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安全管理原理讲座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讲座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讲座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讲座

第一讲绪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

教授中国地质大学,罗云(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实现现代企业的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安全管理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为了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原理,首先要对安全科学的理论发展,以及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体系作一基本的了解。

1.1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与科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瞻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有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从基本的认识论、理论系统和方法特征三个方面可以总结出各阶段理

论体系的发展内涵。

1.1.1事故学理论

认识论: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是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安全,是一种逆式思路(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突出表现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对策方式。

理论系统:基于以事故为研究对象的认识,形成和发展了事故学的理论体系。

事故分类学-按管理要求的分类法,如加害物分类法、事故程度分类法、损失工日分类法、伤害程度与部位分类法等;按预防需要的分类法:如致因物分类法、原因体系分类法、时间规律分类法、空间特征分类法等。

事故模型论-因果连锁模型(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等。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理论、两类危险源理论、

事故预测理论-线性回归理论、趋势外推理论、规范反馈理论、灾变预测法、灰色预测法等。事故预防理论-三E对策理论、事后型对策等

方法与特征:在上述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事故学理论的主要导出方法是事故分析(调查、处理、报告等)、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明、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实三不放过);建立在事故统计学上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事

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事故学的理论对于研究事故规律,认识事故的本质,从而对指导预防事故有重要的意义,在长期的.

事故预防与保障人类安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发展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的安全活动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仅停留在事故学的研究上,一方面由于现代工业固有的安全性在不断提高,事故频率逐步降低,建立在统计学上的事故理论随着样本的局限使理论本身的发展受至限制,同时由于现代工业对系统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直接从事故本身出发的研究思路和对策,其理论效果不能满足新的要求。

1.1.2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

认识论:以危险和隐患作为研究对象,其理论的基础是对事故因果性的认识,以及对危险和隐患事件链过程的确认。建立了事件链的概念,有了事故系统的超前意识流和动态认识论。确认了人、机、环境、管理事故综合要素,主张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综合措施,提出超前防范和预先评价的概念和思路。

理论系统:由于研究对象和目标体系的转变,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发展了如下理论体系:系统分析理论-FTA故障树分析理论、ETA事件枝分析理论、SCL安全检查表技术、FMFA故障及类型影响分析理论等。

安全评价理论-安全系统综合评价、安全模糊综合评价、安全灰色系统评价理论等。

风险分析理论-风险辨识理论、风险评价理论、风险控制理论。

系统可靠性理论-人机可靠性理论、系统可靠性理论等。

隐患控制理论-重大危险源理论、重大隐患控制理论、无隐患管理理论等。

方法和特征:由于有了对事故的超前认识,这一理论体系导致了比早期事故学理论下更为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如预期型管理模式;危险分析、危险评价、危险控制的基本方法过程;推行安全预评价的系统安全工程;四负责的综合责任体制;管理中的"五同时"原则;企业安全生产的动态"四查工程"等科学检查制度等。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指导下的方法,其特征体现了超前预防,系统综合,主动对策等。

危险分析及隐患控制理论从事故的因果性出发,着眼于事故的前期事件的控制,对实现超前和预期型的安全对策,提高事故预防的效果有着显著的意义和作用。但是,这一层次的理论在安全科学理论体系上,还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综合性。

1.1.3安全科学原理

认识论:以安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要素体系,提出系统自组织的思路,确立了系统本质安全的目标。通过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协同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环境学、安全文化建设等科学理论研究,提出在本质安全化认识论基础上全面、系统、综合地发展安全科学理论。

理论系统:安全原理的理论系统还在发展和完善之中,目前已有的初步体系有安全的哲学原理、安全系统论原理、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法学原理、安全经济学原理、安全组织学原理、安全教育学原理、安全工程技术原理等,目前还在发展中的安全理论还有安全仿真理论、安全专家系统、系统灾变理论、本质安全化理论、安全文化理论等。

方法与特征:自组织思想和本质安全化的认识,要求从系统的的本质入手,要求主动、协调、综合、全面的方法论。具体表现为:从人与机器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入手,人的本质安全指不但要要解决人知识、技能、意识素质,还要从人的观念、伦理、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文素质入手,从而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就是要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推广自组织、自适应、自动控制与闭锁的安全技术;研究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和安全信息论等现代工业安全原理;技术项目中要遵循安全措施与技术设施同时设计、施工、投产的"三同时"原则;企业在考虑经济发展、进行机制转换和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

要同时规划、发展、同时实施,即所谓"三同步"的原则;还有"三点控制工程"、"定置管理"、"四全管理"、"三治工程"等超前预防型安全活动;推行安全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安全经济分析、危险预知活动、事故判定技术等安全系统科学方法。

1.2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

安全科学与安全管理学1.2.1.

