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

2012版《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
2012版《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

2012版《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30条》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和小学阶段分级目标要求。熟悉全套教材及相关资源,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和编排体系。重点研读任教年级教材,明确分年级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英语基础,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第2条加强文本解读,关注情境图语境信息。明确单元各板块功能和教学目标。注意单元话题及教学内容在全套教材中的滚动和复现。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使用教材,有时可以打破单元顺序,也可利用多种教材及资源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拓展,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第3条以单元为整体分课时编写教案。教案设计要针对授课班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单元各教学板块的资源,确定课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媒体准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课时目标应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目标设定要具体,可检测,防止拔高。教学过程要注意任务设计,体现生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第4条学生是教师备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备课应重点分析授课年级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关注学生差异,关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关注留给学生思维空间和活动时间,关注学生语言知识输入与输出的实践过程和语言能力形成的体验过程。借力校本教研团队,开展学生研究,淬炼独立备课能力,在预设的基础上重视课堂生成,提倡二度备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课件利用要适当,使课件真正为教学服务。

第5条在书面备课的基础上,加强实战备课。对在课堂或学生面前要呈现的说唱、表演、视听、读写等教学内容提前进行学习和演练。应该反复聆听、仿读教学录音,改善自身语言面貌,尽可能呈现给学生标准优美的语音语调;要注重板书的过程设计和书写的示范作用,注意教材人物和角色的演绎,努力使教学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6条根据教学目标精选和设计作业内容,用好课堂作业本。合理安排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体验作业。三、四年级以听说模仿、口语活动为主;五、六年级在听说朗读的基础上,加强读写练习,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建议教师在备课时将听、说、读、写的活动练习有机贯穿于教学过程,保证学生每堂课有 1 0 分钟左右的时问进行练习。教师应进行课堂面批,分层提供帮助。作业评定可采用口头评价和简单的书面反馈语,做到表扬鼓励和严格

要求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7条课堂是学生接触和使用英语的重要场所。教师要积极营造快乐、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发展实际,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开口,投入表演;采用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教师要控制自己在教学中的话语权和表现欲,避免过多关注少数优秀学生,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以及自我展示的时间和空间。

第8条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利用实物、图卡、简笔画、录音、录像等多种媒体,运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或者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体验、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语言做事。创设情境应注意主线分明,脉络清晰,有利于语言学习的顺利开展,避免情境创设过分豪华复杂,忽视语言运用的现象。

第9条教师面对教学材料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时,除提取语言新知外,应关注语言材料的功能,理解文本内涵,提炼语言材料的意义;应结合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真实生活,结合话题整体创设语境,关注语言结构、功能与情境的一致性,在整体语境中随着话题的深入与铺展,积极带动旧知,对新的语言材料提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以不断滚动运用的方式深化拓展话题,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第 10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让学生用所学的语言材料做事情的活理,让活动成为语言学习过程中突破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载体。活动应契合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多项感官参与,体现语言运用;活动设计要贴近生活实际,体现梯度,简便易操作,注重学生参与广度;活动示范要到位,活动成果有展示,对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表现应进行及时评价反馈。

第11条积极采用型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设计合作任务,留足合作时间,并在课堂中及时观察引导,避免出现小组活动中不使用目标语,部分学生游离与部分学生“话语霸权”等现象。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养成积极参与、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回应、资源共享等良好的合作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发展的机会。

第12条理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教师要发挥小学生语言敏感性强、乐于模仿的特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示范发音的习惯,先听模仿,再说实践,使其充分感知英语的语音语调特点。同时培养听的策略,如预测和推理、抓住关键信息等。明确听前、听中、听后任务,在听的基础上进行说的练习。要明确视听要求,精选视听材料,保证视听时

间平均每周20_25分钟,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发挥视听媒体对学生良好的语音语感形成的积极作用。

第13条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兴趣与能力。口语训练时,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帮助学生产生表达的动机,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对话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结合话题运用单元的核心句型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说”;要凸显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课本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真实、自然的表达,准确性与流利性兼顾;同时渗透交际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第14条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词汇教学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音、义、形,并且能够在系活动中运用所学词汇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利用自然拼读法教学词汇, 使学生掌握一般发音规律,提高认读、拼读能力;让学生在语境和语篇中感受词汇的语用功能,设计有一定意义和目的的综合性词汇语用活动,对学生进行词汇学习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英汉小词典?等工具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15条 _量童1謹生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一味追求单音的准确性。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教师应提供大量听音、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通过运用趣味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体验拼读规律,达成“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自然拼读能力,避免强调音标教学。对于重音、语调、连读等语音现象提倡体验和发现式学习。

