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

0引言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理念已开始融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1]。国内对低碳的研究方兴未艾,但研究层面尚处在介绍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初步探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与潜力等方面,不仅研究深度亟待提升,而且研究广度,如对具体行业、企业等个体的低碳化研究也需加强,目前低碳物流还鲜有研究。众所周知,我国物流业已被国家确定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然而物流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油品消费行业,油品的高消耗量和气体排放量使物流业必然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面对既要实现绿色物流目标,又要避免国际物流市场的贸易保护壁垒,我国物流业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具体反映为在不影响我国物流业振兴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量?

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在探讨影响低碳物流发展的因素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炼出主成分影响因素,并研究了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路径,最后基于路径分析提供了实现低碳物流的对策。

1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主成分影响因素分析

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物流业低碳化的必然表现。本文认为影响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因素有:能源结构、产业发展水平、能源效率、基础设施状况、发展速度、经济规模扩张对物流需求的增长、科技进步水平以及碳汇能力等。以上影响因素用指标可以表示为:X1为物流油料能源消耗占物流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X2为单位物流增加值的能耗、X3为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值、X4为我国森林面积、X5为森林覆盖率、X6为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X7为运输路线长度、X8为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X9为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10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具体指标数值根据相关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物流年鉴》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公布的《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和计算。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主要统计了上述指标在2004-2008年的数据,利用对影响因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公共因子方差分析

表1中的公共因子方差给出了该次分析从每个原始变量中提取的信息。一般要求,主成分至少提供原始变量85%以上的信息才符合要求。在此次分析中提取的公共因子方差均在95%以上,表明各原始变量信息均被主成分很好地提取出来,可信度比较高。

总方差分析

从表2来看,前三个因子的特征根分别为:、、,特征根均大于1,分别解释了原始变量总

方差的%、%和%,因子贡献占总方差的比例达%,较全面地反映了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根据主成分特征根大于1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大于等于85%的原则,提取三个主成分分析比较合适,即通过对影响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因素的提炼,可以提取三个主成分影响因素。

主成分分析

表3中,第一主成分主要由变量X1、X3、X6和X7决定,四个变量的载荷较大,与第一主成分的相关系数较高;第二主成分在X2的载荷较大,与第二主成分相关程度较高;变量X4和X5在第三主成分上的载荷较大,与第三主成分关系密切。从另一角度讲,第一主成分主要包括物流油料能源消耗占物流能源消耗量的比重(X1)、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值(X3)、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X6)、运输路线长度(X7),反映的是物流业的能源结构和发展状况对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主要包括单位物流增加值的能耗(X2),反映的是物流能耗效率对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第三主成分主要包括我国森林面积(X4)和森林覆盖率(X5),反映的是碳汇能力对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综合上述分析,我国物流业低碳化的主成分影响因素包括:能源结构和产业效率、产业自身发展状况和碳汇能力。

2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路径

基于主成分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要实现物流业低碳化发展,不仅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以及自身发展水平等内源式发展上做文章,而且要把发挥碳汇能力等外延式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也即内源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齐头并进,具体路径如图1所示:

(1)提高物流能源效率,实现低能耗。能效的高低决定了能耗的大小,提高能效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碳源。我国物流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急剧上升,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速度、物流规模扩张也呈正相关变化。仅2004-2008年5年间,物流能源消耗从2004年的15 104万t标准煤上升至2008年的22 088万t标准煤,增速达%,年均增长速度为%,而同期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为%,能耗增速仅略低于产值增速的%。探究导致我国物流业高能耗的根源,主要在于我国物流运输方式落后、物流节点的优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物流基本依赖于汽车公路运输,从节能角度来看,长距离的公路运输并不是经济环保的运输方式;相比而言,铁路在中、长距离大宗货运中具有较大优势,公路在高附加值商品以及短途货运中具有机动灵活、时效高的优势,水路运输在大宗和散装货物中优点显著,而航空运输则适于大中城市间长距离的旅客运输。同时,由于车站、港口、物流园区和仓储地物流

