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量化管理

企业量化管理
企业量化管理

企业量化管理

企业量化管理(The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量化管理(quantitative management)

目录

[隐藏]

? 1 什么是量化管理

? 2 量化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 3 量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 4 量化管理的实施

? 5 进行组织体系量化设计的

前提假设

? 6 量化管理的基础思想

?7 量化管理理论的核心优势

?8 企业组织量化管理的解决

方案

?9 组织体系量化设计的主要

工作流程

?10 量化管理的优越性

?11 量化管理的针对性

?12 量化管理与其它管理模式

的区别

?13 企业量化管理的误区

?14 参考文献

[编辑]

什么是量化管理

所谓的量化管理(quantitative management),又称管理的数量统计法是指以数字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和研究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性能,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以求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和科学控制,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

[编辑]

量化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量化管理源起于美国,改革开放后被引入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量化管理被引入学校。而今,量化管理几乎成了科学管理的代名词,凡管理不量化就不科学,于是量化管理被视为管理宝典,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量化管理呈现出不断泛化之势。本文试图通过对量化管理理论基础的探究,帮助人们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和把握量化管理。

量化管理理论源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全球著名公司管理实践,是一种系统的管理理论。

量化管理理论是一种从目标出发,使用科学、量化的手段进行组

织体系设计和为具体工作建立标准的理论,它涵盖企业战略制定、组织体系建设、对具体工作进行量化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是一种整体解决企业问题的系统性的量化管理理论。

量化管理是根据工程学的原理设计而成的。其中的各个部分互相关联,互相制约,共同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企业管理系统像一部精密的机器有效的运作。

一个量化的企业组织是由战略规划决定目标,由目标决定项目。大项目本身提出了对高层员工素质,部门职责和组织架构的要求,项目分解形成任务。然后根据任务的量化流程设置需要的岗位、人员规模、人员素质等人力资源要求,以及财务,技术和生产的一系列要求。最后每一项新的要求又决定了自己的项目和任务分解,并在支持任务量化流程下实现各项要求。

量化管理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确定如何由个体组合成部门,再由部门到整个组织;什么是正式的上下级报告关系;以及如何使部门间有效沟通、合作与整合的系统。

量化管理是标志着企业管理的先进性,是现代管理的终极模式!它是一种基于市场研究和调研数据做出营销量化决策的科学管理思想,覆盖了管理领域的多个关键命题:组织结构优化、培训设计、产品定位、定价、广告媒介投放、品类规划等等。

―企业量化管理‖是目前在国际上最为前沿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的模式,被誉为―企业终极管理模式‖。是在经过对全球上百家百年标杆企业的跟踪对比、分析后总结出的唯一适用于所有这些企业的共同

的成功奥妙。它从根本上回答了建立―百年企业‖的最终方法是什么。[编辑]

量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量化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其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工程师和科学管理家费雷德里克·泰勒(F·Taylor,1856-1915)。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是由于管理落后,生产操作方法混乱,资源、人、财、物配置低效,工人的劳动所得不与其劳动强度挂钩且工资很低,劳资关系紧张,工人―磨洋工‖、消极怠工现象大量存在,企业的效率低下。在哈佛大学就读的泰勒因病辍学后,先后在工厂当过学徒和工段长,并最终被提升为公司的领导者,成为一名管理人员。在他与从事生产的工人的长期接触中,对低效率和有组织的怠工问题感受深切,对劳资双方矛盾的不断激化深感忧虑。他认为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管理部门缺乏合理的工作定额,工人缺乏科学指导,必须用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见解或个人的经验认识,于是他开始对管理科学化进行潜心研究。为此泰勒先后做了大量实验,在总结长期实验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五条原则:

1.工时定额化。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工效,研究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性,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并规定出完成每一个单位操作的时间,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

2.分工合理化。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选择合

适的工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之在工作中逐步成长。

3.程序标准化。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

4.酬金差额化。把工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工人工资收入相联系,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制度,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5.管理职能化。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标准的设计程序进行。

泰勒认为,―管理这门学问注定会具有更富于技术的性质。那些现在还被认为是在精密知识领域以外的基本因素,很快都会像其他工程的基本因素那样加以标准化,制成表格,被接受利用。‖泰勒还进一步指出,―同样的原则能以等量的威力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在我们的家庭管理上,在我们的农场管理上,在我们的大小商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慈善机构、我们的大学和我们的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上。‖

泰勒的设想在今天变成了现实,量化管理在很多方面吸收了科学管理的管理理念。比如任务定额化,量化管理强调首先确定标准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然后对其逐步细化、具体化,并逐项量化打分以便量化考核;程序标准化,为求管理的公平性,量化管理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针对具体的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制定出标准的工作程序,并对

程序中各个步骤和环节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赋予相应的分数和权重;酬金差额化,量化管理对工作任务、工作程序等方面进行精确量化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根据量化结果实行―按劳取酬‖,把完成工作的质和量与工作人员的报酬紧密联系,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等等。以科学管理为理论基础的量化管理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但它也同时继承了科学管理自身固有的缺陷,比如程序标准化固然有助于管理的规范化,但它也会成为束缚工作人员的思想和手脚的绳索;酬金差额化的确可以提高工作积极性,但由于其过于强调物质激励,会导致人们急功近利,不利于从根本上长期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它还会导致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紧张。除此之外,科学管理中泰勒的定额任务和标准程序等都是经过长期实验得出的,而当前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实施的量化管理中的标准工作量和标准工作程序大都是根据经验而不是实验确定的,所以其科学性和规范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量化管理的另一理论来源是实证主义(Positivisme)或者说实证哲学(Philosiphie positive)。实证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3(卜40年代,其创始人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l798—1857),孔德是一个身处巴黎市民社会中的市井哲学家,―他厌恶发表令人眩目的、高深莫测的哲学议论.而乐于从社会实际生活出发,提出试图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确实而有用的理论‖。作为精通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科学家,孔德在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和潜心研究培根、狄德罗、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休谟等前人

的思想及著作后,他感到自己的科学所以能成为科学,就在于它始终坚持贯彻―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的实证主义。所以他提倡一种唯科学主义,主张实证的精神和作为实证方法的―客观方法‖,不仅是一切自然科学的指导精神与基本方法,也是一切社会科学的指导精神和基本方法,要求社会科学能够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可确证、可证实的特性。孔德实证主义的基本信念是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无根本区别,于科学有用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可观察世界的感觉经验基础之上的,他企图使社会科学摆脱以往与自然科学相割裂的状况,而成为自然科学的直接发展和继续,成为整个实证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科学分支。实证主义拒绝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认为这是人的认识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哲学应当象实验自然科学一样以经验、事实为依据,而经验、事实永远只能到现象领域,不能达到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

概括而言,实证主义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思想:①科学中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用感官进行系统的观察获得的。对一种主张(观点)决定取舍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不是和事实(经验数据资料)一致。②对实证主义而言,事实或经验数据资料是不带理论性的,是不受道德或政治的、种族或文化的偏见的影响的,它们是能够用不含任何理论假设或预设的语言加以描述的。③客观性是通过主观之间对事实的一致看法而建立的。④隐藏在物理科学进步背后的方法,对于人类社会领域的研究也是适用的。⑤科学的目的是建立普遍法则或一些概念。这些普遍―真理‖是依赖对事实的观察研究而确立的。一旦这样的真理

成立,它们就会生成新的假设,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验证。⑥正像在物理科学中一样,复杂的现象被分解为基本组成要素或部分,在社会科学中也要如此。⑦科学研究是价值无涉的,即是说,对于政治、社会或道德问题是中立的。