第16条朗解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应注重录音示范和自身的标准领读,培养学生听音模仿的习惯,提倡学生自由朗读,在语境中有感情朗读,并自然运用体态语言,学会用语音语调表情达意,逐步形成语感。教学中应避免过多的集体朗读,对朗读中出现的拖音、清辅音浊化、节奏变异、语速偏慢等现象,适时加以纠正。

第17条班重在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图片获取关键信息、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利用语言情境推理等能力,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阅读教学通常应按照“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程序,通过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的活动设计,先带着问题初读,理解文本内容,理清文脉;再细读,理解文本内涵,获取信息,品味语言;最后内化语言、升华情感。要注意文本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肢解文本或离开文本进行孤立的语言训练。文本背景资料和课外延伸拓展要适时、适量、适度,内容应与文本有密切关联。

第18条重视要养。三、四年级要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字母和单词及模仿范例写词句;五、六年级逐渐过渡到让学生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教师要规范板书呈现,通过抄写、仿写、听写、说后写等方式逐步提升学生写的技能。设计写的活动时尽可能选择学生已经能够流畅表达的话题,给予表达支架或范例。对学生的书写和写作要给予明确和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正确书写、乐于写作的习惯。

第19条必使学生在相对真实、完整的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语言,教师通过适当的讲

解、示范、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大意,获取信息,进而引导学生挖掘故事的寓意。教师要准确把握“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关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结构的学习。在故事铺展中,教师要注意给予学生表演礼仪、合作常规的指导。通过故事表演的任务布置,给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参与表演的能力。

第20条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

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从英语国家的主要标志物、节假日以及一些日常交际中的中外文化差异入手, 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培养跨文化意识,拓展国际视野,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第21条课堂提问要结合教学内容,要针对学生的困惑,体现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提问要逐步从以“是什么”为主转向以“为什么”“你怎么想”等开放式的问题为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对知识性提问的回答,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反馈;对理解性、感悟性提问的回答,要注重过程,采用追问、延时反馈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创新思维。

第22条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给予客观的评价和适当的纠正,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误采取不同的纠错方式,语音纠错以强化正确发音为主,词汇与语法纠错以引导学生体验感受语言使用为主;纠错要注意时机的选择,新知阶段的差错无须时时纠正,可以在学生活动时记录错误,在操练和讲评时反馈;保持真诚的纠错态度,采用激励性评价,对处于弱势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保护其学习积极性。

第23条教师组织课堂要尽可能运用英语,必要时运用母语。语言表达要准确流畅, 语速适中、难度适宜,辅以肢体语言,做到简洁清晰。指令性用语要简洁明了,指向明确;抒情性语言要得体,不可过多使用;评价性语言要激励为主,要有针对性,中肯切合,切忌不管对象,千篇一律。

第24条教师应加强专业成长的自觉意识,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认识,培养教学反思习惯,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教师应加强自身绘画、手工、书写、表演、课件制作、媒体开发等能力的训练,养成收集、保管媒体资源的习惯,重视资源共享,交流媒体运用心得。通过建立教学团队,构建学习合作分享的机制,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风格。

三、教学检测与评价

第25条小学阶段的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自主性以及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

趣、合作、交流等能力,包括日常检査,如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阶段性能力测试以及表现性任务等。形成性评价形式包括学习效果自评、同伴互评、阶段性学习效果检测、学习档案、问卷调査、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等。

第26条提倡行为表现评价。行为表现评价可以通过表现性任务的设置来展开。教

师可以通过情感朗读、歌曲演唱、绕口令比赛、故事表演和创编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口头表现;采用角色扮演、采访等评价学生的模拟表现;通过贺卡、绘本制作等书面成果展示评价学生的结构性表现等。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对同伴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等。表现评价应面向全体,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第27条终结性评价应采取与平时教学相近的、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合理采用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査学生基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重点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终结性评价的成绩评定可采用等级制或达标的方法,对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表现赋予等级或描述性的评价和建议。不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排队并以此作为各种评比或选拔的依据。以市、县(市、区)实施的区域性评价要以质量监控和抽样分析为主,监测的目的旨在发现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达到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四、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28条积极利用声像、书刊、网络、师生等显隐性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真实的语言学习和体验机会。充分利用图书馆、语言实验室、音像多媒体设备、网络平台等设施设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开展个性化学习,同伴之间实现有效互助、资源分享,提高学习效率;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建立自己的英语教学网站,开设网络微型课程,进一步增加学习的真实性、开放性和实效性。