节点的设置欠缺合理化,导致重复运输、交错运输以及无效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现象普遍存在,铁路、公路货运空载率长年居高不下,这都进一步加剧了物流业的高能耗。因此,物流业亟待提高能源效率,这既有助于实现物流的低碳化,又能够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改善物流能源结构,做到低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碳源。与运输方式相匹配,我国物流业的能源消耗以油料等非再生能源为主,近五年的油料消耗量占物流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在60%上下波动,油料消耗又以柴油和汽油高污染型能源为主,柴油和汽油消耗量占全国柴油和汽油消耗量的比例均高达50%以上,物流业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油老虎”行业。高污染能源消耗势必加大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排放,因此物流业要实现低排放,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是其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战略要求。改善物流业能源结构,需要逐步建立低碳的能源系统,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同时加快低碳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和清洁化发展[2],共同推动物流业低碳化发展,而这些都依赖于科技实力的提高。未来需要加大低碳科研投入,依靠低碳科技进步推进核电、水力、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型能源的研发,同时开发节能高效、有替代能源的运输工具;减少甚至替代高污染能源,使用清洁型、可再生能源,物流能源结构的改善对物流业必然产生新的革命。

(3)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力求低污染。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业相比,我国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产业增长模式尚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发展阶段。目前由于尚未形成标准化体系,影响了物流网络节点、设施、器具等的合理应用,突出问题有:运输方式间由于装备标准的不兼容性,影响了我国综合运输的发展;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严重影响了货物在运输、仓储、搬运过程中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间存在缺口,严重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载荷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等。同时,受规模和实力限制,物流企业无法在全国建立物流运作网络和信息网络,全球物流网络更是无从谈起,物流网络和信息化建设的滞后直接造成了我国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和手段过于简单,使它们根本没有能力全面开展物流信息服务、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供应链管理等以物流管理软件为基础的物流增值服务。物流业的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3],并且由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使物流企业根本无力顾及碳污染、碳处理等问题,这样直接影响了物流业的低碳化发展。降低碳污染,推进物流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提升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势在必行。

(4)发挥碳汇潜力,增加碳汇。如果说以上渠道是实现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内源式路径,那么发挥碳汇能力则属于外延式路径。内源式发展路径主要针对我国物流业的自身状况和特点,采用减法战略控制碳源、通过节能减排降低排碳量,而外延式发展路径则是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原理,采用加法战略——通过增加碳汇方式,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和碳吸收,以达到间接减碳目的。森林碳汇具有工业减排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成本低、综合效益好,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减少CO[,2]。发挥森林在减排中的作用和优势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森林面积为19 万ha[2],森林覆盖率达%;中国林科院根据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进行评估,认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年吸收大气污染物亿t,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亿t,仅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六项生态服务功能的年价值高达万亿元[4],大致相当于目前我国年GDP值的1/3。未来随着森林数量和质量的提高,碳汇林的大力培育以及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固碳能力还会进一步增强,为我国低碳物流和低碳经济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3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对策

通过对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的分析,我们发现,要实现低碳化发展,既需要选择环

保节能和经济的运输方式,依靠完善高效的物流网络、信息化智能物流技术等软硬件的支撑来优化物流运力结构、降低物流单位能耗和提高物流效率的直接减碳对策,又需要发挥森林碳汇的间接减碳策略。具体来说,低碳化对策主要有:

(1)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发挥多式联运优势,降低能耗。相对于单一运输方式,综合运输体系是把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联系在一起,并交织成一个安全、节约、高效和环保的完整便捷系统。通过多种运输方式的分工协作,形成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运输能力及各种运输方式能够各尽其长的运输系统。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和物流企业进行统筹规划和优化资源组合,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同时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配套,使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及公路实现“无缝对接”,以充分发挥多式联运优势,从而降低能耗。

(2)提高物流业信息化程度,促进节能减排。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增大了物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因此需要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目前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条形码、智能标签、商品辨识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跟踪系统等,在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环节以及物流运作模式方面优化物流管理。物流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将提高物流运输工具的实载率和仓储设施利用率,优化运输路径和搬运装卸系统,必然带来物流成本的节约、物流管理效率和水平的全面提高,从而促进物流业的节能减排。

(3)推进物流业标准化建设,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减少碳污染。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系统工程,只有在规范的市场秩序、完善的物流管理及技术标准引导下,才有可能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物流标准化已成为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保证物流产品质量的体系保证、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以及进军国际物流市场的通行证。我国物流业的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影响了物流运营效率,增大了污染物排放量。要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减少碳污染,必须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而它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物流企业以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在充分借鉴、采用国外先进物流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供应链内部、行业内部、全国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

