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7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7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7报告

宁波工程学院电信学院计算机教研室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网络管理实验实验项目:综合路由交换实验

实验人员:班级:指导老师:

试验位置:网络实验室—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一)实验目的

1、综合理解交换和路由的相关知识

2、学习运用Cisco模拟器

3、综合运用交换和路由配置命令

(二)实验要求

按要求完成命令操作使用,将结果和分析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二、实验设备及软件

WINDOWS环境的PC机3台、路由器2台、交换机3台,跳线若干。

三、实验内容

某单位有两台接入交换机SW1、SW2,这2台交换机接入三层核心交换机SW3,并通过路由器R1上internet。SW1接入财务部、总经理、技术部、办公室这4个部门;SW2接入技术部、办公室、业务部、销售部这4个部门;SW3接入若干台服务器,要求:

1、按部门划分VLAN,部门内电脑可以互相访问,但不同部门间电脑不能互相访问;(注

意技术部和办公室分布于2个交换机)

2、总经理电脑可以访问各部门的电脑;

3、各部门电脑可以访问服务器;

4、通过静态路由让所有电脑可通过SW3到达R1,从而可以上Internet;

5、画出拓扑图,完成IP地址、子网掩码、网段、VLAN以及接口等的规划部署;

6、利用Cisco模拟器,在其上进行配置实现,实现1到4的功能;

7、show命令显示配置结果并进行分析

思维:财务部 vlan10总经理和服务器 vlan20技术部 vlan30办公室 vlan40业务部vlan50销售部 vlan60

sw1 1-6端口财务 7-12总经理和服务器 13-18技术部 19-24办公室(直通线)sw2也依次分配

sw1---g1/1----g0/1--->sw3-----g0/2----g1/1---->sw2(这就是连线的规则)

下面我说一下简要的方法吧:

1,先在sw1和sw2上建立对应的vlan并把端口分配到对应的vlan下

2,打开所有的中继( sw3上的中继是要封装了后才能开启的)

3,配置三层交换机sw3的路由(这一步完成就可以实现不同vlan通信了)

关键点三层交换机的路由

现在三层交换机上新建vlan10~vlan60

然后用8.02E封装vlan20 再为每个vlan配一个对应vlan内的ip同时开启那个vlan

四、实验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的拓扑图如下:

2.之后再在思科模拟软件中做如下操作:

(1)创建Vlan;

Sw0:

Switch>ena

Switch#conf ter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vlan 2

Switch(config-vlan)#name VLAN2

Switch(config-vlan)#vlan 3

Switch(config-vlan)#name VLAN3

Switch(config-vlan)#vlan 4

Switch(config-vlan)#name VLAN$

Switch(config-vlan)#vlan 5

Switch(config-vlan)#name VLAN5

Switch(config-vlan)#exit

Switch(config)#

Sw1:

Switch>

Switch>ena

Switch#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vlan 4

Switch(config-vlan)#name VLAN4

Switch(config-vlan)#vlan 5

Switch(config-vlan)#name VLAN5

Switch(config-vlan)#vlan 6

Switch(config-vlan)#name VLAN6

Switch(config-vlan)#vlan 7

Switch(config-vlan)#name VLAN7

(2)将交换机端口划入Vlan;

Sw0:

Switch(config)#int f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itch(config-if)#int f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

Switch(config-if)#int f0/3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4

Switch(config-if)#int f0/4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5

Sw1:

Switch(config)#int f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4

Switch(config-if)#int f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5

Switch(config-if)#int f0/3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6

Switch(config-if)#int f0/4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7

(3)配置三层交换;

三层交换机Sw0:

Switch>

Switch>ena

Switch#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int vlan 2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 vlan 3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 vlan 4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int vlan 5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4.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int vlan 6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6.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int vlan 6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7.1 255.255.255.0

配置Trunk:

Switch(config)#int f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config-if)#switch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int f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config-if)#switch mode trunk

(4)配置ACL表:

给总经理的电脑配ACL如下:(采用自反ACL)

Switch(config)#ip access-list extended VLAN2

Switch(config-ext-nacl)#deny icmp 192.168.1.0 0.0.0.255 any echo-reply

Switch(config-ext-nacl)#permit icmp 192.168.1.0 0.0.0.255 any echo

Switch(config-ext-nacl)#exit

Switch(config)#int vlan 2

Switch(config-if)#ip access-group VLAN2 in

Switch(config-if)#exit

这一步可以实现总经理部门不能被其它部门访问的功能

财务部ACL:

Switch(config)#ip access-list extended VLAN3

Switch(config-ext-nacl)#deny icmp 192.168.2.0 0.0.0.255 192.168.3.0 0.0.0.225

Switch(config-ext-nacl)#deny icmp 192.168.2.0 0.0.0.255 192.168.4.0 0.0.0.225

Switch(config-ext-nacl)#deny icmp 192.168.2.0 0.0.0.255 192.168.6.0 0.0.0.225

Switch(config-ext-nacl)#deny icmp 192.168.2.0 0.0.0.255 192.168.7.0 0.0.0.225

Switch(config-ext-nacl)#permit ip any any

Switch(config-ext-nacl)#exit

Switch(config)#int vlan 3

Switch(config-if)#ip access-group VLAN3 in

Switch(config-if)#exit

这一步能实现财务部不能被其它部门访问,但允许总经理访问,

实现其它部门的相同功能同上。

ping 财务部的结果

ping 路由器

同部门之间能够ping通

其它部门都不能访问总经理

其它部门都不能访问总经理

四、实验心得与小结

五、指导教师评议

成绩评定:指导教师签名:(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计算机网络实验七

实验七 1. 熟悉界面。运行Wireshark 软件,结合网络教程《WIRESHARK -简明教程-界面 说明》(openmaniak.//wireshark_use.php)熟悉界面元素。 2. 抓包练习。 1) 单击“Capture”菜单的“Options”项,在出现的对话框的“Interface”栏选择合适的网络接口后单击“Start”按钮。 2) 利用Windows 的有关软件进行一些网络访问,如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ping 其他主机,或者利用IE 浏览器访问某。 3) 单击“Capture”菜单的“Stop”项,观察“封包列表”处显示的所捕获的包。共有几个包?都有那些类型的包(看“Protocol”列)? 很多包,有以下十个类型: ARP DHCPv6 HTTP ICMPv6 ICMPv3 LLMNR NBNS OICQ TCP UDP

3. 过滤器的使用。阅读网络教程《WIRESHARK -简明教程-过滤器》(openmaniak.//wireshark_filters.php),使用其中的例子进行练习(注意:需要根据实际的实验环境修改例子中IP 地址和端口等参数)。 来源192.168.99.203的封包

ether[12:2] <= 1500 1. 捕捉任何主机发出的Ethernet 80 2.3 格式的帧(帧的长度字段<=1500),Wireshark 的capture filter 的filter string 设置为:ether[12:2] <= 1500。

ether[12:2] > 1500 捕捉任何主机发出的DIX Ethernet V2(即Ethernet II)格式的帧(帧的长度字段>1500, 帧的长度字段实际上是类型字段),Wireshark 的capture filter 的filterstring 设置为:ether[12:2] > 1500。 分别选择802.3 格式的帧和Ethernet II 的帧各一个(若有相应类型的帧),填写表3。 PDU协议数据单元中,帧的上层PDU是IP分组,802.3将数据链路层分为LLC子层和MAC子层,IP分组分别要经过LLC和MAC层封装才交由物理层传输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上机实验指导

一、实验准备和实验注意事项 1.本课程实验使用专门的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设备,使用前后均应仔细检查主机板,防止导线、元件等物品落入装置导致线路短路、元件损坏。 2.完成本实验的方法是先找到实验板上相应的丝印字及其对应的引出排针,将排针用电缆线连接起来,连接时要注意电缆线的方向,不能反向连接;如果实验装置中引出排针上已表明两针相连,表明两根引出线部已经连接起来,此时可以只使用一根线连接。 3.为了弄清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前面几个实验的控制信号由开关单元“SWITCH UNIT”模拟输入;只有在模型机实验中才真正由控制器对指令译码产生控制信号。在每个实验开始时需将所有的开关置为初始状态“1”。 4.本实验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的指示灯亮时表示信号为“0”,灯灭时表示信号为“1”。 5.实验接线图中带有圆圈的连线为实验中要接的线。 6.电源关闭后,不能立即重新开启,关闭与重启之间至少应有30秒间隔。 7.电源线应放置在机专用线盒中。 8.保证设备的整洁。

二、实验设备的数据通路结构 利用本实验装置构造的模型机的数据通路结构框图如下图。其中各单元部已经连接好,单元之间可能已经连接好,其它一些单元之间的连线需要根据实验目的用排线连接。 图0-2 模型机数据通路结构框图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4.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l81)的组合功能。 二.实验设备 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排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1-l所示。其中两片74LSl81以串行方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ALU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三态门由ALU-B控制,控制运算器运算的结果能否送往总线,低电平有效。 为实现双操作数的运算,ALU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DR1、DR2(由74LS273实现)锁存数据。要将数据总线上的数据锁存到DR1、DR2中,锁存器的控制端LDDR1和LDDR2必须为高电平,同时由T4脉冲到来。 数据开关(“INPUT DEVICE”)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经过三态门(74LS245)后送入数据总线,三态门由SW-B控制,低电平有效。数据显示灯(“BUS UNIT”)已和数据总线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上的容。 图中已将用户需要连接的控制信号用圆圈标明(其他实验相同,不再说明),其中除T4为脉冲信号外,其它均为电平信号。由于实验电路中的时序信号均已连至“W/R UNIT”的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只需将“W/R UNIT”的T4接至“STATE UNIT”的微动开关KK2的输出端,按动微动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 ALU运算所需的电平控制信号S3、S2、S1、S0、Cn、M、LDDR1、LDDR2、ALU-B、SW-B均由“SWITCH UNIT”中的二进制数据开关来模拟,其中Cn、ALU-B、SW-B为低电平有效,LDDRl、LDDR2为高电平有效。 对单总线数据通路,需要分时共享总线,每一时刻只能由一组数据送往总线。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及其相互切换。 2.掌握交换机的全局配置。 3.掌握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 4.掌握交换机配置的查看方法。 二、实验设备 S2126G交换机一台,PC机两台,直连线一条。 三、技术原理 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包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包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交换机有以下四种命令行操作模式: 1.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这是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模式,该模式下可以查看交换机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下输入enable即可进入下面的特权模式。 2.特权模式,提示符为switch#,这是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个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行管理和查看。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ue terminal即可进入下面的全局配置模式。 3.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全局性参数(如主机名、登陆信息等)。全局模式下输入类似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即可进入下面的端口模式。 4.端口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if)#,属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参数配置。 可以通过exit命令退回到当前模式的上一级操作模式,通过end命令从特权模式以下级别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 交换机的端口速率参数有10(10Mbit/s)、100(100Mbit/s)、auto(自适应)等三种选择,默认是auto。端口工作模式有full(全双工)、half(半双工)、auo(自适应) 等三种选择,默认是auto。 四、实验步骤 1.按图1-1将PC机通过串口(Com)连接到交换机Switch的控制(Console)端口,通过网卡(NIC)连接到交换机的F0/1端口。 图1-1

