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实验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报告

仿真实验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报告
仿真实验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报告

实验四 Stability analysis of linear systems

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响应曲线观测特征参量ζ和n ω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2.熟练掌握系统的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二、基础知识及MATLAB 函数

注意:routh ()和hurwitz ()不是MATLAB 中自带的功能函数,(在共享文件夹里有劳斯判据和赫尔维茨判据的m 文件,把其中的routh.m 和hurwitz .m 放到MATLAB 文件夹下的work 文件夹中才能运行)。 1)直接求根判稳roots()

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的根均具有负实部。因此,为了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就要求出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并检验它们是否都具有负实部。MATLAB 中对多项式求根的函数为roots()函数。

若求以下多项式的根24503510234++++s s s s ,则所用的MATLAB 指令为: >> roots([1,10,35,50,24])

ans =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特征方程的根都具有负实部,因而系统为稳定的。 2)劳斯稳定判据routh ()

劳斯判据的调用格式为:[r, info]=routh(den)

该函数的功能是构造系统的劳斯表。其中,den 为系统的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r 为返回的routh 表矩阵,info 为返回的routh 表的附加信息。

以上述多项式为例,由routh 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 syms EPS den=[1,10,35,50,24]; ra=routh(den,EPS) r=

1 35 24 10 50 0 30 24 0 4

2 0 0 24 0 0 info=

[ ]

由系统返回的routh 表可以看出,其第一列没有符号的变化,系统是稳定的。 3)赫尔维茨判据hurwitz ()

赫尔维茨的调用格式为:H=hurwitz (den )。该函数的功能是构造hurwitz 矩阵。其中,den 为系统的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

以上述多项式为例,由hurwitz 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den=[1,10,35,50,24]; H=hurwitz(den)

H=

10 50 0 0 1 35 24 0 0 10 50 0 0 1 35 24

由系统返回的hurwitz 矩阵可以看出,系统是稳定的。与前面的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4)开环增益K 0和时间常数T 改变对系统稳定性及稳态误差的影响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11.0(10)(0

++=Ts s s K s G ,参考以下图片中的仿真程序: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1)(11.0(10)(0

++=

Ts s s K s G

式中,0K =12/R R ,Ω==Ω=Ω=k 100,k 500~0k 10021R RC T R R ;,,C 取1F

μ或0.1F μ两种情况。

(1)输入信号F C U μ11

r ==,;改变电位器,使2R 从0→500Ωk 方向变化,观察系统的输出波形,确定使系统输出产生等幅震荡时相应的2R 值及0K 值,分析0K 变化对系

统稳定性的影响。

(2)分析T 值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3)观察系统在不同输入下稳态误差变化的情况。 四、软件仿真实现方法

(1)开机执行程序c:\Matlab\bin\Matlab.exe (或用鼠标双击MATLAB 图标),进入MATLAB 命令窗口:“Command Window ”。

(2)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1)(11.0(10)(0

++=

Ts s s K s G

取T=0.1,即令F C R μ1k 100=Ω=,;取0K =1,即令Ω==k 10021R R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绘制并记录其阶跃曲线。

(3)理论分析0K 对稳定性的影响。保证T=0.1不变,改变0K ,令0K 分别等于2,3,4,5,即将可变电阻2R 分别设置在200,300,400,500Ωk 。用劳斯判据求出使系统稳定的0K 值范围,并对上述各种情况分别判断稳定性。

(4)由实验验证第(3)步的理论分析结果。分别绘制相应的阶跃响应曲线,并分析0K 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键入程序:

%定义元件参数

R1=10^5; %电阻参数Ω=k 1001R R=10^5; %电阻参数Ω=k 100R

R2=[1,2,3,4,5]*10^5; %电阻参数2R 矩阵,包含2R 可取的5个数据

C1=10^(-6); %电容参数F C μ11= C2=10^(-7); %电容参数F C μ1.02=

T=[R*C1,R*C2]; %时间常数T 矩阵,包含T 可取的两个值 %建立系统传递函数;并绘制其阶跃响应曲线 for i=1:5

K0(i)=R2(i)/R1; %给增益0K 赋值

num=10*K0(i); %开环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模型

den=[0.1*T(1),0.1+T(1),1,0]; %开环传递函数分母多项式模型 Gopen=tf(num,den) %建立开环传递函数open G Gclose=feedback(Gopen,1,-1) %建立闭环传递函数close G figure(i) %建立第i 个图形窗口

t=0:.01:10

step(Gclose,t) %求系统阶跃响应并作图

end

运行结果如图3.2-3所示。可见,0K =2时,系统临界稳定;随着0K 的增加,系统将趋于不稳定。

(5)在0K =1(系统稳定)和0K =2(系统临界稳定)两种情况下,分别绘制T=0.1和T=0.01(即保持R=100k Ω不变,C 分别取1μF 和0.1μF )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分析T 值变化对系统阶跃响应及稳定性的影响。键入程序:

%定义元件参数 R1=10^5; R=10^5;

R2=[1,2,3,4,5]*10^5; C1=10^(-6); C2=10^(-7); T=[R*C1,R*C2];

%取K0=1,分别绘制T=0.1和T=0.01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K0=R2(1)/R1; for i=1:2

num=10*K0; %开环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模型 den=[0.1*T(i),0.1+T(i),1,0]; %开环传递函数分母多项式模型 Gopen(i)=tf(num,den) %建立开环传递函数open G Gclose(i)=feedback(Gopen(i),1,-1) %建立闭环传递函数close G

end

figure(1) %建立第1个图形窗口

step(Gclose(1), 'r',Gclose(2), 'g') %求系统阶跃响应并作图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图3.2-3 0K 取不同值时系统响应曲线

