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名词解释+简答

温病学名词解释+简答
温病学名词解释+简答

温病学名词解释

温病学:指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基础学科。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证,具有熱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邪:外邪中属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是温病的致病因素。

天受:指通过空气传播

传染:指通过直接接触

瘟疫: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逆传:温邪由上焦手太阴肺不传于胃而直接传于手厥阴心包经的过程,是温病的传变形式之一。

心中憺憺大动:心跳迅速而有空虚感。

文库瘛瘲:瘛,屈曲;瘲,弛张;指四肢时伸时缩,抽动不止的证候表现。

透热转气:是指温邪入于营分时,不可一味地清营养阴,而应在其中辅以清气之品,使热邪从营分转出气分而解.

白?:指在湿热类温病发展过程中皮肤上出现的细小白色疱疹。

日脯潮热:指热势于下午益甚。日脯,即申时,相当于下午3-5点。身热不扬:指身热稽留而熱象不显,初扪皮肤不觉热,久扪时感体温升高。

战汗:指在温病的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神昏谵语:神昏,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指语无

伦次。神昏谵语往往并见,故昏谵并称。

昏聩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属于神志异常中最严重着。神志如狂:指昏谵躁扰,狂乱不安。

神志昏蒙:指神志不清,时清时昧,似清似昧,或时有谵语,呼之能应。

痉厥:痉,指肢体拘挛强直或手足抽搐之证,厥,一般包括昏厥和肢厥,昏厥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肢厥指四肢逆冷或不温,,轻者到踝腕,重者逆冷可过肘膝。

燥干清窍:是气分的一个特殊病证。燥热病邪化火上炎,干犯头面清窍,引起目赤,咽痛,龈肿,耳鸣的病证,俗称上火。

内闭外脱:邪气内闭,气机不通,阴阳气不相顺接,则可出现正气外脱。

暑瘵:是暑热毒邪入血分,壅积于肺,损伤肺络,引起骤然咳嗽,咯血的病证,状如痨瘵,属暑温类证。

风温:指感受风热病邪,初起以肺卫表热证为主要证候的急性外感热病。

热结旁流:是阳明腑实证的一种表现,由于燥尿与邪热搏结与肠道,肠道液体从燥屎孔隙中渗下流出,表现为纯利恶臭稀水。

逆传心包:逆传是相对顺传而言,一般讲“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不从外解,可顺传阳明气分,若失治误治或心气素虚,或病邪过烈致邪热内陷心包,出现神昏谵语,舌蹇肢厥等症候。

春温:感受春季温热病邪引起的,初起即见里热炽盛证候的一-类急性

外感热病。

暑温:指感受暑热病邪,初起多见阳明气分热盛证候的--类急性外感热病。

秋燥:指感受燥热病邪,初起邪在肺卫时即有津液干燥见症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暑湿:指感受暑湿病邪引起,初起以邪遏卫表,或干犯胃肠为主要证候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升降悖逆:脾胃升降逆乱。

温病简答

1.温病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①有特异的致病因素。------由外界温邪引起。②有

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③病程发展有阶段性。大多循卫气营血规律传变发展。④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起病急,传变快,发热为主症,易出现险恶证候,易耗伤阴津。.

2.风温病与伤寒(狭义伤寒)有何不同?

风温病与狭义伤寒均属外感热病。但因感邪性质不同,其证治亦有明显差异。

风温病感受是风热病邪,邪从口鼻而入,先受于手太阴肺经,初起常见发热恶寒、口微渴、咳嗽、无汗或少汗、头痛、舌尖边红苔薄白、脉浮数。传变较速,有卫气营血演变过程,病变过程中易化燥伤阴,初起治宜辛凉解表。

狭义伤寒,感受的是风寒病邪,邪从皮毛而入,先受于足太阳膀胱经。初起常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传变稍慢,一般寒邪化热,才传入于里,病程中有六经传变次第,病变中易伤阳气。初起治宜辛温解表。

3.试述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①邪气内伏,热自里发。②病变过程中里热内迫特性显著。③易耗伤人体阴

液。

4.简述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的区别。

①感邪发病的方式不同。新感温病,感邪即发,病发于表;伏气温病,感受外

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②初起临床表现不同。新感温病,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等肺卫表热证为主;伏邪温病,初起即见高热、烦渴、尿赤,舌红苔黄,或昏谵,舌绛无苔等气、营分里热证为主。③治疗不同。新感温病,初起治疗以解表透邪为主;伏邪温病治疗以清泄里热为主。④其他:病程,病情,预后亦不同。新感温病,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治疗得法易愈;伏邪温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伏邪透尽方愈。

5.风热病邪与燥热病邪致病有何异同?

相同点:①以肺胃为中心;②初起都有肺卫见症。

不同点:①发病季节不同:风热病邪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燥热病邪多发生于秋季。②初起症状,燥伤肺卫证必伴有津液消耗见症;③风热病邪每易出现“逆传心包”的病理变化,燥热病邪病势轻浅,以肺为病变中心。

6.何谓神志昏蒙?

神志昏蒙指神志不清,时清时昧,似清似昧,呼之能应,或时有谵语。多为湿热类病证湿热郁蒸于气分,病位重在中焦脾胃,湿热酿痰,蒙蔽清窍所致。

7.试述温病实证痉的表现及其病机。

实证痉厥的表现: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来势急剧、抽搐频繁有力。同时可见肢冷、神昏、脉弦数有力等。病机:多为邪热炽盛,热极生风,筋脉受灼而致肝风内动,可见于温病气分、营血分阶段。若并见壮热、口渴、大汗、苔黄者或便秘腹满,为阳明热盛或热结腑实,引动肝风;若并见壮热、咳喘、汗出、苔黄者,为肺(金)受灼,肝(木)失制而风从内生,肝风内动,又称为“金旺木囚”;若并见灼热、昏谵、舌绛等,为心营热盛,或血分热盛而引动肝风。

8.温病战汗的病机及表现怎样?

