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RMAN增量备份恢复测试记录

Oracle RMAN增量备份恢复测试记录
Oracle RMAN增量备份恢复测试记录

RMAN 增量恢复测试记录

朱晓凯

2012年3月29日

版本:1.0

目录

一、概述: (5)

1.1、增量备份的基本概念 (5)

1.1.1、概念 (5)

1.1.2、备份策略及恢复 (5)

1.1.3、增量备份命令 (6)

二、备份过程 (7)

2.1、第一次全备份: (7)

2.1.1、数据记录 (7)

2.1.2、当时的归档日志序列号: (7)

2.1.3、数据库当时的时间: (8)

2.1.4、备份前的归档日志状态 (8)

2.1.4、开始第一次全备份 (8)

2.1.4.1、RMAN 配置选项: (8)

2.1.4.2、开始备份数据库及归档日志: (9)

2.1.5、第一次备份完成后的时间: (11)

2.1.6、查看RMAN 备份集 (11)

2.1.7、测试信息汇总 (13)

2.2、第一次增量备份 (14)

2.2.1、数据记录: (14)

2.2.2、归档日志序列号 (14)

2.2.3、数据库当时的时间 (15)

2.2.4、开始第一次增量备份 (15)

2.2.5、备份后的归档日志状态 (17)

2.2.6、第一次增量备份后的时间 (17)

2.2.7、查看第一次增量备份后的RMAN 备份集 (17)

2.2.8、测试信息汇总 (19)

2.3、第二次增量备份 (20)

2.3.1、数据记录 (20)

2.3.1.1、先插入两条数据 (20)

2.3.1.2、再插入两条数据: (21)

2.3.1.3、继续插入数据: (22)

2.3.2、归档日志序列号 (23)

2.3.3、数据库当时的时间 (23)

2.3.4、开始第二次增量备份 (23)

2.3.5、备份后的归档日志序列号 (25)

2.3.6、第二次增量备份后的时间 (26)

2.3.7、查看第二次增量备份RMAN 备份集 (26)

2.3.8、第二次增量备份后查询系统的SCN (28)

2.3.9、测试信息汇总 (29)

3.4、第三次增量备份 (29)

3.4.1、数据分布 (29)

3.4.2、归档日志序列号 (31)

3.4.3、数据库当前的时间 (32)

3.4.4、开始第三次增量备份 (32)

3.4.5、备份后的归档日志序列号 (34)

3.4.6、第三次增量备份后的时间 (35)

3.4.7、查看第三次增量备份的RMAN备份集 (36)

3.4.8、测试信息汇总 (38)

三、恢复过程 (39)

3.1、进行任意时间点的恢复 (39)

测试目的: (39)

测试步骤: (39)

3.1.1、模拟故障。 (39)

3.1.2、发现故障 (39)

3.1.3、恢复参数文件 (40)

3.1.3.1、连接RMAN,设置DBID (40)

3.1.3.2、通过Oracle 默认的参数文件启动 (40)

3.1.3.3、从第一次全备份中恢复spfile (41)

3.1.3.4、重新从恢复后的参数文件启动 (41)

3.1.4、恢复控制文件 (42)

3.1.5、恢复第二次增量备份时的数据文件 (42)

3.1.6、查看数据库的相关SCN (43)

7、Recover数据库 (46)

3.1.8、打开数据库验证数据 (47)

3.1.9、恢复测试小结 (48)

3.2、丢失某个增量备份集的恢复(基于时间点) (48)

测试目的: (48)

测试步骤: (49)

3.2.1、恢复控制文件 (49)

3.2.1.1、恢复前,确认数据库已经处在nomount状态了 (49)

3.2.1.2、恢复第三次增量备份时的控制文件 (49)

3.2.2、恢复第一次全备份时的数据文件 (50)

2.2.2.1、首先,要把数据库启动到mount 状态 (50)

2.2.2.2、恢复第一次全备时的数据文件 (50)

3.2.3、删除第二次增量备份时的数据片,模拟第二次增备损坏 (51)

3.2.4、恢复数据到第三次增量备份时的状态 (52)

3.2.5、修复数据库 (53)

3.2.6、恢复第一次增量备份后到第二次此增量备份完成这段时间的归档日志。 . 54

3.2.7、再次执行恢复数据库 (55)

3.2.8、执行备份检查 (56)

3.2.9、再次执行恢复数据库 (61)

3.2.10、打开数据库验证数据 (63)

3.2.11、恢复测试小结 (64)

3.3、基于SCN的恢复 (64)

测试目的: (64)

测试步骤: (64)

3.3.1、恢复并修复数据库 (65)

3.3.2、验证数据 (68)

3.3.3、恢复测试小结 (69)

3.4、丢失中间某个增量备份归档日志的恢复(基于SCN) (70)

测试目的: (70)

测试步骤: (70)

3.4.1、恢复第二次增量备份的控制文件 (70)

3.4.2、删除第一次增量备份的归档日志 (71)

3.4.3、恢复数据文件 (72)

3.4.4、恢复数据库到第二次增量备份时的SCN (74)

3.4.5、验证数据 (76)

3.4.6、恢复测试小结 (77)

3.5、基于日志序列号的恢复 (77)

测试目的: (77)

测试步骤: (77)

3.5.1、恢复第二次增量备份的控制文件 (77)

3.5.2、恢复数据文件 (78)

3.5.3、查询恢复时间所对应的归档日志 (79)

3.5.4、按日志序列号恢复归档日志 (81)

3.5.5、按日志序列号恢复数据库 (82)

3.5.6、打开数据库,并验证数据 (83)

3.5.7、恢复测试小结 (83)

补充测试: (83)

1)查询归档日志10所对应的时间 (84)

2)恢复并修复数据库 (84)

3)验证数据 (87)

三、测试总结 (88)

一、概述:

