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分析文学作品的体裁特征及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分析文学作品的体裁特征及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分析文学作品的体裁特征及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分析文学作品的体裁特征及表现手法

一、考点解说:

了解文学作品的体裁特征

中外文学作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体裁。它们的体裁特征分别是:诗歌——

要求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有四个特点:

1、概括性。语言凝练,含义丰富、深刻。

2、形象性。运用形象的语言,或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借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3、抒情性。诗歌表达的感情比其他作品更浓烈。

4、音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字注意平仄,二是每句有一定节奏,三是一般

压韵。三者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和谐悦耳。

散文——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现代散文短小精悍,取材广泛,可以反映社会生活中任何有意义的事物;自由便捷,千姿百态。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不拘一格;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兼采并用。具有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力。按其表达方式,可以分为抒情、叙事、议论三种类别。

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指采用的材料可以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结构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神聚”指的是立意深远,主题集中。

小说——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它的三个要素,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绘反映社会生活是其基本特征。它不受时间、空间和真人真事的限制,可以借助虚构和想象,兼用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运用叙述和描写等各种表现手法,多方面地、深入细致地刻画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充分展示社会生活。

戏剧——

指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通称剧本。它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舞台演出的的基础和依据。戏剧的基本要素是戏剧冲突,要求人物、事件、时间、场景高度集中,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演出时间内,展开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突出地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戏剧情节的发展,以再现现实生活,反映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激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了解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

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

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主题思想所运用的各种表现方法。其中以描写叙述抒情说理虚构渲染讽刺象征变形夸张烘托对比伏笔照应等为常见。

二、高考典例:

一、比喻

解题方法:答题信息中若含有喻体,要将喻体换成本体。改换后的语句不能包含喻体。

例1:2004年全国高考(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第19题: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比喻句的理解,解题时把喻体所指弄清即可。从上文“快乐的死亡确很快乐……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以及”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等句即可得出答案。

二、比拟

运用效果:使被描述的人或物特征鲜明、形象可感;使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抒发的感情更为强烈,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手法常和人称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运用。

例(2000年全国高考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l)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2)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解析:该题第一问要求理解第二人称在抒情方面的艺术效果。散文中使用第二人称,可使作者直接与对方倾谈,显得亲切自然。第二问要求理解人称代词的合理转换使表达更清晰。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这句话承接“人们发现”而来,陈述的对象不再是作者,而是“人们”,写的自然是“人们”的感受,因此改用第三人称“它”指代长城。

三、对比(衬托手法的特点与对比相关、相似,为便于掌握,一起介绍)

运用效果:对比——突出事物特征。多方面的对比使内涵更丰富,使内容更集中突出;衬托——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

解题方法:在描述主要事物时,写到其他事物,目的一般都是起对比、反衬、烘托、补充的作用。

例[2004年全国高考(江苏卷)第20题](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

答案:(1)写了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

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和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僧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四、反复

运用效果:突出某个意思(或主旨),强调某种感情,增强文章节奏感,使上下文衔接更紧凑。

例(1998年全国高考卷第29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______.(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________。”

答案:(l)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飞逝。(2)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强化作用。

解释:这两句都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做这类题,首先要从“语言形式的表达”上分析,那么第(l)问的内容便是“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第(2)问便是“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其次就要分析“表达效果”,第(1)问暗含的意思是“强调时间的飞逝”,或“强调时间过得太快”;第(2)问则是“强化主旨”或“强化中心”、“深化主题”。在这里,“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题。

五、排比

运用效果:层层推进,增强气势,加强感情,节奏鲜明,意义递进关系明显。以之说理,可以把论点阐明得更严密、透彻;以之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以之叙事可以把事物叙述得井然有序;以之写人,可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深刻。

例(1999年全国高考第24题F项为判断正误题)“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答案:这一说法正确,本文的确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段,如第5、6、8、9、10段,还运用了排比句。

六、象征

运用效果:使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把不便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回味。

解题方法:若要求解答象征义,则要联系全文或上下文,找出体现象征物的象征义的有关信息加以综合理解判断。

例(2001年全国高考第21题)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4分)

(第22题)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答案:21题:“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22题:“因为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灵造成悬念;而玻璃门是透明的,做不到这些。”或“因为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解析:《门》第5段直接说明“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理解了门的象征意义,才能解答第21题“开门”和“关门”的象征意义,也才能解答第22题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的原因。

七、白描手法

运用效果: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透奇,含义深邃,真实感人。

例[2004年全国高考(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卷)第19题]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4分)

答案: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抚今追昔、物是人非、深沉悲凉)。

解析:抓住白描手法的特征,进行判断和解答即可。

八、用典

运用效果:丰富文化(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例[2004年全国高考(福建卷)第21题第二问]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7分)

答案:①丰富而飘逸的联想与想象;②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③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④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大意答到即可)

三、巩固练习:

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相关题目。

扬州的眼睛

“烟花三月下扬州”,大概每一个非扬州人都是从这千古丽句中想象扬州的美丽的,“烟花三月”,怎么读怎么上口;“扬州”,怎么听怎么生动;仿佛只有扬州才配得上烟花三月的盛景,仿佛烟花三月只能形容扬州。

天生丽质的扬州,清新自然的扬州,旖旎芳菲的扬州,温情的扬州,女性的扬州。

但扬州不幸,它早早就面对着一双双贪婪的眼睛。

它首先让一个名叫杨广的帝王垂涎三尺,据说他梦到了琼花。琼花,玉一般的洁美,诗一样的鲜润,云一样地飘逸,画图难足。骑马太累,乘车太颠,坐轿太闷,于是他下令开凿一条大运河直通扬州,很快,巨大的龙舟在两岸垂柳依依中驶进历史的视野,杨广兴致勃勃来到了扬州,他没有必要在乎沿途的叫苦不迭。让炎黄子孙自豪且惊叹的大运河,让中小学生津津乐道世界第一的大运河,让历史学家赞美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大运河,其初始动机竟是如此单纯——看花方便!只有中国统治者才有这样的广阔胸怀,只有擅长集中人力物力干大事的中国才能顺利完成这样的一拍脑袋就定下的浩大工程。“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人皮日休把开凿大运河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当然前提是没有龙舟游玩之事。大运河在客观上带来的南北交通之便和民族自豪感,让人真想长叹一声:多亏了杨主席啊!

杨广醉生梦死尽情享受美景美食美女,最后被部下勒死在扬州,从此之后,扬州总好像有一点浮华、金粉的味道,虽然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唐代名城。

每一个扬州人都会向往唐朝,那时的扬州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和旅游大都会。它拥有长江、运河以及陆地交通的便利,拥有发达的手工业与农业,那时的扬州,外商云集,巨贾遍地,小巷酒旗招展,长街车水马龙,亭台楼阁层层密密,轻歌艳舞日日不绝,白昼喧嚣热烈,夜晚流光溢彩。“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到扬州干什么去?花钱去!享乐去!扬州成了一个销金窟,不管你有多少钱。“到了长安才知道官小,到了扬州才知道钱少”,唐朝人会不会这样说?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扬州有了诗人杜牧。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使寒山寺不朽,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使西湖有了西子湖的美誉,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使杏花村酒香飘千年……同样的道理,假如没有李白,没有杜牧,扬州还是我们心目中的扬州吗?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姜夔把杜牧与扬州理解得透彻极了——杜牧三生有幸来到扬州,扬州有幸拥有了杜牧。写扬州,写扬州的月夜,有几人能超过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几乎把扬州的柔媚写到了极致。青山绿水,气爽草绿,水光迷茫,月色清亮,美丽的女子伴着悠扬的箫声。这首写给扬州朋友的小诗,绮丽多情,有怀恋有调侃,扬州的美自不待言,美的内涵都心知肚明,很能让一些男人会心一笑,艳羡之或向往之。二十四桥是虚指,代指扬州的桥;从此二十四桥就成了扬州的名片,二十四桥明月夜就成了扬州最美的风采、最美的想象。

杜牧是名门贵族之后、少年才子,二十三岁就写出《阿房宫赋》,让我等羡慕得要命嫉妒得要死。但他仕途不平一直做着小官,几乎有十年,他蹉跎失意在扬州,迷醉于青楼歌妓与山水明月中。“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他的忧郁就常常融化在茶清酒浓女子香艳里。不错,他在扬州写得最好的诗都是关于女人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是,《赠别二首》也是——“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是他在离别扬州去长安赴任监察御使时,写给心爱的年青妓女,你能说杜牧无情吗?你能相信杜牧重情吗?他不会留恋太久,也不会有地久天长的想法。有《遣怀》为证:“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蠃得青楼薄幸名。”

他是在忏悔还是在自得?十年荒唐的扬州生活如梦一般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得到,就落了个花花公子的坏名。当一个人自称花花公子时,你还能说什么呢。

“二十四桥明月夜”是扬州的自怜,“春风十里扬州路”是扬州的自称。扬州一直感谢杜牧,岂不知,杜牧玩弄了扬州。他渴望的是经营天下,他爱的是长安仕途,他从来没有爱过扬州,甚至连扬州的女人也没有真心爱过,虽然他诗句让扬州至今天还能得到巨大的旅游效益。又是一个想不到!正如当时想不到大运河会带来南北交通之便与后人的自豪。

徐凝到扬州来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忆扬州》,青出于蓝!总以为写扬州明月是杜牧的专利,没想到竟还能有人从容落笔,还能达到同样高的水平。天下明月之夜的美丽扬州竟然占了三分之二!好一个吹牛大王,吹得文采飞扬,让人只能笑笑。可是,诗的前二句是“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说了半天,他回忆的是女人,他的扬州还是歌妓文化的扬州。

直到今天,说起扬州,说起“二分明月”、“廿四桥”、“春风十里”,总让人想到一点点原始的色情。

这不怪扬州,它本身是无辜的。

何香凝写牡丹:“冰清玉洁石做家,枝清叶净去繁华。只因错种朱门下,却被人称富贵花。”这一首诗曾让我一下子改变了对牡丹的偏见。扬州也是,它错识杜牧错识徐凝,才让扬州与美女、艳情联系在一起。

也许有人反对:如同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美女子,突然由于某导演的发现而扬名,成了贵人追捧的对象,你说,此女子是感激还是困惑?