第29条鼓励和支持学生交流学习资源、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柜,拓展课外视听、阅读的渠道;通过制作英语宣传窗、班级英语小报、英语日志、英语墙报等,引导学生在班级和学校进行英语环境设计;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节、英语社团、英语广播站、英语沙龙、英语角的组织与设计;还可以尝试组织学生的网上交流和讨论,制作班级英语网页等。

第30条积极开展家校沟通,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帮助家长了解小学英语学习的目的、要求、方法、进程和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利用信息化资源和平台,帮助家长创设家庭英语学习的氛围,如通过定时播放原汁原味的录音或音像材料,帮助孩子看懂程度相当的英语动画片和英语教学节目,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及英语学习习惯。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备课人:张伟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诗歌,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领会诗人的革命豪情; 3、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诗中意象,领悟诗中意境; 2、感受诗人指点江山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三、教学难点 1、从意象角度了解关于环境和人物的描写; 2、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思路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指导学生在诵读诗歌基础上,分析讨论诗歌中的意象,领会诗人思想情感。 五、教学方法 1、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感受诗中意象,领会诗人情感; 2、鉴赏法。通过分析意象,创设意境,把握诗中情感。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风吹,秋叶落,万木开始萧条……大家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秋天的景象,然后说说“秋”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萧条、冷清、凄清、悲伤……)自古以来,文人关于“秋”的诗词创作就有很多,大家能想到哪些这方面的诗句呢?(调动学生的积累,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杜牧。可以看出“霜叶红于二月花”……)大家联想得很好(激励肯定学生)《山行》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古代文人常把“秋”和“悲”“愁”联系在一起,所以产生了诗歌史上常见的“悲秋”主题。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毛主席笔下的秋景又是怎样的?展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情怀?是不是符合“悲秋”这个主题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二)作家、背景介绍 作家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自考英语二课后习题答案

自考英语二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自考英语2课后练习答案(已经整理过)】 第一部分 text a 【课文译文】 怎样成为一名成功的语言学习者 决策是从可供挑选的行动方案中作出选择,目的在于确定并实现组 织机构的目标 或目的。之所以要决策是因为存在问题,或是目标或目的不对,或 某种东西妨碍目标或目的实现。 因此,决策过程对于管理人员非常重要。管理者所做的一切几乎都 与决策有关, 事实上,有人甚至认为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虽然决策者不能预 测未来,但他们的许多决策要求他们必须考虑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情况。管理者必须对未来的事情作出最佳的猜测,并使偶然性尽可能 少地发生。但因为总是存在着未知情况,所以决策往往伴随着风险。有时失误的决策带来的后果不很严重,但有时就会不堪设想。 选择就是从多种选项中进行取舍,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决策本 身就是一个选 择的过程,许多决策有着很广的选择范围。例如,学生为了实现自 己获得学位的目标,可能会从多门课程中进行选择,对于管理者来说,每一个决策都受到政策、程序、法律、惯例等方面的制约,这 些制约存在于一个组织的各个部门里。 选项就是可供选择的种种可行的行动方案。没有选项,就没有选择,因而也就没 有决策。如果看不到任何选项,这意味着还没有对问题进行彻底的 研究。例如,管理者有时会用“非此即彼”的方式处理问题,这是他 们简化问题的方法。这种简化问题的习惯常常使他们看不到其他的 选项。 在管理这个层次上,制定决策包括:识别选项和缩小选项范围,其 范围小到微乎 其微,大到近乎无限。 决策者必须有某种方法来断定几种选项中的最佳选项,即哪个选项 最有利于实现