在rman增量备份中,有差异增量和累积增量的概念,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差异备份模式下,如何进行各种方式的恢复,使大家对Oracle RMAN 的差异备份恢复有个基本的了解。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本文的一些推论或说明可能并不完全准确,文中的结论仅供大家进行学习和参考。本文所验证的很多内容,都是很难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所以在测试过程中保留了各种输出的详细信息,并未对输出信息进行过任何的更改,所以大家也可以从下面的测试和输出信息中发现新的结论。

文档说明:

本文红色字体部分代表是提醒注意的部分;绿色的字体代表是命令;斜体字部分代表的是输出信息的补充说明部分。

1.1、增量备份的基本概念

1.1.1、概念

差异增量:是备份上级及同级备份以来所有变化的数据块,差异增量是默认增量备份方式

累积增量:是备份上级备份以来所有变化的块

因为累积增量是备份上级备份以来所有变化的数据块,所以累积增量需要更多的备份时间,同时需要较小的恢复时间;而差异增量正好相反,它可以备份同级备份以来变化的数据块。所以会减少备份时间,但需要更多的恢复时间.在oracle 9中增量备份需要通过扫描整个数据库的数据块才能知道哪些数据块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代价很大,时间很长的过程,而且由于增量备份形成多个不同的备份集,使恢复变得更加不可靠,所以增量备份在版本9中仍然不被推荐使用;在10g中,增量备份作了很大的改进,不需要再扫描所有数据块就能得知哪些数据块发生变化,从而大大提升备份效率。但这些却以牺牲磁盘i/o为代价,所以在oltp事务系统中还得衡量是否愿意以i/o为代价来保证安全及高可用性。10g还支持增量合并,增量备份可支持7级增量。

1.1.2、备份策略及恢复

以rman多级增量备份来作为备份策略例子:

增量备份都需要一个0级备份来作为基础,0级备份与全备份的区别在于0级可以用来增量恢复,而全备份则不可以。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O R A C L 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 复方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摘要 结合金华电信IT系统目前正在实施的备份与恢复策略,重点介绍电信业务计算机管理系统(简称97系统)和营销支撑系统的ORALC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方案。 Oracle数据库有三种标准的备份方法,它们分别是导出/导入 (EXP/IMP)、热备份和冷备份。要实现简单导出数据(Export)和导入数据(Import),增量导出/导入的按设定日期自动备份,可考虑,将该部分功能开发成可执行程序,然后结合操作系统整合的任务计划,实现特定时间符合备份规划的备份应用程序的运行,实现数据库的本级备份,结合ftp简单开发,实现多服务器的数据更新同步,实现数据备份的异地自动备份。 关键字:数据库远程异地集中备份 目录

一、前言 目前,数据已成为信息系统的基础核心和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各单位的宝贵财富,数据的丢失将导致直接经济损失和用户数据的丢失,严重影响对社会提供正常的服务。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业务数据还将会随业务的开展而快速增加。但由于系统故障,数据库有时可能遭到破坏,这时如何尽快恢复数据就成为当务之急。如做了备份,恢复数据就显得很容易。由此可见,做好数据库的备份至关重要。因此,建立一个满足当前和将来的数据备份需求的备份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数据备份方式主要采用主机内置或外置的磁带机对数据进行冷备份,这种方式在数据量不大、操作系统种类单一、服务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既经济又简明的备份手段。但随着计算机规模的扩大,数据量几何级的增长以及分布式网络环境的兴起,将越来越多的业务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不同的操作平台上,这种单机的人工冷备份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分布式网络环境。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集中的、自动在线的企业级备份系统。备份的内容应当包括基于业务的业务数据,又包括IT系统中重要的日志文件、参数文件、配置文件、控制文件等。本文以ORACLE数据库为例,结合金华电信的几个相关业务系统目前正在实施的备份方案,介绍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二、金华电信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方案 由于金华电信IT系统以前只采用逻辑备份方式进行数据库备份,速度较慢并且数据存储管理都很分散,甚至出现备份数据不完整的现象。为了提高备份数据的效率,提供可靠的数据备份,完善备份系统,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降低数据备份对网络和服务器的影响,对每个IT系统的备份数据进行集中管理,我们对备份工作进行了改进,将逻辑备份与物理备份相结合,在远程建立了一个异地集中、自动在线的备份系统即网络存储管理系统。(这里用到的物理备份指热备份)其具备的主要功能如下:(1)集中式管理 :网络存储备份管理系统对整个网络的数据进行管理。利用集中式管理工具的帮助,系统管理员可对全网的备份策略进行统一管理,备份服务器可以监控所有机器的备份作业,也可以修改备份策略,并可即时浏览所有目录。所有数据可以备份到同备份服

数据库备份方案

《客户名称》备份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上海鸿翼数字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目录 1.项目概述 (3) 2.系统需求分析 (4) 1. (4) 2. (4) 1 (4) 2 (4) 1.1系统现状分析 (4) 1.2备份系统风险评估 (4) 1.3备份系统需求分析 (5) 3.系统备份理念 (5) 1 (5) 2 (5) 3 (5) 3.1系统设计指引 (5) 3.2数据保护技术选择 (6) 3.3连续数据保护 (7) 3.4备份管理系统组成 (7) 4.系统备份结构设计 (9) 1 (9) 2 (9) 3 (9) 4 (9)

4.1整体系统架构设计 (9) 5.系统备份方案介绍 (11) 1 (11) 2 (11) 3 (11) 4 (11) 5 (11) 5.1W INDOWS服务器自身备份 (11) 5.2双机热备 (13) 5.3爱数备份 (14) 6.总结 (17) 1.项目概述