运行结果如图3.2-4所示。可见,时间常数T 减少时,系统动态性能得到改善。 %取0K =2,分别绘制T=0.1和T=0.01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K0=R2(2)/R1; %取0K =2,即使系统临界稳定的0K 值 for i=1:2

num=10*K0; %开环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模型

den=[0.1*T(i),0.1+T(i),1,0] %开环传递函数分母多项式模型

G

Gopen(i)=tf(num,den) %建立开环传递函数

open

G

Gclose(i)=feedback(Gopen(i),1,-1) %建立闭环传递函数

close end

figure(2) %建立第2个图形窗口

hold on

step(Gclose(1), 'r',Gclose(2), 'g') %系统阶跃响应并作图

运行结果如图3.2-5所示。可见,T从0.1变为0.01时,系统由原来的临界稳定状态变为衰减震荡,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均得到改善。

K=1,T分别取0.1和0.01时系统响应曲线

图3.2-4

图3.2-5 0K =2,T 分别取0.1和0.01时系统响应曲线

三、实验内容

1.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010532234=++++s s s s ,试用三种判稳方式判别该系统的稳定性。

2.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模型为

)

256)(4)(2()(2

++++=

s s s s K

s G 试分别用劳斯稳定判据和赫尔维茨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求出使得闭环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3,分析开环增益K 0和时间常数T 改变对系统稳定性及稳态误差的影响,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31.0)(1)(11.0(10)(0

+++=s Ts s s K s G 。

四、实验报告

1.根据内容要求,写出调试好的MATLAB 语言程序,及对应的MATLAB 运算结果。

2. 记录各种输出波形,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参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3.总结判断闭环系统稳定的方法,说明增益K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4.写出实验的心得与体会。

五、预习要求

1. 预习实验中基础知识,运行编制好的MATLAB语句,

2. 结合实验内容,提前编制相应的程序。

4.熟悉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及学过的稳定判据。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实验报告(精)

实验四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实验目的: 1. 测量线性系统的幅频特性 2. 复习巩固周期信号的频谱测量 二、实验原理: 我们讨论的确定性输入信号作用下的集总参数线性非时变系统,又简称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是齐次性与叠加性、时不变性、微分性以及因果性。对线性系统的分析,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求解,可分为时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这里主要讨论以频率特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傅里叶变换以频率为独立变量。 设输入信号)(t v in ,其频谱)(ωj V in ;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t h ,系统的频率特性 )(ωj H ;输出信号)(t v out ,其频谱)(ωj V out ,则 时间域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t h t v t v in out *= 频率域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ωωωj H j V j V in out ?= 时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并没有本质区别,两种方法都是将输入信号分解为某种基本单元,在这些基本单元的作用下求得系统的响应,然后再叠加。变换域方法可以将时域分析中的微分、积分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将卷积积分变换为乘法;在信号处理时,将输入时间信号用一组变换系数(谱线)来表示,根据信号占有的频带与系统通带间的关系来分析信号传输,判别信号中带有特征性的分量,比时域法简便和直观。 三、实验方法: 1. 输入信号的选取 这里输入信号选取周期矩形信号,并且要求 τ T 不为整数。这是因为周期矩形信号具有丰富的谐波分量,通过观察系统的输入、输出波形的谐波的变化,分析系统滤波特性。周期矩形信号可以分解为直流分量和许多谐波分量;由于测量频率点的数目有限,因此需要排除谐波幅度为零的频率点,周期矩形信号谐波幅度为零的频率点是 Ω KT ,其中1=K 、2、3、… 。 图11.1 输入的周期矩形信号时域波形 t

线性系统理论Matlab实践仿真报告

线性系统理论Matlab实验报告 1、本题目是在已知状态空间描述的情况下要求设计一个状态反馈控制器,从而使得系统具 有实数特征根,并要求要有一个根的模值要大于5,而特征根是正数是系统不稳定,这样的设计是无意义的,故而不妨设采用状态反馈后的两个期望特征根为-7,-9,这样满足题目中所需的要求。 (1)要对系统进行状态反馈的设计首先要判断其是否能控,即求出该系统的能控性判别矩阵,然后判断其秩,从而得出其是否可控; 判断能控程序设计如下: >> A=[-0.8 0.02;-0.02 0]; B=[0.05 1;0.001 0]; Qc=ctrb(A,B) Qc = 0.0500 1.0000 -0.0400 -0.8000 0.0010 0 -0.0010 -0.0200 Rc=rank(Qc) Rc =2 Qc = 0.0500 1.0000 -0.0400 -0.8000 0.0010 0 -0.0010 -0.0200 得出结果能控型判别矩阵的秩为2,故而该系统是完全可控的,故可以对其进行状态反馈设计。 (2)求取状态反馈器中的K,设的期望特征根为-7,-9; 其设计程序如下: >> A=[-0.8 0.02;-0.02 0]; B=[0.05 1;0.001 0]; P=[-7 -9]; k=place(A,B,P) k = 1.0e+003 * -0.0200 9.0000 0.0072 -0.4500 程序中所求出的k即为所求状态反馈控制器的状态反馈矩阵,即由该状态反馈矩阵所构成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能够满足题目要求。 2、(a)要求求该系统的能控型矩阵,并验证该系统是不能控的。

