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教诗赏读《诗经三首》 诗经三首诗

以诗教诗赏读《诗经三首》 诗经三首诗
以诗教诗赏读《诗经三首》 诗经三首诗

以诗教诗赏读《诗经三首》诗经三首诗

仅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语文》第三册,所选“阅读”课目52篇(首),其中我国古典诗词几近70%(35首)。如此灼灼其华、美不胜收的诗歌课该怎样教?怎样教出文本的本真本义?怎样教出学生的诗兴诗趣?怎样教出课堂的诗情诗味?仅内容而言,是宣读注释?是译释串讲?是搬用定论?若《教参》连散译也未提供,更应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什么钥匙开什么锁——“以诗教诗”!下以第1课《诗经三首》为例商榷之。——《卫风·氓》第一节(1—10句):恋爱(师)那个人忠厚又老实,拿着钱币来换丝。不是真的来换丝,是为了和我谈婚事。(生)送你送过淇水河,送你送到顿丘旁。不是我故意拖时辰,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合)请你不要生我的气,把秋天订为结婚期。第二节(11—20句):待嫁(师)登上那堵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过来的情郎。看不见郎从复关来,眼泪簌簌地掉下来。(生)盼呀盼呀盼到了你,又说又笑真欢喜。又抽签呀又算卦,没有一句不吉利的话。(合)快架上车子来接我吧,我多带些财物嫁到你家。第三节(21—30句):奉劝(师)你看那桑树多茂繁,它的叶子是多么新鲜。我说斑鸠呀你也太纯真,你千万别贪吃那香甜的桑葚!(生)姑娘呀请听我一言,不要跟男子太迷恋!男子沉溺在爱河里,还可以脱身上河岸。(合)姑娘掉进了爱的泥潭,就再也无法到岸边!第四节(31—40句):愤怨(生)你看那桑树叶落时,纷纷掉下黄叶子。自从我嫁到你的家,多年来生活像牛马。(师)淇水滚滚波浪翻,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子我实在没有什么错差,男子他为什么待我如此变化?(合)男子的爱情确实没有准则,他们的感情真是变化莫测。第五节(41—50句):受虐(生)做你的妻子多少年,家里的苦活都归

我干。早早起来迟迟睡,没有一天不是这般。(师)当你的心愿已经满足,就虐待起妻子是何理由。你的兄弟不了解底细,还讥笑我不是个好东西。(合)静下心来想一想,只有自个儿把心伤。第六节(51—60句):决绝(生)本想和你过到终身,但那样会使我更加怨恨。淇水再宽总有岸,水泊再大也有边。(师)想当初年轻时愉快地玩,说说笑笑多喜欢。海誓山盟是那样的纯真,没想到你竟然变了心。(合)既然你食言不念旧恩,那就一刀两断各活各的人!——《秦风·无衣》第一节(1—5句):统一思想(师)怎说没有军装穿?我们的战袍一个样般。君王发兵打敌人,我戈我矛快修理,同仇敌忾快动员!第二节(6—10句):统一步调(生)怎说没有军装穿?我们的衬衫一个样般。君王发兵打敌人,我矛我戟快修理,同仇敌忾保家园!第三节(11—20句):统一行动(合)怎说没有军装穿?我们的裤子一个样般。君王发兵打敌人,铠甲武器全修理,同仇敌忾上前线!——《邶风·静女》第一节(1—4句)爱其“姝”(美丽)(师)温静的少女呀真漂亮,相约等我在那角楼上。你藏在哪里呀怎不让看见,无奈我搓首徘徊帐望迷茫。第二节(5—8句):爱其“娈”(姣好)(生)温静的少女呀真美丽,送上我一管红色的小笛。小笛呀小笛你又红又亮,真让我珍爱真令我欣喜。第三节(9—12句):爱其“洵”(实在)(师)你还赠我一支远方的小草,实在好呀好极了。小草呀并不是你有多好,因为是静女所赠你才如此美好。如是译教译学,诗教诗学,既引领学生个性化地“接受”了文本,也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重建”了对文本的“接受”;既打破了教师无视文体的说教式窠臼,也启导学生做“练习”用语言最好刀来刀对、枪来枪战,而不要拘囿于千篇一律的说明定式;既缩短了学生和名家之间的天壤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习作与名篇经典之间的悬殊差距,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学习潜能、提升了学习品位,学生十分欢迎。从而,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标关于“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之目标。诚然,“诗以诗教,诗以诗学”,首先要求教师通过对诗歌尤其是对中国古典诗歌文本

