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研究进展论文

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PCR-DGGE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植物学科研究进展

专业年级植物学2014级

学号 20141069

姓名成斌

2015年 1月 20日

PCR-DGGE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成斌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在真菌研究中技术应用的主要步骤:从样品中直接提取真菌DNA,选取5′端含GC夹的特异性引物对18S rDNA或IST序列等的部分片段进行扩增,得到合适的目的DNA片段,并在变性梯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电泳,使不同来源的真菌DNA 片段有效分离,再进行各种分类分析。

关键词: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真菌;引物;DNA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能够与80%以上的陆生植

物形成共生体[ 1 - 2 ]。它能够提高植物抗旱性、抗病性,促进生长,提高产量,改善作物矿质营养,被誉为“生物肥料”[ 3 ]。由于AM真菌至今仍然不能被纯培养,给菌种鉴定、遗传学以及群落生态学研究等带来不少难题[ 4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分子技术已被应用到AM真菌研究中。目前,国外已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而国内在该领域研究则进展缓慢[ 5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是在含有浓度线性递增变性剂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将具有不同碱基序列而长度相似的双链DNA分离[8]。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是由Fischer和Lerman于1979年最先提出的用于检测DNA突变的一种电泳技术[ 7 ]。后来,该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并证实了这种技术在研究自然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差异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并且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环境样品中优势种

群的动态变化规律[ 8 - 9 ]。目前,在原核生物生态学研究中DGGE技术已发展的较为成熟。然而,将其应用于真核生物生态学研究的报道,并不多见[ 5 ]。

1 样品DNA的提取

从样品中提取DNA 的产率,直接决定了DGGE 条带的代表性[14]。DNA产率低,其条带的代表性就差。真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为获得较高的DNA 提取产率,DNA 提取方法也需要根据样品的特性具体分析,寻找针对性较强的处理方法。

1.1 土壤样品中真菌DNA 的提取

对于土壤样品DNA的提取,通常会采用改良后的Bead-Beating 法[5]。具体方法是:称取10 g土样,

放入盛有数粒无菌玻璃珠(直径3~5 mm)的三角瓶中,加15 mL 提取缓冲液;在180 r/min,37℃条件下振荡30 min后,加2 mL 20% SDS 继续振荡10 min;65℃水浴1 h后,6 000×g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加0.5倍体积PEG (30%) -NaCl(1.6 mol/L),混匀后室温下静止2 h,在10 000×g离心20 min,沉淀用2 mL TE重新悬浮;加4 mol/L NaAC至终浓度0.3 mol/L,用酚-氯仿-异戊醇抽提一次,0.6

倍体积异丙醇沉淀2 h,12 000 ×g离心20 min,沉淀干燥后,200 μL TE溶解,经纯化后,-20℃保存。

1.2液体样品中真菌DNA 的提取

对于液体样品,需要首先进行离心,将收集的沉淀物重新溶解后,即可进行DNA 提取操作。对于DNA提取前的预处理,可选用常规方法,如机械研磨法、酶解制备原生质体法、氯化苄法等[15],需根据不同样品的具体特征进行选择。

DNA提取完毕后,可以通过电泳进行检查,或者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查DNA 的纯度[14]。如纯度不够,可以利用纯化试剂盒做进一步的纯化。

1.3丛枝菌根样品中真菌DNA的提取

丛枝菌根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大量存在于农田、森林、沙漠、煤渣、盐碱地、贫瘠土壤等生态环境中,能够侵染约80%的陆生植物[16],与根系共生形成丛枝菌根。丛枝菌根真菌DNA 的提取,可以Saito 等人[17]开发的方法为基础,稍加改进即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基本过程为:取丛枝菌根样品1.5 g 左右,冲洗干净后剪成约0.5 cm 长的碎段放入研钵中,加入约1.0 g 石英砂,充分研磨,加4 mL 1 mol/L Tris-HCL(pH8.0),移入10 mL 离心管中;沸水浴15 min,8 000×g 离心15 min,上清液加4 mol/L NaAC(pH5.4)至终浓度0.3 mol/L,0.6倍体积异丙醇沉淀2 h,14 000×g离心10 min,弃上清液;沉淀物用1mL 70%乙醇漂洗一次;用100 μL无菌水溶解沉淀,在-20℃保存。

1.4真菌孢子DNA的提取

采用湿筛法[18]获取孢子。由于孢子即为细胞,所以样品的处理并不复杂,只需破坏其细胞壁,即可进行基因组总DNA的提取。采用石英砂震荡破壁再进行提取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提取效果[19]。

1.5霉菌DNA的提取

霉菌DNA 的提取,可采用改良的氨苄法[20]。具体操作步骤:取液体培养20 h 的菌液各1.5 mL,在水浴式超声波破碎仪中超声处理3 min,12 000 r/min 4℃离心12 min;弃去上清液,收集菌体,在菌体中加200 μL TE 提取液(100 mmol/L 的Tris-HCl(pH9.0)、40 mmol/L 的EDTA(pH 8.0)),在旋涡混合器上充分振荡使之充分混匀后,再加入40 μL 10% SDS、120 μL氯化苄,在旋涡混合器上剧烈振荡,至管内混合物呈乳状;置于50℃水浴1 h 左右,每10 min 振荡混合一次,直到溶液变黏稠;加入120 mL 3mol/L NaA C混匀,冰浴15 min,12 000 r/min 4℃离心12 min,弃去沉淀;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缓慢混匀,室温沉淀20 min(有细丝状沉淀出现),12 000 r/min 离心10 min;

沉淀物在无菌操作间自然干燥30 min 左右,再溶于50 μL TE 中(10mmol/L 的Tris-HCl(pH9.0)、1mmol/L 的EDTA(pH8.0)),置-20℃保存备用。

2 PCR 扩增

在PCR扩增中,引物的选择、扩增程序和PCR产物的质量都可能造成群落结构的分析偏差,因此需要慎重对待。

2.1引物的选择

对于特定微生物种群或类群的DNA扩增,需要根据其分类等级的DNA特征,设计相应的具有特定碱基序列的引物。对于真菌,目前常采用18S rDNA和IST序列的部分片段进行DNA扩增。18S rDNA序列具有很高的保守性,适用于种以上分类界元(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的不同生物类群间的系统分析[21-23]。ITS 区为非翻译区,序列多态性较广泛,适用于不同种和不同亚种的生物种群的系统分析[24,25]。18S rDNA常用的通用引物有NS1、NS3、NS5、NS6、NS8、NS9、18SF和18SR,ITS常用的通用引物包括ITS1、ITS2、ITS3、ITS4、ITS1- F、ITS4- B等[26]。也有采用26S rDNA序列的部分片断作为通用引物的例子[27],如NL1、NL4等。表1给出了几种真菌常用的引物序列。