实证主义用数学、物理学等严密科学构造了关于世界的图示,强调事实和经验,反对思辩,主张用实证科学的方法统辖所有的科学,在他们看来,某一学科要成为科学,就必须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精确化的语言来描述事实,并把理论演变成为一套技术原则与操作规范。

实证主义的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今天实施的量化管理就无不渗透着实证主义的精髓.比如追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管理过程中抛弃定性管理方法,强调管理工作要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对管理的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都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立,以增加管理的可操作性;追求价值中立和道德中立,在管理过程中强调刚性管理原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尽量避免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诸如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影响等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指导的量化管理促进了管理的实用性和客观性.然而量化管理为追求管理的实用性和客观性,把―被观察到的事实‖以外的事物,诸如人的思想、意识、情感等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实都排除在了管理范围之外,这种根据方法选择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的做法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从而导致了管理工作的表面化,同时也使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盲区。另一方面,由于实证主义抹杀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为

量化管理的无限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很多不能量化或不宜量化的事物被纳入量化管理的轨道强行量化,其后果是表面上增加了管理的可操作性,而实质上量化的结果与事物的本质之间并没有本质联系,对管理工作造成误导。

除科学管理和实证主义外,量化管理还直接受到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科学主义(Scienrism)是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潮之一,它又被译为唯科学主义,是一种狭隘的科学观。人类在走过了原始的蛮荒和中世纪的蒙昧之后,近代以来,自然科学一直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凯歌行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科技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赢得了人们普遍的信任和尊重。人们在尽情享受科技文明的喜悦时,不由自主地滋生了对科学的崇拜和迷信。―科学万能‖成为人们深信不疑的神话。由于科学的成功所取得的威望,科学的威力被夸大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认为科学无所不能,无往不胜,自然科学知识被视为人类知识的典范,科学方法被视为无所不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科学主义诞生了,它把科学片面地理解为实证自然科学,并被推广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认为唯有科学才能有效可靠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唯有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才能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把科学的有限原则予以无限制的普遍适用,试图把自然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贯彻运用到其他所有知识领域,包括用自然科学解释人的心理、社会和哲学问题。科学主义在方法论上的主要观点是崇尚客观、精确、量化、崇尚机械性地预设、彻底的论证,认为自然科学方法是唯一科学的方法,因而

自然科学方法应被广泛应用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一切研究领域。任何学科要真正成为科学,就必须运用实验——归纳这种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来探寻事实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严密的学科体系。

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量化管理注重吸收和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管理问题,把管理活动抽象成数学模型,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对管理结果统计、计算、分析,追求管理结果的数量化和精确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管理的科学性、严谨性。但科学主义实质上是对科学盲目崇拜和信仰的一种狭隘的科学观,以此为指导思想的量化管理盲目地将一些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人的精神、思想、意识领域,并将管理是否量化以及量化结果的精确程度作为衡量管理活动是否科学的依据,这种作法有失偏颇。首先,任何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自然科学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科领域,用自然科学方法来考察社会关系、人的思想意识、脑力劳动成果等事物,从表面上看是增加了其科学性,而实质上造成了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扭曲;其次,量化管理一味追求量化结果的精确性,实际上量化结果的精确性与其科学性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有些量化结果看似精确而实际是毫无意义的。比如一个学生的操行品德得了85分,这并不能说明该学生道德水平高或者达到了某一水平。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量化管理是一种以科学管理为其理论依据,以实证主义作为其方法论基础,以科学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成熟的自然科学为效法的榜样,以追求精确、定量、客观为目标的管理

方法。它在适当范围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磨洋工‖现象,提高管理的效率。但如果片面夸大其科学性,对它盲目崇拜,就会导致量化管理的不断泛化,进而走向极端化,最终会给我们的社会生产实践造成巨大的负面效应。

[编辑]

量化管理的实施

―量化管理‖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利用科学的分解方法,推导出确保目标实施的主要工作有哪些,进而通过对这些主要工作进行分类,直接解决了公司组织架构及部门工作职责与目标的之间的关联问题。同时,在目标分解过程中,将公司每个员工的工作与企业目标之间建立起清晰的量化关系,从而解决了员工薪酬与企业目标和个人工作之间的难题,真正做到了薪资的公平、公正、甚至公开。―量化管理模式‖还采用―SOP‖ ——―标准操作手册‖的形式将企业的大部分关键性工作的执行方法与评价标准固化下来,为企业关键性的执行工作制定了科学的量化评价标准。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企业执行力弱的问题。同时,通过大量操作模型的引入,将企业在执行方面的技巧与能力规范和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不仅仅提高企业中每一位员工的专业水平,最重要的是,保证了企业整体的执行水平在科学系统的运转下,减少了对某些关键人员的依赖,使企业的执行水平从人为保证层面上升到系统保证层面。大大提高了执行水平的可靠性。最后依靠―企业量化管理‖模式的引入和使用,使企业每一个员工逐渐形成统一、规范的行为习惯,进而最终形成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企业文化‖。

因此,―企业量化管理‖模式适用于那些历经多年风雨,已经逐渐从天天面对企业生存危机的威胁中走出来,进而面临(思考)企业如何持续发展、如何在今后的竞争中保持永久竞争优势的企业。它可以在企业战略制定方面、企业组织规划方面、企业薪酬及人员管理方面、企业营销方法的创新方面,以及企业文化的打造方面,为企业提供科学的设定目标的方法,分解出达成目标的关键途径,对途径中的关键步骤建立量化评价标准,同时以―SOP‖的形式将以上工作固定下来,使您的企业从现在的水平上升到系统保证的层面上来。

一个公司的成功,从本质上来说,源于一个优良的组织,而建立一个优良的组织是管理者的核心使命。量化管理理论源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全球著名公司管理实践,是一种系统的量化管理理论。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前麦当劳董事长兼CEO吉姆·坎塔卢波先生是如何评价他的成功秘诀的:―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人来操作,产品无差异,品质无差异,我们有严格的量化操作手册‖这!就是麦当劳成功的法宝。因此麦当劳可以在短短几十年里开上几万家连锁而不必过分担心产品质量与服务,也不用过于为要找到几万名合格的店长而苦恼。因为标准的操作流程为他提供了相当的保障。而被喻为全球企业管理者大学的宝洁公司CEO约翰·白波先生在总结宝洁公司百年长青的原因时说到:―宝洁公司到现在已成功守业160年,许多人认为我们是一家神秘的公司,而现在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他的神秘就是我们拥有一套客观科学的量化管理系统。宝洁160多年来的成功正是源自于这套不断完善的量化管理系统。‖因此当我们国内的企业为一个产品

上市而绞尽脑汁却仍不能避免地遭受新产品上市成功几率小于5%的惨痛失败的时候,宝洁公司却继续保持着他的全球产品上市成功率85%的骄人业绩。

[编辑]

进行组织体系量化设计的前提假设

以下是进行组织体系设计时,有关企业组织体系的一些前提假设:

1) 企业组织围绕目标而存在

2) 部门因完成专业性相似的工作项目而存在

3) 岗位职责与其需要完成的使命而对应

4) 薪酬与员工完成使命的数量和质量而对应

5) 培训因员工所要完成的使命与其工作能力的差异而存在

[编辑]

量化管理的基础思想

1) 基本概念

a) 量化管理:量化管理是以数字为基础,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

b)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确定如何由个体组合成部门,再由部门到整个组织;什么是正式的上下级报告关系;以及如何使部门间有效沟通、合作与整合的系统。

2) 理论基础

a) 量化管理理论

量化管理是根据工程学的原理设计而成的。其中的各个部分互相关联,互相制约,共同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企业管理系统像一部精密的机器有效的运作。

