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中考生物总复习(全套)考点专练汇总(最全的考点练)

(通用版)中考生物总复习(全套)考点专练汇总(最全的考点练)
(通用版)中考生物总复习(全套)考点专练汇总(最全的考点练)

(通用版)中考生物总复习(全套)考点专练汇

总(最全的考点练)

第三章声的世界

目录:

狙击知识点

狙击考点

狙击知识点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_振动___产生的。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弓和弦的_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_ 管内的空气 _、笛膜的振动发出声音的。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__介子__的,它既可以在_气体_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_和__固体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真空_中传播。声音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速度的关系是_ v气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

1.___音调__、___响度____、_音色__是决定乐音特性的三个因素,_声音的强弱 __叫作响度,声音的响度与_物体振动的__ 幅度有关;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声音的音调与_振动的快慢有关。

2.减弱噪声的途径:从噪声的___产生__、噪声的传播___、噪声的__接收___三个环节进行。

知识点三超声与次声

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 20~20 000 _Hz,超声的频率大于__20 000_Hz,次声的频率小于20__Hz。

2.人类发不出超声,也听不到超声,有些动物能发出超声,还能听到超声。受蝙蝠利用超声导航的启示,人们制成了超声雷达,又叫__ 声呐 _。

狙击考点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常考角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

【思路点拨】物体振动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停止,例如隆隆的雷声。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时间。

变式训练: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1531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__。

考点二乐音的特性 (3年3考)

【常考角度】

(1)乐音的三要素;

(2)区别乐音的三要素

命题角度?音调、响度、音色辨别

例2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思路点拨】音调对应声音的频率,产生高、低音的原因是物体振动快慢不同。

【自主解答】 A

【解题技巧】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性的含义不同,音调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响亮程度);音色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命题角度?音调、响度、音色波形的辨别

例3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

波(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思路点拨】由图可知,它们的波形不同,即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两幅图中音叉、钢琴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振动幅度相同,因此响度相同。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频率是1 s物体振动的次数,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注意:乐音的三要素的区别与联系

变式训练:

3.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C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4.如图,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考点三噪声的防治

【常考角度】减弱噪声的措施

例4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

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思路点拨】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居民区旁高架桥上安装隔声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器可以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

变式训练:

5.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C )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考点四超声与次声

【常考角度】超声的应用

例5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量准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无关的是( ) A.方向性好 B.穿透力强

C.能量集中 D.遇物反射

【思路点拨】超声手术刀就是应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集中的特点,所以超

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无关的是遇物反射。

【自主解答】 D

【解题技巧】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等特点,在生产、医疗、科学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变式训练:

6.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第四章多彩的光(一)

目录:

狙击知识点

狙击考点

狙击知识点

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直线__传播的。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可以用光的_直线传播来解释。

2.光在__真空_中传播最快,在空气中也取_ 3.0×108 _m/s。

知识点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同一平面__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__两侧__,_反射_角等于入射_角。

2.一束平行光投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作__ 镜面反射 __。但一般物体表面都比较粗糙,平行光经反射后,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作_ 漫反射 __。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发生了__漫反射 ___。

3.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_正__立的__虚_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相等___;像与物大小__相等__;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_垂直__。

知识点三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物质__斜射__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_发生偏折_,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2.光从_空气_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同一平面内__;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法线__两侧,折射角__小_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增大_____。

3.在折射时光路是___可逆__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大__于入射角。

知识点四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_光的色散_现象。

2.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___红__、__绿_、__蓝_三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三种色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颜色的光都可以通过这三种颜色适当混合而得到,因此这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狙击考点

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常考角度】光的直线传播

例1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的实像 B.树叶的虚像

C.太阳的实像 D.太阳的虚像

【思路点拨】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变式训练:

1.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C )

A.镜子中优秀的“自己” 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 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2.骑行是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如图所示,图中骑行者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C )

A.光的反射

B.光的色散

C.光的折射

D.光的直线传播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

【常考角度】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平面镜成像特点应用

命题角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例2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 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 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

(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1)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距,物像等大。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5)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成像,所以仔细观察时,会发现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

【自主解答】 (1)相同(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60 不变(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5)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

【解题技巧】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另一支蜡烛和像重合,这是等效替代法的利用。

注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关键操作

命题角度?平面镜成像特点应用

例3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

【思路点拨】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结合图示,先求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然后减去被测者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答案。

【自主解答】 4.2

变式训练:

3.小明同学身高1.80 m。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个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C )

A.30 cm B.60 cm

C.90 cm D.120 cm

4.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红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

(1)如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装置:将一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_垂直_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

