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辅导)公卫实践技能:有关免疫规划的调查(接种率调查)

公卫实践技能:有关免疫规划的调查(接种率调查)

(一)调查目的

接种率调查有利于弥补接种率常规报告的不足,正确评价免疫接种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免疫空白,以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有利于督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接种单位按照国家的有关规程和规范要求开展工作;有利于评价各地计划免疫工作完成情况。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或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进行抽样调查。

(二)调查内容

根据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的疫苗种类,如国家免疫规划五苗覆盖率调查或某种疫苗接种率调查等。调查内容有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合格接种率和“五苗”全程覆盖率,乙肝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卡介苗瘢痕率等。

如“五苗”接种率调查,调查对象为≤12月龄儿童,通过查看接种记录,记录被调查儿童疫苗的接种日期,查看卡介苗接种瘢痕。并根据判断标准,判断是否为合格接种,计算所调查疫苗的接种率。

注:同时符合以下5项标准者,判为合格接种:

(1)免疫起始月龄正确;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乙肝疫苗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针次间隔正确;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乙肝疫苗第2剂在第1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3剂在第1剂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第1剂和第2剂间隔应≥28天。第2剂和第3剂的间隔应≥60天。

(3)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

(4)有准确的出生和接种年、月、日、接种单位和接种者的记录。

(5)家长承认或预防接种卡、册、证记录相符。

(三)调查方法

评价县级以上单位接种率采用组群抽样法或称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

评价乡级接种率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法。县级以上单位接种率组群抽样,要求随机选择30个抽样单位(组),每个抽样单位不少于7名对象,共210名。(四)调查指标确定

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合格接种率和“五苗”全程覆盖率,乙肝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卡介苗

瘢痕率等。

(五)调查表设计

(六)调查步骤

根据调查计划,按照抽样法要求,确定调查点,培训调查人员,统一调查标准,进行预调查和正式调查。按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写出评价报告。

(七)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及分析

1.评价指标

(1)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

(2)单项疫苗接种率;

(3)“五苗”全程接种率;

(4)乙肝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及时率;

(5)卡介苗的瘢痕率。

2.评价内容及分析

(1)接种率完成情况;

(2)调查接种率是否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3)未接种原因,不合格接种原因;

(4)影响接种率的主要原因;

(5)与以前接种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进展情况;

(6)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情况。

(八)报告提纲撰写和主要内容

调查报告应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时间,调查内容,调查对象,选用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对今后此项工作的建议等项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