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技巧

浅谈《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技巧
浅谈《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技巧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浅谈歌曲《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及其演

唱技巧

学生姓名覃微微

学号 1240601174 系、年级专业音乐系2012级音乐学

指导教师刘旭

职称硕士研究生

2016年3月11日

浅谈《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技巧

覃微微

邵阳学院音乐系2012级音乐学专业

摘要

由屈塬作词,印青谱曲,王丽达演唱的《祖国之恋》是现代比较流行的以歌唱祖国为体裁的美声歌曲,无论是从其清新质朴的歌词还是从其铿锵有力的伴奏亦或是演唱家王丽达出色的唱功都能够体现出歌曲的艺术气息。除此之外,人们也能够从歌曲中深深的体会到爱国之情并且能够与之产生共鸣,这不仅是这首歌的艺术所在也是这首歌流行的原因。因此,笔者决定分析《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技巧,一方面,想借此来提高对《祖国之恋》的理解进而提高自己对歌曲的鉴赏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掌握歌曲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技巧来进一步扩充自身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演唱中不断学习美声的演唱方法,使自我演唱更加完善。本文将从创作背景、艺术特征以及演唱技巧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美声音乐;祖国之恋;艺术特征;演唱技巧;鉴赏水平;创作背景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singing skills of the love of the motherland

Qin Wei Wei

Major of Musicology, Grade 2012, Music Department of Shaoyang University

Abstract

Lyrics by Qu Yuan, the compositional Yinqing, wanglida singing love the motherland is modern popular Ode to the motherland as the theme of the bel canto songs, whether it is from the pure, fresh and simple lyrics or from the sonorous and forceful accompaniment and singing home wanglida outstanding vocals are able to reflect the song art. In addition, people are also able to deeply appreciate the patriotic feelings and be able to resonate with them, this is not only the art of this song is also the reason for the popularity of this song. Therefore, the author decided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l ove the motherland and singing skills, on the one hand, want to take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ove the motherland and improve their appreciation to the song;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mastering songs, artistic features and singing skills to further expand their knowledge; is more important, can from the concert in continuous learning of bel canto singing method, self singing more perfe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reative background, artistic features and singing skills discussed in several aspects.

Keywords:V ocal music; love the motherland; artistic features; singing skills; appreciation; creative background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一、前言 (1)

二、歌曲《祖国之恋》的创作背景 (1)

三、歌曲《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 (2)

(一)《祖国之恋》的曲式结构 (2)

1.A乐段的曲式结构 (2)

2.B乐段的曲式结构 (4)

(二)《祖国之恋》歌词的含义和意境 (5)

(三)《祖国之恋》的音乐体裁 (6)

四、歌曲《祖国之恋》的演唱技巧 (7)

(一)演唱《祖国之恋》的呼吸技巧 (8)

(二)演唱《祖国之恋》咬字与吐字技巧 (8)

(三)演唱《祖国之恋》的发声技巧 (9)

五、总结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浅谈《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技巧

覃微微

邵阳学院音乐系2012级音乐学专业

一、前言

声乐艺术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它的特点是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地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歌唱技巧越成熟,歌曲的表现力就越强,本文将通过学习《祖国之恋》进一步掌握美声唱法跟民族唱法,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能力,细腻的处理好歌曲的细节,用正确的唱法展现给观众。

《祖国之恋》是近些年声乐教学和舞台上演唱较多的一首作品,歌词明快而质朴,旋律明快而舒展,深刻的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炽热的情感,歌手王丽达在青歌赛舞台上演唱之后,在全国很快就被传唱开来。

《祖国之恋》这首歌而言,方迪星在《论述歌唱与艺术实践——以歌曲《祖国之恋》为例》中详细讲解了如何演唱好这首歌的每一字每一句,应先读懂歌曲的主题思想,熟悉歌曲的旋律发展动向,掌握歌曲的情感基调。张芳的《论印青声乐作品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中以《祖国之恋》为例,讲解了词曲结构特征,曲式结构特征,旋律发展手法,情感处理等进行分析。使演唱者能更好的表达出这首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罗世民《浅议印青艺术歌曲的创作思想》中指出了《祖国之恋》这首歌融合了高音延长音的戏曲元素,使这首歌具有不一样的特色。歌曲整体在演唱上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但由于歌曲的纯真质朴,感情深厚,得到了广大的声乐爱好者的喜爱与传唱,尤其在一些演出活动中经常被演唱。

本文出发点是让大家了解有关于《祖国之恋》这首歌,讲解这首歌的演唱技巧,介绍了如何表达情感,如何处理气息,如何演唱出一首优秀的作品,有关于国内外现状及水平两者兼顾的内容暂无,笔者会通过有关这类的文章,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对歌曲的处理与技巧进行归纳与分析。

二、歌曲《祖国之恋》的创作背景

要谈《祖国之恋》的创作背景,就不得不先提及《祖国之恋》是一部政治体裁的歌曲,因此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经济经过了长达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是一个五年计划后,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甚至是文化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总言之中国当时的综合国力不断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的提升。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走上了一条复兴之路,国家因此不断的繁荣富强。于是在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凭着满腔的爱国之情,印青、屈塬等合力创作了《祖国之恋》这首歌曲,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词、作曲家祖国深深的热爱以及为祖国建设事业的献身精神“我的长路撒遍你的清晖”“我的生命都属于你啊”“把一切交给你我无怨无悔”字字句句都饱含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祖国之恋》不仅反映出当时中国飞速发展的社会政治面貌(祖国之恋创作于2008年当时中国正直奥运之年,同时08年全球发生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但是中国采取相应的政策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这些于党和国家的正确决策是分不开的),也反映了人民群众渴望国家富强的愿望,歌曲不仅将自己的情感与大众的情感融为一体,而且从作家的内心涌出对国家的强烈的热爱。

接下来介绍一下《祖国之恋》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印青之所以创作《祖国之恋》和他的军旅生活以及歌舞团生涯是分不开的,身为一名文艺兵,印青始终胸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印青的心首先是属于音乐的,但从根本上属于军旅,在写了《班长》、《潇洒女兵》等一系列的军旅歌曲之后,2008年印青经历了奥运会、残奥会并担任残奥会闭幕式音乐总设计之后,印青心中深深的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以及祖国所赐予自己的一切,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他创作了《祖国之恋》。

三、歌曲《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

(一)《祖国之恋》的曲式结构

歌曲《祖国之恋》的结构为二段体结构,由A与B两个部分组成,其中B乐段进行重复,接下来笔者将分别介绍两个乐段的结构。

1.A乐段的曲式结构

如图3.1所示A乐段总共有四个乐句,是一个方整型的乐段(方整型即4+4+4+4的结构),四个乐句构成a+b+a+b`结构。其中,第三个乐句则是对第一个乐句的复

现只不过第三个乐句在第一个乐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连音处理;第四个乐句也同样复现了第二个乐句的内容,但是内容上稍有变化,第四个乐句前两个小节与第二个乐句完全相同,但是从第三个小节2 5这两个音符之后发生了变化。第一个乐句的第一小节使用了短小的颤音,因此节奏比较简单。第二个乐句则是对第一个乐句的开头的展开,在引出新乐句的同时,又以属音5结束。紧接着是第三个乐句,第三个乐句则是又回到了第一个乐句的旋律上,可以说是对第一个乐句的复现,通过复现来反复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恰到好处。最后是第四个乐句,第四个乐句的前半部分是对第二个乐句的复现,仅仅是在后半部分上稍有变化,并且以主音结束。