一个目的是探究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__。

(2)如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

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从而确定像的_位置 _,同时,比较像和物的__大小_关系。

考点三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常考角度】

(1)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命题角度?光的反射现象

例4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水中捞月 B.坐井观天

C.一叶障目 D.海市蜃楼

【思路点拨】

(1)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2)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

镜成像。

(3)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自主解答】 A

【解题技巧】此题通过几个词语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词语反映的物理情境,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注意:三种光现象及其辨析

(1)区分三种光现象的关键是从“介质”入手

命题角度?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

例5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光路图,能够正确说明叉到鱼道理的是( )

【思路点拨】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观察水中的鱼时,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光将远离法线进行偏折。无论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还是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升高的虚像。

变式训练:

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C )

6.一束光在空气与某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其光路如图所示。界面上方为__空气__(选填“空气”或“透明物质”);反射角=__ 40°_。

第四章多彩的光(二)

目录:

狙击知识点

狙击考点

狙击知识点

考点一透镜

1.两种透镜

(1)图甲表示__凸透镜_,图乙表示__凹透镜__。

(2)对光的作用:

A.图甲中的透镜使光_会聚_;

B.图乙中的透镜使光__发散_。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3.成像规律的总结 1倍焦点_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_2倍焦点_是成放大还是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2)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_倒_立的,成的虚像都是__正_立的。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则像_ 变大_,像距__变大_;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也_越大__。

注意:

1倍焦距不成像,但其内外虚实明;2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来虚像正,照相、投影、放大镜。

知识点二眼睛和视力矫正

1.眼睛成像特点:__ 倒立、缩小的实像 __。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与矫正

注意:

近视眼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狙击考点

考点一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常考角度】

(1)透镜光学性质;

(2)凸透镜成像规律

命题角度?透镜光学性质

例1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思路点拨】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结合图像分析解答。

【自主解答】 A

【解题技巧】本题考查了两种透镜对光线作用的认识和理解,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关键。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变式训练:

1.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2.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

【答案】如图所示

命题角度?凸透镜成像规律

例2烛焰通过焦距为10 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 cm 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

【思路点拨】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

【自主解答】 B

【解题技巧】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图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此时成像的特点;将凸透镜换成焦距为5 cm时,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而得出光屏移动的方向。

注意:凸透镜成像规律五位一体图

(1)静态的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

a.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①-①′;

b.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②-②′;

c.f

d.u

(2)两种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①当成倒立、等大实像时,物距、像距都等于2倍焦距,测出物距或像距,便可求出焦距;

②当物体在焦点上时,不成像,因此找到这个位置就找到了凸透镜的焦点,进一步可测出焦距。

(3)由(1)中①③⑤三种成像情况可以联想到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图中已经标出。

(4)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

a.u=2f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b.u=f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c.u=f是正立和倒立的分界点;

d.u=f是像和物体同侧、异侧的分界点;

e.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巧记口诀】

1倍焦距不成像,但其内外虚实明;2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来虚像正,照、投、放大是其应。

变式训练:

3.(枣庄中考)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 )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考点二眼睛与视力矫正

【常考角度】近视眼和老花眼的形成及矫正

例3 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思路点拨】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配戴

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自主解答】 B

【解题技巧】图示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注意:眼睛及其矫正

变式训练:

4.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_____图,应配戴_______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目录:

狙击知识点

狙击考点

狙击知识点

知识点一质量

1.概念:物体所含_物质的多少 _。

2.性质: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 _状态 _、_形状、_所处的空间位置 _无关。

3.单位及其换算

4.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_、_杆秤 _等。

注意:

一头象的质量约5 t;一只羊的质量约50 kg;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 kg;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 g;一张邮票的质量约50 mg。

知识点二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1.托盘天平的使用 (1)使用方法“五步法”

A .放:将托盘天平放在__水平工作台上,将天平底座调至水平。

B .调: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__左端的“0”刻度线上 __;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尖对准__分度标尺的中央 _刻度线。

C .称:被测物体放在_左盘 _,砝码放在_右盘_;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移动___游码_直至横梁__恢复平衡_。

D .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_砝码的质量__与_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值_之和。

E .回:称量完毕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2)注意事项

A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__超过天平的测量范围__。

B .加减砝码时,必须用_镊子_夹取。

C .天平和砝码应保持__干燥、清洁_。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1)作用:测量_液体的体积_。

(2)认:测量前要认清量筒和量杯的_量程和分度值__。

(3)读:读数时视线应与__凹液面的底部__或_凸液面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知识点三 物质的密度

