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电厂的应用 刘川

全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电厂的应用 刘川
全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电厂的应用 刘川

全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电厂的应用刘川

摘要:随着大型火力发电机组锅炉对用水品质的提高,以及节能减排和降低环

境污染环保政策的实施下,膜技术因其具有非常稳定可靠的出水水质、简单便捷

的运行方式等优点,在电厂化学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重视,“全膜法”水处理技术

已成为电厂锅炉补给水水处理技术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详细分析了全膜法

水处理技术在电厂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经济效益。

关键词:全膜法;水处理;技术;电厂;应用

电能生产过程中,如果要确保锅炉能够保持较高的安全稳定、节能经济运行

水平,火力发电企业最为主要的控制环节就是锅炉补给水处理,这对火力发电企

业的节能降耗水平和运行成本的节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工业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之下,“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已经被火力发电

企业所广广泛采用。这种水处理工艺一反渗透技术为核心,具备自动化水平高、

水处理技术先进、出水水质稳定性好、节能环保、综合费用较低等优势,也是目

前最主流的锅炉水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一、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重要性分析

影响电厂机组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和节能经济性的主要因素是电厂补给水系统

和水汽系统当中的有机杂质等异物,针对不积水根据不同的脱盐技术要求和预处

理形成的制水工艺和控制流程决定了补给水水处理工艺水平。由于水污染越来越

严重,电能生产过程中电厂使用的水资源树脂污染严重、有机物含量也居高不下,导致补给水系统中活性炭成分极低。化学有机物在进入发动机组的水汽系统中之

后遇热分解所产生的低分子有机酸和二氧化碳,会导致水汽系统中水质PH值下降、氢电导率超标,同时还会严重腐蚀系统和机组,直接导致机组运行用水的性

能水平低,机组热力设备的综合使用性能和寿命被大大缩短,甚至提前报废等情

况也屡见不鲜。

由于新建火电厂发电机组参数越来越高,对锅炉水质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

常规的水处理技术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剂和酸碱,并不环保,因此环保水平更

高的全膜分离水处理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环保制度越来越

完善要求越来越严格,国家政策层面对于电厂化学水废液排放不达标情况的惩罚

措施加重,甚至要求企业停业整顿,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也开始

通过采用更为环保的全膜分离技术来进行水处理,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

还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全膜法水处理技术探讨

全过程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水处理工艺就叫“全膜法”工艺。“全膜法”工艺的水

处理步骤为工业水通过清水水泵从清水水箱送到过滤器进行过滤预处理,预处理

过后的被送入到超滤装置,在超滤装置中,水中的细菌、胶体、悬浮物、有机物

等危害物会经过常规反洗和化学反洗而被除去,经过超滤装置的水会进入到RO

反渗透装置,并在其中通过加入还原剂和阻垢剂来清除水中游离氯以免堵塞反渗

透膜,最后再通过EDI电去离子装置进行除盐处理。通过RO和EDI的配套使用,调节电流以改变出水质量,满足电厂锅炉补给水要求。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的特点之一是除盐过程不用再生树脂,简化了制水系统

的结构,降低了运行费用。同时也避免了再生树脂在常规水处理过程中造成的酸

碱废水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环保水平大大提高。另外,“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可