图3.1

2.B乐段的曲式结构

如图3.1所示,B乐段也是由四个乐句组成,四个乐句形成了起承转合的乐句结

构。首先,第一个乐句采用与A段结束音相同的高八度的主音形式(第一段以1结束,而第二段则是采用比1高一个八度开始),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进行感情的抒发,真切的表达出对祖国的那份热爱之情。然后,第二个乐句与第一个乐句有着承接关系,但是第二个乐句与第一个乐句在旋律的走向上有所不同(第一个乐句由高音1开始,由2结束,走势由高到低;而第二个乐句由3开始,由高音2结束,走势由低到高),第三个乐句走向上又趋于平稳,最后第四个乐句合,继续把整首歌推向高潮,并且与之前的音乐素材相结合。如图3-3所示,B段在“我的生命都属于你啊”里面的“啊”字在小字二组得的A音上进行了自由延长,充分的将整首歌推向了高潮。

图3-3

整首歌曲选用了大调风格,采用了G大调,这也能够充分的体现作曲家对祖国的那种热爱之情的深刻表达,《祖国之恋》的拍子变换采取了四拍子、六拍子以及二拍子。

(二)《祖国之恋》歌词的含义和意境

《祖国之恋》的歌词如下。

我是你春天的一枝花蕊,我是你长河里一滴水,我的梦想从你怀里放飞,生来就为把你追随。我的生命因为你无比尊贵,我的笑容因为你无限明媚,我的长路洒遍你的春晖。千万同心多少兄弟姐妹,再大的风雨,从未停下脚步。年年千山万水夜夜放飞,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年岁岁。我的生命都属于你啊,把一切交给你我无怨无悔。我是你春天的一枝花蕊,我是你长河里一滴水,我的梦想从你怀里放飞,生来就为把你追随。我的生命因为你无比尊贵,我的笑容因为你无限明媚,我的长路洒遍你的春晖。千万同心多少兄弟姐妹,再大的风雨,从未停下脚步。年年千山万水夜夜放飞,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年岁岁。我的生命都属于你啊,把一切交给你我无怨无悔,我无怨无悔。

《祖国之恋》的歌词简单淳朴让人感觉到无比亲切,整首歌的歌词都是以“我”对“你”的口吻去表达情感,歌词不仅表达了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能够表现出新时代的声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与其所要表达的情感的深度结合。整首歌的歌词情真意切,准确简练,使得歌曲充满艺术特色。作者以第一人称“我”为主要表现形式,表达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旋律流畅亲切,体裁新颖,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与抒情性。

“我是你春天的一枝花蕾,我是你长河的一滴水。”在这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自己与祖国母亲的关系,春天的花蕾、场合的一滴水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是花蕾只有在春天才能够绽放,水滴只有在长河中才能够自由穿梭,因此作者将自己与祖国的关系比作花蕾与春天以及水滴与长河就是要说明自己是祖国的一部分,只有祖国繁荣昌盛,自己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这两句为后来抒发爱国之情做了铺垫。

“我的梦想从你怀里放飞,生来就为把你追随。”这两句话就承接了前两句话,在说明自己与祖国的关系之后,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自己的梦想只有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才能得以实现,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祖国母亲的身上。

“我的生命因为你无比尊贵,我的笑容因为你无限明媚。”这两句话进一步承接了前面的话语,不仅表现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而且还表达了自己对祖国能够赐予自己一切的感谢之情。

“我的长路撒遍你的春晖,结伴同行多少兄弟姐妹,再大的风雨。从未停下脚步。”这几句话也在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但是实际上还隐藏着团结全中华的人民共同建设祖国,使祖国繁荣富强的决心与恒心以及补位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与态度。

“您的千山万水遍野芳菲,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年岁岁。”这里有一次说明了祖国的伟大,说明祖国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我的生命都属于你啊,把一切交给你我无怨无悔。”这一句是全歌词的抒情高潮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已经超越了自身,已经时时刻刻准备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

最后一句“我的生命都属于你啊,把一切交给你我无怨无悔,我无怨无悔”对我无怨无悔进行了重复,突出强调了作者甘于为祖国奉献的爱国之情。

由于歌词的复现,使得整首歌的歌词变得简单,但是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歌词,但是我们能够在字里行间里理解作者的那份炽热的爱国之情,可谓字字传神,简短的几句歌词却能够体现出歌词的意境之美。

(三)《祖国之恋》的音乐体裁

《祖国之恋》同《走进新时代》以及《复兴之路》一样,都是以祖国建设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安居乐业为主的政治体裁的音乐。因此这一小节笔者将会对比的介绍政治体裁的音乐。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加深对《祖国之恋》这一歌曲音乐体裁的理

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这个是政治体裁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走进新时代》。这一年正值香港回归,同时是中国共产党十五大的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因此,在这种政治背景下《走进新时代》诞生了。它不仅唱出了祖国的崛起,也唱出了国人心中的那份激昂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一滴滴水滴石穿,粉身碎骨志向永不舍。”这时《复兴之路》的经典歌词,《复兴之路》也是比较经典的政治体裁的音乐,它创作于2009年,当时正值建国60周年之际,中华民族走过了60年的风风雨雨,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又进了一步,怀着对祖国日渐强大的喜悦以及对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祖国儿女们的崇敬之情,作者创作了《复兴之路》这首歌,借歌曲表现出祖国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及为祖国建设奋斗终身的人们的艰辛。

通过分析与《祖国之恋》同体裁的音乐我们不难发现,所有政治体裁的歌曲都围绕着祖国富强、人民幸福、为祖国建设奋斗终身的话题来展开的,并且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或者是比较重大的历史时间发生的前提下来创作的。政治体裁的歌曲最具有时代特性也最能够展现出时代特性,因此,它不仅是时代的记事板同时也是祖国发展的见证物。

四、歌曲《祖国之恋》的演唱技巧

音乐是在大众之间广泛传播的一种艺术,简单的来说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把《祖国之恋》完美的演绎出来,不仅需要演唱者抓住《祖国之恋》这首歌的精魂——爱国之情,并结合自己的演唱技巧将歌曲完美的演绎给听众,通过自己的声音来感动所有人,让人们有一种身灵其境的感觉,使埋藏在听众内心的爱国之情与歌曲产生共鸣。因此这就需要演唱者有出色的演唱技巧,接下来,我们就从呼吸技巧、咬文与吐字技巧以及发声技巧来逐一分析如何完美的演唱《祖国之恋》这首歌。

(一)演唱《祖国之恋》的呼吸技巧

呼吸是每个人生来具有的本能,但是对于呼吸的良好把握是成功演唱歌曲的关键,良好的把握呼吸技巧不仅能够使演唱者能够毫不费力的将整首歌曲准确演唱,而且还能够帮助演唱者更好的向听众展现歌曲。事实证明,凡是能够成为歌唱家的人必定能够通过气息来自如的控制自己的呼吸,因此,良好的气息是一个演唱者演唱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们在演唱《祖国之恋》时,一定要注意自身气息的运用以及把握,笔者身边很多的朋友都出现过一唱到高音就破、就卡等情况,这就说明他们没有在气息上加以把握,以至于需要气息很足的高音无法得到充分的气息支持而破音。

《祖国之恋》这首歌里面有很多音都在高音上,而且音域非常的宽,因此想要唱好这首歌,必须合理的掌握呼吸技巧即气息的运用,用气息将一连串的高音高质量的送出。因此,想众多音乐家所说的那样,要想唱好高音,必须有充足的气息,同时气息还要深,然后通过深吸的气息找到一定的着力点,然后将声音发出来,这样的高音自然而然的就发了出来,在这一基础上反复的练习,就能够把高音唱好。

《祖国之恋》这首歌某些音需要在中音上演唱的,因此演唱中音也需要一定的呼吸技巧,在演唱中音事,要保持呼吸的稳定性,进而保持喉头的稳定性。就像沈湘先生说:“一起音就要张开大嘴,贴着咽壁看着‘嗓子眼儿’(胸口第二纽扣的位置)往下吸着唱,往后往下‘看’,一直‘看’到横隔膜,让声音落下来,落在喉底的胸口上。”