随机信号经线性系统的特性分析

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 统实验 ——随机信号通过 低通滤波器 班级:010913 作者:葛楠(01091256) 李丹(01091272) 张卫康(01091220)

一、摘要 基于Matlab让产生的一个随机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并且分析随机信号的数学特征,当其通过低通滤波器后再次分析其数字特征,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二、目的 1.研究随机信号的线性叠加型。 2了解输入、输出信号的特性,包括均值、方差、相关函数、频谱及功率谱密度等。 3.掌握随机信号的检测及分析方法。 三、实验的特点和原理 特点:完全基于Matlab仿真 原理:(1)均值:即为数学期望,表示信号变化的中心趋势,是信号的直流分量。 (2)均方值:表示信号的强度,代表信号的平均能量。 (3)方差:反映了信号绕均值的波动程度。 (4)自相关函数:表示波形自身在不同时间的相似程度,其值越大表示相似性越高。信号一般是相关的,即自相关函数不为零。而 噪声是随机的,基本上不相关,所以自相关理论上为零。 (5)频谱函数:从频域上分析信号在不同频率分量的大小,而信号的频谱和功率谱函数只是在数值上不同的,其图形相似。 四、实验的过程 1.分别生成一个方波信号和一个高斯白噪声,将两者线性叠加,研究各信号的频域和时域特性。设定采样频率Fs=44.1kHz,取的样本点数N=256,方波基频为1000Hz,加入SNR为10dB的高斯白噪声得到输入信号xi,间接获得白噪声xn。

1 2 34 5 6 x 10 -3 -1-0.8-0.6-0.4-0.200.2 0.40.60.8 1方波信号时域波形 t x s (t ) x 10 4 方波信号频域波形 f X S (f )

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实 验 报 告 课程 线性系统理论基础 实验日期 2016年 6月 6 日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人 实验名称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评分 批阅教师签字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用状态观测器获取系统状态估计值的方法,了解全维状态观测器的 极点对状态的估计误差的影响; 2、 掌握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 3、 掌握带有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开环系统? ??=+=cx y bu Ax x &,其中 []0100001,0,10061161A b c ????????===????????--???? a) 用状态反馈配置系统的闭环极点:5,322-±-j ; b) 设计全维状态观测器,观测器的极点为:10,325-±-j ; c) 研究观测器极点位置对估计状态逼近被估计值的影响; d)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带观测器及不带观测器时); 绘制系统的输出阶跃响应曲线。 三、实验环境 MATLAB6、5 四、实验原理(或程序框图)及步骤

利用状态反馈可以使闭环系统的极点配置在所希望的位置上,其条件就是必须对全部状态变量都能进行测量,但在实际系统中,并不就是所有状态变量都能测量的,这就给状态反馈的实现造成了困难。因此要设法利用已知的信息(输出量y 与输入量x),通过一个模型重新构造系统状态以对状态变量进行估计。该模型就称为状态观测器。若状态观测器的阶次与系统的阶次就是相同的,这样的状态观测器就称为全维状态观测器或全阶观测器。 设系统完全可观,则可构造如图4-1所示的状态观测器 图4-1 全维状态观测器 为求出状态观测器的反馈ke 增益,与极点配置类似,也可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构造变换矩阵Q,使系统变成标准能观型,然后根据特征方程求出k e ; 方法二:就是可 采用Ackermann 公式: []T o e Q A k 1000)(1Λ-Φ=,其中O Q 为可观性矩阵。 利用对偶原理,可使设计问题大为简化。首先构造对偶系统 ???=+=ξ ηξξT T T b v c A & 然后可由变换法或Ackermann 公式求出极点配置的反馈k 增益,这也可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 班级:光伏2班 姓名:王永强 学号:1200309067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高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观察系统结构和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 1、稳定性分析 欲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只要求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即可,而系统的闭环极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可以利用MATLAB中的tf2zp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或者利用root函数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 函数为 0.2( 2.5) () (0.5)(0.7)(3) s G s s s s s + = +++,用MATLAB编写 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绘制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图。 在MATLAB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z=-2.5 p=[0,-0.5,-0.7,-3] k=1 Go=zpk(z,p,k)

Gc=feedback(Go,1) Gctf=tf(Gc) dc=Gctf.den dens=ploy2str(dc{1},'s') 运行结果如下: Gctf = s + 2.5 --------------------------------------- s^4 + 4.2 s^3 + 3.95 s^2 + 2.05 s + 2.5 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dens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接着输入如下MATLAB程序代码: den=[1,4.2,3.95,1.25,0.5] p=roots(den)

二阶倒立摆实验报告

. I 线性系统实验报告 : 院系:航天学院 学号: . .

2015年12月

1.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Simulink仿真; 2)掌握LQR控制器设计和调节; 3)理解控制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倒立摆研究的意义是,作为一个实验装置,它形象直观,简单,而且参数和形状易于改变;但它又是一个高阶次、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不确定的绝对不稳定系统的被控系统,必须采用十分有效的控制手段才能使之稳定。因此,许多新的控制理论,都通过倒立摆试验对理论加以实物验证,然后在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因此,倒立摆成为控制理论中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是验证各种控制算法的一个优秀平台,故通过设计倒立摆的控制器,可以对控制学科中的控制理论有一个学习和实践机会。 2.实验容 1)建立直线二级倒立摆数学模型 对直线二级倒立摆进行数学建模,并将非线性数学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化简成线性数学模型。对于倒立摆系统,由于其本身是自不稳定的系统,实验建立模型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经过小心的假设忽略掉一些次要的因素后,倒立摆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运动的刚体系统,可以在惯性坐标系应用经典力学理论建立系统的动

