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基础 教案

智能制造基础  教案

智能制造基础——学案

机械制造基础第七章习题及答案电子教案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7-1试述生产过程、工序、工步、走刀、安装、工位的概念。 答:制造机械产品时,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或一台机床,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是指在一个工序中,当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在一个工步内,如果被加工表面需切去的金属层很厚,一次切削无法完成,则应分几次切削,每进行一次切削就是一次走刀。 安装是指工件在加工之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据正确的位置(即为定位),然后加以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工件经过一次装夹完成的工序称为安装。 工件在机床上所占据的每一个待加工位置称为工位。 7-2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答: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是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各项内容写成文件,用来指导生产、组织和管理生产的技术文件。 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部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材料性能,使其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 7-3试指明下列工艺过程中的工序、安装、工位及工步。坯料为棒料,零件图如图题7-3所示。 1)卧式车床上车左端面,钻中心孔。 答:车左端面、钻中心孔分别为工步。 2)在卧式车床上夹右端,顶左端中心孔,粗车左端台阶。 答:夹右端,顶左端中心孔为装夹,粗车左端台阶为工步。 3)调头,在卧式车床上车右端面,钻中心孔。 答:车右端面、钻中心孔分别为工序。 4)在卧式车床上夹左端,顶右端中心孔,粗车右端台阶。 答:夹左端,顶右端中心孔为装夹。车右端台阶为工步。 5)在卧式车床上用两顶尖,精车各台阶。 答:两顶尖定位为装夹,精车左、右端台阶为工步。 图题7-3 7-4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与步骤有哪些?工艺规程的作用和制定原则各有哪些? 答: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是优质、高产和低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 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1)分析研究部件或总成装配图样和零件图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吉林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制造技术基础A》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297019 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A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 开课学期:6 学时/学分:68 / 4 (其中实验学时:8学时)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开课专业:机械类专业本科生 选用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吉林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 1、卢秉恒、于骏一、张福润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2、包善斐、王龙山、于骏一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 3、王宝玺主编:《汽车拖拉机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 4、周泽华主编:《金属切削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执笔人:邹青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制造技术基础》是学科基础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将来解决制造中的技术问题打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的基本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有目的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在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下列基本理论:金属切削基本理论;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理论;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装配工艺设计原理;机床夹具设计原理;设计工艺性评价。 2、了解下列知识: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计算机辅助机械制造;先进制造技术。 3、掌握下列基本技能:能够按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初步分析结果;能够制订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能够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机床夹具。 4、初步掌握下列基本技能:能够综合分析制造过程中的一般问题;能够设计一般机器的装配工艺规程。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第1章绪论 1.1 制造与制造技术 1.1.1 生产(制造)的三种类型 1.1.2 广义制造与狭义制造 1.1.3 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 1.制造技术概念 2.制造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3.机械制造技术 1.2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1.2.2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3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 1.3 课程内容体系与特点 1.3.1 课程内容体系 1.3.2 课程特点 第2章机械制造过程的基础知识 2.1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概念 2.1.1 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 1. 材料成形法 2. 材料去除法 3. 材料累加法 2.1.2 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1. 生产纲领 2. 生产类型 2.1.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1. 概念 2. 组成(1). 工序(2). 安装(3). 工位(4). 工步(5). 走刀 2.1.4 基准 1. 设计基准 2. 工艺基准(1).工序基准(2).定位基准(3).测量基准(4).装配基准 2.1.5 装配工艺过程 2.2 机械加工的最基本方法—切削加工方法 2.2.1 工件表面形状及其成形方法 1. 工件表面形状(1).旋转表面(2).纵向表面(3).特征表面 2. 表面的成形方法(1). 轨迹法(2). 成形法(3). 相切法(4). 展成法 2.2.2 成形运动与切削用量 1. 成形运动(1). 主运动(2). 进给运动(3). 合成运动(4). 其他辅助运动 2. 工件上的表面 3. 切削用量(1). 车削用量(2). 钻削用量(3).铣削用量 2.2.3各种加工方法的工件表面与切削运动分析—车、铣、钻、刨、磨削 2.2.4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 1. 外圆表面加工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是直接生产过程,其 原意是指采用金属切削刀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由于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所说的加工方法除切削和磨削外,还包括其他加工方法,如电加工、超声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激光束加工,以及化学加工等几乎所有的加工方法。 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四、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图4-2 工艺过程、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之间的关系 五、回顾如下几个概念以方便本章的学习 1、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 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是否变动和工作是否连续以及操作者和加工对象是否改变,共四个要素。在加工过程中,只要有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即换了一个工序。 2、安装 在同一个工序中,工件每定位和夹紧一次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 由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引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概念,再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正确理解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的概念; 理解要点:三定一连续(四要素)