《祖国之恋》中的一句“我的生命都属于你啊”里面的“啊”字在A音上延长了四拍之长,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这句话的时候要充分将喉咙打开,并且注意对自身气息的控制,因此要求演唱者在唱这句话之前要充分的进行吸气在唱到“啊”的时候要将气充分的、平稳的释放出来。

(二)演唱《祖国之恋》咬字与吐字技巧

音乐除了由曲组成还应该由语言组成,因此,我们可以说歌曲的旋律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所以,一首歌曲唱的好不好,吐字清晰是关键(虽然周杰伦唱歌也挺好听,但是个人觉得他部分歌曲吐字不清楚)。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现在有很多音乐系的学生在联系音乐演唱的时候往往只注重自身的音量高低以及音色的优美而不注重咬字和吐字,尤其是在美声唱法中,这个问题就更加的明显,这不仅使得曲解了学生美声

歌曲的真正意义,而且还直接使得美声唱法在人们中大打折扣。我们知道,美声不仅供人们欣赏,而且还要将歌词中的情感完整的传达给听众,如果吐字不清就失去了传达思想的意义,进而无法触动听众内心的情感,更不用说是实现听众内心与歌曲的共鸣。因此,清晰的吐字、咬字与正确的词语发音是成功唱好歌曲的又一不可或缺的因素。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的咬字、吐字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从汉字的发音入手,中国汉字的发音由声母、韵母与声调组成。汉语中除了元音,多数发音都不是。而唱歌时的咬字和平时说话时又不太一样,唱歌时咬字的主要部分是在字头,即声母的发音,这就更增加了在唱歌中咬字的困难。我们平时说话时,习惯对声母进行夸张,甚至拉长音,但是在唱歌时,咬字则要把握一定度,既不能用力过度导致紧张而使声音僵硬,也不能太过于放松而使发音不清楚。吐字主要是指韵母的发音。声母的发音主要起的是隔音和过渡的作用。早在清代书籍就有着这样一句话:“声出于喉为喉,出于舌为舌,出于齿为齿,出于牙为牙,出于唇为唇”。这足以说明了声母发音的部位分别是喉、舌、齿、牙、唇的“五音”论断。沈湘先生曾经就对咬字吐字过程中“使劲”这一说法请教过很多的音乐人,他们说:“如果真的使那么大的劲,就会把字咬死了,咬字应像大老虎叼小老虎过山崖,既不能咬死也不能掉下来。”

咬字发音是很讲究的,一般要做到字头短,咬清楚,字腹韵母长,最后一定要归韵。在低声区咬字吐字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而在高声区发音和咬字是非常难得,当然要想更好地做好高音区的咬字吐字要做到:不但要注意吐字的清晰度,还要把握腔体内的圆润,歌唱的状态一定要在歌唱的通道里去唱,每个字都要在管道里唱,并且要注意气息的流畅,以免字会咬的太死,造成挤卡,并且结合咬字规律,字头短子腹长字尾归韵,在不改变字音的前提下,轻松演唱,在演唱过程中不要有太多的多余动作,口不要张太大,也不要来回张,保持好适度的口型,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咬字吐字将每个音每句话唱的完美。

(三)演唱《祖国之恋》的发声技巧

中国的声乐演唱自古以来就强调“抑扬顿挫”的审美,要求在一首歌曲中,要有高低起伏,停顿转账,圆转自如,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的句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指琵琶的曲调抑扬顿挫,婉转动听。因此,演唱《祖国之恋》,发声技巧同样非常重要。

演唱的发生主要分成音色和音量,因此,演唱者在发生时要对自己音色以及音量

加以控制,接下来就分别介绍对音色和音量的控制方法。

音色有很多种,像明亮一些的、暗淡一些的、豪放一些的、婉约细腻的等等,不同的音色所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所传达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一首作品音色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作品对选用不同的音色是非常讲究的。当要表现不同的人物角色、情感与情绪时,就要用相对应的音色来表达。例如像表现忧郁、愁苦和伤感的情绪时选用暗淡的音色来演唱,其声音往后唱,拉长共鸣管道,气息吸深,声音厚一点儿,就是平时所说的美声唱法,这样唱出来的感情才比较感伤。对于《祖国之恋》这首歌而言,需要选择明亮的音色来表现快乐、激动的心情(强烈的爱国之情),在演唱的时候声音要往前唱,挂住头腔尽可能的突出头腔共鸣,就像林中小鸟般清脆歌唱一般。

其次,音乐当中的音量分为强、中强、很强、特强。弱、中弱、很弱。分别用字母 f, mf, ff, sf 或 p, mp, pp 表示。逐步变化的音量类别有渐强、渐弱、强后即弱等,用字母依为:cresc,dim,fp 。一般而言,在表现激动的、愤怒或者兴奋的情绪时要用比较强的音量,这种强的声音更能表达出作者那种激情与愤怒,表现力非常高。如果表达一些内在含蓄的情感时,则选用的音量比较弱一点儿,就拿《祖国之恋》来说,歌曲需要表达一种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因此需要用到较强的音量。

举例来说,比如图4.1中,这个地方应当作了渐强处理,情绪激越,音区和力度达到了副部的高潮,表达了一种激动、热烈、兴奋、欢快的情感。

图4.1

再比如图 4.2中,无悔二字在演唱的时候应当注意用比较平缓的音色来表现出来,此处发音应当平稳,表现出为祖国奉献而无怨无悔的那种执着、沉稳的心情。

图4.2

整首歌曲在发声技巧上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五、总结

本文浅谈《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技巧为题,首先论述了《祖国之恋》的创作背景;然后从曲式结构、歌词的含义和意境以及音乐体裁等方面论述了《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从曲式结构上来说,《祖国之恋》总共分为A、B两大段,并且采用复现以及自由延长等方法,表现出了歌曲的激昂澎湃。从歌词含义来说,《祖国之恋》的每一句歌词都从字里行间里透漏着对祖国的热爱,并且歌词中多用生动的比喻,把我与祖国的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从音乐题材上来说,《祖国之恋》作为政治题材的歌曲,在祖国发展的背景下孕育而生;最后从呼吸技巧、咬文与吐字技巧以及发声技巧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祖国之恋》的演唱技巧。

参考文献:

[1]张淑芳.浅论唱好艺术歌曲的三要素[J].中国音乐.2004(03)

[2]龙文莉.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探求[J].大舞台. 2015(02)

[3]张晓军.歌唱技巧训练中的感情控制[J].音乐时空.2014(06)

[4]王伟刚,韩璐.声乐作品演唱处理中的五大要素[J].现代交际.2012(07)

[5]张北北.谈歌唱中的情感体验[J].艺术教育.2015(04)

[6]张志红.论中国民族声乐的音色美和语言美[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01)

[7]李新艺.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咬字吐字问题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 2014

[8]杨全海.歌唱中的舌位与共鸣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8

[9]李亚娟.祖国之恋[J].词刊.2012(02)

[10]叶兰.印青声乐作品创作特征与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10

[11]樊彩霞. 印青声乐作品创作特征论[D].河南大学.2010

[12]吴多军.印青歌曲作品创作特征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 2012

致谢

毕业在即,感慨万千,在邵阳学院音乐系学习的这四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在这里我遇到了最负责任的专业老师,感受着良好的学习氛围,遇到了可亲可敬的师长和乐于助人的同学们。在大学的最后阶段让我更加舍不得离开,就像将要离开家外出闯荡一样,内心充满着恐惧与未知,在这个时候我想我应该说一声感谢,感谢这个像家一样温暖的集体,像亲人一样和蔼的老师。

在完成这篇论文之际,我最要感谢的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徐老师。论文写作很不容易,但是有老师的悉心指导,热切关心,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这里我要向徐老师表达我最崇高的敬意。大学这四年来,徐老师不仅教我学习专业知识,还教我如何学习,如何做人,这是我在大学里收获的宝贵财富。同时感谢那些为我论文写作提供了大量资料的图书馆和网站。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严谨求实,做对祖国、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祝徐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祝愿邵阳学院繁荣昌盛!