这恐怕也是扬州文化的困惑,如果扬州没有堕落的话。

扬州还有更大的困惑,那就是瘦西湖的白塔。当年乾隆来到这里说了一句:此处很像北京的北海园林,就是少了一座白塔。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为了讨好皇帝,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连夜造白塔一座,乾隆担心他们钱多会危及政权,立刻把扬州商人们整得家破人亡,扬州经济再次陷入萧条。

我终于来到了瘦西湖,我注视着白塔的阴影,我彻底明白了:金钱万能也比专制独裁好,金钱万能最起码还有游戏规则。比尔·盖茨不会担心因财富招灾,外国企业家的地位远高于行政干部,但中国不是。扬州商人知道自己的财富没有法律保障,也知道人治是靠不住的,但他们不讨好官员与君主又能做什么呢。“湖泊是大地的眼睛”(梭罗),瘦西湖是扬州的眼睛,假如没有瘦西湖,扬州的神韵、灵性会减少黯淡多少?但这美丽的眼睛也曾被权势之塔的狰狞吓坏了。五亭桥无声,冷月也无声。

又是深秋将尽的时节,扬州真如杜牧所言:草木不凋。湖边鲜花开放,红豆正艳艳地耀眼。此物最相思,扬州应该带给我们怎样的思念?

说到底,我最喜欢的有关扬州的诗还是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美丽清新,深情依依。我不知道孟浩然读此诗的感受,而我多么希望也有人送我这样的美诗。耳边又响起吴涤清的《烟花三月》: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这首歌很平等,也很温暖,我喜欢这样的扬州。

洗尽低俗华艳,剥去权势外衣,扬州还是秀美的扬州、真情的扬州。扬州的眼神应该是明净的。

扬州,我可以和你对视吗?

1、倒数第二、第三自然段,即“这首歌很平等,……扬州的眼神应该是明净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换种问法:表达了怎样的内涵?)

2、最后一句,即“扬州,我可以和你对视吗?” 在结构上、内容上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3 、“扬州应该带给我们怎样的思念?”请你替作者回答出来。

4、“我注视着白塔的阴影”,“阴影”二字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498490204.html,

1答:作者希望扬州文化应该是一种健康平等的文化,而不是一种专供男人玩赏的女性文化;未来的扬州文化应该是清洁的,明净的、美好的。湖泊是大地的眼睛,瘦西湖是扬州的眼睛,本文以瘦西湖为背景反思扬州的历史文化,相当于透过眼睛看扬州的心灵。本文以分析杜牡、徐凝,反思扬州歌妓文化的丑陋一面,扬州的眼睛其实也是作者观察反思扬州的眼睛。(帝王的贪婪的眼睛,一些文人的色情的眼睛)

2答:回扣题目,总结全文。再次表明作者渴望以一种平等的眼光与扬州与扬州文化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同时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3答:扬州应该带给我们美好的平等的纯洁的而不是艳情的或色情的思念。

4答:一是写实,实指阴影。二是指权势的阴影、历史的阴影、今天的阴影。典型的双关修辞。(高考不会直接考修辞,但会在句子中考,如果你没有看出来双关的修辞,很难答不对本题。)

文章体裁分类汇总

文章体裁分类 一、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 即文学体裁(又称文学样式),诗歌:诗、词、曲、民谣等;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 (一)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散文:是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种类有: ①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 ②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③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三)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戏剧(略) (五)其他文体 (1)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2)寓言: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3)神话故事;(4)民间故事;(5)传说;(6)回忆录 二、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 (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有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 (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三、相关常识 (一)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这犹如人们做衣服,必定要量体裁衣,选择一定的样式。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例如神话、史诗、寓言、行情诗、叙事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悲剧、喜剧、正剧、抒情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演变,都有一定的社会根据和它本身的发展规律。 (二)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四)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五)中国古典文学体裁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 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 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较发达。 答案补充