上海鸿翼数字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将根据《》的网络实际需求,制定一套完整的集数据备份、灾难恢复、服务器整合及虚拟化一身的方案。一个完整的企业数据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就意味着数据安全与性能(机器和网络)的完美结合,一条龙式的服务标准(产品的服务与支持)。所以在选择备份系统时,既要做到满足系统容量不断增加的需求,又要所用的备份方式能够支持多系统平台操作。要达到这些,就要充分使用网络数据存储系统,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软件,配合系统备份及双机备份,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对网络的数据备份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自动化备份、文件归档、数据分级存储和灾难恢复。 2.系统需求分析 1.1系统现状分析 《》网络基础结构是基于Windows平台,现在拥有X台服务器。《》的文档管理系统包含了文件服务器、转档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持。主要数据库包含了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DB2等。 1.2备份系统风险评估 《》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十分重视数据的保护,在没有备份软件的情况下,已经采用了重要数据镜像备份、服务器系统镜像备份等常规保护方法,为企业的数据财产提供了安全的保障。但是以上方法很难实现快速备份和灾难后的迅速恢复,很难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根据上面的备份管理系统的风险评估,建议《》使用ESioo安全备份专家软件,配合Windows自带备份和双机虚拟备份,并重新设计相关备份的恢复策略,达到可以快速恢复数据备份和快速恢复文档管理系统备份的水平,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数据安全级别。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实训报告

苏州市职业大学实习(实训)报告名称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实训 2013年1 月7 日至2013 年1 月8日共2 天 院系计算机工程系 班级10网络安全(CIW) 姓名胡帅帅 系主任李金祥 教研室主任谭方勇 指导教师高小惠、肖长水

项目一、Windows基本硬盘管理 一、实训要求: 通过实训掌握windows2003中增加主分区、扩展分区的操作,掌握在扩展分区中增加逻辑分区的操作,学会使用Winhex软件分析硬盘分区表结构 二、实训步骤: 1.在windows2003中增加主分区、扩展分区 (1)首先关闭虚拟机系统,然后选择VMware Workstation菜单栏“VM”|“Settings”或快捷键Ctrl+D,在弹出的“Virtual Machine Settings”窗体中,单击“Add”按钮,选择要添加的硬件类型(Hardware types:)为“Hard Disk”,然后单击“Next”按钮,选中“Create a new virtual disk”,然后单击“Next”按钮,选择磁盘类型(Virtual disk type)为“SCSI”,然后点击“Next”按钮,设置磁盘大小(Disk size)为1G,然后单击“Next”直到完成。如图1-1所示: 图1-1:添加一个1G的硬盘 (2)重启Windows系统环境。依次单击“开始”|“程序”|“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打开“计算机管理”工具。 (3)在左侧控制台中依次展开“存储”|“磁盘管理”选项,此时弹出“磁盘初始化和转换向导” 页签,默认单击“下一步”直至完成,以显示计算机中安装的所有磁盘。如图1-2所示: 图1-2:完成磁盘初始化向导 (2)右击磁盘1未指派空间,选择“新建磁盘分区”,点击“下一步”,选择“主磁盘分区”,点击“下一步”,分区大小选择“500MB”,点击“下一步”,指派驱动器号F,然后选择格式化磁盘分区文件系统为NTFS,点击“下一步”直至完成新建向导,如图1-3、1-4所示: 图1-3:新建主磁盘分区

系统运维管理-备份与恢复管理(Ⅰ)

系统运维管理备份与恢复管理(Ⅰ) 版本历史 编制人: 审批人:

目录 目录 (2) 一、要求内容 (3) 二、实施建议 (3) 三、常见问题 (4) 四、实施难点 (4) 五、测评方法 (4) 六、参考资料 (5)

一、要求内容 a)应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 b)应建立备份与恢复管理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和保存期等进行规定; c)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备份策略须指明备份数据的放置场所、文件命名规则、介质替换频率和将数据离站运输的方法; d)应建立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的程序,记录备份过程,对需要采取加密或数据隐藏处理的备份数据,进行备份和加密操作时要求两名工作人员在场,所有文件和记录应妥善保存; e)应定期执行恢复程序,检查和测试备份介质的有效性,确保可以在恢复程序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备份的恢复; f)应根据信息系统的备份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灾难恢复计划,并对其进行测试以确保各个恢复规程的正确性和计划整体的有效性,测试内容包括运行系统恢复、人员协调、备用系统性能测试、通信连接等,根据测试结果,对不适用的规定进行修改或更新。 二、实施建议 制定数据备份的规定,包括备份的策略、计划和内容等信息,备份策略的制定要结合本身数据量多少、数据更新时间等要求进行制定,对备份的数据要进行定期的恢复性测试,保证该备份的可用性。数据的恢复管理不仅仅是灾难恢复的计划,应当针对不同的数据恢复要求和恢复的内容制定多种适当的恢复策略,并定期对策略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AD域部署项目-第三方软件AD备份恢复测试报告V1.1

海尔集团全球AD域部署项目第三方软件AD备份还原测试报告 编制: 南洋、海飞 日期: 2017/06/01

目录 1文档目的 (4) 2背景说明 (5) 3测试过程-颗粒化备份还原 (6) 3.1测试过程 (6) AD备份,添加备份内容如下: (6) 发起AD备份,如下截图: (8) AD备份成功: (10) 备份完毕后,测试一下AD颗粒化恢复。首先在服务器查看要删除object(backup test /111)的属性值和隶属关系: (11) 恢复测试: (11) 恢复作业完成,控制台没有报错: (13) 登录域控服务器上查看111组已恢复,查看恢复数据及属性,隶属组、属性还原成功 . 14 测试用户的密码是否正常还原,使用runas命令测试登录成功,密码恢复成功: (16) 3.2结论 (16) 4测试过程-系统状态还原测试 (16) 4.1测试过程 (17) 登录AD,删除测试OU: (17) 重启44的Windows系统时点击F8进入目录服务还原模式,使用本地管理员登录 (17) 选择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 (17) 恢复作业完成,没有报错 (19) 恢复作业正常完成后,提示需要重启服务器: (20) 重启之前,修改注册表,进行授权还原 (20) 返回44进行服务器重启 (24) 重启后,查看备份之后删除的数据数据又回来了,证明还原成功 (25) 4.2结论 (25)

5测试报告总结 (25) 5.1测试总结 (25)