实验7_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九IPv6实验 1. 3.5节步骤2中,请思考下面问题: 主机加入到组播组中的过程是什么? 答:1. 主机通过地址自动配置,获得多播组地址; 2.主机发送MLD多播侦听报文给本地链路的路由器; 3.路由器根据报文中的信息,向多播转发表中添加表项,以记录多播组的成员身份。 4. 3.5节步骤3中,仔细观察PC1与RT1之间的交互报文,回答下述问题: 1)为什么报文中的“next header”采用hop-by-hop的选项? 答:因为hop-by-hop选项规定该报文的传送路径上每台中间节点都要读取并处理该拓展报头,起到提醒路由器对MLD报文进行深入检查的作用。 2)为什么跳数被限制为1? 答:为了将此报文限制在链路本地上。 3)在“Hop-by-Hop”选项中,有一个“Padn”,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为了使字段符合对齐要求。 5. 3.5节步骤4中,仔细观察Router Solicitation的报文,回答下述问题: 1)在前面的multicast listener report报文中,报文的跳数限制为1,而在这里, 同样是主机发给路由器的报文,为什么跳数却采用255? 答:因为节点只接受跳数限制为Cur Hop Limit字段的RA报文,所以主机无须担心接收到链路外的RA报文,所以主机在发送RS报文时无须担心RS报文传递到本地链路外。 2)报文中的ICMP选项中的“source link-layer address”的作用是什么? 答:表示发送该RS报文的接口的链路层地址,这样路由器在接收到RS报文后无须进行地址解析就可以返回单播的RA报文。

6. 3.5节步骤6中,仔细观察Router Advertisement的报文,回答下述问题: 1)“Cur hop limit”的含义是什么? 答:主机发送普通报文时使用的默认跳数限制。 2)报文中“lifetime”的含义是什么? 答:发送该RA报文的路由器作为缺省路由器的生命周期。 3)“reachable time”的含义是什么? 答:本链路上所有节点的“可达”状态保持时间。 4)“retransmit time”的含义是什么? 答:重传NS报文的时间间隔,用于邻居不可达检测和地址解析。 5)这里为什么会有“source link-layer”地址呢? 答:为了表示路由器发送RA报文的接口的链路层地址。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七

图16 启停单元布局图 序电路由1片74LS157、2片74LS00、4个LED PLS2、PLS3、PLS4)组成。当LED发光时 图17

图17 时序单元布局图 (二)启停、脉冲单元的原理 1.启停原理:(如图18) 启停电路由1片7474组成,当按下RUN按钮,信号输出RUN=1、STOP=0,表示当前实验机为运行状态。当按下STOP 按钮,信号RUN=0、STOP=1,表示当前实验机为停止状态。当 系统处于停机状态时,微地址、进位寄存器都被清零,并且可 通过监控单元来读写内存和微程序。在停止状态下,当HALT 时有一个高电平,同时HCK有一个上升沿,此时高电平被打入 寄存器中,信号输出RUN=1、STOP=0,使实验机处于运行状态。

图18 启停单元原理图 2.时序电路: 时序电路由监控单元来控制时序输出(PLS1、PLS2、PLS3、PLS4)。实验所用的时序电路(如图19)可产生4个等间隔的时序信号PLS1、PLS2、PLS3、PLS4。为了便于监控程序流程,由监控单元输出PO信号和SIGN脉冲来实现STEP(微单步)、GO (全速)和HALT(暂停)。当实验机处于运行状态,并且是微单步执行,PLS1、PLS2、PLS3、PLS4分别发出一个脉冲,全速执行时PLS1、PLS2、PLS3、PLS4脉冲将周而复始的发送出去。在时序单元中也提供了4个按钮,实验者可手动给出4个独立的脉冲,以便实验者单拍调试模型机。