(4)提升科技实力,依靠科技推动清洁能源的研发,降低碳排放量。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国际石油价格高涨的外部环境,物流业的发展将受到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因此,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发展核电、风电、水电等清洁优质能源和节能技术,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来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国水力等资源蕴藏丰富,为推进能源研发和科技进步提供了自然条件,目前需要政府和物流企业把发展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作为新的增长点来考虑,增加低碳新能源的科研投入。此外还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能源合作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优化能源结构,协同促进能源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5)发挥政府在增加碳汇工作中的引导、调节和监管职能,实现物流业碳循环的良性发展。政府通过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和物流企业的责任意识,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活动,倡导企业自愿捐资植树造林,增加森林增汇;加大对林业的扶持力度,提高营造林项目的补助标准,通过补助加快荒山荒地的造林绿化步伐,促进碳汇林基地建设,增加森林资源;加强植树造林工程和森林管理活动,通过开展以增加碳汇为目的的造林和控制毁林活动,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防止由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汇能功下降,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和碳吸收。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方式,向物流高碳排放企业征收碳汇税,将碳汇税专用于增加森林碳汇项目上,努力增加碳汇,推动物流业碳循环的良性发展。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十大趋势分析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十大趋势分析作者: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0-07-2314:03:01|字号:大中小 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促进物流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物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一、总量持续增长与结构加快调整的趋势 物流业规模的扩张,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2000~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和%。从2010年上半年的表现推测,实现全年8%的预期增长目标,应该不会有问题。按照GDP与社会物流总额为1:3的一般规律推算,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可望实现20%左右的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的增幅预计在10%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有可能维持在18%上下。 我国物流业经过30多年连续高速增长。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但粗放式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不仅直接推动物流业规模扩张,更要求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比如,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需要提升改造物流和供应链系统;加快发展服务业,就要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物流行业更是重点;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然带来物流格局的深刻变化。因此,物流业的需求结构、地区结构、行业结构、品种结构、企业结构和服务结构等,都会加快调整的步伐,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

二、产业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的趋势 制造业、流通业和农业等产业物流,对物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制造业物流整合、分离、外包的趋势。我国制造业领域多数行业面临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矛盾,这就给制造企业带来了集成整合物流资源、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提升改造物流系统的压力和动力。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摈弃“大而全”、“小而全”模式,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经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汽车等向钢铁、煤炭、建材等上游扩展。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商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流通业物流提升、改造、分流的趋势。流通业的不同业态,需要不同的物流服务模式。例如,传统的批发市场,需要增加储存、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等物流功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都在构建自己的物流系统,强化核心竞争力;依托网络以及其他无店铺销售的公司,更多地将物流业务委托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烟草、医药、化学危险品、冷链等专业性强的物流需求,也将更多地依靠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 农业物流双向、集中、对接的趋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物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要求建立沟通城乡、双向畅通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农产品交易的组织化、集中化趋势明显。在2009年新开业的35家电子交易市场中,有21家市场定位于农产品领域。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吸引了

快递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快递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PEST分析 PEST分析又称大环境分析,是研究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通过Pest分析法,公司能够剖析出自身所处的外部大环境究竟对自己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害,以及据此作出战略规划,趋利避害。其中每一个字母各代表一个因素,分别为:P(political—政治)、E(economic—经济)、S(social—社会)、T(technological—技术),接下来将通过pest分析模型,如图2-2所示,对顺丰速运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洞察利害然后灵活应对。 (1)政治环境(Political) 政治环境因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等因素。 政治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最深刻的,一个行业的兴衰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法规的支持与否。在当下,政局稳定,法规相对严明规范,我国快递行业面临的政治环境总体来说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借力于国家政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另外随着市场准入标准的此升彼降,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依然是挑战重重。

图2-2快递行业宏观环境PEST分析 2010年,国家制订了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要在前一规划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大力推广快递服务;同时,2009年10月,新《邮政法》正式出台,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快递企业的地位,并且提出了邮政市场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补充、完善了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的制度和措施,修订了邮政业务资费的制定机制,新法中的其他相关规定也为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行业内的快递企业的自身规范提供了依据。《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设定了更全面、更严格的快递业经营许可标准,为国内的快递企业的发展确立了更高、更明确的目标,这些都必将促进国内快递行业向着规范、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新《邮政法》对邮政专营信件范