江苏江阴市成化高中学高中语文一专题《沁园春长沙》学案苏教版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一专题《沁园春长沙》学 案苏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品味毛泽东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3.诵读文本,赏析诗歌的意象。 重点难点 1、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能体会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2、品味诗歌中巧妙的用词。 。 课前热身 1.字音辨识 ⑴单音字 沁.()园春橘.( )子百舸.( ) 怅寥.廓.( )() 峥嵘 ..()()挥斥方遒.( ) 浪遏.( )飞舟 ⑵多音字 看书() 姓曾()尽管( ) 长辈( )看门( )曾经() 尽量( ) 长久()⑶形近字 舸( ) 廖( ) 携( ) 遏( ) 疴( ) 寥()镌( )碣() 2.词语积累 ⑴漫江: ⑵百舸: ⑶怅寥廓: ⑷遒: ⑸激扬文字: ⑹粪土: 3.文学常识和名句填空 ⑴毛泽东,伟大的家,也是。词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等。 ⑵词,起于,盛于。又叫,。分为、。 ⑶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 , ,。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然 5.“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头。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Ⅱ攀登篇 一、成语看台 1.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化一再重复就能蛊惑人心,与“人多为王”“团结力量大”不同。2.别无长物:除此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俭朴或贫困,不是说“别无长处”。 3.不刊之论:刊,订正,修改。不刊,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4.不名一文:名,指占有。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不可用作“不值一钱”。 5.不足为训:训,法则。不能作为典范或法则。不要把“训”误解为“教训”。 二、病句辨识 1.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解析:定语的中心语位置不当。句中主语“高校学生的培养”与“欢迎”搭配不当,原因是主语中心语“学生”和定语“高校培养”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 夜深了,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他怎么也睡不着。 解析:定语误放在状语位置。“一连串”不应修饰“发生”,而应该修饰“事情”。 她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解析:多项定语次序不当。正确次序:她是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多项定语的语序一般可按以下顺序排列: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所处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三、文言助读 螳螂捕蝉 春秋时,吴王欲伐楚,曰:“敢有谏者,死!”。此时,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轻,谏必无用,徒遭横死。惟日怀弹弓,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吴王问之,对曰:“后园有树,上有蝉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势欲扑,竟不知黄雀蹑其旁也!黄雀伸颈仅顾啄螳螂,而不知树下之弹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顾后患也!”吴王听后,甚觉有理,乃不出兵。 【参考译文】春秋时期,吴王准备攻打楚国,说:“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这时,王宫中有一个青年侍卫官,他知道自己地位卑微,说话没有分量,去进谏肯定没用,只是白白送死。他只好每天早晨,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 高一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 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导语:秋天是一个这样的季节?(收获,丰富,多愁,充满想象……)古往 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了许许多多的有关秋的诗歌, 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理解和感 悟,同学们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呢? 例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学生齐读文章,初步感受。 学生自我评价,注意部分字的读音(橘,舸,遒,遏) 2、 播放多媒体课件一一配乐朗读 比较并评价。 3、 学生自读课文 (1) (2) (3) (4) 4、 分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诵读、讨论、探究 。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感。 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2课时。 (忧国伤民) 清泉石上流。 (沉郁壮阔) (清净无为 本文上下阕各自写了什么?分别有何直观感受? 分别找到统领本文上下阕的关键字词。 (诗眼) 找出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句词,并体会它的作用。 提出一个自读时碰到的难题。

明确: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 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 三、品味鉴赏上阕,体景悟情 1、赏析前三句 (1) 哪位同学能够通过合理的调整、 补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通畅的说一说? “独立”而 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 (2) 介绍背景,重温历史 (3) 比较鉴赏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附:《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明确:《江雪》是柳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所写,表露作 者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意 境相似,但作者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1) 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学生代表朗读看到的内容 明确:(万)山 一一 ——红(遍) (层)林 ——(尽)染 (漫)江一― ——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 一― ——(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 一— ――击长空 鱼 ■ 翔浅底 (2) 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3) 想象、讨论此时正在饱览大好秋景的作者的神情、动作。同学表演。 提示:作者的“手”该怎样?倒背好,还是叉腰好?视角的转动快好还是慢 好? 评价,再表演。 (4) 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戈y 出动词,他们用的好吗?为什么? 染、击、翔 (5) 比较鉴赏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附:《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明确:二者都着力写枫叶的火红,开朗的意境。 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但 是,《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 而毛泽东的“万 山红 遍”则暗喻革命形式蓬勃发展。 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 清冷凄惨,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什么如此灿烂 多彩,充满生机? (看) (承上启下) (忆)