工程学的设计讲究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其核心思想是根据系统性能最优的原则,对系统中各个部件进行设计。

–系统性:系统设计、通盘考虑

–完整性:关注细节、全面优化

–科学性:科学依据、量化决策

一个量化的企业组织是由战略规划决定目标,由目标决定项目。大项目本身提出了对高层员工素质,部门职责和组织架构的要求,项目分解形成任务。然后根据任务的量化流程设置需要的岗位、人员规模、人员素质等人力资源要求,以及财务,技术和生产的一系列要求。最后每一项新的要求又决定了自己的项目和任务分解,并在支持任务量化流程下实现各项要求。

b) 项目管理原理

项目管理(MBP)是一种为高效地完成某个既定目标而对资源进行管理、分配、调度的过程。MBP(Manager By Project)就是以项目管理的思想管理所有事情。

MBP的核心思想与核心工作如下:

[编辑]

量化管理理论的核心优势

1) 国际著名公司工作经历的营销经验和管理经验支持

2) 组织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项目管理理论的理论支持

3) 专业市场调研的市场研究经验支持

4) 对项目管理思想的深刻理解,对项目、任务流程的正确分解[编辑]

企业组织量化管理的解决方案

企业组织体系量化设计思想见下图:

在进行组织设计时,由企业的战略规划导出企业的年度经验目标,确定主要工作项目,按照项目的专业性,对项目归类,确定部门设置。按照项目管理理论,将项目分解形成任务,按照任务的技术性,对任务归类,确定岗位设置。通过对完成任务所需工作时间的计算,确定岗位编制,进而确定部门编制和公司编制。

将项目按照工作流程分解成任务时。确定每个任务的任务目标、负责人(岗位)、工作时间,从而制定项目的工作流程。

将各个部门的部门职责、岗位职责、项目流程汇总,完成公司的组织体系设计工作。

依据量化管理思想,不但能够进行企业组织体系的量化设计,还可以进行集团组织体系、部门组织体系等组织体系的量化设计。

量化管理理论基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全球著名国际企业实践,

是一套经历实践检验的先进管理理论。

上述两大管理领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领域。

[编辑]

组织体系量化设计的主要工作流程

在设计组织体系的过程中,紧密围绕企业目标,确定企业的工作项目,依据项目管理理论,科学、量化地设计企业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量化设计的主要流程如下:

[编辑]

量化管理的优越性

依据企业战略目标,使用量化原理设计的企业组织体系,能够很好地执行公司的战略目标,企业目标、部门目标和岗位目标紧密结合,保证了企业运作效率的最优和对公司战略的良好适应性。

量化管理的优越性如下:

1) 紧密围绕企业的目标,依据企业的工作项目设计企业的组织体系保证了组织体系的系统性

2) 在设计过程中,全面应用项目管理和量化管理理论,保证了资源配置的科学性

3) 从企业目标出发,确定工作项目,将项目分解落实到部门和岗位,使部门目标、岗位职责与企业目标紧密结合,保障了设计工作的全面性

4) 以量化管理理论为指导设计的部门编制和岗位编制,保证了系统效率的最优

5) 依据项目的专业性确定部门分工,依据任务的技术性确定岗位设置,保证了组织体系的合理性

6) 对工作流程的量化设计保障了对工作项目和任务的监控和考核

7) 对任务的量化管理过程强化了系统的稳定性

8) 任务SOP的制定保证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工作的规范性

9) 以任务为单位的设计思想减少了组织内部的冲突

[编辑]

量化管理的针对性

量化管理从企业目标出发,使用科学、量化的手段,提供整体企业组织体系量化解决方案,能够从根本上。系统地解决企业组织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与其它量化手段相比,对于解决现存企业组织体系问题。量化管理的针对性见下表:

[编辑]

量化管理与其它管理模式的区别

量化管理理论是一种从目标出发,使用科学、量化的手段进行组织体系设计和为具体工作建立标准的理论,它涵盖企业战略制定、组织体系建设、对具体工作进行量化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是一种整体解决企业问题的系统性的量化管理理论。

企业管理心得:量化管理的五条原则!

前言: 量化管理源起于美国,改革开放后被引入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量化管理被引入学校。量化管理而今,量化管理几乎成了科学管理的代名词,凡管理不量化就不科学,于是量化管理被视为管理宝典,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量化管理呈现出不断泛化之势。量化管理理论源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全球著名公司管理实践,是一种系统的管理理论。 量化管理理论是一种从目标出发,使用科学、量化的手段进行组织体系设计和为具体工作建立标准的理论,它涵盖企业战略制定、组织体系建设、对具体工作进行量化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是一种整体解决企业问题的系统性的量化管理理论。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指出来量化管理有五大标准。 1、管理职能化。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标准的设计程序进行。 2、程序标准化。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 3、分工合理化。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选择合适的工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之在工作中逐步成长。 4、酬金差额化。把工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工人工资收入相联系,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制度,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5、工时定额化。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工效,研究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量化管理示意图性,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并规定出完成每一个单位操作的时间,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 量化管理是许多大中型企业系统建立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科学决策的重要性。部份企业己经开始使用调研或数据方式回答或解决营销中的许多问题。但是由于大多营销人员从未接受过量化管理的专业培训。 因此导致经常性的错误使用各种量化方法,许多人把市场调研的数据或引用一些表格、指标就当成量化管理的标志。这种表面化的理解使许多企业在引入所谓先进的营销方法后浪费了大量的调研费用、进行大量对营销毫无帮助的市场研究。据统计在中国95%的市场调研对市场营销起不到直接的作用。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许多中国企业市场系统化转型的进程。

软件公司绩效考核方案

绩效考核办法 第一条目的 为使公司对员工的工作业绩、业务技能、工作态度及工作胜任力等有客观评价,同时激励和指导员工不断改进工作,促进公司预期目标的有效达成,逐步形成以绩效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最终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特订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全体在职员工。 第三条原则 1、公开原则:公开绩效管理的标准、程序、方法等,确保绩效考核的透明度。 2、客观性原则:绩效考核要以确立的目标为依据,对被考核人的评价应避免主观臆断。 3、开放沟通原则:在整个绩效考核过程中,目标设立、过程督导、结果考核及提出改进方向等环节均应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

第四条考核机构 3.1绩效管理小组 公司成立绩效管理小组,对绩效管理进行全面领导和管理。绩效管理小组的组成:组长为公司总经理,副组长为常务副总,成员为市场副总、研发副总、总经理助理和各部门总监。 绩效管理小组主要职责: (1)每年度结束前2个月召开专题会议,根据公司确定的发展战略及业务年度重点工作规划,确定新年度绩效管理策略和目标; (2)审批公司绩效管理制度; (3)根据客观经营环境变化和战略、预算的调整,调整公司绩效管理策略。 3.2综合部 (1)起草、编制、修订公司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建立绩效管理体系与流程; (2)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及时协调解决绩效管理执行中的问题; (3)对月度和季度等考核结果的审核及执行兑现; (4)接受和处理员工有关绩效考核的投诉; (5)汇总绩效考核结果数据,完善绩效管理档案; 3.3财务部

(1)组织公司预算编制及管理工作,为绩效指标设计和考核结果实现提供目标依据; (2)支持绩效考核工作,按考核指标要求提报相关数据。 3.4各部门 (1)根据公司目标、本部门月度工作计划确定各岗位任务工时或任务额; (2)组织实施日常绩效评估工作,开展绩效面谈工作,对员工进行绩效辅导,帮助员工提升绩效。 3.5被考核者 (1)积极与直接上级沟通确认岗位考核指标、权重、目标值及考核标准; (2)努力提升岗位绩效,遇到问题积极与直接上级和相关人员沟通解决; (3)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及时与直接上级或人力资源部进行沟通反馈。 第五条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垂直考核,由直接领导进行考核。 第六条考核频度 考核频度分为月度考核和季度考核。

