动的地方,在有毒气体存在的房内工作时,均应按高处作业的规定执行。

iec60950产品设计结构简介安规要求安全距离 (1)

IEC 60950产品设计/结构简介 IEC 60950 Design / Construction 1. 绝缘方式 (Insulation, Clause 1. 2.9) 做为电击保护者基本绝缘 (Basic Insulation) –针对于电击之保护所提供之基本绝缘。 辅助绝缘 (Supplementary Insulation) –附加于基本绝缘上之独立性绝缘,以 在基本绝缘失败时,可以减少电击之危险。 双重绝缘 (Double Insulation) - 基本绝缘加辅助绝缘之总称。 强化绝缘 (Reinforced Insulation) - 相等于双重绝缘之单层绝缘。 非做为电击保护者功能绝缘 (Fuctional Insulation) –产品正常使用时所必要之绝缘。

2. 直接插入式产品 (Direct Plug-In Unit) 可以使用 UL 60950/CSA 60950 (I.T.E产品)或 UL1310/CSA223 (Class 2 Power Supply) 做验证。 美规插头尺寸须符合NEMA 1-15P (2-pin) or 5-15P (3-pin)。 插头拉力测试 (20 lb, 2 min each blade, UL 1310)。 插头推力测试 (30 lb each blade, 40 lb together, 1 min, UL 1310)。 插头至外壳边缘≥ 5.1mm(for UL),7.9 mm (CSA)。 输入线须耐 35 lb 拉力测试 (UL 1310)。 输出线须耐 20 lb 拉力测试 (UL 1310)。 3. 空间/沿面距离 (Clearance/Creepage Distances,Clause 2.10, Tables 2H, 2J, 2K and 2L) 空间直线距离以峰值电压,根据 Table 2H (primary)、2J (primary additional)、2K (secondary) 计 算。 沿面爬行距离以RMS电压值,根据 Table 2L 计算,但不小于空间直线距离。 250 V 以下时,L 至 N、初级至地:creepage 2.5 mm,clearance 2.0 mm (整流前)。 250 V 以下时初级至次级:creepage 5 mm,clearance 4 mm。 TNV 至 SELV线路:creepage 2.5 mm,clearance 2.0 mm (Nemko):creepage 2.0 mm,clearance 1.8 mm (TüV)。 PCB 间距应参照实际工做电压 (peak or dc),若间距不足时 UL 可做耐压测试,CSA 做短路测试。 零件应施以 10 N 之推力作判断。 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的数值应符合下列最小值的规定: —立地式产品的外壳或桌上型产品上非重直面顶部,可接近导电零件,与危险性电压上零件,用作强化绝缘 (Reinforced insulation) 之空气间隙,不得小于10mm。 —A类插头式产品之外壳上,已接地之可接近导电零件,与危险性电压上零件,用作基本绝缘 (Basic insulation) 之空气间隙,不得小于2mm。 Primary Circuit之空间距离应符合Table 2H 及2J中最小值之规定。 如果工作电压之峰值超过AC主电源电压之峰值时,绝缘之最小空间距离为下列两项数值之和:—工作电压等于AC主电源电压时,Table 2H之最小空间距离值;以及 —Table 2J中附加空间距离值。 沿面距离: 沿面距离不得少于Table 2L之最小数值。 强化绝缘或双重绝缘 (Reinforced or Double insulation) 之沿面距离是Table 2L中基本绝缘数值的两倍。 如果Table 2L之沿面距离小于Table 2H, 2J 与2K之空间距离时,则空间距离即是最小沿面距 离。 判定沿面距离时之工作电压应考虑下列要项: —实际的RMS值或DC 电压值。 —如使用DC 电压值,不必考虑附加之纹波。 —短期情况 (如TNV线路中之振铃信号),不必考虑。 —短暂之干扰不必考虑 (如噪声)。 —连到TNV 线路中,如果无法得知通讯网络之特性时,其工作电压应假定,TNV-1 线路为60 Vdc,TNV-2 与TNV-3线路为120Vdc。 如果所量测之工作电压,在相邻两点之间可使用内插法,来决定最小沿面距离。