以在EDI排放的浓水返回到超滤装置前进行再利用,确保系统没有废水排放。“全

刍议环境保护中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探讨

刍议环境保护中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19-01-17T11:44:52.8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作者:董丽娜王晓岩刘娜 [导读] 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应用的认识。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 摘要: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是一种新型水环境处理保护的应用措施,它没有繁琐的操作步骤,却能保证水质的纯净和稳定,在各项工业水系统应用中都有较高的使用效率,下面本文对传统水处理工艺和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分别进行分析,对比全膜法水处理技术的优点,同时对全膜法水处理技术在水环境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应用的认识。 关键词: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环境保护 引言 可大幅降低耗水量的有效手段有:回收利用工业污水、市政污水,废水零排放,循环水处理等方式。“全膜法”水处理工艺不仅水处理效率高,而且效果显著,同时,具有经济性的新技术,可有效地解决不断严重的脱盐工艺中酸碱的使用及排污问题。 1 分析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 通过超滤或微滤预处理原水,然后进行反渗透处理,最后通过电渗析除盐(简称EDI)形成高纯水,即“全膜法”(IMS)水处理技术的流程。 1.1 膜法预处理 采取膜法预处理,可将水中的微粒、胶体、细菌及高分子有机物等有效地去除,其过滤精度一般是0.005μm—0.01μm之间,大幅提高了下游脱盐系统的进水水质。超滤过程具有较好的耐氧化性、耐温性、以及耐酸碱性,且无相转化。超滤膜的材料和工艺设计,根据不同的水质条件和分离功能,选择了相应的孔径以及截留分子量。 1.2 反渗透 反渗透又叫RO,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高压泵,二是反渗透膜。在高压的情况下,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矿物质、以及其它物质等都会被阻截在膜外,且会受到高压水流的冲击,而渗透到另一面的水则是纯净的、安全的,卫生的。利用反渗透的分离特性能够将水中的细菌、有机物、溶解盐、及胶体等杂质有效的去除,实现低能耗、零污染,从而使反渗透出水水质达到EDI设备的进水要求。 1.3 EDI技术 EDI技术是一种高新技术,它有机相结合了电渗析技术与离子交换技术,因此,又被称为“填充床电渗析”或“电混床”。它的应用不需要酸碱参与,摒弃酸碱对树脂的再生作用,而持续提取高纯水的一种先进技术。由于二级除盐加上反渗透的系统或者是混床加反渗透系统的废液排放较繁琐以及再生操作的问题,EDI成功克服了其缺点,彻底解决了其酸碱排放的问题。 EDI技术的应用机制是在模堆里添加能够改善膜发生极化的树脂,利用电极促使模堆发生电位差,借助通过离子交换膜吸附作用,吸附并去除源水中的离子。操作中,将直流电连接模堆两侧电极,通电后模堆发生电位差,促使水中的阳离子物质移向发生阴极作用的阳离子交换膜,促使水中的阴离子物质移向产生阳极作用的阴离子交换膜,不同极吸附的阴阳物质聚集,同时利用树脂防止极化作用,升高电阻率将其再次分解进行电离再生作用,形成H+与OH-,从而反复进行水质盐离子聚集和电解,最终电渗析生产高纯水。EDI技术在运行过程中,水电导率可达到0.057us/cm—0.062us/cm,这基本上相同于纯水电导率的理想探讨值0.055us/cm,另外,EDI技术不需要酸碱的使用,通过树脂电离再生,不断脱盐,进而生成高纯水,充分体现了全膜法的显著优势。 2 在环境保护中,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应用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已越来越多的推广施予在工业水污染处理中,现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半导体生产厂商等许多企业,在水处理中都已使用了全膜法技术,根据相关研究证明,在小于25℃以下的水中,电阻率都比较稳定在18MΩ以上。另外,在全膜法水处理技术的流程中,通过仔细观察超滤系统,NAHSO灭菌剂的使用,可有效杀灭细菌,避免超滤使用中发生断丝或膜被污染的现象,另外,为了提高膜的使用效率,避免膜被氧化,需加装ORP表以此优化设置。 在进行反渗透过程中,为了高效阻滞各分子杂质,需选择特殊材质的反渗透膜,其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细腻度较、较强融水性,还需有效阻截水质中杂质,以防止膜被污染,另外,还需有利于水分子的透过,并可高效处理矿物质及微生物等杂质,为避免单纯高压泵的直接冲击力,可通过高压泵变频进行加压。在全膜水处理工艺中,其最关键的一个流程即是反渗透,它对EDI膜起着有效的保护作用,所以,在该过程中,为了阻滞镁及钙等不溶于水的物质形成污垢,需添加适当的阻垢剂,以促进反渗透作用。另外,企业为了提高水质的纯度,实现环境保护,在全膜法反渗透中还利用了双极反渗透。双极反渗透使用的是抗污染性能强、脱盐效果好的低压复合膜,其利用率超过了97%,而且该膜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一般使用寿命在五年以上。 在EDI技术的应用中,利用电极作用,结合离子交换技术,对树脂进行再生作用,反复对水质进行电解脱盐,因此,使水的纯度大幅提高,在加上抛光床技术的使用,有效的排除了水质中含有的浓度较低的离子,充分发挥了EDI技术的作用,从而大幅提高了水的质量以及纯净度,确保了水质的安全性。抛光床的使用是不可再生的,每年可定期更换一次,它的作用就是加强微粒的释放,从而弥补树脂再生达不到的要求,更进一步提纯水质。而在锅炉补给水的工艺中,传统的过滤净化是先进行混凝澄清,再通过砂滤过滤较大悬浮物,之后利用交换技术去除水中的盐,该过程不仅操作复杂,而且会产生大量的酸碱污水。 近年的化学水处理通过有效结合应用超滤技术、反渗透技术与EDI技术,能够大幅提高水处理水质。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处理的精度,降低水环境污染,仍需不断研究和优化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以及其操作流程,以不断提高其水处理技术水平。 3 结语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是集超滤、反渗透技术及EDI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运用,该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其通过过滤、脱盐及持续净化等过程,净化了水质,提高了水的质量、纯度、以及安全性,另外,在水处理过程中不会排出酸碱废液,可实现所有有害物质的回收利用,有效的保护了环境,因此,该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处理中。

膜法水处理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膜技术及市场分析 (2) 1.1 中国膜产业和市场 (2) 1.1.1 RO膜市场 (4) 1.1.2 UF/MF膜市场 (5) 1.1.3 MBR市场状况 (6) 1.2 中国膜产业企业情况 (7) 二、膜法水处理行业分析 (9) 2.1 水处理行业概况 (9) 2.2 膜法水处理技术概述 (15) 2.3 膜法水处理产业链 (18) 2.4 主要水务公司运营情况 (21) 三、膜法水处理主要公司 (24) 3.1 碧水源 (24) 3.2 津膜科技 (25) 3.3 万邦达 (26) 3.4 南方汇通 (26)

一、膜技术及市场分析 膜技术是膜分离技术的简称,是仿生物学膜,通过人工材料(膜材料)实现不同介质分离的技术,分离的过程多由压力、浓度差、电势差等因素驱动。按照分离精度的不同,膜又可以分为微滤(MF)膜、超滤(UF)膜、纳滤(NF)膜和反渗透(RO)膜等等。 膜技术广泛用于环境、能源、电子、医药等各个方面,近二十年来,由于膜技术可以去除常规处理工艺难以去除的水污染物,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越发受到各国重视,不同种类的膜技术分别应用于不同的细分领域,主要下游包括市政污水处理及再生、自来水处理、工业水回用、海水淡化、家用净水器等。 膜技术图谱 1.1 中国膜产业和市场 1999年,全球膜及膜组件市场销售额为44亿美元,21世纪初全球膜市场开始强劲增长,2012年全球膜制品的销售额超过120亿美元,CAGR在7-8%。 最近十几年是中国膜产业的高速增长期,我国膜产业总产值从1993年2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12年近400亿元(膜行业总产值是指膜制品、膜组件、膜附属设备及相关工程的总值,其中膜制品与膜组件是整个行业的核心),复合增长