战汗是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

淋漓的症状。其病机多因热邪留连气分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的表现。战汗之后,若脉静身凉,为邪随汗出病情向愈;战汗之后,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脉象急疾或神情萎靡,甚至昏迷,为邪盛正衰,病情危重。另外,若全身战栗而无汗出者,多因正气亏虚,不能托邪外达所致,预后欠佳。9.祛湿清热法主要可分几种?请列出各自代表方。

祛湿清热法主要分为:①宣气化湿,代表方为三仁汤,②燥湿泄热,代表方为王氏连朴饮,③分利湿邪,代表方为茯苓皮汤。

10.清心开窍与豁痰开窍作用有何不同?如何运用?

①清心开窍法的作用特点是清解心热,透络开窍以促进神志清醒,主要用安

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等;豁痰开窍法的作用特点是用清化湿热.涤痰开窍的方法来宣通窍闭,促使神志清醒,主要用菖蒲郁金汤。二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主在清解,而后者主在清化。②从两法的适应症来区别应用。清心开窍法的适应证是温热邪热入心包而引起的神志异常者,表现为身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质红绛,或纯绛鲜泽,脉细数等;豁痰开窍法的适应证是湿热郁蒸,酿生痰浊,蒙蔽机窍者,表现为发热,神识昏蒙,时清时昧,时有谵语,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

11.通腑泄热和导滞通便有何异同?

通腑泄热和导滞通便法的相同点:通腑泄热和导滞通便均属通下逐邪法,都用苦寒之品,均主要作用于肠腑。不同点:①作用不同,通腑泄热作用为泻下阳明实热燥结;导滞通便作用在于通导肠腑湿热积滞。②适应证不同,通腑泄热适用于热入阳明,内结肠腑之证。证见潮热便秘,或热结旁流,时有谵语,腹部胀满或硬痛拒按,舌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代表方如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导滞通便适用于湿热积滞胶结肠道的证候。证见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舌苔黄垢浊腻。代表方如枳实导滞汤。12.风温的传变规律是怎样的?

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因外感风热病邪多从口鼻侵入人体,而肺位最高,首当其冲,所以本病初起以邪在上焦手太阴肺经病变为主。

如肺卫病邪不解,其发展趋向大致有两种:--是顺传入胃,多呈阳明热盛或热结肠腑之证;二是逆传心包,见神昏谵语等神志异常证候。另在病变过程中,由于邪热壅肺,可致痰热喘急;热入血络,则易外发红疹;病至后期,则多呈肺胃阴伤的病理表现。

13.简述春温总的治疗原则。

春温总的治疗原则是:以清泄里热为主,并须注意透邪外出,顾护阴精。

14.试述秋燥初、中、末三期的治疗大法。

①初起邪在肺卫,以辛凉甘润为先;②中期宜清养并施,即在清肺胃,通腑之

时注意养阴增液;③后期若邪热深入下焦,须滋培真阴。④即所谓“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15..“燥热”与“火热”的治疗有何不同?

治疗火热之证,常用苦寒清热泻火之法,而治疗燥热则最忌苦寒伤阴,故治燥必用甘寒。对于秋燥的治法,“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苦寒者,燥证则唯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

16.吴鞠通提出的白虎汤“四禁”是什么?临床上应如何掌握

白虎汤“四禁”即“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但在临床.上不必拘泥于此,大凡掌握表

证未解者当慎用,而里热未感者或病非阳明实热者多在禁用之列。

17.春温热灼真阴有哪些证型?如何辨证治疗?

有三种证型:①阴虚火炽:症见身热,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活薄黑而干,脉细数。治宜清热降火,育阴安神,方用黄连阿胶汤。②真阴亏损:症见身热不甚,日久不退,午后面部潮红颧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咽干齿黑,或心悸,或神倦,耳聋,舌质干绛,脉虚软或结代。治法滋补肝肾,润养阴液,方用加减复脉汤。③阴虚风动:症见手足蠕动或瘛痂,口角颤动,两目上视或斗视,筋惕肉,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作痛,时时欲脱,形消神倦,齿黑唇裂,舌干绛少苔或无苔,脉虚弱。治宜滋阴养血,潜阳息风。方用三甲复脉汤或大定.风珠。

18.在温病临床中,如何区别运用黄连阿胶汤、大定风珠、青蒿鳖甲汤?

①黄连阿胶汤适用于肾水亏于下,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亢于上,不能下交于

肾,而致阴虛火炽的证候。②大定风珠适用于真阴欲竭,水不涵木,时时欲脱,纯虚无邪的虚风内动证。③青蒿鳖甲汤则适用于余邪虽轻,但深伏阴分,耗损阴液的余邪留伏阴分证。

19.试述吴鞠通五个加减承气汤的适应证。

①宣白承气汤,适用于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②牛黄承气汤,适用于热入

心包,兼有腑实证。③增液承气汤,适用于腑实兼有阴液亏损证。④新加黄龙汤,适用于腑实兼有气液两虚证。⑤导赤承气汤,适用于腑实兼有小肠热结证。

20.羚角钩藤汤与大定风珠在临床运用.上如何区别?