祝音乐系越办越兴旺!

覃微微

2016年4月20日

声乐演唱艺术的表现、手法与特点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声音,则是对音乐最直观的体现,最到位的诠释。而声乐艺术又是唯一与文学艺术结合的很完美的艺术。 在声音上的表现和声音的抑扬起伏都离不开气息的控制和运用,时而轻却有力,时而响而有力,时而轻而无力。例如在歌曲《绒花》中结尾处“啊”那两句旋律,需要在演唱过程中时轻时重,柔和的、连贯的表达出一种惆怅、向往的情绪、需要气息较好的控制并不断给予。 《乐府传声》中说“曲之徐疾,亦在一定之节。始唱少缓,后唱少促,此势之徐疾;摩情远景宜缓,辩驳趋走宜促,此情理之徐疾也。然徐必有节,神气一贯,疾也有度,字句分明。倘徐而散漫无收,疾而糊涂一片,皆大谬也”。 从声乐作品的体裁来看,有抒情歌曲、颂歌、进行曲、摇篮曲、小夜曲等等,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对不同体裁的歌曲所用的力度、强度是不一样的。但所有的力度、强度都是相对的,有的歌曲需要表现得刚强急促些,而有的则需要柔和缓慢些。总的来说雄壮有力或情绪激烈的歌曲要以刚为主,含蓄、抒情的歌曲要以柔为主,在一首歌曲里面,刚、柔不是绝对的,而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 在声乐演唱中为了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也要借鉴文学中的停顿、转折,“喜悦之处,一顿挫而和乐出;伤感之处,一顿挫而恨生”。在作品中,一般是一句一断,但为了强调语气,分清主次,突出表情,常常在乐句中主要的词语和逻辑重音上,或者一些起烘托作用的衬词上,灵活地运用顿挫手法,让音乐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比如歌曲《我爱梅园梅》中,由于这首歌曲带有京腔、京味融入作品中,使得作品的特点更为清楚明了,在结束句“我爱棋逢对手园的梅”中的“梅”,在每二小节附点十六音符的节秦处放慢速度,把京味开始融入,直到结束,那才叫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啊。 而在当今,声乐演唱的唱法的主要有3大类: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这三种唱法也是各有特点,声乐演唱者只有在对作品本身内在底蕴充分透彻的把握,并在演唱的过程中将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才能使演唱富于表现力,从而更好更精准地将声乐意境诠释与表达出来,收到应有的演唱效果。所以,音乐是人类用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法。 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正如前面说过的,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美声唱法实际上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起来的,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步形成美声唱法。当时的西方音乐更多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堂音乐、复调音乐基础上,唱法本身脱离不了宗教音乐的影响。男女唱法一样,只是声部不一样,高低不一样。最初的歌剧以阉人代替女声来唱,由女中音代替男青年来唱。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戏剧性唱段,阉人的唱歌满足不了表达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这样就产生了今天表现力丰富多彩的美声唱法。所以说,不同时代的歌唱形式、风格、情绪、情感不同,歌唱的方法也不同。 而民族唱法则不同,民歌风格的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在演唱时如能用方言更能表达其内容与色彩。中国民族民间唱法是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一个总称,它是以演唱民歌为主要目的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一种演唱模式。在几千年的发展与变化之中,逐渐形成了属于各民族自己的多品种的民歌形式,这其中以汉族北方的山歌和南方的小调最有影响力和最有穿越时空界限之能力,并作为中国民歌的主要形式而不断地向前发展。北方的山歌具有粗犷质朴、直爽豪放的特点,如青海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以及内蒙的《爬山调》等,给人以一种身居山间旷野之中,领略高原牧场自然美景的爽朗舒畅之感。而南方则以江苏的小调为最有特色,如歌曲《茉莉花》、《无锡景》、《姑苏风光》等,曲调细腻委婉、脍炙人口、柔和而又流畅,给人以鸳鸯戏水、鸟语花香,小河潺潺流水之美感。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民歌

浅谈声乐中“高音”的演唱技巧

浅谈声乐中“高音”的演唱技巧 [摘要]无论在声乐教学中还是在声乐演唱中高音问题的解决都是非常重要的,明晰声乐高音唱法的演唱技巧,对于发展歌唱者的高音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声乐;高音;演唱技巧 声乐作品中的高音部分是整个演唱中的声乐技术难点之一。然而这一技术通常是声乐教育者和声乐演唱者既青睐而又感困惑的重要话题。之所以青睐,是因为它富有华丽、明亮、金属般的穿透力的特点,之所以困惑,是因为它同时又富有深奥、复杂、难以科学运用的技术难题。这一技术难题无论在声乐教学中还是在声乐演唱中正确地解决都是非常重要的。明晰声乐中高音唱法科学地运用,对于发展歌唱者的高音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声乐中高音的演唱技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用拉紧声带方法唱高音 人的本能是喉咙打开、声带也打开。喉咙关闭、声带也关闭。打开与集中正好是相反的方向。声乐训练中不可能一下子都做到打开与集中的统一。所以学习声乐必须经过打开与集中反反复复的交替训练才能逐渐达到统一与平衡。 可以看出要想发出一个好的声音的前提是必须先“关闭拉紧后端”,因为这是声音响亮的基础。要想发出高音就必须保持住声带后端拉紧情况下的“声带前端振动”,让整个声带都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一点儿也不能松懈。 任何一个人要想发出漂亮的高音就必须拉紧声带,这个过程是“逐渐拉紧”的过程,也就是说声带的变短变薄,这个过程也就是在逐渐换声。我们平时所说的高音的关闭正是这个过程的具体体现,单纯地让母音变形加“u”或其他的母音变形方式都不是根本,有的人的声带根本就没有高度“集中”、“拉紧”的能力,你让他母音怎么变形他也唱不出高音来。而有的人的声带天生就具有这种能力,所以会轻而易举地解决高音。这种“逐渐拉紧”的自我感觉是有一种“窒息感”。这种感觉就叫“紧”,而且唱高音很容易,“芯儿”就是声带拉紧集中的最终结果。 用什么方法来体会声带的拉紧呢?“ei”比较有效,他能让你体会出后端拉紧的感觉,当你能体会到这种拉紧的感觉并能操作自如时,就说明你已经能基本上能控制声带了。当我们发某些音时会感觉到拉不住,这是正常现象,一旦能让所有的音能拉住时,声音才能说是统一了。唱高音时不必理会“母音变形”,只需体会拉紧拉紧再拉紧,如此把声音“集中”到高声区就可以了。 要想自如地控制声带并很好地控制它,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正确地打开喉咙,因为喉咙打不开,喉咙和声带互相干扰,就根本体会不到这种感觉。 打开喉咙的办法也就是“放下软腭、喉头放下,再打哈欠”。喉咙指的是“舌根到喉头里面这个空间”,打哈欠打开的是这个空间,这是正确的。常见的错误是打开的是软腭和舌根,把舌根和小舌头都上下撑开,结果声音全“窝”在后面。最严重的是这样打哈欠的结果是“喉咙反而关死”。所以基诺贝基大师说开始打开喉咙时不要大张嘴就是这个道理。“放下软腭”能让舌头马上自由灵活,此时的下巴好像“含着一口水”,这才叫下巴放松。 在这个真正打开喉咙的基础上再去体会声带的拉紧就不会出现副作用,也就可以体会到喉咙和声带各负其责,喉咙只管打开、声带只管拉紧,互不干扰。此时的“ei”的拉紧感觉才会体会到,如果能体会到了,就可以明白声音的集中是怎么回事,就可以明白高音是怎么唱出来的。