锅炉水处理加药

锅炉水处理:锅内加药处理 发布日期:2010-10-26 来源:大禹网 全挥发性处理(AVT)是一种不向锅内添加磷酸盐等药剂,只在给水中添加氨和联氨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热力系统金属材料的腐蚀,减少给水中携带腐蚀产物,从而减少锅内沉积物,且因不加磷酸盐而不会发生磷酸盐“隐藏”现象。该方法可用于给水纯度高的超高参数汽包锅炉和直流锅炉。 第一节锅内加药处理概述 一、概况 (一) 水汽循环及水质要求 热力系统由锅炉、汽轮机及附属设备构成。热力系统的热交换部件和水、汽流经的设备、管道、一般称为热力设备。经处理的水进入锅炉后,吸收热量变成蒸汽,进入汽轮机,蒸汽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推动汽轮机高速运转,做功后的蒸汽被冷凝成凝结水,凝结水经加热器、除氧器等设备,再进入锅炉,如此反复循环做功。在热力系统中,水和蒸汽是作为循环运行的工质。在循环过程中,水和蒸汽会有各种损失,如热力系统中某些设备的排汽、防水,水箱的溢流,管道阀门的漏水、漏汽等。 补给水的水量及水质,均应根据锅炉参数及水、汽损失来确定。对于凝汽式机组,一般补给水量不应超过机组锅炉蒸发量的2%~4%;对于供热式机组,应根据供汽量及回收量多少来确定,有的供热机组补给水量可达到锅炉蒸发量的50%或更高。补给水的质量要求,应根据机组参数要求,确定采用相应的水处理方式。 送入锅炉的给水,可由汽轮机蒸汽的凝结水。补给水、供热用汽的返回水组成。各部分水量由生产实际情况确定。对于供汽、供热量少的机组,或凝汽式机组,给水以凝结水为主;对于工业锅炉,一般供汽、供热量较大,当返回水少时,给水主要为补给水。 (二) 水汽系统中杂质的来源

热力设备水汽循环中,作为工质的水和蒸汽中会有一定的杂质混入,这些杂志随水、汽进入锅炉、汽轮机等热力设备,沿水、气流程随压力、温度的变化,其物理、化学性能也发生变化:水受热由液相水变为气相蒸汽。水中杂质在不同温度、压力下,发生一些物理、化学反应,有的析出成固体,或附着于受热表面,或悬浮、沉积在水中,有的随蒸汽进入汽轮机。给水带入锅内的杂质,在锅内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是引起热力设备结构、结盐和腐蚀的根源。这些杂志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五个方面。 1. 补给水带入的杂质 经过滤、软化或离子交换除盐处理的补给水,除去了大部分悬浮杂质、硬度和盐类。不同处理系统出水水质控制指标不同。在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出水仍残留着一定的杂质;当水处理设备有缺陷或运行操作不当时,处理水中的杂质还会增加。这些杂志随补给水进入热力系统。 2. 凝结水带入的杂质 做功后的蒸汽,在凝汽其中被冷却水冷凝成凝结水。当凝汽器中存在不严密处时,冷却水就会泄露进凝结水中。冷却水一般为不处理或部分处理的原水,水中各种杂质含量较高。凝汽器正常运行时,其渗漏率为0.01%~0.05%或更低。凝汽器的不严密处,一般在管子与管板的连接部位,当管子出现破裂、穿孔、断损时,冷却水会较多地漏入凝结水中。。由于冷却水含盐量较大,即使有少量泄漏,凝结水的含盐量也会迅速增加。例如,冷却水含盐量为500mg/L,泄漏率为0.2%时,凝结水中的含盐量就会增加1mg/L,使凝结水和给水的水质明显恶化。冷却水泄露对凝结水的污染,是杂质进入热力系统的主要途径之一。 3. 金属腐蚀产物被水流带入锅内 锅炉、管道、水箱、热交换器等热力设备,在机组运行、启动、停运中,都会产生一些腐蚀,其腐蚀产物多为铁和铜的氧化物,这些腐蚀产物是进入锅内的又一类杂质来源。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农村饮用水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农村饮用水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农村饮用水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董浩1董福平2杨新新1 (1.浙江省农田水利总站,浙江杭州310009;2.浙江省水利学会,浙江杭州310020)摘要:浙江内陆地区农村饮用水工程存在服务对象分散、源水水质差、地形复杂等特点,而东南沿海及海岛地区具有资源型缺水,但滩涂水库亚海水资源丰富的现状,与城市供水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着重论述了超滤技术在农村饮用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利用反渗透技术进行亚海水淡化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膜;超滤(UF);反渗透(RO);饮用水;农村 1. 概述 浙江内陆地区农村饮用水工程存在服务对象分散、源水水质差、地形复杂等特点,而东南沿海及海岛地区具有资源型缺水,但滩涂水库亚海水资源丰富的现状,与城市供水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为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多途径解决农村饮用水水源问题,我们开展了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农村饮用水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的饮用水处理技术主要有常规处理技术、强化常规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等。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工艺一般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颗粒物为主,相对受污染水源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则明显不足。同时,随着对消毒副产物、微生物指标和内分泌干扰物质研究的深入,人类对水质标准不断提升,部分常规水处理技术已经无法适应需求。 膜技术是20世纪水处理领域的关键技术,常用的膜技术包括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UF)、纳滤(Nanofiltration,NF)、电渗析(Electro Dialysis,ED)和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该技术依据原水水质,选用不同的膜来截留水中物质,所以它是一种严格的物理的和绝对的分离技术。 表1.1显示了水中各种杂质的大小和去除它们所使用的分离方法。微滤是传统过滤法的直接延伸,属于亚微米级范围,用以过滤胶体和细菌(<10-2~10-7m);超滤比微滤晋升一级,可去除病毒和大分子量有机物质(10-7~10-8m);纳滤可去除小分子量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在这个越来越重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时代,一些利用新兴的技术来进行污染治理的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水污染治理属于污染治理过程中的一大重头戏,不管是工业、农业还是建筑业,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全膜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法,与常见的污水处理相比,具有许多的优点,本文将从全膜法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优点以及它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两个方面来论述。 标签:全膜法;污水处理;应用;环境保护 1、前言 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等,而水污染作为环境污染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一种污染,造成其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城市居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等。全膜法作为一种水处理组合工艺技术,通过将不同的膜工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常规水源或经生化、过滤等常规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市政污水、工业废水为进水,采用组合工艺,以达到高效去除污染物以及深度脱盐的目的,满足各种用途的水质要求。 2、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 2.1、传统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基本介绍: 要清楚的理解什么是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首先要先了解传统的水处理工艺技术是怎样的。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一般来说,生物学上,将水分成地下水、地表水和污水。所谓地下水,顾名思义,就是埋藏在地底下的水,这种水由于深居地底,所受的污染较小,因而水质是比较高的。而地表水,因其裸露在地表,在各种适宜条件的作用下,浮游生物、微生物等繁殖多且快,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水质。而所谓的污水,就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以及城市居民用水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 传统的污水处理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物理方式和化学方式。物理方式主要是通过蒸馏、萃取、吸附、力场分离、电力及电磁法等简单的将污染物从水中分离出来,并没有从根本上净化水质。而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酸碱处理、酸碱中和、光化作用,热分解等方式来将有害的水质转换成另一种无害的液体,然而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其他污染,比如空气污染。传统的水处理方式可行但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不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2.2、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基本介绍: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是指通过将不同的膜工艺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高度除污染和深度净化盐的效果。经过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处理过的水,可