羚角钩藤汤能凉肝息风,适用于邪热炽盛引起的肝风内动,症见身热壮盛,头晕胀痛,手足躁扰,甚则狂乱,神昏,痉厥,舌干绛,脉弦数。而大定风珠则功专滋阴息风,补阴敛阳,有防厥脱之效。适用于邪热久羁,劫烁真阴,水不涵木而致的虚风内动,症见身热不甚,肢厥神疲,手足蠕动,甚或瘛疯,心中愴愴大动,时时欲脱,唇裂齿黑,舌干绛少苔,脉沉细数而虚者。

羚角钩藤汤多用于温病中期,极期,邪盛的实证动风,其抽搐有力。大定风珠多用于温病后期,邪少虚多的虚风内动,其抽搐多无力,呈手足蠕动。21.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王氏清暑益气汤的功用及适应证有何不同?

白虎汤功效清热生津,适用暑入阳明之壮热多汗、口渴心烦、面赤气粗、苔黄燥、脉洪大等见证。若背微恶寒者为兼有汗多伤气的表现,可加人参则为白虎加人参汤。具有清气泄热,益气生津的作用。适用于暑入阳明兼暑热仍盛,但津气已伤者;王氏清暑益气汤证见津气两伤之身热心烦,肢倦神疲,口渴自汗,气短而促,小溲色黄,脉虛无力者。三方之中白虎汤功专清气泄热,兼以生津为阳明气分热盛之代表方;白虎加人参汤则清气泄热兼以益气生津,适用于阳明气分邪热仍盛,但津气已伤者;而王氏清暑益气汤是用于暑热未解而津气已伤者,与白虎加人参汤相比,本方清热益气作用较逊而生津之力较优。

22.如何理解“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酸泄酸敛”?并分别举出代表方剂。

“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概括指出暑温邪在氣分,見阳明热盛者,治宜辛寒清气泄热涤暑,方用辛凉重剂白虎汤,即所謂“首用辛涼”若阳明之邪不解,进一步耗伤人体津液,而見暑热伤津者,治宜甘寒之剂以清热生津,方取王氏清暑益气汤等,即所謂“继用甘寒”若暑热虽去而津气欲脱,治宜甘酸化阴敛津固脱,方如生脉散;若暑热久羁,伤及肾者,又当以

泄热合酸甘敛津,方如连梅汤,即所謂“再用酸泄酸敛”。

23.试述秋燥,肺燥移肠热,络伤咳血证的证候,治法和方剂名。

初起邪在肺卫,以辛凉甘润为先;中期宜清养并施,即在清肺胃,通腑之时注意养阴增液;后期若邪热深入下焦,须滋培真阴。即所谓“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24.吴鞠通提出湿温“三禁”的内容是什么?试说明其理由

吴鞠通提出“三禁”,是指湿温初起治疗而言的,他说:“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这里的“汗”,指辛温峻汗,“下”指苦寒攻下,“润”指滋阴。湿温初起,邪遏卫气,治宜芳香宣化,使患者微微汗出,卫气通畅,邪从外解。不宜用伤寒之辛温峻汗。否则,不仅不能使湿邪从汗而解,反而助热动湿,使湿热上蒙清窍,扰乱心神,出现神昏耳聋。湿温病人,多为脾胃功能较弱,初起由于湿困气机,出现胸脘痞闷,有似腑实,治宜理气化湿,健运脾胃,不宜攻下,若妄用攻下,则中气更伤,造成脾虛下陷,洞泄不止。湿温初起,午后热显,状若阴虚,乃湿性属阴,午后湿热交蒸较甚之象,忌用滋腻之品滋阴。否则,会助湿恋邪,妨碍湿邪祛除,使邪恋不去,病深难解。

25.湿温病如何辨别湿热的轻重?

湿温病辨别“湿”“热”的轻重主次,是决定治法,选方用药的先决条件。

湿热偏盛程度是本病辨证论治的关键。本病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三种病理转化,其分辨的着眼点主要在发热、出汗、口渴、二便及舌苔脉象的具体表现,还应结合患者体质及病程阶段来辨析。初起湿未化热,一般表现湿象重,热象轻,邪遏卫气者,多见恶寒少汗、身热缠绵、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邪遏膜原者,多见寒热往来、呕逆胀满、苔白厚腻浊如积粉、脉缓等。邪入气分后,湿热变化复杂,热重者,则热势较高、汗出、口渴、苔黄腻、脉滑数等热象较甚;湿重者,则热势不显而食少口淡无味、渴不欲饮或不渴、苔白腻、脉濡缓等湿象较明显;湿热并重者,则见身热、汗出垢腻、脘痞呕恶、口渴不欲多饮、大便溏色黄、苔黄腻、脉濡数等热象湿象均较著。

26.何谓轻法频下?

湿热(暑湿)挟滯,阻结肠腑时,治疗上应注意,连续攻下,但制剂宜轻,因势利导,不宜峻剂猛攻,以胃肠邪尽,湿热挟滞之证消失,大便转硬为度。

27.试述伏暑暑湿积滞,郁结肠道证候,治法和常用方剂。

本证由暑湿郁蒸气分,困阻中焦,并与积滞互结,阻滞肠道所致。证候:身热稽留,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苔黄垢腻,脉滑数。治法:导滞通下,清热化湿。方药枳实导滞汤。

28.湿热酿痰,蒙蔽心包与热闭心包证治有何不同?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病变以气分为主,乃湿热郁蒸,酿生痰浊,蒙蔽心包,神明失常所致;其神志呈昏蒙状态,表现神识昏蒙,时清时昧或似清似昧,时有谵语,舌质红苔黄腻。热闭心包证,病变已至营血,为邪侵心包,闭阻心窍,扰害心神所致;其神志呈昏迷状态,表现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兼见灼热肢厥,舌质红绛。治疗亦有不同。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者,宜清热化湿,豁痰开蔽,方用菖蒲郁金汤为主;热闭心包宜清心开窍,方用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