表1 真菌常用引物

真菌种类引物引物序列参考文献

担子菌与子囊菌(Basidiomycota & Ascomycota) ITS1 TCCGTAGGTGAACCTGCGC

[24] ITS4 TCCTCCGCTTATTGATATGC

ITS7 GGAAGGTAAAAGTCAAGG

真菌菌根(Mycorrihiza) ITS1-F CTTGGTCATTTTAGAGGAAGTAA

[25] ITS4-B CAGGAGACTTGTACACGGTCCA

担子菌(Basidiomycota) NS1 GTAGTCATATGCTTGTCTC

[25] NS8 TCCGCAGGTTCACCTACGGA

假丝酵母(Candida) PR3F ATTGGAGGGCAAGTCTGGTG

[26] PR3R CCGATCCCTAGTCGGCATAG

子囊菌(Ascomycota) NL1 GCATATCAATAGCGGAGGAAAAG

[27] NL4 GGTCCGTGTTTCAAGACGG

对于长度超过500 bp 的DNA 片段,常规的DGGE 电泳技术只能有50 %的检出率[21]。采用在引物上连接“GC 夹”的方法,可显著提高PCR 产物质量,从而提高DNA 片段的检出率[28]。

2.2 扩增程序

扩增程序一般包括预变性、变性、退火和延伸几个主要过程。为了提高扩增产物质量,需要根据拟扩增DNA片段的长度,确定适宜的反应体系、反应时间、反应循环数和反应温度等。其中,退火温度的确定在各影响因素中最为关键,可通过温度梯度PCR 试验进行确定[29]。

2.3扩增产物的检查

对于PCR 产物的检查,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需要注意,常用染料溴化乙啶(EB)为致癌物质,可以用Goldview 染色替代。Goldview 有与EB相同的灵敏性,且安全无毒[30]。

3 DGGE

3.1 DGGE药品的准备

目前,真菌DGGE 技术多采用双梯度法(即聚丙稀酰胺和变性剂为2 个梯度)以减缓条带的进一步迁移,提高分离效果[31]。聚丙烯酰胺浓度范围一般为6~12 g/100 mL;而变性剂尿素和去离子甲酰胺的梯度一般选取40%~55%这个区间(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调整)。另外,制备凝胶还需要过硫酸铵以及TEMED。

3.2 DGGE凝胶的制备

凝胶制备步骤繁琐,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擦净玻璃板,组装梯度生成装置,进胶,插上梳子,试漏检验,凝胶,清洗用具。其中每一步操作都可能对电泳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整个过程均需精心操作。

3.3电泳

在胶凝固好之后,即可进行电泳操作。首先将电泳槽中的液体预热到设定温度,将玻璃板与凝胶板架固定好同时检查并确认无漏水现象,将凝胶板架、温度控制系统以及电泳槽组装好,接通电源,当温度再次加热到所需温度时,关掉所有电源,拔掉梳子进样;然后再将温度控制装置再次组装好,接通温控器电源,温度调致所需,打开heat键,运行5 min后,打开电泳仪电源以及bump键,调节电压到所需,调节时间。

3.4染色及成像

电泳完毕后,剥胶染色。银染法和采用SYBR GreenⅠ等新型染料的染色法,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染色效果,但SYBR GreenⅠ等新型染料价格昂贵,因此前者更为常用。将凝胶染色后,采用凝胶成像仪扫描,即可获得用于微生物群落分析的DGGE图谱。

3.5 条带分析及回收

DGGE图谱可以采用Quantity one(Bio-rad)软件进行分析,从中可以获得优势菌群及群落结构的基本信息。对于凝胶上的特异性DNA条带,可以进行切割回收,PCR扩增后测序。通过Blast软件,将

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进行比对,并下载最相近的序列,以phylip软件按最小相邻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RDP数据库,可寻找到最相近的种属。

4 PCR-DGGE在真菌群落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利用PCR-DGGE技术,可以对来源于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功能基因甚至是基因组学的研究,并可以同时分析多个样品,因此该技术成为目前监测微生物群落动态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32]。通过该项技术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不同环境中的真菌及各类微生物的相关信息,包括环境中存在着的许多不可培养但具有很高利用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的菌种,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了解他们的生物学特性,将对未来产生重要的意义。与AFLP、FISH其它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后,必将进一步发挥DGGE 技术的效能,更好地为微生物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服务。

参考文献

[1] Fischer S G,Lerman L S.Lengthin dependent separation of DNA restriction fragments in two-ditment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J] .Cell,1979,16:191-200.

[2] Pedro M S,Haruta S,Hazaka M,et al.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e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from

field-scale compost[J]. BiosciBioeng 2001, 91:159-165.

[3] Araya R,Tani K,Takagi T,et al. Bacterial activ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stream water and biofilm from an urban river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DGGE analysis [J]. FEMS Microbiol Ecology,2003,43:111-119.

[4] Randazzo C L,Torriani S,Akkermans A D L,et al. Diversity, dynamics, and activity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during production of an artisanal Sicilian cheese as evaluated by 16S rRNA analysis [J]. 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0,68:1 882-1 892.

[5] Yeates C,Gilling MR. Methods for microbial DNA extraction from soil for PCR application[J]. Biological Procedures Online,1998,1:40-47. (https://www.360docs.net/doc/4a11874667.html, /bpo/arts/1/6/m6.htm).

[ 6 ] Wang H F, ZhuW Y, YaoW, et al. DGGE and 16S rDNA sequencing analysis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colon content and feces of p igs fed whole crop rice[ J ]. Anaerobe, 2007, 13: 127 - 133.

[7 ] Van Tuinen D, Jacquot E, Zhao B,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root colonization p rofiles by a microcosm community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using 25S rDNA - targeted nested PCR[ J ]. Mol Ecol, 1998, 7: 879 - 887.

