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门联姻谱

民国名门联姻谱
民国名门联姻谱

民国名门联姻谱

民国时代是社会激烈变动的时代,也是社会整体思想觉悟进步最快的时期,豪杰倍出,英才荟粹。正因为中国的庞大复杂,才造成了中国在整体进步中呈现出的二元社会格局。这种局面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余业余读民国史时,悉心发现了民国时代的婚姻也呈现出了“门当户对”的稀有局面,或是政坛精英、或是学界泰斗、或者是商界巨子。这些名们望族,在古代也相当于二品大员或者翰林大学士,在当今也至少等同于正部级官员或者两院院士,正因他们为相知相依,所以大都生活比较幸福。今天加以归纳以飨博友:

孙中山——蒋介石——孔祥熙

这三个民国重量级的人物的婚姻也是众所周知的,他们的夫人分别是: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宋氏家族在民国初年显赫的世家,这个号称近代中国第一家族的宋氏家族的奠基人是宋耀如,他是一个能将子女全部培养成有学识、有思想之人才的父亲。年轻时在美国闯荡了10年之后,于1886年以一名传教士的身份回到了祖国。宋耀如是集牧师、工传商业者、革命党人三种身份于一体的传奇人物,孙中山说他生是“从事于教会及实业,而隐侧传革命之道,是世之隐君子也”。孙中山、蒋介石两大政治巨头大家非常熟悉,而霭龄的丈夫孔祥熙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代裔孙,家族在家乡山西太谷拥有一定资财。1927年他促成蒋(介石)宋(美龄)联姻,从此官运亨通,历任工商、实业、财政等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和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要职。孔主管财政达11年之久,对币制改革、支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及支撑抗战财政,有过较大的的贡献。

唐绍仪——顾维钧

唐绍仪的女儿曾嫁给顾维钧。唐绍仪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早在1881年他就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历任清朝外务部侍郎、署邮传部尚书、奉天巡抚、赴美专使及北洋政府第一任内阁总理等要职,他也担任是1911和1919年两次南北议和中重要角色,系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女婿顾维钧则是民国时期的“第一外交家”。顾维钧在美留学期间,唐绍仪作为清朝政府的特使访问美国,在大使馆里接见了40位中国留学生,顾维钧作为学生代表致辞。唐绍仪马上就非常欣赏这个年轻的留学生,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材。顾维钧获得哥伦比亚法学博士以后,回国出任袁世凯的内阁总理时,唐绍仪立刻向袁世凯举荐了顾维钧,担任了袁世凯英文秘书、外交部参事。北洋政府时期担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1914年与唐绍仪女儿唐宝玥结婚,二人感情甚笃。四年后唐宝玥不幸染病去世,留下了一儿一女。1918年,31岁的顾维钧抵达临危受命,在巴黎和会代表中国首次在国际讲坛上,为自己国家的主权作了一次成功的演说。1924年5 月曾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任国民政府驻联合国代表。去台后,顾维钧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1985年98岁的顾维钧逝世,他花17年时间口述完成的的长达13册600余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是今天研究外交史、政治史的稀有珍品。

陈诚——谭延闿

有“小委员长”之称的陈诚系谭延闿的女婿。陈诚当年在黄浦求学时,蒋介石夜晚散步,发现陈刻苦攻读《三民主义》而倍加器重。陈诚先后参加两次东征陈炯明和平定滇、桂军阀

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北伐、中原大战、围剿等战役。西安事变后,陈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屯兵渭南,改编了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抗战时期先后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武汉卫戍总司令、第九、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和军政部长等职,指挥所部参加淞沪、武汉、宜昌诸战役。赴台后历任台湾省主席兼警备总司令、台湾当局行政院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裁等要职,一度曾作为蒋介石的接班人。而岳父谭延闿是民国时期政坛名人。谭延闿之父谭钟麟为清末进士,曾任陕西巡抚和陕甘、闽浙、两广总督等职。谭延闿1904年科举中获得“贡士”,填补了湖南在清代200余年无会元的空白,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当时“湖湘三公子”,授翰林编修。谭延闿积极推行立宪,成为立宪派首领,湖南咨议局议长。民国时投奔孙中山,先后担任广东大元帅府建设部长、湖南省长、国民政府常委、军政部长、广州国民政府主席,1928年2月起先后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财政委员会委员、委员长;国民党中执委、中常委,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委员等职。曾有“民国完人”、“党国柱石”之称。谭延闿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钱沣之后又一个写颜体的大家。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孙中山墓碑“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即为他所提。1931年12月,蒋介石和宋美龄亲自做媒,把蒋介石的干女儿,宋美龄留美时的同学谭祥——谭延闿的女儿,介绍给了陈诚,陈谭的结合,使陈蒋之间不仅有同乡、黄埔的关系,又多了一层女婿关系,陈诚去台后一度曾权倾朝野。

蒋百里——钱学森

爱国儒蒋百里的女儿嫁给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蒋百里(方震),父蒋光熙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上世纪初蒋百里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士官学校。1906年留学德国。武昌起义后,蒋任浙江都督府总参议、保定军校校长、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黎元洪总统府顾问等职。蒋百里1923年同胡适徐志摩组织新月社。后赴日考察,他还拟定了多种国防计划.呼吁国民政府抗战。回国后任民国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倡议发展空军。1937年9月,他以蒋介石特使身份出访意、德等国,回国后发表《日本人》及《抗战基本观念》,断定日本必败,中国必胜。1938年代理陆军大学校长。蒋百里文武兼备,曾主编杂志《浙江潮》《新民丛报》等,蒋介石称赞其为“兵学专家”,著有军事著作《欧洲文艺复兴史》、《孙子新释》、《军事常识》、《国防论》等。钱学森之父钱均夫与蒋百里同庚,18岁结识成交,同为西湖求是书院的学生,又同赴日本留学。钱学史地,蒋学军事,一文一武,意气相投。蒋百里家有“五朵金花”,钱家只有钱学森一棵独苗,在钱均夫的要求下蒋百里将自己的三女儿蒋英过继给钱家,蒋百里家没有男孩,将老友的儿子视作自己的孩子,他曾经建议钱学森留美学习航空航天,1939年获航空和数学博士。蒋百里则将蒋英送德国专门学习音乐, 1946年,蒋英学成归国回在上海即举办了首场音乐会,不久钱学森也归国遂结为伉俪至今。