29.湿温初起,三仁汤与藿朴夏苓汤如何区别运用?并说明其理由

三仁汤,藿朴夏苓汤二方均有杏、蔻、苡、朴药物,均具开上,畅中,渗下功能,能宣化表里之湿而透泄邪热,故都可用于湿温初起,邪遏卫气之证。

两者区别在于,藿朴夏苓汤中有藿、夏、二苓、豆豉,其芳香化湿透表之力较强,较适用于病变偏于卫表,而化热尚不明显者。三仁汤中则有通草,滑石,竹叶,重在渗泄湿中之热,故其清利湿热之力较强,更为适用于湿渐化热而表证较之藿朴夏苓汤证不大显著者。

30.何谓“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是指湿热热病救阴不可妄用补血粘腻之品,因阴血难以速生,况且滋补阴血之品易碍湿恋邪,而是用甘寒生津之品,速回其津液,留得一分阴液,便有一份生机。且要防止汗泄过多,勿使津液流失。

31.叶天士《温热论》中里结阳明有哪些证型,湿热里结与伤寒里结运用下法有

何不同?

温病里结证根据理解部位可分为里结在胃和急结在肠:里结在胃又称痞,主症是按之心下痛,或痞胀。痞证根据是否化热,分别可用开泄和苦泄之法,凡苔白,或黄白相兼均以开泄气机,宣通湿邪;凡苔黄或浊均以苦寒泄降,清化痰浊,代表方小陷胸汤,泻心汤之类。里结在肠则可分燥热内结,与湿热内滞不同,属燥热内结相当于伤寒阳明燥热内结证,必见腹胀痛,苔老黄,渴甚等症,沿用承气类,通泄实热;如属湿热内滞者,仅见便溏滞不爽,或胶闭难下,治以轻下湿热以逐邪,治用枳实导滞汤之类。湿热积滞运用下法与伤寒燥热内结不同,燥热者治宜下法,而应猛下,下至便溏为燥热邪尽,湿热内滞者治用下法,目的是为逐邪而设,故可轻下频下,下至便硬为湿邪已去。

32.为什么叶天士说温病“救阴尤易,通阳最难”?

热病救阴尤易的原因主要是因救阴之品多属清凉之品,治温热属正治,治疗较易取效,其次温病学家认为温病初起即用养阴生津甘寒濡润之品,其阴伤不甚,治之易生效;通阳难主要体现在,辨证难,湿热证易与伤寒、阴虚、积滞等证混淆,辨证极难,治疗当然无从下手,再有选药亦是一难点,温病中只有湿温需通阳,既不能过于苦温,易伤津液;而苦寒则易致湿邪内结,甘寒、咸寒之品则恋邪,惟选辛开、甘淡合用,使三焦气化得行,阳气得通,湿邪自去矣。

33.如何理解“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是指湿热病救阴不可用补血粘腻之品,因阴血难以速生,况且滋补阴血,易碍湿恋邪,使湿热之邪不易消解。而是用甘寒生津之品,速回其津液,留得一分阴液,便有一份生机。且要防止汗泄过多,勿使津液流失。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指湿热病通阳不全在使用温通阳气的药物,更不在于温补阳气,而是宣展气机,淡渗利尿,迨至气机宣展,小便通利,湿浊外泄,阳气自无阻遏而外达。

34.为什么说湿热病“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此处“中气实”指素体中阳偏旺,“中气虚”指素体中阳偏虚。因为“湿”

为阴邪,“热”为阳邪,“湿热”病邪为阴阳合邪,而太阴脾脏属阴,阳明胃腑属阳,故湿热之邪侵犯人体,若患者素体中阳偏旺,则邪易从阳热化而病变偏于阳明胃,发为热重湿轻证;若素体中阳不足,则邪易从阴湿化而病变偏于太阴脾,发为湿重热轻证。即叶天士所谓“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

35.如何理解“白虎四禁”?

白虎四禁是指“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吴氏在此是以症候言病机,如叶子雨认为:脉弦细属足少阳,脉沉属足太阴,不渴为无内热,汗不出为表未解,故皆不宜用白虎汤。但临床不宜看死,如张锡纯认为“用白虎汤之定例,渴者加人参,其不渴者即服白虎汤原方。.....石膏原有发表之性,其不汗出者不正可借以发其汗乎?”吴又可也认为“里证下后,脉浮而微数,身微热,神思或不爽,此邪热浮于肌表,里无壅滞也,虽无汗,宜白虎汤,邪从汗解。”吴氏自己也有“下后无汗脉浮者,银翘汤主之;脉浮洪者,白虎汤主之”之说。总的来说,白虎汤为治肺胃无形邪热的代表方,凡不属本证者皆不宜使用或单独使用白虎汤。

36.湿温初起治禁是什么?如何理解?

