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的固化

胶粘剂的固化
胶粘剂的固化

为了便于胶粘剂对被粘物面的浸润,胶粘剂在粘接之前要制成液态或使之变成液态,粘接后,只有变成固态才具有强度。通过适当方法使胶层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胶粘剂的固化。不同的胶粘剂往往采用不同的固化方式

热熔胶的固化

热塑性高分子物质加热熔融了之后就获得了流动性,许多高分子熔融体可以作为胶粘剂来使用。高分子熔融体在浸润被粘表面之后通过冷却就能发生固化,这种类型的胶粘剂称为热熔胶。

热熔胶的固化是一种简单的热传递过程,即加热熔化涂胶粘合,冷却即可固化。固化过程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环境温度低,固化快。为了使热熔胶液能允分湿润被粘物,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熔融温度和晾置时间,对于粘料具结晶性的热熔胶尤应重视,否则将因冷却过头使粘料结晶不完全而降低粘接强度。

溶液型胶粘剂固化

热塑性的高分子物质可以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成为高分子溶液而获得流动性,在高分子溶液浸润被粘物表面之后将溶剂挥发掉就会产生—定的粘附力。许多高分子溶液可以当作胶粘剂来使用,最常遇到的治液溶液胶粘剂剂是修补自行车内胎用的橡胶溶液,许多胶粘剂是溶液型的。

溶液型胶强剂固化过程的实质是随着溶剂的挥发。溶液浓度不断增大,最后达到一定的强度。溶液胶的固化速度决定于溶剂的挥发速度,还受环境温度、湿度、被粘物的致密程度与含水量、接触面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配制溶液胶时应选样特定溶剂改组成混合溶剂以调节固化速度。选用易持发的溶剂,易影响结晶料的结晶速度与程度,甚至造成胶层结皮而降低粘接强度,此外快速挥发造成的粘接处降温凝水对粘接强度也是不利的。选用的溶剂挥发太慢,固化时间长,效率低,还可能造成胶层中溶剂滞留,对粘接不利。在使用溶液胶时还应严格注意火灾与中毒现象。

乳液型胶粘剂的固化

水乳液型胶粘剂是聚合物胶体在水小中的分散体,为一种相对稳定体系。当乳液中的水分逐渐渗透到被粘物中并挥发时,其浓度就会逐渐增大,从而因表面张力的作用使胶粒凝聚而固化。环境温度对乳液的凝聚影响很大,温度足够高时乳液能凝聚成连续的膜,温度太低或低于最低成膜温度(该温度通常比玻璃化温度略低一点)时不能形成连续的膜,此时胶膜呈白色,强度根差。不同聚合物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是不同的,因此在使用该类胶粘剂时一定要使环境温度高于其最低成膜温度,否则粘接效果不好。

增塑糊型胶粘剂的固化

增塑糊是高分子化合物在增塑剂中的一种不稳定分散体系,其固化基本上是高分子化合物溶解在增塑剂中的过程。这种糊在常温下行一定的稳定性。在加热时(一般在150~209℃)高分子化合物的增塑剂能迅速互溶而完全凝胶化,提高温度有利于高分子链运动,有利于形成均匀致密的粘接层。但温度过高会引起聚合物分解。

反应型粘胶粘剂的固化

反应型胶粘剂小都存在着活性基团,与同化剂、引发剂和其他物理条件的作用下,粘料发生聚合、交联等化学反应而固化。按固化介式反应型胶粘剂可分为固化剂固化型、催化剂固化型与引发剂固化型等几种类型。至于光敏固化、辐射同化等胶的固化机制一般属于以上类型中。

环氧树脂、聚氨酯类胶粘剂多是用化学计量的固化剂固化的;第二代丙烯酸酯结构胶、不饱和聚酯胶等常用引发剂引发固化;一些酚醛、脲醛树脂胶可用酸性催化剂催化固化。某些反应型胶粘剂同化时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设计配方或使用胶豹粘剂时尤应注意,因为凝胶化时的急剧放热会使胶层产生缺陷、破坏被粘材料而使粘接失败。

胶液初步固化后,胶层一般可获得一定的粘接强度,在初步固化以后的较长时间内粘接强度还会不断提高。由于初步固化后分子运动变难,因此这类胶粘剂在初步固化后适当延长固化时间或适当提高固化温度以促进后固化的顺利进行对粘接强度是极其有利的。

对于某一特定的胶种来说,设定的固化温度是不能降低的,温度降低的结果是固化不能完全,致使粘接强度下降,这种劣变是难以用延长固化时间来补偿的。对于设定在较高温度固化的胶,最好采用程序升温固化,这样可以避免胶液溢流、不溶组分分离,并能减小胶层的内应力。对于固化过程中有挥发性低分子量物质生成的胶种,固化时常需施加一定的压力,如果固化过程中不产生小分子物质,则仅施以接触压力以

防止粘接面错位就行了。

用固化剂固化的胶动剂,固化剂用联一般是化学计量过的,加入量不足时难以固化完全,固化剂一般略过量一些。采用分子量较大的固化剂时,其用员量范围可以稍大一些。例如,用650聚酰胺固化环氧树脂时用量为30~l100质量份。用引发剂固化的胶憨亦粘剂,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引发剂用量可以增大固化速度而胶的性能受影响不大。用量不足易使反应过早中止,不能固化完全;用量过大,聚合度降低,均使粘接强度降低。为了避免凝胶化现象对胶粘的不利影响,可以使用复合引发剂:即将活性低与活性高的引发剂配合使用。加入引发剂后再适当加入一些特殊的还原性物质(称为促进剂)可以大大降低反应的话化能加大反应速度.甚至可以制成室温快固肪种,这祝是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由于还原剂在促进引发剂分解的同时降低引发效率,因此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引发剂量应加大。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度,催化剂固化胶粘剂在不加催化利时反应极慢(指常温下),可以长期存放,过量使用催化剂会使胶层性能劣化。当催化剂量较少时适当提高固化温度也是可行的。

紫外光固化胶粘剂参数(耐酒精,耐水煮,玻璃粘合金属)

光固化胶粘剂 UV-903
产品简介 产品简介
UV-903 是为液晶显示器(LCD)专用的单组分无溶剂型紫外光固化胶粘剂,用于 LCD产 品封口以及LCD管脚装配。
产品特点 产品特点
1.优异的固化能力,可在较低照度下实现完全固化。 2.良好的与玻璃和金属的粘接能力,能确保外界杂质不会进入液晶盒内。 3.高纯度及稳定性,对液晶及PI无不良影响。 4.极佳的可靠性,具有优良的耐水煮和抗冷热冲击性能。
技术特性 技术特性
1.固化前特性 主要成分: 改性丙烯酸酯树脂 外 粘 比 观: 淡黄色透明液体 度: 20000±1000mPa.s(20℃,JD-1 型旋转粘度计,转速 6rpm) 重: 约 1.1(20℃,重量杯法,参照 GB/T 13354-92)
2
2.标准固化方法 紫外线照射量:1200mJ/cm 3.固化物特性 外 观:无色透明固体
2
粘接强度:10MPa(不锈钢/玻璃@1200mJ/cm 曝光量) 铅笔硬度:1~2B(测试方法:参照 GB6379-86)
包装规格 包装规格
遮光塑料瓶包装,1Kg/瓶
有效期限 有效期限
密封避光冷藏(5±5℃):6 个月。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避光冷藏(5±5℃)保存,避免受热和吸潮。使用前先不要开盖,常温下回温2小时 以上后再开盖。 2.本品一经倒出的未用完胶液不可倒回原包装瓶,以免造成污染。
文件编号 产品名称 版 次 更新日期
FR-SMS-B903 Fisher UV-903 A/00 2011.04.11