§4-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 卡片形式,我国未作统一的规定,但各机械制造厂使用表格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详细程度与生产类型、零件的设计精度和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有关。对应形式见表4-1。具体格式见图4-3、4-4及4-5。 表4-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格式特点对比 生产类型详细程度备注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单件小批(普通 加工方法) 简单 对于数控工序, 则需作出详细规 定,填写数控加 工工序卡、刀具 卡等必要的与编 程有关的工艺文 件,以利于编程。 机械加工工艺卡 片 中批生产较详细 机械加工工序卡 片 大批大量 (单件小批中技 术要求高的关键 零件的关键工 序) 详细(+调整卡、 检验卡) 图4-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知道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的特 点和应用场合 单件小批(普 通加工方法)

10《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31008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6 实验:4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机械制造工程基础为主线,力图达到强化工程基础原理、扩大专业讲授知识面、反映专业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一般现象和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技能,学会分析工程中出现的加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能根据具体条件,合理选择各种刀具及其切削用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寻找出改善加工表面质量,提高切削加工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的基本途径。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有关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能按加工条件选择合理的刀具材料、几何参数、切削用量。了解常用刀具的类型、结构特点、使用范围并能正确地选择使用。 2.通过学习掌握设计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基础知识,掌握加工方法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了解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 3.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和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理论和方法。 (三)实施说明 1.要求课堂讲解内容简练、清晰,概念正确,突出重点、难点,取舍得当,举例合适。 2.严格遵守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3.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分析讨论案例。 4.实验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用于基本实验的时间为6学时,每次实验每小组4人,使每个学生均有亲自操作的机会。 5.开展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先修课程为: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制图、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机械原理。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工艺规程设计综合练习举例讲解工艺规程设计设计过程使学生掌握工艺规程设计设计基本能力 2.实验: 实验内容学时分配 一、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2 目的:弄清车刀各几何角度的定义及其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掌握测量车刀几何 角度的方法 二、误差统计和分析实验 目的:作X-R控制图了解工序质量管理的意义;学会判断工艺过程的稳定性; 2 初步掌握分析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标准 1.概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将原材料或毛坯转变成零件的应用工艺技术课程。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试图帮助学生将所学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与本门课程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工艺内容的综合性、灵活多变性,拓展的知识面广。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有机地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几门传统的专业课融合为一体。在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中起到基础作用,它是技术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1.2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 机械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销售企业等。可从事的工作有:生产设备操作工、编程员、机械维修工、工艺员、绘图员、检验员、技术管理等一线技术工作。 1.3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基本知识,获得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制作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熟知机械加工中各种机床的主要性能、参数和用途;掌握常用加工方法及加工方案的选择;切削加工零件结构工艺性、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能编写简单工件的加工工艺说明;能熟知钳工装配的基本知识。 2.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具备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爱国创业精神; (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目标追求毅力。(包括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汽车等机类专业 教材:袁绩乾李文贵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001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编写人:刘英, 时间:2004年9月10日 总学时: 56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与目标 1. 了解机械制造业的作用和发展现状。 2.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达到目的: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二、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第二章机械零件加工表面的形成 一、教学基本要求与目标 1. 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 了解切削运动、切削用量、加工表面及其形成方法和机床型号的表示方法。 2. 机械零件的观察与配合