油田注汽锅炉水处理装置经济运行技术研究

油田注汽锅炉水处理装置经济运行技术研究 顾 嵘,杨 彬,郝 军,赵红岩 (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摘 要:简要介绍了油田注汽锅炉水处理装置运行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通过对软化装置和除氧装置工艺进行改造,合理调控运行参数,引进应用了硬度在线监测装置等手段,有效地降低了水处理装置运行成本。 关键词:钠离子交换剂;交换软化;真空脱氧;化学除氧 油田注汽锅炉是随着重油热力开采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锅炉,是一种高压直流锅炉。直流锅炉对给水质量要求较高,为使锅炉给水质量达标,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油田注汽锅炉配有专用水处理装置,来进行锅炉给水处理。由于水处理装置部分工艺流程和控制系统方面存在的不足及缺陷,使得锅炉水处理装置在生产合格给水的同时,吨水处理成本偏高,影响了注汽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探索,终于成功的解决了油田注汽锅炉水处理装置存在的问题。1 软化装置运行技术研究1.1 软化再生工艺改造研究 当钠离子交换剂失效后,为了恢复其软化能力,必须用Na +再生剂进行再生,油田注汽锅炉水处理 采用的再生剂为食盐(NaCL)溶液。再生是离子交换器使用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再生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软化器出水质量。现场运行中就出现再生时间长、再生剂流量小、再生后效果差、离子交换剂使用时间短、失效快的现象。经开罐检查发现以上情况均是二级交换器内的布盐器堵塞、脱落造成的。原设计二级罐内装有布盐器,布盐器易堵,再生进盐时压力较低(0.2~0.3M Pa ),盐水不能将堵塞物冲开,造成进盐量小,影响进盐、置换。造成一级罐树脂得不到充分还原,使用时间短。为此联合站技术人员通过研究决定改造原再生工艺流程。根据改造方案,对水处理再生工艺流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二级罐内的布盐器,变更了一、二级罐之间盐路连接方式,如图1 所示。 图1 改造后工艺流程 1.2 交换器软化能力提高研究 1.2.1 交换器的周期制水量的调整 正常工作的离子交换器,不论进入去硬度交换器的生水硬度如何变化,其出水(软水)的残留硬度都不受影响。交换剂开始运行时,软水残留硬度较 高,此情况短时间就消失,这种现象是正常软化水量的。然后软水的残留硬度就很小,并保持平稳,直到快失效前残留硬度迅速增高,失效以后的曲线称为(尾部)。性能越好的交换剂,其尾部的失效曲线应越接近于垂直。若失效曲线很倾斜,则说明尾部交换能 11  2007年第5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收稿日期:2006-11-12

工业锅炉水处理技术10

只要测出Cl-的含量就可直接指导锅炉的排污。 3.电导率(DD) 衡量水中含盐量的大小,最方便和快捷的方法是测定水中的电导率。电导率为电阻率的倒数,是表示水的导电能力的一项指标,可用电导仪测定,单位为西[门子]/厘米(S/cm)或微西[门子]/厘米(μS/cm)。因为水中溶解的盐类大都是强电介质,它们在水中几乎都电离成了能够导电的离子,离子浓度越高,电导率越大,所以水的电导率可反映出含盐量的多少。 电导率的大小除了与水中离子量有关外,还和离子的种类有关。因为不同的离子其导电能力不同,其中H+的导电能力最大,OH-次之,其它离子的导电能力与其离子半径及所带电荷数等因素有关。例如,有三个含盐量相等的溶液,它们分别呈酸性、碱性和中性,则酸性溶液的电导率最大,碱性溶液的次之,中性溶液的电导率则要小得多。如果用碱将酸性溶液中和至中性,则溶液的含盐量增加而电导率反而会降低,因此单凭电导率不能计算水中含盐量。但当水中各种离子的相对含量一定时,则电导率随着离子总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在水中杂质离子的组成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根据试验求得这种水的电导率与含盐量的关系,将测得的电导率换算成含盐量。 另外,电导率的测定不但方便、快捷,有利于自动化控制,而且测定范围广,尤其可适用于微量离子的测定。因此,电站锅炉水汽质量分析中常以电导率来衡量水、汽的纯净程度。 (三)硬度(YD) 硬度是表示水中高价金属离子的总浓度。在天然水中,形成硬度的物质主要是钙、镁离子,其它高价金属离子很少,所以通常硬度就是指水中钙、镁离子(Ca2+、Mg2+)的含量,它是衡量锅炉给水水质好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总硬度包括钙盐和镁盐两大部分。钙盐即钙硬度,包括:碳酸氢钙、碳酸钙、硫酸钙、氯化钙等;镁盐也即镁硬度,包括:碳酸氢镁、碳酸镁、硫酸镁、氯化镁等。硬度还可按所组成的阴离子种类分为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两大类。 1.碳酸盐硬度(YDT) 是指水中钙、镁的碳酸氢盐和碳酸盐的含量。天然水中碳酸根(CO32-)很少,故天然水的碳酸盐硬度主要是指钙、镁的碳酸氢盐含量。由于碳酸盐硬度在高温水中会发生下列分解反应而析出沉淀,所以碳酸盐硬度也称为暂时硬度。 2.非碳酸盐硬度(YDF) 是指水中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等含量。由于这类硬度即使是在水沸腾时也不会因分解析出沉淀,所以对应地被称为永久硬度。 另外,当天然水中钙镁总含量大于碳酸氢根(HCO3-)时,水的硬度由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组成;当天然水中钙镁总含量小于HCO3-时,水中将只含碳酸盐硬度,不含非碳酸盐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及应用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及应用- 污水处理 【摘要】介绍全膜法水处理工艺,与传统水处理工艺相比的各种优势,阐述了目前在高新企业水处理系统中制备超纯水的工艺流程。【关键词】全膜法;水处理;超滤;反渗透;EDI;抛光床当前我国工业生产发展迅速,而水资源却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我国每万元产值耗水量为90吨,是发达国家的3~7倍。国家要把工业耗水量年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计划投资44亿元用于节水项目。循环水处理,工业污水、市政污水回用处理,零排放等都是大量减少耗水量的有效方式,随着脱盐工艺中酸碱的使用及排污问题的日益突出,水处理需要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更经济的新技术,”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一、传统水处理工艺及新型“全膜法”工艺 在中国90年代以前,传统的水处理工艺系统流程是:原水预处理→阴阳离子交换器→混合离子交换器→除盐水。这种水处理方式的缺点非常明显:运行人员操作频繁,劳动强度大;对环境的污染大,制水成本高;设备运行小时数多,检修频繁,特别是酸、碱系统;这种水处理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新建项目已经很少使用(我们也称之为第一代水处理)。 1.1传统预处理工艺 根据原水水质不同,可以分为地下水、地表水或污水,地下水水质较稳定,通常微生物、有机污染物含量很少,浊度和污染指数低,比较洁净,可能含有较高的硬度及硅等元素。地表水往往含有较高的