本真的导读而力求使学生始终满怀乐读、新读、趣读的愉悦情态去泛读、去精读、去研读、去赏读,把自己"s:.youhaodu.coupdate/"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最新颖的独特发现和诗情体验“诗”地、“艺术”地、“灵感”地再现出来,力争达到美教、美读、美育之目的。它是对一个人欣赏能力的美学评价,是解读诗歌类课文的一种艺术教学法。曹文格,"s:bothwin.coupdate/"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教师,现居甘肃通渭。

高中语文 2.4《诗经》两首《诗经》的编定和体制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则是有史籍可考的。《诗经》中当不乏这类作品。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种说法是否确切,颇有争论。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未必没有采集来的作品。周王朝是否实行过采诗制度,虽不能确定,但如无周王朝和各诸侯国乐官的参与,民间之诗很难汇集于王廷。因此,可以说,《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了宴飨中的乐歌等。这些作品的编集成书,汉人认为经过孔子的删定。事实上,早在孔子的时代,已有与今本《诗经》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孔子对“诗”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但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整理编定《诗经》的人和具体情形,我们今天已无从得知。可能周王朝的乐官在《诗经》的编集和成书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大约公卿列士所献之诗,以及采集来的民间之诗,最后都集中到王朝乐官手中,乐官掌管的诗一定很多,整理编选其中的一部分为演唱和教诗的底本,是完全可能的。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周颂不同于其他诗的体例,不是由数章构成,每篇只有一章。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泮水》、《閟宫》体裁近乎雅诗,《有駜》、《駉》则近于国风。可见颂诗演变之迹。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那》、《烈祖》、《玄鸟》明显是祭歌,主要是写歌舞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长发》和《殷武》的祭祀意味不浓,可能是一种祝颂诗,主要写商部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前三篇不分章,后二篇分章,风格近于“雅”,可能比前三篇晚出。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左传》中大量记载了诸侯君臣赋诗言志的事例,他们以“诗”来酬酢应对,出使专对,以赋诗来表情达意。称引“诗”句,来讽谏戏戒,评论抒情,在上层的人际交往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而诸子百家在著述中引

高一语文诗经三首练习

高一语文《诗经》三首练习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共收到期间的诗歌篇,故又称为“”。分、、三大类,其中即带有不同地域色彩的民间歌谣,更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瑰宝。 2.默写《氓》中女主人公追述恋爱生活的三句:,。 ,。,。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硕.()鼠呦呦 ..() ②无食我黍.()乘彼垝.()垣.() ③爰.()得我所自我徂.()尔 ④谁之永号.()淇水汤汤 ..() ⑤氓.()之蚩蚩 ..()隰.()则有泮.() ⑥愆.()期卜筮.() ⑦视民不恌.()晏晏 ..() ⑧和乐且湛.()帷裳.() 4.找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1)例句:适.彼乐土 A、适得其反 B、无所适从 C、削足适履 D、适可而止() (2)例句:逝将去.女 A、大势已去 B、何去何从 C、扬长而去 D、去粗取精() (3)例句:爰得我所. A、各得其所 B、所向披靡 C、无所不为 D、大失所望() (4)例句:莫.我肯故 A、爱莫能助 B、望尘莫及 C、莫我毒也 D、莫衷一是()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⑤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对下列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A.女主人公想起当初恋爱时的轻松愉悦与海誓山盟的情形,深觉不堪回首。 B.女主人公想起结婚喜筵上的愉悦欢笑和海誓山盟的情形,深觉不堪回首。 C.女主人公想起当初恋爱时的轻松愉快与海誓山盟的情形,真不敢想象“氓”