安全管理学是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重要和实用的二级学科,它包括安全信息系统、劳动保护管理、风险分析、事故管理、工业灾害控制等分枝学科。安全管理工程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最基本的安全手段。其理论和方法得到了职业安全卫生和减灾防灾领域和有关专业的普遍重视。通过人类长期的安全生产活动实践,以及安全科学与事故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要有效的预防生产与生活中的事故、保障人类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人类有三大安全对策,一是安全工程技术对策,这是技术系统本质安全化的重要手段;二是安全教育对策,这是人因安全素质的重要保障措施;第三就是安全管理对策,这一对策既涉及的物的因素,即对生产过程设备、设施、工具和生产环境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也涉及人的因素,即作业人员的行为科学管理等。因此,安全管理科学是的重要方面。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重要的分枝学科,是人类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1.2.2管理也是一种技术。安全管理的方法得当,是保证安全管

理效能的重要因素。从管理对象的角度: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早期,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显然仅仅围绕事故本身作文章,安全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强化了隐患的控制,年代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60

消除危险,事故的预防才高效,因此,世纪,隐患管理将得到推行和普及。隐患管理的机理。21年代强化超前和预防型管理(以安全系统工程为60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早期是事故后管理,进展到。随着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安全管理是人类预防事故三大对策之一,科学的管标志)理要协调安全系统中的人-机-环诸因素,管理不仅是技术的一种补充,更是对生产人员、生产技术和21世纪,要落实这种认识和过程。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协调。年代美国著从管理理论的角度:从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的科学管理。30安全管

理法则,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为近代工业安全作出了1:29:300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了非凡贡献。到了世纪后期,现代的安全管理理论有了全面的发展,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世纪,安全管理科学园地将更是百花全行为科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21争妍。从管理技法的角度: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世21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纪,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安全评价、风险管理、预期型管理、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行为抽样技术、重大危险源评估与监控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将会

大显身手,安全文化的手段将成为重要的安全管理方法。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1.3安全管理科学首先涉及的是常规安全管理,有时也称为传统安全管理,如安全行政管理、安全监督检查、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劳动环境及卫生条件管理、事故管理等。如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工作体0123制、安全生产五大原则、全面安全管理、三负责制、安全检查制、四查工程、安全检查表技术、"“五审批火票的活动、“五不动火”管理、也包括”管理法"、01467”全管理法等综合管理方法;“5S”、人流、物流定置管理、“巡检挂牌制”、防电气误操作“五步操作管理法”、信五不信”“四查五整顿”、三点控制、八查八提高活动、安全班组活动、安全班组安全建设等生产现场微观安全管理技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更需要发展科学、合理、有效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现代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一个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安全管理科学。目前,现代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工程中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和发展领域。

现代安全管理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有:安全哲学原理;安全系统论原理;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经济学原理;安全协调学原理;安全思维模式的原理;事故预测与预防原理;事故突变原理;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型学;安全法制管理;安全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安全行为抽样技术;安全经济技术与方法;安全评价;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的微机应用;安全决策;事故判定技术;本

质安全技术;危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PDCA循环法;危险控制技术;安全文化建设等。现代安全管理的意义和特点在于:要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变传统的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过去企业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 )。理(变次要因素为核心事业 1.4研究安全管理原理之意义安全管理方法与对策进步,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需要有战略和方向的指导。实现这一目标的出路,就是研究和认识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科学的规律,搞清安全管理的科学原理。安全原理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策略,是安全科学以及安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石,是人类预防事故的重要理论核心。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随着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以及职业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推行,新世纪人们将不断探求先进、适用、有效的安全科学原理。有了丰富而充实的安全理论,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人类实现了真正安全原理的掌握,才能改变自身对事故的认识和态度,才能使今天人们安全生产和生活的必然王国走向未来人类安全生存与发展的自由王国。任何科学的东西,必然要不断地发展和更新,今天的现代管理方法会成为将来传统的方法,一门科学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会有生命力。因此,现代是相对的,科学是永恒的,安全管理原理是现代企业安全科学管理的基础、战略和纲领。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现代安全管理才能满足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现代管理的需要,才能为降低人类利用技术的生命、健康、经济、环境的风险代价作出应有的贡献。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讲座第二讲安全哲学)