力学方程。对于直线二级倒立摆,由于其复杂程度,在这里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运动学方程。 由于模型的动力学方程中存在三角函数,因此方程是非线性的,通过小角度线性化处理,将动力学非线性方程变成线性方程,便于后续的工作的进行。 2)系统的MATLAB仿真 依据建立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仿真得出系统的开环特性,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设计控制器,再加入到系统的闭环中,验证控制器的作用,并进一步调试。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分析容主要包括得出原未加控制器时系统的极点分布,系统的能观性,能控性。 3)LQR控制器设计与调节实验 利用线性二次型最优(LQR)调节器MATLAB仿真设计的参数结果对平面二阶倒立摆进行实际控制实验,参数微调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记录实验曲线。 4)改变控制对象的模型参数实验 调整摆杆位置,将摆杆1朝下,摆杆2朝上修改模型参数、起摆条件和控制参数,重复3的容。 3.实验步骤

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仿真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随机信号分析实验项目: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仿真学员姓名:学号: 专业班次:队别: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教员签字: 内容要求: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或任务;三、实验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精度、数量);四、实验原理与线路图;五、实验步骤与结果记录(数据、图表等);六、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后的统计特性的分析方法。 (2)掌握典型系统对随机过程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白噪声通过线性系统的仿真和分析; (2)高斯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仿真和分析。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 (1)计算机一台。 (2)Matlab软件。 四、实验原理 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分析的中心问题是:给定系统的输入函数(或统计特性:均值和自相关函数)和线性系统的特性,求输出函数。设L为线性变换,信 号) (t (t Y为系统的输出,也是随机信号。即有:X为系统输入,) t L= Y X )( )] ( [t 众所周知,LTI系统又可以表示为 =) * ( y?+∞∞-- )( )( )( t ( ) = u h u x t du t y t x 其中)] t hδ L =是系统的冲激响应。如果考虑傅里叶变换,令 [ ( ) (t

)()(),()(),()(ωωωj Y t y j X t x j H t h ??? 则 )()()(ωωωj H j X j Y = 下面来分析输出随机信号的均值和相关函数。 依定理5.1,对于任何稳定的线性系统有 {}{})]([)]([t X E L t X L E = 依定理5.2,如果)(t X 为平稳过程,)(t h 为实LTI 系统,)()()(t h t X t Y *=,则)()(t Y T X 和是联合广义平稳的,并且有 ) ()()()() ()()() ()()() 0(ττττττττττ-**=-*=*==h h R R h R R h R R j H m m X Y X XY X YX X Y 其中,dt t h j H j H ?+∞∞-===)()()0(0ωω,是系统的直流增益。 进一步得到推论:若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ωj H ,则其功率谱与互功率谱关系如下: )()()()()()() ()()(2 ωωωωωωωωωj H S S j H S S j H S S X XY X Y X YX *=== 五、实验步骤与结果记录 在本实验中我利用simulink 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随机信号通过LTI 系统的具体过程:图1 是用MATLAB 的sumulink 模拟白噪声通过图1 的RC 电路,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的波形,改变RC 的值,使电路时间常数改变,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图1 实验RC 电路 对于上述低通RC 滤波器, 用传递函数描述,令RC 1=α,则有 αα +=S S H )( 在 Similink 里,有时域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块,如图2所示:

仿真实验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报告

仿真实验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报告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实验四 Stability analysis of linear systems 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响应曲线观测特征参量ζ和n ω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2.熟练掌握系统的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二、基础知识及MATLAB 函数 注意:routh ()和hurwitz ()不是MATLAB 中自带的功能函数,(在共享文件夹里有劳斯判据和赫尔维茨判据的m 文件,把其中的routh.m 和hurwitz .m 放到MATLAB 文件夹下的work 文件夹中才能运行)。 1)直接求根判稳roots() 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的根均具有负实部。因此,为了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就要求出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并检验它们是否都具有负实部。MATLAB 中对多项式求根的函数为roots()函数。 若求以下多项式的根24503510234++++s s s s ,则所用的MATLAB 指令为: >> roots([1,10,35,50,24])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特征方程的根都具有负实部,因而系统为稳定的。 2)劳斯稳定判据routh () 劳斯判据的调用格式为:[r, info]=routh(den) 该函数的功能是构造系统的劳斯表。其中,den 为系统的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r 为返回的routh 表矩阵,info 为返回的routh 表的附加信息。 以上述多项式为例,由routh 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 syms EPS den=[1,10,35,50,24]; ra=routh(den,EPS) r=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1 35 24 10 50 0 30 24 0 42 0 0 24 0 0

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稳定性分析

实验报告 课程线性系统理论基础实验日期年月日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同组人 实验名称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稳定性分析及实现评分 批阅教师签字 一、实验目的 加深理解能观测性、能控性、稳定性、最小实现等观念。掌握如何使用MATLAB进行以下分析和实现。 1、系统的能观测性、能控性分析; 2、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系统的最小实现。 二、实验内容 (1)能控性、能观测性及系统实现 (a)了解以下命令的功能;自选对象模型,进行运算,并写出结