图19 时序电路图 实验步骤 1.交替按下“运行”和“暂停”,观察运行灯的变化(运行:RUN 亮;暂停:RUN灭)。 2.把HALT信号接入二进制拨动开关,HCK接入脉冲单元的PLS1。按下表接线 接入开关位号 信号定 义 HCK PLS1孔 HALT H13孔 3.按启停单元中的停止按钮,置实验机为停机状态,HALT=1。 4.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在HCK上产生一个上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102 学号 109074057 姓名王徽军 组号一组D 指导教师毛绪纹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实验总体说明 (3)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3) 实验三路由信息协议RIP (9) 实验四传输控制协议TCP (11) 实验五邮件协议SMTP、POP3、IMAP (12) 实验六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14)

实验总体说明 1.实验总体目标 配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TCP/IP协议)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 实验环境: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一套 硬件设备:服务器,中心控制设备,组控设备,PC机若干台 操作系统:Windows 2003服务器版 3.实验总体要求 ●按照各项实验内容做实验,记录各种数据包信息,包括操作、观察、记录、分析, 通过操作和观察获得直观印象,从获得的数据中分析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每项实验均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可参照实验的具体要求,但总体上应包 括以下内容:实验准备情况,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算法描述,程序段,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思考问题的解答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不需要写入实验报告中。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角色:_____________ 同组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一:领略真实的MAC帧 00000000: FF FF FF FF FF FF 8C 89 A5 75 71 10 06 05 14 55 ..q....U 00000010: 85 48 D2 78 62 13 47 24 58 25 00 00 00 00 00 00 .H襵b.G$X%...... 0000002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0000003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练习二: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记录实验结果 表1-3实验结果 本机MAC地址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否收到,为什么 主机B 8C89A5-7570BB 8C89A5-757113 8C89A5-7570C1 是,主机A与主机B接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D 8C89A5-771A47 8C89A5-757113 8C89A5-7570C1 是,主机C与主机D接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E 8C89A5-757110 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 F 8C89A5-7715F8 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 练习三:编辑并发送MAC广播帧 ●结合练习三的实验结果,简述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地址的作用。 答:该地址为广播地址,作用是完成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即一个数据帧可发送给同一网段内的所有节点。 练习四:编辑并发送LLC帧 ●实验结果 帧类型发送序号N(S)接受序号N(R) LLC 001F 0 ●简述“类型和长度”字段的两种含义 答:一是如果字段的值小于1518,它就是长度字段,用于定义下面数据字段的长度;二是如果字段的值大于1536,用于定义一个封装在帧中的PDU分组的类型。 思考问题: 1.为什么IEEE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分割为MAC子层和LLC子层? 答:出于厂商们在商业上的激烈竞争,IEEE的802委员会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最佳的局域网标准,而是被迫制定了几个不同标准,如802.4令牌总线网、802.5令牌环网等。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802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一、8 位算术逻辑运算 8 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组成原理。 2、验证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8 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3-1所示。其中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成8位字长的ALU构成。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U33)到ALUO1插座,实验时用8芯排线和内部数据总线BUSD0~D7插座BUS1~6中的任一个相连,内部数据总线通过LZD0~LZD7显示灯显示;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74LS273(U29、U30)锁存,两个锁存器的输入并联后连至插座ALUBUS,实验时通过8芯排线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D7插座EXJ1~EXJ3中的任一个;参与运算的数据来自于8位数据开并KD0~KD7,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U51)直接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EXD7,通过数据开关输入的数据由LD0~LD7显示。 图中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U31、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1、S0、CN、M并行相连后连至SJ2插座,实验时通过6芯排线连至6位功能开关插座UJ2,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S3、S2、S1、S0、CN、M来模拟74LS181(U31、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1、S0、CN、M;其它电平控制信号LDDR1、LDDR2、ALUB`、SWB`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LDDR1、LDDR2、ALUB、SWB来模拟,这几个信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产生,通过跳线器切换,其中ALUB`、SWB`为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为高电平有效。 另有信号T4为脉冲信号,在手动方式下进行实验时,只需将跳线器J23上T4与手动脉冲发生开关的输出端SD相连,按动手动脉冲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 2、实验接线 本实验用到4个主要模块:⑴低8位运算器模块,⑵数据输入并显示模块,⑶数据总线显示模块,⑷功能开关模块(借用微地址输入模块)。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完整版

河南农业大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题目简单机模型实验 学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0级1班 学生姓名张子坡(1010101029) 指导教师郭玉峰 撰写日期:二○一二年六月五日

一、实验目的: 1.在掌握各部件的功能基础上,组成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模型机; 2.了解微程序控制器是如何控制模型机运行的,掌握整机动态工作过程; 3定义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微程序并具体上机调试。 二、实验要求: 1.复习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 2.预习本实验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三、实验设备: 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验系统一套,排线若干。 四、模型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模型机结构框图见实验书56页图6-1. 输出设备由底板上上的四个LED数码管及其译码、驱动电路构成,当D-G和W/R均为低电平时将数据结构的数据送入数据管显示注:本系统的数据总线为16位,指令、地址和程序计数器均为8位。当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打入指令寄存器、地址寄存器和程序寄存器时,只有低8位有效。 在本实验我们学习读、写机器指令和运行机器指令的完整过程。在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中,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执行结束为一个指令周期,指令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段微程序。另外,读、写机器指令分别由相应的微程序段来完成。

