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a10406835.html,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赵为粮

来源:《今日教育》2015年第01期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聆听着新年的钟声,我们送走了硕果累累的2014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5年。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市委教育工委,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关心支持重庆教育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

回眸刚刚走过的2014年,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四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和安全稳定等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组织等保证。

加强党的建设,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市委有关精神,切实统一全市教育部门干部及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动。深化高校党建工作,加大对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按照新《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要求,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依法办学和办学治校能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德育首要地位,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育人功能,育人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推进德育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程吸引力和实效性有效增强。

狠抓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育人水平。出台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研究制定我市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重要内容。加强教师培训,抓好“国培”“市培”,共培训教师6万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对除主城7区外的33个区县9.17万名乡村教师予以生活补助。大力实施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开展特级教师、重庆市名师、巴渝学者特聘教授评选,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深化平安建设,确保校园安全和谐稳定。按照“落实责任加压力、突出重点补短板、教育演练强意识、依法处置解纠纷”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切实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维护了全市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体会

学习《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心得体会《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这是一种顶层设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第四、明确了十个重点措施。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我认为这个文件会成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需要认真领会,扎实落实。如果能够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调动各方力量支持关心教育,把顶层设计和群众探索结合起来,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还要严以自律,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作身先士卒的垂范。另外还要关心热爱学生,课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教师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2008年,我接手的是四年级,这个班数学基础较差,很多学生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别说应用题,计算题都成问题,孩子们厌学情绪严重。于是,我每节课前都让学生背诵一遍乘法口诀,对学生的作业,精心批改,在课本的每个知识点上,注明未熟练掌握的学生,在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于调皮生更是注意教育方法,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而是鼓励、安慰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并利用周末时间到他们家里去谈心、辅导功课,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良好的回报,期末考试时,我所教数学获得了全学区第一名。我付出了努力,也收获了一份回报。 作为一名教师,是否能影响和感染学生,无非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思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有效教学,也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

2020年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立德树人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点,作为语文老师对他们道德的养成有责无旁代的责任。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立德树人呢?一起来了解下吧: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立德树人 1、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豁达开朗、大爱无疆,心灵崇高的; 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词等。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教材中所体现的浓浓人文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悄无声息的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既要讲授语文知识,也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

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草地夜行》,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顽强的革命意志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团结互助的精神; 《詹天佑》,让学生体会到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体会到自信心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为国争光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战胜困难的决心,激励学生将来建设祖国,奋发有为,争做大国工匠。 2、加强朗读指导,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和韵律优美的诗歌,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

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新发中学校长高景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一名校长如何将“立德树人”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好,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一、抓好德育工作是“立德树人”的保障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德育教育。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即使智育再高,没有好的道德,也将是“废品”。鉴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对应关系,“立德”对教师来说是立师德,对学生来说是立学德。教师立德树人,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作为一名中小学的校长,办好一个学校,让人民群众满意,首先要以德育工作为先。领导要用更多的人文理念,在工作上给与更多的是表扬,激励教师去工作。同时,还要用真诚的阳光照耀学生成长的道路,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学校德育要从课程教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变单纯学习知识为服务社会的思想理念。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集中办学,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养成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要体现学生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我们建设了层次楼廊文化、国学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艺术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在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二、抓好学生素质教育是“立德树人”前提和基础 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程,任重而道远。在提出:“立德树人”之时,提高人的素质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学质量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 单位:惠民县何坊街道大商小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质,是继续改革与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向。 一、为人师表,立德树人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的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的顺着路标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老师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时期,模仿性极强。教师怎样做,他们就会怎样学。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认为首先在课堂上讲课时也要按照要求学生的注意事项来要求自己。例如,在讲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这道题时:“超市新进来一批新鲜海鲜:每千克螃蟹40元,若买7千克,问300元够吗?”在做这道题时,首先应该先算7千克共需要多少元,然后才能比较大小,如果在教师在讲课时直接列式计算,不写单位,直接写40*7=280,280<300.那么同学在以后的应用题中也普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出现了不必要的错误。 二、注重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提高堂课的教学质量。怎样提高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所教学的内容:先要自己明白;其次要讲得清楚;第三要让学生听懂;第四要让学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规范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或者利用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

以党建为引领 凝聚发展合力——学校党建工作总结

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学校党建工作总 结​ ——学校党建工作总结 *******工作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紧紧围绕学校的的中心工作和上级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个人党性修养,加强个人对党建工作的责任感。 我深刻认识到支部书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做到思想和行动上的过硬。为抓好基层的党建的工作,认真领会和学习上级党组委下发各种文件精神;通过红星云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议思相》、《党支部五化建设手册》,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等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立足学校实际,切实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发现教师中的心理问题及时谈话。我校党建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我充分认识到只有加强自身的政治建设,提高个人思想觉悟,才能带领团队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二、积极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凝聚学校发展合力 1.党支积极响应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号召,扎实推进“五化”建设,根据新修改的党章,将党员权利和义务的内容进行了更换,将党的“两新”组织建设挂上了墙;支部进行了换届选举,成立了中小学两个党小组、根据学校党员人数成立了支委,由*****同志担任。利用网络平台和红星云,将网上支部和支委工作同时开展。推行了党组织与行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党建制度,如《党支部建设制度》、《领导班子集中学习制度》、《党员目标责任制度》等;及时主动联系上级党组织,对党员的转进和转出及进进行处理,认真填报学校党员信