1.定义:把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__质量_与其_体积的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_ρ_表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特性__,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__不同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公式: 。 3.单位及换算:1 g/cm3=_ 1×103 _kg/m 3

4.水的密度为__ 1.0×103 kg/m 3 __,其物理意义是_ 1 m 3水的质量是1.0×103

kg ___。

知识点四 密度的应用

1.由 求出物质的密度可以_鉴别物质__,由变形式 m =_ρV

_可估测庞大物体的质量,由变形式V = 可以估测物体的体积。

2.测量液体密度的一般方法是用____天平___测出液体的质量,用_量筒_测出液体的体积,

利用公式 求出密度。 3.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的较小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液法测量,即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再把被测物体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水和物体的总体积V 2,则被测物体的体积V =_ V 2-V 1 _。

狙击考点

考点一 质量及其测量 【常考角度】

(1)质量的基本属性; (2)质量的测量

命题角度? 质量的概念

m V ρ=m

V

ρ=m ρ

m ρ

例1一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将它轧成薄铁片

C.将它切掉一个角 D.将它从地球运到月球

【思路点拨】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据此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此题。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命题角度?天平的使用

例2小明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还稍微偏左。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又稍微偏右,接下来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思路点拨】天平的平衡螺母只能在称量前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移动,在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当天平的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时,右盘中再放砝码会下沉,取出砝码会上翘时,需要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中增加砝码。

【自主解答】 D

【解题技巧】使用天平称量过程中,不可以移动平衡螺母,要靠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来实现横梁的平衡,更不能借用其他天平的砝码。

变式训练:

1.小美对“物体的质量不随物态的变化而改变”产生质疑,请你利用冰或干冰(固态CO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与物态无关。

(1)你选用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

(2)简述你的实验方法:a.将冰块放入小烧杯,用天平测出冰块和小烧杯的总质量;b.将大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把盛冰的小烧杯放入水中,使冰熔化;c.再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冰熔化后水的总质量;d.比较两次质量的关系,如果质量相同,则证明物体的质量与物态无关。

2.在我市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中,小红抽到的试题是“测量石块的质量”。

她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_零刻度线 __处,若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她应将平衡螺母向_右_调节,直到天平平衡。测量时,小红将石块放在天平左盘,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的位置,天平平衡时砝码的使用情况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 74.4 _g。

考点二密度及其测量

【常考角度】

(1)密度的概念;

(2)密度的测量

命题角度?密度的概念

例3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

D.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思路点拨】从表中可以得出信息,同种物质密度不一定相同;物质虽然不同,但密度可能相同;固体物质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已知物体密度的大小和质量的大小,根据密度公式可比较体积的大小。

【自主解答】 D

【解题技巧】解答图表类问题的关键是能从题目所给信息中对比找到有用的数据。

命题角度?密度的测量

例4 某中学环保小组在长江边取适量江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江水密度的测量。

(1)小薇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天平放在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 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江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江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江水的质量为 g,将烧杯中的江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江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江水的密度为 g/cm3。

③小薇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江水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丙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③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 m3;④则江水的密度表达式ρ= (纯净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⑤小亮测算江水的体积使用了下列3种物理方法中的。

A.控制变量法B.等量替代法C.类比法

【思路点拨】

(1)①天平使用前的调节:

最新2020高考生物知识点汇总

最新2020高考生物知识点汇总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1.植物、动物都有应激性和反射吗? 2.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3.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吗? 4.真核生物细胞中一定有细胞核、线粒体吗? 5.原核细胞中无任何细胞器吗? 6.真核细胞不能完成无相应细胞器的功能,但原核细胞则不一样。例:蓝藻无线粒体、叶绿体,为何还能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7.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何种结构? 8.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形成赤道板吗?HD

9."病毒、硝化细菌的细胞分裂方式为哪种?"的提法对吗? 10.蛋白质的合成只是在间期吗? 11.高分子化合物与高级磷酸化合物的区别是什么? 12.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13.人体内的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还是消化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在哪里? 14.干种子、冬眠的动物是否进行代谢? 15.暗反应、细胞呼吸在光下是否进行? 16.植物的同化作用就是光合作用,异化作用等同于细胞呼吸吗? 17.渗透作用概念中的"浓度"如何理解?动物细胞能否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植物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吗? 18.结构蛋白质就是储存形式的蛋白质吗?脱氨基作用直接产生