浅析汪曾祺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浅析汪曾祺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论文关键词:汪曾祺作品语言风格 论文摘要: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具有独特地位的作家,也是一位深受读者欢迎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汪曾祺的作品充分汲取了古典文学的营养,突破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形成了其具有独特韵味的文学语言。本文以汪曾祺的小说散文为研究对象,拟探讨汪曾祺小说语言风格特色, 对于进一步理解汪曾祺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帮助,也期待人们对汪曾祺语言有更深入的鉴赏和研究。 在当代文坛上,汪曾祺以自己珠玉般的篇什,显示了他那简淡恬适的个性气 质和古朴明净的传统风格,表现了驾御语言的高超功力和卓然不凡的语言风度。由于种种原因,汪曾祺并不算一位多产作家,然而,他那篇篇佳作赢得了人们的喝彩,尤其是他那幽兰清菊般的语言更是令人口齿留韵,难以释怀。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且由于汪曾祺长期在北京从事文学和京剧戏曲的编辑和编剧工作,大大影响了他的小说语言,使他操成更为纯熟流利的京味儿普通话。而这京味儿又是最恰到好处的,它平添了文学的生活姿态和个性色彩,而绝无油嘴子之弊,令人感到朴素而不平板,流畅而不浮滑,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这种语言的功底和魅力显然得益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化合。汪曾祺将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甘美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钢化柔,扫除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独创了一种新文体。 一、口语化的语言

汪曾祺在《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一文中曾经写道: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这种文化的积淀自古就有之,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和蕴蓄,就形成了一种“书面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增添文章的底蕴与深奥,让文章显得悠长而具有深味。与这种“书面文化”相对的则是一种“口头文化”,它是一种民间文化,可以是方言,也可以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它集中就表现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他自己也说:我对民间文学是有感情的,民间文学丰富的想象和农民式的幽默,民歌比喻的新鲜和韵律的技巧使我惊奇不置。而当这种“口头文化”与“书面文化”一结合,就变得雅俗共赏,俗中见雅,既符合知识分子的阅读要求,也给平民带来了阅读的方便。下面就分析汪曾祺作品中口语的运用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王安忆语)。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便可体会到,正如王安忆说过的“汪曾祺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确实如此。王安忆又说:“汪曾祺讲故事的语言也颇为老实,他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地叙述过程,而且是很日常的过程。” 汪曾祺小说散文的语言特色重要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举个例子,“我家后园有一棵紫薇。这棵紫薇有年头了,主干有茶杯口粗,高过屋檐。一到放暑假,它开起花来,真是‘紫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

2019高考散文阅读表现手法分析题解答指导语文

2019高考散文阅读表现手法分析题解答指导2019高考散文阅读表现手法分析题解答指导? ?一、比喻 解题方法:答题信息中若含有喻体,要将喻体换成本体。改换后的语句不能包含喻体。 例1:2019年全国高考(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第19题: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比喻句的理解,解题时把喻体所指弄清即可。从上文“快乐的死亡确很快乐……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以及”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等句即可得出答案。 二、比拟 运用效果:使被描述的人或物特征鲜明、形象可感;使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抒发的感情更为强烈,更能

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手法常和人称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运用。 例(2019年全国高考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l)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2)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解析:该题第一问要求理解第二人称在抒情方面的艺术效果。散文中使用第二人称,可使作者直接与对方倾谈,显得亲切自然。第二问要求理解人称代词的合理转换使表达更清晰。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这句话承接“人们发现”而来,陈述的对象不再是作者,而是“人们”,写的自然是“人们”的感受,因此改用第三人称“它”指代长城。 三、对比(衬托手法的特点与对比相关、相似,为便于掌握,一起介绍) 运用效果:对比——突出事物特征。多方面的对比使内涵更丰富,使内容更集中突出;衬托——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 解题方法:在描述主要事物时,写到其他事物,目的一般都

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一散文 这里说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不是古文体的散文。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的重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小说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鞋匠》); 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 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药》))。 小说的命题方式多种多样:1 以主人公命题,如《孔已己》;2 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题,如《荷花淀》;3以主要事件命题,如《灌园叟晚遇仙女》;4 以贯穿全文的构成情节的细节命题,如《药》;5 以故事发生的时间或背景命题如《夜》。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主要是先秦的"寓言"。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女娲补天》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等。 3 唐代出现了唐代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 4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 。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5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6 明、清出现了章回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 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1 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 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三、戏剧

浅析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浅析xx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在当代文坛上,xx以自己珠玉般的篇什,显示了他那简淡恬适的个性气质和古朴明净的传统风格,表现了驾御语言的xx功力和卓然不凡的语言风度。由于种种原因,xx并不算一位多产作家,然而,他那篇篇佳作赢得了人们的喝彩,尤其是他那幽兰清菊般的语言更是令人口齿留韵,难以xx。xx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且由于xx长期在xx从事文学和京剧戏曲的编辑和编剧工作,大大影响了他的小说语言,使他操成更为纯熟流利的京味儿普通话。而这京味儿又是最恰到好处的,它xx了文学的生活姿态和个性色彩,而绝无油嘴子之弊,令人感到xx而不平板,流畅而不浮滑,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这种语言的功底和魅力显然得益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化合。xx将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xx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钢化柔,扫除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独创了一种新文体。 一、口语化的语言 xx在《xx文学的语言问题》一文中曾经写道: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这种文化的积淀自古就有之,从《诗经》到《xx》,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和蕴蓄,就形成了一种“书面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增添文章的底蕴与深奥,让文章显得悠长而具有深味。与这种“书面文化”