杜聿明——杨振宁

杨振宁的原配夫人杜致礼是民国名将杜聿明的长女。杜聿明之父为清末举人,在西安长安大学堂执教时,曾参加了同盟会。杜聿明系黄埔一期生,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1937年首任装甲兵团团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39第任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获昆仑关大捷。1942年3月任中国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参加滇缅路作战。1943年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抗战末期晋陆军中将。后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指挥所部进攻东北解放区。1948年8月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军发动的淮海战役中被俘,所部全歼,1959年特赦。其女杜致礼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杨振宁正是她所在的中五班的数学老师。1947年18岁的杜致礼赴美前,宋美龄亲自为她安排,让致礼入读她当年留美的母校卫斯理学院,后转到纽约圣文森学院就读。1950年初杨在就餐时遇到了邻桌的杜致礼,杨振宁对杜致礼展开了热烈的追求,1950年8月他们举行了婚礼。当杨振宁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杜聿明欣然命笔,写了一封言简意赅的祝贺信:“亲

爱的宁婿: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杜致礼一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担任中文教师,她和杨振宁在普林斯顿度过了53年的岁月。杜致礼于2003年10月杜致礼因病去世。杨振宁与数年前结识的女研究生翁帆再次结婚。

陈香梅——陈纳德

著名爱国人士陈香梅系美籍抗日援华名将陈纳德之妻。陈香梅出身名门,父亲陈应荣早年获得过英国牛津大学法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民国初年著名教授、编辑、外交家;母亲廖香词也在英、法、意读过书,陈香梅的外祖父廖凤舒与廖仲恺是亲兄弟,曾担任古巴公使和日本大使。陈香梅少年时抗战爆发,在美国的父亲闻之后,要她们姐妹六个去美国学习,陈香梅却拒绝了,她要尽她对祖国的责任。凭着她熟练的英语和良好的素质,她被派往采访飞虎将军陈纳德,二人随之相识相恋。陈纳德将军曾在美国召集了100多名年轻飞行员和机械人员、文职人员300余人组成有名的"飞虎队"(原名美国空军志愿队),来中国协助训练中国空军。中日正式宣战后,空军志愿队改为十四航空队,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帮助中国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举世皆知的功勋。1948年后,蒋介石军队在内战中节节失利,陈纳德的民航空运队帮助蒋介石空运军队和给养。1949年陈香梅随陈纳德的民航公司撤离大陆,迁居台湾,同年陈纳德的回忆录《一个战士的道路》在纽约出版。次年,陈纳德任空运队改组为控股公司的董事长。 1958年艾森豪威尔总统提名国会晋升陈纳德为中将。同年陈纳德去世。以后的陈香梅活跃于美国政坛,历任美国难民救济总署主席、美国共和党少数民族委员会主席、美国总统府出口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现任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是国际政坛的驰名人物,也是进入美国高层政坛的第一位华人。

张爱玲——胡兰成

张爱玲嫁给民国极有争议的人物胡兰成。张爱玲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则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之女,祖父张佩伦乃满清大官李鸿章之女婿。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毕业后考入香港大学,二是出头即在上海文学界展露头角。30岁之前完成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就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在她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恋爱了,而对方是令她神魂颠倒的为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二人于1944与张爱玲结婚,三年后离婚。五十年代初她辗转经香港至美国,在此期间还曾经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她的丈夫胡兰成则是中国近代作家与争

议性人物,1927年北京大学肆业,1936年桂系制造了两广事变,他发表文章鼓吹两广与中央分裂,受到军法审判。但是这引起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青睐,上海沦陷后胡被调到香港《南华日报》当编辑。他写了一篇卖国社论《战难,和亦不易》,受汪精卫妻陈璧君赏识,立刻提升胡为《中华日报》总主笔。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胡兰成任汪伪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法制局长、《大楚报》主笔。抗战胜利后他逃往日本,后到台湾担任中国文化学院终身教授。其中在1945-1946这段时间里,胡兰成经常东躲西藏,隐居在温州的农村里,张爱玲千里寻夫,但不甘寂寞的胡兰成又找了另一个女人——范秀美。当张爱玲找到胡兰成时,胡兰成没有惊喜,反而惊怒;两人大吵了一架。张爱玲独自回到上海后,仍与胡兰成书信往来,有时亦给胡兰成寄点钱以接济,在1947年6月,张爱玲给胡兰成写了一封诀别信信中写道:“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彼时惟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写信来,就算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他晚年出版的《今生今世》中曾详细的描写了他在爱情与政治上摇摆的个性。

徐志摩——张君励

张君励系徐志摩原配夫人张幼仪的长兄。张君励是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儒学大师。早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曾创建国家社会党,主编杂志《时事新报》。曾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德国耶拿大学教授,1969年初在旧金山病逝,著有《立国之道》、《苏俄评论》、《国宪议》、《明日之中国文化》等书。其妹张幼仪出身名门,秀外慧中,兄弟姐妹排行第八,徐家则是江南富商,1915年在家奉父母之命和徐志摩结成伉俪。婚后次年徐志摩出外求学。知书达理的张幼仪在家孝敬公婆,帮助公公掌财理家,但徐志摩婚极为鄙弃张幼仪,婚后几乎没有正眼看张幼仪一眼。1920年冬张幼仪出国与丈夫团聚,不久张幼仪怀孕,此时徐志摩正在疯追林徽因而无暇顾及,便说把孩子打掉。徐后来要求离婚,见张不答应,竟一走了之。无奈之际,张幼仪给二哥张君励写信求救,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只在办理离婚手续时,徐才找到张。产后的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女子储蓄银行,均获成功,终于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女性。张幼仪的自立自强赢得了徐志摩的尊重,却始终无法得到他的爱。徐志摩一生周围的女人,大都是杰出的女性,张幼仪、林徽因、凌叔华、陆小曼、韩湘眉,甚至外国还有赛珍珠、史沫特莱。最后追求林徽因未果,遂娶名媛陆小曼为妻。

张学良——赵四小姐

赵一荻,人们多称她赵四小姐,出身于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她父亲名叫赵庆华,在北洋时期担任过津浦、沪宁、沪杭甬、广九等铁路局的局长、政府交通次长、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职务。赵一荻自小聪颖过人,成绩优异。1926年赵一荻经大姐介绍,与张学良相识。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后由于父亲反对,遂与张学良私奔,赵庆华遂登报声明,断绝父女关系,并从此不再做官。与此同时,帅府内的原配夫人于凤至担心赵四小姐的私奔有辱张家门庭,只给她秘书的地位,没有正式夫人的名义,都丝毫没有动摇赵四小姐对张学良的爱情,心甘情愿地以秘书身份陪伴著张学良。心胸大度、温柔贤慧的于凤至感念赵四小姐的一片真情,力主在帅府东侧建起一幢小楼,并亲自监工设计装饰,后赵四小姐搬入此楼居住,她把自己的卧室设在二楼西北角,这里虽然比其它房间阴冷,但抬头就可以望见大青楼里张学良办公室的灯光,那种温情就会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1929年赵四小姐和张学良将军在小楼里生下了唯一的儿子。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在送蒋介石夫妇回南京前,放心不下赵四母子,立即将赵四母子送往香港。1940年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赵四小姐将孩子托付给一位可信赖的朋友,又回到张学良身边,以秘书的身份尽夫人的责任,寸步不离地相随左右,陪伴着他一起度过漫长的幽居岁月。1964年于凤至为了报答几十年来一直照顾着张学良的赵四小姐,同意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同年7月4日,在赵四小姐51岁的时候,这对“牢狱鸳鸯”终于结为正式夫妻。而这时他们已经相濡以沫,整整度过了36个春秋。顺便提到,于凤至之父于文斗与张作霖系故交,张学良和于凤至的结合属指腹为婚的旧习。