为了向RAM中装入程序和数据,检查写入是否正确,并能启动程序执行,必须设计三个控制操作微程序。 存储器读操作(MRD):拨动清零开关CLR对地址、指令寄存器清零后,指令译码器输入CA1、CA2为“00”时,按“单步”键,可对RAM连续读操作。 存储器写操作(MWE):拨动清零开关CLR对地址、指令寄存器清零后,指令译码器输入CA1、CA2为“10”时,按“单步”键,可对RAM连续写操作。 启动程序(RUN):拨动开关CLR对地址、指令寄存器清零后,指令译码器输入CA1、CA2为“11”时,按“单步”键,即可转入第01号“取指”微指令,启动程序运行。 注:CA1、CA2由控制总线的E4、E5给出。键盘操作方式有监控程序直接对E4、E5赋值,无需接线。开关方式时可将E4、E5接至控制开关CA1、CA2,由开关控制。 五、实验内容、分析及参考代码: 生成的下一条微地址 UA5 UA0 MS5 MS0 微地址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五

实验五、TCP 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序号:姓名:学号:成绩 1.实验目的: 理解TCP报文首部格式和字段的作用,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TCP数据传输过程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 2.实验环境: 连网环境,可以是局域网,也可以是连入Internet的单机。 3.实验步骤: (1)启动Etherel协议分析软件,并开始抓包。 (2)启动某个基于TCP的应用程序,例如连接某个FTP站点,或通过浏览器访问某个网页。 (3)等出现浏览的网页后停止数据包的捕获。 (4)出现协议分析界面,将filter 一栏填入tcp,则只显示TCP协议信息,通过此信息,可以看到TCP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和协商的初始的序列号,数据传输过程以及拆除连接的相应信息。 4.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打开捕获文件tcp-ethereal-trace-1,通过捕获的数据包分析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的过程,并将TCP建立连接过程中的三个报文填写下来。 字段名称第一条报文第二条报文第三条报文 报文序号 6 7 8 Sequence Number 0 0 1 Acknowedgement Numbber 0 1 1 ACK 0 1 1 SYN 1 1 0 (1)TCP建立连接时的三个报文,其报文首部与其他TCP报文有什么不同? TCP在建立连接时的三个报文,在报文首部比别的报文多了OPTION的字段 (2)报文首部的OPTION字段的作用是什么?值为多少? 至少一字节的可变长字段,标识哪个选项有效。如果没有选项,这个字节等于0。说明选项的结束。这个字节等于1,表示无需再有操作 它的值为至少一个字节的可变长字段的长度。 (3)分析TCP数据传输阶段的前8个报文,将报文信息填入到表中 报文序号报文种类 (发送/确 认)序号字段确认号字 段 数据长度被确认报 文序号 9 确认 1 764 436 8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7)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实验

一、实验项目名称 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实验 二、实验目的 对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ACL 进行配置。 三、实验设备 PC 3 台;Router-PT 3 台;交叉线;DCE 串口线;Server-PT 1 台; 四、实验步骤 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配置: 新建Packet Tracer 拓扑图 (1)路由器之间通过V.35 电缆通过串口连接,DCE 端连接在R1 上,配置其时钟频率64000;主机与路由器通过交叉线连接。 (2)配置路由器接口IP 地址。 (3)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让三台PC 能够相互Ping 通,因为只有在互通的前提下才涉及到方控制列表。 (4)在R1 上编号的IP 标准访问控制。 (5)将标准IP 访问控制应用到接口上。 (6)验证主机之间的互通性。 扩展IP访问控制列表配置: 新建Packet Tracer 拓扑图 (1)分公司出口路由器与外路由器之间通过V.35 电缆串口连接,DCE 端连接在R2 上,配置其时钟频率64000;主机与路由器通过交叉线连接。 (2)配置PC 机、服务器及路由器接口IP 地址。 (3)在各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让PC 间能相互ping 通,因为只有在互通的前提下才涉及到访问控制列表。 (4)在R2 上配置编号的IP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 (5)将扩展IP 访问列表应用到接口上。 (6)验证主机之间的互通性。 五、实验结果 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配置: PC0: PC1:

PC2:

PC1ping:

PC0ping: PC1ping: 扩展IP 访问控制列表配置:PC0: Server0: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实验一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了解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监控命令的用法。 2、学习和了解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的指令系统。 3、学习简单的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汇编程序设计。 二、预习要求: 1、学习TEC-XP16机监控命令的用法。 2、学习TEC-XP16机的指令系统、汇编程序设计及监控程序中子程序调用。 3、学习TEC-XP16机的使用,包括开关、指示灯、按键等。 4、了解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要求。 三、实验步骤: 在教学计算机硬件系统上建立与调试汇编程序有几种操作办法。 第一种办法,是使用监控程序的A命令,逐行输入并直接汇编单条的汇编语句,之后使用G命令运行这个程序。缺点是不支持汇编伪指令,修改已有程序源代码相对麻烦一些,适用于建立与运行短小的汇编程序。 第二种办法,是使用增强型的监控程序中的W命令建立完整的汇编程序,然后用M命令对建立起来的汇编程序执行汇编操作,接下来用G命令运行这个程序。适用于比较短小的程序。此时可以支持汇编伪指令,修改已经在内存中的汇编程序源代码的操作更方便一些。 第三种办法,是使用交叉汇编程序ASEC,首先在PC机上,用PC机的编辑程序建立完整的汇编程序,然后用ASEC对建立起来的汇编程序执行汇编操作,接下来把汇编操作产生的二进制的机器指令代码文件内容传送到教学机的内存中,就可以运行这个程序了。适用于规模任意大小的程序。

