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农业大学

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95109)农业机械化领域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农村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机械化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以及农村发展等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三、研究方向

1、农业机械设计与管理;

2、设施农业规划与管理;

3、农业装备智能控制技术。

四、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

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开课

学期

任课老师

学位课

公共

学位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1 政治教师组

英语 3 1 英语教师组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2 1 李冬梅等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2 1 奇等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2 1 朱冰等专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2 1 高亮,伍志军

学位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 1 康志亮,邹志勇

农机推广技术 2 2 吴维雄,吕小荣

机械制造新技术 2 2 张黎骅,廖念禾

现代设计新技术 2 2 伍志军,高亮

现代控制技术及应用 3 2 许丽佳,陈晓燕

必修环节科研诚信与道德0 1 导师组中期考核0 3 导师组

开题报告0 3 导师组

校外实践 6 4-5 各学科导师组

非学位课

公共

选修课

科技文献检索 2 1 谭静等

哲学智慧的人文关怀 2 1 潘坤专业

选修课

现代农机及企业管理 2 2 马荣朝,吴维雄

先进制造技术 2 2 陈霖,谭雪松

电气控制技术 2 2 康志亮,邹志勇

跨专业

选修课

可根据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其它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中选修课程

(二)课程学时

每学分对应于理论授课、实验或实践16学时。

(三)专业技能课程说明

1、《农机推广技术》

该课程是研究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的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与

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其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概念、性质、特点与和基本原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任务、程序、计划、体系建设、方法、教育、评价和管理,以及农业机械化推广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帮助学生建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基本理论,系统掌握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原则、任务、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认识农机化技术在转移农业生产劳动力、促进农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了解与农机化技术推广有关的信息、预测、可行性研究及决策学方面的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及技术;重点帮助学生把握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践成果;提高学生将来从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实际操作和科学研究能力。

2、《机械制造新技术》

该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既强调基本理论和概念,更注重生产操作技能的培养。该课程主要介绍近些年来为适应制造业的发展而

出现的现代机械加工最新技术,包括高速与超高速切削技术,硬态和干式(绿色)切削技术,振动切削与磨削技术,特殊切削加工方法及磨削加工最新技术等,常用的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现代切削加工刀具、数控机床夹具、数控加工工艺、机械产品装配工艺,包括增材制造的非常规加工方法及机械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快速了解并掌握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关键技术,具备更好地解决现代机械加工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现代设计新技术》

该课程重点讲授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优化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可靠性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的原理及在机电产品设计研发领域的应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熟练掌握相关工具软件,完成机电产品的设计,以期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降低成本。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学习工程技术,强调在基于项目的反复学习训练中,让学生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总结知识、传播知识,特别注意培养现代职业岗位所需的,时代型,专业型,技术型,技能型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4、《现代控制技术及应用》

该课程重点讲授控制系统设计、现代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等,涵盖了现代控制理论原理及应用、控制系统的建模、控制系统的仿真、控制系统的设计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熟练掌握有关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初步培养进行系统分析的能力,结合其它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5、《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介绍综合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传感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基础、温度传感器、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图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与其他磁传感器及应用、位移、物位传感器、新型传感器、传感器接口电路、智能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为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控制提供重要信息。

五、重要环节要求

(一)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结束后,通过对硕士研究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业务能力、选题情况、工作态度、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考核,了解硕士研究生全面情况,需填写《研究生中期

考核表》,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开题报告环节。中期考核安排在第三学期前十周进行,不合格者一般应在半年后重新进行考核,再次考核不合格者,由所在院所报研究生院,按规定可终止培养,取消学籍。

(二)论文选题与开题

学位论文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应直接来源于对地方经济建设有一定意义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内容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能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工程实际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工程设计与实施。

在中期考核合格后,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评审。开题报告应不少于4000字(不含图表),选题报告中引用中文文献不少于20篇,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近5年的参考文献占60%以上。研究生需要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申请表》,由二级学科中的3~5位高级职称教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导师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的开题报告,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实施方案;同时应将开题报告相关材料交由院所汇总存档。开题报告未获通过者,一个月内修改补充后重新开题;对三次开题仍未获准通过者,由所在院所上报研究生院,按规定可终止培养,取消学籍。

(三)论文实施与写作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要求充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制定严密的研究计划,同时鼓励硕士学位论文与导师的科学研究项目相联系。论文自开题后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应少于一年,论文字数不得少于3万字,参考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占20%以上,近5年的参考文献占60%以上。学位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立论正确、论文中必须有相当部分内容是研究生本人或本人参与研究工作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要求做到概念准确、逻辑推理严谨、结构完整,并严格区分引用他人成果与本人的贡献。论文格式必须符合《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四)校外实践

实践目的:通过校外实践使学生参与企事业单位的研究项目,参与研发项目的方案规划、进度掌控、组织协调、实验处里以及现场服务等工作。从而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农村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实践场所:四川省农机鉴定站、农机推广站、成都市刚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实践基地,或者自行联系的其他相关实践单位。

实践时间:第四、五学期。

考核要求:根据实习表现、实习总结、实习单位鉴定意见以及所做校外实践与所写毕业论文相关性综合评定校外实践成绩。

六、毕业要求

(一)课程学习要求

学习年限学分

上限

毕业

学分

学位课

学分

跨专业

学分限

课程

及格成绩

2-4年36 32 24 6 60 (二)学位论文及答辩

学位论文应达到本学科学位论文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三)其他要求

取得学籍满二年不足三年者,还需达到本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申请毕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