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方案及鼓励措施--发版

1、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方案及鼓励措施--发版
1、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方案及鼓励措施--发版

xxx 市中医医院

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规划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疾病诊疗中的优势,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制定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为患者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的基本原则,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三、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中医药所具有的创新潜力,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文化,通过提高院内中医药技术的使用和创新,做大做强中医药事

业。

1加强我院中药使用,提高中药饮片、中成药及院内制剂使用率,做大做强我院中医特色优势,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2、加强中医技术临床运用管理,建立中医技术运用管理规定,制定各种中医技术操作规程,各科室按照操作规程运用中医技术,进一步提高我院中医技术运用率,突显我院中医特色浓厚、优势突出的新局面。

四、组织保证

1为了保障我院中医药继承发扬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继承发扬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在中医传承与创新发展办公室,负责中医药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

2、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办公室在医院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传承与发扬的具体工作,制订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收集整理、汇总资料,将传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工作做好、做细。

办公室人员如下:

主任:

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

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简介 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是针灸推拿科下设的治疗室,采用中医特色治疗,坚持以针刺、推拿传统技术优势为基础,结合现代间断医学的发展,通过各种非药物疗法对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失眠症、肩周炎膝关节炎等进行治疗,中医综合治疗室开设以来,收治病患无数,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和好评,治愈及稳定病情患者占总治疗人数90%以上。 中医综合治疗室先开设如下治疗项目: 一、针刺:运用中医传统针灸理论,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治疗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 二、艾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治疗一般选用艾条温和灸。 三、头针: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域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常用于脑源性疾患,如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等病。此外,也可治疗腰腿痛、夜尿频、三叉神经痛、肩周炎、各种神经痛等常见病、多发病 四、拔罐: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颈椎关节痛、肘关节痛、膝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哪些疾病适合中医治疗

哪些疾病适合中医治疗 中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对许多疾病具有独到见解、独特疗法和确切疗效。那么患哪些疾病该看中医呢? 慢性疾病:中医的指导思想为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中医在诊疗时特别注意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善于分析、综合和推理,擅长于调理人体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平衡。因此,中医对于各种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反复口腔溃疡、面部痤疮、尿道综合征、贫血、糖尿病及老年期的消化、内分泌、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疾患的治疗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大病初愈:大病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盗汗、低热等虚弱现象。此时采用中药调理效果尤为显著,因为此时中医采用扶正祛邪、辨证施补、全面调整的治疗方法,故能使病后虚弱者较快地恢复人体的生理平衡。 妇科疾病:妇女的痛经、月经失调、带下病、功能性出血、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妊娠及产后疾患如严重的妊娠反应、产后无乳、回乳等宜看中医。因中医治疗妇科病用药谨慎,且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疾病不仅治标而且治本。 儿童疾患:儿童尤其是幼儿生病时,因为幼儿较难描述病情,就是家长往往亦很难准确地陈述病况。而中医可采用望、闻、问、切的传统方法,加上现代化的化验检查,通过综合分析,可准确诊断病情,并对症下药。 疑难疾病:各种肿瘤手术和放化疗后及癌症晚期病人,中医治疗可帮助早日恢复或延长生命期、提高生存质量。阳痿、遗精、少精、死精、女性不孕、神经官能症、面瘫、脱发、风湿、痹证、牛皮藓、白癜风等疑难病求治于中医中药很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 有病难诊:许多人自觉有病,但经各种现代化的诊疗设备检查、化验后,仍难以确诊时宜看中医。如对于气虚自汗、盗汗、耳鸣、肢麻、肢冷、腹胀、便秘、溏泻、小便频数、夜尿频频、口渴、心悸、胸闷、狂躁、忧郁、精神萎靡、身倦无力、头晕眼花、失眠健忘等症状,经中医仔细辨证,诊断出病因并对症施治,对西药过敏或有严重副作用时,亦可改用中医药治疗。