修订和审批修改记录 2017-06-01 李昭荣 1.0 初稿 2017-06-01 徐文鹏 1.1 修改文字细节 审阅

备份和恢复策略

备份和恢复策略 备份策略 如下的备份方案是可行及有效的: ●冷备份 ●全部和部分卸出(数据)(exp/imp) ●以上方法可以组合使用(建议) 备份方案的优缺点: 1 冷备份 备份过程: 关闭数据库,拷贝所有数据库文件(包括控制文件,重作日志文件,数据文件) 恢复过程:将原来数据库数据文件全部删除(控制文件,重作日志文件,数据文件),将备份拷贝回相应目录,数据库重起即可用。 优点:备份方法简单,可靠,速度快且安全的备份。 缺点:只能恢复到备份时间点,有可能有数据丢失,备份时数据库必须关闭,不能恢复单个表或用户。 2 全库倒出/部分倒出(EXP) 备份过程: 采用oracle 工具exp 将全库数据(或部分用户数据)逻辑卸出。 恢复过程: 使用oracle 工具imp将数据倒入。可以进行全库,用户或表级的倒入。 优点: 备份安全、有效。可以从整个数据库备份中能够恢复单个表,当恢复时,能对表重新配置和清除碎块,能方便地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移动数据,能从一个用户移动数据到另一个。备份方法简单,无须关闭数据库。备份时间对于中小规模的数据库可以接受,恢复方式灵活,可以根据故障情况灵活进行恢复,有可能节省大量恢复时间。 缺点:无法做到时间点恢复,有可能丢失部分数据,恢复时间较慢,备份频度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备份时间和生产时间分开,否则备份时影响性能。 3 备份后数据的存放 (1)、存放在本机(主机)。 优点:备份和导出速快。主要用于短时间数据存储、或数据转存。

缺点:主机容量上的限制、和主机数据在一起存在安全性问题。 (2)、存放在其它PC机上。 优点:与主机容量无关,数据异地保存有利于用户数据安全。 缺点:备份和导出与网络速度有关。 (3)、备份到磁带上。 优点:容量大,存储数据安全,适用数据长期保存。 缺点:备份速度慢,数据可先备份到磁盘上,经过压缩后 tar 到磁带上。 4 数据的保存时间 (1)、每天用EXP 进行全库导出备份,全库导出的数据可保存一周。 (2)、每月进行数据冷备份,冷备份的数据可按时间保存两份以上。 (3)、每月底进行保存一份全库导出的数据,备份数据可保存一年左右,它主要用于历史数据导入查询用。 备份操作例子: 1、每月做一次全库冷备份。 操作事例: (1)、录登主机,关闭数据库 $svrmgrl svrmgrl>CONNECT INTERNAL svrmgrl> shoudown (2)、拷贝所有数据库文件(包括控制文件,重作日志文件,数据文件) $cp -r /ctaisdata1/* /ctaisdump/cdump/ctaisdata1/ $cp -r /ctaisdata2/* /ctaisdump/cdump/ctaisdata2/ $cp -r /ctaisdata3/* /ctaisdump/cdump/ctaisdata3/ 或建立批处理 ctais_dump.sh cp -r /ctaisdata1/* /ctaisdump/cdump/ctaisdata1/ cp -r /ctaisdata2/* /ctaisdump/cdump/ctaisdata2/ cp -r /ctaisdata3/* /ctaisdump/cdump/ctaisdata3/ 用chmod 777 ctais_dump.sh 变为可执行文件 在ROOT 用户运行

数据库备份策略说明

数据库备份策略说明 1、备份目的 保障项目数据安全,防止服务器故障导致数据无法恢复的情况。 2、备份策略 综述:所有mysql实例已经实现了master、slave结构,我们备份一般在slave服务器进行。部分备份完成之后,会上传一份数据到存储机或者其他服务器进行异机及异地备份,另外备份保存一份。 一、备份方式 1、本机备份 该备份模式,适合于快速恢复数据。比如:误操作删除数据等 2、异机容灾备份 该备份模式,能比较好的规避单机故障问题。 3、异地容灾备份 该备份模式,规避大规模IDC故障(比如:火灾、地震、空调故障等)、数据安全问题 二、备份频率 1、主站www、bbs、blog等核心项目,进行每天完整备份。结合各项目数据库实例master 与slave结构,以及当前slave服务器负载和带宽情况,采用crontab定时备份。 2、对于跟商业有关的项目,备份策略同核心项目。 3、非核心项目90%备份策略采用核心项目备份机制,其他采用每周备份策略。 4、对于近期大规模更新数据或者数据库结构变更的数据库实例,采用人员干预备份模式,即走备份申请流程。 三、备份准备 1、创建备份目录 /opt/phpdba/backup/database 2、脚本编写 详见第四项,备份脚本 3、加入计划任务crontab 4、检查备份情况 5、添加每天检查列表 四、备份脚本

#!/bin/sh LogFile=db$(date +%y%m%d).log week=`date +%w` cd /opt/phpdba/backup/database for DBName in database do NewFile=db$DBName$(date +%y%m%d).tar.gz OldLogFile=db$(date -d '7 days ago' +%y%m%d).log if [ -f $OldLogFile ] then rm -f $OldLogFile >> $LogFile 2>&1 echo "[$OldLogFile]Delete Old log File Success!" >> $LogFile else echo "[$OldLogFile]No Old log File!" >> $LogFile fi case $week in 1) date=`date -d '56 days ago' +%y%m%d` OldFile=db$DBName$date.tar.gz if [ -f $OldFile ] then rm -f $OldFile >> $LogFile 2>&1 echo "[$OldFile]Delete Old File Success!" >> $LogFile else echo "[$OldFile]No Old Backup File!" >> $LogFile fi ;; 2|3|4|5|6|0) date=`date -d '7 days ago' +%y%m%d` OldFile=db$DBName$date.tar.gz if [ -f $OldFile ] then rm -f $OldFile >> $LogFile 2>&1 echo "[$OldFile]Delete Old File Success!" >> $LogFile else echo "[$OldFile]No Old Backup File!" >> $LogFile fi ;; esac if [ -f $NewFile ] then echo "[$NewFile]The Backup File is exists,Can't Backup!" >> $LogFile else

