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同阶段的绘画特点

儿童不同阶段的绘画特点

儿童不同阶段的绘画特点

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的像一位大师,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的像一个儿童。”大师更多是成人的理性世界,有了更多的阅历,但是心也有了更多的束缚,一般可以依靠技法和思考来完成绘画。而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的,天马行空的,更多的是依靠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绘画。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画画,请阅读下文。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画画,请认真阅读下文。

1-2岁无目的涂鸦涂鸦的真正主角是手,大脑只是配角。用手抓笔,以肩为轴,画出一下点。用手抓笔,以肘为轴,画出一些左右往返的线。用手抓笔,再到手腕,画出一些上下往返的线和螺旋形状。正确地认识到手的重要性,能更好地认识到手对涂鸦的意义。

2-3岁有控制涂鸦(命名涂鸦)孩子能熟练地走和跑,手被释放出来。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尖能够闭合进行“捏”这个动作,能一边看纸一边动手画。因为有了眼和手的配合,伴随着口头语言能表达简单词汇(电视机、沙发)而不只是叠声词(饭饭、喵喵等),绘画与口头语言开始结合,让原本无意义的涂鸦,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将图形与身边对象进行拉郎配,追求认同感。

3-4岁有计划涂鸦出现闭合图形。在动手画画之前,已经提前计划好要表现的主题,想好了涂鸦行为要传达的信息。当涂鸦成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考的活动形式后,涂鸦时代就基本宣告结束了,绘画开始产生。孩子进入有指代意义的符号、日常的形象印象、对世界万物的感知和口头语言解释共同组成的象征阶段。我们可以从情感、故事、形象、审美等方面去促进儿童运用艺术进行表达了。

4-5岁象征期(符号期、罗列期……)语言:口头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开始探索语言、概念、形象的关系,印象促使绘画产生。对象:认为万物有灵。色彩:会与实物固有色产生关联,但更多凭感情用色。空间:没有空间次序,无空间关系。对“动”的表现:头足人像、头、眼睛、嘴巴、四肢。对“静”的忽视:眉毛、头发、鼻子、耳朵。

5-6岁图式前期(符号期、想象期……)游戏:对游戏最专注和倾心的阶段,画画是最喜欢选择的游戏方式之一。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为表示自己的感觉,常夸张重要,忽略次要。重复:重复画喜欢的对象,画得还基本一样。人物:逐渐增加人体其他部分。色彩:会与实物固有色产生关联,但更多凭借感情用色。空间:主次构图,偶尔有明确空间关系,会转动画纸完成画面。故事:内心丰富多彩,画面叙事性增强。

图式期(6-8岁)(概念化期、主观表现期……)特点:重复画喜欢的对象、但注意装饰区别;会以省略或夸张改变符号,来表现某种经验;会因重复得到装饰效果。人物:有明确的人物概念及表现,无一定比例,视情绪而定。色彩:注意用色与实物的关系,但回应情绪改变固定颜色。空间:以地基线表现空间;画面形象无重叠关系,但有明确的空间次序;主观经验表现、展开式、平面与垂直混合表现、X光透视画,不同时间事件同时表现。

8-10岁写实萌芽期此时期的绘画表现开始脱离了几何线条的程式化图式,转向自然描绘,出现了透视,能表现重叠形式,线条更具现实性。

国内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我们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以张铨、江宏伟、贾广键、赵蓓欣、喻慧等为代表的现代中青年画家为现代院体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

儿童绘画的几个重要阶段

儿童绘画的几个重要阶段 关于儿童绘画教育的正确教育方式,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 第一阶段:命名期(2——3岁) 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告诉别人自己的创作内容。但他画的是什么,很难看懂。他可能指着一个圈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这个是楼房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他画不出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不能理解。通过这种绘画形式和语言表达,可以加深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 第二阶段:罗列期(3——4岁) 在这个绘画阶段,儿童会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把一个个简单的图案拼凑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故事的画面。比如孩子画块草地。然后草地上有什么呀?草地上有小鸡。小鸡在干嘛呀?小鸡在和另一只小鸡玩耍。在教学方向上,可以依照这样的罗列形式启发他联想,就会使画面越来越丰富。孩子一个时期反复画一样东西,从不像到有点像,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 第三阶段:图式期(4——5岁) 4——5岁的孩子,手部的小肌肉群增长较快,手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对生活中的物体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在画面上慢慢的表现自己所想要的内容。从开始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情的表现,他们主观地体会和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他们常用形态符号来表示同一事物。其中夸张了主要部分,忽视或干脆省去了不重要部分。表现动作时,就主观地移动要做动作的那个部分。如为了把刀举过头,就主观地伸展移动胳膊。 这阶段的儿童还没有正确的空间概念,还不能正确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和空间,对比例的估计能力更晚。让孩子在纸上表现一定深度的画是有困难的,因此画面上就会出现一种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的任意排列的平面图,而且他们把一切东西都放在一条表示地平线的基础上,他们画画怕遮掩、重叠,就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也统统排列在画面上。这种求全、求实的表现法,正是儿童心理的正常反映。这些都说明孩子画的还不是他看见的东西,是他想当然的东西。这时让他画写生画,他看一眼对象就凭自己的印象去画了。因为儿童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成人不同,他们还缺乏理性地分析和比较能力,只能凭感觉印象画画,对印象深的部分他容易夸大。这正是儿童画的“黄金时期”。孩子的天真童趣注意保护,让它充分表现出来。

