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保护矿产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第12课保护矿产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第12课保护矿产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第12课保护矿产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第12课《保护矿产资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岩石”的最后一课。在前面4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几种常见岩石和矿物的表面特征,通过调查初步了解了岩石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课旨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矿产资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知道矿产资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树立合理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本课包括情景图导入、活动1“矿物的用途”、活动2“其他矿产资源”三个教学环节。情景图导入以一张记录矿车正在运输矿物的图片,激起学生探究矿物用途的热情。活动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矿物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活动2先引导学生了解“煤、石油、天然气也是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矿产资源,且它们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数亿年”。在此基础上,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其认识到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宝贵的,从而树立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矿石、矿物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涵盖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工农业。虽然在前面第9课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调查身边

的石材,了解到岩石被广泛地运用于建筑材料、家庭用品等领域,但他们对矿物的用途关注很少,对矿产资源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并不多。因为许多矿物不能直接供人们使用,需要经过冶炼和加工才能变成人类需要的物品。例如,铁矿需要通过高温冶炼才能成为钢铁,然后再进行多个步骤的加工才能制成各种钢铁制品。学生对便利生活已经习以为常,例如,各种琳琅满目的物品可随时满足他们生活、学习需要,按一下开关就有电,就可以启动各种生活设备等。他们大多并不知道便利生活的背后是人类对各种矿产资源的广泛应用和日益消耗。他们也许听说过要保护矿产资源,但不知道保护矿产资源的原因,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活习惯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关系,以及自己也可以通过一些日常小事参与到保护矿产资源的行动中。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思辨能力,通过查找矿产资源在生活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例子,学生可以深刻地体验到矿产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财富,但如何更加有效地收集、整理资料及通过讨论树立保护矿产资源的环保意识,则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矿物、石油、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

2.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矿产资源的例子。

3.认识到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性,愿意节约资源。

4.乐于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和想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享与交流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各种矿产资源的例子。教

学难点:理解矿产资源不能无限地开采下去。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课前收集人类在生活生产中利用矿物的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本课的任务驱动场景图。

讲述:每天,在矿场里满载着各种矿物的矿车都在忙碌地工作着。问

题:这些矿物被运到哪里?

媒体:出示矿物冶炼的图片。交

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

问:各种矿物都有什么用途?

提出探究任务:让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各种矿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矿物的用途

讲述: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铁、铜等金属制品,其原材料就是从铁矿、铜矿等矿物中提炼出来的。

提问: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铁或铜的金属制品呢?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内容进行分类。

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都要用到各种铁制品和铜制品。因此,

铁矿或铜矿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提出任务: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各种矿物用途的资料,现在我们进行分享,来了解更多矿物的用途。

交流:学生汇报收集和整理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将矿物的用途从学习、生活(衣食住行)、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归类。

小结: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原来我们的学习、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各种矿物。矿物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活动2:其他矿产资源

讲述:除了矿物,在地球上还蕴藏着其他重要的矿产资源。提

问:你知道地球上还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吗?

媒体:出示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图片。

交流:学生看图回答。

提问:煤、石油和天然气分别有什么用途呢?

交流:学生根据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将学生的观点进行分类,并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进行引导。

媒体:出示煤、石油和天然气用途的图示。

小结: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是我们日常必备的能量资源和材料资源。

讲述: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都要经历几百万年,甚至数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提问:我们能无限量开采各种矿产资源吗?为什么?

讨论:引导学生从矿产资源的形成条件和人类消耗矿产资源的速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小结:与短暂的人类历史比较,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时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它们是不可再生的。相对于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时间,人类对各种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是非常快速的。而且,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科技迅猛发展,人类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如果人类对各种矿产资源不加以保护利用,各种矿产资源将很快会枯竭。

(三)总结与拓展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各种矿产资源的用途,知道它们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但各种矿产资源需要经历非常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各种矿产资源?

交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来进行讨论。

小结:小学生可以从节约用电、节约各种物品的使用等日常行为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出行、垃圾分类回收等环保活动,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保护矿产资源。

七、板书设计

矿物

矿产资源

石油

天然气

第12课保护矿产资

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

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0课岩石与矿物教案教学设计

第10课《岩石与矿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岩石”的第3课。本课以花岗岩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等方法探究花岗岩颗粒的组成,从而初步感知岩石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并获得观察矿物表面特征的技能。本课包括情景图导入、活动1“花岗岩里的小颗粒”、活动2“岩石里的矿物”三个教学环节。教科书以“卡通人物妍妍在建材店里发现花岗岩中有不同颜色的颗粒”的熟悉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花岗岩的物质组成。活动1主要引导学生观察花岗岩断面中不同颗粒的特征,并通过观察和讨论,知道花岗岩敲成小碎石后成分不变,还是花岗岩。活动2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观察石英、云母和长石等矿物的表面特征,并推测组成花岗岩的颗粒是什么矿物,从而知道花岗岩是由多种矿物组成。