写 核 准
戚仁宏 王胜林 刘呈贵 2011.04.11
产品说明书
审 批
生效日期

胶粘剂的基础知识

胶粘剂的定义和历史 定义:胶粘剂又称粘合剂,简称胶(bonding agent, adhesive),是使物体与另一物体紧密连接为一体的非金属媒介材料。在两个被粘物面之间胶粘剂只占很薄的一层体积,但使用胶粘剂完成胶接施工之后,所得胶接件在机械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方面,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各项要求。能有效的将物料粘结在一起。 历史:考古学证据显示粘合剂的应用历史已经超过6000多年,我们可以看到在博物馆里展出的许多物体在经 过3000多年后依然由粘合剂固定在一起。进入20世纪,人类发明了应用高分子化学和石油化学制造的“合成粘结剂”,其种类繁多,粘结力强。产量也有了飞跃发展。 胶粘剂的应用和分类 应用:电子,汽车,工业,化工,建筑业等各个领域都有用到胶粘剂。 分类:胶粘剂种类繁多,组分各异,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 按化学类型分类 无机胶粘剂(sauereisen的高温水泥) 有机胶粘剂:分为天然胶粘剂和合成胶粘剂 合成胶粘剂按化学成分主要分为:Epoxy, PU, Silicone, Acrylic, etc. 2 按物理形态分类 水基型:基料分散于水中形成水溶液或乳液,水挥发而固化。 溶液型:基料在可挥发溶剂中配成一定黏度的溶液,靠溶剂挥发而固化。 膏状和糊状:基料在可挥发溶剂中配成高黏度的胶粘剂,用于密封和嵌缝。 固体型:把热塑性合成树脂制成粒状或块状,加热熔融,冷却时固化。 膜状:将胶粘剂涂于基材上,呈薄膜状胶带 3 按固化方式分类 热固化:通过加热的方式使粘合剂发生聚合反应而固化,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的产品有很大区别。 湿气固化:与空气中的水汽发生聚合反应达到固化。 UV固化:光引发剂紫外光照射下,形成自由基或阳离子从而引发粘合剂的聚合反应而固化。厌氧固化: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空气存在会阻碍聚合反应。 催化固化:在催化剂作用下使粘合剂发生聚合反应达到固化。 4 按工艺分类 粘合剂(Adhesive):特殊有导电胶,导热胶,芯片的粘结。 密封剂(Sealant) 灌封胶(Potting & Encapsulation) 敷形涂敷(Conformal Coating) 底部填充胶(Underfill) 顶部包封(Glob Top) 5 按受力情况 (1)结构胶(2)非结构胶 常见胶粘剂的固化机理 1 环氧树脂(Epoxy) 固化机理:固化剂分两类:胺类及其衍生物,和酸酐类。 其中胺类固化剂是与高分子链中的环氧基发生开还聚合反应,酸酐类固化剂是与高分子链上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最终都是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常见的环氧树脂是:双酚A型最典型,线型甲酚型,酚醛环氧树脂等。

胶粘剂的种类与介绍

胶粘剂的种类与介绍 α-氰基丙烯酸酯胶是单组分、低粘度、透明、常温快速固化胶粘剂。又称为瞬干胶。粘接面广,对绝大多数材料都有良好的粘接能力,是重要的室温固化胶种之一。不足之处是反应速度过快,耐水性较差,脆性大,耐温低(<70℃),保存期短,耐久性不好,故配胶时要加人相应的助剂,多用于临时性粘接。主体材料为特定的氰基丙烯酸酯,再加一些辅助物质如稳定剂、增稠剂、增塑剂、阻聚剂等。配胶时应尽可能隔绝水蒸气,包装容器也应用透气性小或不透气的。国产胶种有501,502,504,661等。 反应型丙烯酸酯(结构)胶粘剂最常用的基料为甲基丙烯酸甲酯。这种胶的特点是固化快、粘接强度大、粘接面广,胶接物表面不需严格处理,双组分胶的各组分用量也勿需严格要求。缺点是气味不好闻。单纯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形成的胶固化后较脆,抗冲击性能差,故常加入其他一些化合物以改善胶层韧性,提高胶层的力学性能和耐环境性能。如果加入的化合物在胶液固化时不参与反应,仅存在于其中起增韧剂作用,这类胶称为第一代丙烯酸酯结构胶(FGA)。若加入的化合物在胶液固化时可与单体进行接枝共聚,从分子内进行增改性,这类胶称为第二代丙烯酸酯胶粘剂(SGA)。还有一类在配胶时以光敏剂、增感剂代替过氧化物引发剂与促进剂,则构成了以紫外光或电子束固化的第三代丙烯酸酯胶粘剂(TGA),其固化更快、贮存更稳定,并且是单组分的。 ===合成胶粘剂介绍==== 1.胶粘特点 用胶粘剂把物品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叫胶接,也称粘接。具有以下特点: 1)整个胶接面都能承受载荷,强度较高,避免了应力集中,耐疲劳强度好。 2)可连接不同种类的材料。 3)胶接结构质量轻,表面光滑美观。 4)具有密封作用 5)胶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2.胶粘剂的组成 又称粘接剂、胶合剂或胶水。有天然胶粘剂和合成胶粘剂之分,也可分为有机胶粘剂和无机胶粘剂。主要组成基料+固化剂+填料+增塑剂+增韧剂+稀释剂。 3.常用胶粘剂 (1)环氧胶粘剂基料主要使用环氧树脂,我国用于最广的是双酚A型,俗称“万能胶”。 (2)改性酚醛胶粘剂耐热性、耐老化性好,粘接强度也高,但脆性大、固化收缩率大。 (3)聚氨酯胶粘剂柔韧性好,可低温使用,但不耐热、强度低。 (4)α-氰基丙烯酸酯胶常温快速固化胶粘剂,又称“瞬干胶”,但耐热性和耐溶性较差。 (5)厌氧胶这是一种常温下有氧时不能固化,当排掉氧后即能迅速固化的胶。主要成分是甲基丙烯酸的双酯。