罗振玉——王国维

这二者不仅是儿女亲家,都是近代国学领域泰斗级人物。罗振玉在晚清时任学部二等咨议官,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督监。民国初年追随逊帝溥仪,被任命为清南书房行走。罗还千方百计保护了清内阁大库档案,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法国大学院公举为东方通信员。“九一八事变”后,参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并任多种伪职,后死于旅顺。他毕生殚力国学,致力于搜求、整理、刊布古代史料。其中甲骨、简牍、敦煌文书等经其倡导研究,于今俱成显学。王国维是我国近现代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早年科举屡试不中,遂

1898年赴沪至改良派《时务报》任校对、书记,同时在东方学社半工半读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得以结识主持人罗振玉,结下两人终身依托关系。1901年王国维得罗振玉资助东渡日本留学,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此间著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名著。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以前清遗民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进行广泛研究。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学术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王国维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造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王国维与罗振玉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非常好的,当罗振玉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王国维的长子后,双方自然是亲上加亲,像一家人。可惜的是,王国维潜心学问,不善于管理家事,长子王潜明一死,家庭矛盾迅速扩散。加之其他原因,罗、王之间多年的挚友关系从此破裂了。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地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王国维的死有“殉清”说、“惊惧”说、“罗振玉逼债”说、“文化殉节”说等几种,至尽仍是文学史上的谜团,未有定论。

民国时期的名媛贵妇

上海的名门淑媛(图1)

电影演员胡蝶(图2)

北京人家女子(图3)

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女学生(右一为林徽因,左为她的表姐们) (图4)

陆小曼(图5)

上海的时装模特儿(图6)

民国一少妇与她的孩子们(图7)

爱克发相纸广告中的民国一少女(图8)

民国一显宦的家眷(图9)

民国三大美女画家佳作欣赏

民国三大美女画家佳作欣赏 民国三大美女画家佳作欣赏 民国时期的画坛上有三位绝色才女,风流才女陆小曼,娟秀清丽的吴青霞,高贵优雅的周炼霞。新中国成立后,她们又都是首批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活跃在海上画坛。今天,三位昔日美女画家的书画作品仍旧受到不少藏家的青睐和追捧。她们的才华与风姿时常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下面我们就欣赏下三位才女的佳作。(本文转自人民网-艺术收藏频道《组图:民国三大美女画家的艺术作品欣赏》)风流才女陆小曼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世所传扬的才女,以与民国诗人徐志摩结合而被世人广泛认知。陆小曼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除此之外她还是个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陆小曼作品欣赏:“龙城女史”

吴青霞吴青霞(1910--2008),学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为江南收藏家、鉴赏家吴仲熙先生之女公子。1934年与李秋君、周练霞、陆小曼等组成中国女子书画会。1956年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万紫千红》入选日本《世界名画集》。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杭州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主要作品《万紫千红》、《腾飞河海入云霄》、《腾飞万里》等。出版有《吴青霞画集》。吴青霞作品欣赏:“金闺国士”周炼霞周炼霞(1908-2000),著名国画家,擅长仕女人物和花鸟,工诗词,生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书画院首批女画师之一。周炼霞品貌双全,高雅风致,人称“金闺国士”。周炼霞作品欣赏:

高中作文:民国人物素材

民国人物素材 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人物概述 陈寅恪海外留学 18 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文革”时成为“寂寞销魂人”,含冤离世。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待遇。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建国后沉浸于学术研究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费整整10 年时间完成 85 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一个倚门卖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际,竟比五尺男儿更看重家国大义。他为这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此表彰“我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他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把明末清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百科全书式的视野展现出来。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却垂范着后世的中国。他留下的著作,以繁体字竖排出版,一如他生前期望的那样。这些文字,烙刻着以学术为生命的独特印记,“留赠来者”。季羡林这样回忆陈寅恪: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多维解读 1、学术标杆 真正的学者,一定有士人的风骨。其表现,就是坚持学术的标准,坚守学者的良知与良心。陈寅恪可谓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民国学人的标杆式人物。宝剑磨砺出,腊梅凌寒发。就深刻与广博而言,现代养在深闺中的学者们确实无法与那一场腥风血雨中苦熬出来的陈寅恪们相比拟,而当代人谈到陈寅恪,流传最广的 3 句话为:“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三百年来仅此一人而已”;“我们是没有资格谈陈寅恪的”。诚如易中天先生在《劝君免谈陈寅恪》中说:“陈寅恪是了不起,可惜我们学不来。”理由有三:首先是“顶不住”,其次是“守

抗日战争中牺牲殉职位国民党将领上将人中将人,少将 精选人

抗日战争中牺牲殉职的271位国民党将领(上将19人,中将 81人,少将171人) 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阶段。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中国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附:抗战中牺牲殉职的国民党将领名单,共271人国军上将(19人)=========1、佟麟阁上将,1937年7月于北平南苑阵亡2、赵登禹上将,1937年7月于北平南苑阵亡3、郝梦龄上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4、饶国华上将,1937年11月于安徽广德自戕殉国5、刘湘上将,1938年1月于湖北汉口因病殉职6、王铭章上将,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7、蒋方震上将,1938年11月于广西宜山因病殉职8、张谞行上将,1939年3月于陕西西安遇敌机轰炸殉职9、陈安宝上将,1939年5

月于南昌会战中阵亡10、廖磊上将,1939年10月于安徽因病殉职11、宋哲元上将,1940年4月于四川绵阳因病殉职12、张自忠上将,1940年5月于枣宜会战中阵亡13、唐淮源上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自戕殉国14、周复上将,1943年2月于山东城顶山阵亡15、李家钰上将,1944年5月于豫湘桂会战中阵亡16、陈训泳上将,1944年因病殉职17、邹洪上将,1945年4月因伤殉国18、方振武上将,1941年遭暗杀殉职(另一说法:1945年因病殉职)19、陈季良上将,1945年于重庆因伤病殉职国军中将(81人)==========1、王凤阁中将,1937年4月于吉林通化被俘殉国2、黄梅兴中将,1937年8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3、蔡炳炎中将,1937年8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4、姜玉贞中将,1937年10月于山西崞县阵亡5、刘家麒中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6、郑廷珍中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7、庞汉桢中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8、秦霖中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9、朱耀华中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自戕殉国10、吴克仁中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1、吴继光中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2、夏国璋中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3、吴国璋中将,1937年11月26日于