会是这样反复无常。 D.女主人公想起结婚喜筵上的愉悦欢笑和海誓山盟的情形,真不敢想象“氓”会是这样反复无常。 7.判断下列各句的正误,选出正确的一项:() A.《硕鼠》和《鹿鸣》两诗都选自《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国风。 B.《硕鼠》和《鹿鸣》都采用了“比”和“兴”的手法。 C.《硕鼠》和《鹿鸣》都采用四言体,排列整齐。 D.《硕鼠》选自《诗经·魏风》。硕鼠,大老鼠,这里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 8.《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写出以下诗句各属于那一种。 (1)呦呦鹿鸣,食野之革。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其室家。(《桃夭》) (5)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鼠》) (6)山有扶苏(大树),隰(xí洼地)有荷花。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狂夫,且,读jū)(《山有扶苏》) (7)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8)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9)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赋:;比:;兴: 阅读《相鼠》,完成9—11题。 相鼠 相.鼠有皮,人则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休,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互不遄.死? 9.选出诗中四个加点字意义或注音有误的一项:() A.相——xiàng,仔细看B.仪——令人敬重的容貌和庄重的举止 C.俟——同“矣”,句末语气词D.遄——chuán,快 10.这首诗的题旨是:() A.诅咒统治阶级,说他们连老鼠都不如 B.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 C.斥责统治阶级,说他们没有合于礼仪的外表和举止,简直不是人 D.诅咒万恶的统治阶级,让他们早死 11.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顶真、反问B.拟人、夸张 C.比喻、拟人D.顶真、反问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15题。 蒹葭(秦风) 蒹.(jiān)葭.(jiā)苍茫,白露为霜 ..。遡(sù)洄.从之,道阻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曹刿论战 人教版

曹刿论战 一. 本周教学内容:《曹刿论战》 1. 字音: 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 盈yíng 靡mǐ玉帛bó鄙bǐ何间jiàn 2.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 3. 词语: (1)实词: 伐肉食者谋间鄙安专 孚察属败绩驰逐克 作竭盈测靡 (2)古今异义词语 伐:古义:讨伐,攻打齐师伐我 今义:砍伐 间:古义:参与又何间焉 今义:中间 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今义:卑鄙 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牺牲玉帛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今义:增加 信:古义:信实,诚实必以信 今义:书信 狱:古义:案件小大之狱 今义:监狱 虽:古义:即使虽不能察 今义:虽然 情:古义:实情必以情 今义:感情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之属也 今义:忠诚 (3)词性活用 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神弗福也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公将鼓之 (4)通假字 “徧”同“遍”,遍及小惠未徧 (5)一词多义 请 请求曹刿请见 请让我战则请从 故

缘故、原因公问其故 所以故克之 以 凭何以战 把必以分人 之 代词指这件事肉食者谋之 助词的小大之狱 代词他,指曹刿公与之乘 助词可不译公将鼓之 4. 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夫战,勇气也。 5. 思路: 战前准备 取信于臣 取信于神 不可以战 取信于民可以一战 战略思想(详)? ? ? ?? ? ? ? ? ? ? ? 战争经过:—————————————战场指挥(略) 战后总结 彼竭我盈,故克之 辙乱旗靡,故逐之战术思想(详) ?????????? 6. 人物形象: 曹刿:远谋入见之因、战前三问、战场指挥 庄公:鄙战前三答、战场指挥、战后问故 语言(对比)? ? ? ?? 《上枢密韩太尉书》 1. 字音: 溢yì嵩山sōng汨没gǔ华山huà宫阙què 仓廪lǐn苑囿yuàn yòu 翰林hàn 恃shì惮dàn 2.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栾城集》。作者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又号栾城,宋朝眉山人。他是苏轼的弟弟,有“小苏”之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 词语: (1)实词:书下注释中的解词 (2)一词多义: 虽:虽然虽无所不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诗经三首》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诗经三首》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4) 绪论 (14) 一、多媒体课件的内涵 (15) (一)什么是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 (15) (二)多媒体课件与教案的关系 (16) (三)语文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特点 (16) 二、运用其进行《诗经》教学的优势 (17) (一)易激发兴趣 (17) (二)易创设情境 (17) (三)信息含量大 (18) 三、现行《诗经》课堂演示型课件存在的问题 (18) (一)不重视使用实效 (17) (二)使用中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19) (三)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20) 四、借鉴优秀课件,科学合理的设计 (20) (一)优秀《诗经》课件的可借鉴之处 (21) (二)课件设计科学合理,有理有据 (21) 结论 (23) 注释 (24) 参考文献 (24) 英文摘要、关键词 (25) 人教版高中语文《诗经三首》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 摘要: 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因其易激发学生兴趣,易创设情境,同时又信息量大的特点,为高中语文《诗经》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带来了许多实效。但是,在如今《诗经》