[ 8] Yeates C, GillingM R. Methods formicrobialDNA extraction from soil for PCR amp lification[ J ]. Biological Procedures Online, 1998, 1: 40 - 47.

[ 9 ] Schwarzott D, SchüβlerA. A simp l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ssuRNA gene DNA extraction, amp lification and cloning from single AM fungal spore[ J ]. Mycorrhiza, 2001, 10: 203 - 207.

[10 ] Helgason T,Daniell T J, Husband R, et al. Ploughing the word - wide - web[ J ]. Nature, 1998, 384: 431.

[11] Simon L, Lalonde M, Bruns T D. Specific amp lification of l8 s fungi ribosomal genes from vesicular arbuscular endomycorrhizai fungi colonizing roots[ J ]. App 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92, 58: 291 - 295.

[12 ] Comejo P,Azcón - Aguilar C,Barea J M, et al. Temporal 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 TTGE) as a tool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r2 buscularmycorrhizal fungi[ J ]. FEMSMicrobiology Letters, 2004, 241: 265 - 270.

[13 ] Uhlmann E, Gorke C, Petersen A, et al. Arbuscular mycorrhizae from arid parts of Namibia[ J ].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6, 64: 221 - 237

[14] 王小芬,王伟东,高丽娟,等.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详解[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11(5):1-7.

[15] 朱衡,瞿峰,朱立煌. 利用氯化苄提取适于分子生物学分析的真菌DNA[J]. 菌物系统,1994,13(1):34-40.

[16] 龙良鲲,宋贞,姚青, 等. AM真菌DNA的提取与PCR-DGGE 分析[J]. 菌物学报,2005,24(4):564-569.

[17] Saito K,Nishiwaki A,Sugawara K. DNA extraction from arbuscular mycorrhizal roots of 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 collected in the native grassland[J]. Grassland Science,2000,46(2):182-184.

[18] Liu R J,Li X L.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its application[M]. China Beijing,Science Press,2000,192-198.

[19] 周小玲,沈微,饶志明. 一种快速提取真菌染色体DNA的方法[J].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4):89-92.

[20] 薛淑静,岳田利,关健. 一种真菌DNA 提取方法的改进[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127(4):39-40.

[21] Machouart M,Lacroix C,Bui H,et al. Polymorp-hisms and intronic structures in the 18Ssubunit ribosomal RNA gene of the fungi Scytal-idium dimidiatum and Scytalidium hyalinum[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2004,238:455-467. [22] Sogin M L,Thomas D,Barns,et al.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fungi:Analyses of nuclear small subunit rRNA sequences[J]. Molecular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1992,9:231-241.

[23] Vu Nguyen Thanh,Martha S Van Dyk,Michael J Wingdel. Debaryomyces mycophilus sp. Nov.,a

siderophore-dependent yeast isolated from woodlice[J]. FEMS Yeast Research,2002,2:415-427.

[24] LeeS,Taylor T. Isolation of DNA from fungal mycelia and single spores[C]//Innis MA, GelfanDD H, Sninsky J J, White T J. PCR protocols: A guide to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Acadmeic Press,1990:282-287.

[25] Gardes M,Bruns T D. ITS Primer with enhanced specificity for basidiomycetes: Application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mycorrhizae and rustsMol Ecol[J],1993,11:113-118.

[26] 张志华,洪葵. 核酸序列直接分析在真菌鉴定方面的应用[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12(2):39-43.

[27] 白逢彦,贾建华,梁慧燕. 假丝酵母属疑难菌株大亚基rDNA D1/D2 区域序列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J]. 菌物系统,2002,21(1):27-32.

[28] SheffieldVC,CoxDR,MyersRM. Attachment of a 40-base-pair G+C-rich sequence(GC-clamp) to genomic DNA

fragments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ults in improved detection of single-base change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 1989 , 86 : 232-236.

[29] Myers R M,Fischer S G,Lerman L S,et al. Nearly all single base substitutions in DNA fragments joined to a GC-clamp can be detected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J]. Nucleic Acids Res,1985,13:3131- 3145.

[30] 蒋玲艳,王林果. 核酸染料的应用研究进展[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7(3):131-133.

[31] 李爱丽,姜涛,马峙英,等. 提高PCR产物的几种有效方法[J]. 生物技术通报,2003(6):33-35.

[32] Vallaeys T,Topp E,Muyzer G,et al. Evaluation of denaturing gradien gel electro phoresis in the detection of 16S rDNA sequence variation in rhizob and methanotrophs[J]. FEMS Microbiol.Ecol.,1997,24:279-285.

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流程

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流程 一个完整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阶段 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已成功培养的相近植物资料,结合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然后根据实验方案配制适当的化学消毒剂以及不同培养阶段所需的培养基,并经高压灭菌或过滤除菌后备用。 (2)外植体选择与消毒 选择合适的部位作为外植体,采回后经过适当的预处理,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成一定大小的小块,或剥离出茎尖,挑出花药,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上。(3)初代培养 接种后的材料置于培养室或光照培养箱中培养,促使外植体中已分化的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或顶芽、腋芽直接萌发形成芽。然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分化成不同的器官原基或形成胚状体,最后发育形成再生植株。 (4)继代培养 分化形成的芽、原球茎数量有限,采用适当的继代培养基经多次切割转接。当芽苗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再将一部分用于壮苗生根,另一部分保存或继续扩繁。进行脱毒苗培养的需提前进行病毒检测。 (5)生根培养 刚形成的芽苗往往比较弱小,多数无根,此时可降低细胞分裂素浓度或不加,提高生长素浓度,促进小苗生根,提高其健壮度。 (6)炼苗移栽 选择生长健壮的生根苗进行室外炼苗,待苗适应外部环境后,再移栽到疏松透气的基质中,注意保温、保湿、遮荫,防止病虫危害。当组培苗完全成活并生长一定大小后,即可移向大田用于生产。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衡量杂种优势(H )时,超中优势的计算方法为(P 1 、P 2 分别表示两亲本的性状平均值,F 1 为杂种一代的性状平均值):A. H =[F 1 -(P 1 +P 2 )/2]/(P 1 -P 2 )/2 B. H =(F 1 -P 1 )/P 1 C. H =[F 1 -(P 1 +P 2 )/2]/(P 1 +P 2 )/2 D. H = (F 1 -P 2 )/P 2 2. 根据植物梢端组织发生层学说,如果L II 层细胞发生突变,则下列器官或组织会发生变异的是: A .表皮B. 种子C. 不定根D. 中柱 3. 对于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而言,下列基因型的杂交组合能产生后代的是: A .S 1 S 2 ×S 1 S 2 B .S 1 S 2 ×S 1 S 3 C .S 1 S 2 ×S 2 S 3 D .S 1 S 2 ×S 3 S 4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论文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论文—月季组织培养技术 系别: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姓名:曹胜华 学号:200930771015