胶粘剂的固化

为了便于胶粘剂对被粘物面的浸润,胶粘剂在粘接之前要制成液态或使之变成液态,粘接后,只有变成固态才具有强度。通过适当方法使胶层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胶粘剂的固化。不同的胶粘剂往往采用不同的固化方式 热熔胶的固化 热塑性高分子物质加热熔融了之后就获得了流动性,许多高分子熔融体可以作为胶粘剂来使用。高分子熔融体在浸润被粘表面之后通过冷却就能发生固化,这种类型的胶粘剂称为热熔胶。 热熔胶的固化是一种简单的热传递过程,即加热熔化涂胶粘合,冷却即可固化。固化过程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环境温度低,固化快。为了使热熔胶液能允分湿润被粘物,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熔融温度和晾置时间,对于粘料具结晶性的热熔胶尤应重视,否则将因冷却过头使粘料结晶不完全而降低粘接强度。 溶液型胶粘剂固化 热塑性的高分子物质可以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成为高分子溶液而获得流动性,在高分子溶液浸润被粘物表面之后将溶剂挥发掉就会产生—定的粘附力。许多高分子溶液可以当作胶粘剂来使用,最常遇到的治液溶液胶粘剂剂是修补自行车内胎用的橡胶溶液,许多胶粘剂是溶液型的。 溶液型胶强剂固化过程的实质是随着溶剂的挥发。溶液浓度不断增大,最后达到一定的强度。溶液胶的固化速度决定于溶剂的挥发速度,还受环境温度、湿度、被粘物的致密程度与含水量、接触面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配制溶液胶时应选样特定溶剂改组成混合溶剂以调节固化速度。选用易持发的溶剂,易影响结晶料的结晶速度与程度,甚至造成胶层结皮而降低粘接强度,此外快速挥发造成的粘接处降温凝水对粘接强度也是不利的。选用的溶剂挥发太慢,固化时间长,效率低,还可能造成胶层中溶剂滞留,对粘接不利。在使用溶液胶时还应严格注意火灾与中毒现象。 乳液型胶粘剂的固化

胶粘剂的固化工艺

固化方法胶粘剂的固化通过物理方法,如溶剂的挥发,乳液凝聚和熔融体冷却与化学方法。 (1)热熔胶:高分子熔融体在浸润被粘表面之后通过冷却就能发生固化。 (2)溶液胶粘剂:随着溶剂的挥发、溶液浓度不断增大,渐达到固化具有一定强度。 (3)乳液胶:由于乳液中的水逐渐渗透到多孔性被粘物中并挥发掉,使乳液浓度不断增大,最后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高分子胶体颗粒发生凝聚。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乳液凝聚成连续的胶膜,而环境温度低与最低成膜温度(MFT),就形成白色的不连续胶膜。乳液胶主要是聚醋酸乙烯酯及其共聚物和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4)热固性胶粘剂热固性树脂的多官能团单体或预聚体进行聚合反应,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同时进行着分子链的变化和交联,形成不溶不熔的凝胶化或叫基本固化。在一定范围的延长固化时间和提高固化温度并不等效,降低固化温度难以用延长时间来补偿。因为胶粘剂和被粘物表面之间需要发生一定化学作用,这就是需要足够高的温度才能进行。固化压力: 有利于胶粘剂对表面的充分浸润;有利于排除胶粘剂固化反应产生的低分子挥发物;有利于排出胶层中残留的挥发性溶剂;有利于控制胶层厚度;粘度大的胶粘剂往往胶层较厚,固化压力的调节控制胶层的厚度范围。 在涂胶后放置一段时间,这叫做预固化。待胶液粘度变大,施加压力,以保证胶层厚度的均匀性。 固化温度 固化温度过低,胶层交联密度过低,固化反应不完全;固化温度过高,易引起胶液流失或使胶层脆化,导致胶接强度下降。加热有利于胶粘剂与胶接件之间的分子扩散,能有利于形成化学键的作用。 (1) 烘箱直接加热法:用鼓风装置,使其均匀传热。 (2) 外加热法:使热量迅速传到胶层内部,大大缩短固化时间。声波加热法:对具有粘弹性的胶粘剂、无溶剂胶液受热固化,不适用于热固性刚性胶。

紫外光固化胶粘剂综述及应用

紫外光固化胶粘剂综述及应用 紫外光固化是辐射固化的一类,辐射固化是利用电磁辐射,如紫外线(UV)或电子束(EB)照射涂层,产生辐射聚合、辐射交联和辐射接技等反应。迅速将低分子量物质转变成高分子量产物的化学过程,固化是直接在不加热的底材上进行的,体系中不含溶剂或含极少量溶剂,辐照后液膜几乎100%固化,因而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很低。因此,自60年代末以来,这一技术在国际上得到飞速发展,其产品在许多行业都得到广泛应用。 一、概述: 紫外光固化是辐射固化的一类,辐射固化是利用电磁辐射,如紫外线(UV)或电子束(EB)照射涂层,产生辐射聚合、辐射交联和辐射接技等反应。迅速将低分子量物质转变成高分子量产物的化学过程,固化是直接在不加热的底材上进行的,体系中不含溶剂或含极少量溶剂,辐照后液膜几乎100%固化,因而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很低。因此,自60年代末以来,这一技术在国际上得到飞速发展,其产品在许多行业都得到广泛应用。 1、分类: 辐射固化按应用可分为辐射固化胶粘剂、辐射固化涂料、辐射固化油墨。按所用的辐射源可分为紫外(UV)光固化、电子束(EB)固化、可见光固化。如下图(1)、(2)。 2、紫外光基本知识: 紫外线(简称UV)是属于电磁波辐射的一段,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红处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波长范围从10-14米至106米,如图3所示。紫外线只其中很窄的一段,波长范围为10~400nm(nm:纳米,1nm=10-9 m)可划分为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UVB)、短波紫外线(UVC)、超短波紫外线。波长越短,能量越强,穿透能力越弱。 长波UVA,波长介于320~400nm,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玻璃,这一波段的紫外线能量与多数化学键能相当,容易引光化学反应,通常用于光固化的即是UVA。

粘合剂的配方,工艺,注意事项等等

粘合剂 配方 淀粉粘合剂是水、生淀粉、熟浆糊、苛性钠、硼砂和甲醛的混合物,大概比例是:水80%;淀粉20%(其中生淀粉占85%,熟淀粉占15%);苛性钠(淀粉总量的)2.4-2.8%; 硼砂(淀粉总量的)2.7-3.2%,约10摩尔;甲醛微量。 美国一些纸箱厂使用的淀粉大多是玉米淀粉。有的是未经处理的纯玉米粉,有的则经过了化学处理,特别是经过处理的专用淀粉具有良好的稳定粘性和极好的含水性能。有些淀粉呈粉状,有些为粒状。颗粒只是粉末围成的松块,用于下糊糟中调配整批糊。 有的工厂使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玉米淀粉专门制造一种单一粘度的粘合剂,其胶化点为61℃开始,63℃完成。虽然胶化点较低,但粘合剂在粘结时像一般的双面机糊一样,胶化迅速。粘度通常在27~32秒之间。680加仑的浆糊用500公斤淀粉。 淀粉在常温水中搅动后,其质点分散成乳状,但不会溶解,也不会吸收水分。如果停止搅动,淀粉则沉淀于底部逐渐结成硬块,一旦硬块型成,再分散就不那么容易了。分散于水中的淀粉,加热时即开始吸收水分而膨胀。粘合剂配方中使用的是生淀粉,大约在70℃开始膨胀。温度升高到90℃,膨胀作用完成。胶化的淀粉很粘稠,其程度视水中的淀粉量而定。 原料工艺 硼砂 硼砂也有粉状和粒状之分,细粒状的硼砂最好。硼砂根据强度分两种级别。10摩尔硼砂有10个水分子,称10级水硼砂。5摩尔硼砂有5个水分子,称5级水硼砂。5摩尔硼砂的浓度较高。0.35公斤的5摩尔硼砂相当于0.454公斤10摩尔硼砂。同样量的两种硼砂用错的话,产生的后果是严重的。如果将硼砂加入生淀粉和水乳液中,然后将混合物加热,淀粉吸水后迅速膨胀,并变得比没加硼砂时更粘稠。 硼砂的添加量有一定的限度,否则的话,会影响淀粉的膨胀,胶化的浆糊会变脆,干燥时呈粉末状态。