有机物、微生物和藻类,浊度和污染指数较低。但水质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变化较大,受其他污染排放源影响较大,特别是工业污染物和生活污染物。污水则包括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及被污染的雨水,在污水中往往含有特定的专项污染物。 传统预处理方法往往可以应对地下水或地表水,但是对于污水的解决方法不多。传统预处理一般都采用多介质+活性碳吸附组成,那么多介质过滤器对有机物去除主要依靠絮凝作用加以捕获,只对呈颗粒状或者胶体状的大分子物质有效。对于呈溶解状态的天然有机物和许多工业有机污染物无效。活性碳吸附可以通过吸附作用,部分去除小分子的有机物。 1.2新型“全膜法”工艺 近几年,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开始应用,那就是“全膜法”(IMS)的水处理技术,(我们称之为第三代水处理)。它的系统流程为:原水预处理(超滤或微滤)→反渗透→电渗析除盐(简称EDI)→高纯水。 在全膜法工艺中,以超滤、微滤代替砂滤、活性碳过滤,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有机物,降低浊度、SDI(污染指数)、COD(化学耗氧量)等,可以实现反渗透装置对污水回用的安全、高效运行;以反渗透代替离子交换脱盐,去除水中的溶解盐,进一步去除有机物、胶体、细菌等杂质;以EDI代替混床深度脱盐,利用电而不是酸碱对树脂进行再生,可以彻底避免酸碱,真正实现关键性突破。 1.2.1膜法预处理 膜法预处理为下游的脱盐系统提供可靠的进水水质保证。过滤精

膜法水处理实验——超滤膜通量测定

膜法水处理实验(一)——超滤膜通量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中空纤维超滤膜通量测量的标准方法。 (2) 理解中空纤维超滤膜过滤过程中的膜污染现象。 (3) 掌握中空纤维膜组件运行过程跨膜压差的调控方法。 (4) 根据Darcy 定律计算中空纤维膜过滤阻力。 二、 实验原理 通量是指在一定流速、温度、压力下,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的液体(或气体)透过量,是衡量膜组件性能及运行状况的重要参数。根据上述定义,膜通量可由式(1)计算 Q J At = (1) 其中,F 表示通量,m 3/(m 2?h);Q 表示液体(或气体)透过量,m 3;A 表示膜 面积,m 2;t 表示收集透过液体(或气体)的时间,h 。对于液体,透过量通常通过直接测量一段时间内透过膜的液体体积或质量的方法获得。 在超滤进行的过程中,由于膜孔对水溶液中溶质或悬浮物的截留和吸附作用,以及溶质的浓差极化作用或凝胶层的形成,均会导致超滤过滤性能的下降,即在恒压操作下表现为膜通量的下降而在恒流操作下表现为跨膜压差的升高。这就是所谓的膜污染现象,是膜过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根据形成膜污染的原因,膜过滤阻力可表示为: t m p f m p ef if m c if R R R R R R R R R R R =++=+++=++ (2) 其中,R t 表示膜过滤过程的总阻力;R m 表示清洁膜的固有阻力;R p 表示浓差极化阻力;R f (=R ef + R if )表示污染阻力;R ef 表示凝胶层阻力;R if 表示内部污染阻力;R c (=R p + R ef )表示沉淀阻力。 以Darcy 定律为基础得出下列过滤通量的表达式: () t m p ef if P P J R R R R R μμ??= = +++ (3) 其中,μ表示溶液的粘度,Pa ?s ,24 °C 时纯水粘度μw =9.186×10-4 Pa ?s 。J 0表示新膜纯水通量,J 1表示过滤原水的稳定通量,J 2表示纯水冲洗后的纯水通量,J 3表示刷洗后的纯水通量。 0m w P J R μ?= (4)

