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学期电压与电阻

初二物理下学期电压与电阻
初二物理下学期电压与电阻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典型例题: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里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 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Ⅱ变速运动:

初中物理电流电路电压电阻测试题

初二物理返校测试卷 3.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的单位是 ( ) A. 伏特 B. 安培 C. 库仑 D.瓦特 4.小红发现教室里的一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两盏灯。图2中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 ) 5. 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 ) A .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 B .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 C .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离子 D .导体中存在大量的带电粒子 6. 如图所示电路中,属于串联电路的是( ) 7. 在下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电阻单位的是 ( ) A.安培 B.欧姆 C.伏特 D.法拉第 9. 小明家装修房屋需要购买导线,关于导线种类的选择,最恰当的是( ) A .强度大的铁丝 B .细小价格较便宜的铝丝 C .粗一点的铜丝 D .性能稳定的镍铬合金丝 10.关于电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B.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 11.关于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是串联关系 B .让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C .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是并联关系 D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 12. 如图1所示,要使灯泡L 1和L 2组成并联电路,应( ) A .只闭合S 2 B .只闭合S 3 C .只闭合S 1和S 3 D .只闭合S 2和S 3 13. 如图7(a)所示的实物图.与图7(b)所示电路对应的是 14. 晚上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路灯自动亮起来,一分钟后,若再无声音就自动断开 请判断小明设计的电路图是图中的 ( ) 试卷 18. 电源电压为4.5V ,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L 1两端电压为( ) A 、2.2V B 、2.3V C 、4.5V D 、6.7V 19. ) A 、某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个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B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个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C 、导体中没有电流时,不可能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此时导体没有电阻 D 、导体的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 20. 下图所示的为滑线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情况示意图,当滑片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为( ) 0 1 2 3

初二物理上学期总复习教案(DOC)

初二物理上学期复习教案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 4、速度的计算 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若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t 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 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

50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v s = s 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 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 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_____的,这是以________ 为参照物。 (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________的,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2.一只小球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 内通过的路程 是5m ,则它通过20m 路程后的速度是________m/s 。 3.作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 内通过的路程是20m ,接下来的15s 时间内作速度为5m/s 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 这20s 时间内作的是_______运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m/s ,合___________km/h 。 4.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 .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C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 .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历届全国初中物理竞赛(电压与电阻)

最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16--电压与电阻 一.选择题 1.(2012全国初中物理竞赛预赛)在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 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 表示数变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L可能变亮 B、灯L亮度可能不变 C、电阻R可能断路 D、电阻R可能短路 解析: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大,可能是电阻R断路,也可能灯L断路,选项C正确。答案:C 2.(2008上海物理竞赛题)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S 后,灯L不发光。现用电压表检查电路故障,测得U ad=6.0V,U cd=0V, U bc=0V,U ab=6.0V,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A.灯L断路B.电阻R断路 C.电阻R’断路D.电键S断路 解析:根据a、d间电压不为零可知电源接线柱接触良好,选项A错误;根据b、d间的电压不为零可知电键的触片或接线柱接触良好,选项A错误;根据用伏特表测得a、b两点间和b、c两点间的电压均为零可知c、d之间发生断路,所以这说明灯泡灯丝断了或灯座接触不良,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D 3.(2005大连物理竞赛题)图1所示为一种按钮开关的构造截面图,图中C是 按钮,D是外壳,A、B各有接线柱与电路相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是导体,C、D是绝缘体 B.A、B、C是导体,D是绝缘体 C..C、D是导体,A、B是绝缘体 D..A、B、D是导体,C是绝缘体 答案:A 解析:按钮、外壳必须是绝缘体,接线柱AB必须是导体,所以