软件项目量化管理方法

软件项目量化管理方法 摘要:本文在对软件企业量化管理应用常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解决可操作性、可比性等问题为着眼点,识别出了量化管理中必须明确的四要素,表述了企业在量化四要素上采用的常见做法。 本文采用80/20原则,说明了企业在识别度量对象时应避免的问题;采用持续改进的理论,说明了企业在量化管理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在结合平衡记分卡与目标驱动组合式的量化管理方法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软件企业的量化管理的具体应用步骤。 关键词:量化管理四要素80/20原则持续改进GQ(I)M 1. 引言 如今,很多国内软件企业选择采用能力成熟度系列模型(Capa bility Maturity Model, CMM)或其它模型来建立本企业的软件过程规范,欲通过提升软件过程的能力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开发风险、减少开发成本、保证产品按时交付等目的。将软件过程规范的一个目的就是使软件过程可视化,这个可视化则要求了对软件过程的量化;而产品质量是否提高、开发风险是否降低、开发成本是否减少、项目延期是否缩短,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则要求了对软件项目的量化;软件过程改进与量化管理息息相关。

不少企业在将识别出的量化管理方法应用于软件项目管理过程时,发现不少问题。最为常见的是: 量化工作的可操作性不强,如:部分量化数据难以收集、难以统计投入的成本没有得到预期的产出。如:量化工作投入了成本,但形成的量化结果参考价值不高提供给管理层用于决策的支持数据也不够,数据缺乏可比性量化结果不是管理层所关心的,达不到管理层预期的过程可视化程度 针对此类问题,本文识别出了在量化管理中必须要考虑的四个方面,即:量化四要素,并从量化四要素对量化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建议了软件企业采用的量化管理方法。 2. 量化四要素 “只有通过对产品、过程的度量,才能描述、评价、提高产品与过程”。 笔者认为,要度量,就要明确度量的对象;要度量对象,就要明确标识度量对象的计量单位;要产生度量结果,就要明确度量方法,包括度量技术和数据收集的方法;要评价度量对象,就要明确用于比对的基准指标,即表征度量对象目前情况的标尺,通过该标尺与度量结果的比对,得出对度量对象的评价。而度量对象(Object)、计量单位(Unit)、度量方法(Method)、基准指标(Benchmark),这就是笔者所说的量化四要素。

工程材料基本概念之一

一、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的概念 Structures of the metals and concepts of crystallization 1.晶体、非晶体的概念、联系和区别concepts 、relations and difference between crystal and amorphous body(noncrystal) 概念: ?Composition/concentration: ?allotropic transformations 同素异晶转变:there are no compositional alterations ?incongruent transformations:Eutectic and eutectoid reactions, as well as the melting of an alloy ?Crystal and amorphous state: ?Pure metal纯金属 ?Metallic Solid solution (Sosoloid)固溶体 ?Metallic Compound:cementite 金属化合物( Fe3C) ?Mechanical mixture:pearlite机械混合物:珠光体 ?Binary eutectic systems (Eutectic reaction) ?BCC 体心立方晶格 Body-centered cubic ?FCC 面心立方晶格 ?HCP 密排六方晶格Hexagonal close-packed lattice (HCP) ?Crystallographic planes 滑移面 ?ferrite [‘ferait] 铁素体 ?cementite [si'mentait, si'men.tait] Fe3C ?eutectoid [ju:‘tekt?id]共析混合物 ?Proeutectoid先共析体 ?hypoeutectoid [haip?uju(:)‘tekt?id] 亚共析 ?hypereutectoid [haip?rju‘tekt?id]过共析 ?pearlite [‘p?:lait, ’p?.lait] 珠光体、珍珠岩 ?austenite [‘?:st?.nɑit] 奥氏体 ?peritectic[peri‘tektik, .per?’tektik]包晶的,包晶体 ?congruent transformations 一致性转变 ?allotropic transformation同素异晶转变 ?isomerism 同分异构 Transformation晶体与非晶体的转化 ?晶化(crystallizing)/脱玻化(devitrification): (1)can be happened spontaneously because noncrystal with high internal energy,unstable晶化过程可以自发进行,因为非晶态内能高、不稳定,而晶态内能低、稳定。(2)非晶化(noncrystallizing):damage of regular arrangement of inner atoms 因内部质点的规则排列遭到破坏而转化为非晶态。Examples:非晶化一般需要外能。如天然石英是晶体,熔融过的石英却是非晶体;把晶体硫加热熔化(温度超过300℃)再倒进冷水中,会变成柔软的非晶硫,再过一段时间又会转化为晶体硫.

什么是企业量化管理

什么是企业量化管理 一个公司的成功,从本质上来说,源于一个优良的组织,而建立一个优良的组织是管理者的核心使命。量化管理理论源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全球著名公司管理实践,是一种系统的量化管理理论。 1. 目前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企业由于企业组织体系设置的不科学、不合理,导致实际工作中,企业组织体系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但降低企业的运作效率,而且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1.1 案例一:某大型家具集团 1.1.1 案例背景 某大型家具集团始创于1990年,是一家集板式家具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公司工业园占地近千亩,员工数千余人,总资产愈亿元。公司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等荣誉称号,营销网点遍布全国,并远销俄罗斯、中东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企业发展了,问题也接踵而来:老板的亲戚在企业中占据一些关键岗位,拥有特权,造成公司的规章制度难以执行;人员流动频繁,人员工作热情不高,人才培养困难;部门责任不清,问题相互推委,效率低下;人员专业与工作内容不匹配,决策层每天面临很多琐碎工作的协调、审批,根本抽不出时间考虑公司发展。 1.1.2 问题分析 该客户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的问题 a) 目标的制定不够清晰,量化。企业目标是口号或理想的表述,如:“打造中国大众家具第X品牌”或“成为中国家具一流品牌”,而没有对目标的阶段进行科学分解 b) 目标与目标之间缺乏联系。即企业目标、部门目标,岗位目标相互独立,缺乏联系 2) 部门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能不清晰 a) 部门在设置上及称谓上较为混杂,一个部门往往从事几类工作 b) 将一件事的流程分别置于不同部门,加大事情的协调难度 c) 工作责任人不够明确,多个部门同时参与,容易相互推卸责任,影响工作的质量 d) 部分关键工作类别存在缺失现象

软件公司绩效考核制度

软件公司绩效考核制度 1 总则 3.1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3.2 以考核制度规定的内容、程序与方法为准绳。 3.3 考核力求公平、公正。 2 考核的职责与权限 2.1 考核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2.1.1 人力资源部是考核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负责制定有关人事考核的原则、方针和政策;拟订考核制度和考核工作计划;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考核工作;统筹指导各部门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考核办法。 2.1.2 各用人部门是考核办法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2.1.3直接上司是其下级的主要考核者;考核者针对职员工作考绩表所列内容对被考核者逐项评定,考核结束后,考核者必须让被考核人了解到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2.1.4 二级考核制:直接主管是一级考核者,是考核的主要责任人;公司考评委员会是二级考核者,对一级考核者的工作进行监督、审核。管理者对下属的考核,必须受到公司考评委员会的监督。 2.1.5 下级对上司的考核拥有申诉权,如上司的考评结果不公平,可向公司考评委员会反应。 2.2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职责与权限 2.2.1考核者代表公司,按照既定的统一的评定标准,公平、公正地考评下级。考核者要准确地把握考核规则和考核尺度,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2.2.2被考核者应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考评的评判标准,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并有向公司考评委员会申述的权利。 3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三大模式,按照经理级、职员级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以《经理工作考绩表》及《职员工作考绩表》中所量化的指标为评判标准。 4考核细则 4.1 公司的考核采用月考核制,每月3日前,人力资源部将考核表分发到各部门,每月7日前各部门将考评结果反馈到人力资源部。 4.2 考评办法