[摘要]月季为蔷薇科蔷薇属木本植物, 其花姿优美,花型丰富,花色齐备, 树型易修剪,栽培难度小;其花型大,美丽,幽雅,高贵。月季通常采用扦插、嫁接和压条繁殖,但是一些名贵品种扦插不易生根,主要靠芽接繁殖,而芽接速度慢,因而造成优良品种的月季苗供不应求。 [关键词] 月季组培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为月季的快繁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月季的改良上显示了很大的应用潜力。以月季为试材进行组培试验,综述了月季组织培养、快繁的研究技术及进展,并对月季组培的最优条件进行了总结。本研究探索出的月季组培快速繁殖技术,在试管苗单芽诱导丛生苗、利用代用品培养降低组培成本、试管苗管外扦插生根、试管苗微型化长途运输等方面,较前人有所改进。 一.月季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月季是世界栽培种类较多的多年生木本花卉之一。别名长春花、月月红、斗雪红、瘦客等,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其花姿优美,花型丰富,花色齐备, 树型易修剪,栽培难度小。其花型大,美丽,幽雅,高贵。在鲜花应用中,月季花的地位和比重与日俱增,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切花之一[1]。月季的花色可编制成完美的连续色谱。月季是重要的花卉,世界的销售额多年来稳居各类花)卉的第一或第二。月季的一大优点是分布极广,适应性良好,栽培容易。月季是四季常青花卉,花期长,花色多,芳香馥郁,由于其特殊的情感内涵和商品价值[2],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庭院装饰,并可制成月季盆景,作切花、花篮、花束等。此外,月季花可提取香料,根、叶、花均可人药,具有活血消肿、消炎解毒等功效。当前,月季育种是花卉育种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月季通常采用扦插、嫁接和压条繁殖,但是一些名贵品种扦插不易生根,主要靠芽接繁殖,而芽接速度慢,因而造成优良品种的月季苗供不应求[3]。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为月季的快繁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月季的改良上显示了很大的应用潜力。同时,月季组培和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也是体细胞克隆变异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重要前期工作[4]。 月季原产我国,早在汉代就有历史记载。2 0 0年前,月季植入西方和各国的蔷薇结缘,繁育出成千上万新月季品种,现代月季( 分为茶香月季 HT、聚花月季 F、壮花月季 Gr|、攀缘月季 CI、微型月季 Mi n、以及中国月季 Ch等 9大系。 ) 也随之推广到除热带和寒带外的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各地广为栽培的月季,是以中国月季为主要亲本,经以长期杂交育种而选育成功的。月季在观赏植物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全世界各国人民都普遍喜爱月季,月季的销售额多年来稳居各类花木的前茅。月季的用途很广( 如用藤本月季布置长廊、拱门;树状月季装饰主干道等)。 国外月季花卉工厂化育苗开展较早,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获得巨额外汇的支柱产业。我们国家的组织培养技术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但是产业化起步较晚。在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今天,植物组培技术广泛应用于月季花卉的繁殖育种.必将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月季生长繁殖速度较慢,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可大大缩短它的增殖周期,快速繁殖优良品种。在短期内繁殖出数以万计的苗木,这些苗木的遗传特性和表型特性与母株完全相同,完全保持了母株的优良特性。月季花组

植物观赏学论文

青岛00大学00学院 植物观赏学结课作业 姓名尹00 学号2013xxx 所在系人文系 专业班级环境设计e班 指导老师 庭院植物配置 植物观赏学马上就要结课了,我都在这门课的后续延伸很感兴趣,这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学以致用,因为我父亲近两年刚在江苏南

通市承包了两百多亩土地,一部分用来种植温室大棚蔬菜瓜果,一部分用来种植桂花等苗木。学习植物正适合我的口味,回去后不仅可以帮助父亲而且还有可能圆我一个儿时的梦。因为在我九岁的时候我就被父母接到了市里生活,这一待就是十年,期间很少会回老家,再后来我爸把爷爷奶奶接到城里住后更是很少回家了。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自己在家乡建造一个别墅花园:根据老家旧房子的地形,因地制宜地建造一个大庭院房门正南面有小岭,在小岭上铺有绿油油的草坪,几颗松树还有红枫在点缀。小玲的南面是一排排的树林,树林下有小河池塘。花圃在别墅的四周,再往东面是蔬菜瓜果园,不仅有葡萄,桃,梨等水果还有各种蔬菜的小菜园。等父母老了就让他们回到我设计的庭院里居住,没事养养花,种种菜,还可以去小河里钓钓鱼,去树林里散散步,全家人在草坪上大树下烧烤吃饭等。这是我这辈子最想完成的心愿了! 关于这次论文我对于庭院配置比较感兴趣,所以我想了解一下。因为植物学的原因我对家乡的植物我也都有所理解了。先说说我对庭院植物的了解吧,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 我出生在农村,记得小时候在家里就从没有闲得住过,没事总是和小伙伴一起去黑松林,因为老家在山岭上所以松树特别多村里几乎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中着一两颗松树,我清楚地记得我爷爷家里一共有两颗松树,在院子的东北角和西北角。大门前还有一颗大国槐,估计现在有两人合抱粗了,在房屋旁边的夹道里还有一颗老柿子树,每年结的果又大又甜。因为地处山地房子再往东有一个大坡,坡下是爷