TSM+ORACLE备份恢复测试报告

Oracle数据库备份恢复测试报告

目录 1.背景概述 (1) 1.1恢复测试目的 (1) 1.2恢复测试方法 (1) 1.3数据库备份架构 (1) 2.恢复所需资源 (2) 2.1主机资源 (2) 2.2实施环境 (2) 3.数据库恢复测试步骤 (3) 3.1安装配置测试主机 (3) 3.2全库恢复 (3) 3.3测试主机-TSM恢复配置 (3) 3.4测试主机-设定数据库环境变量 (4) 3.5测试主机-启动数据库到NOMOUNT状态 (4) 3.6测试主机-恢复控制文件 (4) 3.7测试主机-更改数据库到MOUNT状态 (5) 3.8测试主机-恢复数据文件 (5) 3.9测试主机-恢复归档日志 (9) 3.10测试主机-以RESETLOGS方法打开数据库 (11) 3.11测试主机-重启数据库 (11) 4.恢复结果 (12)

1.背景概述 1.1恢复测试目的 为了验证数据库的备份有效性,我们进行了此次的数据库恢复测试,用来确保 数据库备份的正确性,可恢复性。 1.2恢复测试方法 异机恢复 因为生产数据库已经在使用,我们不能在生产数据库上进行本机恢复测试,为 了不影响生产数据库的正常使用,我们将在测试机上进行恢复测试。 1.3数据库备份架构 1.备份系统采用IBM Tivoli备份软件; 2.带库使用ADIC磁带库。

2.恢复所需资源 2.1主机资源 需要准备恢复的测试主机,最佳做法是恢复测试主机的硬件架构、操作系统版本和生产主机一致。 2.2实施环境

3.数据库恢复测试 步骤 3.1安装配置测试主机 因为测试机完全拷贝备份主机,故测试机与生产机环境一致,确保测试主机已经正常 运行,并能于要恢复的生产主机,备份主机网络连通。 3.2全库恢复 利用TSM软件界面,调用原来所备份的数据库,以及相应的数据库恢复工具RMAN的 脚本,进行ORACLE 数据库系统的全库恢复。 3.3测试主机-TSM恢复配置 因为测试主机与生产主机架构相同,故只需在TSM SERVER上定义SAN server。 如下:

系统备份策略

系统备份策略 1.为什么要做备份 备份是防止用户数据丢失的重要手段,备份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数据的安全,我们知道以下各种灾难总是难以避免: Hardware(disk) Failure 尽管现在多数存贮设备都具有冗余功能,但也不能确保不出现数据丢失(例如种种原因出现两个以上的硬盘同时损坏等) Database /Application Corruption 数据库和应用中总是存在bug,或是由于管理上的疏漏而出现数据库表空间和堆栈等溢出而导致数据被破坏等等。 Administrator Error 系统管理员在日常维护过程中总是难免会犯错而出现误删数据等。 User Error 用户的错误往往也会使数据需要恢复到从前某个时段的状态。 Site Disater 生活中有很多不可抗因素和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雷击等会造成数据彻底丢失。 2. 备份什么 操作系统的文件及配置 硬盘空间文件系统的划分信息 用户profile及个人目录 应用及数据库系统的执行代码及文件 用户数据 3.备份的分类方式 OS/Database Backup Incremental/Full Backup Online/Offline Backup Local/Network Backup 4. 典型的系统备份策略

数据库数据通常时刻在变,因而要每天作备份,而应用系统及OS 通常在其本身版本升级,打补丁,配置调整后要重做全备份。总之原则是,当系统信息全部丢失时,依靠手头的备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恢复,且信息损失最少或没有损失。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备份时一定要注意做到: ①组织一种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备份策略。 ②将磁带存储在异地。 ③定期清洗磁头。 ④不要使用有故障的磁带。 一般来说,我们有三种不同的备份策略,这三种备份策略的区别在于备份所使用磁带的数量不同,这三种策略分别是: ①三带轮换策略:适合小型系统,能保存三个星期内的网络数据。 如果采用三带轮换策略,我们必须拥有三盘磁带,称为磁带1、磁带2、磁带3。在第一个星期的星期一我们用磁带1作一次完全备份,然后在剩下的几天作部分备份(只备份新的或改动过的文件〕。在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我们用磁带2作一次完全备份,在剩下的几天作部分备份。同理,第三个星期用磁带3备份。在第四个星期时,我们将取出磁带1,重新开始新一轮备份。 ②六带轮换策略:能保存两个星期内的数据。 如果采用三带轮换策略,这就意味着我们从星期一到星期四的每天都分别使用一盘磁带进行部分备份,然后再用一盘在星期五作完全备份,剩下那盘留在下个星期五作完全备份。这样我们就可以存储最近两个星期的所有数据。这个备份策略可以用下图表示: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部分备份

备份与恢复策略

***有限公司编号 备份与恢复策略实施日期2018/12/1 页数1/2 1.0 目的 制定一个适合的行之有效的资料备份和恢复策略,来解决资料丢失或损坏时,能及时有效地恢复应用程式和资料正常运行和访问。 2.0 范围 本公司服务器资料和备份和恢复。 3.0 职责 系统管理员负责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4.0 细责 4.1备份策略: 日备份:周一至周五每天PM10:30开始备份,日备份保留最近一周的数备份。 周备份:每周的周六PM10:30开始备份,周备份保留最近4周的备份。 月备份:每月的30号PM10:30备份(2月份为27号PM10:30备份),月备份保留最近12个月的备份。 年备份:每年的第12个月的月备份为该年的年备份,年备份保留最近3年的数据。 4.2 服务器内容备份清单 编号服务器名称备份内容介质 1 U8Server 用友数据库本地硬盘 2 U9Server 共享文件本地硬盘 4.3 备份方式及使用备份软件:所有备份为完全备份。用友数库使用windows自动的 Ntbackup软件备份,文件备份为使用windows2003系统自动的VSS做卷影备份。