胶粘剂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943-94 代替GB 2943-82 胶粘剂术语 Terms of adhesive 1.一般术语 粘合 adhesion 两个表面依靠化学力、物理力或两者兼有的力使之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同义词:粘附 内聚 cohesion 单一物质内部各粒子靠主价力、次价力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机械粘合 mechanical adhesion 两个表面通过胶粘剂的咬合作用而产生的结合。 同义词:机械粘附 粘附破坏 adhesive failure;adhesion failure 胶粘剂和被粘物界处发生的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 内聚破坏 cohesive failure;cohesion failure 胶粘剂或被粘物中发生的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 相容性 compatibility 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时具有相互亲和的能力。 胶粘剂 adhesive 通过粘合作用,能使被粘物结合在一起的物质。 被粘物 adherend 准备胶接的物体或胶接后胶层两边的物体。 基材 substrate 用于在表面涂布胶粘剂的材料。 注:这是比“被粘物”更广义的术语。 湿润 wetting 液体对固体的亲和性。两者间的接触角越小,固体表面就越容易被液体湿润。 同义词:润湿 干燥 dry

通过蒸发、吸收,使溶剂或分散介质减少,以改变被粘物上胶粘剂物理状态的过程。 胶接 bond 用胶粘剂将被粘物表面连接在一起。 同义词:粘接 固化 curing;cure 胶粘剂通过化学反应(聚合、交联等)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等性能的过程。 硬化 setting;set 胶粘剂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如聚合反应、氧化反应、凝胶化作用、水合作用、冷却、挥发性组分的蒸发等),获得并提高 胶接强度、内聚强度等性能的过程。 胶层 adhesive layer 胶接件中的胶粘剂层。 交联 crosslinking;crosslink 在分子间形成化学键,并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过程。 分层 delamination 在层压制品中,由胶粘剂、被粘物或它们的界面破坏所引起的层间分离现象。 溢胶 squeeze-out 对装配件加压后,从胶层中挤出的胶粘剂。 粘连 blocking 材料之间出现的一种不希望有的粘合现象。 干粘性 dry tack;aggressive tack 某些胶粘剂(特别是非硫化的橡胶型胶粘剂)的一种特性。当胶粘剂中挥发性的组分蒸发至一室程度,在手感似乎是干的情况 下,本身接触就会相互粘合。 胶瘤 fillet 填充在两被粘物交角处的那部分胶粘剂(如蜂窝夹芯与面材胶接时,夹芯端部所形成的胶粘剂圆角)。固化度 degree of cure 胶粘剂固化时所表征的化学反应程度。 老化 ageing 胶接件的性能随时间变化的现象。 粘性 tack

三种防水胶水 固化方法各不相同

三种防水胶水固化方法各不相同 胶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见到,但如果是卫生间或者其他有水的地方需要胶水,比如水箱漏水了,得封上,就要用到防水胶水。玻璃胶玻璃胶是很多家庭常用的一种黏合剂,比如卫生间安装马桶的时候都会用到。其中有一种是单组份的硅酮胶,这种玻璃胶一般在解除了空气中的水分后产生物理性质的改变,从而形成固化。从固化原理来看是适用于卫生间的防水胶水。还有一种是防霉性的硅酮密封胶。这种防水胶水的使用时间比一般的玻璃胶更长、牢固,而且不宜脱落,对于卫浴、厨房这类比较潮湿、容易长霉菌的环境都挺适用的。一般的玻璃胶很难避免变黑发霉的微粒体,即使是有防水性的玻璃胶也无法完全避免,因此如果是长期有水或者浸水的地方不宜用这种胶施工,或者选用防霉性的硅酮密封胶。对于玻璃胶的施工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因其要有空气中的水分参与才能固化,所以对于密闭、干燥的空间,普通玻璃胶是无法使用的。有机硅胶粘剂有机硅胶粘剂是一种半透明膏体状的防水胶,一般涂抹在粘接处后自然固化。这种胶粘剂之所以被成为防水胶水,是因为有比较高的透水性能,不会由于被水浸泡就改变本来的状态。环氧树脂胶在需要硬质高强度粘接时,就要用到环氧树脂胶这种专门的防水胶水。环氧树脂胶的主题也就是环氧树脂,胶水不会自然

固化,一般还需要添加环氧树脂固化剂。环氧树脂胶的品种很丰富,包括了耐低温胶、水下用胶、潮湿面用胶等多达16种的胶水,不仅能用于一般环境,对于有防水、耐油、耐强酸强碱的环境也适用。环氧树脂胶是两液混合硬化胶的别称,就是用本胶和固化剂相混而得。因为环氧树脂自己是不能固化的,所以大家在购买时应该购买相同类型的固化剂,使用时按照1:1的比例调和均匀,再涂抹在要粘接的物体表面。这种胶水是热固型胶水,常温下要24小时才能固化。要说明的一点是,不管是上述的哪一种防水胶水,在涂刷之前都要先把接着物体的表面清理干净,并且在使用防水胶水前,要保持物体表面的干燥。只有在胶水干透以后物品才能入水。