等古典文学的教学中,由于盲目追求形式,追求兴趣的激发使这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辅助古典文学的教学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讲求实效、不分清主次、忽视学生的主导地位等。因此,为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去更好的解读《诗经》等古典文学作品,提升古典文化的修养水平,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主导地位,在寻求创新的教学方法中明确教学主线。这将不仅使高中生更好的了解和感知《诗经》,也会使他们对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古典文化底蕴。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诗经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 绪论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典诗词教学做了如下规定:“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等。”它注重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情感、体验诗歌美感,重视学生能够“读

诗经三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卫风?氓》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诗经·秦风·无衣》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2019-2020年高二语文诗三首水平考试预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芙蓉.(rón ɡ) 鼓瑟. (sè) 度阡. (qiān) 樊.(pān)笼 B .子衿. (jīn) 呦呦.(yōu) 遗. (wèi)谁 兰泽.(zé) C .阡陌. (mò) 三匝.(zā) 吹笙. (shēnɡ) 吐哺.(pǔ) D .可掇.(duō) 譬. (bì)如 守拙.(zhuō) 羁. (jī)鸟 【解析】 A .“樊”读fán ,C.“哺”读bǔ,D.“譬”读pì。 【答案】 B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同心.. 而离居(指感情深厚) B .但. 为君故(但是) C .桃李罗. 堂前(罗列) D .暧暧.. 远人村(昏暗,模糊) 【解析】 “但”应解释为“只,只是”。 【答案】 B 3.下列词句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 .月明星稀 误落尘网中 鸡鸣桑树巅 B .我有嘉宾 长路漫浩浩 池鱼思故渊 C .僻如朝露 兰泽多芳草 桃李罗堂前 D .契阔谈讠燕 复得反自然 少无适俗韵 【解析】 A 项“巅”应为“颠”,C 项“僻”应为“譬”, D 项“反”应为“返”。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何以. 解忧 C.?????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忍尤而. 攘诟 D. ????? 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解析】 D 项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A 项代词, 代“芙蓉”/助词,的。B 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 C 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和。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越陌. 度阡 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B .何时可掇. 掇:停止 C .枉. 用相存 枉:枉驾 D .绕树三匝. 匝:周、圈 【解析】 掇:拾取,采取。 【答案】 B 6.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B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C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解析】 厌,通“餍”,满足。 【答案】 A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暧暧.. (昏暗) B .枉用相存.(问候,怀念) 越陌.度阡. (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 C .山不厌.高(满足) 俗韵. (本性,气质) D .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性. 本爱丘山(天性、本性) 【解析】 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高中课文文言文通假字集合

通假字 第一册 1、《烛之武退秦师》 共其乏困 夫晋,何厌之有 若不阙秦 失其所与,不知 2、《勾践灭吴》 南至于句无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 将免者以告 三年释其政 而摩厉之于义 无不哺也,无不歠也 亿有三千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视之 4、《触龙说赵太后》 少益耆食 必勿使反 奉厚而无劳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鼓瑟希6、《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涂有饿莩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7、《劝学》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君子生非异也 8、《秋水》 径流之大 两涘渚崖之间,不辫牛马 第二册 1、《过秦论》 合从缔交 始皇既没 而倔起阡陌之中 赢粮而景从 2、《鸿门宴》 距关 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令将军与臣有郤 因击沛公于坐 3、《兰亭集序》 虽趣舍万殊 4、《归去来兮辞》 曷不委心任去留 5、《师说》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 6、《谏太宗十思疏》 振之以威怒 7、《种树郭橐驼传》 早缫而绪 第三、四册 1、《诗经三首》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士之耽兮犹可脱也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2、《离骚》 来吾道夫先路也 3、《孔雀东南飞》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薄苇韧如丝 4、《梦游天姥吟留别》 裂缺霹雳,丘恋崩摧 5、《琵琶行》 钿头银簏击节碎 6、《词七首》 一尊还酹江月 7、《六国论》 暴秦之欲无厌 当与秦相较 8、《游褒禅山记》 长乐人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 父、安上纯父 9、《石钟山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至莫夜月明 10、《五人墓碑记》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有 1