湿温初起三禁是指禁汗、禁下和禁润。所谓湿温初起三禁是针对湿温初起时较易误诊的三种情况而言,若见恶寒头痛,身重疼痛,误认为伤寒而用辛温发汗之药,则会耗伤心阳,湿浊随辛温之品上蒙清窍,可致神昏、耳聋、目闭等症;若见胸闷不饥等湿热阻滞脾胃之症,误以为胃肠积滞而妄用苦寒攻下。

则脾阳受损,脾气下陷,湿邪下趋而为洞泄;若见午后身热等而误认为阴虚,妄用滋腻阴柔之药,势必使湿邪锢结难解,病情加重而难以治愈。但有时不能绝对拘于三禁之说,如湿温初起,邪在卫气,虽不能过于辛温发汗,但所用的芳香宣透之法也属于汗法,用药后往往有微汗邪透的效果,另外在湿温发展过程中,若形成阳明里实,或化燥伤阴,则当下当润。

37.如何理解“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

不沉)。”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是指治疗上焦病证要用轻清升浮的药物为主,因为非轻浮上升之品就不能达到在.上的病位,用药剂量也要轻,煎煮时间也要少,不要过用苦寒沉降之品。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指治疗中焦温热性质病证,要注意去邪气之盛而复正气之衰,使归于平;二指治疗中焦湿热性病证,要注意分消湿热,升脾降胃,不可偏治一边。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是指治疗下焦病证要注意使用重镇平抑、厚味滋潜之品,使之直达于下。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1、教育先行: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等。 3、终身教育:它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星期,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郎。终生教育强调教育史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 4、教师专业性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其中教师职业专业化只能是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来实现。 5、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的。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心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6、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新的教育方针,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包括军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美感教育亦称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人才培养看,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 7、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 8、《初等教育法》:1870年,英国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Elementary也称福斯特法案)。这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 ⑴提出在全国各地5-12岁普及义务教育; ⑵国家仍然保留国民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辅助权,监督权; ⑶将全国分成若干学区,每学区建立可征收税收,地方教育局领导地方教育,承认英国私立教育机构,认为这是国家教育的一种类型; ⑷宗教科目与世俗科目分离。 9、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

管理经济学 名词解释简答题

概念术语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 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界都把它当 做企业决策的长期目标。在这里,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3.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用途是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或者说, 资源利用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必须放弃的次好方案的价值。这一概念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有效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从这一角度去看成本。 4.外显成本和内涵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 出来,故也就等于会计成本。内涵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在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它所以未能在账上表现是因为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具体来说,内涵成本等于机会成本与外显成本之差。 5.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差。经济利润是企业决策的依据。 6.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和资本用于其他 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是企业为了防止这些资源向其他企业转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支付。它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会计利润等与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差。 7.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 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8.需求函数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多因素(如产品 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爱好、居民收入和广告等)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9.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产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即QD=f(P)。 D为脚标 10.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如居民收入、 消费者的爱好、其他产品的价格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因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沿需求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11.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 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12.供给函数就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如产品的价格、生产中 可替代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等)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供给曲线是指,假定的在除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均不变的条件下,价格与供求两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可记为QS=f(P) S为脚标

复习重点、试题-温病学重点word打印版

温病学重点 名词解释 1、新感温病:即感邪即发,起病即见肺卫表证,病发于表的温病。 2、伏气温病:即感邪之后,不即时发病,逾时而发,起病即见里热证,病发于里的温病。 3、透热转气:治法名,语出叶天士《温热论》,即在清营养阴方中佐以透热转气之品,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4、身热不扬:身热稽留而自觉发热不甚,热势不显扬于外。为湿热郁蒸气分之象。 5、金囚木旺:金囚,指肺被热邪所灼;木旺,指肝风内动;今肺为热灼而不能克制肝木,则肝木反旺,反侮所不胜,即所谓金囚木旺。 6、分消走泄:指湿温或温病兼挟痰湿郁于三焦之治法。即通调三焦气机,从上、中、下三部泄化湿浊之邪。 7、两阳相劫:病机名。词出《温热论》,风与热俱属阳邪,两阳相合,风火交炽,耗津劫液,津伤则邪火逾炽,头面清窍为之干燥。 8、卫分证:指温邪初犯人体肌表,引起卫气功能失调而出现的证侯类型。 9、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 10、昏谵:即神昏谵语。指神志昏迷,胡言乱语,意识障碍。 11、疠气:即乖戾之气。为瘟疫的致病主因,其来势凶猛。致病急骤,传染性极强,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六淫温邪的暴疠之气。 12、战汗:指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13、温毒:有两种含义:其一作为病因概念指“热毒”、“毒火”等;其二,作为病名的概念,指一类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等特征的“温毒病”。 14、逆传心包:病机名,指温邪由肺卫直接内陷心包。 15、暑痉:疾病名。又名暑风、暑病,暑热亢盛引动肝风而见痉厥的病证。 16、浊邪害清:病机名。语出叶天士《温热论》。湿为重浊之邪,于热相合,湿热蕴蒸,蒙蔽于上,则清阳之气被其阻遏,清窍为之壅塞,出现耳聋、鼻塞等症。 17、瘟疫:疾病名。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18、温邪: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其包括风热、暑热、湿热、燥热、温毒、疠气及伏寒化温的温热病邪。 19、暑厥:疾病名。暑热炽盛时,适逢人体正气虚弱,暑热可直中心包而猝然神昏肢厥等。 二、简答 2、温热类和湿热类温病的初起证侯,发病季节,治则,治禁。