教授罗云(中国地质大学,岁的历了漫长业文明,人类已经种现代人”,从原始的刀耕火到现代工从“山洞人”到“,变列的嬗、内容发生了一系了发利用技术,使生产与生活的方式月。20世纪,人类发明和开。的水平高到前所未有存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和变化提纪这种状况将在21世把人类现代生带的生存同时也给人类益、效率、舒适、便利,但然显,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利灾故与为的意外事中产和生活过程来自于人出来负面的影响,其中最突的问题之一,就是生胁。警告和威时对我们的生存发出的度极频繁和遭受损害的高度敏感,技术风险时难的楼大三丰百货件;从韩国的豪华漏诺贝利核泄事故到日本的地铁毒气事的从前苏联切尔05每年3至世界范围内"最近的"大舜号沉船事故;直和拉坍塌到中国克码依友谊宫火灾事,交通亡的死110万人于职业工伤和职业病导致,其事万人死于意外故的“无形战争”中由:人们警醒的深刻教训,迫使损康。余万人惨痛的生命与健损害及财产巨大失80导故致死亡建社会安幸福与宁、健以,求对人的生命与康、家庭的科人──呼唤类安全学技术发展护!十绿字"保设与经济发展的"人类安全科学技术论法,是基础理论,是方论认动全类─"哲安"全学─人安活的识和。心核之论理理管全安是,魂之化文全安.

思想的安全哲学2.1国家领导人明出:隐患险于在有关专业会议上指时1986年10月13

日,江泽民主席任上海市市长曾方全认识论和安中包含着深刻的安全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江

主席的这一论述火,防范胜。的哲学道理法论险患然,"隐产的认识论哲学。显患险于明火"就是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其中,"隐隐的,思想上,而在各种隐患中的们认识到隐患相对于明火是更危险要素于明火"就是要我、觉手,积极、自对策,是要从隐患入可怕。因此,实现安全生产最关键、最重要的患又最最。患的战略主动地实施消除隐预,事前的全生产的方法论上其要说明的是,在预防事故、保障安"防范胜于救灾",主,预防为产管理的实践中在后被动的救灾方法。因此,安全生防及防范方法胜于和优于事方法论。重要的安全哲学保证安全生产最明智、最根本、最是,方针等方针和消防安全我灾"的哲学论断为国的安全生产江主席提出的"防范胜于救诠释。作出以下系统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基础还可以提供了坚实的预是以"消防方针,也国我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对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直是论,在理原则上的表述结合"之说。这是从方针或有防为主"为主题,故"预防为主,防消面:可基于如下方,"预防为主"的科学基础原和理方面角度2.1.1从历史学的全代安的,这是人类古论的,方法论是被动承受型17世纪前,人类安全的认识论是宿命"有了水平,方法论安全认识论提高到经验论文化的特征;17世纪未期至本世纪初,人类的本;是一种进步变为有意识,不能说不意后弥补"的特征。这种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无识事论统论进入了系步,人类的安全认识会50年代,随着工业社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世纪初至化文代的安全合型对策,进入了近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在阶段,从而方化利用、信息的,如宇航技术、核技术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高技术的不断应用阶段;本世特化的主要成为现代安全文防识论进入了本质论阶段,超前预型全社会的出现,人类的安认进对策的域的安全手段和推和方法论进了传统产业和技术领这征,种高技术领域的安全思想步。方法。全生产策略和安全史学总结出的最基本的安防因此可以说:预为主是理论文基于安全化的2.1.2全设安要的。因此,建重四要素中,“人因”是最为的根据安全原理,事故相关人机环管的括人安全素质包安从全文化的角度,人的安文化对于保障全生产有着重要和现实的意义。人的基本感等更为度、品德、伦理、情包识、技能和意识,甚或括人的安全观念、态安全知文素质层面。安全文化建设要提高人的基本素质,需要从人的深层的、基本的安全素质入手。这就要求进行全民的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大安全观的思想。安全文化建设包含安全科学建设、发展安全教育、强化安全宣传、提倡科学管理、建设安全法制等精神文化领域,同时也涉及优化安全工程技术、提高本质安全化等物质文化方面。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对人类的安全手段和对策具有系统性意义。