尿素吗? 19.什么叫化能合成作用? 20.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吗? 21.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哪里产生的?生长素过程是否需光?单侧光作用于胚芽鞘的何结构?生长素作用于胚芽鞘的何结构? 22.兴奋能由细胞体传向轴突吗? 23.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后天性行为有哪些? 24.一种生物的生殖方式只有一种吗? 25.利用克隆、试管婴儿技术来繁殖后代属于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 26.胚的发育、幼苗的形式(即,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所需的有机营养来自何处? 27.由马铃薯的"芽眼"长成苗的过程属于出芽生殖吗?以水稻、小

中考必读: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中考必读: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3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口腔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胃蛋白酶 小肠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46关注食品安全。 4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概念和功能管壁 动脉送血离心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送血回心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50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

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56.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5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9.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外分泌腺:有导管唾液腺、汗腺 内分泌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2)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作用症状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 垂体生长激素促进骨的发育,调节生长发育。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胰岛胰岛素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低血糖症状 60.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备战中考50个高频考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备战中考50 个高频考点总结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物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1.在视野看到的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才

能将物像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其实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着‘p,'视野里看到的其实是‘ d'。判断方法:把纸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 度。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纸吸)。 14.细胞的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轻刮口腔内侧、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纸吸)。 16.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绿色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均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 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 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 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 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 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完整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学了三年,你知道高中生物哪些是重点吗?为了方便广大同学们学习生物以及更好的复习,高三网小编整理的史上最全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更多内容尽请关注高三网! 2017年高考生物核心知识点汇总高考生物最易错易混淆的考点汇总高考生物的高频考点有哪些?高中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点总结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

[2020中考生物]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生物 1、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活的” 2、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除此外还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都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 (6)能生病、老化和死亡; (7)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8)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互助关系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变得环境怎么样啦):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理解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怎么样啦):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 三、生物学 1、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分析等,但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2、实验法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其中①制定计划要注意变量和设置对照组,②任何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提出问题的. 3、生物学发展历程:(略) 四、光学显微镜 Ⅰ生物和细胞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2)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3)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③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④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⑤嗅觉:鼻的结构: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⑥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嗅觉细胞嗅觉神经大脑产生嗅觉⑦嗅觉的特点:(4点)①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②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② 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③ ④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⑧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⑨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产生味觉⑩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⑾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甜味舌尖苦味舌根酸味舌侧中部咸味舌侧前部⑿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

道)(4)声音的发生与传播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④声音传播的速度: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5)耳和听觉耳廓:收集声波外耳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鼓室:中耳中的空腔,与咽鼓管相通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前庭:内耳半规管:耳蜗: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并传递给听觉神经。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人用两个耳朵听的好处:主要是能辨别声源的方向,其次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清楚。音调、响度、音色:①音调:声音的高低,通常指的是声音的尖或低沉,主要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频率:1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赫)),频率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一般儿童的声音比成人的尖,故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求普通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 ●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土壤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狼抓羊、大鱼吃小鱼(捕食关系) 稻田里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犀牛和犀牛鸟(互利共生)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的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对单侧风的适应)、变色龙、向日葵。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沙地上的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同时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 写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例:草→鼠→蛇→老鹰 9、罗列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最新整理中考生物50个考点总结初中生必看!.docx

最新整理中考生物50个考点总结,初中生必看! 中考生物考察的知识点通常都是以课本知识为主,其实只是看书,复习效率是不会提高的,我们要做的,是在看书的同时,学会归纳总结。小明为大家整理了50条重要的中考生物知识点,大家一定要多看多记,如果觉得好,记得转发给其他小伙伴哦~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物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1.在视野看到的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才能将物像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其实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着‘p’,视野里看到的其实是‘d’。判断方法:把纸片沿顺时针

(或逆时针)旋转180度。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纸吸)。 14.细胞的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轻刮口腔内侧、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纸吸)。 16.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绿色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均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无系统。 2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不能存活。 22.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与生殖细胞(孢子)不是同一概念。 23.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24.苔藓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5.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的,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平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来自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 m x-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 ma y18 -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 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 含量为2a 。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 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G

初中生物知识点全归纳、(全!)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七年级上册19的例子 5、*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 6、*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如: ①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 ② 从地域因素来说,各种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③ 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看书P30 12、*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3、*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看书P36 1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内含酸、甜、辣和色素)、叶绿体 15、*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6、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核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17、*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染色体细胞核细胞质形成细胞膜形成细胞壁

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0、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1、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13、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