1)掌握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公差、偏差、误差、零线、公差带、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掌握配合及其类型、基孔制、基轴制的概念。 2)了解标准公差系列及基本偏差系列,掌握按基本尺寸及公差等级查标准公差及基本偏差的方法,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 3)掌握常用的形状公差(如平面、直线度、圆度、圆柱度)的意义和标注方法。 4)掌握常用的位置公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的定义和标注方法。 3. 工件在工艺系统内的安装 1)掌握设计基准、工艺基准等的概念;了解工件在系统内安装的方法。 2)掌握六点定位原理(包括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过定位、欠定位)。 3)掌握工件定位方式及其定位元件及结构,包括平面定位、圆柱孔定位、外圆柱面定位和“一面两销”定位等。 4)了解工件的夹紧方式,包括夹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确定原则。 达到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加工过程的基本常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重点 1. 零件公差的应用。 2. 工件六点定位原理。 三、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通过典型零件公差标注和工件定位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四、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节机械零件加工表面的形成过程(1学时) 第二节金属切削机床基本知识(1学时)

机械加工技术教案

教学课程:绪论 教学目的: 1.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2.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3.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4.了解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重点: 1.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2.了解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所讲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是指机械冷加工技术和机械装配技术。 内容包括: (1)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合理选择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切削加工参数,并初步具备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2)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但还存在阶段性的差距。 1.数控机床在我国机械制造领域的普及率不高。 2.国产先进数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3.数控刀具、数控检测系统等数控机床的配套设备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4.机械制造行业的制造精度、生产效率、整体效益等都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先进制造技术的及其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消耗、敏捷及无污染生产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 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1)制造技术向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CNC)机床、加工中心(MC)、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自动化制造设备或系统的发展适应了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它们将进一步向柔性化、对市场快速响应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敏捷制造设备将会问世,以机器人为基础的可重组加工或装配系统将诞生,智能制造单元也可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加速产品开发过程的CAD/CAM一体化技术、快速成形(RP)技术、并行工程(CE)和虚拟制造(VM)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2)制造技术向高精度方向发展 21世纪的超精密加工将向分子级、原子级精度推进,采用一般的精密加工也可以稳定地获得亚微米级的精度。精密成形技术与磨削加工相结合,有可能覆盖大部分零件的加工。以微细加工为主要手段的微型机电系统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军事、农业、家庭等领域,而成为下世纪最重要的先进制造技术前沿之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福建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编制部门: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机制与汽车教研室审定部门: 审定人签名: 2004 年 3 月20 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装备(机床、刀具、夹具)的基本知识,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基本规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典型零件的加工,机械加工中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概念及其控制方法,先进制造技术等内容。 2.教学方法: 注意与已进行的教学环节衔接,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实习、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意从“应用角度”出发,理解基本理论知识,以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注意以学生为本,采用启发、引导、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实物、教具、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加大教学信息量。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的讲授和训练,要求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对制造活动有一个总体的、全貌的了解与把握; (2)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具有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3)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具备制订工艺规程的能力; (4)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5)了解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发展概况。 4.课程类型:专业技术基础课 5.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加工、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基础。 二.课题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1.绪论 知识点:制造业与制造技术,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本课程性质、内容、特点与学习方法;产品制造过程,生产类型与组织;机械制造技术概论,材料成形工艺(Δm=0),材料去除工艺(Δm<0),材料累积工艺(Δm>0)。 重点: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三种制造工艺方法。 2.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装备 知识点:机床的分类、型号和技术参数,典型机床的加工工艺范围,车床的传动原理,数控机床与加工中心;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刀具材料,刀具几何角度,刀具种类及选用,砂轮;机床夹具概述,工件的定位,工件的夹紧,典型夹具。 重点:机床的型号和技术参数,刀具材料,刀具几何角度,工件的定位。 难点:车床的传动原理,刀具几何角度,工件的定位原理。 3.第二章金属切削基本原理 知识点:金属切削过程,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切屑的类型,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切削力的来源及分解,切削力测定和切削力实验公式,单位切削力、切削功率,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切削热的来源与传导,切削温度,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切削液;磨削机理;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

机械制造基础作业汇总 (3)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作业汇 总(3)