由此可看出:预防型的安全文化是人类现代安全行为文化最重要、最理性的安全活动方式。

2.1.3基于系统科学观点

,象对统系个两及涉,中程过防预故事在。现实来防预故事的效有过通要产生全安障保

态状不安全直接的因素;机─机的全一是事故系统,其要素是人─人的不安行为是事故的最;用良的作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因也是事故的最直接素;环境─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行;力;安全能理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管理─管理的欠缺。二是安全系统,其要素是:人─人量性);能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文化素质);物─设备与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分效能的充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控─生产过程能的安全作用(能的有效制);信息─充分可安的保障人类从打破事故系统来础发挥)是安全的基保障。认识事故系统要素,对指导我们出度的角安后的,而从全系统全具有实际的意义,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动、滞的理性识安全原理更具有的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角度来认则。,更符合科学性原意义。之安全化的必由路全根据安系统科学的原理,预防为主是实现系统(工业生产)本质论安全经济学的结2.1.4依据效出规律、安全的全经济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内容是安的投资或成本规律、安全的产安全G:占事故损失全问题。安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使人们认识安全经济规律有:益规律等基本出产投安全入投资:占GNP1.2%;事故直间损失系数:1 : 4~1:>100;2.5NP%;安全5是1与改献率:1.5~5 %;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效果的关系比:1 : 6;安全生产贡关系。的出入产效的关系及安全益金字塔法则都表明:预防型的"投预从防性投入与事故整改。

比比"高于事后整改的"产出"明2.1.5从工业安全实践中证到措施实践的安全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得全应用安全评价的理论,对一般工业安全设计1分安全性=10倍制造安全性=1000倍应用安则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法,其结论是:系统。性充计改效果。因此,主张在设和策划阶段要于由此可以说:超前预防型效果优事后型整。分地重视安全,落实预防为主的策略致2.1.6根据事故因理论:理论的研究,事故具有四种基本性质根据事故起,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相果1)因性。工业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互联事故弄清事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到伤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故发是的、地点、事故后果严重性指)2随机性与偶然性。事故的随机性是事故发生的时间统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种预明事故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事故这随机的偶然。这说确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事料中可以找到故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事计规计律。从事故的统资的措施有重大意义。的预防。前有一段潜伏期之,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上在3)潜性与必然性。表面隐统存在着事故是状态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在事故发生前人、机、环境系所处的这种,产活动中生事故的发。在工业生就一险患,具有危性。如果这时有触发因素出现,会导致思中的产,这是工业生伏是如麻痹大意,就忽视了事故的潜性,发时企业较长间内未生事故服的。患,是应予克想隐给际客观实,是人造系统这种产代道个说事上述故特性明了一根本的理:现工业生系统,此因。的防预可是都,讲上观客和论理从故事何任,说以所。提前的本基了供提故事防预.降发生工业事故的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人类度。低到最小限潮流安全管理之2.1.7基于国际、理法用无隐患管业安全管理过程中采业的安全管理策略上推行预期型管理;在企在企安全目标管理法,以及推行行为抽样管理技术;对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对一般技术项目推行预审制;企业对于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和建立应急预案。这些做法都是国际安全生产管理的现代潮流。

2.2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安全哲学

人类的发展历史一直伴随着人为或自然意外事故和灾难的挑战,从远古祖先们祈天保佑、被动承受到学会“亡羊补牢”凭经验应付,一步步到近代人类扬起"预防"之旗,直至现代社会全新的安全理念、观点、知识、策略、行为、对策等,人们以安全系统工程、本质安全化的事故预防科学和技术,把“事故忧患”的颓废认识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现实社会"事故高峰"和"生存危机"的自扰情绪变为抗争和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在这人类历史进程中,包含着人类安全哲学─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的发展与进步。

工业革命前,人类的安全哲学具有宿命论和被动型的特征;工业革命的爆发至本世纪初,由于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安全认识论提高到经验论水平,在事故的策略上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在方法论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和飞跃,即从无意识发展到有意识,从被动变为主动;20世纪初至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入了近代的安全哲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世纪未,由于高技术的不断涌现,如现代军事、宇航技术、核技术的利用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本质论阶段,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哲学的主要特征,这样的安全认识论和方法论大大推进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安全科学技术和人类征服意外事故的手段和方法。