中医各特色疗法

中医各特色疗法 传统中医特色治疗是以中医外治法为主,采用古老疗法的毫针体针疗法、艾灸、拔罐、火针、药物敷贴、推拿按摩、手法正骨,也包含了现代发展的头针、耳针、水针、穴位埋线、皮内针、小针刀疗法以及各种高、中、低頻理疗仪器、骨科牵引床等医疗技术和设备。对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症采用特色医疗为主、辅以其它方法,具有疗效迅速、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等优点。 中医正骨特色:中医正骨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周礼》中记载的“折疡”概括了击、堕、跌、仆所致的骨断筋伤等疾病的治疗。中医正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则及方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目前正规的正骨术只在全国不到十家医院中传承着。不论从继承中华传统医术,还是减轻老百姓就医负担角度来看,重塑骨伤治疗原则——先用中医正骨,其次考虑手术治疗很有必要。 正骨术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其后才被不少国家效仿。中医正骨术称得上我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国家政策也要扶持正骨疗法,保护传统医学技术。 中医正骨术能治疗绝大部分的骨折、脱臼、关节疾病。而且,不开刀、没有痛苦的治疗方法,能杜绝感染的可能性,大大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只有对于流血等开放性创伤骨折和关节囊内骨折这两类疾病,西医才具有优势,因为西医能迅速止血,解决骨关节大、夹板难固定等正骨术的不足之处。 除了开放性骨折(单纯皮肤刺破骨折)、多段骨折、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以及一些难以整复固定的关节内骨折、儿童肱骨外踝及肱骨内上踝翻转移位等骨伤手法不能整复的骨伤疾病外,其余的骨伤疾病都应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中医正骨以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小夹板固定、病人自觉练功为主的骨折治疗方法,具有骨折愈合快、疗程短、功能好、痛苦少、并发症少的治疗效果,收费低廉,符合老百姓的医疗需求。因此,治疗骨科疾病时,医生应该把握住一条准则——保守的正骨治疗先行,其次再考虑手术治疗,杜绝违背医疗规则的行为。 中药外敷特色: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研为细末,用酒、米醋、清水、鸡蛋青、蜂蜜等介质调匀,外敷局部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局部渗透等治疗作用和对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2010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16日在内罗毕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灸的历史起源和沿革发展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砭石也因之而生。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相传,华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医针灸的发明人。伏羲氏不仅画八卦,结绳为网,教民田猎,而且“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尝草制砭”(南宋罗泌记载于《路

史》)。砭就是砭石,即华夏民族最早的针灸。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所以《灵枢》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其主要内容至今仍是针灸的核心内容,故《灵枢》称为《针经》。继《内经》之后,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针灸学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并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应用。

中医八大特色疗法

中医八大特色疗法中医针刺针灸 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因其显著 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它 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 直接的刺激,对增强身体机能、疏通经络、调 和阴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具有相当不错的 医疗保健作用。 中医火罐火罐 火罐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借助热力排除罐 内空气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治病方法。 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 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 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保健推拿推拿 推拿是一种中医自然疗法、物理 疗法。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 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 特定的俞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 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 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 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目的。

精油刮痧刮痧 精油刮痧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 体的防御机能,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 加快新陈代谢。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舒筋 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而五脏之俞穴皆分布 于背部,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 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 芳香疗法芳香 芳香疗法利用纯天然植物精油的芳 香气味和中药本身所具有的治愈能力, 以特殊的按摩方法,经由嗅觉器官和皮 肤的吸收,到达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 运用植物的治疗进行养生、美容、疗理 身体和稳定情绪,使人的身、心、灵三 者达到平衡和统一。 中药熏蒸熏蒸 熏蒸疗法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选苗族 民间中草药,用煮沸后产生的气雾进行熏蒸, 借药力热力直接作用于熏蒸部位,达到扩张局 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温通血脉、祛毒杀菌、 清洁伤口、消肿止痛,最后达到治病、防病、 保健、美容的目的。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析汇总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析 2006年11月04日10:20:58 来源:健康VIP网 桂枝汤 【组成】桂枝10g 赤芍10g 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10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 【特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临床应用及研究】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寻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 4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银翘散