1.何谓合金的铸造性能?可以用哪些性能来衡量?铸造性能不好会引起哪些缺陷? ①铸造性能是表示合金铸造成形获得优质铸件的能力; ②充型能力、收缩性等来衡量。 ③充型能力不好,铸件易产生浇不到、冷隔、气孔、夹杂、缩孔、热裂等缺陷;收缩是造成缩孔、缩松、应力、变形和裂纹的基本原因; 2. 简述熔模铸造、压力铸造的工艺过程、特点和适用范围。 熔模铸造: 熔模铸造工艺过程: 熔模铸造主要有以下过程:制造压型、制造熔模、制造型壳、脱模、焙烧、浇注、清理。 熔模铸造特点: 1)铸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高;尺寸公差IT11~IT14,Ra12.5~Ra1.6; 2)可制造形状较复杂的铸件; 3)适用于各种合金铸件,尤其是高熔点和难以加工的高合金钢,如耐热合金、不锈钢、磁钢等。 4)工艺过程较复杂,生产周期长,使用费和消耗的材料费较贵,多用于小型零件。 熔模铸造适用范围:熔模铸造适用于制造形状复杂,难以加工的高熔点合金及有特殊要求的精密铸件;主要用于汽轮机、燃汽轮机叶片、切削刀具、仪表元件、汽车、拖拉机及机床等零件的生产。 压力铸造: 压力铸造的特点

优点: 1)铸件的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尺寸公差IT11 ~IT15,Ra 3.2~Ra 0.8;2)可压铸形状复杂的薄壁精密铸件,如可直接铸出螺纹、齿形; 3)压铸件在高压下结晶,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其强度比砂型铸件提高25%~40%; 4)生产率很高,生产过程易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缺点: 1)压铸时,高速液流会包住大量空气,凝固后在铸件表皮下形成许多气孔,故不能太多加工和热处理。 2)设备投资大,生产准备周期长,只适于大量生产。 压力铸造的适用范围: 压力铸造主要用于生产铝、锌、镁等有色合金铸件,如发动机缸体、缸盖、箱体、支架等。 3.常用铸造合金有哪些? (1)铸铁 (2) 铸钢(3)铸造铝合金 (4) 铸造铜合金 4. 什么是铸造结构工艺性?为了满足金属的铸造性能,铸造结构应该考虑哪些要求? (1)概念: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铸造成形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即铸造成形难易程度。良好的铸件结构应满足金属的铸造性能和铸造工艺性。 (2) 铸件结构必须满足金属铸造性能要求,否则可能产生浇不足、冷隔、气孔、缩松、变形和裂纹等缺陷!应有如下考虑:1) 铸件壁厚的设计(合理壁厚)2)铸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答案版讲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主运动通常是机床中( C)。 A、切削运动中消耗功率最多的 B、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的运动 C、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 D、使工件或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运动 2、影响刀具锋利程度、影响切削变形和切削力的刀具角度是( B )。 A、主偏角 B、前角 C、副偏角 D、后角 3、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 A )。 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刃倾角 4、刀具磨钝的标准是规定控制( C )。 A、刀尖磨损量 B、前刀面月牙洼的深度 C、后刀面磨损带的宽度 D、后刀面磨损的厚度 5、用硬质合金刀具对碳素钢工件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刀具材料的牌号为( A )。 A、YT30 B、YT5 C、YG3 D、YG8 . 6、通过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称为( C )。 A、切削平面 B、进给平面 C、基面, D、主剖面 7、下列刀具材料中,综合性能最适宜制造形状复杂刀具的材料是(A )。 A、高速钢 B、硬质合金 C、合金工具钢 D、碳素工具钢 8、YT类硬质合金刀具适用于加工(D ). A、铸铁 B、不锈钢 C、H62 D、45钢 9、普通车床的传动系统中,属于内联系传动链的是:( C ) A、主运动传动链 B、机动进给传动链 C、车螺纹传动链 D、快速进给传动链 10、普通车床的主参数是( C ) A、车床最大轮廓尺寸 B、主轴与尾座之间最大距离 C、床身上工件最大回转直径 D、主轴中心高 11、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面时,其主运动是( C )。