浅谈声乐演唱如何对歌曲进行分析

浅谈声乐演唱如何对歌曲进行分析 摘要:文章指出通过对歌曲进行分析,主要对歌词、歌曲背景的分析、对歌曲情感的分析、对歌曲语调的分析、对歌曲旋律线的分析以及对歌曲的高潮的分析,能够使演唱者对歌曲有进一步的理解,更好地提高演唱水平。 关键词:声乐演唱;歌曲分析;情感情绪;语调;旋律线 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广大听众为之倾倒,除了他们具有良好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歌声准确生动地表达了歌曲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给予了听众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而歌唱是一种听觉艺术,是表演艺术。歌曲的表演,不仅要通过听觉表象,而且要通过视觉表象。也就是说,观众既要听演唱者的声音,又要看演唱者的精彩表演。歌曲作家写在纸上的是一些死的音符和字,演唱者使其变成活的、运动的旋律和语言,表达出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同时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理解,对歌曲进行研究处理后,再将歌曲演唱出来。这一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二度创作”。每一位歌唱者要想把歌曲真正表现好,必须在所唱的每一首歌上下一番深刻的工夫。下面谈谈如何对歌曲进行分析。 一、精确读谱、深入理解 歌唱艺术是歌唱者把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的理解,用优美的歌声传达出来。要准确深刻地表现好歌曲的内涵,首先必须认真研究歌曲的音乐和歌词。法国音乐家皮埃尔·贝尔纳克认为:“照谱纸上确定的符号发出声响是表演家首先要做到的事,他必须靠这些符号来理解作品。”“因此表演家面临的第一个任务是要把乐谱辨认清楚,以最大的注意力和精细的准确度在音响中确切地表达出来。”歌唱者进行再创作所依据的材料就是作曲家写在谱纸上的音乐符号和表情符号。认真分析研究乐谱、歌词所要表达的感情内容,是歌唱者进行歌唱的首要任务。 在精确、熟练地学会歌曲乐谱同时,应将歌词多朗读几遍,歌词的文字语言形象也是歌唱艺术创造音乐形象的基础。在多次朗读中深入细致地领略和体会歌词所创造的感情气氛和诗般的情景和意境,将语言和声音巧妙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根据歌曲的感情、风格需要,唱出字情、唱出韵味,唱出词、曲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浅谈歌唱中的艺术表现

浅谈歌唱中的艺术表现 摘要:歌唱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经过一定时间的专门训练,通过声乐技巧、作品的二度创作和形体表演方式来向观众传达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内在情感。歌唱者要正确处理声乐演唱技巧、内心情感的流露以及形体艺术的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歌唱艺术中最完美的一面展现给观众,从而满足观众听觉和视觉上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二度创作歌唱艺术情感艺术形体艺术艺术风度 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歌唱艺术,不仅仅是通过听觉来表现,而且还要通过视觉来传达。也就是说,观众既要听演唱者的声音,又要看到演唱者的表演。所有优秀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广大的听众为之倾倒,受到听众的欢迎和喜爱,是因为他们除了具有良好的嗓音和娴熟的技巧以外,他们还运用准确的肢体语言生动地表达了歌曲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给予听众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 一、音乐艺术表现中的“二度创作” 作为一名歌唱者,要想完整成功地塑造音乐形象,将艺术的美展现给观众,就必须懂得运用歌唱艺术的表演规律

为“二度创作”做准备。当歌唱者拿到作品之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熟悉作品,然后根据歌词的艺术特点及内容规定的情景进行歌唱语言方面的处理。当歌唱者能够把歌词朗诵并背诵下来之后,那就开始记歌谱了。记谱的最好方法就是默记法,这种方法不仅节省嗓音,而且背得快,记得牢。歌者将作品熟悉之后,就可以放声歌唱了。通过放声练唱,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咬字吐字方面以及发声技巧方面的不足,然后着重解决这些问题。在歌唱的过程中,可以对着镜子将表情、手势等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揉合进去,但要注意过程当中律动的节奏、细腻流畅的行腔和有感情的换气。换句话说,那就是对作品的艺术处理。处理歌曲,应该从速度、力度、音色、语气、风格等几个方面着手。 二、歌唱中情感艺术的表现 要把歌唱得优美、动听,使观众喜欢听,令人感动并真正体验到音乐美感的愉悦享受,这就要求歌唱者具有良好的艺术表演才能。歌唱者要给予歌曲以生命的活力,也就是说歌唱者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基本修养和美妙的歌喉,情感因素在歌唱过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唱歌整个过程的表演需要技巧的运用和感情的抒发相互配合,它是联系表演者与欣赏者的纽带,是表演行为中的点睛之笔。 (一)“心灵的投入”要深入到唱词的情景中

《娘在那片云彩里》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娘在那片云彩里》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摘要《野火春风斗古城》(孟冰编剧,王晓岭、孟冰作词,王祖皆、张卓娅作曲)是为了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到来,总政歌剧团在2005年9月推出的全新版现代民族歌剧。这是一部具有史诗性的军事题材歌剧作品,有力的弘扬了我国顽强的民族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魂魄。《娘在那片云彩里》是杨母在牺牲前满怀悲愤和豪情的一段唱,既表现了她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又表现了其对抗日必胜的信心。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各唱段的唱腔、节奏的变化、情感的处理,还有作品在整部歌剧中作用的研究,从而揭示杨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形象。能够使学习者在今后的演唱过程中对这部作品有更深的了解,以便于演唱者更加充分的把握歌曲内涵,充分刻画主人公形象。 关键词杨母;艺术特色;演唱技巧;情感处理 引言《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总政歌剧团在2005年根据作家李英儒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现代民族歌剧,该剧以冀中古城的抗日战争为背景,描述了我党地下工作者带领人民群众在敌占区与日军展开的生死搏斗,展现了一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波涛汹涌的全民抗战图景。 在这部歌剧中,杨母不仅是一位普通的北方农村老大妈和主人公杨晓冬的生母,她同时还是一个投身抗日的革命老妈妈,她对祖国对家乡充满热爱,对抗日事业忠心耿耿,对战友和同志充满了慈母般的关怀。剧中当主人公杨晓冬由于叛徒高自萍的出卖而被捕时,日军头目多田将杨母逮捕并押上场,当着杨晓冬和众人的面,以处死杨母相逼,让杨母劝儿投降,饱经风霜的杨母一眼识破了多田的阴谋诡计。面对深爱的儿子,面对残暴的日寇,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只见老人家抱着必死的决心,面带微笑、沉着冷静,从容不迫地唱出了这首《娘在那片云彩里》。 本文针对杨母演唱的《娘在那片云彩里》的艺术特色和演唱分析作为研究对象。在写作安排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娘在那片云彩里》的综合概述,主要交代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简介以及《娘在那片云彩里》在整部歌剧中的地位;第二部分,歌曲的艺术特色,这部分分别从歌曲的旋律特征和结构特征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歌曲的演唱分析,分别将歌曲的四个部分进行了分析。一、《娘在那片云彩里》的综合概述