工业锅炉水处理技术探讨

工业锅炉水处理技术探讨 p这里把几种针对锅炉水处理比较经济、简单、实用的几种方法予以介绍。 2.1 含悬浮和胶体颗粒的水处理 要除去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通常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进行水的预处理。水中胶体状态颗粒,其颗粒一般为10-6~10-4mm。由于颗粒太小,又受到分子运动的冲击,作无规则的高速运动,使这些微小颗粒能均匀地扩散在水中,长期下沉。混凝是通过向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中胶体微粒结成大颗粒的过程。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和铁盐两大类。如混凝速度低还得加适量的助凝剂,混凝后经沉淀池沉淀,再经机械过滤器,这样清理悬浮物和胶体工作就完成了。 2.2 含铁锅炉水的预处理 用空气中的氧气对地下水中Fe2+进行氧化处理是最比较经济的方法。此法是将水充分与空气接触,空气中的氧气便迅速溶于水中,这个过程成为水曝气。装置为莲蓬头曝气,这种装置是使水通过莲蓬头上的许多小孔向下喷洒,把水分散细小的水流,在其下落过程中实现曝气。莲蓬头的直径为150~300mm,莲蓬头的孔眼直径为3~6mm,莲蓬头距水面高度视水中含铁量而定,原水含铁量越大,其高度越高。Fe(OH)3在形成过程中可与水中的悬浮杂质发生附架桥使其脱稳,即同时起到混凝作用。曝气后的水经过凝处理即可将铁和悬浮物除去。 2.3 含氯水的预处理 水厂为了消除水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防止疾病传播而进行加氯消毒,故自来水与天然水不同之点就是含有游离性氯(常以次氯酸HClO形式存在)。向自来水中投加的氯量一般有需氯量和余氯量两部分,余氯量是为了抵制水中残存细菌的再度繁殖避免水质二次污染,一般要求自来水管网中尚需维持少量剩余氯。通常规定管网末端余氯量不能低于0.05mg/L,出厂水余氯控制在0.5~10mg/L,如锅炉的给水中余氯量较大,而进入离子交换器,则会破坏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使其强度变差,颗粒容易破碎。通常采用的除氯方法有化学还原法和活性炭脱氯法。这里只介绍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向有余氯的水中投加一定量的还原剂,使之发生脱氯反应。通常还原剂有二氧化硫和亚硫酸钠。 2.4 高硬度或高碱度的预处理 对于高硬度或高碱度的水在送入锅炉或进行离子交换软化前,宜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预处理。通常有4种方法,第1种方法是石灰处理的化学方法,是将生石灰(CaO)由石灰石经过燃烧制成。通过加水消化后制成Ca(OH)2,其反应式为:CaO+H2O =Ca(OH)2配制成一定浓度石灰乳溶液投加在水中,但其生石灰的量应根据化学分析及计算得到。这种方法处理后可除硬度,但碱度不变;第2种方法是石灰—苏打处理法。当原水硬度高而碱度较低时,除了采用石灰处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徐远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徐远 发表时间:2020-01-13T14:38:16.5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徐远 [导读] 摘要:近年来,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逐渐的加强。 江苏泗阳海峡环保有限公司江苏泗阳 223700 摘要:近年来,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逐渐的加强。经济的发展带动着我国各项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广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已成为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将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应用在环境保护中,不仅可以提高水质的纯度,还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确保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价值。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愈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污水对环境危害较大,人们需要重点研究,提升污水处理效果,避免污水危害周围环境。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应用较为理想,在环境保护中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环境保护;应用 引言 水污染是环境污染中最为重要的类型,其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其中污染的源头来自工业废水排放、市政居民废水等多个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将目光集中到了对水污染的治理上,并且开始探寻解决水污染的技术和方案。将新近研发的科技应用于水污染的处理上,能够促进科技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传统的水资源处理技术的效果十分有限,使得水资源污染状况持续恶化,而全膜法技术的出现,使得这一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其不需要对污水进行酸碱脱盐处理就能使水资源得到净化,从而使得大量的水源能够得到二次利用,下面将对这一技术进行分析。 1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概述 通常情况下全膜法工艺就是将多种膜分离技术进行统一整合,将单一过滤综合成为整套水处理流程。目前我国废水、污水种类较多,其中微生物、大分子形态并不固定,各种膜分离技术也各有缺陷,所以通过一体化过滤流程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处理,保证水质纯度较高,实现资源高效回收利用。全膜法也被成为“第三代水处理工艺”,其工艺流程为预处理(超滤)——反渗透——EDI,全方位保障水质的可靠性,解决传统工艺一直以来有待解决的盐分物质分离问题,为实现环境保护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研究力度的加大,其应用范围与领域也在持续拓宽,不仅是水处理行业,科技研究也开始应用膜技术,部分企业还开始加入灭菌物质与氧化还原专职,保证效率的持续提升。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属于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超滤、微滤、反渗透和EDI技术等,对工业废水、市政污水等水质当中的微生物、大分子、矿物质等杂质进行处理。该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杂质的高度去除,还可以进行深度脱盐处理,属于一种高强的水处理技术。该技术还可以结合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技术,实现高纯度水质的提取,保证水质的完全循环利用,提高处理和利用效率。另外,该技术还能有效降低废水对环境的污染率。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不仅是一种排污高效,脱盐深度的先进工艺技术,还可以直接应用到锅炉水补给、工业用水等领域,也能够满足电子超纯水、循环用水等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2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优化措施 2.1完善规章制度 在应用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时,人们应当加强管理,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保证全膜法各个子系统的应用效果。依据全膜法工艺流程,人们要明确细节,制定上岗制度,让工作人员自觉依据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同时,要建立监督制度,定期检查各个子系统运行情况,查看技术人员操作的规范性,保证污水处理系统参数处于合理范围内。要定期维护保养设备,以免出现设备损坏,影响整体污水处理效果。要填写保养日记,方便及时发现系统潜在的问题。 2.2膜法预处理 膜法预处理能够对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其主要是将待处理的污水使用超滤膜对其展开过滤操作,能够将污水中含有的各种颗粒较大的杂志全部得到有效清除,从而保证对应的膜处理效果可靠有效。通过使用该种膜法预处理技术,能够将旧式的活性炭处理技术得到有效的落实,而且净化效率也非常高,不但可以显著提升污水的净化速度,而且能够使得处理得到的水资源的清洁度具有高标准的优化质量,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污水净化工序提供良好的基础。 2.3?EDI技术 EDI技术也可以称之为“电混床”“填充床电渗析”等,该技术操作原理就是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两种技术进行高效融合,从而实现协同应用。在该工艺使用过程中并不需要酸碱的加入,避免出现酸碱对已净化水质的二次再生污染,保证全膜法提取的水资源更加纯净、安全。该技术发展时间较短,但科技含金量较高。EDI技术在全膜水处理流程中应用效果较为显著,是提纯水质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EDI设备占地面积小、可持续生产、续航性能稳定、能够保证水质安全性,且操作起来更加简便,成本投入较少。最重要的是经过EDI提纯后的水质不会发生二次化学污染,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精准保护,也有效降低了污水再次处理的资金投入。具体操作时,技术人员需要把直流电连接模堆两侧电极,通电后模堆发生电位差,从而使废水污水中的阳离子物质在内部发生阴极作用,最终与阳离子交换膜,促使水中的阴离子物质移向产生阳极作用的阴离子交换膜,不同极吸附的阴阳物质聚集,形成氢离子与氢氧离子,从而反复进行水质盐离子聚集和电解,最终电渗析生产高纯水。EDI技术最终实际应用效果的水电导率可达到0.052~0.069us/cm,该数值与纯净水电导率基本持平。另外EDI技术还能够实现电离再生效果,可以对污水进行持续脱盐处理,进而生产出高纯度的水,在整个工艺流程中完全不需要酸碱操作,充分表现出全膜法的科学性。 2.4连续电解除盐技术 连续电解除盐技术对污染水进行处理时应该要应用专业的系统,包括EDI膜堆、交换树脂、交换膜等,其中EDI膜堆是由很多夹在两个电极间的单位所构成的,各个单位中都包括浓水室和淡水室两个部分,其中淡水室中含有阴、阳离子均匀混合的交换树脂,树脂在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之间填充。该技术的原理是:污水中的杂质离子经过树脂进入交换膜,再进入到浓水室中,但是交换膜会阻止杂质离子向对应电极上移动,并且在浓水室中富集起来,然后再统一将杂质离子排出系统之外,达到净化水资源的目的。目前连续电解除盐技术的应用也很广泛,因为该技术所需要的结构比较紧凑,占地面积较小,运行以及维护费用都比较低。 2.5强化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为了积极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要采取各种先进的技术对污染问题进行处理,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要加强