选项A正确。 4.(2008年第18界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图2所示的是高压输电线路,其中高压输电线与变压器之间安装有避雷器,它的作用是防止变压器遭受雷击。关于这种避雷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避雷器在通常电压下是导体,在遇到雷击的电压时是绝缘体 B.在任何电压下避雷器都是导体 C.在任何电压下避雷器都是绝缘体 D.避雷器在遇到雷击的电压时是导体,在通常电压下是绝缘体 答案: D 解析:雷击的电压非常高,避雷器要在遇到雷击时将强大的电流导入地下,所以避雷器在遇到雷击的电压下是导体,在通常电压下是绝缘体,选项D正确。 5.(199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白炽灯泡的灯丝常制成螺旋状,这样做的目的是A.便于灯丝散热,防止灯丝熔断。 B.尽量减少灯丝的电阻。 C.减少灯丝散热,提高灯丝的温度。 D.减少灯丝在高温时的升华。 5.答案:C 解析:白炽灯泡的灯丝常制成螺旋状,增大了灯丝的长度,增大了灯丝电阻, 可减少灯丝散热,提高灯丝的温度,选项C正确。 6.(2008上海物理竞赛题)AB、BC、AC、AD、BD、CD六根阻值均为R的 电阻丝连接如图所示,则A、D之间的等效电阻为() A.R/2 B.R C.2R/3 D.R/3 6.答案:A解析:当在AD两端加上电压时,由对称性可知,BC电阻丝中不通过电流,,可将BC 去掉,得到A、D之间的等效电阻为R/2。 7.(2006重庆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初赛)应该用测电笔去辨别火线和零线,决不能用手直接去接触电线,这是因为 A.手接触火线时,手不会发光,无法辨别火线 B.手接触零线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大,人体会触电

(完整)初二物理上学期计算题

一、计算题 1、哈尔滨东站到北京全程1288km。从哈尔滨东站开往北京的K18次列车,夕发朝至,列车运行时刻表如右表所示。求: (1)K18次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2)K18次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列车在20:20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哈尔滨东哈尔滨沈阳北北京 K18 到站时间-- 20:14 02:23 09:30 发车时间20:00 20:32 02:31 – 2、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s的平均速度是5m/s,后12m内的平均速度是4m/s,则该物体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3、一艘船,停在海面上利用声音的反射向海底垂直发射声音,经测量,从发射到接受到回声,所用时间为10秒,求海底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米/秒) 4、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m/s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响喇叭,2s 后听到回声,求按喇叭时距山崖有多远?(V声=340m/s) 5、我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ml的酱油?(ρ矿泉水=1.0x103kg/m3 ,ρ酱油=1.1x103kg/m3) 6、我国约有4亿多人需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 (1)求一块体积为4×10-6 m3的玻璃镜片的质量. (2)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2×10-2k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这副镜架的质量. 7、一块碑石体积为3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碑石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用量筒装入100ml的水,然后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声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靠声带的振动发声,鸟靠鸣膜的振动发声,蟋蟀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 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电铃实验可证明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 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 >v 气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常见试题: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常见试题:☆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

初二物理上学期试题(卷)

八年级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人步行速度为5m/s B. 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cm 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是37℃ D. 一场国际足球比赛的时间是45min 2. 如图1是一架加油机和两架受油机组成的梯队准时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加受油机的空 中距离只有2米,从地面看去,受油机就像贴在加油机身侧。梯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 ) A. 加油机 B. 加油机飞行员 C. 天安门城楼 D. 受油机飞行员 3. 今年在里约奥运会百米比赛中,中国运动员苏炳添闯入决赛。运动员们到达终点前 观众判断谁跑的快的根据是() A. 听裁判宣布比赛结果 B. 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C. 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 D. 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4. 图2所示为甲、乙两个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闪频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 所处的位置,则对甲、乙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图2 A.小球甲做变速运动,小球乙做匀速运动 B.小球甲做匀速运动,小球乙做变速运动 C.小球甲、乙都做匀速运动 D.小球甲、乙都做变速运动 5. 如图3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 由图象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 7. “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 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 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 跳舞的大妈跳舞时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B. 完全禁止广场舞活动 C. 住宅楼的居民都戴着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D. 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控装置 8. 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测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 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搂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 B. 敲击船体是利用声波向被困者传递能量 C. 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 D. 贴在船体上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9.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 “闻其身而知其人”主要是跟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 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快 10. 有一种用超声波作为子弹的枪,传统的房屋、石头、金属等掩体碰到这种武器无法起 到作用。声波子弹枪内有一组串联的电磁片,每个电磁片就是一个小扬声器,声波信息 通过电磁片逐级放大,达到对目标的攻击,要阻挡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子弹的袭击, 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带 D.金属物质网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1.补充适当的单位: (1)一个成年人的高度17.0 ;(2)小明骑单车的速度达到20 (3)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9.58_______. 12. 我们常说“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对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我们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歌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的;小明沿公路向东散步,一辆小汽车快速从小明身边穿过,向东急驰而去,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小明在向运动.