A、砂轮直线运动 B、工件回转运动 C、砂轮回转运动 D、工件直线运动 12、工件以内圆柱面采用长销定位时,限制了工件( B )个自由度。 A、5 B、4 C、3 D.2 13、在车削细长轴时,为了减小工件的变形和振动,故采用较大( A )的车刀进行切削,以减小径向切削分力。 A、主偏角 B、副偏角 C、后角 D、副偏角和后角 14、麻花钻有( B )条主切削刃 A、1 B、2 C、3 D、4 15、在下述加工方法中不能加工不通孔的是( C )。 A、扩孔 B、铰孔 C、拉孔 D、镗孔 16、制作滚刀的材料一般是( D )。 A、碳素工具钢 B、高速钢 C、低合金工具钢 D、硬质合金 17、定位误差主要发生在按( C )加工的过程中。 A、轨迹法 B、试切法 C、定尺寸刀具法 D、调整法 18、加工用夹具的有关尺寸公差通常取零件相应尺寸公差的( C )。 A、1/10~1/5 B、1/3~1/2 C、1/5~1/3 D、1/2~1 19、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 B )传动。 A、升速 B、降速 C、等速 D、变速 20、工件直接安放在立式钻床的工作台上,主轴进给钻孔,加工后发现孔的中心 线与定位平面不垂直,其可能的原因是( C )。 A、钻床主轴径向跳动 B、钻床主轴轴向窜动 C、钻床主轴套筒轴线与工作台面不垂直 D、钻床工作台面与导轨不垂直 21、零件实测尺寸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差称为( C )。 A、加工精度 B、均方差 C、偏差 D、加工误差 22、工艺系统的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 D )。 A、倒数之和的倒数 B、倒数之和 C、之和的倒数 D、之和 23、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的刚度成( C )。 A、正比 B、指数关系 C、反比 D、对数关系 24、在滚齿加工中,滚齿机传动链误差主要影响被加工齿轮的( C )。

机械制造技术试讲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授课教案 试讲人:陈启安授课时间:2015年12月30日 课题第三章工件的定位与夹紧 3.2.3工件的定位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自由度的概念、六点定位原则。 2、熟悉常见几何体定位方式。 3、正确理解四种定位方式,学会判断工件的定位方式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把新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夹具及定位装置设计实践中。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热情。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过定位、欠定位概念。 难点:1、常见几何体定位方式。2、工件定位中过定位的问题。 教学 设想 讲解有关概念、工件定位实例。从简单实例到复杂实例逐步掌握各项功能操作。 教学 方法 示范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 用具 网络多媒体教室 教学 课时 1课时

学情背景 授课对象学生,已了解一些夹具的基本概述,能够认识一些夹具的夹紧原理,再学习专业的工件定位,对工件的定位、定位装置的设计会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2分钟) 1、新课内容、重难点、目标概括。 2、引入情景(引导学生对前后知识的串连)简单说说上一节课夹具的功能、夹具的组成、夹具的分类以及与本节知识的关系(即学习工件定位是定位元件与夹具设计的基础),并提出如何对不同工件定位。 3、导入新课 提出如何对不同工件定位: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为避免工件出现偏转或移动而使加工质量无法保证,需要对工件进行定位,那么工件怎么定位?定位时应注意什么?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节新的知识。 【讲授新课】 本节课我们来了解掌握工件定位方式及应用。 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10分钟) 1、讲解一些必备的基本概念 如:自由度的概念、六点定位原则 自由度的概念:一个位于空间自由状态的物体,对于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说,具有六个自度:三个位移自由度和三个旋转自由度 六点定位原则:使用合理设置的六个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完全被确定的方法称为六点定位法则 2、运用六点定位原则对不同形状工件进行定位 运用六点定位原则对矩形工件定位、圆柱形工件定位、圆盘形工件定位进行讲解,配合图形,使学生更深刻了解六点定位原则。 工件的定位方式(25分钟) 1、教师讲授:讲解四种定位方式的概念,结合课本,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来阐述概念 分别讲述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的概念。 完全定位:指工件的六个支承点完全被限制工件在空间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