物流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物流业当前发展现状。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 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 2008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 89.9 万亿元,比2000 年增长 4.2 倍,年均增长 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2.0 万亿元,比 2000 年增长1.9 倍,年均增长 14%。2008 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 占 GDP 的比重为 6.6%。 2.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 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 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 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由 2000 年的 19.4%下降到 2008 年的 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 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 2008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8.0 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6.03 万公里,港口泊位 3.64 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 1167 个,拥有民用机场 160 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 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 破性进展。 4.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 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 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 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 1 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 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 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 交 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 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 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在当今社会,物流已经深入到人们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物流在社会生产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物流从业者,了解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温故而知新,对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流这一名词是我国在1978年从日本引进的,它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在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概念中只有传统的“储运”意识,即传统的物资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等。从现在的观念来看,这实际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活动,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具有了物流活动的雏形。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开始由最初的国内储运为主,向以国内道路运输、仓储分拨等为支持、海空运为重心、国外物流网点服务为后续的全球性进出口物流发展。在这三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带来的理念冲击,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许多新式物流如金融物流、绿色(环保)物流、港口物流、物流地产等。这些新式物流的产生,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把握好了,就可以完善自身的业务构成网络、增强自身在物流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在整个行业内都先人一步。 既然已经说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就不得不提在此发展期间的三个里程碑事件。也正是这三个里程碑事件,促使整个物流行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首先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物流正式做为一个经济行业登上了经济舞台。一大批在如今物流行业占有龙头地位的企业走入人们的视野,如中海物流、中远物流、中外运、中铁物流等,这些企业在整个物流行业都起着行业风向标的带头作用,而在这些国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批如海丰、新时代、天地华宇、大田、顺丰等为代表的业务面包含了海陆空各个运输版块的民营企业也应势而起。 其次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一事件直接带领中国物流行业进入了外资大举入侵的时代。以UPS和Fedex为代表的国际快递物流巨头、以马士基和德国邮政为代表的国际港口物流巨头、以DHL、Schenker全球、CEVA为代表的国际货代巨头等纷纷在国内进行一系列的资本进入和网点扩张活动。这些外资的进入,不但带来了激烈的竞争,更导致了国内物流行业大批优秀人才的流失。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所造成的冲击,使得国内的传统物流企业在变中求生存、在变中求发展,促使自身更加适应了国际化物流行业的要求,极高地提升了国内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是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这是中国物流业第一次被正式写入五年计划。事实证明,任何行业在任何国度的发展,都是与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宏观上的激励、实际运作上的促进和推动是密不可分的。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个个新兴的保税园区、物流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物流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

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途径

2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内部问题 2.1.1战略问题 许多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据统计有80%的中小物流企业没有制订完整的战略规划,而在制订完整战略规划的企业中,仅有一半以上能够按照规划有步骤的执行。 2.1.2 信息问题 一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业务开展主要是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与传真机,这不仅准确率低、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二是建设信息平台需要很大的投资,回报周期很长。三是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四是新管理模式与中小物流企业现有管理模式的冲突也都成为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2.1.3 人才问题 在国外,物流人才的教育体系已经成熟,而我国的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物流人才奇缺。目前在一些效益相对较好的中小物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也非常少。 2.2 外部问题 21211 经营决策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物流企业还是计 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体制非常落后,企业的决策以及经营 活动都要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管制。以省(市)级物流主 管部门为例,对物流的管理就有经委、外经委、计委、交 通局、港务局、贸易局、物资局、海关、铁路局、民航总 局等。我国政府还没有一个负责中小企业政策制订、宏观 指导、统筹协调的机构,缺乏政府有效的指导,缺乏独立 的政策体系。在这种宏观环境中去改善企业体制,显然是 非常困难的。 21212 资金问题。缺乏资金一直都是困扰中小物流企业发 展的一个"瓶颈"。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方式80%的企业选 择银行贷款的方式, 17%的公司是靠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 然而却很少有企业采用与国内外企业参股、合作、联营等 比较好的融资方式。将近40%的企业没有稳定的融资渠道。 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对现有融资效果不满意。中小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战略环境分析.doc

物流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战略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影响企业目前和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在战略选择步骤中的具体影响因素。战略环境分析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条件分析两个主要方面。外部环境分析要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企业将带来更多的机会还是更多的威胁。内部条件分析要了解企业自身所处的相对地位,具有哪些资源以及战略能力;还需要了解与企业有关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期望,在战略制订、评价和实施过程中,这些战略相关者会有哪些反应,这些反应又会对组织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制约。2.2.1 物流企业战略外部环境分析1. 经济环境分析所谓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经济要素的性质、水平、结构、变动趋势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国家、社会、市场及自然等多个领域。国家经济政策是国家履行经济管理职能,调控国家宏观经济水平、结构,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对企业经济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物流企业的经济环境是一个多元、动态的系统。它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如社会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购买力、金融信贷、经济资源潜力及其配置,以及国家管理体制等。经济环境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自然的和各方面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经济领域的相应变化;一种经济要素的变化,也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诸多经济要素不同程度的变化,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的变化也给转型中的物流企业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具体来