体无系统。 14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平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是大豆的子叶。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平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15、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16、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7、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18、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 19、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是筛管。 20、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缺氮时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瘦弱,严重时叶脉淡棕色;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茎杆软弱,叶边缘呈褐色。 21、雌蕊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22、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23、在营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有些向日葵的果实仍然是空瘪的。这主要是由于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生物的特征核心知识 | 生物的特征练习题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要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抓住重点。 按教材顺序一起来梳理一下,希望同学们在梳理的过程中可找到自己的知识擅长处与薄弱处,抓住学习重点。 1.必修 1:分子与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学当然要研究”细胞”了,所以第一本教材便紧紧围绕”细胞”这一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成细胞的分子:此部分需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六大化合物的分布、结构、主要功能、及鉴定方法。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细胞核此部分需掌握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代谢(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 ①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代谢伴随着物质的输入与输出该部分需掌握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实例。 ②ATP:细胞代谢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而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是ATP。 ③酶: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催化该部分包含的考点主要有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作用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④两种重要的细胞代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4)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 2.必修 2:遗传与进化 具有遗传现象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在遗传中又存在着变异,变异的积累使生物产生进化,第二本教材的内容设置主要围绕着遗传、变异、进化这三个主题,而其中的遗传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遗传部分: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②伴性遗传 ③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为雌雄配子,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便是可形成雌雄配子减数分裂。 ④遗传的分子基础--DNA:主要包括DNA的复制、DNA上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它们构成了体现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法则。 (2)变异和育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及优缺点 (3)生物的进化 3.必修 3:稳态与环境 这本教材中所讲的稳态既包括生物个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生态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如今人们对自身健康及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此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其归纳如下: (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指激素调节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3)种群的概念、种群数量变化 (4)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群落演替 (5)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态。 以上内容中的生命活动调节几乎为高考必考点,有关生态系统的考点也频繁出现,但它们的难度并不高,解题所需的时间也不长,所以相关题目要努力拿到满分。 4.选修 4:生物技术实践 这本教材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如下:

高考生物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考生物最全知识点汇总 必修一 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4、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7、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例: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9、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0、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生物的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14、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7、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质壁分离。 18、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这种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19、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0、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1、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统称为活化能。 2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催化效率更高。 2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4、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5、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6、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初中生物中考重要知识点复习汇总(武汉)

生物中考重要知识点 (七上)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 体内产生的废物、能生长和繁殖、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生命现象与其他现象)。 2.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从事例中判断,如南橘北枳主要受温度影响,水面150米以下少生物生存主要受阳光影响。) 3.生物间最常见的关系是捕食、竞争、合作关系,分别如猫与老鼠、稻田中的杂草与水稻、蚂蚁个体间的关系。 4. 适应缺水干旱的环境,旗形树是对风的适应) 环境(如蚯蚓松土、树林防风固沙)。 5.有空间范围、环境和生物三要素的就是生态系统(会判断,如一块 农田,一条河)能制造有机物的植物是 者,动物是消费者,分解动植物遗体的细菌和真菌是 如阳光,空气和水等)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若人为大肆捕杀鸟,蛇的数量就会 “地球之肺”、 生态系统, 统,以农作物为主的是。 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要保护生物 6.显微镜:会认会写目镜、物镜、粗(细)准焦螺旋、载物台、转换 器、镜臂和反光镜等结构。对光时做到“三转” 下降(眼看使物镜缓缓上升看 5×、 10×;物镜40×、15 目镜10×、物镜40×,放大倍数是 5×、物镜15×的,放大倍数是 物像是倒像,字母“p”的物像是, 了解视野暗的原

7.观察洋葱表 ;一侧滴稀碘液,另一侧用吸 水纸吸。透光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清细胞结构。 8.细胞:细胞壁(、细胞膜( 作用)、细胞质、液泡(含各种酸、甜等物质,西瓜流出的甜汁来自 、细胞核(、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都是能量转换器),动 9.多细胞生物中,人 生物 10.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主题一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理解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设计(对照试验)。原则: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都相同。增加重复次数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三探究实例 探究一:1、显微镜的使用: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或物镜上标注的5×,表示放大倍数为5倍),假如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则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物体被放大了50倍。②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物体是反的,将写有“上”或“P”字的透明纸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或d,要将显微镜视野的右下方的物体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向右下方向移动玻片标本。哪偏往哪移。 ③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 ④显微镜放大的倍数与所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和大小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细胞数量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放大倍数越小,观察细胞数量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 2、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水; (3)取材: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放入水滴中,展平(避免细胞重叠)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染色后能使细胞核更清晰) (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步骤1~6为装片制作) (7)观察:参照《显微镜使用》; 口诀来记忆:擦、滴、撕、、盖、染、吸.关于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中,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答案:D 探究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尝试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分析实验变量,识别对照实验,科学地处理数据,预测实验结果,或对证据、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实验结论。 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设置对照试验,(创设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 (4)实施计划:观察并进行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