现当代国外儿童绘画发展理论研究

现当代国外儿童绘画发展理论研究 刘艳摘要:儿童的绘画发展作为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历来受到重视。从20 世纪罗恩费尔德和加德纳为代表的关注自然发展的阶段理论,到当代金德勒、威尔森等人关注社会文化因素的理论,儿童绘画发展研究不断得到更新,这无不与时代的变更息息相关。本文围绕这两大趋向的理论进行阐述并归纳总结,借此对如何开展当代的美术教育进行了思考。 前言: 儿童绘画的研究一直是美术教育课程规划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儿童绘画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儿童绘画的起源开始于19世纪,由于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于遗传、心理认知的发展,心理学由此出现。自十九世纪80年代Hall发表了第一篇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绘画的研究报告开始,就有不少的学者试图通过儿童绘画来揭开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变化过程。有学者通过研究儿童儿童的绘画内容来分析儿童的人格特征,另一些学者将绘画作为测量工具,诸如Goodenough的“古式画人测验(Draw-a-Man Test)”来分析儿童的智力成熟度;Buck等学者发展出“屋—树—人投射技术”来测验儿童的认知、人格的发展。研究儿童绘画从心理学起步,作为发现人类心智的有效途径,不断得到了发展,继而在美术教育界引起了极大关注。美术教育学者将绘画表现作为实施有效教学手段的重要研究对象,力图寻找出儿童绘画发展的各阶段历程。在这一方面,美国学者罗恩费尔德、加德纳等人的绘画发展阶段划分对美术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力图从儿童绘画中发现不同时期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探索儿童内在的自我心智发展过程,尤其是罗恩费尔德,根据每个时期的不同绘画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绘画教学方法,来帮助儿童通过绘画来更好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的成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全球化促发了人们的相互交流越来越紧密,人们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来了解世界,社会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儿童也日益受到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影响。而美术教育也开始关注起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不少学者试图从儿童绘画中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因素来进行论证,揭示儿童认知发展不仅呈现自我发展的一面,而且社会化文因素也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归纳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个取向:一为关注个体自我发展的研究,二为关注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对于美术教学来讲,既要对过去的绘画发展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又要在当代绘画表现研究新的取向上不断探索,进而针对当今的美术教育发展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关注儿童内在自然发展阶段的研究 这类研究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有罗恩菲尔德(V. Lowenfeld)、加德纳(H. Gardner)。(一)心理学的理论背景——皮亚杰的的精神发展学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以儿童的思考与精神的构造为前提,提出了精神发展学说。皮亚杰将0~7岁的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双塘中心园孙爱导读:儿童喜欢一次性完成绘画创作,并在创作中几乎不作太多考虑,直接作画,下笔流畅,线条大胆,涂色随心所欲,不存在成人所谓的败笔。研究发现,5~6岁的儿童在创作中充满自信,能以较多的方式使用线条和形状,如开放性的和封闭性的、爆发性的和控制性的,并根据自己的情感、愿望或按物体固有色来涂色。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其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学前儿童艺术思维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运用多通道的感觉器官,获取、再造、物化审美心理意象的活动。对学前儿童的艺术思维进行研究,有助于教育者进一步深入认识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使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本研究借鉴哈佛大学加登纳教授关于艺术活动三大系统的概念,以及国内研究者关于绘画超常儿童艺术思维过程三大系统的概念,将艺术思维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知觉(perception)、反省(reflection)和制作(production)。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选取一所江苏省省级示范幼儿园(非艺术特色园)大班30名5~6周岁的学前儿童,分成5组,每组儿童作画时间为上午10点~11点之间。研究持续半年,共搜集了138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对儿童绘画创作过程及作品的分析,探究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一、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实现对物体一般结构特征的把握的心理过程。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绘画活动中的视知觉是视觉对对象的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审美属性及其所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学前儿童对绘画创作对象的获取正是通过其感觉器官的视知觉功能来实现的。 对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过程及特点的研究,是通过4次绘画活动来完成的。主题分别是:“静物写生”“我和爸爸妈妈”“跑得很快的人”“我乘公共汽车”,所涉及到的知觉过程都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感知,力求使儿童有充分的机会展现其视知觉的过程。 研究发现,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是通过知觉选择获得审美心理意象的过程,具有多通道性。5—6岁儿童对物体的知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与指导策略 李怡芳 【摘要】幼儿绘画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2-3岁幼儿正处于绘画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最初级阶段。幼儿的涂鸦活动可以较好的反映其心智成长和身体发育状况,激发其创造的热情和动力。为此,我们应当遵循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幼儿从事涂鸦和符号活动,探索适宜的材料与方法来引导幼儿的涂鸦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既给予他们涂鸦的自由,又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脱涂鸦期,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涂鸦期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唉,毕加索是天生的。” 有的妈妈会说。的确,不是每个妈妈都能生出一个小毕加索,但重视在婴儿期对宝宝绘画潜质的开发,即使不能让孩子成名成家,也会为他未来的人生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所有的新生儿只能看到距离他20厘米以内的东西,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还不能准确区分颜色,可有的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能画出线条虽稚嫩但色彩丰富的画了。最前沿的科学也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有的孩子早早学会了区分颜色与形状,甚至有了艺术的创造,而有的孩子,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宝贝开始乱涂乱画,弄脏了衣服、家具和你的心情,千万不要恼火,妈妈们,整理好你的耐心和智慧,仔细看一眼那些混乱的线条吧,一个由宝宝创造的神秘花园在你眼前展开了……唐代《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涂鸦:在字典中也是这样解释的:形容字写得很坏。似乎在一般人的眼里,涂鸦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殊不知,涂鸦是人创造性的始初,毕加索的画是抽象画的经典之作,如果说他的画象孩子的画,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还有谁象他这样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呢?那就是孩童。