讲,影响我国物流企业战略决策的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主要有:①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对转型中的物流企业的挑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开始影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壁垒的减少,对外贸易量的增加,给我国企业带来许多机遇。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变化增加了企业物流系统的复杂性与竞争压力。一方面,入世后,国外资本进入中国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外商投资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另一方面,入世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战略机遇,我国正迅速成长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它同样会对我国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不利因素,随着许多跨国物流企业进入我国物流市场,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留给我国物流企业独自发展的时间已经没有了,而我们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很重。我国物流企业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入世的巨大挑战。②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物流企业快速成长提供了重要机遇。据摩根斯坦利公司的物流研究报告预测,2003年中国的物流费用总量将超过2000亿美元,且预计10年内中国物流业务总量将保持在10%的年增长率水平上。宏观经济环境提供的市场机会,着实为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③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了物流市场的进一步繁荣。中央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布置将极大地促进西部经济的快 速发展和东北制造业焕发新的活力。从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重点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已在西部12个省区规划了35万公里的公路和1万公里铁路以及重要的干线和支线民用机场的建

全球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2014国际物流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全球物流业迎来新机遇,全球物流市场的中心正在由美洲和欧洲向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转移。亚洲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到2017年,将保持年均8.9%的增速,中国的增速将达到14.1%,印度为12.3%,中国与印度两国物流市场的增长率将保持领先态势。 纵观2014年国际物流动态,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物流合作全球化,国际物流渠道全面打开,中国物流与全球接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之后,谋求亚太经济一体化、共筑亚太梦想成为国际议论的焦点,而实现的关键在于“亚太物流一体化”。“亚太物流一体化”将积极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供应链的合作。此外,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递有限公司(DHL)扩展了其通过认证的Thermonet全球设施网络,计划在美洲建设13个站点,针对生命科学和保健行业推出服务;国际快递巨头UPS收购美国电商服务和快递公司i-parcel,提前布局全球跨境电商业务,收购后使公司在英美等地的跨境业务更加便利;TNT快递宣布在德国汉诺威提供空运服务,并将开发建设荷兰埃因霍温国际新站点,为医疗保健和高科技产业客户提供服务,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中海集运与法国达飞海运和阿拉伯联合航运签署合作协议,三家集装箱班轮运营商在亚欧航线、泛太平洋航线和亚洲—地中海航线三条东西向的主干线上展开共同投船、舱位互换和舱位买卖等形式的合作;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发布2014-2033年商用航空市场预测报告,预测到2033年,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运输市场,占全球客运周转量的40%;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物流陆路通道不断扩展,中国与东盟已有近10条重要陆路货物运输通道进行互联互通,有力推动了双方经贸合作。 网络覆盖全球化,物流配送货物种类越来越齐全,配送能力越来越强大。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美国两大快递业巨头UPS和联邦快递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快递业从业执照,UPS宣布新增中国至欧洲集装箱整箱铁路货运业务,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又增加一条连接纽带;澳洲乳业公司Dairy Connect NSW、乳业合作社Norco和国际出口咨询公司PGS发表联合声明,称澳洲已成功将1000升鲜奶通过冷链物流运至中国;因美国站点部分物品分类有所变更,eBay对国际物流政策做了相应调整,使用美国海外仓的中国卖家在物流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亚马逊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这6大站点开通直邮中国服务,提供总计8000多万种国际选品供中国消费者选择;日本快递物流公司宅急便与中国邮政联手推出“日本网购中国配送业务”,中国消费者在网上买日本商品,最快3天就能送达。 服务创新个性化,国际物流的新增业务和增值服务增多,国际物流市场竞争加剧。如荷兰邮政推出晚间包裹快递服务;联邦快递推出全球退件服务以简化全球退件流程;谷歌也在拓展会员制的快递服务;曾被世界银行称为“世界物流冠军”的德国,其强大的物流能力不仅体现在货物运输能力上,还体现在其增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理论研究 -109- 摘 要:在详细分析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物流业;基础设施;效率;成本;管理机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我国物流产业继续向前发展的最大阻力。因此,我们必须将其找出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设施落后和技术水平较低物流设施比较落后,技术不先进,管理人员经验不够成熟。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自动化信息程度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规划缺乏一定的协调性。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也较少,一些大枢纽的周转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 (一)物流产业效率低、成本高 我国物流产业的运转效率低,成本高,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反映为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衔接较差、投入相对较大。在货物途中运输时间、货物存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方面都可以有较大的提升。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占到20%-40%,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因不合理装卸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 (二)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不成熟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实际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和地区,各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由于物流业涉及到交通运输、商品包装、经贸、税务、城市管理等多个行业,而这些行业在管理方法和理念上又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造成物流管理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也直接阻碍了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 (三)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和缺乏正式的物流人才培养基地。 (四)对物流行业的认识水平及政策透明度不够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步晚,一直以来,物流业被单纯地认为是货物运输。其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业是指原材料或产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的、有目的移动的过程。它将运输、储存、装卸、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够充分,现代物流产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的有关物流政策措施缺乏系统性,透明度也不够,使得物流的发展更加困难。 二、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对策 (一)制定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持。各级政府都应该 加强对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制定相关的有利于物流发展的政策,负责研究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并且还要协调好物流业中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 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加强核心业务的发展,将会分工更加专门化。这将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大大促进区域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国际贸易和地区交流,使物流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发展第三方物流将是大势所趋。 (三)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应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制定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对尚未制订的标准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 (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只有从事物流管理的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技术不断改进,经验不断积累,物流管理水平才会上到一个新台阶。国家和政府应大力鼓励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和企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从事物流管理的人员还要不断创新,不断积累并且总结经验。还应该借鉴国际经验,由行业社团组织来执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 (五)加大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尽快建立以数据交换系统为核心、具有供应链管理、业务协同和专业化服务等功能的现代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电子数据交换的普及和应用,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实时跟踪,有限控制与全程管理,加快物流商务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实现物流电子化。 三、小结 物流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企业的向前发展都离不开物流。只有我们的物流体系完善了,管理水平提高了,物流成本降低了,各企业才能高效有序的运转。我国正处于发展现代物流的大好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正在转变,基础设施条件日益完备。加快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社会综合服务能力,构筑方便及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物流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及工作目标。 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黄 平 (611756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四川 成都)