近代物理学史论文

关于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的思索 【摘要】:力学又称经典力学,是物理学发展的最早的分支学科。力学知识最早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生产劳动的经验。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和古代劳动人民日常物理经验和科学家的努力探索精神是分不开的。经典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天体和地面上物体的机械运动。、现在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本人关于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的思索:古希腊对物理学的贡献、中国古代的力学成就、伽利略的运动理论、牛顿与经典力学的建立。 【关键词】:第谷与开普勒奠基人——伽利略牛顿力学 首先谈谈古希腊对物理学的贡献。古希腊人在文化领域取得光辉夺目成就的同时,也对科学做出巨大的贡献。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和阿基米德(前287—前212)是古希腊的伟大学者,是古希腊力学知识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研究了在重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论证了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区分了物质方面的运动、量方面的运动和空间方面的运动。他的主要成就有时提出了以下五点:(1)物体的运动:物体永远在运动变化,变化就是运动;(2)将自然界的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非自然运动;(3)①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对抛体运动的解释:自然界害怕虚空,填补空虚推动物体;(5)自由落体:物体越重,下落速度应该越大。 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对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和他的以下几点精神十分不开的:(1)亚里士多德能够摆脱神的意志,并能形成一套自圆其说的体系,在当时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2)亚里士多德重视近身事物的观察,强调思辨的作用,并总结出结论解释现象,引起众多的讨论与研究。与亚里士多德从小对自然科学特别爱好,也很钻研、好学多问、才华横溢、成绩优异也是分不开的。在那个物理理论贫瘠的年代,亚里士多德的成就是璀璨的,虽然由于他自身的局限性,提出的一些错误的观点,阻碍了物理学的快速发展,但是他对物理的贡献仍然是不可否认的。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继亚里士多德之后又一科学巨匠,他从生产实践出发,运用数学的方法建立起静力学,被誉为“力学之父”,还有人认为他是近代型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力学上的贡献主要是严格地证明了杠杆定律的浮力定律,后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

电子信息工程1班201207020122 杨若雯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 杨若雯 电子信息工程1班 201207020122 摘要: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电脑,已历经了50多个春华秋实。50余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电脑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回顾电脑发展的历史,并依此上溯它的起源,真令人惊叹沧海桑田的巨变;历数电脑史上的英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发明故事,将给后人留下了长久的思索和启迪。 关键词:机械、电子、晶体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 引言:计算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用手指计算、石头计算或绳结计算,当文化越来越复杂、社会越来越进步,计算工具也在相应变化,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就源于这种需求。而计算机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果说,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那么计算机的发明则导致了信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名叫ENIAC。60余年来,计算机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之迅猛是当初发明者所始料未及的,如今,“计算”已经无所不在,计算机及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而再从头回顾,我们会惊喜而又毫无意外地发现,其实这一切,都是人类文明史的必然产物,是长期的客观需求和技术准备的结果,那些令人惊艳的天才们与无数的专家们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今天的一切——那么庞大迅捷的联系网与媒介,而我们这些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所要做的,就是在计算机的未来历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计算机的史前时代 计算机的史前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我们祖先用手指或者石头绳结帮助计数的远古时代。数学的萌芽让公元前四五千年的苏美尔人开始了“数字化生存”的初次尝试,他们在发明楔形文字的同时,也在泥板上刻下了人类最早的数字符号。 随后,计算工具开始了快速的演变。中国古代的筹算发展成了算盘,这是人类经过加工制造出来的第一种计算工具,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要成就之一。而西方自17世纪初起,也开始出现了计算尺,至1957年,卡西欧公司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小型电子计算器。 机械式计算机 在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前,从17世纪至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计算机”的研究,这些计算机虽然构造简单、性能不够好,但其工作原理与现代计算机极为相似,为现代计算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计算机的荣誉应归功于德国图宾根大学的教授威廉·契克卡德,他的发明早于1642年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思想家布莱斯·帕斯卡的加法机。1674年,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因独立发明微积分而与牛顿齐名的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发明了乘法机。1805年,法国一位机械大师约瑟夫·杰卡德完成了法国纺织机械师贝斯莱·布乔关于“穿孔纸带”的构想,设计制造了“自动提花编织机”,这意味着程序控制思想的萌芽。1822年,被誉为“现代计算机的奠基人”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查尔斯·巴贝奇从杰卡德的“自动提花编织机”上获得灵感,制成了差分机,并提出了“分析机”的构想,为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1873年,美国人弗兰克·鲍德温制造出手摇式计算机,这在电子计算器发明之前是办公室和家庭主要的计算装置。 从机械到电子的进程 机械式计算机采用的都是机械零件,利用机械转动原理工作,而在社会的发展中,电气控制技术逐渐取代了纯机械装置,这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也标志着由机械计算机时代向电子计算机时代迈进。 1888年,美国统计专家赫尔曼·霍列瑞斯博士首次使用了穿孔卡技术的数据处理机器,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本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本步骤 一、母液的配置 1、MS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将大量元素配制成1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依次分别称取扩大10倍的:NH4NO3 、KNO3 、KH2PO4 、 MgSO4·7H2O 、CaCl2·2H2O ,所有药品称取完毕后用蒸馏水逐个溶解,待全部溶解后,最后定容至500ml,转入500ml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2、MS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将微量元素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依次称取:MnSO4· 4H2O 、ZnSO4·7H2O 、 H3BO3 、KI 、CuSO4·5H2O 、CoCl2·6H2O ,用蒸馏水逐个溶解,待全部溶解后,用容量瓶定容至500ml,转入500ml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3、MS铁盐母液配制 将铁盐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称取扩大100倍的:称

FeSO4·7H2O 和Na2·EDTA ,把FeSO4·7H2O和Na2·EDTA·2H2O分别置于200ml蒸馏水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磁力搅拌器,边加热,边搅拌)。保持加热,把FeSO4溶液慢慢倒入Na2·EDTA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接近沸腾时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加蒸馏水到最终容积500ml,置于棕色细口瓶中,用力振荡1~2min,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在室温下避光保存一段时间令其充分反应后,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4、MS有机化合物母液的配制 将有机化合物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称取扩大100倍的:肌醇、维生素B1 、烟酸、甘氨酸、维生素B6 、蔗糖,用蒸馏水依次溶解并定容至500ml后,转入500ml 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二、植物激素的配置 常见激素: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3-丁酸(IBA)、激动素(6-糠氨基嘌呤、 KT)、6-苄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3)、 1、生长素类: (1)、生长素类在组织培养中的主要作用是:诱导细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诱导愈伤组织