机械制造基础课后作业教案资料

第一章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 1,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及其所表示的机械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σs,σb,HRC,180HBS10/1000/30 答:σs屈服强度符号,材料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称为屈服强度。σs=F S/S O. σb 抗拉强度符号,材料被拉断前承受最大载荷时的应力值称为抗拉强度。σb= F b/S O. HRC洛氏硬度符号,压头为1200金刚石圆锥体。180HBS10/1000/30表示用直径为10mm的淬火钢球在1000Kgf的载荷作用下,时间保持30s所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80。 2,为什么冲击韧性值不直接用于设计计算?它与塑性有何关系? 答:冲击韧性值是通过一次摆锤冲击试验测得的,测试时要求一次冲断,而生产实地中的工件大多数都是多次冲击后才被破坏的,这与冲击试验中一次冲断的情况相差较大,所以冲击韧性值常规下只用于判定材料是塑性的还是韧性的,而不用于直接设计。韧性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指标,当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都很好时,材料的韧性才会很好。 3,何谓金属的疲劳和蠕变现象?它们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何影响? 答:金属在连续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发生突然性的断裂称为疲劳断裂。金属在高温长时间应力作用下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直至断裂的现象称为蠕变。在设计零件时,必须考虑疲劳强度和蠕变强度及持久强度。 4.Fe—Fe3C相图在生产实践中有何指导意义?有何局限性? 答:铁碳合金相图的指导意义:(1),选择材料方面的应用;(2),铸造方面的应用;(3),锻造方面的应用;(4),热处理方面的应用; 由于铁碳相图是以无限缓慢加热和冷却速度得到的,而在实际加热和冷却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 第二章钢的热处理 一,何为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钢在固态下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并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改变钢的组织从而改变其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类型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种基本类型。 二,退火和正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如何选择正火和退火? 答:正火比退火的冷却速度快些,故正火的组织比较细,硬度强度比退火高。 根据其加工性、使用性、经济性来选择。 三,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些,说明它们的主要特点及应用范围。 答:1,单液淬火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2,双液淬火法:适用于高碳工具钢制造的易开裂工件,如丝锥、板牙等。 3,分级淬火法:适用于由合金钢制造的工件或尺寸较小、形状复杂的碳钢工件。 4,等温淬火法:适用于形状复杂、且要求具有较高硬度和韧性的工具、模具等工件。 5,局部淬火法:对要求局部有高硬度的工件。 四,回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回火方法有哪几种?指出各种回火方法得到的组织、性能及应用范围。 答:回火的目的有四个: 1,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 2,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 3,稳定工件的尺寸。 4,降低工件硬度,利于切削加工。低温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一般为工模具钢要求高硬度高强度的工艺。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六版教案

教案用纸附页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 1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和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 、安定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 一、 电弧引燃两种方式? 引弧的操作方法有直击法和划擦法两种。 二、 运条的三种运动方式? 1 、焊条送进运动 2、 焊条沿焊接方向移动 3、 焊条横向摆动 § 3-4气焊与气割 一、气焊 气焊一一利用气体火焰作热源的一种熔焊方法。 重点内容 多媒体演示气 焊的加工视频 配合教师详细 讲解,直观生动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一、 组织教学 (约2分钟) 二、 复习导入 (约10分钟) 以提问的形式 检查学生上次 三、讲授新课 (约70分

气焊的原理

教案用纸附页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 1 ?气焊的设施 气焊常用的可燃气体是乙炔气(C2H2。 使用的助燃气体是氧气(02 o (1) 氧气和氧气瓶 1 )氧气。氧气是助燃剂,与乙炔混合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热 量。 2 )氧气瓶。氧气瓶是储存高压氧气的圆柱形容器,外表漆成天 蓝色作为标志,最高压力为14.7MPa,容积约40L ,储气量约6m 3。 (2) 乙炔和溶解乙炔气瓶 1 )乙炔。乙炔是可燃气体,无色,氧乙炔焰是气焊最常用的热 源。 2)溶解乙炔气瓶。溶解乙炔气瓶是储存及运输乙炔的专用容器, 外表漆成白色,并用红漆在瓶体标注“乙炔”字样。乙炔瓶的最高压 力为 1.47MPa o (3) 减压器 减压器一一是将高压气体降为低压气体的调节装置,其作用是将

教案用纸附页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 气瓶中流出的高压气体的压力降低到需要的工作压力,并保持压力的稳定。 (4)焊炬 焊炬一一气焊时用于控制火焰并进行焊接的工具。 其作用是使氧气与可燃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再将混合气体喷出燃烧,形成稳定的火焰。 2 ?氧乙炔焰 1)中性焰 2)碳化焰 3)氧化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六版教案