十二五”时期现代物流产业的深层挑战与发展路径

十二五”时期现代物流产业的深层挑战与发展路径

“十二五”时期现代物流产业的深层挑战与发展路径 2011-09-06 10:17 文章来源:现代物流 文章类型:转载内容分类:调研 现代物流产业作为一种复合型服务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相当时期内的战略选择。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其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深层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用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和组织、牵引、拉动作用,用创新的路径推动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服务能力和流通体系的全面提升和超越,用改革的策略突破中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技术性瓶颈以及标准性不完善。 现代物流产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既是社

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判断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的新的着眼点,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战略选择。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物流产业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出四大趋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推动我国物流产业的规模扩张,呈现出物流市场进一步快速扩张的趋势;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推动物流市场集中度提升,呈现出大物流格局逐步形成的趋势;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与需求多样化将推动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加速提升,呈现出物流服务方式多样化的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推动物流行业协同发展,呈现出合作互动和协调发展的趋势。

成都市物流发展调查与分析

《物流地理》课程 区域物流发展调查报告题目:成都市物流发展调查与分析 姓名 学号 系(部)财经物流管理系 专业物流管理 年级2012级 完成时间2013年11月12日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成都市物流发展的环境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成都市物流发展的经济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成都市物流发展的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成都市物流发展的物流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成都市物流发展的政策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成都市的交通运输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成都市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物流发展规划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著名的物流企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物流业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成都市促进物流发展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物流业发展情况分析