【组成】连翘9g 二花9g 桔梗6g 薄荷6g 竹叶3g 甘草6g荆芥6g牛蒡子9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特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及研究】 1 辨证要点《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纽者,由热伤血络,去荆芥穗、淡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咳者,是肺气不利,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胸膈闷者,乃夹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3 现代运用本方广泛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风疹、寻麻疹、疮疡疖肿,亦多用之。 4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华盖散 【组成】麻黄10g 桑皮10g 紫苏10g 杏仁10g 茯苓10g 陈皮10g 甘草10g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 【特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脉浮数者.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 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 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 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 桂枝汤 【组成】桂枝10g 赤芍10g 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10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 【特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临床应用及研究】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寻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4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银翘散 【组成】连翘9g 二花9g 桔梗6g 薄荷6g 竹叶3g 甘草6g荆芥6g牛蒡子9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特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及研究】1 辨证要点《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2 加减变化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纽者,由热伤血络,去荆芥穗、淡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咳者,是肺气不利,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胸膈闷者,乃夹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3 现代运用本方广泛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风疹、寻麻疹、疮疡疖肿,亦多用之。4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华盖散 【组成】麻黄10g 桑皮10g 紫苏10g 杏仁10g 茯苓10g 陈皮10g 甘草10g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 【特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脉浮数者. 麻杏甘石汤 【组成】麻黄9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24g。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郁热致喘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 准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TC2411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专业 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 一、课程设置概述 (一)课程性质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治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基于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对应康复岗位能力需求、医师执业标准,培养学生在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康复中心等康复岗位必需的康复治疗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本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康复人才和满足康复岗位及岗位(群)任职要求,以执业医师资格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具备临床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健康保健等岗位最基本的康复治疗技能,特别是在以康复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对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只有经过严格而规范的《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的学习,掌握好基本康复治疗能力,才能为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的通用技术,是康复治疗师在执业过程中每天必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康复职业的任何岗位都能用到的技术。因此,该课程在课程设计时依据“康复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组织了临床康复专家、康复骨干教师进行基本康复工作任务设置。服务对象评价康复治疗士最基本的就是康复治疗士在基本康复治疗中展现出的职业态度、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我们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前虽经过反复训练并通过技能考核,但面对临床真实情景时,往往显得较机械,虽能按要求完成康复任务,但缺少根据具体情况变通的能力。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中最基础的部分,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康复治疗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过程中展现出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不能仅考虑教给学生规范的操作,更应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课程内容选择根据工作任务分析,按从病人入院所需要的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将其分成中医推拿技术的使用、中医物理疗法技术的使用、中医针灸技术的使用等三大模块,涉及推拿疗法、刮痧疗法、拔罐疗法、针灸疗法、药物外治法等五项具体工作任务。内容选择与编排上结合临床最新知识、技术进行调整,每项具体工作增加职业态度要求、医疗用品的处理、康复治疗师对自身防护措施等。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3种方式为主:一种是以技能为中心,根据不同的病例设计教学情景,主要训练学生单项操作技能及不同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另一种以病案为中心,根据护理程序和病人特定需要进行技能教学,主要让学生理解护理工作过程;第三种是以小组为实训单位结合前两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综合护理能力。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机会,教师起引导把关的作用,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本课程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将重心转向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和技能训练的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