光引发剂对紫外光固化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第21卷 第3期 辐 射 研 究 与 辐 射 工 艺 学 报 V ol.21, No.3 2003年8月 J. Radiat. Res. Radiat. Process. August 200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776002)和校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 第一作者:夏兰英,女,1978年11月出生,2000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化工专业,现为北京化工大学2000级研究生,从事感光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通讯联系人:黄毓礼 收稿日期:初稿2003-01-13,修回2003-03-12 光引发剂对紫外光固化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夏兰英1 孙 芳2 黄毓礼1 吕 芸1 1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100029) 2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北京100029) 摘要 制备了以IR651和IR1700为引发剂的紫外光(UV )固化胶粘剂,研究其感光性能和粘接性能。在曝光30s 后,以IR1700为引发体系的UV 固化胶粘剂的剪切强度可达8.3 MPa , 而引发体系为IR651的剪切强度仅为0.6 MPa 。比较了两种光引发剂时的感光性能, IR1700体系的感度值为2.85 mJ/cm 2, 而IR651的为4.03 mJ/cm 2。经深度固化研究表明,IR1700具有深度光固化的优异性能。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胶粘剂,光引发剂,自由基光聚合,感度值 中图分类号 TQ57 与其它胶粘剂法相比,紫外光固化胶粘剂法不但具有储存期长、不含溶剂,以及固化时和固化后气味低等长处,更突出的优点还在于该法具有固化速度快、粘接强度高、生产能耗低等。因此,紫外光固化胶粘剂法在光学、电子、精密器械等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适用于一些塑料元器件不易受热和高速生产等场合[1, 2]。聚氨酯丙烯酸酯因为兼有聚氨酯的柔韧性、耐磨性、抗老化性、高撕裂强度和丙烯酸酯良好的耐候性、优异的光学性能等多方面综合优点,所以,在紫外光固化胶粘剂体系中备受关注[3]。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此研究进行得相当迅速,尤其在应用上已开发出多种系列产品,而我国则尚处于起步阶段[4] 。 本文制备高感光度、高粘接强度、用于塑料粘接的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胶粘剂,研究了光引发剂对其感光性能和粘接性能的影响,供配方设计和生产过程控制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 IR651(北京化工大学),化学纯;IR1700(瑞士Ciba 公司),化学纯;丙烯酸酯单体(北京东方化工厂),化学纯;聚氨酯丙烯酸酯(美国Saromer 公司),化学纯。 1.2 紫外光固化胶粘剂的配制 将50%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50%的丙烯 酸酯活性稀释单体和4%(总重)的光引发剂混合均匀,避光保存,备用。 1.3 固化 将胶粘剂均匀涂布于两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聚酯片间,在750W 高压汞灯(照度为3.10mW/cm 2)下曝光,固化。 1.4 光固化性能测试 用凝胶率法测定交联固化产物含量方法[5],即测定固化产物与固化前的光敏体系的重量比。凝胶率与曝光时间的关系曲线为感光特性曲线,50%凝胶率对应的曝光时间即为光敏体系的感度。 S =I ×t S :感度(mJ/cm 2),I :照度(mW/cm 2),t :曝光时间(s ) 1.5 粘接性能测试 将配制好的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胶粘剂均匀涂布于标准塑料件间,在不同的曝光时间内固化,用ZLL ?30型拉伸实验机(中国宜宾)测定其剪切强度。

胶粘剂基本知识

一,胶粘剂得分类 1、按基体材料分:合成胶粘剂热固性树脂胶粘剂:环氧树脂胶,酚醛树脂胶,聚氨酯胶,氨基树脂胶,不饱与聚酯胶,有机硅树脂胶,杂环聚合物胶 热塑性树脂胶粘剂:丙烯酸酯胶,聚醋酸乙酯胶,聚乙烯醇胶 橡胶胶粘剂:氯丁橡胶,丁腈橡胶,聚硫橡胶,硅橡胶,丁苯橡胶特种胶粘剂:热熔胶,密封胶,压敏胶,导电胶等 无机胶粘剂:磷酸盐胶粘剂,硅酸盐胶粘剂 天然胶粘剂:植物胶:淀粉胶、糊精胶、阿拉伯树胶与松香胶 动物胶:虫胶与皮骨胶 矿物胶:沥青胶、地蜡胶与硫磺胶 2、按应用分:结构胶、非结构胶与特种胶,其中,结构胶要求受力部件得胶接头承受应力与被粘物相当或接近。 二,胶粘剂得组成 1、胶粘剂:又称粘合剂、接着剂,将经过表面处理得两个或两个以上胶粘材料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并且具有一定力学强度得化学性质。例如,环氧树脂、磷酸一氧化铜、白乳胶等。 2、固体材料(基料):决定胶接头得主要物理化学力学性能。例如,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等。 3、固化剂: a)固化:液体得胶粘剂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变成固体得过程。物理方法有溶解挥发、乳液凝聚、熔融体冷却;化学方法使胶粘剂聚合成高分子物质。 b)固化剂:固化过程所使用得化学物质。

4、固化促进剂:能促进固化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得化学物质,又称催化剂。 5、增韧剂:能提高胶粘剂固化物得韧性,主要就是酯类与弹性化合物。 6、填料:能提高接头得力学强度。 7、其它辅助材料:着色剂、溶剂(稀释剂)、防老剂与偶联剂等。 三,胶粘剂得选择 1、选择胶粘剂得原则 (1)考虑胶接材料得种类性质大小与硬度; (2)考虑胶接材料得形状结构与工艺条件; (3)、考虑胶接部位承受得负荷与形式(拉力、剪切力、剥离力等);(4)考虑材料得特殊要求如导电导热耐高温与耐低温。 2、胶接材料得性质 (1)金属:金属表面得氧化膜经表面处理后,容易胶接;由于胶粘剂粘接金属得两相线膨胀系数相差太大,胶层容易产生内应力;另外金属胶接部位因水作用易产生电化学腐蚀。 (2)橡胶:橡胶得极性越大,胶接效果越好。其中丁腈氯丁橡胶极性大,胶接强度大;天然橡胶、硅橡胶与异丁橡胶极性小,粘接力较弱。另外橡胶表面往往有脱模剂或其它游离出得助剂,妨碍胶接效果。 (3)木材:属多孔材料,易吸潮,引起尺寸变化,可能因此产生应力集中。 另外,抛光得材料比表面粗糙得木材胶接性能好。 (4)塑料:极性大得塑料其胶接性能好。 (5)玻璃:玻璃表面从微观角度就是由无数部均匀得凹凸不平得部分组成、使用湿润性好得胶粘剂,防止在凹凸处可能存在气泡影响、另外,玻璃就是以

胶粘剂术语 Terms of Adhesive

胶粘剂术语Terms of Adhesiv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943-94 代替GB 2943-82 1、一般术语 粘合 adhesion 两个表面依靠化学力、物理力或两者兼有的力使之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同义词:粘附 内聚 cohesion 单一物质内部各粒子靠主价力、次价力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机械粘合 mechanical adhesion 两个表面通过胶粘剂的咬合作用而产生的结合。 同义词:机械粘附 粘附破坏 adhesive failure;adhesion failure 胶粘剂和被粘物界处发生的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 内聚破坏 cohesive failure;cohesion failure 胶粘剂或被粘物中发生的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 相容性 compatibility 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时具有相互亲和的能力。 胶粘剂 adhesive 通过粘合作用,能使被粘物结合在一起的物质。 被粘物 adherend 准备胶接的物体或胶接后胶层两边的物体。 基材 substrate 用于在表面涂布胶粘剂的材料。 注:这是比“被粘物”更广义的术语。 湿润 wetting 液体对固体的亲和性。两者间的接触角越小,固体表面就越容易被液体湿润。 同义词:润湿 干燥 dry 通过蒸发、吸收,使溶剂或分散介质减少,以改变被粘物上胶粘剂物理状态的过程。