全市物流业发展情况分析 物流产业是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渗透性强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生产性保障产业。近年来,我市立足打造面向全国、辐射东北亚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物流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我市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总,呈领导参阅。 一、发展现状 从主要指标看:2015年,全市社会货物物流总额20319.7亿元、列全省第3位(第1位青岛27076.3亿元、第2位临沂24506亿元),同比增长6.6%、列全省第9位(第1位莱芜13.1%、第2位菏泽12.6%、第3位济南9.7%)。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5279.6亿元,居全省第2位(第1位青岛17809.1亿元,第3位潍坊13284.9亿元);进口物流总额1326.1亿元,居全省第2位(第1位青岛1543.1亿元,第3位日照685.4亿元);农产品物流总额657.3亿元,居全省第3位(第1位潍坊795.4亿元,第2位济宁780.9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社会货物物流总额5568.4亿元、列全省第3位(第1位青岛6169.3亿元、第2位临沂5759.9亿元),同比增长6.8%、列全省第10位(第1位菏泽10.3%、第2位济南10%、第3位德州9.6%)。 从物流园区看:全市共有各类物流园区22个,建成18个、在建4个。其中,国际综合物流园区位于烟台开发区西 1页

部,规划面积约23平方公里,已累计落户项目11个,总投资过百亿元,可直接带动全市冷链物流、农批市场、自动化仓储、智能公路港、跨境电商等产业提速发展。在建项目中,①以渤海湾烟大航线甩挂运输为特色的深国际——烟台综合物流港项目一期总投资15亿元,建成后可入驻企业500家,年营业额50—100亿元,上缴税收2—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②以造纸原料物流配送为特色的福山回里保税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成后年造纸原料配送规模可达400万吨,销售收入150亿元,利税28亿元,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造纸原料交易市场。③以铁路货运为特色的福山铁路货运物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40亿元,建成后年可实现货运周转量150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税收3亿元。④以绿色交易为特色的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主要功能是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利用资源。 从物流企业看:目前,全市从事运输、仓储、货(船)代、理货、配货等物流业务的企业3000多家。2015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物流企业170多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8家;全市获得国家3A级以上认证的物流企业56家,其中5A级1家、4A级21家、3A级34家。其中,恒邦物流与中交三航、中国水电、万华集团等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为300家知名品牌产品的经销商和代理商,2015年完成销售收入22亿元;益商物流合作商贸 2页

最新浅论我国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浅论我国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论文关键词:物流业物流企业发展战略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重生产、轻流通,对物流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物流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物流发展与管理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已日益被各级政府和企业所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也为我国推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的科学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https://www.360docs.net/doc/499723158.html,编辑。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多年来一直沿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使原本是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划归若干部门,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物流发展战略。存在着诸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严重;物流布局不尽合理,物流资源利用率较低;综合性、一体化物流服务发展缓慢,物流整体效益难以体现;物流实现方式过于单一,物流企业运用效率低下;各种运输方式多头管理和相互分割,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服务;行业和地方保护,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系统运作困难重重等问题。 2、我国物流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客观要求。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在国外,物流市场化的比例相当高,如日本达80%,美国达57%,而我国仅为18%,大多数工商企业也缺乏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

识不强,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物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偏高。 3、目前我国已有多达70万多家称之为“物流公司”的企业,但在这些企业中,多数由于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技术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很难提供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以及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原始和单一,服务水平急需提高。 4、由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总体规模偏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或城市的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比较缺乏,严重影响着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物流基础设施尚待进一步完善。 5、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1、流通政策方面,一是商品流通不再受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直接控制,而是通过市场进行自由调节;二是商品价格也由国家定价进入由市场自由定价的阶段。这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证; 2、流通的主体除了国营、集体的商业企业外,更多不同所有制的生产企业也进

公路运输业对发展物流服务的探讨(doc 8页)

公路运输业对发展物流服务的研究 运输是物流的重要环节,公路运输更是以其机动灵活,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而在现代物流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对物流的发展,公路运输业如何融入物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许多公路运输企业,特别是一些较有实力的大型公路运输企业进一步发展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公路运输业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的问题,首先简要阐述物流对现代的重要性,及物流服务的专业化、集中化发展趋势,然后就我国公路运输业企业如何加速向物流的发展和融合,作一分析,并提出建议。 1.物流重要性及物流服务专业化、集中化发展趋势 1.1 物流的重要性 物流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它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宏观物流看,现代社会的物流系统是如此巨大,如此复杂:经物流过程,无以计数的原材料流入工业化国家庞大的制造体系中,然后在通过千千万万的市场营销渠道,把各种各样的产品配送到亿万顾客手中。在美国,仅有营销结构就涉及到大约150万个零售商、46万个批发商和1490万辆货运卡车。1998年美国的物流总为8000多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的10.6%.在欧洲工业化国家,其社会物流总成本,虽因国家不同而忽略有出入,但一般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1%——14%.现在尚无确切数字来说明目前我国的物流总成本究竟有 多少,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多少,但是,很显然,我们在运输和物流的各个环节,有待提高效率,进行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在从原料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销售,最后到用户的物流供应链中还有大量的产品、原材料、零部件的库存和积压。因此,同发达的国家相比,这个比例可能会比较高,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 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 (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报告 论文题目: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及措施分析 学员姓名:胡亚娟 准考证号: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工作单位: 导师姓名: 日期:2012 年 1 月 5 日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 (3) (一)、我国物流需求市场不断增长 (4)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处于粗放式扩张阶段且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4) (三)、物流业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4)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问题 (4) (一)、我国物流领域缺乏配套法规 (4) (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尚未广泛应用 (5) (三)、对物行业的认识水平及政策透明度不够 (5) (四)、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5) (五)、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5) 三、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5) (一)、大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物流集团 (5) (二)、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 (6) (三)、加强行业标准化 (6) (四)、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6) (五)、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建设 (6) (六)、培养与引进物流专业人才 (6) (七)、设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6) (八)、倡导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6) 【参考文献】 (7)