植物组织培养论文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及其应用 刘兆书、王梦瑶、王瑞雄、尹树明、左通通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总结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组织培养技术在育种和脱毒快繁方面的应用,为今后植物组织培养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快繁;脱毒;育种 德国的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提出细胞全能性理论以后,在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下,植物组织培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后,该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与深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也越发的广泛。育种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形成了一门理论和技术;在工厂化育苗方面,产生巨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同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也促进设施农业、食品、工业、医药业等领域发展,现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简单总结。 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 1.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史 1838-1839年,德国的植物学家T. Schleidon和动物学家T. 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1902年德国的植物学家Haberlandt提出: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具有植物细胞全能性。1904年Harming在无机盐和蔗糖溶液中对萝卜和辣根菜的胚进行培养,发现离体胚可以发育成熟,并提前萌发成小苗。1937年White 发现了B族维生素,建立了第一个由已知化合物组成的培养基,该培养基被定名为White培养基。同时法国的Gautherer和Nobecourt也发现了B族维生素的重要性,三个人被誉为植物组织培养学科的奠基人。1952年Morel和Martin通过茎尖分生组织的离体培养,从已受病毒侵染的大丽花中首次获得脱毒植株。1953-1954年Muir利用震荡培养和机械方法获得了万寿菊和烟草的单细胞,实施了看护培养,使单细胞培养获得了成功。1957年Skoog和Miller提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控制器官形成。1958年英国学者Steward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获得了人工体细胞胚,这一实验证实了Haberlandt的细胞全能性理论。到20世纪60年代组织培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基础理论、实际操作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比如在植物体细胞杂交、单倍体育种、种质资源保存、快速育苗、人工种子制造、次生代谢物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2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现状 1.2.1国内的研究发展现状我国的组织培养与国外相比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却比较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掀起了单倍体育种的高潮,在作物育种上取得了一些实用性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用花药或花粉育出的植物已超过22科52属160种。目前我国组培已经进入了生产阶段,实现了花卉、果树、蔬菜等100多个品种的工厂化生产。花卉出口年创汇达800多万美元。 1.2.2国外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发展现状国外的组培发展的比较快,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了兰花产业。80年代后,以商品为目的的组培苗生产量以

观赏植物在室内绿化中的应用

《室内健康植物》课程论文观赏植物在室内绿化中的应用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09级 学号222009*********姓名蓝安 二○一二年七月十三日

观赏植物在室内绿化中的应用 蓝安1 (1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近来人们对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摆放植物作为装饰进行美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室内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姿态、颜色各异,但多以其优美淡雅、返朴归真、自然亲切以及摆放周期长、易于管理而倍受人们的喜爱。作者就室内观赏植物在室内装饰中的功用谈点浅见,论述了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室内观赏植物的分类,并针对新装居室、人员众多的办公空间、病菌较多的医疗保健场所以及对景观要求较高的商业空间,提出适合的植物种类和陈设方法。现代庭院绿化迅速发展,对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净化空气,美化城市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室内绿化装饰前景更被看好.通过实例说明室内观赏植物对绿化装饰的作用,为室内养花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室内;观赏植物;绿化装饰;应用 On application of Ornamentation Plants in Indoor Decoration Lan an (1 Marxist Schoo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eople had more and more sever demand on production and living environment. Indoor ornamental plants are popular among people, as a way of indoor decoration, which has different kinds, different shapes and colors. Indoor Ornamental Plants had enjoyed a reputation for super pure, elegance, decent. In exception, they are easy to manage and Long life cycle. 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will shares some viewpoint towards the application of ornamentation plant in indoor decoration and tackles the eco-effect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m. Further more, the author gives some advice on how to choose plants and how to display them appropriate for those settlers ready to move into new building with home improvement, crowed office, health care establishments with to much bacteria and commercial space with higher requirement on landscape.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moderate greening do a great help to cities, so the prospect of indoor decoration is valued. Key words: Indoor; ornamental plant; greening decoration; application

物理学发展史

物理学发展史 公元1638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一书出版,书内载有斜面实验的详细描述。伽利略的动力学研究与1609~1618年间德国科学家开普勒根据天文观测总结所得开 普勒三定律,同为牛顿力学的基础。 公元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利拆利作大气压实验,发明水银气压计。 公元1646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公元1654年,德国科学家格里开发明抽气泵,获得真空。 公元1662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实验发现波义耳定律。十四年后,法国科学家马里奥 特也独立的发现此定律。 公元1663年,格里开作马德堡半球实验。 公元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作色散实验。 公元1669年,巴塞林那斯发现光经过方解石有双折射的现象。 公元1675年,牛顿作牛顿环实验,这是一种光的干涉现象,但牛顿仍用光的微粒说解 释。 公元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作风筝实验,引雷电到地面。 公元1767年,美国科学家普列斯特勒根据富兰克林导体内不存在静电荷的实验,推得 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0年,意大利科学家加伐尼发现蛙腿筋肉收缩现象,认为是动物电所致。不过 直到1791年他才发表这方面的论文。 公元1785年,法国科学家库仑用他自己发明的扭秤,从实验得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在这以前,英国科学家米切尔已有过类似设计,并于1750年提出磁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7年,法国科学家查理发现了气体膨胀的查理-盖·吕萨克定律。盖·吕萨克的研 究发表于1802年。 公元1792年,伏打研究加伐尼现象,认为是两种金属接触所致。 公元1798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万有引力常数G。 公元1798年,美国科学家伦福德发表他的摩擦生热的实验,这些实验事实是反对热质 说的重要依据。

计算机三百八十年发展史

回首三百八十年——计算机编年简史 1623年:德国科学家契克卡德(W. Schickard)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进行六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了著名的帕斯卡机械计算机,首次确立了计算 机器的概念。 1674年:莱布尼茨改进了帕斯卡的计算机,使之成为一种能够进行连续运算的机器,并且提出了“二进制”数的概念。(据说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的八卦)

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Bouchon)发明了“穿孔纸带”的构想。 1805年:法国机械师杰卡德(J.Jacquard)根据布乔“穿孔纸带”的构想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在后来电子计算机开始发展的最初几年中,在多款著名计算机中我们均能 找到自动提花机的身影。 1822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Babbage)制造出了第一台差分机,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 的5位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

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机器共分为三个部分:堆栈,运算器,控制器。他的助手,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 上第一批计算机程序。 阿达和巴贝奇为计算机的发展创造了不朽的功勋,他们对计算机的预见起码超前了一个世纪以上,正是他们的辛勤努力,为后来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G.Boole)发表著作《逻辑的数学分析》。