英语二自学教程答案解析【2012年版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

Unit l The Power of Language 参考译文 对话范例 请朗读下面的对话,注意说话者提出建议的方式。 史蒂夫:嗨,珍妮,想不想这周末一起做点什么? 珍妮:当然了。做什么呢? 史蒂夫: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吗? 珍妮:看电影怎么样? 史蒂夫:好主意。看什么电影呢? 珍妮:那就看《机动部队4》吧。 史蒂夫:我不想看那部电影,我不喜欢看充满暴力的影片。《疯狂的布朗医生》怎么样?听说很有趣。 珍妮:好的。就看这部吧!几点开始? 史蒂夫:8点在瑞克斯影院。看电影之前我们吃点东西怎么样? 珍妮:当然了,好主意。去新开的意大利餐馆梅开缇吧。 史蒂夫:太好了1 6点钟在那不见不散。 珍妮:好的。6点钟梅开缇见。再见。 史蒂夫:再见。 指导实践 要求:给你的朋友提一些建议,告诉他们什么地方适合度假。利用你自己的信息,也可以运用下面的提示。你想去……吗? 我们去……好吗? 我们去……吧。 我们为什么不去……呀?

去……怎么样? 好主意。 谢谢你,给了我那么多好的建议。 TextA 读前问题: 1.通常情况下,你是否会反对作者提出的观点?你认为什么是积极阅读? 2.你希望作者就批判性阅读提出什么样的建议呢? 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阅读适用于非小说类文学写作,作者要么提出观点,要么陈述事实。批判性阅读就是积极阅读,不仅仅要解决作者所说的话,还要对其提出质疑,进行评价,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观点。要想成为批判性读者,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考虑写作的语境。你所阅读的文章,其作者的文化背景也许与你截然不同,抑或文章是以前写的,与你所处的时代也完全不同。无论哪种情况,你都必须意识到你的价值观和态度与作者所述的价值观和态度是不同的,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 质疑作者提出的观点。不要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此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作者是否提供了足够的证据,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查找事实、例证和统计数据,还要看看作者是否结合了各学术权威的著作。 对比该文章与相关话题的其他文章。看一下文章是否与别人写的相关话题的文章一致,如果有不一致之处,就要仔细评价作者所提供的证据。 分析作者的假设。假设就是作者为了提出观点而认为正确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作者的假设都不是直接表述出来的,这就是说你必须认真阅读才能找到假设。一旦找到了假设,就必须确定是否合理。 评价作者利用的资料。在评价时,一定要确认资料来源是可靠的。例如,要想写物理学上取得的里程碑式的成就,那么爱因斯坦就是可靠的资料来源。此外,还要保证资料的相关性,有关诗歌的话题与爱因斯坦就不相关了。最后,如果作者写的是当今的话题,那就必须用当今的资料。例如,如果作者讨论的是目前物理方面的知识,那么就不适合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案

三、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在全国十几个省开展起来。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在韶山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四、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五、讨论分析: 1、结合注释,识记以下生字:舸峥嵘遒遏 强调:“粪土”的意动用法。 上阕: 2、学生集体朗读上阕诗词,思考以下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开头三句点明了什么? 明确: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这三句的大意: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奔流。——独立寒秋图 3、提问: “独立”两字写出了什么意境?

明确: ⑴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 ⑵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说明今天是一人旧地重游。 ⑶联系“寒秋”的分析和注释⑴,可以看出这里更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4、提问: “看”字领起下面哪几句?这些句子的内涵应怎样理解? 明确: ⑴“看”字领起内容:“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⑵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很符合人观察事物的自然顺序。 5、提问: 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吗?你能各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明确: 万山(红遍):红之广阔