浅谈声乐发声技巧

浅谈声乐发声技巧 在当今世界上,声乐已成为人们热泪追求并悉心研究的一门学问。由于声乐学习所独具的特殊性,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增添了学习的难度。为了更好地研究歌唱的技巧,把歌唱的气息,共鸣,语言以及歌曲的艺术处理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歌唱的基本原理,掌握歌唱的普遍规律,相信对你的歌唱技巧的提高会与很大帮助。 “歌唱是呼吸的艺术”。正确的呼吸方法在歌唱训练中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声乐学习取得成效的极为关键的环节。从古至今,在歌唱艺术中都十分强调呼吸的重要性,并把它摆在歌唱的重要位置,是有其科学道理的。世界著名声乐教育家卡鲁索曾说过:“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在声乐学习中,常会遇到学生在歌唱时旋律的流畅性差,喉头滞重,声音的柔韧性差,憋气,吊气,声音位置不高,长音完成不好,无法进行声音的强弱变化等,这些均与歌唱的气息有关。因此有种说法是:歌唱技术百分之九十在于掌握呼吸法。 日常生活的呼吸是一种自然胜利运动,它是下意识进行的,而歌唱的呼吸则是一种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控制的呼吸运动,是有意识的,这种呼吸运动要靠后天去培养,必须进行专门的训练,其目的是不仅要获得大量呼入空气的能力,而且要以一种有意识的控制力量呼出气体,从而保证声音的圆润流畅和统一纯美。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最终实现歌唱机能调节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正确的歌唱方法不一定包含着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是歌唱发生的动力和基础,没有呼吸的歌唱只会是一纸空谈。 对呼吸的训练,更重要的是直接运用到歌唱中去。进行有声训练,就是要进一步训练口、鼻、咽、喉头、声带、胸腔等器官的协调作用,它涉及到歌唱者的音色、音量及音域等问题。一般而言,开始作练习时,用缓慢的音阶练习,吸入气息后,用尽量流畅平稳的中等音量的声音发出长音,即呼出的气体要有控制而不能时快时慢,以加强横隔膜肌的调控作用。当声音比较稳定均匀时,在中声区基础上,逐步进行渐强、渐弱音及音域的扩展训练。这种训练是声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这种练习可以加强声带的张力、柔韧性和持久性,并可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有声呼吸练习的种类较多,但从呼吸的角度上讲大致可分为顿音练习、连音练习及顿、连音结合的练习三种。 在有声练习中,“起音”也是初学者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起音即气息冲击声带的一瞬间所发出的声音。起音一般分为软起音和硬起音两种。软起音,是初学者的最佳选择。它是声带闭合与气息冲击声带同时进行的产物。它能够保证声音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在训练软起音时,先用弱音找到高位置的音,然后在气息的支持下,由弱到强把声音唱出来。这种方法,声带不易受损,同时咬字清楚,以字引气,以气托声,并且还可纠正喉音较重的毛病。硬起音,即发音时,声带先自然闭合,用声门下较大的气流冲击声带发音。它要求气流迅速、准确、干净,一点到位,且声音明亮,结实有力。硬起音对纠正声带闭合不好,有漏气毛病的学生极有好处。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正确呼吸及作用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正确呼吸及作用 摘要 摘要内容:声带以及人体的相关呼吸系统和肌肉是声乐表达演唱中起重要作用的器官和组织。人吸气和呼气的过程是这样的:从口鼻中吸入的气体经过呼吸系统的咽喉、气管进入胸腔肺泡,与此同时肋骨向外扩张,胸廓向前和向上鼓起。呼气时肋间肌放松、胸廓容积变小,横膈膜上升。正确的呼吸能让演唱者会发自如的进行演唱和情感表达。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跟呼吸相关联的呼吸器官有口鼻、咽喉、气管、肺。另外还有跟呼吸系统相关的横隔肌、肋肌、腹肌等。肺可以储存吸进去的气息,然后再通过肺呼出送到口腔、鼻腔。其中,正确呼吸的方法:胸式呼吸、胸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适合民族音乐的唱法。“这种呼吸方法全方位地调动了胸部、隔膜、腹部等部位的共同控制呼吸。”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有其优点也有缺点。本文认为不能单单根据呼吸方法的特点就判定它们的好坏。应该根据歌唱者的具体特点和歌曲类型的要求进行呼吸方法的转换和应用。声乐演唱中的正确呼吸有重要的作用,应需要不间断的和有效的练习。本文运用了文献法、统计法、调查法、概念分析法、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现有相关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总结。意在希望对声乐理论和实践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关键词】声乐、演唱、呼吸

Abstract The related human respiratory system and muscles are vocal expres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rgans and tissues in singing.Inspiratory and expiratory process: Inhalation of the gas from the mouth and nose through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the throat, trachea into the chest alveoli, while outward expansion ribs, chest forward and muster up. Breath, the intercostal muscles relax, thoracic volume becomes smaller, the diaphragm rises.Correct breathing allows the singer will play fre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spiratory organs and tissues have nose and mouth, throat, trachea, lungs, diaphragm muscle, rib muscles, abdominal muscles and so on. Lung can be stored sucked the breath, then exhaled through the lungs to the mouth, nose.Abdominal breathing by using the lower abdomen.Abdominal breathing is practiced by singers.Every kinds of method has its advantage, also its are not worth.The text hold to the tenet that theory should be united with practice. Keywords:V ocal Singing Correct breathing

歌曲《听海》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处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94812945.html, 歌曲《听海》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处理 作者:茹少楠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2期 摘要:歌曲《听海》是由涂惠源作曲、林秋离作词的一首非常经典的80年代流行歌曲。从1997距今,这首歌被很多国内艺人翻唱过,作词人林秋离说这首《听海》是那个时代的人的一个美好记忆。一首经典的流行歌曲,不仅体现要有优秀的艺术内涵与品质,更需要有优秀演唱水平的歌手来展示,方能成为流行经典。 关键词:歌曲《听海》;艺术特征;演唱技巧 一、创作者及原唱简介 (一)创作者 作曲人:台湾音乐家,最早从事生产中国流行音乐涂惠源。代表作张惠妹《剪爱》《我不在乎》、《知道》以及齐秦《放手》编曲和制作人的音乐创作,是泛亚龙族音乐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词人:林秋离,出生于1960年8月21日,是中国台湾著名词作家,是台湾海蝶音乐的前主席,果糖音乐的现任主席。自1980年代以来,写出《江南》等,许多其他经典流行歌曲。很多人知道林秋离与阿杜成名的起始,但不知道他曾写过《听海》、《剪爱》、《哭砂》这样的经典歌词。 (二)原唱 原唱的歌手:张惠妹(A Mei)生于1972年8月9日,南台湾台东县镇泰安部落,中国台湾歌手。举行个人演唱会数百场,出版个人专辑16张,自1996年以来,当第一张专辑《姐妹》首次亮相时,在台湾销售108万册,是 IFPI在9周的销售冠军,创造台湾当地歌手最高销售记录。1998年,张惠妹获美国公告牌亚洲最受欢迎女歌手奖,也是第一个被接受CNN采访,并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在台女艺人。 二、创作背景 80年代的流行音乐算是流行音乐史上第二个高峰期,所以所产生的音乐也比较具有代表性。《听海》出自于张惠妹1997年6月11日发行的专辑《BAD BOY》里,是张惠妹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歌曲的旋律很早就写好的,唯独词还没填好,当时作曲家找了十几个人来填词,都觉得不满意,最后找到了林秋离,才完成了该作品。

浅谈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

浅谈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 一、概观中国戏曲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戏曲”一词通常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的传统戏剧。它最早见于宋元之间文人刘壎《水云村稿》的《词人吴用章传》:“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元代多称之为“词曲”、“杂剧”,明清多谓之为“传奇”。现在所称的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 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到:“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这句话直接点名了戏曲的两方面的特征:文学性和艺术性。戏曲所讲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而不同于歌唱、书法、舞蹈,更注重的是艺术本身的美感,然而戏曲并非同“口技者”一般再单纯的平铺一个故事,它采用的方式是“歌舞”,正是这种特殊的形式使得中国戏曲也备受国际的关注。 二、中国戏曲中的内容美 戏曲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即戏曲的故事内容和表现形式是戏曲区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杰出之处。戏曲的表演是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表达感情为目的的,它要求真和美的统一。另一方面,戏曲表演虽然强调生活的依据,但它的表演毕竟是夸张的、写意的,它要靠启发观众对现实生活的联想和想像,才能收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欣赏古代戏曲的时候,我们要把心放在古代去感受封建社会不同于今时的悲欢离合。 以下以本人喜欢的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为例说明戏曲中内容蕴含的美。 《西厢记》,是王实甫描写的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从“惊艳”、“联吟”到“赖婚”,充分表现了崔莺莺对爱情的渴望。但她出身于名门望,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和束缚,因此,又有“闹简”、“赖简”等曲折和反复。在“听琴”、“佳期”、“长亭”几折戏中她终于走上了叛逆的道路,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喜剧色彩。全剧以争取婚姻自主与恪守“父母之命”的矛盾为主线,以崔莺莺、张珙和红娘三人之间的误会和冲突为副线,互相交织,有节奏地展开,时张时弛,时动时静,时喜时悲,时聚时散,挥洒自如,色彩斑斓。它那“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和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都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汤显祖的《牡丹亭》同样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浅谈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特点