以诗教诗赏读《诗经三首》 诗经三首诗

以诗教诗赏读《诗经三首》诗经三首诗 仅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语文》第三册,所选“阅读”课目52篇(首),其中我国古典诗词几近70%(35首)。如此灼灼其华、美不胜收的诗歌课该怎样教?怎样教出文本的本真本义?怎样教出学生的诗兴诗趣?怎样教出课堂的诗情诗味?仅内容而言,是宣读注释?是译释串讲?是搬用定论?若《教参》连散译也未提供,更应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什么钥匙开什么锁——“以诗教诗”!下以第1课《诗经三首》为例商榷之。——《卫风·氓》第一节(1—10句):恋爱(师)那个人忠厚又老实,拿着钱币来换丝。不是真的来换丝,是为了和我谈婚事。(生)送你送过淇水河,送你送到顿丘旁。不是我故意拖时辰,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合)请你不要生我的气,把秋天订为结婚期。第二节(11—20句):待嫁(师)登上那堵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过来的情郎。看不见郎从复关来,眼泪簌簌地掉下来。(生)盼呀盼呀盼到了你,又说又笑真欢喜。又抽签呀又算卦,没有一句不吉利的话。(合)快架上车子来接我吧,我多带些财物嫁到你家。第三节(21—30句):奉劝(师)你看那桑树多茂繁,它的叶子是多么新鲜。我说斑鸠呀你也太纯真,你千万别贪吃那香甜的桑葚!(生)姑娘呀请听我一言,不要跟男子太迷恋!男子沉溺在爱河里,还可以脱身上河岸。(合)姑娘掉进了爱的泥潭,就再也无法到岸边!第四节(31—40句):愤怨(生)你看那桑树叶落时,纷纷掉下黄叶子。自从我嫁到你的家,多年来生活像牛马。(师)淇水滚滚波浪翻,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子我实在没有什么错差,男子他为什么待我如此变化?(合)男子的爱情确实没有准则,他们的感情真是变化莫测。第五节(41—50句):受虐(生)做你的妻子多少年,家里的苦活都归

《诗经二首及国殇》

诗经二首及国殇 一、授课班级: 二、授课时间: 三、教学目标 1、加强诵读,通过节奏的感受,语气、语调的把握来加深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2、主意用比较法比较了解四言诗、骚体诗和早期五言诗在句式、节奏上的不同特 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唐宋诗词打下基础。 3、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4、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6、背诵课文 四、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重章复唱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整体基调 2、背诵课文 六、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2、运用比较阅读法、探究阅读法,延伸课堂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七、教学工具 多媒体投影 八、课时统计:3 秦风.无衣 一、导入 让学生听一段音乐 提问:从音乐当中我们感受到了怎样的基调,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激昂、雄壮的基调 生:这段音乐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重复的节奏 明确:没错,这是电影《英雄》当中一段描绘秦兵出征时的音乐,它的基调是激昂而雄壮的,并且每隔一小节就会出现重复的旋律,以及士兵们的呐喊声,描写了秦国男儿勇征沙场的一种视死如归,英勇赴义的精神,它是一首战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也是一首战歌,一首描绘秦地男儿慷慨赴义的一首战歌——《秦风·无衣》,选自《诗经三首》 板书:秦风·无衣 (设计说明:本段音乐和所学文章有三个共同点,1、基调相同,都是激昂、雄壮的 2、重复的旋律 3、都是战歌由它引入课文可以使课文更加生动可感,同时也能为课堂烘托一种氛围,将学生带入诗歌中的意境另外音乐中的重复和诗歌当中的重章复唱也可以作一个比较) 二、解题 出示投影: 介绍《诗经》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总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内容分为:风——民间歌谣,15国风,共160篇 雅——朝廷的正统歌谣,分《大雅》、《小雅》共105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诗经三首》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诗经三首》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 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 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 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 人口。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 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 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 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 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 2.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 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 教师明确:

1.(略) 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 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 (二)教师补充介绍: 《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高中旧教材中曾选 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其诗 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 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的行径是“真”; 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 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 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 (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 思考问题: 1.三首诗写的各是什么内容? 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

古诗词的美

古诗词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古诗词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古诗词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古诗词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古诗词;古诗词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古诗词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 古诗词是美的,作为读者的我们能“再现绘画美,领会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体会韵律美”吗?读者与诗的关系有人做了一个比喻:苏轼有《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琴与指,正如我们读者和诗,只有认真阅读,深入理解一首首诗,这诗才被我们赋予了新的生命,而我们也正从这诗中得到感情的陶冶。那么,学习古诗词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吟读古诗词能造就一个人的性格,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流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无数英雄伟人、仁人志士就是在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能背诵三百余首古诗。从他16岁写的《咏蛙》一诗可看出,古诗词对他成长的影响之早,之深。从立志成才到走向天安门城楼,这个伟人一生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一首《沁园春、雪》气概天下,成为千古杰作。“诗言志”、“歌永言”。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吟读古诗词如在花海中徜徉,其色、其香、其味熏陶着人的心灵。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含蓄稳重的个性,质朴豪迈的情怀,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壮烈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吟读古诗词能培养造就一个人的性格,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升华。培根说过;‘‘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此话仅说了一半,读诗书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使人成为更完全意义上的人,更加文明和高雅。因此,吟读古诗词是培养儿童立志,发愤,成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当重要的方法。 其次,吟读古诗词能提高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人的修养“更上一层楼”。 中国古典诗词流传至今的佳作名篇,不是千锤百炼便是妙手可得,其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学习古诗词对学生作文、说话水平提高极快。当沉默比雄辩效果更好时,我们可说“此时无声胜有声”;离别感伤“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爱人异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烈,“曾今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的情怀。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两份情:一份是凡俗生活里的油盐酱醋,一份是梦一样的风花雪月。若留在红尘,再新鲜的情怀也会让岁月冲释得平淡无味。若真的逐梦去,又未免高处不胜寒。到底该怎样处理这两样情感呢? 记的有这样一句话,近处是生活,远处是梦想,而中间则是诗歌。我认为,做一个真心的歌者,以诗人的眼光和思维来拉近现实和梦想的距离,以诗歌的形式来诠释人生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些人认为,诗人是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真正的诗歌是来源于生活,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其实,诗歌早在文字发明以前就开始流传了,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反映。生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梦想是虚无缥缈的想象,而诗歌则婉转浪漫地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文字或口头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达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平衡,是生活的升华和结晶。 我们在生活中感性地反省自己,理性地反思事实,对万事万物总有一些的感叹。

氓课堂实录

负心郎是怎样炼成的--《氓》第一课时 今天早上第二节是一班的课,决定正式开讲《氓》了。一个单元可以精讲的课文不多,在《诗经三首》与《离骚》中,我选择了这一篇。我想起了周六回家时受到了几个同学和一个家长的口头表扬,虚荣心发作,还真有些甜蜜蜜呢!我仔细地与桃夭探讨了一下上一学年课程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我自己的课哪些是成功的?我发现,首先,备课不能按部就班,应该强调“悬疑性”,即所谓的智力挑战。许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强调知识点,这是教师本位,教材本位,但却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特点。结果,备出来的课路径清晰,面面俱到,在操作中却死板,学生不喜欢,最终精美的教案却上出失败的课。而强调一节课设置几个大的问题,(有时候是一个)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高度集中。他不清楚最后的答案,甚至没有唯一答案,这时候学生的潜能会被激发,思考力会受到锻练。 其次,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学生一旦感觉到自己像木偶,像风筝被人牵着,就会丧失主动性,课堂就会转为静态,慢慢地失去生机,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对话便失掉了,变成了一言堂。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这样课堂才会焕发生机,才会有更多生成的东西,才会出现“无法预约的精彩”。 再次,课堂能不能体现了青少年存在的流行元素?课堂教学能不能更注重当下性,更为生活化?能不能也富有现代气息?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重新考虑了《氓》的上法,最终决定舍弃琐屑的字词讲解,把课上得大气一些,一节课解决一两个问题就足够了,而这个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有难度,而且事关全局。字词怎么办?我发现,如果学生认真地把《氓》的注释读完,就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如果学生不认真地读注释,你讲了他也记不住,还不如不讲!这样一想,胆子就大起来了,大不了以后再设计单元作业,把我认为重点的字词融进去,不照样解决问题了?而且,还没讲呢,已经有一部分学生把《氓》背下来了,他们的状态相当不错,这几天让他们读,故事应该比较熟悉了。 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愉快地相互问好,然后我问:“《氓》预习过了没有?” “预习了!” “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叫几个同学回答。”这个班有部分同学原来是外班的,我不认识,这几天努力记住几个,就叫他们。结果连叫了两个,都低下头,原来,有部分同学没有认真地预习,这就意味着他们对故事并不熟悉,如果直接抛出问题来讨论,恐怕就有难度。我让他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在他们读的时候