“谱效关系”研究是中药质量与药效标准规范的关键环节

“谱效关系”研究是中药质量与药效标准规范的关 键环节 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以来,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已成为我国中药研究和产业界的热点,对我国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笔者认为只局限于指纹图谱本身的单纯研究还是不够的,必须将指纹图谱与中药药效联系起来,研究它们的相关关系,找出规律。换言之,必须进行“谱效”关系研究,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标准提供规律性的科学依据,从而建立中药“谱效关系学”,才能为我国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彻底闯出一条出路。“谱效关系”是中医药业内人士刚提出的正在倡导的全新的、处于学术前沿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思路,它是建立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基础上,但并不等同于中药指纹图谱,而是比中药指纹图谱更深入一层的科学研究方向。迄至目前,业内虽已有人谈论“谱效关系”,但是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基础上的“谱效关系”研究尚属空白,亦无具体研究成果面世。笔者作为一个来自国内外不同单位的学术团队,于去年已经展开了中药谱效关系的探讨和研究工作,现将中药谱效关系研究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方面的积极意义奉献给同道,以供大家探讨。去年,中国已经正式入世,中医药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将大规模走出国门是无庸质疑的。业内尤其是企业界一些人士多只注意到中药出口有三道门槛:重金属、农药残留量超标和国际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的限制,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即中药(包括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及其疗效的评价标准问题。中药产业在其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中,除了解决重金属等含量的超标外,还必须重视中药质量的控制与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工作,必须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药的“谱效”关系,并建立起“中药谱效关系学”,找出中药“谱”与“效”之间的科学规律,为中药质量的控制和药效标准的评价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植根于中医药传统理论和历代中医实践经验的中药,基本上是以“君、臣、佐、使”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而发挥药效的复方制剂,即使是单味药材,也是由所含的多种化学成分协同发挥作用,故业内有“一味中药就一个方剂”之说。因此,传统的中医理论和医疗实践对现行中药质量控制的模式提出了挑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药的药效不是来自单一活性化学成分,而是来自多种活性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测定任何一种活性成分都不能说明其内在质量,更不用说指标成分了,例如测定人参皂甙Rb1不能确定是人参、西洋参还是三七,测定小檗碱不能确认是黄连还是黄柏。虽然参照化学药品,以植物化学及药理研究为基础的质量标准模式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是主流,但长

孔氏家谱考略

孔氏家谱考略 《孔子世家谱》是孔氏家族总谱,以其延时之长,纂辑之广被誉谱牒之冠,是世界上连续传承时间最悠久,记录最完整,资料最详谨,内容最广泛的家族谱牒。2005年,《孔子世家谱》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 孔氏族谱虽然最早由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刊行于元丰八年,迄今已有九百三十三年,但是孔氏世系早已散见于各种史籍和官方谱碟及孔氏著述。如《左传》、《史记·孔子世家》、《汉书·孔光传》、《后汉书·孔僖传》、《后汉书》太子贤注、《南史·孔愉传》、《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还有被裴松之《三国志注》和刘义庆《世说新语》所引用的《孔氏谱》及唐黄恭之《孔子系叶传》(今已亡佚)。孔氏家学著作《孔子家语》、《孔丛子》记载孔氏家学渊源和世系传承。 这些史料也同时佐证无论官修还是私修均有孔氏家谱历代相承并广泛流传。孔宗翰创刊孔氏族谱就是凭依家传古谱而作。但是此古谱只是记载袭封嫡长一系,所以他感叹“吾族家谱,但次承袭一人,疏略之敝,识者痛之。盖先圣之后,于今千五百余年,世有贤俊,苟非见于史册,即后世泯然不闻,是可痛也。”于是他搜集史料,汇集成册,“用广流传”。从前面史料内容看早期孔氏族谱并非仅仅限于袭封一系,而是记载很多旁系孔氏如《孔氏谱》载会稽孔氏,《宰相世系表》记有下博孔氏。 孔宗翰元丰谱之后,孔氏族谱刊修不断,如:南宋绍兴谱(南宗)、南宋景定谱(南宗)、元大德阙里世系图(北宗)、元天历谱(南宗)、元中兴重立宗支图(北宗)、元至正谱(南宗)、明洪武谱(南宗)、明成化谱(南宗)、明天启谱、清顺治谱、清康熙谱、清乾隆谱、民国谱直至2009年。另有收录孔氏世系和闻达子孙的《东家杂记》、《孔氏祖庭广记》、《阙里志》和《阙里文献考》。 纵览孔氏不同历史时期的家谱,从内容到体例是逐步发展,由简单粗略渐次充实完善,以致成为今日详尽完备的煌煌巨著,不愧为世界谱碟之冠。 下面就从家谱的名称、内容、体例、世系等方面对不同时期的孔氏族谱进行比较以说明孔氏族谱的演变发展脉络。 一、名称 孔宗翰元丰八年所纂孔氏族谱名为《阙里谱系》(一曰《阙里世系》)。阙里为孔氏祖居,所以往往用“阙里”代指孔氏家族或孔氏大宗。根据历代家谱序言可以看到《阙里谱系》一直沿用到元天历二年五十三代孔涛所续修的孔氏家谱(五十四代孔思模《东家举要序》言:“涛公乃祖述练塘旧谱,手编成书,锓梓以传,仍题曰《阙里谱系》。”)元至正五十四代孔思朴再次续修或仍然沿用《阙里谱系》(通议大夫兵部尚书鄱阳周伯琦谱跋云《阙里世谱》恐只是对孔氏族谱的通称,而非实际谱名。) 元延祐三年五十四代袭封衍圣公孔思晦作孔氏宗支图,命名为《中兴重立宗支图》,明洪武八年五十四代孔思模诚恐自己续修孔氏族谱有所僭越,题曰:《东家举要》。明朝成化谱封面题名已脱落,只用标贴曰“孔氏宗谱一本吏房发还毋错”,或其谱名为《孔氏族谱》。因其续修者未有再纂写序跋无从确认。 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载明朝永乐七年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彦缙因有孔末后裔企图以伪乱真而再次刻立《孔氏世系》碑。《曲阜志》载明朝六十一代孔承懿续修家谱,名《孔氏新谱》,已亡佚。《阙里文献考·孔氏著述》称“厥后时有増辑,然书只抄录,未有刻本。” 明朝天启二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率六十一代孔弘颙、孔弘颢等刊印族谱,定名《孔氏族谱》。清朝雍正十年六十六代衍圣公孔兴燮与六十五代孔衍淳纂修族谱,依旧定名《孔氏