1852年: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去世,年仅36岁。 1854年:布尔发表《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与概率的数学理论基础》,并综合自己的另一篇文章《逻辑的数学分析》,从而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布尔代数,为百年后出现的数字计算机的开关电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方法和理论基础。 1868年:美国新闻工作者克里斯托夫?肖尔斯(C.Sholes)发明了沿用至今的QWERTY键 盘。 1871年:为计算机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巴贝奇(C.?Babbage)去世。他与阿达所设想的分析机最终也未能问世,但是他们却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那就是面对困难不屈不挠 的精神,以及那数十种设计方案和程序。 1873年:美国人鲍德温(F. Baldwin)利用自己过去发明的齿数可变齿轮制造了第一台手摇 式计算机。 1886年:美国人Dorr E. Felt (1862-1930), 制造了第一台用按键操作的计算器。

植物组织培养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广义)乂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概念(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组织培养的步骤 一、培养基配制 配制培养基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购买培养基中所有化学药品, 按照需要自己配制;二是购买商品的混合好的培养基基本成分粉剂,如MS B5等。 自己配制可以节约费用,但浪费时间、人力、且有时由丁药品的质量问题,给实验带来麻烦。就目前国内的情况看,大部分还是自己配制。为了方便起见,现以MS 培养基为例介绍配置培养基的主要过程。 1、配制几种母液 (1) 配制MSfc!元素母液 一般将大量元素分别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分别稀释100倍。 分别称取 NH4NO3 165g KH2PO4 17g KNO3 190g CaCl2? 2H2O 44g MgSO4 7H2O 37g 各自配成1L的母液。倒入1L试剂瓶中,存放丁冰箱中。 (2) 配制MSa量元素母液 一般将微量元素配制成100倍母液。 依次称取 KI 0.083g Na2MoO4 - 2H2O 0. 025g H3BO3 0.62g CuSO4 5H2O 0.0025g MnSO4 H2O 1.69g CoCl2 - 6H2O 0.0025g ZnSO4 7H2O 0.86g 配成1L母液,倒入1L试剂瓶中,存放丁冰箱中。 CuSO4 5H2O和CoCl2?6H2。由丁称取量很小,如果天平精确度没有 达到万分之一,可先配成调整液。 分别称取 CuSO4 5H2O 0.05g CoCl2 - 6H2O 0.05g 各自配成100ml的调整液,然后取5ml就还有0.0025g的量。

植物组织培养论文 红豆杉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论文 ——红豆杉的组织培养 红豆杉植物组织培养 摘要: 红豆杉属于裸子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西藏和东北,是一类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树木,它产生的紫杉醇通过临床试验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抗癌药物。自然状态下,紫杉醇的含量极低,仅占树皮干重的十万分之一,靠自然资源解决这一问题十分困难。同时由于自然状态下红豆杉的生长速度极慢,过量的人工采伐,是野生资源收到了极大的破坏,在一些主要产地已面临灭顶之灾,保护其野生资源和扩大药源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矛盾。用播种育苗和扦插繁殖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但仍然无法满足需求,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利用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方法来解决资源和药源的矛盾,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红豆杉组织培养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为红豆杉的快繁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红豆杉的改良上显示了很大的应用潜力。以红豆杉为试材进行组培试验,综述了红豆杉组织培养、快繁的研究技术及进展,并对红豆杉组培的最优条件进行了总结。 一、红豆杉的现状以及价值: 红豆杉是常绿乔木,小枝秋天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叶条形,雌雄异株,种子扁圆形。种子用来榨油,也可入药。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高30米,干径达1米。叶螺旋状互生,基部扭转为二列,条形略微弯曲,长1~2.5cm,宽2~2.5mm,叶缘微反曲,叶的端缘渐尖,叶背有2条宽黄绿色或灰绿色的气孔带,中脉上密生有细小凸点,叶缘绿带极窄,雌雄异株,雄球花常单生于叶腋,雌球花胚珠单生于花轴上部侧生短轴的顶端,基部有圆盘状的假种皮。种子扁卵圆形,有2棱,种卵圆形,假种皮杯状,红色。因为红豆杉的树皮有抗癌物质——紫杉醇,所以有许多人进入林中来剥树皮,使得红豆杉的数量急剧下降。 价值:红豆杉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提取物——次生代谢衍生物——紫杉醇。“紫杉醇最早是从短叶红豆杉的种皮中分离出来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是治疗转移性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最好药物之一,同时对肺癌、食道癌也有显著疗效、对肾炎及细小病毒炎症有明显抑制。”①紫杉醇的抗癌机理是:紫杉醇能与微量蛋白结合,并促进其聚合,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增殖。目前为了减少对野生红豆杉资源的破坏,人们开始计划用红豆杉的枝径叶部分,提取前体化合物10——去乙

室内观赏植物论文

家居观赏植物装饰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及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绿色大自然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植物逐渐被人们引入并应用到房屋建筑及室内装饰中。在室内摆放植物作为装饰进行居室美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室内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姿态、颜色各异,但多以其优美淡雅、返朴归真、自然亲切以及摆放周期长、易于管理而倍受人们的喜爱。 一、植物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一直延续到现在,几乎在所有的房屋建筑中都有园林植物,在房屋建筑旁空地上栽种植物,用以绿化环境;还可以与建筑物形成动静结合,从而给建筑物带来生气。植物绿化还可以提高房屋外部空间的质量,保护建筑边缘,遮挡阳光,屏蔽噪声和有害射线,能吸附空气中的烟尘和粉尘,也可以吸收有害气体,以净化房屋建筑周围的空气,可以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 绿色植物可以用在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空地上做成绿化带。由于植物的根部保持一定的水分,能够吸收地面上大量的热,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这与通常人们习惯在夏季的傍晚,在地面洒水是相同的,利用水吸热带走热量。在房屋周围种植树木以后,进入室内的空气就是经过绿化冷却后的较清凉的空气。当然,由