膜法水处理系统

膜法水处理系统讲解 预处理系统(多介质过滤器 + 活性炭过滤器) + 两级反渗透除盐系统(RO) +连续电除盐系统(EDI)。新系统设计出力为2*30m3/h,其中有2套出力53m3/h的预处理装置、2套出力39.5m3/h 的一级反渗透装置、2套出力33.5m3/h的二级反渗透装置、2套出力30m3/h的电除盐装置及附属系统设备。两套水处理装置既可一用一备切换运行,也可同时运行。整个系统可采用手动或自动控制,同时对各生产环节提供故障、异常的报警及自检测,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工业水→原水箱→原水泵→板式换热器→多介质过滤器 ? ?絮凝剂加药,加酸装置 ?←一级RO系统←一级RO泵←保安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 ?加碱装置阻垢剂加药 ?→一级RO水箱→二级RO泵→二级RO系统→二级RO水箱 ? ?←EDI系统←精密过滤器←紫外线杀菌器←EDI供水泵 ?→除盐水箱→除盐水泵→除氧器 设备规范 ?多介质过滤器规格:?2600*ss1800碳钢衬胶防腐工作压力:0.4MPa出力:53t/h 上部进水装置为喇叭式。下部出水装置多孔板板型式。无烟煤层高:200mm;石英砂层高:1000mm。?活性炭过滤器规格:?2400*ss1800碳钢衬胶防腐工作压力:0.4MPa出力:53t/h 上部进水装置为喇叭式。下部出水装置多孔板板型式。活性炭层高:800mm;石英砂层高:400mm。?保安过滤器规格:HTY-25-1000不锈钢304滤芯:25支,5um-40〞 ?一级反渗透装置出力39.5 t/h /组 RO膜:美国海德能PROC10 膜壳:ROPV 排列:6︰3 设计温度25℃ ?二级反渗透装置出力33.5 t/h /组 RO膜:美国海德能PROC10 膜壳:ROPV 排列:4︰2设计温度25℃ ?EDI装置型号:LXM-30出力30 t/h /组 9套/组进水压力:0.2-0.6 MPa进水与产水压差:0.14-0.21MPa 电压:0-600 V 电流: 0-2 A单独电源/电阻/限位电流 水处理设备运行监督参数 ?1.预处理系统运行监督: ?正常运行产水流量为: 53m3/组. SDI: <5 ? COD: < 1.5 ppm 余氯: < 0.1 ppm ?如果以上任一项目超标,都需要停运检查。 ?2.反渗透系统(RO)运行监督: ?一级反渗透正常运行产水量控制在39.5 m3/组/h,水温控制在:20--25℃ ?电导控制为:≤10μs/cm (一年内) ≤15μs/cm (三年后) ?二级反渗透正常运行产水量控制在33.5 m3/组/h,水温控制在:20--25℃ ?电导控制为:≤5μs/cm (一年内) ≤8μs/cm (三年后) ?运行控制: ?反渗透进水的余氯含量必须保证≤0.1 mg/l,二级反渗透产水 DD≤5μs/cm ?(一年内),或DD≤8μs/cm(三年后);YD≤0.5 mg/l,任一项不合格,均需停运 ?检查。 ?3.电除盐装置(EDI)运行监督: ?EDI产水流量应控制在30 m3/组/h。 ?运行控制:电阻率≥15MΩ.cm,二氧化硅≤20μg /l ?任一项不合格,均需停运检查或调整运行状态,严防送出不合格的除盐水。