果。 gram, ctrb, obsv, lyap, ctrbf, obsvf, minreal ; (b )已知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182710)(23++++=s s s a s s G ,当a 分别取-1,0,1时,判别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 (c )已知系统矩阵为???? ??????--=2101013333.06667.10666.6A ,??????????=110B ,[]201=C ,判别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 (d )求系统18 27101)(23++++= s s s s s G 的最小实现。 (2)稳定性 (a )代数法稳定性判据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0)(1()2(100)(+++=s s s s s G ,试对系统闭环判别其稳定性 (b )根轨迹法判断系统稳定性 已知一个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22)(6)(5()3()(2+++++=s s s s s s k s G ,试在系统的闭环根轨迹图上选择一点,求出该点的增益及其系统的闭环极点位置,并判断在该点系统闭环的稳定性。 (c )Bode 图法判断系统稳定性

仿真实验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报告

实验四Stability an alysis of lin ear systems 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响应曲线观测特征参量和n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2 ?熟练掌握系统的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二、基础知识及MATLAB函数 注意:routh ()和hurwitz ()不是MATLAB中自带的功能函数,(在共享文件夹里有劳斯判据和赫尔维茨判据的m文件,把其中的routh.m和hurwitz .m放到MATLAB文件夹下的work文件夹中才能运行)。 1) 直接求根判稳roots() 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的根均具有负实部。因此,为了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就要求出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并检验它们是否都具有负实部。MATLAB 中对多项式求根的函数为roots()函数。 若求以下多项式的根s4 10s3 35s2 50s 24,则所用的MATLAB指令为: >> roots([1,10,35,50,24]) ans =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特征方程的根都具有负实部,因而系统为稳定的。 2) 劳斯稳定判据routh () 劳斯判据的调用格式为:[r, in fo]=routh(de n) 该函数的功能是构造系统的劳斯表。其中,den为系统的分母多项式系数 向量,r为返回的routh表矩阵,info为返回的routh表的附加信息。 以上述多项式为例,由routh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 syms EPS den=[1,10,35,50,24]; ra=routh(de n,EPS) r= 13524 10500 30240 4200 2400 info= [] 由系统返回的routh表可以看出,其第一列没有符号的变化,系统是稳定的。 3) 赫尔维茨判据hurwitz () 赫尔维茨的调用格式为:H=hurwitz ( den )。该函数的功能是构造hurwitz 矩阵。其中,den为系统的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 以上述多项式为例,由hurwitz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de n=[1,10,35,50,24]; H=hurwitz(de n) H= 105000 135240 010500 013524 由系统返回的hurwitz矩阵可以看出,系统是稳定的。与前面的分析结果完 全一致。 4) 开环增益K。和时间常数T改变对系统稳定性及稳态误差的影响 10K

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稳定性分析

实 验 报 告 课程 线性系统理论基础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专业班级 学号 同组人 实验名称 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稳定性分析及实现 评分 批阅教师签字 一、实验目的 加深理解能观测性、能控性、稳定性、最小实现等观念。掌 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以下分析和实现。 1、系统的能观测性、能控性分析; 2、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系统的最小实现。 二、实验内容 (1)能控性、能观测性及系统实现 (a )了解以下命令的功能;自选对象模型,进行运算,并写出结 果。 gram, ctrb, obsv, lyap, ctrbf, obsvf, minreal ; (b )已知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18 2710)(23++++=s s s a s s G ,当a 分别取-1,0,1时,判别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

(c )已知系统矩阵为???? ??????--=2101013333.06667.10666.6A ,??????????=110B ,[]201=C ,判别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 (d )求系统18 27101)(23++++= s s s s s G 的最小实现。 (2)稳定性 (a )代数法稳定性判据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0)(1()2(100)(+++=s s s s s G ,试对系统闭环判别其稳定性 (b )根轨迹法判断系统稳定性 已知一个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22)(6)(5()3()(2+++++=s s s s s s k s G ,试在系统的闭环根轨迹图上选择一点,求出该点的增益及其系统的闭环极点位置,并判断在该点系统闭环的稳定性。 (c )Bode 图法判断系统稳定性 已知两个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 s s s s G s s s s G 457.2)(,457.2)(232231-+=++= 用Bode 图法判断系统闭环的稳定性。 (d )判断下列系统是否状态渐近稳定、是否BIBO 稳定。 []x y u x x 0525,100050250100010-=????? ?????+??????????-=

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后的特性分析

随机信号分析 ----通过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后的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随机信号自身的特性,包括均值、均方值、方差、相关函数、概率密度、频谱及功率谱密度等的概念和特性 2、研究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后的均值、均方值、方差、相关函数、概率密度、频谱及功率谱密度有何变化,分析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所具有的性质 3、掌握随机信号的分析方法。 4、熟悉常用的信号处理仿真软件平台:matlab、c/c++、EWB。 二、实验仪器 1、256MHz以上内存微计算机。 2、20MHz双踪示波器、信号源。 3、matlab或c/c++语言环境、EWB仿真软件。 4、fpga实验板、面包板和若干导线。 三、实验步骤 1、根据选题的内容和要求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具体的实现程序流程或电路。 2、自选matlab、EWB或c仿真软件。如用硬件电路实现,需用面包板搭建电路并调试成功。 3、按设计指标测试电路。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设计的误差,根据随机信号的特征,分析误差信号对信号和系统的影响。 四、实验任务与要求 1、用matlab或c/c++语言编程并仿真 2、输入信号为x(t)加上白噪声n(t),用软件仿真通过滤波器在通过限幅器后的信号y1(t),在仿真先平方律后在通过滤波器后的信号y2(t).框图如下: 3、计算x(t)、a、b、c、y(t)的均值、均方值、方差、频谱、功率谱密度,自相关函数,并绘出函数曲线。 五.实验过程与仿真 1、输入信号的获取与分析