高二语文诗经三首同步练习题1

训练一 《诗经》三首 课前预习无师自通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 无与士耽.()自我徂.尔()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言笑晏晏.() 答案:qiān,拖延qiānɡ,愿、请dān,沉溺cú,往jiān,溅湿、浸湿 shuǎnɡ,差错wǎnɡ,无yàn,欢乐的样子 2.请分别写出句中的通假字。 犹可说也隰则有泮爱而不见说怿女美于嗟鸠兮自牧归荑 答案:“说”通“脱”“泮”通“畔”“见”通“现”“说”通“悦”“于”通“吁” “归”通“馈”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至于 ..顿丘(2)泣涕.涟涟(3)以我贿.迁(4)体.无咎言 答案:(1)古义:到了。今义: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件事。(2)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买通别人。 (4)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 4.填空。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记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几百年间的社会生活,共_______篇。从采诗和作品的性质上看,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从艺术手法上看,它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人们把以上六者合称为《诗经》的___________。《诗经》大多数是___________言诗。 (2)《诗经》中的作品,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尤其是多方面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作品《氓》反映的是___________,《无衣》反映的是___________,《静女》反映的是___________。它们的写实精神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___________优秀传统。 答案:(1)305 “风”“雅”“颂”赋比兴六义四(2)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情形古代男女青年的恋爱生活现实主义 课堂巩固一点即通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qiān)将.子无怒(jiānɡ) 氓之蚩.蚩(chī)尔卜尔筮.(shì)B.体无咎.言(jiù)淇水汤.汤(sh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上枢密韩太尉书》《诗经三首》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上枢密韩太尉书》《诗经三首》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曹刿论战》 1. 字音: 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 盈yíng 靡mǐ玉帛bó鄙bǐ何间jiàn 2.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 3. 词语: (1)实词: 伐肉食者谋间鄙安专 孚察属败绩驰逐克 作竭盈测靡 (2)古今异义词语 伐:古义:讨伐,攻打齐师伐我 今义:砍伐 间:古义:参与又何间焉 今义:中间 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今义:卑鄙 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牺牲玉帛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今义:增加 信:古义:信实,诚实必以信 今义:书信 狱:古义:案件小大之狱 今义:监狱 虽:古义:即使虽不能察 今义:虽然 情:古义:实情必以情 今义:感情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之属也 今义:忠诚 (3)词性活用 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神弗福也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公将鼓之 (4)通假字

“徧”同“遍”,遍及小惠未徧(5)一词多义 请 请求曹刿请见 请让我战则请从 故 缘故、原因公问其故 所以故克之 以 凭何以战 把必以分人 之 代词指这件事肉食者谋之 助词的小大之狱 代词他,指曹刿公与之乘 助词可不译公将鼓之 4. 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夫战,勇气也。 5. 思路: 战前准备 取信于臣 取信于神 不可以战 取信于民可以一战 战略思想(详)? ? ? ?? ? ? ? ? ? ? ? 战争经过:—————————————战场指挥(略) 战后总结 彼竭我盈,故克之 辙乱旗靡,故逐之战术思想(详) ?????????? 6. 人物形象: 曹刿:远谋入见之因、战前三问、战场指挥 庄公:鄙战前三答、战场指挥、战后问故 语言(对比)? ? ? ?? 《上枢密韩太尉书》 1. 字音: 溢yì嵩山sōng汨没gǔ华山huà宫