初二物理电流表和电压表练习题

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练习 1.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 。 2。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是: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是: 。 3。二个灯串联在电路中,其中一只灯亮另一只灯比较暗,则通过二者的电流( ) A 、二者电流相等 B 、亮的电流大 C 、暗的电流大 D 、无法比较 4。如右图所示,A 、B 二个导体接在电路中,则通过二者的电流(相等/不相等/无法确定) 5。下列电路中测灯L1的电流,正确的是( ) 6。某同学想测通过一个手电筒小灯泡的电流,估计电流可能在0.2A 左右,右上图为他的连接的电路,请指出他的错误并改正。 7。如图所示某同学测得电路中的电流,试分别指 出在这个电路中:总电流是: ;通过灯L1 的电流是: ;通过灯L2的电流 是: . 8。二个灯并联在电路中,其中一个灯比较亮,另 一个比较暗,则它们两端的电压( ) A 、相等 B 、亮的灯两端电压高 C 、暗的灯两端电压低 D 、无法确定 9。下列电路中测灯L1两端的电压, 正确的是( ) 第9题 图 10.如图所示某同学测电路中的电压,试分别指出在这 个电路中:总电压是: ;L1两端的电压 是: ;L2两端的电压是: 。 11。试在右面电路中的O 中 填入合适的电表(电流表和 电压表) 12。某一同学连接了一个电路,想 用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结果 闭合开关后,发现只有L2灯亮, L1

不亮,同时电压表没有示数,问此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13。试设计一个电路,二个灯泡串联,用一个电流表测量通过其中一个灯泡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它两端的电压。 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初二物理上学期全套教案

目录 第1讲:机械运动1 (5) 第2讲:机械运动2 (9) 第3讲:声现象 (11) 第4讲:物态变化1 (21) 第5讲:物态变化2 (26) 第6讲:光现象1 (33) 第7讲:光现象2 (39) 第8讲:透镜及生活中的透镜 (45) 第9讲:凸透镜成像规律 (51) 第10讲:眼睛和眼镜及显微镜和望远镜 (56) 第11讲:质量和密度 (61) 第12讲:密度的测量及应用 (64)