相对的则是一种“口头文化”,它是一种民间文化,可以是方言,也可以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它集中就表现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他自己也说:我对民间文学是有感情的,民间文学丰富的想象和农民式的幽默,民歌比喻的xx和韵律的技巧使我惊奇不置。而当这种“口头文化”与“书面文化”一结合,就变得xx俗共赏,俗中见xx,既符合知识分子的阅读要求,也给平民带来了阅读的方便。下面就分析xx作品中口语的运用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1 / 8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xx,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xx语)。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便可体会到,正如xx说过的“xx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确实如此。xx又说:“xx讲故事的语言也颇为老实,他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地叙述过程,而且是很日常的过程。” xx小说散文的语言特色重要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举个例子,

文学体裁及分类

第一部分:四大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 一、小说 1.小说的概念及分类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短篇和中篇。 按照体例格式,可分为书信体小说、日记小说、章回体小说、系列小说等。 按照内容的不同,小说可分为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谴责小说、心理小说等。 2.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第一要素,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展现人物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 小说的情节,首先要完整,从故事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要求有完整的情节。其次要紧凑,即做到简练而不冗繁、集中而不分散,主线鲜明,可有适当的跳跃却并不中断。第三要新颖,即不落俗套,这样可以避免读者“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乏味感。为了使小说引人入胜,情节应生动曲折;同时,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它是使情节丰富的重要手段。 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应该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直接描写,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塑造人物是小说的重要任务。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铸而成的,因此,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或“典型性格”。 环境是小说第三个要素。环境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小说人物总是生活于特定环境,环境总是为特定人物服务的。环境和人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首先,环境创造人物。环境不仅仅是人物生存的场所,还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动因。其次,人物也创造了环境。人物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同时又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改造环境。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 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4.小说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种类;按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及微型小说(如《鞋匠》)。 按小说内容可分为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现代小说(如《阿Q正传》、科学幻想小说、公安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作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狂人日记》)、书信体(如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按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药》)。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05T10:21:42.6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作者:罗沛楠[导读] 文学作品赏析的关键在于从作品内容及语言表达方式中寻找到一种独特体验,从而引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语言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也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主要渠道(湖南郴州市临武县第一中学,湖南郴州 424300)摘要:文学作品赏析的关键在于从作品内容及语言表达方式中寻找到一种独特体验,从而引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语言是文学作 品的核心,也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主要渠道,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方式是有一定差异的,因此,在实践中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时,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入手,以此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关键词:文学作品;赏析;语言 前言 从语言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可以引导读者更加深入的理解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升了读者的精神体验。对于文学作品,其主要是由文字、词语组合而成的,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立足于语言视角,能让读者走入文学作品的世界中,促进了读者文学素养的提升。 1.语言的含义及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主要是通过优美的句子将相应的情感表达出来,其可以总结为语句的思想性表达,具有美化文章、修饰文章的作用,同时还就可以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在进行文学作品赏析中,对语言的鉴赏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结构句,在文学作品中,结构句起着完善文章结构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文学作品中结构句句型主要有总结句、过渡句等,我们高中生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应该在文中准确的找出结构句,通过理解结构句内涵来把握文章整体。(2)由浅至深理解含蓄句,在文学作品中,含蓄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针对深层次、难以理解的句子,用委婉的方式进行表述,从而将相应的情感表达出来,我们高中生在文学作品鉴赏中,遇到含蓄句时,需要先对文章主旨进行整体把握,然后逐步推测含蓄句想要表达的内容、情感,进而加深对文章的把握,最终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2.语言修饰视角 对于语言修饰,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利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以此获取好的语言表达效果。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反问、比喻、夸张、排比等,而不同的修辞手法产生的语言表达效果及文学影响力也是不同的,如通过排比句,可以加强语句的气势,借助反问句则可以强化将要描述的意思。在一部文学作品中,作者经常会利用多种语言修饰方法来提升作品的影响力,这就要求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要充分了解到这些语言修饰方法,这样才能全面把握文学作品背后的深层次情感。例如在欣赏散文《春》时,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在这一句话中,通过排比、比喻的语言修饰方法,可以带给我们一种直观欣赏绵绵细雨的感受,加深了我们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情感。 3.语句表达方式 语句表达方式是文章结构的重要形式要素,从文章写作的角度看,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议论、描写、抒情、记叙、说明等,以语句表达方式为依据,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也分成议论文、记叙文、散文、杂文等几种类型。在实际中,我们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在文中大多会通过多种语句表达方式交替出现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掉文学作品的内容呆滞情况,可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达趣味性,进而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在文学作品赏析中要注意,不同的语句表达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色彩是有一定差异的,如描写、记叙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色彩相对比较平淡,议论、抒情可以着重突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其一般会用于文学作品中矛盾爆发、情感升华等阶段。因此,在实际中,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时,也需要注重从语言表达方式的角度出发,从整体、局部全方位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文学作品精髓。 4.语言句式变化 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时,准确的把握人物思想情感是整个鉴赏活动的重点及难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物的情感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我们在对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中,通过语言句式变化可以更加全面的把握到作者想要描述的内容,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思想、情感。一般情况下,常见的语言句式有反问句、感叹句、疑问句等,其中感叹句涉及到的情感内容最多,其可以对惊讶、快乐、厌恶等多种情绪进行描述,而疑问句则会将重点问题展现出来。在文学作品赏析中语言句式变化可以说是文章风格变化的窗口,准确的辨析语言句式变化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作家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中“江山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简单的几十个字中,用到了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多种句式,作者一方面将捕鱼人的生活形象的描述了出来,又联想到了生活的不易,进而展现出对主人公命途多舛的感叹。在文学作品赏析中,通过对语言句式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明确、直观的体会到作者描述的情感,促进了文学作品鉴赏价值的提升。 5.品味词句 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本身蕴含的思想意境进行探究,那么表面的词汇就是带给读者直接视觉冲击的主体,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其语言、词句都是作者反复斟酌、精炼的,一般情况下,品味词汇时,需要从关键性动词出发,在此基础上,对一些修饰与限定的副词、名词、形容词、数量词等进行仔细剖析,从而更加全面的把握到作者将要描述的内容。在文学作品赏析中,通过词汇品味,可以更好的揣摩作者情感,并且我们能以词汇品析为节点,对整篇文学作品进行感知,以此加深我们的认知。 总结 总而言之,文学作品是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都被看做是我们高中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好文学作品赏析,可以全面提升我们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因此,我们高中生要特别注重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并借助文学作品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高二语文-高考散文阅读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表现手法题答题技巧 一、审题技巧 1.树立“赋分”意识。 根据试题的分数来合理地分配答题时间,确定答案文字的长度,甚至大胆推断答案大体上可分为几点来表述。如,4分的题一般可分为两条来表述,6分的题可分为三条来表述,事实上,标准答案也是按照两条或三条来确定答案要点的。赋分的多少常常也暗示了试题的难易度,对于小分值的试题,考生的思考应该简洁。 2.树立“提示”意识。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为了让考生能写出正确答案,常常煞费苦心,在题干中安排提示性的语言,指导考生准确答题。这些提示性的语言分“明示”和“暗示”两种。“明示”,如,“联系全文”、“在第三段”等,明确提示考生有效的答题区域。 3.树立“意图”意识。 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却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任何一道题,命题人都有鲜明的命题意图。审题时掌握了命题意图,就猜中了命题人想考什么,就能准确答题,避免了答非所问。 4.树立“整体”意识。 在读懂、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把几个试题作为一个整体放在一起读,一起研究。散文阅读都是简答题,一般不要看一道题目、研究一通文章、形成一个答案,而要通读全文,阅读全部试题。原因有二:第一,高考阅读题某一文段中的小题,并不是互不相干、各自独立的个体,而是由分而总、由局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第二,全部试题一齐读,把握这一测试系统后,再读文章时,就可以综合考虑所有题目涉及的文章的区间,同时考虑几道题的答案在文中的分布;第三,便于寻找各题之间的联系,在答题时获得重要启示。 二、要关注以下“表达技巧”的作用