从历史学的角度,表2-1给出了上述安全哲学发展的简要脉络。

表2-1 人类安全哲学发展进程

2021版电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

2021版电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 体系的建立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80

2021版电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 〔摘要〕基于国际风险管理基本原理,对照电力行业现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提出在建立符合电力行业实际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的问题,通过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风险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综合素质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生存和工作的环境是否安全和环保。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带有危害性、灾难性及社会性等特点,因此,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标准体系的

同时,还结合自身实际,把质量管理、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二合一”、“三合一”或其它形式的整合。这已成为各企业加强安全、健康、环境管理的主要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如何进一步应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并与国际接轨,建立一套符合中国电力系统发展需要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就此,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1基于风险评估的几个先进管理体系 1.1简介 (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 OHSMS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的控制过程,基础是危害辩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该体系首先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事件发生的风险等级,依据安全健康法规的要求,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加以控制,并落实运行机制,做好应急应变的准备。 (2)“安全五星”管理体系 国际职业安全协会(NOSA)的“安全五星”体系同样以风险管理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第一讲绪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 实现现代企业的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安全管理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为了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原理,首先要对安全科学的理论发展,以及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体系作一基本的了解。 1.1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与科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詹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有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下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从基本的认识论、理论系统和方法特征三个方面可以总结出保阶段理论体系的发展内涵。 1.1.1事故学理论 认识论: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是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安全,是一种逆式思路(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突出表现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对策方式。 理论系统:基于以事故为研究对象的认识,形成和发展了事故学的理论体系。 事故分类学-按管理要求的分类法,如加害物分类法、事故程度分类法、损失工日分类法、伤害程度与部位分类法等;按预防需要的分类法:如致因物分类法、原因体系分类法、时间规律分类法、空间特征分类法等。 事故模型论-因果连锁模型(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等。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理论、两类危险源理论、事故预测理论-线性回归理论、趋势外推理论、规范反馈理论、灾变预测法、灰色预测法等。 事故预防理论-三E对策理论、事后型对策等 方法与特征:在上述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事故学理论的主要导出方法是事故分析(调查、处理、报告等)、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明、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实三不放过);建立在事故统计学上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事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事故学的理论对于研究事故规律,认识事故的本质,从而对指导预防事故有重要的意

浅谈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谈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浅谈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标准版) 当前,面临着电力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股东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长期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影响 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

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这一点至关重要。 .对工人和干部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不同 对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 对企业干部(班组长以上)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作出有利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要实现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的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科学管理是安全管理之基础,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训练和科学知识造成的。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2021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2021新 版)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2021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又有其特殊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含义: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二)、人本原理

热轧车间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实用版

YF-ED-J470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热轧车间现代安全生产管 理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热轧车间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实用 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伴随着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进步,近20 年来热轧钢生产和研究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 推进了工艺、设备、技术的飞跃发展,在生产 过程中大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 得到推广和运用,管理要与规模的扩大同步, 要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安全特性提高 认识,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降 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火灾、爆炸、煤气泄 漏事故等严重威胁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 人身健康。

结合热轧生产企业设备规模大、各工序需要连续化、产量高、自动化程度高、能耗大、与上下工序联系紧密的特点,其安全生产管理除了有与别的冶金企业的共同点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治理隐患、防范事故”的方针的前提下,根据事故的控制有“技术、管理、教育”三大对策措施,其中安全生产管理是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 “安全生产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国家和集体公共财产负责的基本要求,是对企业正常生产与运营的必要保证。车间安全管理是车间各项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而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其主要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讲绪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 实现现代企业的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安全管理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为了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原理,首先要对安全科学的理论发展,以及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体系作一基本的了解。 1.1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与科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詹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有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下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从基本的认识论、理论系统和方法特征三个方面可以总结出保阶段理论体系的发展内涵。 1.1.1事故学理论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分析与对策措施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分析与对策措施 当前,面临着化工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一、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职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2、长期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影响 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这一点至关重要。 3、对工人和干部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不同 对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 对企业干部(班组长以上)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作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 4、安全管理的普遍原则