第1讲机械运动1 一、【教学要求、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参考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课堂精讲】 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 2、长度单位:国际---米用字母m表示 常用: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m)、纳米(nm) 换算:省略 3、一般常识: 4、刻度尺读数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 ①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 ②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a零刻度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b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c对于厚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课堂练习 1.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单位填在横线上 (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 (2)一本物理书长2.67 (3)一元硬币的直径18.0 (4)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 (5)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约16__________。 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3.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B.C.D. 4.201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对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是8844.43m.数据表明,这次测量所用仪器的精度(最小分度值)是() A.1m B.1dm C.1cm D.1mm 5.要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正确的是() 知识点2:时间的测量 1、实验室常用测量工具:停表(秒表) 2.时间单位: 国际:秒符号:s 常用:小时符号:h 分符号:min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关电能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节日彩灯把电能转变为光能 B.电动机主要把电能转变为动能 C.电热器把电能转变为热能 D.电炉主要是把电能转变为光能 2.在日常生活中,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做法是( ) A.用湿抹布擦电灯泡 B.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不接地 C.发生火灾时首先切断电源 D.保险丝烧断后,可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功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B.电功率越大,电流做的功就越多 C.电流做功越多,消耗的电能就越多 D.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4.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0V 时,导体中的电流是2.0A,如果将其两端电压减少1.0V,导体中的电流变为( ) A.1.5A B.1.0A C.0.5A D.0.25A 5.两个电阻R 1=20Ω和R 2=30Ω串联在电路中,经过一段相同时间它们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A.1:1 B.3:2 C.2:3 D:4:9 6.短波、中波和长波这三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关系是( ) A.短波最快 B.中波最快 C.长波最快 D.一样快 7.目前可以采用的上网方式有MODEM 拨号、ISDN 、ADSL 和光纤宽带等,其中速度最快的是( ) A.MODEM 拨号 B.ISDN C.ADSL D.光纤宽带 8.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 由闭合到断开,电路消耗功率之比为4:3.若R 1=12Ω,则R 2的阻值为( ) A.36Ω B.16Ω C.9Ω D.4Ω 9.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闭合后,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端移动,则( ) A.电压表的示数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B.电压表的示数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 C.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D.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10.有两个小灯泡L 1和L 2,其额定电压均为2.5V,额定功率分别为P 1=1W,P 2=0.8W,现把它们串联后接入电压为4V 的电流中,结果它们的两端电压分别为U 1、U 2,它们所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P 1'、P 2',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U 1=U 2;P 1'>P 2' B.U 1<U 2;P 1'<P 2' C.U 1>U 2;P 1'>P 2' D.U 1=U 2;P 1'=P 2'

初二物理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正)

第一学期末考试 初二级物理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 确的,把正确的答案填到每题后边的括号中。) 1.在操场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得很清楚,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可能是:()A.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B.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 C.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较小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频率较高 2.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应用光的反射的是:() A.B.C.D. 3.下列现象与各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相对应的是:()A.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灯丝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4.下列现象中利用 ..了熔化吸热的是:()A.向饮料中加冰块使饮料变凉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内蒙古大草原融雪的天气有时非常冷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测量电流的大小 B.铜线中的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C.在电路中电源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D.在通常情况下,玻璃和橡胶都是导体

6.用照相机照全身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多远的地方: ( ) A .一倍焦距以内 B .一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以内 C .二倍焦距以外 D .任何位置都可以 7.如图2 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 )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声波能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C .音调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 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8.有一物体从距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1.5倍焦距的地方,关于成像情况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像变大 B .像变小 C .像的大小保持不变 D .开始成实像,后来成虚像 9.大伟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一个可以显示小孔成像的装置。如果在该装置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就可以在该装置的半透明膜上看到烛焰的倒立像,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 ) A .光的反射规律 B .光的折射规律 C .凸透镜成实像 D .光沿直线传播 10.居民楼的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楼道灯总是亮着将造成很大浪费。科研人员利用“光控开关”(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和“声控开关”(当有人走近发出声音时自动闭合,无人走近时自动断开)设计自动控制电路,使得只有夜间有人上下楼梯时灯才亮,否则灯保持熄灭状态。图4中能够实现此功能的电路是: ( ) C . D . 图2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全汇总!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二物理下册课本

初二物理下册课本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选择、填空、计算题)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选择、填空)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变形可得:s=vt,t=。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第二章声现象(选择、填空)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初中物理《电压_电阻》练习题(含答案)