韩寒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分析

韩寒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分析 韩寒是我国文学界“80后”的代表人物,其文学作品名数量虽然比较少,但是文学影响力却很大。在阅读韩寒文学作品时,对其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韩寒文学作品的内涵,同时还可以促进我们文学素养的提升,这对于我们综合发展有极大帮助。对此,下面就韩寒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进行全面探究。 标签:韩寒;文学作品;语言风格 前言 文学是语言艺术的高度凝练,就如建筑物无法离开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一样,文学作品如果脱离了语言,就不复存在。有很多学者认为,在探讨文学作品时,首先在于文学中语言的特殊性,语言风格是研究文学作品语言的重要内容,其可以充分揭示出语言规律,有助于读者更好的感知文学作品的魅力。 1.幽默的语言风格 幽默主要是通过语言中的各种组成要素,如修辞、语法、词汇等,达到引人发笑的效果。在文学领域中,幽默是一种妙趣横生、轻松诙谐的语言特色,其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引人发笑、深含意蕴、带有讽刺。在韩寒的文学作品中,幽默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在: (1)词语的变异。词语变异是组成幽默表现风格的常用手段,其通过对常规进行变通,从而将违反逻辑规律的内容表现出来。在韩寒的文学作品中词语变异主要是通过词义变异的方式体现出来,其不提倡改变词语本身的形式,而是改变词语的使用环境,赋予词语新的含义,从而增添审美情趣。在韩寒的文学作品中,往往会赋予词语临时语境意义,使得词语本身的意义与临时意义形成比较大的反差,构建出一个幽默的氛围。 (2)理性意义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是打破已约定俗成词义在人们心中的态势,产生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使得表达更加具有直观性。例如在《长安乱》中:但是,就是逐城的县管,极度的聪慧,他将自己的银票和下人专门模仿的形似的监银的签名微微浸入水中,签字变化开,笔锋便无迹可寻,然后说是下雨时候淋到了。这种方法后来慢慢流传,民间称之为“洗钱”。这里的“洗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是将非法得来的钱财,通过存入银行,改变名义、性质的方式,将其变为合法收入。在这里作者字面意思入手,将其调侃为逐城的县管为了让银票产生流通效应而采取的一种荒诞做法。通过这样的理性意义变异,将逐城县管的愚昧行为和现代社会犯罪犯罪结合起来,产生了戏谑的幽默效应,让人感叹还可以这样理解“洗钱”。 2.繁丰的语言风格