用胶粘剂将被粘物表面连接在一起。 同义词:粘接 固化 curing;cure 胶粘剂通过化学反应(聚合、交联等)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等性能的过程。 硬化 setting;set 胶粘剂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如聚合反应、氧化反应、凝胶化作用、水合作用、冷却、挥发性组分的蒸发等),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内聚强度等性能的过程。 胶层 adhesive layer 胶接件中的胶粘剂层。 交联 crosslinking;crosslink 在分子间形成化学键,并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过程。 分层 delamination 在层压制品中,由胶粘剂、被粘物或它们的界面破坏所引起的层间分离现象。 溢胶 squeeze-out 对装配件加压后,从胶层中挤出的胶粘剂。 粘连 blocking 材料之间出现的一种不希望有的粘合现象。 干粘性 dry tack;aggressive tack 某些胶粘剂(特别是非硫化的橡胶型胶粘剂)的一种特性。当胶粘剂中挥发性的组分蒸发至一室程度,在手感似乎是干的情况下,本身接触就会相互粘合。 胶瘤 fillet 填充在两被粘物交角处的那部分胶粘剂(如蜂窝夹芯与面材胶接时,夹芯端部所形成的胶粘剂圆角)。 固化度degree of cure 胶粘剂固化时所表征的化学反应程度。 老化 ageing 胶接件的性能随时间变化的现象。 粘性 tack 胶粘剂与被粘物接触后稍施压力立即形成相当胶接强度的性质。

快干胶水固化机理

(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刘洁,李志梅,师力) 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施胶后短时间内只能起到定位作用,若要达到良好的耐化学性能,其常温固化时间至少24h。为了缩短其完全固化的时间,采用两种可能加速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固化的方法———促进剂法和加热法(70~100℃)。结果表明加热法可以达到缩短固化时间的目的。 1·影响瞬干胶应用范围的主要原因 α-氰基丙烯酸酯瞬干胶具有(常温)无需加热加压即可快速固化的特点,但是其施胶后短时间内只能起到定位作用,若要达到良好的耐化学性能,其固化时间至少24h。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应用范围常因现场用胶工艺、环境及生产周期等条件的影响而受到限制(即不可能等其24h完全固化后再使用或进入下道工序)。为了缩短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固化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本文采用两种方法(促进剂法和70~100℃加热法)来加速α-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简称α-胶)的固化反应。 2·促进剂法与加热法缩短α-胶固化时间的机理 由于α-氰基丙烯酸乙酯分子中含有吸电子性较强的氰基和羰基(即富有亲电子性),故其在弱碱存在的条件下(如接触材料表面碱性物质或吸收空气中的水)会进行阴离子聚合而实现粘接层固化。根据此固化机理,各种胺类和吸水性物质都应该是α-胶的良好固化促进剂。但是,根据有关文献报道,大多数胺类物质在α-胶中的溶解性较差,而聚醚类吸水性物质在α-胶中的溶解性较好。因此,本文选用聚醚类物质作为α-胶的促进剂。 由于α-氰基丙烯酸乙酯单体除阴离子聚合外,还会在光、热作用下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根据此固化机理,本文分别选用70、80、90、100℃对α-胶进行加热固化。 3·促进剂法与加热法缩短α-胶固化时间的利弊分析 不同加速固化方法对试样拉伸剪切强度的影响如表1所示,加热固化与常温固化对试样剪切冲击强度的影响如表2所示。由表1可知:①当固化时间相同时,采用促进剂法固化1、2、3h后,试样的剪切强度均低于加热(或常温)固化的试样。这是由于促进剂会导致α-胶反应过快,致使形成的聚合物具有较短的分子链和较低的相对分子质量,故胶接接头的强度变差。②采用加热法可以加快α-胶的固化速率,但是α-胶的剪切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当固化温度为100℃时,其剪切强度甚至低于常温固化的试样。这是由于固化后呈线性结构的α-胶,在高温条件下易降解所致。

影响胶粘剂固化的三大因素

胶粘剂一般都是液体或者膏状的,这些胶粘剂在粘接的时候都是需要固化后才能发挥其粘接的作用,所以胶粘剂的固化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固化的不好或者不知道固化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的话,对物品的粘接影响是非常大的,即使你使用的胶粘剂再好可能对会影响粘接效果。 胶粘剂固化反应是通过化学反应(聚合、交联)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等性能的过程,固化是获得良好粘接性能的关键过程,只有完全固化,强度才会最大。固化分为初固化、基本固化和后固化。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达到一定的强度,表面已硬化、不发粘,但固化并未结束。 再经过一段时间,反应基团大部分参加反应,达到一定的交联程度。 3后固化 为了改善粘接性能或因工艺过程的需要而对基本固化后的粘接物进行的处理,一般是在一定的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能够补充固化,进一步提高固化程度,并可有效地消除内应力,提高粘接强度。 为了获得固化良好的胶层,固化过程必须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胶粘剂的固化工艺对胶接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固化中有三个基本工艺参数:温度、压力和时间。这三个参数对胶粘剂的固化影响是非常大的。 影响胶粘剂固化的三大因素1、固化温度

固化温度是胶粘剂固化时的重要参数之一,若固化温度过高,则容易引起胶液流失或使胶层脆化,导致胶接强度下降.,若固化温度过低,基体的分子链运动困难,则会使胶层的交联密度过低,固化反应无法完成,因此,在固化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固化温度,每种胶粘剂都有特定的固化温度。 2、固化压力 固化压力是指在固化过程中施加一定压力,有利于胶层与被粘物胶接得好,保证质量,由于胶种不一样,施加的压力也不同,一般分下列三种情况:接触压力就是由被粘物自身重量所产生的压力进行固化,不必另外再施加压力,如环氧树脂胶、a一氰基丙烯酸酯胶、第二代丙烯酸酯胶、不饱和聚酯胶和聚氨酯胶等等。 0.1~0.3MPa压力适用于溶剂型胶粘剂,如酚醛一缩醛胶、酚醛一丁腈胶、环氧一丁腈胶、环氧一尼龙胶和聚酰亚胺胶等。0.3~0.5MPa压力适用于膜状、粉状、管状、粒状的各种胶粘剂,还有热熔胶,加大压力的目的是提高其湿润性。 3、固化时间 固化时间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胶接过程固化所需的时间。 不同的胶粘剂其固化时间也不同,如瞬间固化的,有a一氰基丙烯酸酯胶,热熔胶有几小时固化的,如室温快固环氧胶,第二代丙烯酸酯胶,有长达几天才固化的,如环氧聚酰胺胶等。