(a)输入信号的获取 按照实验要求,Matlab仿真如下: %输入信号x的产生 t=0:1/16000:0.01; x1=sin(1000*2*pi*t)+sin(2000*2*pi*t)+sin(3000*2*pi*t); x=awgn(x1,5,'measured'); %加入高斯白噪声n=x-x1; %高斯白噪声 (b)输入信号及其噪声的分析 %输入信号x自相关系数 x_arr=xcorr(x); tau = (-length(x)+1:length(x)-1)/16000; %输入信号x的频谱和功率谱 x_mag=abs(fft(x,2048)); f=(0:2047)*16000/2048; x_cm=abs(fft(x_arr,2048)); %画出高斯白噪声n的时域图和频域图 figure(1) subplot(1,2,1) plot(t,n) title('高斯白噪声n') xlabel('t/s') ylabel('n(t)') grid on subplot(1,2,2) N=fft(n,2048); plot(f(1:length(f)/2),N(1:length(f)/2)) title('高斯白噪声n的频谱图') xlabel('f/Hz') ylabel('幅值') grid on 结果为:

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报告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基础 实验名称: 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院 (系): 自动化学院 专 业: 自动化 姓 名: 吴静 学 号: 08008419 实 验 室: 机械动力楼417室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 实验时间:2011年05月13日 评定成绩: 审阅教师: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观测器在自动控制设计中的作用 2. 理解观测器的极点设置 3. 会设计实用的状态观测器 二、实验原理 如果控制系统采用极点配置的方法来设计,就必须要得到系统的各个状态,然后才能用状态反馈进行极点配置。然而,大多数被控系统的实际状态是不能直接得到的,尽管系统是可以控制的。怎么办?如果能搭试一种装置将原系统的各个状态较准确地取出来,就可以实现系统极点任意配置。于是提出了利用被控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重构原系统的状态,并用反馈来消除原系统和重构系统状态的误差,这样原系统的状态就能被等价取出,从而进行状态反馈,达到极点配置改善系统的目的,这个重构的系统就叫状态观测器。 另外,状态观测器可以用来监测被控系统的各个参量。 观测器的设计线路不是唯一的,本实验采用较实用的设计。 给一个被控二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是G (s )=12 (1)(1)K T s T s ++ ,12 K K K =观测器如图示。

设被控系统状态方程 构造开环观测器,X ∧ Y ∧ 为状态向量和输出向量估值 由于初态不同,估值X ∧ 状态不能替代被控系统状态X ,为了使两者初态跟随,采用输出误差反馈调节,加入反馈量H(Y-Y)∧ ,即构造闭环观测器,闭环观测器对重构造的参数误差也有收敛作用。 也可写成 X =(A-HC)X +Bu+HY Y CX ? ∧ ∧ ∧∧ = 只要(A-HC )的特征根具有负实部,状态向量误差就按指数规律衰减,且极点可任意配置,一般地,(A-HC )的收敛速度要比被控系统的响应速度要快。工程上,取小于被控系统最小时间的3至5倍,若响应太快,H 就要很大,容易产生噪声干扰。 实验采用X =A X +Bu+H(Y-Y)? ∧ ∧∧ 结构,即输出误差反馈,而不是输出反馈形式。 取:1212min 35 20,5,2,0.5,0.2K K T T t λ-= =====,求解12g g ?????? 三、实验设备: THBDC-1实验平台 THBDC-1虚拟示波器 Matlab/Simulink 软件 四、实验步骤 按要求设计状态观测器 (一) 在Matlab 环境下实现对象的实时控制 1. 将ZhuangTai_model.mdl 复制到E:\MATLAB6p5\work 子目录下,运行matlab ,打开ZhuangTai_model.mdl 注:‘实际对象’模块对应外部的实际被控对象,在simulink 下它代表计算机与外部接口: ● DA1对应实验面板上的DA1,代表对象输出,输出通过数据卡传送给计算机; ● AD1对应实验面板上的AD1,代表控制信号,计算机通过数据卡将控制信号送给实际对象;

仿真实验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报告

实验四 Stability analysis of linear systems 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响应曲线观测特征参量ζ和n ω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2.熟练掌握系统的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二、基础知识及MATLAB 函数 注意:routh ()和hurwitz ()不是MATLAB 中自带的功能函数,(在共享文件夹里有劳斯判据和赫尔维茨判据的m 文件,把其中的routh.m 和hurwitz .m 放到MATLAB 文件夹下的work 文件夹中才能运行)。 1)直接求根判稳roots() 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的根均具有负实部。因此,为了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就要求出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并检验它们是否都具有负实部。MATLAB 中对多项式求根的函数为roots()函数。 若求以下多项式的根24503510234++++s s s s ,则所用的MATLAB 指令为: >> roots([1,10,35,50,24]) ans =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特征方程的根都具有负实部,因而系统为稳定的。 2)劳斯稳定判据routh () 劳斯判据的调用格式为:[r, info]=routh(den) 该函数的功能是构造系统的劳斯表。其中,den 为系统的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r 为返回的routh 表矩阵,info 为返回的routh 表的附加信息。 以上述多项式为例,由routh 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 syms EPS den=[1,10,35,50,24]; ra=routh(den,EPS) r=