在这里我们只采用第一种方法。 在TEC-XP16机终端上调试汇编程序要经过以下几步: 1、使教学计算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具体步骤见附录联机通讯指南)。 2、使用监控命令输入程序并调试。 ⑴用监控命令A输入汇编程序 >A 或>A 主存地址 如: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A 2000↙;表示该程序从2000H(内存RAM区的起始地址)地址开始 屏幕将显示: 2000: 输入如下形式的程序: 2000: MVRD R0,AAAA ;MVRD 与R0 之间有且只有一个空格,其他指令相同 2002: MVRD R1,5555 2004: ADD R0,R1 2005: AND R0,R1 2006: RET ;程序的最后一个语句,必须为RET 指令 2007:(直接敲回车键,结束A 命令输入程序的操作过程) 若输入有误,系统会给出提示并显示出错地址,用户只需在该地址重新输入正确的指令即可。 ⑵用监控命令U调出输入过的程序并显示在屏幕上 >U 或>U 主存地址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七--脱机方式下微代码装入与执行实验

实验七脱机方式下微代码装入与执行实 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微程序的编制、装入、执行,验证微程序控制的工作方法。 (2)观察微程序的运行过程,未进行简单模型计算机实验作准备。 二、实验原理 (1)时序信号 (2)指令与微指令周期 (3)机器指令与机器指令周期 (4)微程序控制器逻辑结构 (5)微程令流程分析 (6)微程令译码分析 三、实验过程 (1)连线 ①把时钟单元(CLOCK UNIT)的T1-T4接到微程序控制单元(MAIN CONTROL UNIT)的T1-T4。用另一根线把时钟单元(CLOCK UNIT)的T4接到微程序控制单元(MAIN CONTRO UNIR)的T4。 ②把手动控制开关单元(MANUAL UNIT)的MA6-MA0接到微程序 控制单元(MAIN CONTROL UNIT)的MA6-MA0。 (2)写入伪代码操作过程

①拨动一下开关,即实现“1—0—1”,产生一个清除脉冲,使微 程序控制单元(MAIN CONTROL UNIT)初始化。 ②把微程序控制单元(MAIN CONTROL UNIT)右上角的编程开关置 于“READ”状态 ③把时钟单元(CLOCK UNIT)的RUN/STEP开关置于“STEP”状态。 ④在手动控制单元(MANUAL UNIT)的MA6-MA0开关上拨入微控 制存储器地址开关MA6—MA0,按表2-15从00H开始。 ⑤在微程序控制单元(MAIN CONTROL UNIT)的微指令代码开关 MK23-MK0上按表2-15的内容拨入24位的微指令,微指令代码显示灯上显示拨入的微指令代码。 ⑥按动时钟单元(CLOCK UNIT)的“START”按键,产生一组时序信 号(T1—T4),作用是把微指令代码开关MK23-MK0上的24位的微指令代码希尔与MA6—MA0指定的微程序控制存储器(2816)单元中,并显示MA6—MA0微程序控制存储器地址。 ⑦把MA6—MA0开关上微控至存储器地址加1,变成01H, 02H,………,重复上面第(5)、第(6)两步直接把表2-15中微指令代码全部写入微程序控制储存器(2816)中。 (3)校验微代码操作过程 ①拨动一下开关,即实现“1—0—1”,产生一个清除脉冲,使微 程序控制单元(MAIN CONTROL UNIT)初始化。 ②把微程序控制单元(MAIN CONTROL UNIT)右上角的编程开关置 于“READ”状态,确保RUN/STEP开关置于“STEP”状态。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七、传输层可靠传输协议GBN编程实验报告

实验七、传输层可靠传输协议G B N编程实验报告序号:姓名:学号:成绩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编写实现一个简单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GBN的发送和接收代码,模拟可靠数据传输 2、理解TCP协议可靠传输的差错检测、重传、累计确认、定时器的可靠传输策略。 二、实验原理: 在GBN中,发送端不需要在接收到上一个数据包的ACK后才发送下一个数据包,而是可以连续发送数据包。在发送端发送数据包的过程中,如果接收到对应已发送的某个数据包的NACK,则发送端将NACK对应的某个数据包进行重发,然后再将该数据包之后的数据包依次进行重发。 三、结果分析: 本次试验中采用java语言进行程序编写 代码注释: (一)S ender类 import java.util.Timer; public class Sender extends Thread{ public int windowsize=3; //发送方窗口长度设为3 public String[] data={"data1","data2","data3", "data4","data5","data6","data7"}; //模拟七个数据包public int sign[]={0,1,2,3,4,5,6}; //为7个数据包标号 public int localack=-1; //保存最近收到的ACK public Timers litime=null; //定时器(这里定为2秒) public int switches=0; //超时标志,1为超时 public int windowsign[]; //当前窗口内待发的数据分组的序号 public int acksign=0;