《胶粘剂》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DDC 6-10 BCCDA 11-15 ACBBB 16-20 CDBAD 21-25 BBDDB-30 BDDCA 31-35 CDCBA 36-40 DADCB 41-45DDBBC 46-50DDCCC 51-55BCADC 56-60CDACB 二、填空题 1.胶粘剂的组成:胶料、固化剂、增塑剂和增韧剂、稀释剂、偶联剂及填料 2.胶粘剂按固化形式分类:冷却冷凝型、溶剂挥发型、化学反应型 3.要形成良好的胶接,首先胶粘剂要润湿被交接材料的表面,再通过扩撒作用, 形成胶结键。 4.热塑性酚醛树脂合成的条件:酸性介质中、酚必须过量 5.热熔胶中增黏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热熔胶的熔融温度、提高胶结面的湿润 性和初黏性。 增黏剂的使用要求:与聚合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对被胶结物有良好的黏附性和热稳定性。 6.耐老化性能最好的PF(酚醛树脂),耐老化性能最差的是UF(脲醛树脂) 7.聚氨酯胶粘剂分子链上有异氰酸酯基和聚氨基甲酸酯,因而具有高度的极性 和活泼性,能胶结多种材料。 8.酚醛树脂最长用的碱性催化剂是氢氧化钠,除了氢氧化钠还有氢氧化钙、氢 氧化钡、氢氧化钾、氨水等。 9.脲醛树脂的合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加成

反应,第二阶段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缩聚反应。 10.判断胶粘剂湿润性指标有:接触角、铺展系数、胶结功 11.降低热熔胶的熔融温度可加入:增粘剂、蜡类及增塑剂成分。 12.氯丁橡胶胶粘剂常用的硫化剂有:氧化锌和氧化镁 13.脲醛树脂胶合制品释放的甲醛主要来自:游离甲醛释放和固化后树脂分解产 生的甲醛 14.环氧树脂胶的特性是:胶结强、机械强度高、收缩性小、稳定性好 15.胶结工艺过程主要包括:胶头设计、选胶或配胶、表面处理、涂胶、固化、 质量检测。 16.机械加固是最普通最常见最有效的强化措施,包括嵌波浪键、金属扣、钢板 加固。 17.胶结接头在外力作用下胶层所受到的力可归纳为:正拉、剥离、不均匀扯离、 剪切。 18.环氧树脂又被称为万能胶 19.用于制备丙烯酸压敏胶的单体可分为三类:黏附成分(主单体)、内聚成分 (共聚单体)、改性成分(功能单体) 作用:主单体:增加润湿性和黏附性;内聚单体:提高内聚性能;功能单体:促进反应速度和提高聚合稳定性。 20.聚氨酯的化学基础是:异氰酸酯基和羟基化合物的反应。 21.聚氨酯的湿固化是利用:异氰酸酯基和水的反应 22.天然淀粉含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而糯米只含有支链淀粉,易溶于冷水。 23.无机胶粘剂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硅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硼酸盐及氧化物

密封胶粘剂制备密封胶工艺

1、纯丙烯酸弹性乳液 2、单组分化学固化热施用地保温玻璃密封胶 3、单组份聚氨酯粘接剂,密封胶地制备方法 4、单组份湿固化聚氨酯粘合剂地制备及其应用 5、道路裂缝密封胶 6、电缆密封胶 7、端羟基丁苯液体橡胶地合成方法 8、氟化物螺纹密封胶 9、高绝缘抗粘结电热管及其制造工艺 10、合成密封胶 11、环保密封胶 12、基于MDI预聚物地高性能密封胶配方 13、基于有双固化体系地遥爪,杂遥爪聚合物地压敏结构粘合剂和密封胶 14、金属焊缝用密封胶 15、金属贮罐用密封胶 16、具有烷氧基硅烷和己内酰脲基团地聚氨酯预聚物及其制备密封胶地用途 17、聚氨酯密封胶组合物 18、聚硫橡胶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19、聚异氰酸酯粘合剂和密封胶物系 20、可固化地密封胶或粘合剂组合物,其涂覆方法和涂覆过地基材 21、可挤出粘合剂组合物及有关方法 22、铝、塑门窗密封胶条地一种制造工艺 23、轮胎抗扎防爆胶及其制备方法 24、螺纹专用密封胶 25、密封胶用树脂组合物、密封胶及其用途

27、耐腐蚀高温密封胶 28、耐高温高压密封胶、生产方法和用途 29、耐火密封胶组合物 30、能固化为改良密封胶地预聚物地制备方法和由其形成地产品 31、汽车涂抗石击涂料和缝隙密封胶地烘干方法 32、汽车用永不固化型点焊密封胶及其制造方法 33、强耐油密封胶 34、燃气管道密封胶 35、三元乙丙橡胶片材专用胶粘剂或密封胶及其制造工艺 36、使硫化剂实现均匀分散地混炼方法以及由其制造地密封胶 37、速效堵漏密封胶及其制作方法 38、通信电缆用密封胶 39、筒装单组分密封胶分散体 40、无单体地反应性聚氨酯粘合促进剂 41、新型轮胎保气自补胶 42、压力锅安全自锁密封型胶圈 43、一种电器密封胶 44、一种丁苯羟液体橡胶地合成方法 45、一种端羟基聚丁二烯-苯乙烯液体橡胶地合成方法 46、一种阀控电池外壳密封胶 47、一种敷施粘合剂于微电子芯片地方法 48、一种建筑密封胶 49、一种聚氨酯粘接剂,密封胶组合物、其前体和制备方法 50、一种埋地煤气管道外部堵漏密封胶粘剂及堵漏方法

胶粘剂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你们能提供的粘合剂有哪些? 我们能提供包括有机硅胶、丙烯酸、厌氧胶、快干胶、环氧树脂、热熔胶、聚胺酯、溶剂型粘合剂、胶带、UV固化胶和水溶性粘合剂等产品。 如何获得产品的MSDS或TDS? 欲知详情请点击联系我们。 怎样移走被螺纹锁固胶“永久”锁住的固定装置? 一定要加热,加热的温度超过325 ℉(~162.5℃)就可分开它。切勿用手工工具移取固定装置。 粘合剂能将我的工件粘住5, 10, 20年吗? 测试粘合剂的耐久性是一个困难的事情,某些方法有助于测试粘合剂的使用寿命,从而得出工件能被粘住的实际时间,例如高温、老化和高湿。确定工件粘结时间最准确的方法是让工件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老化。估计粘结时间最好的方法是用新产品与已经知道在老化测试中使用寿命和性能比的产品进行比较,从而来评估新产品的粘接结寿命。产品对粘结寿命要求越长,那么对产品的老化检测就越重要。 怎样处理快干胶散发出的水蒸气和气味? 快干胶散发出的水蒸气和气味有刺激性,工人不要长时间暴露在他们面前。通常,“低挥发”或“低白化”的可以控制这种刺激性气味。做好通风设施和让工人戴上口罩是必须的。 使用快干胶时发现粘结区有白色的薄雾,它有害吗?怎样消除? 这种现象被通称为“白化”或“结霜”,出现在用快干胶固化过程。白化通常出现在湿度最高的夏季,它也会在使用了过量的加速器引起强烈的固化反映。某些情况下,用户在封闭的区域装配之前不完全固化产品就会防止水蒸气挥发。 寒冷的温度使催化剂结晶了?我怎样使用它? 将其加热到45-65℃中直到所忧的催化剂溶解,将其加热到45-65中直到所忧的催化剂溶解,混合均匀并在使用前将其冷却到35℃。 如何选择合适的敷形涂布材料? 将其加热到45-65℃中直到所忧的催化剂溶解,主要考虑下列因素:板面和组分在恶劣环境下的保护性能和可靠性,如温度范 围,压力承受等; 施胶的设备和被涂抹板面的体积; 环境和工人的安全因素; 符合所列的UL 认证或军标; 成本和配置; 修复指标