过程控制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过程控制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DDC控制特点; 2.熟悉CS4100实验装置,掌握液位控制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构成; 3.熟悉智能仪表参数调整方法及各参数含义; 4.掌握由CS4100实验装置设计流量比值控制、液位串接控制、液位前馈反馈控制及四水箱解耦控制等设计方法; 5.掌握实验测定法建模,并以纯滞后水箱温度控制系统作为工程案例,掌握纯滞后水箱温度控制系统的建模,并用DDC控制方案完成控制算法的设计及系统调试。 以水箱流量比值控制、水箱液位串接控制、水箱液位前馈反馈控制及四水箱解耦控制为被被控对象,完成系统管路设计、电气线路设计、控制方案确定、系统调试、调试结果分析等过程的训练。以纯滞后水箱作为被控对象,以第二个水箱长滞后温度作为被控量,完成从实验测定法模型建立、管路设计、线路设计、控制方案确定、系统调试、结果分析等过程的训练。 具体要求为: 1)检索资料,熟悉传感器、执行器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 2)熟悉CS4100过控实验装置的机械结构,进行管路设计及硬件接线; 3)掌握纯滞后水箱温度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建立数学模型; 4)掌握智能仪表参数调节方法; 5)进行控制方案设计,结合具体数学模型,计算系统所能达到性能指标,并通过仿真掌握控制参数的整定方法; 6)掌握系统联调的步骤方法,调试参数的记录方法,动态曲线的测定记录方法。记录实验数据,采用数值处理方法和相关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加以分析,记录实验曲线,与理论分析结果对比,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7)撰写实验设计报告、实验报告,具体要求见:(五)实践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器件 1.CS4100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2.PC机(组态软件) 3.P909智能仪表若干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特性分析

线性系统 班级:12级电子信息 姓名:顾鹏伟 学号:1228401141 【实验目的】 1、掌握无失真传输的概念以及无失真传输的线性系统满足的条件 2、分析无失真传输的线性系统输入、输出频谱特性,给出系统的频谱特性 3、掌握系统幅频特性的测试及绘制方法 【实验原理】 通过频谱分析可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线性系统的响应波形与激励波形是不同的,即:信号在通过线性系统传输的过程中产生了失真。 线性系统引起的信号失真是由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系统对信号中各频率分量的幅度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使响应各频率分量的相对幅度产生变化,造成幅度失真;一是系统对各频率分量产生的相移不与频率成正比,是响应各频率分量在时间轴上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造成相位失真。 线性系统的幅度失真一相位失真都不产生新的频率分量。对于非线性系统,由于其非线性特性,对于传输信号产生非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可能产生新的频率分量。 为了实现信号无失真传输,线性系统应该满足: jwt e jw kE jw R -=)()(。 在信号无失真传输时,系统函数应该为:jwt ke jw H -= )(。 因此,为了实现任意信号通过线性系统不产生波形失真,该系统应满足一下两个理想条 件:?????-==wt w k jw H )()(φ 若R 1C 1=R 2C 2,该系统无线性失真。 【实验内容】 1、 用Multisim 研究线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1) 绘制测量电路

(2)无失真传输线性系统输入,输出信号幅度频谱的仿真测量 虚拟电压信号源采用参数为周期矩形信号,其中周期为T=100μs,脉冲宽度τ=60μs,脉冲幅度Vp=5V;采用虚拟示波器测量滤波器输入、输出信号的时域波形,波特仪测量线性系统传输特性的频谱图,并记录输出波形。 波形图 幅频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精品 实验题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EL-AT-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三、系统模拟电路图 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3-1 图3-1 系统模拟电路图R3=0~500K; C=1μf或C=0.1μf两种情况。 四、实验报告 1.根据所示模拟电路图,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表达式。 G(S)= K=R3/100K,T=CuF/10 2.绘制EWB图和Simulink仿真图。

精品 3.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响应曲线。 4.计算系统的临界放大系数,确定此时R3的值,并记录响应曲线。 系统响应曲线 实验曲线Matlab (或EWB)仿真 R3=100K = C=1UF 临界 稳定 (理论值 R3= 200K) C=1UF

精品 临界 稳定 (实测值 R3= 220K) C=1UF R3 =100K C= 0.1UF

精品 临界 稳定 (理论 值R3= 1100 K) C=0.1UF 临界稳定 (实测值 R3= 1110K ) C= 0.1UF

精品 实验和仿真结果 1.根据表格中所给数据分别进行实验箱、EWB或Simulink实验,并进行实验曲线对比,分析实验箱的实验曲线与仿真曲线差异的原因。 对比: 实验曲线中R3取实验值时更接近等幅振荡,而MATLAB仿真时R3取理论值更接近等幅振荡。 原因: MATLAB仿真没有误差,而实验时存在误差。 2.通过实验箱测定系统临界稳定增益,并与理论值及其仿真结果进行比较(1)当C=1uf,R3=200K(理论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2, 当C=1uf,R3=220K(实验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2.2,与理论值相近(2)当C=0.1uf,R3=1100K(理论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11 当C=0.1uf,R3=1110K(实验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11.1,与理论值相近 四、实验总结与思考 1.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系统传递函数曲线出现截止失真。 解决方法:调节R3。 2.本次实验的不足与改进 遇到问题时,没有冷静分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只想到是实验箱线路的问题,而只是分模块连接电路。 改进: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是R3的取值出现了问题,并及时解决,后续问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3.本次实验的体会 遇到问题时应该冷静下来,全面地分析问题。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

线性系统理论MATLAB大作业.(DOC)