幼儿美术教育的 几个阶段

一般1岁半左右,宝宝开始对涂鸦产生兴趣。到2岁左右开 始画出一些不太规则的歪歪扭扭的线段,但时常会把线条画出纸外。 2岁半到3岁开始尝试画出圆圈。从线到圆,对宝宝来说, 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飞跃性发展,这是他们造型意识的开始。 3岁半或4岁宝宝开始给自己画的线条图案取名字,他们常 会边画边给涂鸦起名,就像同事家宝宝那样。对涂鸦命名显示出 宝宝从以动觉经验为重点向形象思维过渡,认识到了形象与外界 之间存在关系。 4岁到5岁的时候,宝宝开始尝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出色的表 现力。但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有限,表现手法也非常 随意,因此有时候他们所画的图画,成人很难明白。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 1.乱画期(1岁) 乱画期是幼儿涂鸦阶段,所以也叫涂鸦期。周岁婴儿用他们 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 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 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

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 2.命名期(2、3岁) 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 3.罗列期(3、4岁) 在涂鸦阶段,儿童只要能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就感到很大满足。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就感到这是一个活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个猫,这只能说是一个一个物的罗列,相互没有联系。这里画个太阳,旁边画个猫,又可能画个车,或画个小虫子。因

儿童绘画的几个阶段9页word文档

儿童绘画的几个阶段 推荐家长:儿童绘画的几个阶段 很多家长朋友都会急切的问及关于孩子是不是该升班了,可以去画什么,必须去画什么了,我们孩子的"儿童画"学完了,可以让孩子画素描,色彩了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首先我很理解家长对于孩子的关心和期望,但请问家长朋友你自己清楚或是了解过少儿绘画吗?为什么把儿童画的画可以称谓"儿童画",为什么要急着把孩子送入更高年龄段的绘画课程,是孩子的需要,还是家长您自己的需要?还是跟风别的家长? 在此友情提示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少儿美术教育的教师朋友,光有一腔热情根本不够,请先武装好对于少儿绘画的理解及自身的绘画素质,商业价值固然重要,但也请别忘了少儿绘画的艺术价值。别披上了少儿绘画教师的外衣,就可以信口开河,糊弄"天真"的家长和调皮、固执、可爱的孩子们。画画不像做数学题一样有标准答案,少儿的绘画需要时间的累积和自身的努力,逐步提高孩子自身的绘画审美能力和素养。在辅导孩子绘画中,要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 少儿绘画教育任重道远,需要孩子、家长、教师三方共同的付出和努力。以下是关于少儿绘画的几个典型的阶段,供大家参考,希望家长朋友们根据你孩子的年龄和自身的认知能"对号入座","切勿乱座"。 1.涂鸦期(1岁) 乱画是幼儿阶段的典型特征涂,所以也叫涂鸦期。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绘画特点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绘画特点在孩子们学习美术过程中年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着变化,认识不断提高,思维不断发展,自然地形成不同的年龄阶段,年龄阶段又制约着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为了使家长了解这方面规律,更好地培养您的孩子成才,我们把各年龄阶段儿童绘画特征向您介绍,做为您辅导孩子的参考。 我们把孩子2-17岁分为三个阶段;2-4岁以前为涂鸦期阶段、4-9岁为图示期阶段、9-17岁为写实期阶段。 1.涂鸦期阶段: 孩子出生不久就能感觉出不同的颜色,随着语言的发展,他们开始对形状有辨别能力。两岁半的儿童可以拿笔在纸上、地上画来画去,初期只能画出一条条没有规律的线条,到三岁左右逐渐地可画出一些有规律的复杂的线条了,这些线条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代表什么,有时偶尔说出,画得是"妈妈"、是"苹果"等等大人根本看不出来的东西,我们称这一时期为,《涂鸦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是不能进行正常教学的。三岁半以后的孩子们画出的线条开始有规律,能画出不标准的圆形,一般到了四岁就可以准确地画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物体,也能比较好地表达自己画的是什么了,这时就可以接受正规训练了,所以美术培训学校规定四岁开始入学,也有一些绘画方面超常的孩子涂鸦期结束得比较早,三岁或三岁半即可入学。 2.图示期: 过了涂鸦期的孩子就进入了图示期,这是最良好的绘画启蒙时