秦亮甫针灸医案五则

秦亮甫针灸医案五则 摘要:本文介绍了上海市名老中医秦亮甫的五则验案。1.老年便秘案。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之原理。针刺泻肺经的尺泽、鱼际、以润肠通腑。2.术后呃逆案。此证属肝气犯胃,故针取肝经的行间、太冲二穴、加足三里、内关以取平肝降逆止呃之功。3.月经不调案。此案证属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故取内关、公孙、列缺等穴调补肝肾,调和冲任。4.三叉神经痛案。根据不同的分支循经取穴,以温针法治疗,同时配合祛风通络的中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5.慢性胃炎案。本案属虚实夹杂。脾胃虚损为本,气滞湿热蕴阻为标,针刺取穴局部配远道,如中脘、梁门、足三里等,同时配合中药炙海螵蛸、浙贝母等,针药结合,疗效良。 秦亮甫教授是上海市名老中医,擅用针灸或针药结合,通过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综合治疗疾病。 经络理论临床上广泛用于辨证和取穴用药,是针灸和其他各科理论基础。不论内外妇儿各科,都可用以指导实践,而非针灸所专用。秦师认为经络学说包含着哲理、物质、现象、实践等内容,如同脏腑学说。历代名医如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非常熟谙经络学说。明代喻嘉言说:“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历代医书中经络学说贯穿在辨证论治中,指导临床实践,例如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六经分证论治。 老年便秘案 马××,男,75岁。主诉:便秘数月,长期服用水果、甜杏仁、蜂蜜,大便仍觉困难。有慢性支气管炎史。舌苔薄白,舌边齿痕,舌质正常,寸脉浮弦滑,关尺软滑。诊断:老年便秘。辨证:肺气失于肃降,肺阴失于润肠。治则:清肺养阴,使肺气得以肃降,阴液可以润肠。针刺取穴:尺泽(双)、鱼际(双)。此2穴均用泻法,每天针刺1次,连续2次后大便已通;3次大便正常。仍嘱服杏仁、蜂蜜。 按:便秘多由大肠积热、或气滞、或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使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致。《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也。”从脏腑病机的角度来说,便秘之病机,主要在于肺、脾、肾。秦师在治疗时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原理,泻肺经的尺泽穴、鱼际穴,是因为肺气壅塞,当泻其子,肺属金,金之子为水,尺泽是肺经的合水穴,鱼际是肺经的荥火穴,以清肺经的内热,使肺气得到肃降,使阴液得以润肠,以达到通腑的作用。术后呃逆案 马××,男,65岁。主诉:呃逆10天。因心脏手术后引起血胸,再次手术止血,发生呃逆不止,不能入睡,不能进食,用镇静药无效,靠补液维持,已有10天。他医针刺内关、足三里,加耳针:膈、神门,呃逆未止。呃逆时头胀痛,口苦。苔淡黄腻偏干,脉弦滑数。诊断:心脏术后呃逆。辨证:肝气犯胃,胃有湿热。治则:平肝和胃,降逆化湿。针刺取穴:行间(双)、太冲(双)、足三里(双)、内关(双)。均用泻法,用电针留针20分钟,呃逆突然停止,30分钟后起针。呃逆停止6小时,至夜间呃逆又出现,但程度较前减轻,已能稍进流质。以后每天针一次,治法按原,共针4次而愈。 按: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秦师在治疗时根据症状,认为此病属肝气犯胃,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肝气上逆见头痛、呕吐;口苦、苔淡黄腻,为胃中湿热。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此病人当用平肝和胃,降逆止呃,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及肝经原穴太冲,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加内关以降逆,理气宽胸。 月经不调案

中医特色疗法

乐至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传统疗法 中药外敷法 一、概述: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二、适应症: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 三、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2、操作方法 2.1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2.2将调制好的药物平摊于棉垫上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2.3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 3.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3.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适量凡士林一起调制,一般1~2天后更换一次。 3.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四、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8.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9.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11.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12.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中医药适宜技术

海子滩镇中心卫生院 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目录 概论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史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

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我们祖先就利用“矾石”、“矾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的“矾石疗法”。据《山海经》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说文解字》注目;“矾,以矾石刺病也。”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均有矾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它有着渊源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们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宜技术”。近年来,将中医传统疗法列为中医治未病的范畴。 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有人说什么叫中医“简便效廉”就是中医的概念。 分类 一、针灸疗法是属于针法类:“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针灸疗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

针灸治疗作用

中医针灸疗法的作用介绍!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 针灸的优点: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 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 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第四,医疗费用经济; 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认识中医针灸