最新开关电源安规要求内容

开关电源安规主要内容 森树强电子 一. 安全距离规范 (针对初, 次级及高压, 大电流区域PCB布板) 1. 交流输入L - N, N- GND, L- GND间距必须大于 3.5毫米. 2. 初级整流滤波电容正, 负级间距须大于4毫米. 3. 初, 次级间距须大于6毫米(光耦处间距最小). 4. 次级电路电压小于48V的区域布板时一般不作安全间距要求. 注: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符合相关要求. 二. 耐压测试规范 测试内容及标准: 1. 输入–输出耐压测试及标准 l 交流3000V, 1分钟打耐压, 漏电流设为10mA

l 耐压仪指示漏电流<10mA, 且无飞弧现象为合格. 2. 输入–大地耐压测试 l 交流1500V, 1分钟打耐压, 漏电流设为10mA l 耐压仪指示漏电流<10mA, 且无飞弧现象为合格. 3. 输出–大地耐压测试 l 直流500V, 1分钟打耐压, 漏电流设为10mA l 耐压仪指示漏电流<10mA, 且无飞弧现象为合格. 注:大地为外壳地.测试仪器为耐压测试仪. 三. 绝缘测试规范 测试内容及标准: 1. 输入 - 大地>500Mohm为合格 2. 输出 - 大地 >500Mohm为合格 3. 输入 - 输出 >500Mohm为合格 四. 温度测试规范

1. 测试内容: 开关电源长时间稳定工作后, 测试开关 MOSFET, 开关变压器, 初级整流滤波电容, 次级整流管, 滤波电感的温度值并记录. 2. 判定标准: 将所测温度数值和相关标准安全值对比, 以 上器件的温度值必须小于安全值. 五. 过载测试规范 测试内容: 对每路输出均单独作过载试验(多路输出不同 时作过载试验). 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 (1) 在该路输出开关变压器次级交流输出端加负载并使其带满载, 长时间通电工作. (2) 监测开关变压器(磁芯, 漆包线包)的恒定温度值并记录, 不能超过允许值(厂商提供), 且应有15%左右裕量. 同时, 应无过温度保护动作. (3) 若出现过温度保护, 记录此时温度值.

几种常用的安全间距

几种常用的安全间距 一、易燃易爆类 1、氧气乙炔瓶的安全距离5M,氧气乙炔与火源的安全距离10M; 2、公路施工爆破飞石安全距离不得小于国家安全规程规定的最小200m安全距离; 3、高压燃气管道距建筑物的基础的距离分别为不小于4米(介质压力0.4至0.8Mpa)和不小于6米(介质压力0.8至1.6Mpa);距街树的距离不小于1.2米;距铁路钢轨不小于5米;距有轨电车钢轨不小于2米;距其它道路的距离无规定。 4、制氧站气瓶间空瓶与实瓶应分开存放,间距大于1.5米,并有指示牌; 5、瓶间距8米,最低不得小于5米; 6、石油库与工矿企业的安全距离: 一、二、三、四、五级石油库分别为 60、80、40、35、30米 7、石油管道与其它管道不可避免交叉时,安全距离不得小于0.4米 8、公路与石油库安全距离40米 9、煤气场所工作的时间 在煤气场所工作的安全许可时间: CO含量不超过30mg/m3(24PPm)时,可较长时间工作。 CO含量不超过50mg/m3(4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CO含量不超过100mg/m3(8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0.5小时。 CO含量不超过200mg/m3(16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15-20分钟。 工作人员每次进入煤气泄漏区域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小时以上。 10、二级加油站与普通民用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为12米,三级加油站为10米,加油站与重要公共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要达到50米,重要公共建筑物包括: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办公楼;体育馆、会堂、会议中心、电影院、剧场、室内娱乐场所、车站和客运站等公众聚会场所;省级以上邮政楼、电信楼等通信、指挥调度建筑物;省级以上金融机构办公楼;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建筑物。一般营业场所、办公楼、商住两用楼、高层民用建筑物等则归类为仅次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一类保护物。其与二级加油站的安全距离应为20米,与三级加油站的安全距离应为16米。 11、工业企业带煤气作业周围40米内禁止明火。 12、一般油气井作业时,放喷管线安装在当地季节风的下风向,接出井口25米以外,通径不小于62mm,放喷阀门距井口3m以外,压力表接在内控管线与放喷阀门之间。大修侧钻油气井时,放喷管线出口应接至井口75米以上的安全地带,距各种设施不小于5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