民国四大美女阮玲玉简介

民国四大美女阮玲玉简介 阮玲玉出生在中国的民国时期,著名影星,民国四大美女之一,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阮玲玉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阮玲玉,原名阮凤根,广东香山县人,民国四大美女之一,中国无声电影时期非常著名的影星。 1910年4月26日,阮玲玉出生于上海,父亲早逝,幼时随母亲为人做帮佣为生,母亲节衣缩食供其上学。1926年,十六岁的阮玲玉为了自立、奉养母亲,经由张慧冲介绍,考进了明星影片公司,开始了其电影艺术的生涯,期间主演了《挂名夫妻》等五部电影。之后相继转入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联华影业公司,因主演《野草闲花》而一举成名,奠定了她在影坛的地位,其中代表作有《神女》、《新女性》等。 阮玲玉的母亲在张家当帮佣,阮玲玉因此结识了张家的小少爷张达民,张达民追求她,且得到了她母亲的支持,尽管家中父母反对,但二人毅然决然地走到了一起。但张达民游手好闲,之后得很多年里,都是阮玲玉在养着他。阮玲玉成名之后,结识了唐季珊,很快被他所吸引而走到了一起,也因此陷入了同张达民与唐季珊的名誉诬陷纠纷案中。1935年的妇女节,阮玲玉终于因为不堪舆论诽谤而服安眠药自杀,年仅二十五岁,在她的遗书中留有“人言可畏”。 阮玲玉是怎么死的阮玲玉的死因离不开两个男人,他们就是张达

民和唐季珊,他们都是阮玲玉的追求者,看似会对她好给予她幸福的未来,却终究把她推向了死亡。 张达民和唐季珊是何人呢?张达民是阮玲玉的首个丈夫,他们的姻缘与阮玲玉从小的遭遇有关。阮玲玉还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留下了她与母亲生活,他们两人没有了依靠便来到了别人家当了佣人,这家人就是张家,张达民是张家最小的少爷。他有着优越的条件,生活得衣食无忧还可以去上大学,可是张达民其实并不上进,他每天都在混日子,混完了大学就呆在家里。他在18岁的时候遇上了15岁的阮玲玉,随后便爱上了她,因为他虽然学业不精但也是受过新潮教育的年轻人,所以他没有轻视阮玲玉是佣人的女儿,还发誓一定要娶到她。后来他们真的结婚了,阮玲玉的单纯让她并没有真正地看清这个男人,导致婚后甚至是她在养家。 阮玲玉是一代影星,工作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有钱的男人,唐季珊就是其中之一。因为阮玲玉美丽,所以唐季珊很喜欢她,长期处下来两人产生了感情,可是阮玲玉其实并不知道唐季珊和她在一起的同时还有别的女人。单纯的阮玲玉还采纳唐季珊的意见和张达民离了婚,本以为条件只是给张达民生活费,可是张达民见阮玲玉生活滋润便开始敲诈她,甚至无端地制造一些事情来污蔑她而唐季珊并没有真正地给她解决问题,只是一味地希望这些事都与自己撇清关系。长久以往在阮玲玉受尽了伤害,最终再也承受不去,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用“遇人不淑”这个成语来形容阮玲玉遇到张达民与唐季珊再恰当不过了,他们曾经都是阮玲玉以为能给她幸福的人,他们却把她带

谱效关系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思考_秦昆明

谱效关系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思考 秦昆明 1,2,3 ,郑礼娟1,沈保家1,张星海1,李嬛1,2 , 狄留庆1,3,徐自升2,蔡宝昌 1,2,3* (1.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9; 2.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6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标准重点研究室,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指纹图谱技术是现代中药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谱效关系研究是指纹图谱研究的高级阶段,通过对指纹图谱和药效作用进行分析,揭示指纹图谱和药效作用的相关性,进而应用于中药研究。谱效关系在中药研究中具有多方面的应用,包括单味药和复方药效物质研究、组分配伍研究、炮制机制研究、药效作用预测研究以及工艺优化研究等。该文对谱效关系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指出了目前谱效关系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且展望了谱效关系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谱效关系;中药;指纹图谱 [稿件编号]20120907013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1135);江苏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项目(ysxk-2010);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开放课题项目(2011ZYX2-013)[通信作者] * 蔡宝昌,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炮制学, E-mail :bccai@https://www.360docs.net/doc/496231129.html, [作者简介]秦昆明,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炮制机制,E-mail :qinkm123@https://www.360docs.net/doc/496231129.html, 中药指纹图谱能够标示中药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可以在整体上控制中药质量,是一种切实可行且被国内外广泛认可的质量控制方法。然而中药指纹图谱所体现的化学成分是否为药效成分以及与药效的相关程度尚不明确。因此,单纯利用指纹图谱来评价中药质量的优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指纹图谱与中药药效评价相结合,通过指纹图谱与其药效作用的相关性研究(即谱效学研究),不仅可以使指纹图谱中化学成分体现出相应的药效,而且还能阐明指纹图谱特征与药效的相互关系, 确定相应的药效物质基础,从而使构建的药效指纹图谱更有针对性的控制中药质量。 中药谱效学(谱效关系)是在中医药理论现代研究的基础上,以中药指纹图谱为基础,以效应学为主要内容,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建立中药指纹图谱与中药疗效关系的一门学科 [1] 。中药谱效关系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指纹图谱与药效 作用的相互关系研究,揭示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与药效之间的相互关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探索建立了谱效关系的研究模式,研究过程包括采用适合的分析方法构建中药指纹图谱, 并对指纹图谱中的成分进行分析;建立适合的药效评价模型,获取药理学数据;采用数据处理技术将指纹图谱数据和药理学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合中医药专业知识,建立有 意义的谱-效关系,进而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建立中药的药效指纹图谱。本文对近年来谱效关系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谱效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1中药谱效关系的研究方法1.1 传统研究方法 传统的谱效关系研究常采用经典的化 学分离方法,将单味药或复方按照一定的分离制备流程,制备成各个有效部位,然后对各有效部位进行指纹图谱表征和药效学筛选,进而揭示药效作用和指纹图谱的相关性,确定中药的药效物质。 Liu 等[2]通过对气血并治方不同化学部位进行化学分析和活性筛选,建立了筛选气血并治方主要活性成分的谱效关系研究方法,确定了气血并治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柚皮素、橙皮素、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 、伞形花内酯等。 Nie 等[3]研究了白芷指纹图谱和药理活性的谱效关系,结果发现白芷指纹图谱中的成分可以分为3组,其中,白芷镇静和镇痛作用与化学成分组2相关,抗炎和解热等作用与化学成分组3有关。何前松等 [4] 研究了疏毛吴茱萸不同提 取物指纹图谱与缓解家兔离体肠平滑肌痉挛的相关性,建立了谱效关系,结果发现醇提物保留了传统水煎液的药效,进一步研究鉴定了醇提物指纹图谱中的8个化学成分,包括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绿原酸及其异构体、槲皮素-3-O-β-D -半乳糖苷、去氢吴茱萸碱、14-甲酰基二氢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林珊等[5] 采用谱效关系方法研究了太子参细胞毒作用 的活性成分,结果发现太子参的细胞毒作用与环肽类化合物 有关。 传统的谱效关系研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但是由于中药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化学成分和药效作用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既有正