兰州理工大学2015级线性系统理论大作业 线性系统理论Matlab 实验报告 1、在造纸流程中,投料箱应该把纸浆流变成2cm 的射流,并均匀喷洒在网状传送带上。为此,要精确控制喷射速度和传送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投料箱内的压力是需要控制的主要变量,它决定了纸浆的喷射速度。投料箱内的总压力是纸浆液压和另外灌注的气压之和。由压力控制的投料箱是个耦合系统,因此,我们很难用手工方法保证纸张的质量。 在特定的工作点上,将投料箱线性化,可以得到下面的状态空间模型: u x x ?? ????+??????-+-=0001.0105.0002.002.08.0. []21,x x y = 其中,系统的状态变量x1=液面高度,x2=压力,系统的控制变量u1=纸浆流量u2=气压阀门的开启量。在上述条件下,试设计合适的状态变量反馈控制器,使系统具有实特征根,且有一个根大于5 解:本题目是在已知状态空间描述的情况下要求设计一个状态反馈控制器,从而使得系统具有实数特征根,并要求要有一个根的模值要大于5,而特征根是正数时系统不稳定,这样的设计是无意义的,故而不妨采用状态反馈后的两个期望特征根为-7,-6,这样满足题目中所需的要求。要对系统进行状态反馈的设计首先要判断其是否能控,即求出该系统的能控性判别矩阵,然后判断其秩,从而得出其是否可控。 Matlab 判断该系统可控性和求取状态反馈矩阵K 的程序,如图1所示,同时求得加入状态反馈后的特征根并与原系统的特征根进行了对比。

图1系统能控性、状态反馈矩阵和特征根的分析程序上述程序的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系统能控性、反馈矩阵和特征根的运行结果

实验五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

实验五 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高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观察系统结构和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 1、稳定性分析 欲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只要求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即可,而系统的闭环极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可以利用MATLAB 中的tf2zp 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或者利用root 函数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0.2( 2.5) ()(0.5)(0.7)(3) s G s s s s s += +++,用MATLAB 编写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并绘制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图。 在MATLAB 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 z=-2.5 p=[0,-0.5,-0.7,-3] k=0.2 Go=zpk(z,p,k) Gc=feedback(Go,1) Gctf=tf(Gc) dc=Gctf.den dens=poly2str(dc{1},'s') 运行结果如下: dens= s^4 + 4.2 s^3 + 3.95 s^2 + 1.25 s + 0.5 dens 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接着输入如下MATLAB 程序代码: den=[1,4.2,3.95,1.25,0.5]

p=roots(den) 运行结果如下: p = -3.0058 -1.0000 -0.0971 + 0.3961i -0.0971 - 0.3961i p为特征多项式dens的根,即为系统的闭环极点,所有闭环极点都是负的实部,因此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下面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MATLAB程序代码如下: z=-2.5 p=[0,-0.5,-0.7,-3] k=0.2 Go=zpk(z,p,k) Gc=feedback(Go,1) Gctf=tf(Gc) [z,p,k]=zpkdata(Gctf,'v') pzmap(Gctf) grid 运行结果如下: z = -2.5000 p = -3.0058 -1.0000 -0.0971 + 0.3961i -0.0971 - 0.3961i k = 0.2000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总结 学习心得 从经典控制论发展到现代控制论,是人类对控制技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现代控制论是用状态空间方法表示,概念抽象,不易掌握。对于《现代控制理论》这门课程,在刚拿到课本的时候,没上张老师的课之前,咋一看,会认为开课的内容会是上学期学的控制理论基础的累赘或者简单的重复,更甚至我还以为是线性代数的复现呢!根本没有和现代控制论联系到一起。但后面随着老师讲课的风格的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发现和自己想象的恰恰相反,张老师以她特有的讲课风格,精心准备的ppt 课件,向我们展示了现代控制理论发展过程,以及该掌握内容的方方面面,个人觉得,我们不仅掌握了现代控制理论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掌握这门知识的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以后学习其他知识及在工作上的需要大有裨益,总之学习了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 由于我们学习这门课的课时不是很多,并结合我们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所要掌握的课程深入程度,张老师根据我们教学安排需要,我们这学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1.绪论;2.控制系统的状态表达式;3.控制系统状态表达式的解;4.线性系统的能空性和能观性;5.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而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状态转移矩阵、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以及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是本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当然学习的内容还包括老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及对该学科的研究的一些深入见解。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伴随着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出现了横向科学。作为跨接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具有横向科学特点的现代控制理论已成为我国理工科大学高年级的必修课。 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 经典控制理论以拉氏变换为数学工具,以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变换到复数域中,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并以此作为基础在频率域中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确定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通常是采用反馈控制,构成所谓闭环控制系统。经典控制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突出的是难以有效地应用于时变系统、多变量系统,也难以揭示系统更为深刻的特性。当把这种理论推广到更为复杂的系统时,经典控制理论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这是因为它的以下几个特点所决定。 1.经典控制理论只限于研究线性定常系统,即使对最简单的非线性系统也是无法处理的;这就从本质上忽略了系统结构的内在特性,也不能处理输入和输出皆大于1的系统。实际上,大多数工程对象都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尽管人们做了很多尝试,但是,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这类系统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2.经典控制理论采用试探法设计系统。即根据经验选用合适的、简单的、工程上易于实现的控制器,然后对系统进行分析,直至找到满意的结果为止。虽然这种设计方法具有实用等很多完整,从而促使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对经典理论的精确化、数学化及理论化。优点,但是,在推理上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效果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