文章体裁分类

文章体裁分类 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 一、诗歌:诗、词、曲、民谣等。 二、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 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四、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 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 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有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 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 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这犹如人们做衣服,必定要量体裁衣,选择一定的样式。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例如神话、史诗、寓言、行情诗、叙事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悲剧、喜剧、正剧、抒情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演变,都有一定的社会根据和它本身的发展规律。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3.2 文学作品的体裁

第二节文学作品的体裁 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关于文学作品体裁分类标准的不同,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文学体裁的划分: 关于文学体裁的划分大致有三种: 1、二分法:是指安装语言有韵无韵,把作品分为韵文和散文两种。这种分法在早期东西方文学史上都有。 2、三分法:三分法是依据构思方式和形象塑造方法把文学作品分为叙事类、抒情类和戏剧类。这种方法在西方非常流行。 其中,叙事类文学包括小说、史诗、叙事诗、史传文学和报告文学。 抒情类作品则指抒情诗、抒情散文和散文诗等。 戏剧则有悲剧、喜剧和悲喜剧(正剧)。 3、四分法:四分法则是按语言运用和表现手法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有的还在此基础上形成影视文学。 我们基本上采用四分法,但在实际分析中又有所区别,安装作品的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划分为诗、小说、剧本、散文以及边缘文学体裁。下面我们就来简要地介绍一下各类体裁的特点。 二、诗 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诗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旧诗与新诗等。它的基本特点诗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 1、凝练性 诗的凝练性集中体现在诗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和及其精炼的语词。它要求精选生活中的材料,抓住感受最深、表现力最强的事物,用很少的语词把它表现出来。它不会象小说、剧本那样去细致描写认为的外部特征和内心活动。即使是长于叙事的叙事诗,也不能象小说哪有铺展开来。为了凝练地表现形象,诗人常常对语词反复锤炼,力争言简意深,一笔传神,在有限的诗行里,准确含蓄地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勾勒出生活的场景,如马致远《天净沙》、柳宗元《江雪》。 2、跳跃性 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的特征。由于诗行和语词的有限,诗必然具有跳跃性,它常常由过去跃向未来,由东跳向西,超越时空的限制。诗的跳跃性有多种方式,如时间上的、空间上的、时空综合的,由客观向主观、关联式的、平行式的、对比式的等等跳跃。采用何种跳跃式结构,取决于诗人所要反映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诗的跳跃性为读者留下了空间,使读者有广阔的思维空间。 3、音乐性 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最强调音乐性。其音乐性具体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两个方面。诗的节奏是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的变化。我过诗歌中节奏主要体现在停顿的安排和声调的变化上。如四言二顿、五言三顿、七言五顿,平上去入四声变化,平仄的安排等等。音长和音步则是外语诗歌的特点。 韵律也称押韵。即相同的音在不同诗行的相同位置上有规律性地重复出现。韵律有头韵、腹韵、脚韵(尾韵)之别。诗的押韵,一方面可以加强诗的节奏感,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98490204.html,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作者:唐惠忠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5年第10期 文学作品的形象,内涵广泛,既包括具体的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 文学作品的语言,首先应弄清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的基本特点。其次,还应明白精到、奇妙、鲜活是文学语言的高级层次。高考试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1)分析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2)理解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3)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2)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3)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4)行文结构,如开头与结尾、铺垫与呼应、制造波澜、设置悬念、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5)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我们要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巧。再次要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征、意义以及创作背景。另外,文学形象都是在互相联系的生活画面中刻画而成的,因而要立足现实,联系时代,依据整个作品来鉴赏文学形象;同时,还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更好地把握形象。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基本特点,解题时应当注意把握。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应联系文章的主旨与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重要词句的语境,联系作品的文体特点加以分析。 例如: (2015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9分) 雪天 张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文学类文本较偏题目解题方向语言创作特色叙述特点完整版