1、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和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安定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 一、 电弧引燃两种方式? 引弧的操作方法有直击法和划擦法两种。 二、 运条的三种运动方式? 1、 焊条送进运动 2、 焊条沿焊接方向移动 3、 焊条横向摆动 气焊的原理 -、组织教学 (约2分 钟) 二、 复习导入 (约10分 钟)以提问的形 式检查学生上次 课学习效果。 三、 讲授新课 (约70分 钟) 重点内容 多媒体演示气焊 的加工视频配合 教师详细讲解, 直观生动激发学 § 3?4气焊与气割

1 ?气焊的设施 气焊常用的可燃气体是乙块气(C2H2)使用的助燃气体是氧气■蛀02)。浮 (1)氧气和氧气瓶 1)氧气。氧气是助燃剂,与乙块混合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热量。 2)氧气瓶。氧气瓶是储存高压氧气的圆柱形容器,外表漆成天 蓝色作为标志,最高压力为14. 7MPQ容积约40L,储气量约6m3< (2)乙烘和溶解乙烘气瓶 1)乙烘。乙烘是可燃气体,无色,氧乙块焰是气焊最常用的热源。 2)溶解乙块气瓶。溶解乙块气瓶是储存及运输乙块的专用容器,外表 漆成白色,并用红漆在瓶体标注“乙块”字样。乙烘瓶的最高压力为1. 47MPa

?氧乙烘焰 1)中性焰 减压器一一是将高压气体降为低压气体的调节装置,其作用是将 稳足。 (4) 焊炬 其作用是使氧气与可燃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 ,再将混合气体喷出 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多媒体视频,及 其图片演示气焊 操作,降低学生 理解难度。 召并进行焊接的工具。 焊炬一一气焊时用

3)氧化焰 3.气焊操作工艺 (1)焊前准备 气焊前,应彻底清除焊件接头处的锈蚀、油污、油漆和水分等。 (2)选择焊丝 焊丝在气焊时与熔化的焊件混合形成焊缝金属。常用的气焊焊丝有碳素结构钢焊丝、合金结构钢焊丝、不锈钢焊丝、铜及铜合金焊丝、铝及铝合金焊丝和铸铁焊丝等。 (3)气焊熔剂 是气焊时的助熔剂,其作用是与熔池内的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夹,有效属 杂物相互作用与防止熔池金属的.纟 金、铝及铝合金)、铸铁、耐热钢及不锈钢等材料时,通常都要使用气焊熔剂。 (4)移动方向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 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mach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0000542 学分:5 总学时:80实验学时:8上机学时:0 开课学期:6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制造自动化专业 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测试技术、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各专业方向模块课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即专业人才培养目 标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课程性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现代机械制造专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必修的主干专业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旨在于培养学生获取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的能力,为学生能够进一步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开展新工艺、新技术创新的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主要讲授内容有: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知识、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应用、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机床夹具设计原理、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机械装配工艺。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知识,能对零件加工工艺流程和部件、系统的装配工艺流程进行设计,对工艺方案进行优选,体现其创新。(对应毕业要求:2.6、4.4、5.4)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知识;了解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应用;了解各类加工机床的切削运动及与之相配的加工刀具,能够合理选用加工机床及刀具(对应毕业要求:2.6) (2)掌握机械加工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能够合理地安排加工工艺路线以获得符合产品要求的零件,(对应毕业要求:2.6、4.4) (3)理解工件的定位原理;掌握定位误差分析计算;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对应毕业要求:2.6、4.4、5.4) (4)研究加工系统中各种误差的物理实质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工艺系统中各种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 ---------定位误差分析教案 课题定位误差分析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1)了解定位误差的种类。 (2)正确进行定位误差分析。 (3)掌握定位误差计算要领。 要求通过教学过程的互动、探讨与交流,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作风。 教学重点1)定位误差形成的分析。 2)定位误差的计算。 难点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 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渐进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和flash动画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45分钟) 班级G08DSC1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4分钟) (1)夹具定位常用定位元件有哪些重点复习与本次课教学有关的支承板、支承钉、V形块、定位销、定位心轴。