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期中测试历

2017-2018年度上学期林口林业局中学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一、单选题 其主要理由应该是( )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2、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 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的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3、《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4、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初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情况,这一朝代应是(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元朝 5、宋初,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而是由皇帝差遣的“知制诏”(或临时差遣的“权知制诏”)负责起草。 这一变化( ) A.精简了官僚机构 B.理顺了职官权责 C.削弱了宰相权力 D.提高了行政效率 6、下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7、“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内阁制度 B.胡惟庸集团 C.宦官集团 D.宰相制度 8、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下列内容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 A.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B.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C.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大权 D.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9、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 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0、下图为《孔子世家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家谱实际上和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

民国将领王缵绪生平简介

民国将领王缵绪生平简介 王缵绪(1886;;1960),号治易,人称王老乱,秀才出身,民国四川速成系将领,所部将佐士兵清一色是西充人,先跟杨森,后在四川统一之役的关键时刻倒戈投靠刘湘,官至陆军上将。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民国将领王缵绪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王缵绪出生于一八八五年的时候,之后是在一九六零年的时候离开人世,他的生日是在五月九号的时候,是中国的一位上将。下面就来看看王缵绪简介。 从王缵绪简介中知道治易是他的字,另外还有着至园居士的称号,属于四川西充这个地方的人。曾经担任过第二十九集团军的总司令一职。当时命令他所率领的部队所有成员到川参加抗战。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弁目学堂读过书,之后从这里毕业之后,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加入到了中国的革命战争之中。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的时候,他就有参与其中,之后在一九一六年的时候担任川军的第十六师的团长。 由于他本人踏实肯干,受到领导的赏识,在一九一一年的时候他又兼任川南安抚使,之后的时候他又接着担任过很多的职位,如在一九二一年的时候担任的四川永宁道道尹和一九二二年七月的时候由于投奔到杨森的帐营之下,担任的川军第十六师中三十二旅的旅长,以及在一九二四年六月的时候担任的成都都市政督办等等。

在一九三六年的时候二月份的时候,担任中将的职位,他还曾经担任过四川省的政府主席一职。在一九四零年五月的时候,成功的被授予上将的军衔,之后又于一九四五年的二月份的时候被调到重庆地区担任重庆市的卫戍总司令部的总司令这个职位,在五月份的时候更是被选作是国民党的执行委员。一九四九年的年底时期,王缵绪率领着部下在成都起义。 王缵绪结局王缵绪是中国革命事业进程中的一位高级将领,他的一生担任过很多职位,中将、上将等职位,王缵绪都做过。可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那么关于这样的一个人物他的结局是怎样的呢?下面要说的就是关于王缵绪结局的事情。 一九四九年,王缵绪担任的是西南第二路游击军的总司令。在十二月九号的时候,刘文辉和潘文华等人纷纷向外界宣布起义。之后,蒋介石带领着盛文等人也快速的离开了成都。之后钱文华等人就劝王缵绪,对他说只有起义了之后才能够有出路,但是这个时候的王缵绪还有着一些犹豫,巧合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德的劝降书信也送到了。 于是之后王缵绪自行取消了他当时所担任的职位,之后让周青廷为代表向外界发出了起义的通电。在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二号的时候带领着部下的四万三千人在成都起义。在五日之后,成都得以和平解放。在一九四九年之后,王缵绪先后又被安排了担任过多个职位,但是他却谢绝了这些工作。在一九五七年的十月二十号的时候,他将自己的名字变化之后,同当时的反革命分子雷绍丞一起奔赴深圳,之后

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

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 本文荟萃了多幅林徽因珍贵老照片,相当一部分很少流传出来。群友“窗子内外”提供了不少照片及背景说明,在此深表谢意。。童年林徽因(1912年,8岁的林徽因与表姐妹们。右二为林徽因的亲妹妹麟趾,后夭折)少女林徽因1916年,林徽因在培华女子中学开始接受英国贵族式的教育,优裕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使她和一同上学的表姐们个个文雅 出众,谈吐得体。她们身着五四时代女学生的改良装,在北京最好的一家照相馆拍下合影。林徽因原籍福建闽侯,父亲林长民是民国初年闻名士林的书生逸士,又是倡言宪政、推进民主政治的著名政治家。后被段祺瑞政府任命为司法总长。随着父亲升迁的脚步,林徽因一家也有杭州搬到上海,而后迁居北京。图为1920年,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的合照。1920年,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被政府派赴欧洲考察。这次为时一年半的长旅,林长民携女同游,他在给林徽因的信中说道:“……要汝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近我身领悟我胸怀;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图为林徽因在海轮上与友人在一起)(1920年林徽因在伦敦寓所的壁炉前阅读)在新奇世界里,林徽因敞开心灵取吸收知识,萌生出对未来建筑事业的愿望。同时她也因远离故土而感到孤独。此时她结识了徐志摩,

两人向彼此敞开心扉,她受到徐志摩迅疾而强烈的追求。最终十六七岁的林徽因选择郑重珍藏这份感情,报以朋友间的敬重和挚爱。图为1920年在伦敦的林徽因。名媛林徽因(林徽因和她父亲,时任民国司法总长林长民先生,在家一起用餐)(梁启超携梁思庄与林徽因游览长城。梁思庄是梁启超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左一是梁思成) (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后排左一是徐志摩)(1924年5月8日,新月社举行晚会庆祝泰戈尔64周岁生日,林徽因扮演泰戈尔诗剧中的公主) (二十年代,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美国留学期间参加化装舞会)(林徽因留美期间与同学们的合影。左一梁思成。右一杨廷宝、右二陈植,后来都是我国著名的建筑专家和建筑教育) (美国留学期间,和冰心在一起野炊)(1927年林徽因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美术学士学位)(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美国友人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在山西避暑) (1931年6月林徽因与沈从文在北京达园)(1933年3月21日林徽因/左五、梁思成/左一、胡适/右四等知识界名流合影截取片段,下文还有全幅大图)(1935年于北京天坛,左起分别是金岳霖、梁再冰、林徽因、费慰梅、费正清等)(北京总布胡同3号家中的院子里,《大宗师》的感觉)妻