文学类文本较偏题目解题方向语言创作特色叙 述特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文学类作品中不太常见的考题作答思路 说明:一二点是主要针对小说而言的,第三四五点小说和散文甚至诗歌可用。 一、小说中对话描写的作用有: 1.对话与人物的关系:①更易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②导引人物出场。 2.对话与情节的关系:①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②为后文埋下伏笔。 3.对话与环境(往往和社会环境有关)的关系:小说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显得具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行文真实、自然。 4.对话与主题的关系:暗示主题 5.对话与效果的关系:用对话引(误)导读者 二、小说是如何叙述故事的: 1.叙述的角度: ①第一种是“作者参与”的叙事观点。在这种叙事观点中,作者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甚至就是主人公。作者参与事件的发生发展。用这种叙事观点进行创作,容易形成小说的真实性、亲切性和说服力,也容易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由于参与者的视野有限,许多情节只能用“旁听”、“猜测”等方式来表达。在要求情节逻辑严密的科幻小说中,以及在篇幅很长的作品中,这种叙事技巧的缺点很大。) ②第二种是“作者全知”的叙事观点。在这里,作者象上帝一样天上地下无所不知,既能写客观存在的东西,又能写一个人的主观世界,还能同时写不同时空中发生的事情。用作者全知的视角去写,可以突破时空障碍,最大限度地方便叙述。(不过,它的最大问题便是可信性不足。如果作者功力不够,细节上处理不好的话,读者很容易觉察出情节的编造痕迹。) ③第三种是“作者观察”的叙事观点,叙事者不参与到情节中去,并且只写他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这样写出的故事近似白描。但叙事者不能写不可能旁观到的东西, 2.叙述的形式:对话式、讲述式(比如,山东卷《活着》开头: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文学作品经典语句大全

文学作品经典语句大全 导读:本文文学作品经典语句大全,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篇一 1、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流金岁月》 2、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安娜·卡列尼娜》 3、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美丽新世界》 4、站在痛苦之外规劝受苦的人,是件很容易的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5、凡是有甜美的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德伯家的苔丝》 6、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忽而今夏》 7、上天让我们习惯各种事物,就是用它来代替幸福。——《叶甫盖尼·奥涅金》 8、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牛虻》 9、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玫瑰的故事》 10、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套中人》

篇二 1、往上爬吧,多捞钱吧,进入上层社会,那里准备好了一切。——《美国的悲剧》 2、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别人坏话的人。——《伪君子》 3、历史喜爱英勇豪迈的事迹,同时也谴责这种事迹所造成的后果。——《神秘岛》 4、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诗选》 5、强迫经常使热恋的人更加铁心,而从来不能叫他们回心转意。——《阴谋与爱情》 6、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开到荼蘼》 7、谁都可能出个错儿,你在一件事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好兵帅克历险记》 8、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堂·吉诃德》 9、一个人哪怕只生活过一天,也可以毫无困难地在监狱里过上一百年。——《局外人》 10、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基度山伯爵》 篇三 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霄特》

常见文学体裁_

常见文学体裁 2011 2 18 体裁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文章体裁是根据表达方式来分的,它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而文学体裁是根据作者反映生活的途径,塑造形象的方式和语言特点来分的,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包括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 一散文 这里说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不是古文体的散文。 1、概念:散文是一种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能够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2、特点:形散神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表达方法灵活富于变化。可状物,可写景,可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事。 4、线索:具体事物,感情变化,所见所闻。 5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6 散文的重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家愿望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1 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鞋匠》); 2 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日记》)、

语言赏析教案

语言的赏析与运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及在具体语境下的表达效果 2. 结合具体题型,灵活地运用语言 3.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准切入点以品味语言 2,根据各题型特点,恰当地运用语言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练习。 一:启发引入: (以“卷首语”为背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方塘的明艳照人,光影辉映,源于活水的绵绵不绝,更替补给。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如活水与方塘,密不可分。) 设问:《五柳先生传》给我们介绍了怎样的读书方法? 生答:“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明人王夫之也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但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意”是一篇文章的统帅,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把握文章的中心。一篇好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可谓形神兼备,文章的神即意,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文章所采用的各种形式都是为表现主旨即作者的情感、意图服务的。阅读文章,读者应该投入,与作者产生共鸣,从作者的立场,贴近作者的角度来阅读,才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来把握。赏析文章的语言也必须在领悟“意”的前提下进行。 二、内容讲析: (一)赏析语言: 1,审表达方式,明不同特点 (1)出示材料: [甲]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乙]我看到一条横江索桥。桥很高,桥索由麻绳、竹篾编成。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犹豫摆动就越大。在这样高的地方偷看桥下会神志慌乱,但这是索桥,到处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之下,先是惊吓,后是惊叹,脚下的江流,从那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返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我站得这么高还感受到了它的砭肤冷气,估计它是从雪山赶来的吧。但是再从桥的另一边看,它化作许多亮闪闪的河渠,改恶从善。人对自然力的驯服,干得多么爽利。如果人类干什么事都这么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样。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一、行文思路类 【一】行文思路(或结构) 1、常见题型 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②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 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行文表达作用 1、常见题型: ①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 么作用? 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 某段或语句:运用……手法,描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 (3)结尾: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