最新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 一、微生物的探究历程 1、荷兰人列文.虎克:显微镜的发明者,1674年观察发现了杆菌、球菌和原生动物,他称为“小动物”,并向英国皇家学会写信介绍自己的发现,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微生物世界。 2、巴斯德(法国,近代微生物的奠基人,微生物学家) (1)否定“自然发生说”……“生生说”(曲颈瓶实验):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肉汤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 (2)巴氏消毒法(62度,30分钟):用于牛奶、奶酪、啤酒 (3)发明了炭疽病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3、科赫:1843-1910年德国细菌学家: ?1876年,科赫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将微生物样品稀释后,用针尖沾取少量的稀释菌液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不久培养基的表面就会长出多种菌落。他用实验证实了“生生论” ?1882年发现并分离出了引起肺结核的病原菌和结核分支杆菌; ?1905年,科赫因结核杆菌的研究成果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二、微生物的种类 1、古细菌:生活在极端环境下 细胞壁组成与真细菌不同 青霉素不能抑制细胞壁的形成 对抗生素利富平不敏感。(利富平抑制细菌RNA的合成) 2、真细菌 (1)结构细胞壁:与植物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不同,为肽聚糖细胞质: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还存在质 粒(小型环状DNA分子,基因工程目 的基因的运载体) 细胞膜: 拟核:分布DNA (2)芽孢: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芽孢的壁很厚,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的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例如,有的细菌的芽孢,煮沸3小时以后才死亡。芽孢又小又轻,可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如温度、水分适宜)的时候,芽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3)绝大多数属于分解者,也有属于生产者(蓝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3、真菌(酵母――单细胞,出芽或孢子生殖。霉菌――青霉、根霉、曲霉。蕈(xun)――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真核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自考英语二课后习题答案(珍藏版)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珍藏版) Text A Unit 1 Exercises for the Text I. 1.d 2.a 3.c 4.d 5.d II. 1.task 2.intelligent 3.research 4.clue 5.conclusion 6.repeat https://www.360docs.net/doc/4a10512317.html,municate 8.purpose 9.probably 10.outline III. 1.Instead of 2.therefore 3.more...than 4.even 5.First of all 6.because 7.on the other hand 8.finally 9.looking for 10.Conversely IV. 1.Research shows that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s are similar in many ways. https://www.360docs.net/doc/4a10512317.html,nguage learning is active learning.Therefore,successful learners should look for every chance to use the language. https://www.360docs.net/doc/4a10512317.html,nguage learning should be active,independent and purposeful. 4.Learning a language is different from learning maths. 5.The teacher often imparts successfull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s to us. Vocabulary Exercises I. 1.a.success b.successful c.successfully 2.a.indepence b.depend c.dependent 3.a.covered b.uncover c.discovered 4.a.purposeful b.purposefully c.purpose II. 1.inexact 2.technique 3.outlined https://www.360docs.net/doc/4a10512317.html,municate 5.regularly 6.clues 7.intelligent 8.incomplete 9.similar 10.statement III. 1.disagree 2.independent 3.incomplete 4.inexact 5.uncover IV. 1.They find it hard to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2.The research shows that successful men are similar in many ways. 3.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s do not only depend on the book or the teacher. 4.We are willingto help our friends. 5.We should learn new things independently,actively,and purposefully. Text B Exercises for the Text I. 1.T 2.F 3.T 4.F 5.T 6.F 7.F 8.F 9.T 10.F II. 1.With the help of their fingers 2."I am thirsty." 3.tea,coffee,wine,beer and soda-water 4.Put his hands on his stomach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把握课文内容,掌握词的上阙所描绘的两幅画面 ②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学习重点及难点: 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一、导入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 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板书:题目、作者) 二、学 预习检测 1、知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作品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2、知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3、关于词 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词的分类: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微生物概述习题

微生物概述习题(一) 1.(2018年护理类高考题)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衣原体 B.病毒 C.原虫 D.真菌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分为三:①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病毒属于非细胞微生物。所以答案选A。 2.(2018年护理类高考题)下列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是 A.极体 B.荚膜 C.质粒 D.中介体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特殊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鞭毛、菌毛、荚膜、芽孢。所以答案选B。 3.(2018年护理类高考题)与致病性有关的组菌代谢产物是 A.维生素 B.热原质 C.色素 D.细菌素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其中具有致病性的是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维生素、色素好细菌素是不致病的。所以答案选B。 4.(2018年医药类高考题)细菌的测量单位是 A.纳米 B.微米 C.毫米 D.厘米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测量单位。细菌的测量单位是微米。所以答案选B。 5.(2015年山东高考题)关于细菌荚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其致病性有关 B.具有免疫原性 C.多由蛋白质构成 D.具有抗干燥作用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荚膜的特性。细菌荚膜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细菌致病性有关;荚膜成分具有免疫原性;多数细菌的荚膜为多糖;荚膜还具有抗干燥作用。所以答案选C。 6.(2015年山东护理类高考题)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中一般不致病的是 A.维生素

B.毒素 C.侵袭性酶 D.热原质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其中具有致病性的是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细菌合成的维生素是不致命的,并可供人体吸收利用。所以答案选A. 二、简答题 1.(2018年医药类高考题)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答: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和气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茶、杀白细胞素和肠毒素。 练习题 1.关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正确的的是 A.有细胞壁但不含肽聚糖 B.无核膜、核仁,核质为裸露环状DNA C.细胞核内含染色体遗传物质 D.含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不包括