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一直以来,很多外国专家持这样的观点: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管理,最容易发生问题的也是管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其答案却是众说纷纭。但肯定包含这样的原因,就是不懂管理,或者说不懂得管理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就企业发展而言,懂管理未必就会成功,但不懂管理一定不会成功。据说,“企业管理”一词在一百多年前才出现。今天我们所说的“企业管理”,是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庞大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如何实现企业组织持续性和健康性的发展。一锤子买卖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两回事,要实现后者,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世界发展到今天,企业管理的方法有很多,今天中国二十多年来的企业管理,实际上囊括了西方三百年的工业化管理历程,但从企业的角度而言,无论什么样的管理解决之道,企业都会习惯性地使用效益和效率去衡量,如果一项看起来很“伟大的理论”,既不谈效益,也不谈效率,都会质疑它对于企业管理的价值。 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说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效益的化,看起来与企业定义有一致性,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效益的化;另一种观点说管理的目的就是满足顾客,这是现代管理学的观点。利润来自哪里?效率来自哪里?这两个问题,今天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或者说是西方企业管理的共识,即:利润来自满足顾客、效率来自分工流程。第一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观点,第二种观点是现代的观点。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仅要了解管理的渊源,更要了解时代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一个好的管理理论在继承中发扬光大。目前国内外众多企业普遍采用了“现代管理学”的理念,“现代管理学”是从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写于1946年的《公司的概念》开始算起的,为什么没有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算起?因为在德鲁克之前,所有的企业管理几乎都是在谈论“企业和利润”,从德鲁克开始,才谈论“组织和绩效”,才讨论“产品与顾客的关系、组织与个人的关系”。目前流行的“目标管理”的概念也是德鲁克XXXX 年最先提出来的。因此说,现代企业管理不仅关注企业生产的组织、生产的效率和企业的效益,更关注顾客的反映、顾客的需求,也关注企业职工的思想和实际的情况。 在这里还要提到国企的中国特色管理,或者叫“中国式管理”,都强调了稳定比竞争更重要、和谐比效率更重要、价值观统一比个性的解放更重要,这与西方国家的管理理念有差异,国内的专家正在积极探索,力求缩小这种差异,使国际先进管理理论不仅仅在中国特定环境下发挥出有效管理的作用,同时也能与国际惯例有效接轨。

量化管理

量化管理量化的定义:通过设置一些指标,并寻找这些指标的关系,赋予指标一定的权重,通过公式将它以数值的方式表达出来。 量化管理是许多大中型企业系统建立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科学决策的重要性。部份企业已经开始使用调研或数据方式回答或解决营销中的许多问题。但是由于大多营销人员从未接受过量化管理的专业培训,因此导致经常性的错误使用各种量化方法,许多人把市场调研的数据或引用一些表格、指标就当成量化管理的标志。这种表面化的理解使许多企业在引入所谓先进的营销方法后浪费了大量的调研费用、进行大量对营销毫无帮助的市场研究。据统计在中国95%的市场调研对市场营销起不到直接的作用。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许多中国企业市场系统化转型的进程。 量化管理法是指在布置工作时,将工作以量化的形式提出要求,并使之涵盖工作全过程的一种管理方法。量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即时量,数量和质量。“时量”主要是指完成工作的时间量;“数量”是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是指完成工作的标准。三者相互依存,如同三维空间中,确定一个点位置的三个坐标,缺一不可,否则在执行中必然会有偏差,影响工作质量。 量化管理法:管理者在向下属布置工作时,常出现不同的下属,执行到位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有一种较为可行的管理方法,使管理者布置的工作得以保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常听到有些管理者埋怨下属抓落实不力,告诉让照办的事没有照办。告诉抓紧办的事,抓而不紧,告诉让办好的事,办的不好。总之一句话,未能达到管理者预想的效果。但同样的事,不同的管理者去布置,其结果往往不同。一个是总不如意,而另一个则能够达到目的。究其原因,往往是一个是否采用了“量化管理法"的问题。比如在布置一件工作时,缺乏“量化”意识的管理者,一般采用“赶快去办”,“抓紧去办”之类的布置方法,确属急事,再加上一个口头语“马上去办”。由于在布置工作中没有使用带有可量化的词语,只是使用难以量化的程度副词,下属在执行中就会出现一人一个结果的问题。 而具有“量化”意识的领导在布置工作时,通常会将时量,数量,质量意识贯穿在整项工作的过程中,如:“你今天下午三点之前把三十份装订好的文件送到会议室”。短短一句话,三个量包含其中。“时量”——"下午三点之前";“数量”——"三十份文件";“质量”——"装订好的文件"。这使经办人在头脑中立刻树立了三个“量”的概念,在执行中就可以到位。反之,取消任何一个量,都可能出现偏差。假如这句话中没有“量”,就成了“你把文件送到会议室”。这件事有可能理解成为送1份也行,送10份也行;上午送也行,下午送也行;现在送也行,明天送也行;草稿也行,印好的文件也行。总之这种不确定性的指挥,在不同员工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高素质的员工当然他可以尽善尽美的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但对于素质一般的员工,就会产生偏差。其实说到本质上,管理就是一门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不在于你能让高素质的员工把事情办好,更重要的是让素质一般的员工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位员工在执行同一项命令时,能够按照管理者的意识,把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好。才是领导高素质和管理艺术的反映。 “量化管理法”之所以可以让每一位下属工作到位,如果深入分析,这中间蕴涵着一个“三维空间”的概念。我们不妨把整体管理视为一个“三维空间”(也可称做“三度空间”),每一项具体工作就如同一个“点”,在三维空间中,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需要三个坐标,那么我们也可把时量、数量、质量当作三个坐标,有了这三个坐标,就找到了工作的定位点。反之,缺了任何一个坐标,工作这个点的位置就会出现偏差。 为此,当一个管理者在埋怨下属工作抓落实不力时,你一定要仔细想一想,你是否能将整体管理在头脑中构建成一个“三维空间,布置工作时,量化的意识是否已经深入到你的管理意识中去,你头脑中是否已经形成了确定工作这个“点”的三个坐标——时量、数量、质

软件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软件公司绩效考核 管理办法

XXX科技有限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9

第一条目的 为了确保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的落地,确保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工作改进、培训、薪酬调整等提供依据,实现绩效挂钩,不断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第二条目标 一、经过绩效考核,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提高公司工作管理水平。 二、经过绩效考核,促进每个员工提高工作业绩与工作能力,逐步提高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素质。 第三条原则 一、以提高员工绩效、完成工作计划为导向; 二、公司和部门实行分级管理考核。 第四条考核组织 一、考核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不包含试用期和临时员工)。 二、考核权限 1、公司负责对技术副总监和部门工作目标考核评价工作; 2、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副职及以下人员的工作目标考核评价工作。 三、考核小组