中医有一种独特的医疗方式:针灸。应该许多人听说过这个名称,却很少有人真正接受过针灸疗法,针灸属于一种我国的传统文化,却正在逐渐被大家遗忘。所以本文为大家进行关于针灸的初步科普,希望大家都对针灸有一个了解,珍惜我国民族文化与科学的宝贵遗产。什么是针灸? 针灸,其实是“针法”与“灸法”的统称。 “针法”是把针具按照中医理论的指导,以一定角度刺入人身体的“穴位”,并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技法。人的身体里共有361个穴位,这也是针法的理论基础。 “灸法”是指将灸草或灸柱在人体特定穴位上灼烧、熏烫,通过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技法。因为用来灼烧的灸草大部分是艾草,所以灸法又被称为艾灸。 针灸疗法的作用 针灸发现了人体各个部位之间的联系,建立了人体的经络系统,并且由此产生了一套调理人体以及治病的体系。针灸的作用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点。 1.针灸美容 针灸疗法可以祛痘、美容,通过分析每个人长痘的具体原因(比如脾胃不调、肺火、胃火等),指定每个人独一无二的针灸疗法,使人的经络变得通畅,起到美容祛痘的效果。又因为针灸属于中医,是刺激性不强的温和调理法,所以对身体的副作用非常小,效果也十分自然。2.针灸减肥 有些肥胖患者是天生肥胖,还有些肥胖是由内分泌紊乱造成,这就需要针灸出马帮助减肥了。针灸减肥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使下丘脑的垂体受到刺激,加快人体基础代谢率,促进脂肪的消耗。这种刺激,不仅促进身体产热增加,还能同时调节内分泌,祛除人体内的邪气,调节和完善人体自身平衡。 3.针灸治病 针灸可以治疗的病症范围很广,小到感冒、腹泻,大到瘫痪、脑瘫。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承认并公布了43种针灸可以治疗的疾病,包括五大点:呼吸系统疾病、眼科疾病、口腔疾病、胃肠疾病和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如今针灸可以治疗的疾病高达800多种,其中三到四成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这也从侧面证实了中医的科学性,体现了针灸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 针灸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针灸的治疗虽然比较的安全,但是做针灸时要是要注意的,那么中医针灸禁忌有哪些?针灸时7大注意事项,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针灸要注意的7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点击下方查看链接 中医脉诊正骨针灸培训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 准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TC2411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专业 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 一、课程设置概述 (一)课程性质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治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基于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对应康复岗位能力需求、医师执业标准,培养学生在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康复中心等康复岗位必需的康复治疗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本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康复人才和满足康复岗位及岗位(群)任职要求,以执业医师资格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具备临床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健康保健等岗位最基本的康复治疗技能,特别是在以康复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对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只有经过严格而规范的《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的学习,掌握好基本康复治疗能力,才能为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的通用技术,是康复治疗师在执业过程中每天必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康复职业的任何岗位都能用到的技术。因此,该课程在课程设计时依据“康复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组织了临床康复专家、康复骨干教师进行基本康复工作任务设置。服务对象评价康复治疗士最基本的就是康复治疗士在基本康复治疗中展现出的职业态度、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我们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前虽经过反复训练并通过技能考核,但面对临床真实情景时,往往显得较机械,虽能按要求完成康复任务,但缺少根据具体情况变通的能力。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中最基础的部分,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康复治疗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过程中展现出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不能仅考虑教给学生规范的操作,更应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课程内容选择根据工作任务分析,按从病人入院所需要的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将其分成中医推拿技术的使用、中医物理疗法技术的使用、中医针灸技术的使用等三大模块,涉及推拿疗法、刮痧疗法、拔罐疗法、针灸疗法、药物外治法等五项具体工作任务。内容选择与编排上结合临床最新知识、技术进行调整,每项具体工作增加职业态度要求、医疗用品的处理、康复治疗师对自身防护措施等。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3种方式为主:一种是以技能为中心,根据不同的病例设计教学情景,主要训练学生单项操作技能及不同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另一种以病案为中心,根据护理程序和病人特定需要进行技能教学,主要让学生理解护理工作过程;第三种是以小组为实训单位结合前两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综合护理能力。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机会,教师起引导把关的作用,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本课程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将重心转向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和技能训练的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强调师生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课程培养标准 (一)能力标准