英语(二)自学教程 UNIT 10

Unit 10 Ode to Public Transport Text A Pre-reading Questions 1.Do you find it important to use public transportation? What are some of the reasons? 2.What suggestions do you give to others on us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A US Congressman once proclaimed that, “There can be no doubt that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is the most critical sector of our economy.” I know exactly what he means. In this day and age, access to transportation is considered a necessity. Public transportation is defined as a service that is available for use by the general public. It is a cheaper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lternative. It is not a transportation service that you can arrange privately to suit your own personal convenience (although you may, to a certain extent, such as paying for a cabin or suite on a train or ship) since you have to consider other passengers who are riding and making similar arrangements with you. I have experienced first-hand how important public transportation is. I live in Saipan , a US territory and the closest things we have to public transportation are tourist and school buses. You have to have your own car or bike, rent a car, or pay upfront for a taxi to go from point A to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第一专题沁园春长沙学案

1沁园春长沙 学习目标 1.掌握字音、字形、词语,并背诵全文。 2.初步把握意象、意境的内涵,学会以词的意象为切入点来鉴赏词。 3.学习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4.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凌云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一)初读词作,读准字音。 (二)收集关于词的资料。 二、自练自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伴侣.( ) 橘.子( ) 百舸.争流( ) 劲.风( ) 峥嵘 ..( ) ..( ) 气势磅礴 寥廓 ..( ) 方遒.( ) 沁.园春( ) 浪遏.飞舟( ) 2.默写下列名篇名句。 ①雄关漫道真如铁,。 ②天若有情天亦老,。 ③为有牺牲多壮志,。 ④天生一个仙人洞,。 合作探究 1.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写了哪些意象吗? 2.请你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点。这些意象的特点表明了什么? 3.讨论一下这些壮景与毛泽东的豪情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 4.古人描写秋天多“怨秋”“悲秋”,把秋天写得萧杀凄凉、清冷惨淡,例如“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表现出“伤秋”“悲秋”的意绪,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什么如此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呢? 5.词作是如何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峥.嵘(zhēng)携.来(xié)百舸.争流(gě) B.上阕.(juè)阻遏.(è)挥斥方遒.(qiú) C.寥廓.(kuò)惆怅.(chàng)沁.园春(qìn) D.橘.子洲(jú)百侣.(lǚ)慷慨.激昂(kǎ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鱼翔浅底中流砥柱浪遏飞舟 B.谁主沉浮略输文采万户侯 C.书生义气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D.激扬文字百侣曾游原驰蜡象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在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D.要彻底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5.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满) B.峥嵘 ..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 ..文字(抨击、褒扬;激浊扬清) 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 粪土 ..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意动用法) 二、阅读下列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广西贺州第二高级中学曾碧绿 【教材分析】 1.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新诗是五四前后出现的,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用白话写的,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的,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努力融化在民族风格中的一种新诗体。五四之后对外国诗歌的大量翻译和介绍,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这里在第一课选录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正好可以与新诗进行比照。 2.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反复朗读;分析意象;发挥想象;感受真情;陶冶性情;学写新诗。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作者有一些了解,知道毛泽东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共和国的缔造者,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学生小学、初中学过较多的诗词,并学习了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对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名句有一定的认知。 2.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诵读、背诵诗文的方法,已初步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背诵能力比较强,对诗词比较感兴趣。 3. 学生对词的格律特点有一些了解,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比如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分析情景交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更多的毛泽东诗词,欣赏他的狂草书法,体会这位诗人兼书法家的风采。 2. 引导学生了解词的格律特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 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学过的词以及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以及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名句,并尝试进行诗词创作。 4.背诵本词。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诵读,可采用个别读、合作读或小组读,用普通话读或用方言读,男生读或女生读,派代表读或集体诵读,自谱自唱读等方式进行激情诵读,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 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逐渐提高自己抓准关键词、分析意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鉴赏诗词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在诗词的熏陶下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丰富情感世界和文化积累。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诗词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珍惜今日所有,激发自我奋发向上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最新2012年出版自考《英语二》教材自测答案和解析