于绿化降低了地表面的温度

,从而减少了地面对建筑外墙、门窗的热反射,从而达到了改善室内气候的目的。 同时,绿色植物还可以对居民的生活环境给予绿色情趣的享受,它对人们的心理作用比其他物质享受更为深远。特别是绿色植物在人们通过感官接触时,给予人们在心理方面的一系列享受,以花草树木等植物组成的自然环境内含着极其丰富的形态美、色彩美、芳香美和风韵美。当人们离开极度紧张的工作环境,移身于静雅的树木花卉芳草环境中,脑神经系统就会从强刺激性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在宁静安逸的气氛中得到休息和调整。绿色环境,使人联想到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绿色植物在一年四季中按照一定的规律及生物节奏生长发育,常常给人以生机勃勃、进取向上的感觉。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不断调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此外,植物绿化的效果还起到协调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使自然植物与人工建筑物有机地结合和相互联系,保护和美化环境景观,并产生特有的效果,从而增加了人与自然的紧密度,保持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二、植物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室内植物装饰:即在室内环境中,科学的、艺术的将植物、山、水等有关要素引入室内,创造充满自然美感,满足人们生理与心理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 观赏植物在室内装饰中有净化空气、吸尘、防辐射、吸收有害气体、改善室内环境;组织和美化室内空间;陶冶情操、舒缓

物理学史结课论文

物理学史结课论文 ———物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从物理在人们生活周边,到学科应用、能源开发,乃至军事战争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物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并且物理今后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关键词:生活学科能源 正文: 当今物理学已经发展成为研究宇宙间物质的基本组元及其基本相互作用和基本运动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手段和研究、测试方法,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诸如宇宙学、天文学、地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的重要概念、理论的基础和实验、研究方法,从而推动各个学科深入而迅速地发展。物理学向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广泛渗透和移植,促使一系列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而正是这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有可能成为未来学科中最有希望、取得成果最多的领域。 宇宙学就是在物理学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而获得了迅速发展。作为宇宙学理论基础的热大爆炸理论,就是依赖于广义相对论以及粒子物理学的飞速发展和射电望远镜等天文观察手段的提高而诞生的。热大爆炸宇宙论被称为20世纪后半叶自然科学的四大成就之一。然而,该理论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备性和局限性,尤其关于宇宙的起源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最终的回答。对此朱洪元教授曾指出:“高能物理的研究成果将对甚早期宇宙的演化的理解起推进作用”。可以相

信,随着物理学尤其是高能物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将逐步被认识、理解,宇宙学将被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物理学对地球科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地球物理学就是地学受物理学的影响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正是由于对电磁波传播机制的研究而发现了大气电离层,对宇宙线的研究而发现了地球内辐射带并从而导致太阳风的发现;而对洋底岩石磁性的研究,则是确定板块构造学说——这一地球科学的革命性进展——的关键因素。地球科学所需要的实验测量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物理学。近年来,电子自旋共振、质子激发荧光分析技术和氡测量技术等核分析技术的研究对地质学正在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高压物理研究则对解决深部地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地质学研究范围的扩大和核探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地质学的发展与核物理学的关系将日益密切。地质科学的前沿与尖端技术融为一体,它们所开辟的科研领域和所达到的知识深度已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现代地质学将沿纵向和横向交叉的方向发展,核物理与地质学的衔接日益紧密,它们的交叉点将可能成为学科或新方向的生长点。 物理学与化学之间的关系也愈来愈密切。物理学发展中出现的理论工具和实验方法,使化学科学得以如虎添翼般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物理化学就是着重应用物理理论和实验方法去处理化学问题而形成的一门化学分支学科,并已成为化学科学的理论核心之一。化学物理是由物理学与化学之间的密切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正在蓬勃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它以化学和物理学的新成就及近代实验方法来研究原子、

浅谈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成高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年级:14春计算机信息管理 学号: 学生:吴晶 指导老师:汪玲 完成日期:2016年5月4日 内容摘要 当今时代计算机发展迅速,计算机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极大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学会用,更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与未来,以便站在一个考前的地方思考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创新。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调查以及芯片对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和芯片的发展历史,并以芯片业巨头英特尔公司为参照对象,把计算机芯片发展分阶段进行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当今时代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计算机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通过一代一代的升级。计算机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计算机;芯片;计算机的普及 引言;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诞生,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军方定制,专门为了计算弹道和射击特性表面而研制的,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1946年这台计算机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电子管。该机使用了1500ENIAC个继电器,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m2,重量重达30多吨,耗电150KW,造价48万美元。开机时让周围居民暂时停电。这台计算机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400次乘法运算,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用今天的标准看,它是那样的“笨拙”和“低级”,其功能远不如一只掌上可编程计算器,但它使科学家们从复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革命时代。 1.计算机 当今计算机已经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得力助手,计算机给人们带来了大量信息的同时也给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利益。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大范围的普及,计算机应用逐渐由大规模科学计算的海量数据处理转向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这就产生了以台式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是把人包括在内的人机系统,因而它是一个管理系统,是个社会系统。 在网络普及的21世纪,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甚至是在社会上工作的人,

植物组织培养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概念(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组织培养的步骤 一、培养基配制 配制培养基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购买培养基中所有化学药品,按照需要自己配制;二是购买商品的混合好的培养基基本成分粉剂,如MS、B5等。 自己配制可以节约费用,但浪费时间、人力、且有时由于药品的质量问题,给实验带来麻烦。就目前国内的情况看,大部分还是自己配制。为了方便起见,现以MS培养基为例介绍配置培养基的主要过程。 1、配制几种母液 (1)配制MS大量元素母液 一般将大量元素分别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分别稀释100倍。 分别称取 NH4NO3 165g KH2PO4 17g KNO3 190g CaCl2·2H2O 44g MgSO4·7H2O 37g 各自配成1L的母液。倒入1L试剂瓶中,存放于冰箱中。 (2)配制MS微量元素母液 一般将微量元素配制成100倍母液。 依次称取 KI 0.083g Na2MoO4·2H2O 0.025g H3BO3 0.62g CuSO4·5H2O 0.0025g MnSO4·H2O 1.69g CoCl2·6H2O 0.0025g ZnSO4·7H2O 0.86g 配成1L母液,倒入1L试剂瓶中,存放于冰箱中。 CuSO4·5H2O和CoCl2·6H2O 由于称取量很小,如果天平精确度没有达到万分之一,可先配成调整液。 分别称取 CuSO4·5H2O 0.05g CoCl2·6H2O 0.05g 各自配成100ml的调整液,然后取5ml就还有0.0025g的量。 (3)配制MS有机母液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2009级1班 完成日期:2012-06-05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中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植物组培的发展概况以及技术差距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组织培养概况差距展望 Abstrac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is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s the first re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get a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field,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lant tissue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gap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Tissue culture situation gap look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