环氧胶粘剂配方组成,胶粘剂技术研发及生产工艺

环氧胶粘剂配方组成,技术研发及生产工艺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环氧胶粘剂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参考配方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经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环氧胶粘剂广泛应用于机械、宇航、电气、化工等领域中,禾川化学引进尖端配方破译技术,专业从事环氧胶粘剂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包服务,为环氧胶黏剂相关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1.背景 环氧树脂胶粘剂是一类由环氧树脂基料、固化剂、稀释剂、促进剂等配制而成的工程胶粘剂。因其具有良好的粘附性、使用面宽、价格比较低廉、粘接工艺简便、固化收缩小、抗疲劳性好、不含挥发性溶剂对环境和人体危害小等优点,长期以来都是胶粘剂研制和开发的重点。 目前,常用的胶粘剂一般为多组份环氧树脂胶粘剂,这在生产和应用方面存在着很多缺点。贮存困难,多组份环氧胶需要份别包装和储运。制备多组份胶粘剂时,不仅增加了施工工序,而且配胶时的称量误差会造成配料的不准确,容易引起计量误差和混合不均,继而影响胶粘剂的性能。 为了解决多组份环氧胶黏剂带来的种种上述问题,人们开发了单组份环氧胶粘剂。单组份胶黏剂主要由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和填料等添加剂组成。在其生产时各个组分按比例混合调配后可单组份包装。由于单组份环氧树脂胶粘剂使用时不用现场配料,减少了配料次数带来的时间浪费、物料损失,避免了多组份配料计量上的误差和混料不均匀对性能上的影响,利于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总之,作为新型高强度结构胶的单组份环氧胶粘剂,相对于多组份环氧胶粘剂,具有使

用方便、使用期长、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单组份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环氧胶的研发方向。 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2.单组份环氧胶粘剂 2.1单组份环氧胶黏剂常见组成 单组份环氧胶粘剂系环氧树脂基体(增塑剂、增韧剂、填料等)和固化剂组成。低温或常温下保持稳定,加热后即发生固化反应。因而需采用潜伏性固化剂、促进剂或共固化剂。借助物理或化学改性,抑制固化剂在室温下发生开环反应,一旦加热后放出活泼基团,引发环氧树脂的固化。 2.1.1环氧树脂 主要分为: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类环氧树脂、缩水甘油胺类环氧树脂、线型脂肪族类环氧树脂、脂环族类环氧树脂。市面上最常用的就是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 2.1.2潜伏性固化剂 1)湿气致活的潜伏性固化剂

胶粘剂基本知识

胶粘剂基本知识 什么是胶粘剂(胶水)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当需要把两种物质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除了一些机械的方法以外,往往需要使用粘接的方法。胶粘剂就是使用物理和化学双重作用将两个相同或不同的物体结合在一起的物质,分为有机胶粘剂和无机胶粘剂两大类。从广义来说,金属的焊接、水泥都是粘接的应用,这里我们只讨论有机胶粘剂这个范畴。。 胶粘剂的分类 有机胶粘剂又分为天然胶粘剂和合成胶粘剂,天然胶粘剂包括普通米浆熬成的浆糊,橡胶树流出的胶液,鱼、牛皮熬出的鱼胶、牛胶等。合成胶粘剂一般来说是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成的工业制品,主要都是石油制品和副产品,也是目前胶粘剂的主流。 合成胶粘剂按状态大体分为固体胶粘剂和液体胶粘剂,液体胶粘剂又分为水溶性的和油溶性的,比如市面上的办公用胶水(纸品胶),木工用的白乳胶都属于水性胶水,而典型的油溶性胶水就是装修用的黄胶(万能胶)。合成胶粘剂按材质可分为橡胶型和树脂型两大类,这是由合成它们的原料决定的,也决定了他们的基本性能和用途。橡胶型的胶粘剂一般来说固化以后都有相应的弹性,所以适合用来粘接有弹性有韧性的物体,比如橡胶、塑料,常见的品种有装修用的黄胶(万能胶),鞋胶等等。树脂类的胶粘剂一般来说固化以后比较硬和脆,适合用来粘接硬制的物体,如金属、硬制塑胶、木器等,常见的品种有502瞬间胶、环氧树脂胶等等。 橡胶型胶水还可以细分为氯丁系、聚氨酯系、丁苯系等等,树脂型胶水分为丙烯酸系、环氧树脂系等等,这些我们以后还会慢慢讲到。 胶粘剂的选择 在这个行业有一句话:没有不用胶粘剂的行业,也没有粘不住的产品。胶粘剂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用途非常广泛。但是也要知道另外一句话:真正万能的胶水是不存在的。所谓“万能胶”只是说明它用途广,并不是真正万能。所以碰到需要粘接的情况,认真分析,选择合适的胶水就尤为重要。 当然,这是以熟悉各种胶水的基本性能和用途为基础的。比如纸品胶你用来粘鞋那肯定不适合,502瞬间固化你用来粘接大面积的海报肯定也不行。因此,衡量胶粘剂的好坏,不在于它的成本,而在于你把它用到了合适的地方。合用的胶水就是最好的胶水。 什么是溶剂 在化工行业经常听到“溶剂”这个词,所谓溶剂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说,糖溶解于水,水就是糖的溶剂,狭义上来说,我们这里主要指的是化工溶剂,主要是石油提炼的,用来溶解固体物质的化学液体,一般为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溶剂的用途非常广泛,油溶性的油漆、油墨、胶粘剂各种等精细化工品都需要按比例把固体物质溶解在溶剂中进行生产。胶粘剂常用的主要溶剂有: 甲(乙)醇、溶剂汽油、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环己酮等等,他们还有很多甲(乙)醇、溶剂汽油、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环己酮等等,他们还有很多俗称和英文缩写,比如丁酮又叫MEK,丙酮又叫阿司通等等,这些都是以前香港厂的叫法,要有所了解。 塑料的粘接 塑料的相互粘接,一般来说除去PE、PP等难粘材料需要处理不谈,PS、ABS、PVC、压克力这些易粘接材质可以有以下两种粘接方法。 溶接法:上述这些材质一般都能比较容易被溶剂溶解,当接触到相应的化工溶剂时,塑料的表面都会有微微溶解的现象。因此当粘接接触面积非常平滑、相对较大、粘接强度又要求不太高的材质时,可以使用溶剂作为胶粘剂,利用塑料溶解、重结晶的过程来粘接他们本身。对于小面积的粘接或者溜缝,可以用针管注射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