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方针、政策等,除少数情况外,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优劣、成效。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 5、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 二、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决定安全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6项: 1、人员。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2、设备。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设备都有寿命,任何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 3、物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

《安全管理》之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

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 安全管理科学首先涉及的是常规安全管理,有时也称为传统安全管理,例如在宏观管理方面有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安全行政管理、安全监督检查、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劳动环境及卫生条件管理、事故管理等;在微观的综合管理方法方面有安全生产“五大原则”、“全面安全管理”、“三负责制”、“安全检查制”、“四查工程”、安全检查表、“0123管理法”、“01467”全管理法等,还有专门性的管理技术,如“5S”活动、“五不动火”管理、审批火票的“五信五不信”、“四查五整顿”、“巡检挂牌制”、防电气误操作“五步操作管理法”、人流物流定置管理、“三点控制”、“八查八提高”活动、班组安全活动、安全班组建设等。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更需要发展科学、合理、有效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一个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安全管理科学。目前,现代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工程中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和发展领域。 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安全管理哲学、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经济学、安全协调学、安全思维模式、事故预测与预防理论、事故突变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型学、安全法制管理、安全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安全行为抽样技术、安全经济技术与方法、安全评价、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的微机应用、安全决策、事故判定技术、本质安全技术、危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PDCA”循环法、危险控制技术、安全文化建设等。 现代安全管理的意义和特点在于:要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

安全管理知识

安全管理知识 对工作的认识 1、安全工作者——企业的“白衣天使”。 2、天使职责——保障生命与健康。 3、安全技术——安全是一门特殊专业技术。 4、安全管理——时时刻刻、方方面面。 安全管理公式:责任×思维×能力=成果。 第一部分概述 一、管理: 1)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及控制工作的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以实现预定目标。 2)就是通过对人的工作来达到工作的目标。 3)管人、理事。管人要以人为本;理事,要找出科学规律,要讲效率。 4)指一定的组织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劳动,使别人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概述 二、安全生产管理: 1)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以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活动。 2)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服从管理的基本原则,既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又有其特殊性,具有特殊的原理和原则。

第一部分概述 现代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现代企业的管理原理和原则。 重要特征: 1)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 2)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 第一部分概述 系统安全: 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系统安全的目标不是事故为0,而是最佳的安全程度。 第一部分概述 三、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人本原理:在管理中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预防原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编号:SM-ZD-42072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通规律,它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也有特殊性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对客观事物实质内容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表述,原理与原则实质内容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对应关系。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是根据对客观事物基本规律的认识引发出来的,需要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生产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 原理与原则的本质与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通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 (一)系统原理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原理(新编版)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原理(新编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39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原理(新编版) 1、现代煤矿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反映了煤矿综合素质的高低。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换句话说,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因为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应由事后追查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心理科学这个手段更好的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

具体讲,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过程就是指人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状态人的反复循环,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因素。安全管理就是要着重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自由度极大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煤矿发生事故,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发的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必须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员工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2、知觉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知觉在安全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知觉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如何,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矿工们在井下作业,要做到高效和安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事物和特殊环境的感知、记忆、理解,达到人与性格、事物与环境、生产与安全的适应和协调。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的客观环境,才能为排除不安全隐患奠定认识基础。同时,只有矿工知觉出不安全隐患才能在行为上、技术上做到预防,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编号:SM-ZD-95812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又有其特殊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含义: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 消灭事故,减少损失是现代安全管理最根本的职责,但现代安全管理除了消灭事故减少损失这项最根本的职责之外,还有两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即发展安全科学技术和直接为企业服务。因此,搞现代安全管理,不仅要有一个管理理念还有一个发展学科理念。在目前新形势下,对于一个现代安全管理机构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发展现代安全科学理念,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学术、服务企业、改革创新”。 一、“以人为本”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哲学观 现代安全管理最根本的任务是消灭事故、减少损失,这个任务的实现要靠人,所以,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是我们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时应树立的一种哲学观。 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为指导,是现代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把消灭事故、减少损失的崇高责任放在一切安全管理活动的中心。所以,“以人为本”在现代安全管理中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它有以下几层意思: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员工自身发展的需求,“企业”和“员工”都是需要安全的主体;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企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但安全管理推动企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是通过预防事故、减少损失来实现的;预防事故,减少损失要靠“人”来实现,“人”是一切安全管理的中心,培养安全生产所要求的人,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素质,把企业员工培养成为富有主体安全精神和安全创造力的“人”。 2.确立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素质为宗旨的安全观 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素质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德,在人的综合安全素质中居于首要位置,主要包括自然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其实质是一种人文精神,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基本关系,核心是健全的人格;二是学识,它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素质的根本,主要指学问和见识,学问是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见识则是对事物本身的洞察力,独到的见解和对未来的预见;三是才能,它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素质的核心,主要包括安全自学成才能力、安全方法选择能力、安全思维辨别能力、安全研讨设计能力、安全信息处理能力和安全管理表达能力等;四是体质,在人的综合安全素质中属于基础的地位,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体魄。二是健康的心理。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素质的基本内涵中,品德是方向,学识星根本,才能星核心,体质是基础。 3.坚持以人文、科技、创新的统一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理念 安全管理理念是人们追求安全的理想。它是建立在对安全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什么是现代安全管理应该追求的理想呢?有识人士认为,应该是适应现代企业的