***有限公司编号 备份与恢复策略实施日期2018/12/1 页数2/2 4.4 数据恢复策略 4.4.1 定期的资料恢复测试:对于备份的资料,为确保资料的可用性与完整性,规定资料恢复测试周期为三个月1次。包括用户放在服务器上共享文件夹的数据和用友数库的数据。如果成功,则操作人员在恢复记录上签字确认,否则操作人员应分析失败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并避免失败再次发生。 4.4.2 日常资料的恢复:收到用户的恢复资料的申请时,首先得到IT经理签名,然后依照恢复需求,对数据进行恢复。 制定确认审批 ***

数据库备份策略说明讲课稿

数据库备份策略说明

数据库备份策略说明 1、备份目的 保障项目数据安全,防止服务器故障导致数据无法恢复的情况。 2、备份策略 综述:所有mysql实例已经实现了master、slave结构,我们备份一般在slave服务器进行。部分备份完成之后,会上传一份数据到存储机或者其他服务器进行异机及异地备份,另外备份保存一份。 一、备份方式 1、本机备份 该备份模式,适合于快速恢复数据。比如:误操作删除数据等 2、异机容灾备份 该备份模式,能比较好的规避单机故障问题。 3、异地容灾备份 该备份模式,规避大规模IDC故障(比如:火灾、地震、空调故障等)、数据安全问题 二、备份频率

1、主站www、bbs、blog等核心项目,进行每天完整备份。结合各项目数据库实例master与slave结构,以及当前slave服务器负载和带宽情况,采用crontab 定时备份。 2、对于跟商业有关的项目,备份策略同核心项目。 3、非核心项目90%备份策略采用核心项目备份机制,其他采用每周备份策略。 4、对于近期大规模更新数据或者数据库结构变更的数据库实例,采用人员干预备份模式,即走备份申请流程。 三、备份准备 1、创建备份目录 /opt/phpdba/backup/database 2、脚本编写 详见第四项,备份脚本 3、加入计划任务 crontab 4、检查备份情况 5、添加每天检查列表 四、备份脚本 #!/bin/sh LogFile=db$(date +%y%m%d).log week=`date +%w` cd /opt/phpdba/backup/database for DBName in database do NewFile=db$DBName$(date +%y%m%d).tar.gz OldLogFile=db$(date -d '7 days ago' +%y%m%d).log if [ -f $OldLogFile ] then rm -f $OldLogFile >> $LogFile 2>&1 echo "[$OldLogFile]Delete Old log File Success!" >> $LogFile

数据备份策略

一、数据备份的必要性 对数据的威胁通常比较难于防范,这些威胁一旦变为现实,不仅会毁坏数据,也毁坏访问数据的系统。造成数据丢失和毁坏的原因主要如下几个方面。 1、数据处理和访问软件平台故障。 2、操作系统的设计漏洞或设计者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人为预置的“黑洞”。 3、系统的硬件故障。 4、人为的操作失误。 5、网络内非法访问者的恶意破坏。 6、网络供电系统故障等。 计算机里面重要的数据、档案或历史纪录,不论是对企业用户还是对个人用户,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时不慎丢失,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轻则辛苦积累起来的心血付之东流,严重的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给科研、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保障生产、销售、开发的正常运行,企业用户应当采取先进、有效的措施,对数据进行备份、防范于未然。 数据备份是容灾的基础,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在一个构建完整的IT应用系统中,数据备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企业信息中心的数据都关系到系统能否正常运转和生产是否能够正常进行的关键信息,一旦损失后将无法弥补。因此,有必要考虑对关键数据进行及时备份。服务器数据备份作为系统维护操作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数据备份工作的好坏,直接关乎应用服务器的生死存亡,直接关系到应用的生存能力。我们提供了三种备份策略,以便能够更好的做好备份工作,给相应的应用提供最坚强的后盾,确保在数据库数据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下,能够尽快复原,降低最小损失。 二、传统磁带备份 完全备份:这是业界目前最普遍的备份策略方案,定期对自己的系统进行完整数据备份。这种备份策略的好处是:当发生数据丢失的灾难时,可以及时的恢复到备份时的所有数据。然而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每天都对整个系统进行完全备份,造成备份的数据大量重复。这些重复的数据占用了大量的磁带空间,这对用户来说就意味着增加成本。其次,由于需要备份的数据量较大,因此备份所需的时间也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范

计算机化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范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电子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工作,合理存储历史数据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保证信息的数据可靠性,保证业务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保障公司正常的知识产权利益和技术资料的储备,对重要信息实施备份保护;防止因硬件故障、意外断电、病毒等因素造成数据的丢失,并在信息被损坏或丢失时能够及时恢复,使用备份数据恢复被损坏或丢失的业务数据,特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电子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与管理,公司项目管理部承担了电子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因此,负责本规范的执行。 第三条定义 3.1 电子数据:也称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 3.2 电子签名:是指电子数据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3.3 数据审计跟踪:是一系列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及用户操作等事件的记录,用以帮助从原始数据追踪到有关的记录、报告或事件,或从记录、报告、事件追溯到原始数据。 3.4 数据可靠性:是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于描述存储的所有数据值均处于客观真实的状态。 第二章第二章授权管理 第四条研究院分析所的电子数据一般来源于电子系统,数据采集、修改、备份、恢复和管理均由质量管理部授权的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担任)、分析所所长和检验员完成;为确保电子数据的真实、有效,针对不同的人员,授权操作,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 第五条一级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担任):经质量管理部负责人授权的人员,具有系统的所有访问权限。有权建立二级管理员和三级管理员账户,如电脑系统时间、系统日志、操作员权限、增减登录帐户和初始登录帐户密码等,对所有使用的应用软件进行进行原名称安装、修复、备份和卸载,必须使用和验证应用软件为仪器供应商提供的正版软件,保留证书,重装和更换电脑、系统升级应进行风险评估,通过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对系统和应用软件采集的电子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对下级人员没有权限的内容设置成灰色不能使用,下级人员没有