设立公司考核领导小组,成员由公司领导组成。公司考核领导小组是全司绩效考核工作的领导机构,对全司绩效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公司考核领导小组对员工考核申诉有终局裁决权。 第五条方法 一、考核方法 1、部门/系统考核 年初,由各部门/系统负责人根据与公司签订年度部门工作目标责任书制定工作计划。每月5号前制订本部门/系统《月度工作计划》,经上级主管领导审核后于每月8号前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在月末各部门/系统负责人根据月度工作计划进行自评,上级主管领导根据各部门/系统月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对各部门/系统月度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目标对正在执行项目任务的部门进行打分,交人力资源部汇总并报公司总经理审核。公司QA小组每月将对各部门/系统考核情况进行抽查,有权对工作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2、项目经理考核 项目立项时,由项目经理与公司签订项目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报公司评审,经过评审后项目经理对项目计划进行月度分解。每月5号前制订本项目《月度工作计划》并与各部门负责人充分沟通,经上级主管领导审核后于每月8号前将项目计划分解给各个部门并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在月末项目经理根据月度工作计划进行自评,上级主管领导根据项目经理月初制定的工作

第一讲 中西方人际关系

第一讲中西方人际关系 中国的人际关系与建立在西方观念基础上的西式人际关系是有较大差异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植根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基础上的民族,有必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及积淀出发,来对中国的人际关系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 中国特殊的人际关系文化 正因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财富是如此的博大精深,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国的人际关系文化才形成了其独有的特殊性,要把握在中国处理人际关系的要义,就必须从对这种特殊性建立正确全面的认知入手。 (一)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国传统思想 中国人如今的思维和思考模式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而进一步地溯本求源可以发现,以下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是这些模式的本质及精髓所在: 1.伏羲氏与八卦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根据传说和史籍记载,作为人类文明的始祖,伏羲氏的许多创造发明都是意义重大的,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创立了“八卦”。 《周易?系辞下传》中曾提到:“昔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该记载的意思是说伏羲氏观察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运动变化,总结其规律,创画了八卦。“八卦”是指“坤”、“艮”、“坎”、“震”、“巽”、“离”、“兑”以及“乾”等八种悬卦的符号,代表天地间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种种事物。时光荏苒,数千年来人们交口传颂着伏羲氏画八卦的故事,而八卦台(伏羲画八卦的地方)作为历史的见证,也依然屹立在黄河岸边。八卦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中国现代各行各业的人民工作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八卦潜移默化的影响。 2.易经 伏羲氏在依据法河图和洛书画成八卦的基础上,随后又按“每卦有三支,因而重之,为卦六十有四”的原理进行了扩展,这就是《周易》一书的基本内容。《周易》与对其进行哲学体系性提升的《易传十翼》一起共同构成了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易经》。在学而优则仕的古代,它被列为群经之首。在民国初时期,它被纳入黄埔军校的必修课,在现代西方它则被视为破译东方文明的钥匙。由此可见,《易经》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全人类的一笔宝贵的智慧遗产,也是我们所努力倡导的“中国式管理”的理论基础之所在。 基本内容 《易经》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集中记录。主要是以八卦交相配合,来说明各种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周易?系辞上传》中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太极是世界总过程的开始,由太极生出天地;而有天地就有四时,四时运行,就变出雷风水火山泽来。而雷风水火山泽则演化出万事万物。《易经》就是这样以八卦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变化原理,说明世界生成的整个程序。 核心思想 从《易经》的内容进行推演,可以发现它主要是阐明宇宙之间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即“易简”),但一切的事物却又在不停地变化发展(即“变易”);而同时又有一些固定不变的东西存在(即“不易”)。具体而言,就是认为宇宙的千变万化受一个简单的法则支配,有一定规律可寻(易简),而社会上的一切制度、礼仪、文物、器具,都会因时而变(变易);但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的尊卑之序、长幼之伦,却永远不变(不易)。 (二)中西方人际关系的比较

塑料的基本概念及其常用工程塑料的性能特点

塑料的基本概念及其常用工程塑料的性能特点 一、塑料的定义 塑料是一种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塑制成一定形状,当外力解除后,在常温下仍能保持其形状不变的材料。 二、塑料的组成和分类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约占塑料总量的40%~100%。 1、热塑性塑料:树脂为线型或支链型大分子链的结构。 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甲醛(POM)、聚酰胺(俗称尼龙)(PA)、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有机玻璃)(PMMA)、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 2、热固性塑料 酚醛树脂(PF)、环氧树脂(EP)、氨基树脂、醇酸树脂、烯丙基树脂、脲甲醛树脂(UF)、三聚氰胺树脂、不饱和聚酯(UP)、硅树脂、聚氨酯(PUR) 3、通用塑料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酚醛树脂、氨基树脂 4、工程塑料 广义:凡可作为工程材料即结构材料的塑料。 狭义:具有某些金属性能,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电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在高、低温下仍能保持其优良性能的塑料。 通用工程塑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苯醚(PPO)、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P)及其改性产品。 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工程塑料):耐高温、结构材料。聚砜(PSU)、聚酰亚胺(PI)、聚苯硫醚(PPS)、聚醚砜(PES)、聚芳酯(PAR)、聚酰胺酰亚胺(PAI)、聚苯酯、聚四氟乙烯(PTFE)、聚醚酮类、离子交换树脂、耐热环氧树脂 5、功能塑料(特种塑料) 具有耐辐射、超导电、导磁和感光等特殊功能的塑料。氟塑料、有机硅塑料 6、结晶型塑料 分子规整排列且保持其形状的塑料。PE、PP、PA 7、非结晶型塑料 长链分子绕成一团(对热塑性塑料)或结成网状(对热固性塑料),且保持其形状的塑料。PS、PC、ABS 三、塑料的性能 四、塑料的用途 1、工业 2、农业 3、交通运输 4、国防尖端工业 5、医疗卫生

软件公司绩效考核制度【最新版】

软件公司绩效考核制度 1总则 3.1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3.2 以考核制度规定的内容、程序与方法为准绳。 3.3 考核力求公平、公正。 2考核的职责与权限 2.1 考核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2.1.1 人力资源部是考核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负责制定有关人事考核的原则、方针和政策;拟订考核制度和考核工作计划;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考核工作;统筹指导各部门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考核办法。 2.1.2 各用人部门是考核办法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2.1.3直接上司是其下级的主要考核者;考核者针对职员工作考绩

表所列内容对被考核者逐项评定,考核结束后,考核者必须让被考核人了解到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2.1.4 二级考核制:直接主管是一级考核者,是考核的主要责任人;公司考评委员会是二级考核者,对一级考核者的工作进行监督、审核。管理者对下属的考核,必须受到公司考评委员会的监督。 2.1.5 下级对上司的考核拥有申诉权,如上司的考评结果不公平,可向公司考评委员会反应。 2.2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职责与权限 2.2.1考核者代表公司,按照既定的统一的评定标准,公平、公正地考评下级。考核者要准确地把握考核规则和考核尺度,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2.2.2被考核者应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考评的评判标准,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并有向公司考评委员会申述的权利。 3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三大模式,按照经

理级、职员级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以《经理工作考绩表》及《职员工作考绩表》中所量化的指标为评判标准。 4考核细则 4.1 公司的考核采用月考核制,每月3日前,人力资源部将考核表分发到各部门,每月7日前各部门将考评结果反馈到人力资源部。 4.2 考评办法 4.2.1 公司考评委员会根据月初公司书面下达到各部门的月工作计划,临时安排的应由各部门完成的工作及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评定各部门的考评等级,考评等级共分六等,具体为: 4.2.2 各部门经理(主管)根据工作考绩表评定本部门职员的考评等级。并且考评等级须拉开一定档次具体为: 4.2.3 职员考勤的规定 a) 职员一个月内迟到、早退累计达4(含4次)次以上,月考核时不得评为A等;迟到、早退累计达6次(含6次)以上月考核时不得评为A等、B等;迟到、早退累计达8次(含8次)以上月考核时不得评为A