管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就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的过程 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术,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简答题 简述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追求组织使命的实践活动 管理人员是如何分类的 (1)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2)根据管理者所负责的领域差异,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有何区别? 高层管理者是对整个组织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配具体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名词解释 企业环境企业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学习组织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 柔性组织柔性组织是指与动态竞争条件相适应的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能力的组织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时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负的责任 简答题 简述企业环境的构成 企业环境由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微观环境构成 简述企业文化的结构 核心的精神层中间的行为层外在的形象层 简述企业文化的功能 积极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创新功能辐射功能 消极功能:组织变革的障碍文化多样化的障碍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试述企业环境的新变化 全球一体化信息技术化的发展知识经济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兴起 试述企业如何管理环境 (1)树立正确的环境管理观念 (2)选择合适的环境管理分析方法 (3)遵循科学的环境管理程序 (4)对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试述企业管理环境的一般方法 广告舆论联合或联盟制定战略 第三章 名词解释 程序化决策指那些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间隔重复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指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的决策 德尔菲法这是一种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的方法,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意见来对方案作出评估和选择 简答题 什么是决策?决策的特征有哪些? 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特征(1)决策要有明确目标,没有目标就不存在决策 (2)决策方案要考虑可行性 (3) 决策的关键和实质是比较和选择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名词解释题 1.1.广义的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一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1.3.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1.4.正规学校教育:在学龄期完成的上学年限,获得教育证书。 1.5.非正规教育:在任何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成人或儿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 1.6.非正式教育:个人在日常经验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的学习,是无组织、无系统的终生过程。 1.7.全民教育: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1.8.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1.9.教育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专制、封闭、灌输等不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化的教育。 1.10.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 1.11.人的个体发展: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是指身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2.1.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2.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2.3.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4.文化(狭义):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2.5.文化传递: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在空间的流动,文化传递与传播过程补充、发展、丰富着文化,因为它注入了传播者的经验与整理创造。 2.6.文化选择: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取精去糟的过程。 2.7.文化变迁:文化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文化变迁来自文化容的变化,并非所有的文化容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变迁,只有当某种文化容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 2.8.人的个体社会化: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3.1.儿童的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互作用的。 3.2.回忆说:柏拉图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基本上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并成为有意识的先天知识(理念)。后天环境对人不具影响,一切研究、学习都只不过是对先天理念的“回忆”。 3.3.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而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 2、经济模型:是指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非常错综复杂,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复杂得无法进行。通过作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许多次要因子,从而建立起模型。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模型对假设所规定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经济模型本身可以用带有图表或文字的方程来表示。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会计利润不能用于决策。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6、正常利润:指企业主若果把这笔钱投资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 7、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得开支,它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外显成本+内含成本) 二、思考题 1、管理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它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答: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管理经济学研究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者密切的联系,他们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的行为。在研究对象上,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在对企业目标的假设上,微观经济学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学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长期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对企业的环境假设上,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为自己知道,而管理经济学研究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在研究目的上,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研究企业决策。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什么? 答:企业的短期目标有: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公众。长期目标是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温病学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论述题 一.名解 1.温病,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毒指感受温热毒邪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除一般温热疾病的症状表现,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肌肤密布斑疹等特征。 3.日晡潮热指发热于下午为甚。日晡即申、酉时,相当于午后3-5时。 4.夏暑发自阳明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侵犯人体往往不分表里渐次,大多初病即入阳明气分,而无卫分过程。 5.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呼之不应,对外界各种刺激全无反应---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 6.分消走泄用辛开苦泄之品宣展气机,清化三焦气分痰热或湿热之法。邪留三焦, 气化失司所致痰热或痰湿阻遏的证侯。 7.神昏谵语神昏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指语无伦次。共称为昏谵。 8.战汗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9.身热不扬指身热羁留而热象不显,初扪不觉发热,久扪始觉烫手。 二.熟记如下原文: 1)叶天士“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2)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3)吴鞠通《温病条辨》“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4)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5)陆子贤《六因条辨》“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6)王孟英:“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7)《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8)《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9)《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温病”。 三.掌握如下问题: 1)叶天士、吴鞠通、刘河间、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何主要贡献?其代表著作是什么?温病四大家是哪几个? ①叶天士《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学说,阐明温病病因病机,发展温病诊断方 法。 ②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辩证,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③刘河间,立新论:六经传受,皆是热证;创新法:寒凉为主,表里双解;制新 方:表里双解剂。 ④王安道概念: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病机:里热自内外达;治则:清泄里热。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管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一名领导者所能够直接领导的下属人员是由一定限度 的,超过一定限度,领导者就不能做到具体、有效的领导。一个领导者所能有效地领导的下属人员数,称为有效管理幅度。 2.权变理论:在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3.领导:见纸上。 4.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5.组织文化:见纸上。 6.正强化:正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予以鼓励、肯定、奖赏,使之更加频繁地发生并不断强化。 7.德尔斐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一种就调查问题组织专家小组, 通过背对背地向小组成员书面征询意见,并多次归纳与反馈,最后形成 集中且具有权威性意见的定性预测方法。 8.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9.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是指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大类型。 10.期望理论: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公式表示为:激动力量=期望值×效价,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 (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 (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 [2] 11.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由赫兹伯格首先提出。他认为,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保健因素)往往由外界环境引起,如,公司政策、行为管理和监督方式、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地位、安全等,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通常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激励因素),如,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较大的责任等。 简答题: 1.所有的计划工作方法:见 2.沟通过程