生物膜法在市政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对采用生物膜法进行市政给水污水以及污水厂二级出水的处理进行综述。表明采用生物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处理及污水回用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尤其是在对处理微污染水体中运用前景看好。关键词:生物膜市政污水处理市政给水处理微污染生物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市政水处理中的运用领域主要有:市政给水中的微污染水体水处理,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以及CODMn等指标;市政污水处理中采用生物膜法去除水体中COD、BOD、氨氮等污染物,降低出水中N、P等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元素;以及对污水厂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以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有限的水资源。生物膜法技术在市政给水处理中的运用目前我国不少城市饮用水水源为微污染水源,原水受到生活性有机污染,水中总氮、总磷、氨氮、亚硝酸盐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对各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常规项目测定分析表明,浊度的去除主要是靠常规处理工艺,而对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生化需氧量的去除必须靠生物作用才能获得满意效果。为满足日益提高的出水水质标准,在常规处理工艺上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是无疑是提高水质的最佳选择。八十年代以来,由于生物预处理工艺因其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氨氮、色、嗅、味等方面的特点及其经济上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较快的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总体上都处于以去除氨氮、BOD5、CODCr等有机物综合指标为代表的污染质的阶段。用于市政给水处理中生物预处理工艺主要有:生物过滤反应器、生物滤塔、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生物转盘反应器、生物流化床以及土地处理系统等[1]。其中以生物过滤反应器中的生物陶粒滤池与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最为常用。前者有一定的机械过滤能力适合处理较低浓度或低温原水,后者则因为填料空隙率大,不易堵塞,适合处理较高浓度的微污染原水。国内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滦河以及黄河水处理后表明该法对多项主要水质指标均有良好去除效果,高锰酸钾指数去除率为10-25%,氨氮去除率为40-70%,藻类去除率为15-30%[2]。在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工艺这一生物膜法处理工艺中,颗粒活性炭是微生物生长的载体。活性炭表面及微孔形成的微生物膜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可进一步降解在活性炭表面及微孔富集的有机物,从而降低了活性炭的吸附饱和度,延长了其使用寿命。70年代中期,德国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工艺的研究发现,与单纯的活性炭吸附比较,活性炭的再生周期延长4~6倍[3]。其后,欧洲的许多现代化水厂逐步推广使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对微污染水源的深度净化工艺。 [!--empirenews.page--]在“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饮用水微污染净化技术”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并将取得的重要成果中的生物预处理技术成果成功运用于工程实践。其中位于深圳水库库尾,设计处理规模400万m3/d的广东省东深源水生物硝化工程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的预处理工程[4]。源水经沉砂区、粗、细隔栅后,进入采用YDT弹性立体填料的生物处理池,水力停留时间55min.填料接触时间40min.,气水比1:1。自1998年12月试运行以来,通过工艺启动过程的自然接种,培养驯化,使填料挂膜,形成系统的生物硝化能力,并使氨氮去除率和硝酸盐氮生成率趋于稳定。试运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适合于处理东深微污染源水,对氨氮的处理效果显著。氨氮去除率在75%以上。同时,增加了深圳水库水体的溶解氧,提高了水库的自净能力,改善了东深源水供水水质。[5]市政污水处理中生物膜法技术运用生物膜法水处理技术用在市政污水处理主要有滴滤池(TF)、生物接触转盘(RBC)、淹没式附着生长生物反应器(SAGB)等主要形式[6]。滴滤池是生物膜法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最早运用的形式。早在1889年就进行了砂砾处理废水的试验。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在英国进行了研究。并于20世纪前半叶到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大规模应用。之后人们趋向采用经济型操作性更好的活性污泥法。但是随着新介质、工艺构造以及对生物膜过程的理解增加,导致了滴滤池再次大规模应用[7]。目前滴滤池常与其他的污水处理工艺一起运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如滴滤池与活性污泥组合工艺(TF/AS工艺),滴滤池与活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TF/ABF工艺)[8]。

注汽锅炉安装使用说明书

8安装 8.1技术资料 8.1.1油田注汽锅炉安装之前应具备的技术资料应按《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执行。 8.1.2注汽锅炉出厂时,必须有发货清单和随机配件的装箱清单。 8.1.3注汽锅炉出厂时,必须附有与安全使用有关的技术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锅炉总图。 2锅炉工艺流程图。 3流程图设备名称对照表。 4锅炉质量证明书。 5热力计算结果汇总表。 6水阻力计算书。 7强度计算书。 8烟风阻力计算书。 9安全阀排放量计算书。 10热膨胀系统图。 11安装使用说明书。 12锅炉程序控制图。 13锅炉动力原理图。 14各项报警整定值。 15锅炉配件说明书。 8.2到货验收 8.2.1注汽锅炉和随机配件到货后,供方、需方及安装单位共同检查技术随机文件及设备,并按标识方向拆包装,按发货清单和装箱清单进行清点。 8.2.2对运输中内外部件破损及保温耐火材料破损情况进行检查。 8.2.3所有运输件的损坏及丢失均应向承运方报告。 8.2.4检查验收后履行交接手续。 8.3基础 8.3.1基础必须经验收合格方可安装。 8.3.2安装前必须对基础进行下列复测检查: 1基础表面不应有裂纹、蜂窝、空洞及露筋等缺陷。 2基础上平面水平度的允许偏差在全长范围内不应该大于10mm,基础水平位置的偏差不应大于20mm,基础标高的允许偏差为+10mm。 8.3.3基础表面应修整,表面不应该有油污或疏松层。 8.3.4放置垫铁处(至周边约50mm)的基础表面应铲平。 8.3.5设备安装强应在基础上标出安装中心线和标高基准线。 8.3.6基础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75%以上方可吊装设备。 8.4就为及连接 8.4.1安装单位必须熟悉安装技术资料。 8.4.2拆除防护材料时,不得损坏设备。 8.4.3设备吊装应按制造厂推荐的方法进行。 8.4.4应按基础中心线先安装辐射段橇座,以此段为基准依次安装过渡段、对流段及炉前操作平台,然后安装滑道。 8.4.5用垫铁找平撬座上平面,全长范围内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0mm,相临两垫铁组间的距离宜为500mm~1000mm。找平后在垫铁组的两侧进行层间点焊固定,垫铁与撬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