企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技术

编号:SM-ZD-25402 企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技 术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企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技术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综合安全管理技术 1.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原则 (1)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是要求:“‘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2)“三同时”的原则:国家对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要求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原则。 (3)“五同时”原则:要求企业领导在计划、布置、监察、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

(4)“三同步”原则:企业在规划和实施自身生产经营发展、进行机构改革、进行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要相应的与之同步规划、同步组织实施、同步运作投产。 (5)安全否决权的原则: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是指安全工作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该原则要求,在对企业各项指标考核、评选先进时,必须要首先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生产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2.科学的安全检查 科学的安全检查方法有如下四种:①经常性检查:是指安全技术人员、车间和班组干部及职工对安全工作所进行的日查、周查和月查,其目的是辨别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并通过检查加以控制和整改,以防止事故发生。②定期安全检查:使企业或主管部门根据生产活动情况组织的全面安全检查,如季节性检查、季度检查、年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安全哲学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安全哲学 第二讲安全哲学 罗云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从“山洞人”到“现代人”,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工业文明,人类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20世纪,人类发明和开发利用了技术,使生产与生活的方式、内容发生了一系列的嬗变,这种状况将在21世纪把人类现代生存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和变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显然,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利益、效率、舒适、便利,但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来自于人为的意外事故与灾难的极度频繁和遭受损害的高度敏感,技术的风险时时对我们的生存发出警告和威胁。 从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到日本的地铁毒气事件;从韩国的豪华三丰百货大楼坍塌到中国克拉码依友谊宫火灾和最近的"大舜号"沉船事故;直至世界范围内每年350万人死于意外事故的“无形战争”,其中由于职业工伤和职业病导致的死亡110万人,交通事故导致死亡80余万人。惨痛的生命与健康损害及财产巨大损失的深刻教训,迫使人们警醒: ──呼唤人类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求对人的生命与健康、家庭幸福与安宁、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绿十字"保护! "安全哲学"──人类安全活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理论,是安全文化之魂,是安全管理理论之核心。

2.1国家领导人的安全哲学思想 1986年10月13日,江泽民主席任上海市市长时曾在有关专业会议上指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江主席的这一论述中包含着深刻的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的哲学道理。 其中,"隐患险于明火"就是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认识论哲学。显然,"隐患险于明火"就是要我们认识到隐患相对于明火是更危险的要素,而在各种隐患中,思想上的隐患又最最可怕。因此,实现安全生产最关键、最重要的对策,是要从隐患入手,积极、自觉、主动地实施消除隐患的战略。 "防范胜于救灾",其要说明的是,在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方法论上,事前的预防及防范方法胜于和优于事后被动的救灾方法。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中,预防为主是保证安全生产最明智、最根本、最重要的安全哲学方法论。 江主席提出的"防范胜于救灾"的哲学论断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消防安全方针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基础还可以作出以下系统的诠释。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直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对于消防方针,也是以"预防为主"为主题,故有"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之说。这是从方针或原则上的表述,在理论和原理方面,"预防为主"的科学基础可基于如下方面: 2.1.1从历史学的角度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1、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 (1)国外 18世纪中期,大规模的机器化生产,事故与职业病的增多,发送作业环境逐步形成。 20世纪初,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断增加,现代安全管理雏形逐步形成(如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定法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 20世纪50年代,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者提出安全与健康保障和要求越来越高,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形成。 20世纪末,现代制造业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内劳动者对安全健康提出更高要求,对外“贸易壁垒”以OHSMS为代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形成。 (2)国内 现代安全生产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中国。 60-70年代,引进并研究事故致因、事故预防理论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思想。 80-90年代,风险评价,风险源辩识与监控。 20世纪末,OHSMS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形成。 21世纪初,提出风险管理思想。