教育学名词解释精选汇总

教育学名词解释 1、学制: 学制就是学校教育制度得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得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得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得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 又称班级授课制,就是将学生按年龄与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得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得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得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 亦称狭义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得要求与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得一种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得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与体力得活动。 4、陶冶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创设与利用有教育意义得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等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得一种方法。 5、《学记》: 就是中国古代得教育专著,就是世界上最早得教育理论著作,在世界教育史上影响较大。它仅仅用了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就比较准确地揭示了教育活动得许多规律,对今天得教育活动仍有巨大得指导作用。 6、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与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得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 得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得一种组织形式。 7、学制 学制就是由国家制定得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得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得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得关系 8、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就是指人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得解剖生理方面得特点。 9、讲授法 讲授法就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地连贯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得教学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式。 10、美育 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得审美观与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从事艺术与创造美能力得活动。 11、教育目得 教育目得就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得人得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得质量规格。 12、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就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得形式编定得有关学科教学内容得教学指导文件。 13、启发式 启发式指教师从学生得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得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得积极性与主动性,指导她们自已去学习得方法。通过启发教学,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引起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使她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14、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就是利用她人得模范行为或英雄事迹作榜样,培养学生良好得思想品德得一种教育方法。 15、集体舆论 集体舆论就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得,为大多数人赞同得言论与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得动向与集体成员得言行,成为个人与集体发展得一种力量,就是学生自我教育得主要手段。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旬效开展公干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5.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换言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6.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7.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他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8.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物品或资源)的法定权利,这一权利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和永久的。 9.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多数裁定原则还可以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 10.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1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2.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13.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与基础。 14.行政管理支出,就是指政府财政用于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开支。 15.社会救济,又称为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向由于贫困及各种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无偿提供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16.财政贴息是指出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通过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17.政府收入规模,是指政府究竟可以组织多少财政收入,也被称为政府收入的数量界限。 18.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19.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税种征税的基本范围和界限。 20.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1.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出口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税种。 22.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23.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出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利。 24.罚没收入指法院、检察院、海关、工商、税务、质监等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对各类违法行为给予罚款取得的收入、没收财物的变价款收入等。 25.自由公债也称为自由认购公债,即不附带任何强制性条件,由应募者自由认购的公债。 26.公债风险是指政府在运用公债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过程中,由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的缺陷,以及多种不确定的经济因素所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 27.政府预算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8.复式预算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 29.公平分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和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下,社会成员之间和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均衡和协调。 30.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儿是有工作能力的并且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工作资格的人均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31.扣除法也叫列支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将纳税人的国内所得和国外所得汇总后,扣除纳税人来源于国外所得所缴纳的外国税额而仅就其余额按居住国政府规定的税率征税的方式。 32.抵免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通过允许纳税人以在国外缴纳的税款冲抵本国汇总国内外所得按本国税率所计征的税额的方法。

温病学填空名解

1.刘河间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有“三新”,即创新论、-、-,故后世有“伤寒宗仲景,热病崇河间”的说法。 2.温病学发展历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3.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概括起来:源于-,发展于-,形成于明清。 4.《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有热病,有- 5.王孟英以“-”为经,以“-”为纬,编著了《温热经纬》一书。 6.吴又可认为:温疫的病因是-,感染途径是-,治疗上强调- (五)填空题 1.立新法,制新方 2.薛生白,王孟英 3.内经,伤寒论 4.湿温,热病 5.轩岐仲景之文,叶薛诸家之辨 6.疠气,从口鼻而入,以祛邪为第一要义 (六)名词解释题 1.温病学: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 2.疠气:又称戾气,是温疫的病因,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种致病因素。 (五)填空题 1.温病是温邪引起的以-为主症,具有-、-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从温病的病理发展趋势和过程来看,多数是有表传里,-,-,由实致虚。 3.温病根据发病的早迟和初起是否有里热见证,分为-和-两类。 4.温病的临床表现大多数起病-,来势-,传变-,变化-。 5.温病根据发病是否兼有湿邪可分为-和-两大类。 6.温病过程中易出现-、-,-、-、等险恶证候。 7.温邪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而不同于内伤杂病的病因,二是具有-而有别风寒性质外感病的病因。 (五)填空题 1.发热,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 2.由浅入深,由轻到重 3.新感温病,伏气温病 4.急骤,较猛,较快,较多 5.温热类温病,湿热类温病 6.斑疹,动血,动风,闭窍 7.从外侵袭人体,温热性质

周三多第二版管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1.doc

周三多第二版管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1 一、名词解释。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可以调用的资源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 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有两类信息不值得管理者去获得1:信息的收益较高,而其获得成本也更高2:信息的获取成本较低,但其收益更低。信息评估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收益和获取成本进行预先估计,即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及调整过程。 量本利分析法也叫保本分析或盈亏平衡分析法,是通过考察产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及盈亏变化的规律来为决策提供依据的方法。 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 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组织层级---由于组织任务存在递减性,从最高层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层次,这种层次便成为组织层级。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 所谓权变的组织设计是指以系统动态的观点来思考和设计组织,它要求把组织看成一个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开放式组织系统。 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孔茨认为,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和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从组织范围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具体化为员工切实关心的问题——双因素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从社会文化的系统出发,对人的需要进行分类,通过提供一种为满足的需要的框架,寻求管理对象的激励效率,称之为需要层次理论。 授权就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利或职权授予下级。 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

资源为什么是稀缺的: 1.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 2.一定时期内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是有限的 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市场经济应具备的特点: 1,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2,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3,通过价格机制调节经济 市场价格为什么处于市场信息的核心地位: 1.价格对经济有着很强的调节作用 2.可以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供求情况 3.价格的变动可以调整市场的需求和供给、 4.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 1.存在独立的经济主体 2.存在市场 3.市场竞争的完全性与公平性 供求定理 (123) 偏好的性质: 1.可传递性 2.完全性 3.非饱和性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 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可度量,获得的效用可以准确地用基数表示出来,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者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只可以排序,即只可以用序数表示。 2.分析方式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在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为分析工具,序数效用论使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3.均衡条件表达式不同。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联系: 1.都是从市场需求一方着手,证明需求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效用最大 2.都是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在既定收入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