(2)夹具的定位方式有哪几种? 对本节课教学中所采用的定位方式重点进行复习:平面定位元件和孔定位方式。 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回答。不会的同学可以看书,鼓励他们踊跃回答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设计目的:经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再进行总结性的补充和说明,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复习相关知识;设置的问题既是对前面重点的复习,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 2、新课导入 (2分钟) 创设情境:通过在实际生产中工件在夹具中定位进行加工,产生了加工误差的动画演示,提出问题:这些工件在加工中会出能否保证加工精度?引导学生分析加工过程中,总结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导出项目教学任务: 如何分析工件在夹具中存在的误差? 设计目的:在前面复习的基础上,采用这种形象生动的导入法,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将学生的兴趣点引到了如何对误差进行分析的探索研究上来。 3、新课 (39分钟) 10.2.4定位误差分析 一、定义 定位误差(△D ):设计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位置变动量。 二、定位误差分析 1、基准不重合误差 定位误差 基准位移误差 基准不重合误差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造技术教案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造技术教案

1)掌握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公差、偏差、误差、零线、公差带、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掌握配合及其类型、基孔制、基轴制的概念。 2)了解标准公差系列及基本偏差系列,掌握按基本尺寸及公差等级查标准公差及基本偏差的方法,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3)掌握常用的形状公差(如平面、直线度、圆度、圆柱度)的意义和标注方法。 4)掌握常用的位置公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的定义和标注方法。 3.工件在工艺系统内的安装 1)掌握设计基准、工艺基准等的概念;了解工件在系统内安装的方法。 2)掌握六点定位原理(包括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过定位、欠定位)。 3)掌握工件定位方式及其定位元件及结构,包括平面定位、圆柱孔定位、外圆柱面定位和“一面两销”定位等。 4)了解工件的夹紧方式,包括夹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确定原则。 达到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加工过程的基本常识,为后续内

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重点 1.零件公差的应用。 2.工件六点定位原理。 三、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通过典型零件公差标注和工件定位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四、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节机械零件加工表面的形成过程(1学时) 第二节金属切削机床基本知识(1学时) 第三节机械零件的公差与配合(7学时) 第四节工件的定位和夹紧(7学时) 五、课外学习要求 1.作业一:零件配合公差的计算与公差带图。 2.作业二:零件形状位置公差的标注。 3.作业三:工件定位方式的分析。 第三章金属切削基本知识 一、教学基本要求与目标 1.了解车刀结构,掌握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的正交平面参考系内

第7章_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考试复习题教学提纲

第7章_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考试复习题

第7章练习题 一、是非题 1、零件的切削加工工艺性反映的是零件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衡量零件结构设计优劣的指标之一。(√) 3、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一般采用机械加工艺过程卡片指导生产。(√) 4、定位基准属于工艺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基准,因此属于设计基准。 (×) 5、粗基准是粗加工所使用的基准,精基准是精加工所使用的基准。(×) 6、经济精度指的是在正常工艺条件下,某种加工方法所能够达到的精度。 (√) 7、加工顺序的安排仅指安排切削加工的顺序。(×) 8、单件小批生产中倾向于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 9、退火等热处理工序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 10、箱体类零件的精基准及定位方式一般采用一面两销。(√) 11、热处理前已加工好的中心孔,热处理后必须研磨,以保证定位精度。(√) 12、粗基准是粗加工所使用的基准,精基准是精加工所使用的基准。(×) 13、变速箱体上的Φ50H7Ra0.8μm轴承孔,采用下列方案:钻—扩—粗磨—精磨。(×) 14、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中,一般倾向于使用工序分散的原则。(×) 15、有色金属的精加工适合车削和铣削而不适合磨削。(√) 二、选择题 1、下面关于零件结构工艺性论述不正确的是( D ) A.零件结构工艺性具有合理性 B 零件结构工艺性具有综合性 C:零件结构工艺性具有相对性 D零件结构工艺性具有正确性 2、零件加工时,粗基准一般选择(A) A 工件的毛坯面 B工件的已加工表面 C 工件的过渡表面 D工件的待加工表面 3、下面对粗基准论述正确的是(C) A 粗基准是第一道工序所使用的基准 B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 C 粗基准一定是零件上的不加工表面 D粗基准是一种定位基准 4、自为基准是以加工面本身为基准,多用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这是由于(C) A 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B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C 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 D保证加工面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5、工艺设计的原始资料中不包括(D) A零件图及必要的装配图 B零件生产纲领 C工厂的生产条件 D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6、下面(C )包括工序简图。 A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B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