图6-3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电压 电阻》练习题(含答案) 一 。选择题(40分) 1.小新用西红柿制作了一个水果电池,他用一片铜片和一片锌片制作了它的两个电极, 做好该西红柿电池后,小新用电压表测量了它的电压,你觉得它的电压有多高?( ) A .3V B .220V C .1.5V D .0.2V 2.关于电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是提供电荷量的装置 B .是提供电流的装置 C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D .是提供用电器的装置 3.用电压表分别测量电路中两盏电灯的电压,结果它们两端的电压相 等,由此判断两盏电灯的连接方式是:( ) A .一定是串联 B .一定是并联 C .串联、并联都有可能 D .无法判断. *4.如图6-31所示,电源电压为6V ,当开关S 闭合后,只有一灯泡 发光,且电压表示数为6V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灯L 1处短路 B .灯L 2处短路 C .灯L 1处断路 D .灯L 2处断路 5.图6-32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 闭合,灯L 1和L 2都 正常发光,一段时间后,突然其中一灯熄灭,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 不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 ) A .L 1短路 B .L 2短路 C .L 1断路 D .L 2断路 6.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三根电阻丝,已知它们的长度关系L 1>L 2=L 3,横截面积的关系 为S 1=S 2<S 3,现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关于它们的电阻和通过他们的电流,正确的是 ( ) A .R 1<R 2=R 3 ,I 1=I 2=I 3 B .R 1=R 2>R 3, I 1=I 2>I 3 C .R 1>R 2>R 3,I 1>I 2>I 3 D .R 1>R 2>R 3, I 1=I 2=I 3 7.在如图6-33(a )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 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6-33(b )所示,则电阻R 1和R 2两端 的电压分别为( ) A .4.8V , 1.2V B . 6V , 1.2V C .1.2V , 6V D .1.2V , 4.8V 8.一个灯泡接在三节串联的铅蓄电池上,才能正常发光 如果现在用两个同样的灯泡串联后仍接在这个铅蓄电池上,则这两个灯泡将( ) A .较亮 B .较暗 C .正常发光 D .烧坏 9.如图6-34所示.开关S 闭合后,将电压表并联在ab 处时读数是0V ;并联 在bc 处时读数是6V ,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其电路故障是( ) A. L 1灯丝断路 B.L 2灯丝断路 C.电池耗尽无电压 D.L 2灯丝短路 10.某同学使用电压表时,估计待测电路中的电压应选用0~3V 的量程,但他误 用0~15V 的量程来测量。这样做的结果是 ( ) A.指针摆动角度大,会损坏电压表 B.指针摆动角度小,会损坏电压表 C.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比较准确 D.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不够准确 图6-32 图6-34 图6-33 2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若M 、N 、P 三点都在函数 (k<0的图象上,则的大小关系为( ) A. > > B. > > C. > > D. > > 2.DE是 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D是垂足交BC于E,若BC=8厘米,AB=10厘米,则 EBC 的周长为( )厘米 A.16 B.28 C.26 D.18 3.如图,将⊿ADF绕正方形ABCD的顶点A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ABE,连结EF,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DF≌⊿ABE B.AE⊥AF C.∠AEF=45° D.AD=AE 4.已知多项式x2+ax+b与x2-2x-3的乘积中不含x3与x2项,则a,b的值为( )。 A.a=2,b=7 B.a=-2,b=-3 C.a=3,b=7 D.a=3,b=4 5.如果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的值是( ) A. 15 B. ±5 C. 30 D. ±30 6.已知a=2002x+2003,b=2002x+2004,c=2002x+2005,则多项式a2+b2+c2-ab-bc-ca的值为( )

A.0 B.1 C.2 D.3 7.我们规定这样一种运算:如果,那么b就叫做以a为底的N的对数,记做 logaN。例如:因为23=8,所以log28=3,那么log381的值为( ) A.27 B.9 C.4 D. 381 8.已知:a、b为实数,且ab=1,设,则M、N的大小关系是( ) A.M>N B.M 9.若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 的值( ) A.6 B.-6 C. D.3 10.将中,x、y都扩大2倍,则分式的值( ) A . 不变 B. 扩大2倍 C. 缩小2倍 D. 都扩大4倍 11.若函数y=kx(k>0)与函数y= 的图像交于 A、C两点,AB垂直于x轴于B,则⊿ABC的面积为( ) A. 1 B. 2 C. k D . 12.阻值为和的两个电阻,其两端电压关于电流强度的函数图象如图,则阻值( ) A. > B. < C. = D.以上均有可能 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最新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汇总培训资料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 声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靠声带的振动发声,鸟靠鸣膜的振动发声,蟋蟀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电铃实验可证明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常见试题举例:☆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 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实验☆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 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常见试题: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常见试题:☆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