软件安全测试报告.doc

软件安全性测试报告 软件安全性测试包括程序、数据库安全性测试。根据系统安全指标不同测试策略也不同。 用户认证安全的测试要考虑问题: 1.明确区分系统中不同用户权限 2.系统中会不会出现用户冲突 3.系统会不会因用户的权限的改变造成混乱 4.用户登陆密码是否是可见、可复制 5.是否可以通过绝对途径登陆系统(拷贝用户登陆后的链接直接进入系统) 6.用户推出系统后是否删除了所有鉴权标记,是否可以使用后退键而不通过输入口令进入系统 系统网络安全的测试要考虑问题: 1.测试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正确装配好,有关系统的补丁是否打上 2.模拟非授权攻击,看防护系统是否坚固 3.采用成熟的网络漏洞检查工具检查系统相关漏洞(即用最专业的黑客攻击工具攻击试一下,现在最常用的是NBSI系列和IPhacker IP) 4.采用各种木马检查工具检查系统木马情况 5.采用各种防外挂工具检查系统各组程序的客外挂漏洞 数据库安全考虑问题: 1.系统数据是否机密(比如对银行系统,这一点就特别重要,一般的网站就没有太高要求) 2.系统数据的完整性(我刚刚结束的企业实名核查服务系统中就曾存在数据的不完整,对于这个系统的功能实现有了障碍) 3.系统数据可管理性 4.系统数据的独立性 5.系统数据可备份和恢复能力(数据备份是否完整,可否恢复,恢复是否可以完整)

秋*;当MFC片刊卫” (W “? :5 心也“八 * HlLf咯丹& 咲士劃试址评怖 ■■|J W^|> 吕甜化比 WZZ* :芒 h V ?: 土闵森;I电特 江[」"■、i」 Hi'H5;.P ?"■ .ir ■;、:1八 股 ■ ■■ = ■■■ '..? -I \ K L,^p . t IH ■.: 1T7V 缈 .b-H^-f.^r- . r 工=i弘也”丸■£?;. k..x i 人{:此确币 吃 m* 冬 ji.lp- A Vtll t解X■也 曲r爭*觐虐詹出「丄二一「!__空亠- ,辛ffpiR; 芷MH *?(■、':.'".亍 \ m 1.*11 i :II

备份和恢复规范

备份和恢复规范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某某石油管理局企业标准 某某油田备份和恢复规范 前言 本标准由某某石油管理局计算机应用及信息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某某石油管理局信息中心起草。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适用范围、相关解释、风险评估、备份标准、备 份流程、恢复标准、数据恢复、系统平台故障、 填写工作报告表、系统管理员的责任、权利和义 务。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某某石油管理局网络系统备份和恢复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某某油田(企业内部)系统文件、日志文件及数据文件的备份和恢复全过程以及备份和恢复策略制定、修改等。 2规范解释权 某某油田管理局《系统备份和恢复规范》的解释权在管理局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3术语定义 备份和恢复:指对系统设备和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对系统数据的备份 和恢复可以使用多种介质(如磁介质、纸介质、光碟、 微缩载体等)。其安全功能可归纳为三个方面:提供场 点内高速度、大容量自动数据存储,备份与恢复;提供 场点外的数据存储,备份和恢复。 备份策略:根据用户提供的备份需求所制定出的策略。包括备份的时间 段、备份存储介质、数据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等。 存储介质:存放数据信息的媒介。 全备:对设定的欲备份目录及信息进行完全备份(包括已备份过 的数据)。 增量备份:对备份目录及信息的累计增加,不会出现重备情况。 4风险评估 如果系统停止服务或者数据单元丢失,那么造成的损失将是非常的大。 5备份标准 备份存储介质 磁盘、磁带或光盘。

可采用的四种备份方式 5.2.25.2.1磁盘阵列方式备份 由一个硬盘控制器来控制多个硬盘的相互连接,使多个硬盘的读写同步,减少错误,增加效率和可靠度的技术。 对于某某油田,主要使用Raid1或Raid(0+1)两种方式。 1) Raid0 将多个较小的磁盘合并成一个大磁盘,并行I/O,速度最快,但不具有冗余。 2) Raid1 两组相同的磁盘系统互作镜像,速度没有提高,但是允许单个磁盘出错,可靠性最高。 3) Raid(0+1) 将多个较小的磁盘合并成等容量的两个大磁盘,此两块逻辑磁盘互为镜像。这种方式不但是并行I/O,速度快,而且具备冗余,允许单个磁盘出错。 5.2.3备份管理服务器方式备份 备份服务器安装上备份管理软件,应用服务器安装上客户端软件。 按照备份策略的设定,通过此备份服务器定时向客户端发送备份指令,客户端响应后即开始备份,备份时间的长短由管理员在备份策略中设定。 5.2.2.1 采用的两种架构方式(SAN架构和NAS架构) 1)SAN架构: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实用版)

言简意赅,远见卓识。望君采纳。谢谢!删除水印可,编辑页眉,选中水印,点击删除。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实用版 2019年06月

版本修订记录

测试报告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1.3术语解释 (1) 1.4参考资料 (1) 2测试概要 (2) 2.1系统简介 (2) 2.2测试计划描述 (2) 2.3测试环境 (2) 3测试结果及分析 (3) 3.1测试执行情况 (3) 3.2功能测试报告 (3) 3.2.1系统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3) 3.2.2功能插件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3网站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4内容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5辅助工具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4) 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5) 3.5易用性测试报告 (5) 3.6安全性测试报告 (6) 3.7可靠性测试报告 (6) 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7) 4测试结论与建议 (9) 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9) 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9) 4.3测试结果分析 (9) 4.4建议 (9)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测试报告,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xxxxxxx系统 ?开发方:xxxxxxxxxx公司 1.3 术语解释 系统测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便于交流和保存。 1.4 参考资料 1)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原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2)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4)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5)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策略