高二语文试卷诗经三首随堂练习582

《诗经》三首练习 洛阳市轴一中鲁建波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通称为或,共首,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全书收集了从到近五百年间的诗歌,分、、、三个部分,其中“风”指15国风,“雅”分“大雅”、“小雅”。以诗为主,普遍运用、、的艺术手法。 2、《诗经》六义:、、、、、。 二、通假字: 1、于嗟鸠兮: 2、于嗟女兮: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4、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与子同泽: 7、爱而不见: 8、说怿女美: 9、自牧归荑: 三、词类活用: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1、氓之蚩蚩 ..: ..: 2、匪我愆期 3、乘彼垝垣 ..: ..: 4、体无咎言 5、无与士耽.: 6、以我贿.迁: 7、不可说.也: 8、其黄而陨.: 9、自我徂.尔: 10、渐.车帏裳: 11、女也不爽.: 12、无毫发爽.: 13、爽.约: 14、屡试不爽.: 15、士也罔.极: 16、靡.室劳矣: 1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8、奢靡.: 19风靡.: 20、所向披靡.: 21、咥.其笑矣: 22、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23、隰则有泮.: 24、言笑晏晏 ..: 25、静女其姝.: 26、俟.我于城隅: 27、搔首踟躇 ..: 28、静女其娈.: 29、贻.我彤管: 30、作《诗说》以贻.之: 31、彤管有炜 ..: 32、说怿.女美: 33、自牧归.荑: 34、洵.美且异: 五、填出古代年龄称谓:

1、少年时代把头发梳成髻: 2、女子十三岁: 3、女子十五岁: 4、男子二十岁: 5、三十岁: 6、四十岁: 7、五十岁: 8、六十岁: 9、七十岁: 10、八九十岁 11、一百岁: 六、一词多义: 1、言:载笑载言:静言思之: 2、女:静女其姝:匪女之为美: 3、见:爱而不见:不见复关: 4、罔:士也罔极:置若罔闻: 5、夙:夙兴夜寐:平生夙愿 6、载:载歌载舞:千年万载:车载船装: 7、体:体无咎言:四体不勤: 身体力行:体贴入微 七、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当职员时对小丽还是一片真情,炒股发财后就二三其德 ....,与别的女子打得火热。 B、提及廉洁奉公,王厂长上任之初信誓旦旦 ....,可没过一年便开始贪污公款。 C、灯光照耀下的T型台上,模特们在欢快的乐曲中搔首踟蹰,与服装的明快风格十分和谐。 D、当教师的,天未亮就要辅导学生自习,晚上还要批改作业,真是夙兴夜寐 ....啊!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及《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坻、、、埘、?、桀。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鉴赏、背诵、讨论、比较。 ??媒体设计 ??图片、音乐、录音。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

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 学的源头。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 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可采用投影。 ??雎鸠(jiū):一种水鸟。 ??窈窕(yá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这里指时时。寤,醒着。寐,睡着。

诗经三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诗经·秦风·无衣》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读之不禁受到强烈的感染。不过《毛诗序》却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陈奂《诗毛氏传疏》也认为:“此亦刺康公诗也。”《诗经》固然讲究美刺,但这里明明是美,却被说成刺。按其内容,当是一首爱国

高中语文诗经三首 教案 氓 无衣 静女人教版第三册

《诗经》三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经》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作用。 4.把握诗歌节奏,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无衣》、《静女》和《氓》 5.训练学生朗读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重难点 1.初步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形式。 3.用正确的节拍诵读这三首诗,力求语言通畅,感情充沛,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无衣》、《静女》和《氓》前两章。 教学方法 读诗—悟诗—说诗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要点 1.介绍《诗经》及其开创的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学习鉴赏《卫风〃氓》。 整体感知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把《诗三百》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故称《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臵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3.《卫风〃氓》 《氓》是一首叙事诗,全篇都采用第一人称“我”(即女主人公)的口气来叙述,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的手法。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章节):追述恋爱生活。 第二部分(3、4、5章节):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部分(6章节):“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