高考作文素材—民国人物分析

高考作文素材“民国学人风度”多维解读与运用 【素材一】 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陈寅恪海外留学18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文革”时成为“寂寞销魂人”,含冤离世。 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待遇。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建国后沉浸于学术研究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费整整10年时间完成85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一个倚门卖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际,竟比五尺男儿更看重家国大义。他为这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此表彰“我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他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把明末清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百科全书式的视野展现出来。 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却垂范着后世的中国。他留下的著作,以繁体字竖排出版,一如他生前期望的那样。这些文字,烙刻着以学术为生命的独特印记,“留赠来者”。季羡林这样回忆陈寅恪: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多维解读 1.学术标杆 真正的学者,一定有士人的风骨。其表现,就是坚持学术的标准,坚守学者的良知与良心。陈寅恪可谓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民国学人的标杆式人物。宝剑磨砺出,腊梅凌寒发。就深刻与广博而言,现代养在深闺中的学者们确实无法与那一场腥风血雨中苦熬出来的陈寅恪们相比拟,而当代人谈到陈寅恪,流传最广的3句话为:“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三百年来仅此一人而已”;“我们是没有资格谈陈寅恪的”。诚如易中天先生在《劝君免谈陈寅恪》中说:“陈寅恪是了不起,可惜我们学不来。”理由有三:首先是“顶不住”,其次是“守不住”,第三是“耐不住”。有了这“三不住”,陈寅恪还真是免谈的好,因为谈了也是白谈。我想,易中天先生说的是实话,惟其说了实话,让我们看到了斯文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 2.人格独立 在那个学人身不由己的时代,陈寅恪能够过滤净化自己的心灵,坚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文心,具有正直的士大夫情操和博学深思的中国文化习养。作为一代文史巨擘,观其一生,很难用几句话评价陈寅恪其人,或许正如其在王国维墓碑上所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用这两句话来评价他最为合适吧。陈寅恪自始至终将知识分子的人格、气节放在第一位。尤其在“十年动乱”期间,意识形态的高压管制也没有让陈寅恪在学术上做出丝毫让步。相反,他提出,做学问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没有“独

中药谱效学研究现状_冯看

2012年6月第19卷第6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03· ·综述· 中药谱效学研究现状 冯看1,刘华钢2,雷欣潮3,叶月华4 1.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7; 2.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3.广西中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4.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 南宁 530022 关键词:中药;谱效学;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06.050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6-0103-03 中药谱效学是在中医药理论现代研究的基础上,以中药指纹图谱为基础,以效应及效应体学为主要内容,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建立中药指纹图谱与中药质量疗效内在关系的一门学科[1-4]。“中药谱效学”一词出现在中药指纹图谱之后,从理论假想阶段到理论系统提出以及进入实验研究也仅近10年的发展历程。笔者现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对中药谱效学的发展背景、理论形成以及现阶段的实验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发展背景 1.1 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运用 目前,我国现行中药质量控制的基本模式是参照国外植物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借鉴化学药品质量控制的模式建立的,其中以化学定性鉴别与指标成分检测为主要内容。就化学药品而言,其分子结构清楚、构效关系明确,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可以直接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但对于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尤其是复方制剂,检测任何一种活性成分均不能体现其整体疗效,更何况迄今为止,绝大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仍未得以阐明。据统计,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共收载中药材(含饮片和提取物)572种,其中只有60%有过化学成分研究报道,约20%进行过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至今已阐明其有效成分的品种不到5%;即使明确了有效成分的中药,也存在量效关系不明确或者本身就没什么量效关系等问题[5]。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中药材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中尚无完善的质量控制手段和检测指标,更毋提确保临床的安全有效。 为了寻求更适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方法,指纹图谱在天然药物鉴别及质量控制上的应用逐渐引起我国医药相关学者的关注。在国外,指纹图谱在植物药的鉴别中早已被广泛应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植物药制品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用草案)中允许申报者提供产品指纹图谱资料,世界卫生组织在1996年中草药评价指导原则的Plant Preparations及Finish Products的章节提及,草药活性成分不明,需提供其色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60302);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0832127) 通讯作者:刘华钢,E-mail:hgliu@https://www.360docs.net/doc/496231129.html, 谱指纹图谱。英国草药典、印度草药典,以及德国药用植物学会、加拿大药用及芳香植物学会也接受指纹图谱[6]。德国Sticher O[7]运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控制银杏叶制剂的质量,成为中药指纹图谱的范例。自从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中药注射剂提出了建立质量控制指纹图谱的要求之后,指纹图谱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研究热点。但指纹图谱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仅作为一种化学物质基础的鉴别项目,并且大多数研究者侧重于研究化学指纹图谱的获取方法,在建立指纹图谱时,只考虑某些已知的化学成分定性或定量,并未考虑药效的定性或定量。因此,中药的化学指纹图谱还不能有效控制中药的药效质量。要控制中药药效的质量,就必须建立中药药效的指纹图谱,即中药生物指纹图谱。 1.2 中药谱效学的设想要求 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是以中药材或中成药经适当处理后,采取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示该中药材或中成药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可较好地反映复杂成分的中药及其制剂内在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8]。因此,化学指纹图谱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或天然药物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然而,药物的基本功能是防治疾病,其防治疾病的基础是所含的化学物质,但中药化学指纹能反映的也只是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信息,孤立于生物活性之外,没有以药效作为指纹性的依据。所以,以目前的指纹图谱作为中药质量控制的评价模式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只有以药物的疗效为前提,进行化学成分与疗效相关性研究,得到的生物活性与化学特征相关指纹图谱就不仅具有化学指纹图谱的特征,而且还能反映化学指纹峰的生物活性,从而能更好地反映中药的质量,以此作为中药质量的评价体系将可弥补目前中药指纹图谱的不足。因此,“中药谱效结合指纹图谱”是从本质上解决中药质量控制问题的治本之策[9]。 2 理论探索 2.1 中药谱效学的提出 针对中药复方具有化学成分复杂、有些活性成分含量低及多成分协同发挥整体调节作用等特点,李氏等[10]认为,中药复方应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利用现代多维分离分析技术,对方剂的活性物质进行系统的分离和分析,得到多成分的化学指纹谱,