3.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作为基础 4.推导出的曲线都具有相同趋势且符合需求规律。 水与钻石的的价格悖论: 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固然大于钻石,水的总效用也固然大于钻石,但是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不是由总效用决定的,而是由最后一单位边际效用决定的,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水资源是相对较多的,因此人们从最后一单位水中得到的边际效用很小,因此愿意出价低。而钻石相对稀缺,供给量较少,人们从最后一单位钻石中得到的边际效用较大,因此人们愿意出价高 货币的边际效用 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随着人们收入量的的增加,每一单位货币收入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越小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向右下方倾斜 2.不可相交 3.凸向原点 4.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5.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 6.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点所代表效用相同 影响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因素 1.收入变化(由此可推恩格尔曲线) 2.价格变化(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收入的变动,又由收入的变动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完全竞争厂商的存在条件(特点): 1.存在足够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2.信息是完全的 3.资源是自由流动的 4.各厂商生产的产品无区别 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条件: 1.厂商对自然资源/矿产/技术的控制

温病名词解释

温病名词解释 名词术语解释 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温病教研室 2005年1月 1、温病学: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 的一门临床学科。 2、温病: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 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3、温疫:温疫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疾病。 4、温毒:温毒是指因感受温热毒邪而引起,临床除具一般温病的 见症外,还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发斑疹等独特表现 的急性热病。 5、热象:热象是指性质属热的征象,证见发热、心烦、口渴、尿 赤、舌红苔黄、脉数等一组证候群。 6、温邪:温邪是指外邪中具有性质属热、致病迅速、病位有别等 特点的一类病邪。包括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以及温毒、 疠气等。 7、风热病邪:风热病邪是在春季温暖多风,冬季应寒反暖的气候 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温邪,其引起的温病,在春季称风温,冬季称 冬温。 8、暑热病邪:暑热病邪是由夏季火热之气化生的一种温邪,可引 起暑温病。 9、湿热病邪:湿热病邪多形成于长夏暑气犹盛,湿气偏重的气候

条件下,可引起湿温病。四季均有,以长夏为多。 10、燥热病邪:燥热病邪是在早秋“秋阳以曝”的温燥气候条件下形 成的一种温邪,可引起秋燥病。 11、温毒病邪:温毒病邪是六淫邪气蕴结不解而形成的,属性为温热 性质的一类致病因素。 12、疠气(戾气):疠气是六淫邪气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播 散、流行的一类致病因素。 13、新感温病:新感温病是指感受当令之邪即时而发,病发于表的温病。 14、伏气温病:伏气温病是指感受外邪伏藏于体内过时而发,初起病 发于里的温病。 15、天受:见于吴又可《温疫论》,指通过空气传染。 16、传染:见于吴又可《温疫论》,指通过接触传染。 17、卫分证:温邪初犯人体肌表,引起卫气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一种证 候类型。 18、气分证:是指温邪入里,未传入营血分,而影响人体气的生理功 能所出现的一类证候类型。 19、营分证:温邪深入营分,劫灼营阴,扰神窜络而出现的一种证候 类型。 20、血分证:温邪深入血分,耗血动血,瘀热内阻而出现的一种证候 类型。 21、热深厥深:热深厥深是温病病势深重阶段的一种病理征象,属热 厥证,临床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昏迷而手足厥泠,其病机为阳 气被邪热阻遏,不能达于四肢,其热邪越深伏,手足逆冷的程度 就越甚。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管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管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名词解释。 管理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可以调用的资源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 有两类信息不值得管理者去获得1:信息的收益较高,而其获得成本也更高 2:信息的获取成本较低,但其收益更低。信息评估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收益和获取成本进行预先估计,即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及调整过程。 量本利分析法也叫保本分析或盈亏平衡分析法,是通过考察产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及盈亏变化的规律来为决策提供依据的方法。 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 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组织层级---由于组织任务存在递减性,从最高层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层次,这种层次便成为组织层级。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 所谓权变的组织设计是指以系统动态的观点来思考和设计组织,它要求把组织看成一个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开放式组织系统。 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目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决策确定的目标,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上下结合反复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各个部门或组织成员的分目标,并为各分目标的实施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计划制定与实施方法。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管理,也是一种授权管理 从组织范围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具体化为员工切实关心的问题——双因素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从社会文化的系统出发,对人的需要进行分类,通过提供一种为满足的需要的框架,寻求管理对象的激励效率,称之为需要层次理论。 授权就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利或职权授予下级。 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宏观经济学复习 第一章 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用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产出价值 实际GDP:它以不变的价格来计算某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折旧的结果 国民收入: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个人收入: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收入的总和,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即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以后留下的可以为个人所支配的收入 简答题 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该概念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理解时应注意六个方面的含义: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而不是所受卖掉的最终该产品价值;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国民收入有几种核算方法? 可以从三种角度来核算国民收入。 第一种是从生产角度出发,把各个部门所提供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扣除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即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法称为生产法。 第二种是从收入角度出发,将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相加起来计算国民收入,再推算出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法称为收入法。 第三种是从支出的角度出发,将市场需求者所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加总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法称为支出法。国民收入核算常用收入法和支出法。 3.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论述题 试述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 (一)产品流动法产品流动法又称为产品支出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它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将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消费者所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进行加总,来计算该年内全社会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在运用产品流动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所相加的一定要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或劳务,或者说是扣除了生产各个阶段上重复计算后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中作为投入品的那些产品和劳务。在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时,也可以运用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 (二)要素所得法要素所得法又称所得或收入法、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角度出发,将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相加起来,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