浅论我国现代物流业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的加快,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资源获取手段发生重大变化,全球范围内的采购、生产、销售及客户服务已成为趋势。构筑一个将适当数量的适当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条件适当的质量和适当的成本交付给客户的高效率物流体系,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推广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战略,持续的经济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合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物流现代物流业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新技术迅猛发展,国际贸易逐步从实体交易中演变出多种形式,以满足现代经济生活的各种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物流不但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快速转型,物流业更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也越来越明显。 物流,最早是以二战中美国军队围绕战争物资供应建立的“后勤”(Logistics)理论为原型的。当时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后来“后勤”体系被移植到现代经济生活中,才逐步演变为今天的物流,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现代物流的定义不断更新(以下定义仅供参考):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利润源泉。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起步。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我国的物流业受到传统体制影响,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技术及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发展不均,加上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企业对物流认知不够等因素的限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物流总体水平不高,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我国加入WTO 后,在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竞争中,为了提高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生产和销售等企业不断吸收经验,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物流外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我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45%的企业计划在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供应商,其中有超过70%的企业选择新型物流企业,有60%表示愿意

浅析第三方物流发展途径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综合大作业课题名称:浅析第三方物流发展途径 专业:工商管理(现代物流管理) 班级:K物流071 学号: 姓名:张醴月 得分:______ 完成时间:2009年6月2日 声明 本模拟学位论文是我在文献检索课程学习阶段总结完成的研究成果。在本模拟学位论文中,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使用过的材料和他人的论文。与我一同学习的同学对本学位论文做出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学生签名:张醴月2009 年6月2 日 浅析第三方物流发展途径 摘要: 在我国第三方物流正日益受到国家、社会和企业的重视, 第三方物流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成为一个快速成长的行业.因此, 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并拥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政府和企业管理者对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的确立,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双赢原则; 第三利润源泉; 虚拟企业 我国物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货运业设施、设备的保运能力和作业能力增长较快.同时国民经济多年连续高速增长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正面临着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 1 第三方物流的兴起和发展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 社会分工日益细化, 市场需求变幻莫测, 第三方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从80 年代开始发展到现在的新经济时代, 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专业物流服务, 其服务宗旨是面向客户, 适应客户需要.服务方式是尽量利用新技术, 创造新项目.服务内容是从单一功能的物流服务转向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它是现代物流的标志, 超越了原来的物流服务概念, 冲破了人们心中原有物流服务功能的范围, 成为一种崭新的物流功能.第 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致力于主要的业务机能, 把原来属于企业内部自行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服务企业, 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以达到对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第三方物流为供应方提供运输、保管、配送的物流服务, 为需求方提供运输的物流服务.它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作为中间流通企业, 是处于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的链接纽带, 它是实行供应链管理的好办法. 2 第三方物流的价值理论 第三方物流是创造利润的来源 第三方物流的推动力就是为客户和自己创造利润.第三方物流公司必须以有吸引力的服务来满足客户需要, 服务水平必须符合客户的期望, 要使客户在物流方面得到利润,同时自己也要获利, 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通过自己物流 作业的高效化、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物流设施的现代化、物流运作的专业化、物流量的规模化来创造利润. 第三方物流运作价值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面临着的挑战是能提供比客户自身物流运作更高的价值. 所以, 第三方物流一般需要从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与客户运作的整合, 发展客户运作三方面创造运作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