浅谈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特点 戏曲艺术的表演一定要重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否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无法感人,以下是本人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特点的论文,欢迎阅读查看。 中国戏曲艺术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演体系,分生、旦、净、丑等行当,且各行当有各自的一套技术格律--程式,这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演员须运用行当程式去塑造角色形象,而与此同时,要想成功塑造好角色,演员还须在理解人物、体现人物、挖掘人物性格方面下功夫。 作为一名旦角戏曲表演者,许久以来我都希望能从我塑造的舞台人物身上诠释出该人物身所蕴含的那种魅力,我对自己的希望是不仅要尽可能地将所饰角色准确地诠释完整,还要从舞台实践中不断去感知其人物性格,把握其真情实感。这些,是我觉得在创造角色时必须达到的几点要求。 在戏曲的唱、念、做、打等四功五法中,无论哪一种行当或表现形式都是由内向外通过表演来展现剧情、表达人物思想情感的。按照角色情感所需,要运用不同的表演手法去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以求艺术形象达到完美。而就中国戏曲各行当的表演艺术而言,其均有自己相应的一套表演程式系统。从内容上说,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表演形式上看,它又是具有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每一行当都是一个形象系统。 针对旦角表演艺术,本文试从旦角的表演技巧、动作、念白及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作以下简单论述。 一、台步 台步就是戏曲界常说的走身架,也就是演员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的脚步行动艺术。每一个戏曲演员都需在这方面打下深厚的基本功。它要求演员在舞台演出过程中,无论上身怎么表演,其脚步功夫总是根本。因为在演员上场时,观众首先看到的便是台步,因此台步是演员演绎人物性格的基本手段。而脚下功夫对演员形体表演的影响也颇大,戏曲各个行当也因身段表演与技巧要求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台步表演规范和要求。 在戏曲表演体系里,各行当的台步差异比较大。如旦行中的老旦、青衣(正旦)、彩旦、闺阁旦(小旦)、花旦、武旦等就因年龄、身份、性格的不同而使台步也有所不同。 首先说青衣(正旦)。青衣多为中年女性,虽然也有表现显贵家庭或小康

论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

论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 摘要:一首歌唱得是否好听,要用心的体会情感。我们必须对歌曲的整体做一个很好的情感处理。否则歌曲就只剩下旋律失去了灵魂。 关键词:歌唱、内心、情感、声音处理 前言:歌唱艺术虽然分为许多种形式,但是本身都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不仅要有娴熟的唱功,而且要真正达到心灵与音乐的共鸣,那才是真正优秀的歌者——灵魂的歌者。笔者将从几方面浅谈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 一歌唱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但是无论是哪种歌唱形式,无不表达了内心或喜或悲或平静或波澜的情感。以古代的宋词元曲为例。当时的宋词元曲都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而它们也有相应的曲调。在当时广为传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那为什么宋词元曲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呢?就是因为它表达了当时人们心中的情感。同理,现今的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除了歌星自己独特的嗓音,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唱出了人们心中的情感。《乐记》中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可见,要使歌唱被人们普遍认同,就要唱出感情,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下面笔者就从音色、速度、力度三个角度简述一下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人的声带作为一种特殊的乐器,同样具有自己的音色。音色是声音的一种属性,比如女高音嘹亮,男高音高亢,中低音沉稳厚重。每个人都有一种专属的音色,稍稍加以训练,每个人也都可以改变自己的音色。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改变音色来表达感情,比如我们用粗矿的音色表达愤怒,用温婉的音色表达恳求。表现在歌唱艺术中也是这个道理。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歌唱过程中力度的大小。个人认为歌唱力度是三种要素中最难掌握的一个,因为要掌握歌唱力度来控制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必须有一定的歌唱功底。比如当我们唱高音又需要柔美的感觉,就会出现两种情况:柔而无力、力但不柔。而且一般到歌曲的后段时,有些歌者也已经无力再唱高音了。想要通过力度表达合适的情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以莫扎特的《欢乐颂》为例,速度并不快,也无音色的变换,这时力度就显得很重要。歌者的力度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要表达出喜悦中温暖安详,又不能唱成有气无力的催眠曲。 二首先我们对于歌曲的内涵要有较深刻的理解, 1·最为直接的就是去理解歌词和品味旋律,特别要强调歌词的理解。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直白的说就是要对别人说什么,对谁说? 2·再者,歌者是连接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作为歌者的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怎么去表达歌曲,怎么让观众感受到歌曲或者说你想要说什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歌曲是一个剧本而我们是一个演员,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演好戏,让观众清晰理解故事的内容。

曲艺:定义特征种类价值

关于曲艺:定义-特征-种类-价值

————————————————————————————————作者:————————————————————————————————日期:

关于曲艺:定义特征种类价值 主讲:吴文科时间:2017.10.21上午地点:川师大影视与传媒学院第四教学楼 一、曲艺的概念与定义——曲艺是什么?什么是曲艺(内涵): (一)“曲艺”语义的历史演变 1.最早出现在我国汉代编成的一部记述和阐释先秦礼制与礼仪的书籍《礼记》中的“文王世子”篇里。按照郑玄的注释,意思指的是“小技能” 2.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唐朝,并有了“功夫”和“竞技”的意思。 3.到了明清时期,发展为指表演性的“技艺” 4.中华民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常被用来指曲艺、杂技两门艺术及部分武术和游戏等“杂耍”——所谓“说、唱、变、练” 5.1953年“中国曲艺研究会”(中国曲艺家协会前身)成立之后,才正式成为指代“表演艺术门类”的概念,即“以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的专用名词。 曲艺有孩子没名字,有儿子没裤子 (二)曲艺的几种常见定义及辨析 1.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 2.曲艺是说说唱唱讲故事的艺术: 3.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 演员以本色身份采用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 二、曲艺的特质与中国曲艺——曲艺什么样?怎样才曲艺(外延): (一)曲艺特质 1.辨析 曲艺作为“演员以本色身份采用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 ⑴“本色身份”是艺术表演的演员姿态,与戏剧、影视剧的“角色化”表演不同。 ⑵“口头语言”是艺术表现的基本材质:口头性、民族性、地域性、方言 ⑶“说唱”是艺术表现的主要方式:讲说、演唱、连说带唱、似说似唱 ⑷“叙述”是艺术表现的根本方法:叙事、抒情、议论、说明、摹学 ⑸“表演”是其审美属性:“说唱”为主,间有“做学”,非“造型” ⑹“艺术”是其文化身份:虚构、创造、非实用,娱乐、审美、非功利

浅谈《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技巧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浅谈歌曲《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及其演 唱技巧 学生姓名覃微微 学号 1240601174 系、年级专业音乐系2012级音乐学 指导教师刘旭 职称硕士研究生 2016年3月11日