教材自测(三)答案和解析  Self-Assessment 3(教材358页) 第一部分:阅读判断 1.[解析]第一段主要讲了在策划假期行程时,要考虑旅行计划的环保性,也就是green 所表 达的含义,可由文中it is unlikely that you will...on the environment 得出题干和短文表述 一致。答案为A。 2.[解析]第二段主要讲了旅游的两种方式:跟随旅行社和自己上网(计划旅游),第二种方式 也就是题干提到的。答案为A。 3.[解析]第三段主要讲了你可以随时上网查询旅游时间、地点、预仃酒店等,但是旅行社里有 时候特别地繁忙。中间部分There are no time constrains to going online与题干表述一致。 答案为A。 4.[解析]第三段讲到while the travel agents are usually massively busy at times,at time意 为有时候,与题干中all the time(总是、一直)表达的含义不同。答案为B。 5.[解析]第四段首句就给出了相关信息There are websites on the.., as price comparfson websites ,即网上购物非常方便,这些网店被称为price comparison websites ,与题干表述一 致。答案为A。 6.[解析]第四段第二行指出了两个最有名的网站,分别是Travel Supermarket和Deal Checker,而题干中只提到了一个,表述是错误的。答案为B。 7.[解析]第四段最后指出两个很有名网站上会列举出你想要预定的景点、旅店、商品等,因此 不用花掉很多时间(The results are then...a lot of time to do this),所以题干的表述是错 误的。答案为B。 8.[解析]本文主要列举了网上预定旅游和随团旅游的两种方式,题干意为:你在决定预定一 个假期之前必须看一些手册,表述成只有一种选择,即随团旅行的方式。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是错误的。答案为B。

【高中新教材】1.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经历。 2.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4.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语言建构与运用:自读、品读与朗读相结合,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诗歌写作思路,促进思维发展,培养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毛泽东词的意象,鉴赏词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形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毛泽东词的特点,领略诗词的艺术美,积累名句,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理解词中意象。 2. 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鉴赏评价能力。 【课前准备】 1.温故知新:回顾毛泽东生平及创作,体会毛泽东的伟大情怀;默写《沁园春?雪》。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3.自查资料,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4.自读《沁园春?长沙》,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检: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词的知识: (1)词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_______,盛行于_______。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_________(≤58字)、_________(59-90)、_________(≥91字)。

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________,“沙”是词的__________。 【答案】(1)长短句诗余曲子词隋唐宋。 (2)小令中调长调;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豪放派婉约派; (3)词牌;句数字数平仄;词牌题目。 2.作者及写作背景: (1)毛泽东,字。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 (2)《沁园春·长沙》写于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答案】(1)润之革命家文学家 (2)1925 (二)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漫.()江百舸.()争流 怅寥廓 ...()岁月稠.()峥嵘 ..() 方遒.()浪遏.()飞舟万户侯.() 【答案】qìnmàn gěchàng liáo kuòchóuz hēng róngqiúè hóu 2. 理解下列字词在词作中的语义 漫江:舸: 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怅: 寥廓:谁主沉浮 ... 峥嵘:稠: 恰: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 遒:激扬: 粪土:击水: 浪遏飞舟: 【答案】

自考英语二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册) 课后习题答案(珍藏版) Unit 1 (3) Text A (3) Text B (4) Grammar Exercises (4) Unit 2 (5) Text A (5) Text B (6) Grammar Exercises (6) Unit 3 (7) Text A (7) Text B (8) Grammar Exercises (8) Unit 4 (10) Text A (10) Text B (11) Grammar Exercises (12) Unit 5 (13) Text A (13) Text B (13) Grammar Exercises (14) Unit 6 (14) Text A (14) Text B (15) Grammar Exercises (16) Unit 7 (17) Text A (17) Text B (18) Grammar Exercises (18) Unit 8 (19) Text A (19) Text B (20) Grammar Exercises (21) Unit 9 (22) Text A (22) Text B (23) Grammar Exercises (23) Unit 10 (24) Text A (24) Text B (25) Grammar Exercises (26) Unit 11 (26) Text A (26) Text B (27) Grammar Exercises (28) Unit 12 (28)

Text A (28) Text B (29) Grammar Exercises (30) Unit 13 (31) Text A (31) Text B (32) Grammar Exercises (32) Unit 14 (33) Text A (33) Text B (34) Grammar Exercises (34) Unit 15 (35) Text A (35) Text B (36) Grammar Exercises (37) Unit 16 (38) Text A (38) Text B (39) Grammar Exercises (40) Unit 17 (41) Text A (41) Text B (42) Grammar Exercises (43) Unit 18 (44) Text A (44) Text B (45) Grammar Exercises (45) Unit 19 (46) Text A (46) Text B (47) Grammar Exercises (48) Unit 20 (48) Text A (48) Text B (50) Grammar Exercises (50) Unit 21 (51) Text A (51) Text B (52) Unit 22 (52) Text A (52) Text B (53) Unit 23 (54) Text A (54) Text B (55) Unit 24 (57) Text A (57) Text B (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