息。加强宣传力度,联合办公室做好学校微信宣传报道工作、把关校宣传栏内容的更新。 2.加强对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一年来,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落实“三会一课”,开展“双述双评”,组织开展学习了《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活动。定期召开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对党员红星云学习加强坚督和测评,强化党员教师的学习意识。通过学习,加强了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了党员教师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在各方面工作中都能起到先模作用。学校重大活动,日常管理,党员干部都能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带动了全校工作的开展。大力表彰先进教师,评选优秀党员,推荐选拔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三、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握履行方向正确之责。 1.主抓党员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为明确基层党建的重要性,让全体教师明确只有抓好党建,才能确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阵地落实。我主抓两支队伍的思想建设,一是党员教师队伍,二是非党员队伍。组织全体党员同志学习和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从意识形态上让全体党员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党员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全体教师中开展《重温师德标准》等讲座活动。出台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和十条红线,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月工资年绩效相结合,与教师的晋升和评优挂钩,凡违反师德标准或家教家养的采取一票否决制,保持党员和教师的康洁自律。 2.主抓团队建设,有针对性地在师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议核心价值观落实在每一个团队活动中:组织策划了“红心向党青春飞扬”,“大爱无痕薪火相传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 篇)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学习心得体会1 教师道德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我们下洼二实特别注重对师德的规范和培养,通过对师德主题教育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人为本,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

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一种责任。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二、要为人师表。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从小养成了事事占先,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

山水中学立德树人融入学科教学工作报告

山水中学 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工作说明报告 为了更好地落实好山东省德育课程一体化纲要,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召开研讨会感悟德育课程一体化: 通过研究讨论发现原先德育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 目标碎片化,缺乏有序性和完整性。内容抽象化,脱离学生实际,存在口号化。课程实施片面性。只重视德育课程的德育作用,忽视了其他学科的德育功能。育人成了德育教师的事,好像与别人无关。 讨论确定今后工作的切入点: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 2、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新格局。 3、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课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一体化。 4、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及学校各项工作中。这样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提高德育成效,增强学校各项工作与德育的契合。 5、实现“四个育人”: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二、制定纲领性文件: 我们制定了纲领性文件《山水中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将落实《纲要》工作进行细化。并且分别有分管中层干部负责。 三、制定具体落实措施: 我们制定各个学科落实《纲要》的方案,每名教师根据相应的学科德育渗透方案指导学科德育目标的落实。 四、检查指导反馈,为推进《纲要》落实提供新的起点。 我们制订了《山水中学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检查办法》,对班主任、教师进行评价。 我们申请并结题了两个泰安市课题:《政史学科德育渗透研究》《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研究》。 五、通过落实德育课程一体化,我们有几点体会: 1、落实德育课程一体化要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突出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 2、要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紧密结合。核心素养的6个方面,有3个是体现立德目标的。 3、要把落实德育课程一体化真正变成立德课程化,这样落实起来才有“靶点”。 2018-09-0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增强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实效性 一、立德树人: 立德 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 立德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树人:是人才、培养人才的意思。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立德树人:(自身)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使大家了解到立德树人这个词的含义,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活动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二、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既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又努力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

《 以爱育人 立德树人》

以爱育人立德树人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还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在普天之下,与太阳争夺光辉……一句句美言,一声声赞誉萦绕着我。以爱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弘扬“高尚师德,立德树人”的科学精神,把崇高的师德播撒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以爱心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热爱教育 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

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二、以爱育人 德育为先,坚持正确育人。“德”与“才”作为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并列的,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学生成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中,

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的研究与实践

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立德树人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百年教育,树人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基本素质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教材中显性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要注重数学自身特点,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利用数学素材,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立德树人;研究;途径 我国的数学教育历经了漫长及其复杂的过程,继而又在强化训练中提倡发展数学能力,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双基”、“能力”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数学思想方法溶入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功能已日趋重要了。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立德树人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理由不抓立德树人教育,那么,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品质呢?我认为,数学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一、高度重视初中数学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百年教育,树人为先”。新的课程标准把立德树人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工程,其效果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之一,所以教师要寻求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立