计算机网络实验

试验一 利用wireshark抓包工具抓包 一、实验名称 使用网络协议分析仪 Wireshark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安装和配置网络协议分析仪Wireshark的方法; 2. 熟悉使用Wireshark工具分析网络协议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协议格式、协议层次和协议交互过程的理解。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安装和配置Wireshark的网络协议分析仪,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4a11029560.html,。 2. 使用并熟悉Wireshark分析协议的部分功能。 四、实验环境 1.Windows7 操作系统PC机器。 2.PC机器具有以太网卡一块,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连接。 3.Wireshark软件(Wireshark-win64-2.0.2)。 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安装网络协议分析仪,从官网下载exe软件双击安装Wireshark-win64-2.0.2。

2:启用Wireshark进行试验。 2.1:启动初始如下显示: 2.2:分组捕获数据,并将捕获的数据保存为文件抓包实验数据.pcapng,当再次需要捕获时,可以打开文件在进行实验抓包。2.3:对数据进行协议分析。 在上部“俘获分组的列表”窗口中,有编号(No)、时间(Time)、源地址(Source)、目的地址(Destination)、协议(Protocol)、长度(Length)和信息(Info)等列(栏目),各列下方依次排列着俘获的分组。中部“所选分组首部的细节信息”窗口给出选中帧的首部详细内容。下部“分组内容”窗口中是对应所选分组以十六进制数和ASCII 形式的内容。 2.4无线网连接抓包实验数据如下图1 2.5本地连接网页抓包实验数据如下图2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七、综合实验

实验七综合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程序的结构。 2、掌握程序的设计、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假设有一组数据:5,-4,0,3,100,-51,请编一程序,判断:每个数大于0,等于0,还是小于0;并输出其判断结果。 即: 1 当x>0 y= 0 当x=0 -1 当x<0 DA TA SEGMENT X DB -25 Y DB ? DA 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 TA START:MOV AX,DA TA MOV DS,AX ;初始化 MOV AL,X ;X取到AL中 CMP AL,0 ;AL中的内容和0比较 JGE BIG ;大于等于0,转BIG MOV BL,-1 ;否则为负数,-1送BL JMP EXIT ;转到结束位置 BIG: JE EE ;AL中的内容是否为0,为0转EE MOV BL,1 ;否则为在于0,1送BL JMP EXIT ;转到结束位置 EE: MOV BL,0 ;0送BL中 EXIT: MOV Y,BL ;BL中内容送入Y单元 MOV AH,4CH INT 21H ;程序结束 CODE ENDS END START ;汇编结束

三.实验要求: 实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汇编程序清单、调试步骤、调试方法,以及对程序结果的分析等。 四.编程提示: 1、首先将原始数据装入起始地址为XX的字节存储单元中。 2、将判断结果以字符串的形式存放在数据区中,以便在显示输出时调用。 3、其中判断部分可采用CMP指令,得到一个分支结构,分别输出“y=0”, “y=1”, “y=-1”。 4、程序中存在一个循环结构,循环6次,调用6次分支结构后结束。 五.思考题: 程序中的原始数据是以怎样的形式存放在数据区中的?请用DEBUG调试程序观察并分析。 六.实验报告: 1、程序说明。说明程序的功能、结构。 2、调试说明。包括上机调试的情况、上机调试步骤、调试所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并对调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执行结果进行分析。 3、画出程序框图。 4、写出源程序清单和执行结果。 5、回答思考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 算 机 网 络 实 验 报 告 学校:中原工学院 学院:计算机学院 班级:网络092 学生:李东杰 学号:200900824217 日期:2010年12月25日

实验1 WIN32网络配置命令使用 一、实验内容: 网络测试工具—PING.EXE 网络配置查看程序—IPCONFIG.EXE 网络链接统计工具—NETSTA T.EXE 操纵网络路由表的工具—ROUTE.EXE 地址解析工具—APR.EXE 路由跟踪工具—TRACERT.EXE 二、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WIN32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功能的命令。熟悉WIN32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和输出格式。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命令输出项的含义 三、实验步骤 1、最常用的网络测试工具-PING.EXE 作用:Ping的主要作用是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CP/IP 协议后才可以使用。 原理:向远程计算机通过ICMP协议发送特定的数据包,然后等待回应并接收返回的数据包,对每个接收的数据包均根据传输的消息进行验证。默认情况下,传输四个包含32 字节数据(由字母组成的一个循环大写字母序列)的回显数据包。过程如下: (1)(1)通过将ICMP 回显数据包发送到计算机并侦听回显回复数据包来验证与一台或多台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2)(2)每个发送的数据包最多等待一秒。 (3)(3)打印已传输和接收的数据包数。 用法: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计算机组成原理全部实验.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王玉芬2012年11月3日