传统中医疗法

传统中医疗法 拔罐: 古称角法或角吸法,又称吸筒法,火罐气,民间俗称“拔火罐”。它是一种以罐作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的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罐疗法适用于各种疼痛、风湿、痹痛、神经麻痹:还可以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痛、眩晕等。此外,如丹毒、红丝疔、毒蛇咬伤,疮疡初起末溃等各种外科疾病。 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疗法是通过局部的作用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是肺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呼吸系统、五官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各大病证。 养生七法: 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居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 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术养:是一种非时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 四时养生法: 就四季而言,应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和作息时间。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春季 春三月,大地苏醒,生命开始复苏,此时应晚卧早起,松弛心胸于庭间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顺应春升之气机,不要束缚自己; 2、夏季 夏三月应晚应晚卧早起,不要过于怕阳光,夏天该天热而汗出,让它出个够,是阳光宣泄于外不要过于贪凉而整天躲在空调房内,这是顺应夏长之气; 3、秋季 秋三月,天地间有一种肃杀之气,万物逐渐凋谢,此时应早卧早起,是自己心情平静安宁,不烦不燥,保养肺阴,免受燥气之侵袭; 4、冬季 冬三月,时令属于闭藏,外面冰天雪地,应该保护自己自身的氧气,勿使外泄,不使皮肤出汗过多,此时应早卧晚起,像冬眠的动物一样,祛寒就温,减少活动,养精蓄锐,以待来春,这是冬藏之道。预防中风六字诀 稳:即稳定情绪。保持乐观愉快的心理,狂喜、暴怒、忧郁、悲哀、恐惧和受惊都会诱发中风。 防:即防止便秘。大便干结,易使腹内压增高,血管外周阻力增强,血压骤增,造成脑动脉

1、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方案及鼓励措施--发版

xxx 市中医医院 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规划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疾病诊疗中的优势,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制定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的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为患者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的基本原则,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三、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中医药所具有的创新潜力,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文化,通过提高院内中医药技术的使用和创新,做大做强中医药事

业。 1加强我院中药使用,提高中药饮片、中成药及院内制剂使用率,做大做强我院中医特色优势,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2、加强中医技术临床运用管理,建立中医技术运用管理规定,制定各种中医技术操作规程,各科室按照操作规程运用中医技术,进一步提高我院中医技术运用率,突显我院中医特色浓厚、优势突出的新局面。 四、组织保证 1为了保障我院中医药继承发扬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继承发扬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在中医传承与创新发展办公室,负责中医药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 2、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办公室在医院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传承与发扬的具体工作,制订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收集整理、汇总资料,将传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工作做好、做细。 办公室人员如下: 主任: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TC2411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专业 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 开课单位: 一、课程设置概述 (一)课程性质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治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基于临床康复工作过程,对应康复岗位能力需求、医师执业标准,培养学生在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康复中心等康复岗位必需的康复治疗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本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康复人才和满足康复岗位及岗位(群)任职要求,以执业医师资格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具备临床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 @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健康保健等岗位最基本的康复治疗技能,特别是在以康复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对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只有经过严格而规范的《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课程的学习,掌握好基本康复治疗能力,才能为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的通用技术,是康复治疗师在执业过程中每天必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康复职业的任何岗位都能用到的技术。因此,该课程在课程设计时依据“康复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组织了临床康复专家、康复骨干教师进行基本康复工作任务设置。服务对象评价康复治疗士最基本的就是康复治疗士在基本康复治疗中展现出的职业态度、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我们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前虽经过反复训练并通过技能考核,但面对临床真实情景时,往往显得较机械,虽能按要求完成康复任务,但缺少根据具体情况变通的能力。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康复专业中最基础的部分,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康复治疗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过程中展现出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不能仅考虑教给学生规范的操作,更应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