德树人教育的有效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的基本素质是立德树人的关键。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将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一个好数学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魅力。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尚品质去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上课时,衣着端庄、讲普通话,语言表达有逻辑性等等。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二)、充分发挥教材中显性的立德树人功能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些思想教育内容是显性的。如初中代数中,通过数的扩展、式和方程、函数等应用,可对学生进行理论源于实践并且为实践服务的观点教育。通过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高次与低次的辨证关系,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又如在平面几何中,形的概念的建立反映了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有限到无限的发展过程。在几何概念之间、几何概念与其它数学概念之间充满了联系。几何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创造条件从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的过程。教材中这些丰富的显性内容,都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相信一定能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体现出数学的育人功能。 (三)、介绍我国数学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育人因素,把立德树人教育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a10406835.html,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赵为粮 来源:《今日教育》2015年第01期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聆听着新年的钟声,我们送走了硕果累累的2014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5年。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市委教育工委,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关心支持重庆教育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 回眸刚刚走过的2014年,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四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和安全稳定等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组织等保证。 加强党的建设,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市委有关精神,切实统一全市教育部门干部及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动。深化高校党建工作,加大对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按照新《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要求,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依法办学和办学治校能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德育首要地位,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育人功能,育人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推进德育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程吸引力和实效性有效增强。 狠抓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育人水平。出台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研究制定我市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重要内容。加强教师培训,抓好“国培”“市培”,共培训教师6万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对除主城7区外的33个区县9.17万名乡村教师予以生活补助。大力实施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开展特级教师、重庆市名师、巴渝学者特聘教授评选,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深化平安建设,确保校园安全和谐稳定。按照“落实责任加压力、突出重点补短板、教育演练强意识、依法处置解纠纷”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切实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维护了全市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闫里学区段村学校秘瑞云 我的十几年教学生涯,我不敢说自己具有很高尚的师德,但我深深意识到,师德规范的主旨,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 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

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教师在课堂

《学科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 ----读书心得

《学科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 ---- 读书心得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这些变化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本书从理论、观念、操作三个层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大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一节中,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立德树人理念的主要途径。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符号表达、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也都有自己内含的价值性和道德意义。学科教学“最大的道德教育资源就是学科知识本身”。 从教学实践来讲:第一,要充分挖掘学科真实特有的道德教育资源。如上所述。教育资源,教师学科教学内容中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素材进行发掘,把德育渗透融合在课程教

与学的活动中。第二,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生活和行为。课堂教学要转化为学生课外的成长行为,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并逐步变成他们的成长自觉。第三,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道德和心灵视界。心灵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学之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上午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称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第四,要结合学科教学有机质的进行价值引领。价值引领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价值观就是做人做事的观念、准则和规范,是一个人信念、信仰和理想的基石,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品行。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不同学科中蕴含着具体丰富又不尽相同的价值内容及形态,是学生建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应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和提升,学科教育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瑰宝,而其他含混晦涩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埋解。”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分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4部分。 《意见》正文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

(完整版)对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再认识

对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再认识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实施,是中小学实现教育目标,立德树人的最主要工作。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基础教育课程逐渐走上“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轨道。要求中小学开设的各门课程,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i]。新课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新课程的实施也遇到较多的困难,实施不尽理想。从学科课程的教学看,仍然比较普遍存在重学科知识传承、重应试训练,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轻学科育人功能和科学素养培养的状况。 分析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些专家认为新课程实施不理想,“原因有几点。第一点就是我们大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管理体制是僵化和保守的、应试教育的、专制的;第二点,我们的实施方式基本是自上而下的;第三点就是中小学老师在长期的应试训练的背景底下,他们的专业素养是跟不上。”[ii]就学科课程教学而言,新课程实施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除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管理的问题外,中小学教师自身存在主要问题是,对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缺乏深刻认识,缺乏通过学科教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不能有效地通过学科教学和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课程教学综合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科课程教学要发挥育人的功能,起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内要有一个统一思想和目标。如果教学领导和管理干部只关心应试成绩和升学率,如果各级教研人员把组织统一考试(质量检查)和考试成绩统计、评比作为主要任务,教师的教学就难以克服“考什么教什么”,“用题海战术强化应试训练”的倾向。学科课程标准就难以完整的执行,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也难以落实。 中小学教师由于所处地位和本身素养的限制,在应试教育氛围还十分浓厚的环境下,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存在很大困难。在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轻学科育人功能和科学素养培养的大环境下,教师的学科教学,就容易沿袭应试教育的习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是地区质检和中、高考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学校和学科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习惯于把学科教育等同于学科知识、技能的教学,有意无意地排斥学科方法、学科思想观念的教育;在潜意识里,往往把提高素养,学科方法和观念教育看成花架子,中听不中用,把加大教和学的时间投入,强化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力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得力措施。 前不久,发表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提出实现“五个统筹”的要求。其中,“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为学科教学发挥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科学养、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指出了方向,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反思、讨论、研究学科教学,在思想认识和观念上,全面、深刻地认识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克服重学科知识的传承、重应试训练,轻学科育人功能和科学素养培养的习惯,增强育人意识,是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