基础实验部分该篇章共有五个基础实验组成,分别是: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 实验二存储器实验 实验三数据通路组成与故障分析实验 实验四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实验五模型机CPU组成与指令周期实验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 运算器又称作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是计算机的五大基本组成部件之一,主要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加法器,加减乘除运算等都是通过加法器进行的,因此,加快运算器的速度实质上是要加快加法器的速度。机器字长n位,意味着能完成两个n位数的各种运算。就应该由n个全加器构成n位并行加法器来实现。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对运算器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方式。 2.掌握算术逻辑运算部件的工作原理。 3. 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4. 给定数据,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二、实验内容: 完成不带进位及带进位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实验。 总结出不带进位及带进位运算的特点。 三、实验原理: 1.实验电路图

图4-1 运算器实验电路图

2.实验数据流图 图4-2 运算器实验数据流图 3.实验原理 运算器实验是在ALU UNIT 单元进行;单板方式下,控制信号,数据,时序信号由实验仪的逻辑开关电路和时序发生器提供,SW7-SW0八个逻辑开关用于产生数据,并发送到总线上;系统方式下,其控制信号由系统机实验平台可视化软件通过管理CPU 来进行控制,SW7-SW0八个逻辑开关由可视化实验平台提供数据信号。 (1)DR1,DR2:运算暂存器, (2)LDDR1:控制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运算暂存器DR1,高电平有效。 (3)LDDR2:控制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运算暂存器DR2,高电平有效。 (4)S3,S2,S1,S0:确定执行哪一种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运算功能表见附录1或者课本第49页)。 (5)M :M =0执行算术操作;M =1执行逻辑操作。 (6)/CN :/CN =0表示ALU 运算时最低位加进位1;/CN =1则表示无进位。 (7)ALU -BUS :控制运算器的运算结果是否送到总线BUS ,低电平有效。 (8)SW -BUS :控制8位数据开关SW7-SW0的开关量是否送到总线,低电平有效。 四、实验步骤: 实验前首先确定实验方式(是手动方式还是系统方式),如果在做手动方式实验则将方式选择开关置手动方式位置(31个开关状态置成单板方式)。实验箱已标明手动方式和系统方式标志。所有的实验均由手动方式来实现。如果用系统方式,则必须将系统软件安装到系统机上。将方式标志置系统模式位置。学生所做的实验均在系统机上完成。其中包括高 ALU DR1 DR2 LDDR1 T4 LDDR2 T4 S1 S2 M0 S0 CN S3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6

第六节 CPU组成与机器指令执行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将微程序控制器同执行部件(整个数据通路)联机,组成一台模型计算机; (2)用微程序控制器控制模型机数据通路; (3)通过CPU运行九条机器指令(排除中断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牢固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 二、实验电路 本次实验用到前面四个实验中的所有电路,包括运算器、存储器、通用寄存器堆、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微程序控制器等,将几个模块组合成为一台简单计算机。因此,在基本实验中,这是最复杂的一个实验,也是最能得到收获的一个实验。 在前面的实验中,实验者本身作为“控制器”,完成数据通路的控制。而在本次实验中,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执行指令结束的一个机器指令周期,是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的,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三、实验设备 (1)TEC-9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台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直流万用表一只 (4)逻辑测试笔一支 四、实验任务 (1)对机器指令系统组成的简单程序进行译码。 (2)按照下面框图,参考前面实验的电路图完成连线,控制器是控制部件,数据通路(包括上面各模块)是执行部件,时序产生器是时序部件。连线包括控制台、时序部分、数据通路和微程序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其中,为把操作数传送给通用寄存器组RF,数据通路上的RS1、RS0、RD1、RD0应分别与IR3至IR0连接,WR1、WR0也应接到IR1、IR0上。 开关控制 控制台时序发生器 时序信号 开关控制指示灯信号控制信号时序信号 控制信号 微程序控制器数据通路 指令代码、条件信号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实验报告 班级:电子信息专业级班学号: 姓名: 实验项目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验证性)实验所属课程:计算机网络 实验室(中心):软件实验室 指导教师: 实验完成时间: 2016 年 6 月 29

实验1 控制台网络操作的基本命令 实验目的: 掌握和使用控制台网络操作的基本命令:ipconfig,ping,tracert,arp,dhcp,nslookup,netstat。 实验环境: Windows7,使用命令提示符 实验步骤: ipconfig 使用ipconfig/all查看自己计算机的网络配置,尽可能明白每行的意思。 分析:你和旁边的计算机是否处于同一子网,为什么? Ping 练习ping命令,掌握反馈的意思。 通过ping/?了解ping命令的各种选项并实际使用。 Tracert/pathping 使用tracert或pathping进行路由追踪。 思考为何能进行路由追踪?请实际验证。 Arp 以arp –a命令,查看当前arp缓存,并通过网络获得查看缓存的变化。 以arp –s命令将网关设置为静态arp。 Dhcp 使用ipconfig/release释放自动获取的网络配置,并用ipconfig/renew重新获取,了解DHCP。 如果你不能释放,请思考如何处理。 常用端口号 打开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services文件,了解常用的端口号分配。 Netstat 练习netstat命令,查看当前的网络连接状况。 Nslookup 练习nslookup命令,进行命令行的DNS解析。 Hosts文件 打开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文件,思考如何屏蔽浏览网页和观看视频时的广告? 实验内容: ipconfi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