【天津市河东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天津市河东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倾轧.(yà)咋.(zhà)舌攀缘.(yuán)根深蒂.(dì)固 B.劲.(jìn)旅睛.(jīn g)纶告罄.(qìn g)佳.(jiā)言懿行 C.消弭.(mǐ)褒.(bāo)扬阑.(lán)珊稗.(bài)官野史 D.驽.(nú)钝昵.(nì)称强.(qiǎn g)颜阴谋鬼.(g uǐ)计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将道德自律深深地______于人心之中,而非借助于外在的制度。中国人自古以来无不______地传承着自己的“道统”。______世界哪里都不理想,人也可以有理想,依然可以在道德践履中生发出精神的快乐。 A.积淀身体力行即使 B.沉淀身体力行虽然 C.积淀事必躬亲虽然 D.沉淀事必躬亲即使 3.下列各句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荷兰教师喜仁龙在瑞典国家博物馆发现了许多中国绘画作品,使他后来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厚的兴趣。B.《孔子世家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谱系最完整的族谱,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典籍,已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C.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首次引入的人工智能答题机器人“汪仔”,是由搜狐历时9个月,投资约4000多万元打造而成的。 D.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已经取得的票房佳绩,不能盲目乐观。春节档一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档期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忽然飙高的票房或与“票补”有关。 4.古人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下列从早到晚的时辰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日出、平旦、日中、隅中 B.鸡鸣、食时、黄昏、日昳 C.日昳、食时、夜半、人定 D.鸡鸣、日中、黄昏、人定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孔子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社会结构的重建。他把家庭的模式,扩大到整个社会结构。本来,研究社会结构是政治家的事情,一般老百姓不会关心,也缺少思考的资源。没想到孔子创造了一个可亲可爱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把人人都能体验的家庭生活方式当做一个象征体,推而广之,使宏观政治问题变成了家庭问题的放大,使一般民众也具备了思考的基点。后来孟子也用了这个思维模式,推己及人,推小及大,借由普通民众能够感受到的境遇,来设想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在一般中国人看来,家庭的血缘伦理是自然的,难以动摇的,不能在父子、兄弟的尊卑关系之间有任何苟且。由此扩大,政治也渐渐变

广东籍贯民国高级将领

许崇智(1886—1965),字汝为,广州人。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 李福林(1874~1952),广州市海珠区大塘乡(原番禺县) 徐景唐(1895—1967),原名协和,字庚陶、赓陶,广东东莞附城鳌峙塘村人。 张发奎(1896—1980),字向华,广东韶关,客家人,始兴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男,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九峰镇小坪 邓演达(1895年3月1日-1931年11月29日),字择生,1895年生于广东惠阳永湖乡(今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原籍广东梅县丙村镇(今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 李扬敬(1894-1988)字钦甫,广东东莞城区县后坊人,李章达族弟,陆军中将。广州市市长 余汉谋(1896—1981),字幄奇,汉族,广东高要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一级上将 黄镇球,(1898年5月28日~1979年7月5日)号剑灵,陆军一级上将,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朱晖日,字步云,1893年出生。广东台山人。早年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汉族,广东罗定广府人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蒋光鼐(1888—1967),字憬然,广东东莞虎门人。祖籍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栅村 黄珍吾(1901-1969)中将,军长。字静山,原名宝循,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 缪培南,字经成,号育群,广东梅州市五华县周江镇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吴奇伟(1891-1953),字晴云,号梧生。广东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黄琪翔(1898年9月2日-1970年12月10日),字御行,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 姚雨平:广东平远人。1912年1月15日临时大总统令任陆军左将军加大将军 衔。 何瀚澜(1892-1944),广东南海人。1910年冬广东黄埔水师学堂第十二届驾驶班毕业,后入海军南京军官学校深造 邓仲元(1886—1922),原名邓士元,别名邓铿。广东惠阳淡水人,原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金盘堡, 张民达,1885年11月9日(光绪十一年十月初三日) 出生于梅县 黄慕松陆军上将:广东梅州人 邹洪陆军上将:广东五华人 黄百韬陆军上将:广东梅州人。 陈章陆军上将:广东罗定人 何世礼陆军二级上将:广东深圳人

揭秘民国大人物们的雅号与绰号

揭秘民国大人物们的雅号与绰号 ⊙冯玉祥主持河南期间,不但关闭了所有的烟馆、妓院、寺庙,强令和尚同妓女结婚,而且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并在树上挂上纸条: 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 你砍我的树,我砍你的头! 因而得到“植树将军”的美誉。 ⊙张勋复辟后,曾经得意地说: ?他们推翻清室的人,被称为革命伟人。现在老夫 推翻民国,难道不该称为复辟伟人吗?? 于是“伟人”名号不胫而走。 ⊙陆徵祥上私塾时,常在艳阳高照的情况下带雨具上学,惹来同学笑话。及至放学,天降大雨,所有人衣服都湿透,唯陆徵祥无事。后来同学们问他怎么会想到要带雨具,他神秘地说,他的鼻子能测天气阴晴,故先准备。大家因此称他为“晴雨表”。 ⊙刘海粟与胡适之,当年一个被谴为“艺术叛徒”,一个被责为“文学叛徒”。有位钱化佛君,别出心裁地取一柄折扇,求刘画上山水,又请胡题几行诗,当时人们戏称此扇为“叛徒扇”。 ⊙张宗昌嗜赌成癖,终日与骨牌为伍。其家乡人称玩牌九叫“吃狗肉”,故张宗昌遂得“狗肉将军”的绰号。杨度曾在张宗昌处做参赞,张戏呼其为“羊肚参赞”。二人堪称绝配。 ⊙谭延闿雅号“水晶球”,其座右铭为: ?鱼龙混杂是混,仙女游戏也是混,混之为用大矣哉!? 谭死后,有人送一挽联: 混之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 球的本领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刘文典以“二云居士”闻名,原因是他爱食云南烟土和云南火腿。1943年,刘文典应普洱大豪绅、盐商张孟希之邀,为其母撰

写墓志,张孟希赠他“云土”50两。此举引来联大同事非议,认为他不堪为人师表,校方遂将其解聘。 ⊙梅贻琦说:“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故时人称其为“寡言君子”。学生曾戏作打油诗一首,描述梅校长说话谦逊含蓄的情形: 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 可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 ⊙时人当面称陈诚为“四干将军”,赞其能苦干、强干、硬干、快干;背地里则称他“三昌将军”,揶揄其连丢南昌、武昌、宜昌三地。 ⊙段祺瑞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他因致电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三事,亦有“三造共和”的美誉。 ⊙孙中山有“孙博士”之称,且在国际上甚是流行。有人说,孙中山一生从未得过博士或荣誉博士学位,说他是博士纯属以讹传讹,因为孙是医学院毕业,也行过医,博士一说可能是Dr.(医生)一词的误译。 ⊙刘师培生有异相,尻部有一根长不及寸的无骨肉尾,左足正中有一块龙眼大小的鲜红胎记,故被称为“老猿再世”。 ⊙苏曼殊才华横溢,因遁世出家,被人称为“革命诗僧”。他有《本事诗》一首云: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此诗流传海内外,号称凡有井水处,均能歌“尺八箫”。 ⊙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右腿被日军机枪射中两弹,受伤极重,然而他只草草进行了包扎,便又再度投入战斗。上高会战时,张的腿部又被炸断,蒋介石派飞机将其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其诊治。术后不久,张灵甫在报上看到有战时军人不宜出国养病的新规定,不顾医生劝阻,伤未痊愈便提前归队,从此留下残疾,走起路来一跛一拐,人送外号“跛腿将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