2、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1)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和原则。 原理原则 系统原理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合分原则、反馈原 则、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 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管原则 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原理,原则与实际工作方法的对应关系。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普遍意义) 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指导意义) 在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确定的指导生产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行为规范和准则)。 系统原理 ——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 各要素动态发展,相关联且相互制约。

杜邦安全管理理论四核心概念

杜邦安全管理理论四个核心概念 1、事故主因结构理论 事故发生的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96%为主要原因,是人为的,也是可以避免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占4% 为次要原因,也间接是人为的,可以避免的。在现场工作中,我们也发现绝大多数事故都是人为造成的。我国对装备投入及装备水平与杜邦还有很大的差距,统计结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占80%,物的不安全状态占20%。 2、事故金字塔理论 经过大量数据统计表明:死亡事故︰受伤损工︰伤害事件︰危险事件︰不安全行为的比例是1︰30︰300︰3000︰30000。事故金字塔理论揭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故预防原则:要预防死亡事故,必须预防受伤损工事故;要预防受伤损工事故,必须预防伤害事件;要预防伤害事件,必须预防预防危险事件;要预防危险事件,必须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能否及时消除日常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取决于日常管理是否到位,也就是平时讲的细节管理,这是预防死亡和重伤事故的最重要基础工作我们要从细节管理着手,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安全金字塔”底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预防死亡和重伤事故,实现全员安全。 3、事故冰山理论 日常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就像冰山的水下部分,不容易被发现。它的三层含义: A.人们往往只关注事故或事件的表面,未探究导致事故的根源。

B.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不要只关心事故本身,做一些表面工作。 C.事故经济损失大部分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暗损失,而不是某起事故本身造成的明损失。 “冰山理论”告诉人们:暴露在“海面”上的隐患并不可怕,而那些藏在“海下”的隐患才是真正的炸弹。希望生产单位提高破“冰”能力,建议和要求安全工程师每天拿着摄像机、照相机等工具,把基层单位安全工作中的“海下”隐患进行拍摄整理,并从“海下”隐患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后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并曝光。开展这项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海面”下的不安全行为、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 企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找出生产操作者不安全行为,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让职工充分认识到“隐藏在水下的冰山”更危险的道理,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让安全变成一种习惯,让习惯变得更规范。最终目的,把企业安全管理固化为一种理念,并融入到全体职工的自觉行为和自律意识之中。唯有这样,安全工作才能真正破“冰”远航。 4、事故经济理论 某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只是冰山上露出水面的一角,大部分经济损失来自于大量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即我们平常在计算某起事故的经济损失时只注重直接经济损失,那只是一小部分,往往忽视了那些还未发生的或不好衡量的潜在的间接经济损失,而那却是一大部分。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讲座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讲座 第一讲绪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 教授中国地质大学,罗云(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实现现代企业的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安全管理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为了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原理,首先要对安全科学的理论发展,以及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体系作一基本的了解。 1.1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与科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瞻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有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从基本的认识论、理论系统和方法特征三个方面可以总结出各阶段理 论体系的发展内涵。 1.1.1事故学理论 认识论: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是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安全,是一种逆式思路(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突出表现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对策方式。 理论系统:基于以事故为研究对象的认识,形成和发展了事故学的理论体系。 事故分类学-按管理要求的分类法,如加害物分类法、事故程度分类法、损失工日分类法、伤害程度与部位分类法等;按预防需要的分类法:如致因物分类法、原因体系分类法、时间规律分类法、空间特征分类法等。 事故模型论-因果连锁模型(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等。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理论、两类危险源理论、 事故预测理论-线性回归理论、趋势外推理论、规范反馈理论、灾变预测法、灰色预测法等。事故预防理论-三E对策理论、事后型对策等 方法与特征:在上述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事故学理论的主要导出方法是事故分析(调查、处理、报告等)、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明、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实三不放过);建立在事故统计学上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