时代光华讲义:中国式管理团队(曾仕强)

第一讲日本人的团队管理(上) 现代化管理在美国即成为“美国式管理”,而到了日本,它又势必会打上深刻的日本烙印,由此可见,现代化管理一定要与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才会产生功效。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民族,古人留传下来的历史文化财富博大精深,因此,在现代社会里,中国的团队管理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性,可以称之为“中国式团队管理”。 对于“中国式团队管理”的理解 “团队”的要义 要理解“中国式团队管理”,首先应该明确“团队”的内在含义。可以从“团”和“队”两个方面

把握: ?“团”,就是指团体,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组织,即按照一定的配合关系所组成的集体或者系统。 不论是团体还是组织,所强调的都是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因此,任何一家公司、一个家庭都可以称之为团队或组织。 ?“队”则更突出组织内部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协同一致的力量,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组织力。 现在很多组织之所以视团队管理为重点和难点,就是因为大多数组织只有形式,而没有巨大有效的统和力量,如同一盘散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步调不一,内乱频繁。 对“团队管理”进行比较研究的出发点 基于中国式团队管理的特殊性,要把握“中国式团队管理”的要义,就必须从对这种特殊性建立正确全面的认知入手。 1.要传承民族文明 中国人如今的思维和思考模式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进一步地溯本追源可以发现,“伏羲氏与八卦”以及《易经》这两个密切联系的方面是这些模式的本质及精髓所在。因此,对于中国人的一言一行,只要从易经的道理来看待和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破解其中的奥妙。换言

之,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观点和理论,对于指导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相当有帮助的。 2.对西学要用“拿来主义” 然而近几百年来,中国人开始盲目地用西方的观点和标准来看待和分析自身的一切,并且将自身的缺点与西方的优点进行对比,其结果是很糟糕的;而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中国人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已经开始逐渐地丧失民族自信心。因此,对如何借鉴西方科学文化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可以学,因为这个领域是不存在国界的,而在吸收与文化有关的思想以及处理与人有关的问题时,则必须谨慎小心,一定要避免机械和盲从,要有“拿来主义”的精神。否则,将对国人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在阐述中国式团队管理时,首要的一环就是对东西方团队管理的模式和特点进行深入的比较,以此加深对自身特点的把握。 日本人的团队精神 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客观的评价,团队力量最强的是日本人。因为在日本的团队中,其成员绝大多数都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服从的意识非常强烈。也就是说,所有人都精诚团结,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没有太多个人意见。 然而,尽管日本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世界民族之林中最强烈的,但随着全世界所有民族的长期互动,其价值观也是会发生改变的。

软件项目量化管理方法

软件项目量化管理方法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软件项目量化管理方法 摘要:本文在对软件企业量化管理应用常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解决可操作性、可比性等问题为着眼点,识别出了量化管理中必须明确的四要素,表述了企业在量化四要素上采用的常见做法。 本文采用80/20原则,说明了企业在识别度量对象时应避免的问题;采用持续改进的理论,说明了企业在量化管理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在结合平衡记分卡与目标驱动组合式的量化管理方法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软件企业的量化管理的具体应用步骤。关键词:量化管理四要素 80/20原则持续改进 GQ(I)M 1. 引言 如今,很多国内软件企业选择采用能力成熟度系列模型(Capa bility Maturity Model, CMM)或其它模型来建立本企业的软件过程规范,欲通过提升软件过程的能力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开发风险、减少开发成本、保证产品按时交付等目的。将软件过程规范的一个目的就是使软件过程可视化,这个可视化则要求了对软件过程的量化;而产品质量是否提高、开发风险是否降低、开发成本是否减少、项目延期是否缩短,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则要求了对软件项目的量化;软件过程改进与量化管理息息相关。

不少企业在将识别出的量化管理方法应用于软件项目管理过程时,发现不少问题。最为常见的是: 量化工作的可操作性不强,如:部分量化数据难以收集、难以统计投入的成本没有得到预期的产出。如:量化工作投入了成本,但形成的量化结果参考价值不高提供给管理层用于决策的支持数据也不够,数据缺乏可比性量化结果不是管理层所关心的,达不到管理层预期的过程可视化程度 针对此类问题,本文识别出了在量化管理中必须要考虑的四个方面,即:量化四要素,并从量化四要素对量化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建议了软件企业采用的量化管理方法。 2. 量化四要素 “只有通过对产品、过程的度量,才能描述、评价、提高产品与过程”。 笔者认为,要度量,就要明确度量的对象;要度量对象,就要明确标识度量对象的计量单位;要产生度量结果,就要明确度量方法,包括度量技术和数据收集的方法;要评价度量对象,就要明确用于比对的基准指标,即表征度量对象目前情况的标尺,通过该标尺与度量结果的比对,得出对度量对象的评价。而度量对象(Object)、计量单位(Unit)、度量方法(Metho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 失效------零件若失去设计要求的效能即为失效。 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形状或尺寸的变化叫变形。弹性------是指材料弹性变形的大小。 弹性塑性变形------外力去除后能够恢复的变形叫弹性变形,不能够恢复的叫塑性形变。 弹性模量E---是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性能指标。主要取决于材料中原子本性和原子间结合力。熔点越高E越高。 反映原子间结合力强弱,跟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刚度------零件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形变的能力。 强度------材料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屈服强度δs------是材料开始产生塑性形变的应力。 抗拉强度δb----是材料开始产生最大均匀塑性形变的应力。塑性-是指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断后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 硬度------是表征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 韧性------表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它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韧性好, 发生脆性断裂的倾向小。 冲击韧性A k---是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断裂韧性K Ic------是指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 应力腐蚀------是指材料在拉应力和特定的化学介质联合作

用下所产生的低应力脆性断裂现象。 蠕变------材料在长时间的恒温,恒应力作用下缓慢的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蠕变。由于这种变形而引起 的断裂称蠕变断裂。(碳钢在300—350℃) 蠕变极限-高温长期载荷作用下材料对塑性变形的抗力指标。 持久强度------材料在高温长期载荷作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过冷现象----液体温度达到T0时并不能结晶,必须到T0以下的某一温度T n时才开始结晶,称为实际结晶温度。在实际结晶过称中总是低于T0,这种现象称为过冷现象。过冷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ΔT== T0——T n称为过冷度。 过烧---------钢材在奥氏体单项区温度范围内锻造或轧制,温度过高钢材氧化严重或发生奥氏体晶界熔化称过烧。一般控制在固相线以下100---200度,过高晶粒粗大,过低塑性差,导致产生裂纹。 自由能----物质能够对外做功的能量。自然界的一切自发转变过程总是从其能量较高的状态倾向能量较低的状态,同一物质的液体和固体,由于状态不同就有不同的自由能。固体与液体间的自由能差为结晶驱动力。 结晶------物质从液体转变为晶体的过程为结晶。 欲使液体结晶就必须有一定得过冷度,以提供结晶驱动力,冷却速度大,过冷度大,过冷度大,自由能大,自由能

企业量化管理

企业量化管理 企业量化管理(The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量化管理(quantitative management) 目录 [隐藏] ? 1 什么是量化管理 ? 2 量化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 3 量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 4 量化管理的实施 ? 5 进行组织体系量化设计的 前提假设 ? 6 量化管理的基础思想 ?7 量化管理理论的核心优势 ?8 企业组织量化管理的解决 方案 ?9 组织体系量化设计的主要 工作流程 ?10 量化管理的优越性 ?11 量化管理的针对性 ?12 量化管理与其它管理模式 的区别