XXX集团NCERP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策略 一、备份原则及策略 任何ERP系统改变前所作的系统备份数据应保留至下一次系统改变前所作的系统备份成功后。 备份设备为连接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的磁盘阵列。 根据以上的备份原则,我们制定以下的备份策略: 每周一至周日每天凌晨0:00开始执行数据库在线备份,使用MS SQLServer2008的数据库备份工具备份持续约1小时(随着数据量增长,备份持续时间将延长)。 二、备份制度 1、每日早晨巡检备份设备运行状况。 2、检查ERP系统中备份日志,分析备份运行状况。 3、根据检查结果完成系统备份的工作记录。(在巡检制度中体现) 三、灾难恢复计划 发生灾难时,应采取的总体计划: 1、进行故障诊断 2、收集备份介质 3、收集安装介质 4、通知联系所有的支持人员 5、通知用户启动应急方案 6、宣布系统灾难恢复开始 7、执行灾难恢复 8、测试并由用户验收 9、补充录入灾难期间数据 以下是三种可能发生的灾难场景,包括恢复过程所需时间及大致的恢复步骤: 场景一: 数据库损坏 ?数据库损坏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将错误的数据导入ERP数据库系统。 -将错误的程序或数据结构传输到ERP数据库系统造成系统故障。 -损坏的系统文件,全部数据库系统文件,联机日志文件和数据文件。 ?此种场景需要进行ERP数据库和相关系统文件的恢复: -使用ERP数据库恢复工具 UFIDA.UBF.SystemManage.DataManageTool.exe执行数据库恢复?估计的恢复时间约为1小时。 场景二: 硬件故障 ?以下硬件可能会出现故障: -磁盘控制器,即RAID控制卡 -磁盘阵列中的多块磁盘。使得磁盘阵列产生故障

数据库备份方案

《客户名称》备份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上海鸿翼数字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目录 1.项目概述 (3) 2.系统需求分析 (3) 1.1系统现状分析 (3) 1.2备份系统风险评估 (3) 1.3备份系统需求分析 (4) 3.系统备份理念 (5) 3.1系统设计指引 (5) 3.2数据保护技术选择 (5) 3.3连续数据保护 (6) 3.4备份管理系统组成 (6) 4.系统备份结构设计 (8) 4.1整体系统架构设计 (9) 5.系统备份方案介绍 (10) 5.1W INDOWS服务器自身备份 (10) 5.2方案2:双机热备 (12) 5.3方案3:爱数备份 (13)

1.项目概述 上海鸿翼数字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将根据《》的网络实际需求,制定一套完整的集数据备份、灾难恢复、服务器整合及虚拟化一身的方案。一个完整的企业数据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就意味着数据安全与性能(机器和网络)的完美结合,一条龙式的服务标准(产品的服务与支持)。所以在选择备份系统时,既要做到满足系统容量不断增加的需求,又要所用的备份方式能够支持多系统平台操作。要达到这些,就要充分使用网络数据存储系统,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软件,配合系统备份及双机备份,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对网络的数据备份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自动化备份、文件归档、数据分级存储和灾难恢复。 2.系统需求分析 1.1系统现状分析 《》网络基础结构是基于Windows平台,现在拥有X台服务器。《》的文档管理系统包含了文件服务器、转档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持。主要数据库包含了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DB2等。 1.2备份系统风险评估 《》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十分重视数据的保护,在没有备份软件的情况下,已经采用了重要数据镜像备份、服务器系统镜像备份等常规保护方法,为企业的数据财产提供了安全的保障。但是以上方法很难实现快速备份和灾难后的迅速恢复,很难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数据备份与恢复预案

公司数据灾难备份及恢复应急预案 1.数据抢救 灾难发生时,需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对公司的重要数据进行抢救,抢救的范围主要包括:记录公司重要信息的文件、资料,存储公司重要数据的磁带,存放重要数据的硬盘、服务器。此过程需由安全组进行统筹指挥,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各组成员、公司员工必须服从安全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2.损坏评估及启动应预案 灾难发生后需根据情况汇报损失情况给损坏评估组,损坏评估组根据汇总信息进行消息告知。 损坏信息包括: a)公司重要数据服务器、监视、办公设备 b)拥有在可以执行计划之内的关键性功能的员工 c)保存公司重要数据的介质 d)网络、通讯设备 根据披露的损坏信息情况进行应急预案启动,如选举临时领导、使用备份服务器、备份通讯设备进行替代等。 3.业务恢复计划 业务恢复计划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IT基础设施恢复阶段:

此阶段主要的目标是将对于保存数据的基础设施、业务系统所在的主机、公司网络架构进行恢复。首先须根据损失评估的报告分析可继续利用的IT 基础设施,如供电设施、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等。若有损坏不可用的设备,需及时同代理商进行沟通借用或新购相应设备。 b)系统恢复阶段: 系统恢复主要针对关键应用主机,如邮件服务器。为节约时间需同时针对各个服务器系统进行快速恢复。 c)网络恢复阶段: 网络恢复阶段的主要针对以下几点进行: 关键商业应用系统的内部局域网和网络设备的支持 外部广域网和电信服务 待恢复系统和终端用户(公司同事)间的通讯 4.业务系统数据恢复: 首先须对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恢复,需要寻找相应的恢复设备完成此操作,目前我们主要利用磁盘、远程灾备数据,可正常工作的主机或同城备份机房进行数据恢复工作。需要将抢救出的磁带、硬盘或远程数据在对应设备上恢复出数据。 5.业务系统重搭建: 由于一些业务系统的特殊性,需尽快与相应平台的供应商接口人取得联系,并申请临时可用的许可文件等。 6.业务系统数据导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