二、学情分析

在前2节课观察和认识岩石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和描述岩石表

面特征的方法和技能。同时,他们认识了花岗岩等常见岩石,并留意到有些岩石的颗粒组成有多种类型。例如,花岗岩里有不同颜色的颗粒。不少学生对这些颗粒是什么物质非常感兴趣。这些为本课的探究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知识和经验有限,他们在这方面的探究技能还需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例如,敲开花岗岩而观察花岗岩的断面能更有效地观察和了解花岗岩里不同颗粒的特征,但由于年龄特点,学生会很急着动手敲开花岗岩一探究竟,而忽略安全问题。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基础上才进行活动。另外,在探究云母、长石和石英等常见矿物的特征时,对于观察和比较各种矿物条痕和光泽方面,学生觉得很陌生,也不好理解,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指导和讲解。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在认知上,还是比较依赖具体的事物,因此在探究各种岩石的光泽时,教师要提供铁片、玻璃片、蜡烛块等不同光泽的物体作为辨别岩石光泽的参照物。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岩石由矿物组成,各种矿物具有不同的特征。

2.知道岩石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构成岩石的物质没有改变。

3.能选择恰当的工具,利用多种方法观察矿物的表面特征。4.对

探究自然界中的矿物产生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感官和一些简单的工具观察常见矿物的表面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观察矿物的条痕是辨识矿物的可靠方法之一,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光泽。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花岗岩、布袋、锤子、护目镜、三种常见矿物的标本(云母、石英、长石)、铜钥匙、放大镜、手电筒、表面磨光的铁片、玻璃片、蜡烛块、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本课的任务驱动情景图。

讲述:妍妍和琪琪经过一个建材商店。妍妍被花岗岩断面的不同颜色颗粒吸引住了,她非常好奇。

问题:花岗岩中不同颜色的颗粒是什么?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简单交流自己的想法。媒

体:出示本课课题《岩石与矿物》。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花岗岩里的小颗粒

提出任务:花岗岩里都有哪些颗粒,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1)问题:怎样观察花岗岩里的颗粒?

交流: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结:因为断面的颗粒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更能反映颗粒本身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把花岗岩敲开,用放大镜观察断面的颗粒。

媒体:课件展示如何敲开花岗岩及如何做好安全措施。

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带好护目镜、把花岗岩装入布袋再敲开花岗岩,然后用放大镜观察各种颗粒的特征,并把观察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的“任务1”中。

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观察后的发现,各组互相质疑、补充。

小结:花岗岩里主要有三种颗粒:第一种是黑色颗粒,片状,反光能力较好,用力推挤会分层;第二种是肉红色的颗粒,长条形,不透明,反光能力较差;第三种是乳白色、半透明或半透明的颗粒,反光能力较好。

(2)讨论:花岗岩敲成小碎石后,还是花岗岩吗?交

流:学生一边观察花岗岩碎石,一边思考回答。

小结:花岗岩敲碎成小碎石后还是花岗岩。因为它们的颗粒组成没有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

2、活动2:岩石里的矿物

讲述: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矿物有很多种类。云母、长石和石英都是常见的矿物。

媒体:出示云母、长石和石英三种矿物。

提出任务:花岗岩里的颗粒是不是这三种矿物呢?怎样观察、比较这些颗粒与云母、长石和石英等三种矿物的特征?

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

小结:我们可以像观察岩石那样,利用各种感官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来观察矿物。例如,分别用眼、手、耳等多种感官直接观察,用铜钥匙刻画不同的矿物来观察它们的硬度情况。另外,人们还常利用手电筒观察矿物的透明度,用金属、玻璃和蜡块等比较观察矿物的光泽,还将矿物在无釉白瓷上摩擦观察矿物留下的条痕颜色等。

媒体:分别展示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条痕颜色等的操作方法。

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三种矿物的特征,并初步与花岗岩里的三种颗粒的特征进行比较,同时提醒学生将观察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任务2”中。

交流:各组学生汇报三种矿物的观察后的发现,并初步推测花岗岩里三种颗粒是什么物质的。

小结: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云母、长石和石英三种矿物各有其特征,它们分别与花岗岩里的黑色颗粒、乳白色颗粒和透明颗粒的特征很相似。

讲述:地质学家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对花岗岩里的三种主要颗粒进行鉴定,发现这三种颗粒分别就是云母、长石和石英。也就是说,花岗岩主要由云母、长石和石英等三种矿物组成。

(三)总结与拓展

问题: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做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交流:学生回忆并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

拓展:矿物的种类很多,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了解更多岩石的组成和更多矿物的特征。

媒体:出示各种矿物的图片。

七、板书设计

第10课岩石与矿物

1.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表面特征:颜色、形状、硬度、条痕、光泽、透明度等

2.花岗岩由云母、长石和石英等多种矿物组成

第二单元第12课《探究技能分类》教案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