?13 企业量化管理的误区 ?14 参考文献 [编辑] 什么是量化管理 所谓的量化管理(quantitative management),又称管理的数量统计法是指以数字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和研究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性能,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以求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和科学控制,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 [编辑] 量化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量化管理源起于美国,改革开放后被引入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量化管理被引入学校。而今,量化管理几乎成了科学管理的代名词,凡管理不量化就不科学,于是量化管理被视为管理宝典,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量化管理呈现出不断泛化之势。本文试图通过对量化管理理论基础的探究,帮助人们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和把握量化管理。 量化管理理论源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全球著名公司管理实践,是一种系统的管理理论。 量化管理理论是一种从目标出发,使用科学、量化的手段进行组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概念_鞠鲁粤编

第一章工程材料 1)固体材料的主要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工艺性能 力学性能包括弹性、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蠕变和磨损 2)材料强度是指材料在达到允许的变形程度或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最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固态物质按原子的聚集状态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常见的晶格类型:体心立方格,面心立方格,密排六方晶格 3)晶格缺陷:点缺陷,面缺陷,线缺陷 4)细化液态金属结晶晶粒的方法: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附加振动 5)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最独立的物质 二元合金:由两种组元组成的合金 相:合金中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以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组织:一种或多种相按一定方式相互结合所构成的整体 6)固态合金中的相可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 固溶体分为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 7)固溶强化: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使溶剂晶格发生畸变,导致固溶体强度、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略有下降的现象 弥散强化:金属化合物呈细小颗粒均匀分布在固溶体基体上时,使合金的强度、硬度、耐热性和耐磨性明显提高 8)铁碳合金的基本相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和低温莱氏体 9)铸铁的类型

铸铁分为一般工程应用铸铁和特殊性能铸铁 一般工程性能铸铁按石墨形貌不同分为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 10)影响石墨化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 11)钢的热处理:将固态钢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一种工艺 热处理分为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及特殊热处理(形变热处理等) 12)铁碳合金相图(分析题)P32 第二章铸造成形 1)铸件的生产工艺方法 按充型条件不同分为重力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 按形成铸件的铸型分为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壳型铸造、陶瓷型铸造、消失模铸造、磁型铸造等 2)影响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和原因 ①合金的流动性②浇注温度③充型能力④铸型中的气体⑤铸型的传热系数⑥铸型温度⑦浇注系统的结构⑧铸件的折算厚度⑨铸件复杂程度 影响原因①流动性好,易于浇出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有利于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的上浮和排除,易于对铸件补缩 ②浇注温度越高,充型能力越强 ③压力越大,充型能力越强,但压力过大或充型速度过高会发生喷射、飞溅和冷隔④铸型中的气体能产生气膜,减少摩擦阻力 ⑤传热系数越大,铸型的激冷能力越强,金属液于其中保持液态的时间越短,充型能力下降

工程材料总复习

工程材料总复习 1;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超朔性﹑置换固溶体﹑间隙相﹑晶内偏析﹑比重偏析﹑自然(人工)时效﹑固溶处理﹑热脆﹑冷脆﹑材料牌号:碳素钢﹑铸铁﹑低高强度合金钢﹑滚动轴承钢﹑形变铝合金 2. 金属材料中的晶体缺陷种类和特征 3.画出铁碳平衡相图,写出包晶﹑共晶﹑共析反应方程,并说明转变产物组织特点,会分析冷却转变过程. 4.合金元素对TTT曲线影响,为什么多数元素使淬火临界冷却速度VK降低 5.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 6.钢在回火时的转变过程 7.:W18Cr4V的热处理工艺曲线,说明其特点,说明高速钢为什么必须锻造成型. 8. 灰口铸铁﹑麻口铸铁﹑白口铸铁铸的成形条件(根据石墨化程度的二个阶段说明) 9.Al-Cu合金时效强化过程(四个阶段) 10.扩大和缩小奥氏体区域合金元素在钢材生产中的实际意义 11陶瓷中包括那些相 12.高分子化合物的大分子链有那些形态,大分子链结合力包括那些力 答案: 一基本概念: 1.屈服强度:试样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值,屈服点S的应力值称为屈服强度σS,表征材料开始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2.抗拉强度: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破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σb称为抗拉强度或强度极限,表征材料的断裂抗力。 3.延伸率: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总伸长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 4.断面收缩率: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断面最大缩小面积与原断面积百分比。是材料的塑料性指标之一,以ψ表示。单位为%。 5.1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断的能力称为塑性。指标:工程上常用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作为材料的塑性指标。材料的δ和ψ值越大,塑性越好。 5.2超塑性:某些合金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拉伸时,其伸长率可达到100﹪-1000﹪,而所需的变形应力却很下,这种现象称为超塑性 6.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中的结点位置而形成的固溶体称置换固溶体。当溶剂和溶质原子直径相差不大,一般在15%以内时,易于形成置换固溶体。 7.间隙相: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的比值小于0.59时,将形成具有简单晶体结构的间隙化合物,称为间隙相. 间隙相具有极高的熔点和硬度,是高合金工具钢及硬质合金的重要组成相. 8.晶内偏析;在一个晶粒内部或一个枝晶的枝干和枝晶间的不同部位间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晶内偏析。或称为枝晶偏析,它的存在严重地影响合金的力学性能,使塑性和韧性降低.,可采用均匀化退火,使偏析元素进行充分扩散,以达到成份均匀的目的. 9.比重偏析:合金凝固时析出的初晶与余下的液体存在较大的比重差,最终导致材料出现分层、化学成分不均匀的情况。可采用降低浇温加大冷却速度,加入微量元素形成比重适当等。 比重偏析:合金在结晶时,结晶出来的晶体与剩余液相的比重不同而造成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材料出现分层的现象称为比重偏析.它使铸件各部分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不同,不能通过热处理减轻和消除,可采用降低浇温加大冷却 速度,加入微量元素形成比重适当等。 9.自然(人工)时效:时效处理可分为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两种,自然时效是将铸件置于露天场地半年以上,便其缓缓地发生变形,从而使残余应力消除或减少,人工时效是将铸件加热到550~650℃进行去应力退火,它比自然时效节省时间,残余应力去除较为彻底. 10.固溶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目的: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或成型。固溶处理:将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使一种或几种相(一般为金属间化合物)溶入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到室温的金属热处理操作,简称固溶处理。 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某种合金元素形成固溶体而使材料强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强化材料的方法之一。11.热脆: 所谓“热脆”,:当含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硫能和铁化合,形成硫化铁,这样当钢在1100-1200度进行压力加工时,晶界上硫化铁熔化,形成热脆。使钢材变脆的现象。它能显著降低钢在高温下的塑性,使钢在热轧,热锻过程中发生断裂。增加钢中Mn的含量,可消除S的有害作用,避免热脆现象的产生。 12.冷脆:磷在钢中全部溶于铁素体中,能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但在室温下使钢的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变脆,致使冷加工时容易脆裂,称为“冷脆”。对焊接性能也有不良影响。磷在钢中能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增加加工件的光洁度,故易切钢中含磷高 二:金属材料中的晶体缺陷种类和特征 1.晶体缺陷是晶体内部存在的一些原子排列不规则和不完整的微观区域,按其几何尺寸特征,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类。点缺陷是晶体中在X,Y,Z三维方向上尺寸都很小的晶体缺陷。主要有四类,即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复合空位。线缺陷是晶体中在一维方向上尺寸很大,而在另外二维方向上的尺寸很小的晶体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