浅谈《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技巧 覃微微 邵阳学院音乐系2012级音乐学专业 摘要 由屈塬作词,印青谱曲,王丽达演唱的《祖国之恋》是现代比较流行的以歌唱祖国为体裁的美声歌曲,无论是从其清新质朴的歌词还是从其铿锵有力的伴奏亦或是演唱家王丽达出色的唱功都能够体现出歌曲的艺术气息。除此之外,人们也能够从歌曲中深深的体会到爱国之情并且能够与之产生共鸣,这不仅是这首歌的艺术所在也是这首歌流行的原因。因此,笔者决定分析《祖国之恋》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技巧,一方面,想借此来提高对《祖国之恋》的理解进而提高自己对歌曲的鉴赏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掌握歌曲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技巧来进一步扩充自身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演唱中不断学习美声的演唱方法,使自我演唱更加完善。本文将从创作背景、艺术特征以及演唱技巧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美声音乐;祖国之恋;艺术特征;演唱技巧;鉴赏水平;创作背景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singing skills of the love of the motherland Qin Wei Wei Major of Musicology, Grade 2012, Music Department of Shaoyang University Abstract Lyrics by Qu Yuan, the compositional Yinqing, wanglida singing love the motherland is modern popular Ode to the motherland as the theme of the bel canto songs, whether it is from the pure, fresh and simple lyrics or from the sonorous and forceful accompaniment and singing home wanglida outstanding vocals are able to reflect the song art. In addition, people are also able to deeply appreciate the patriotic feelings and be able to resonate with them, this is not only the art of this song is also the reason for the popularity of this song. Therefore, the author decided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l ove the motherland and singing skills, on the one hand, want to take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ove the motherland and improve their appreciation to the song;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mastering songs, artistic features and singing skills to further expand their knowledge; is more important, can from the concert in continuous learning of bel canto singing method, self singing more perfe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reative background, artistic features and singing skills discussed in several aspects. Keywords:V ocal music; love the motherland; artistic features; singing skills; appreciation; creative background

浅谈昆曲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征

浅谈昆曲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征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公元14世纪中国的江苏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三百年,清中叶后走向衰落,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剧种繁多,形式多样,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音乐,文学,民俗,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亦有“百戏之祖”的美誉。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北京的梨园子弟学戏,在同光年间尚是昆乱并学,到光绪庚子之后,则专学皮黄了”(梅兰芳)。昆曲原本是士大夫阶层观赏的典雅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崛起,昆曲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高节奏的需求和艺术价值观,再加上昆曲本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误区,使得原本的优势变成阻碍它发展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争不过新生的“花部”,皮黄戏逐渐盖过昆曲的势头。从清代中叶开始没落,戏班子和表演名家逐渐减少,每况愈下。昆曲在当今社会中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曲艺界人士及社会文化名流的鼎力支持关系很大,更与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和表演形式以及艺术特征有紧密关系,其艺术成就表现在它的音乐,语言文学,演唱技巧,舞台美术,角色分工等各个方面。 昆剧行腔与京剧不同,京剧声腔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腔,故又称皮黄戏。昆曲声腔只有昆山腔一种。昆山腔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

歌唱语言的艺术特征

一、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的不同 人在歌唱时发出的声音,就像是一件乐器,但它却比其他乐器有种更特殊的功能,就是配合歌声同时发出传情达意的诗词歌赋,这便是歌唱语言。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不同的喜悦、欢乐、轻浮、谐趣、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的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对于艺术语言,包括戏曲、话剧、歌剧、歌剧等艺术形式,由于行当种类很多,因此,说与说、说与唱、唱与唱上都相互区别,有的会更接近生活,有的就离生活远一些。总的来说,艺术的语言比生活的语言更夸张、更强调语言的发音质量。 (一)共鸣腔体 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的不同,首先就体现在运用共鸣腔体的不同。生活里说话,只要每个字说得清楚,意思表达得明白,声音音色的好坏是无所谓的。只是有时候我们受自身情绪的影响,声音会变得忽而高忽而低,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但生活语言在共鸣腔的运用上多在口腔或胸腔,而歌唱的语言讲求气息控制下的高位置,这个高位置就是使声音的共鸣点尽可能地集中在头声区上,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声音具有穿透力。当然尽可能地集中于头声区的声音是听众听到的声音,实际上是我们身体中各共鸣腔体同时协调工作下的音响效果。我认为歌唱理所应当的带着一种表演的性质,那么,表演就是要给听众表演,如果我们像生活中说话一样站在偌大的舞台上唱歌,那么可以想象谁也听不见声音,更别说能听懂歌词唱的是什么了。歌唱语言在各个音区中的每个音都有相应的共鸣色彩,高音区的音色较多运用了头腔共鸣,使声音明亮而通畅;中低音区的音色就逐渐加入了口腔和胸腔的共鸣,使之浑厚而结实。各个共鸣腔都是随着音高音低而不断调整的,并不是孤立机械地运用某一共鸣腔体,这些共鸣腔会有比例并且有机连贯地运用起来,使发出的音色均匀、统一。 (二)是否带有旋律性 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最为明显的一点区别就在于歌唱中的语言是带有旋律性的。生活语言虽然也有音高、节奏等,但都是无规律、变化不大的,我们平时说话也不是老拖长音的,它是随意的,不受节拍控制,只有语气的轻重,也不存在音准的问题。 歌唱语言则不同,它是一种不影响自然声音的技术产物,能使歌唱者不必像生活语言那样喊叫才可以发出嘹亮的声音,并且生活语言中的喊叫只是为了把声音送得远,不会像

分析东北曲艺小品的艺术特点

分析东北曲艺小品的艺术特点 小品,作为一种新生文艺形式,以它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和简单易懂的 思想内容,深受广大观众们的喜爱。人们可能无法坚持看完一部长篇连续剧,甚至一部电影,可一个十几分钟的小品,谁都能看完,同时又能从中感受到愉悦与启迪。而它适于舞台、电视、广播的特性,更为它的快速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小品与其他文艺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重点谈谈对曲艺小品,特别是辽北地区的以二人转为艺术基础的 曲艺小品特点的认识。 1、曲艺小品的戏剧化。曲艺小品作为一种独立的舞台演出样式存在以来,由于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显现出“雅俗共赏”的旺盛的艺术生命。这种微型戏剧艺术的存在与发展,已经同戏剧学院和剧团用来训练演员用的课堂小品有了质的不同。课堂小品无须剧本创作,在某种规定情境下,任由演员去即兴发挥,去模仿,以锤炼演员的基本功。而曲艺小品则要求更高,它是一个完整独立的艺术品,不但要求严肃认真的一、二度创作,而且要求在相对单纯的戏剧化呈现中传达出并不单纯的艺术内涵。 曲艺小品是从课堂小品脱胎而来的。名之曰“小品”而不称“独幕剧”或“微型戏剧”,就在于它比二者更单纯、更精炼。它不必有头,也不必有尾,在生活中撷取一个瞬间,予以局部放大,传达出一种情趣、一种意旨便足够了。因而在实际创作演出的形式上,曲艺小品与课堂小品仍有不尽相同之处。这就带来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外部形式的微型化和内部构成的戏剧化。 微型载体的戏剧性要求更高,因为它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展示矛盾与情感的发展过程,只能片断式、散点式、扫描式地进行集中突破,因而其艺术效果往往更强烈。有人将小品创作称之为“高精尖”产品,即情节高度概括、内容短小精悍、矛盾冲突尖锐而集中。这就是戏剧化的最高限度的体现。正像有的评论文章所言:“曲艺小品自一产生就把戏剧艺术中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一表现手法据为已有”。这一语道破了曲艺小品创作的真谛。此外,曲艺小品还要包含曲艺的表现形态,亦即载歌载舞,跳进跳出。在情节推进中,忽而“表”,忽而“白”,就是不停的按照需要,转换表演者的身份立场。 2、曲艺小品的生活化。曲艺小品的这种通俗戏剧的表演形式,是适应广大观众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之所以深为广大观众欢迎和喜爱,主要是因为它快捷地反映生活,真实地再现生活,切实地贴近生活,精彩地表现生活。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