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对绘画兴趣最浓,喜欢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培养得好,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他们会自如地运用绘画手段来表现自己的意愿。4-8岁的孩子画起画来最没有顾虑,创造性最强,我们把这一时期寓为创作的黄金时代。美校的教学也以发展孩子的创作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这一时期创造性方面的培养在孩子一生中是很重要的,它往往会成为终生成就的奠基。这一时期孩子的绘画特点是,他们喜欢随心所欲地去画,不愿意接受技法的限制,没有比例空间的概念,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以随意夸张某一部分。例如:孩子想让自己画的小朋友拾到地上的玩具,他会把胳膊画得特别长。如果想画出屋内的情景,他们会把房子画成透明的,等等。这是孩子创作才能的萌发,应该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发挥这一才能。有些家长不了解这一点,按照大人的认识水平去要求孩子,有的甚至不停地指责,这不对,那不象,弄得孩子缩手缩脚,画出画来死死板板使老师的启发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还会出现概念化的现象。这段时期的长短每个孩子不同,有的长些有的短些,如果老师培养很好,学生在创造性充分发挥的同时绘画技能也开始成熟起来。 3.写实期阶段: 一般在九岁左右孩子的生理和心里都出现了较明显的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开始感觉自己是大孩子了对儿童画感到不满足,追求画得真实,出现这种特点就开始向《写实期》迈进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有些孩子没有受到良好的培养,他们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毛病,画画不大胆,甚至不愿意画了,这时应该满足他们的求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涂鸦阶段(2~4岁):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 样式化前阶段(4~7岁):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 样式化阶段(7~9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 党群年龄(9~11):理智萌芽的阶段; 推理阶段(11~13):拟写实的阶段; 青春危机期(13~17):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 一) 涂鸦期(scribbling stage) 2~4岁 幼儿的涂鸦是其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罗恩费尔认为幼儿刚开始涂鸦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动作,也无创作的意图。仅仅是享受肌肉运动的满足感,与笔涂在纸上的快感。但渐渐地,幼儿能发

现纸上线条与自己动作存着某种关联,于是继续涂鸦,便渐渐发展出手眼协调、大小肌肉控制等与身心发展有关的涂鸦过程。涂鸦其可分三阶段: 1. 随意涂鸦(disordedscribbling) 年龄:2岁左右。 特征:(1)用整只手握笔,摇动手臂画线,尚无法控制动作。(2)眼睛未必看着画面,眼与手的动作无关。 2. 纵横线涂鸦或称有控制涂鸦(longitudinal or controlled scribbling) 年龄:2岁半左右。 特征: (1)以重复的动作涂鸦,具有手眼协调的控制能力,常出现反复的纵横线。 (2)已能控制手肘关节。 3. 命名涂鸦(naming ofscribbling) 年龄:3~4岁左右。 特征: (1)从单纯涂鸦的动作转为具有想象思考的涂鸦,会赋予涂鸦意义,但形象仍难以辨识。 (2)会发现图与背景的关系,但仍未能表现空间。 (3)会为涂鸦命名及用不同色彩来区别不同意义的涂鸦。 (二) 前图式期(preschematic stage)4~7岁 对环境的接触渐扩大,对世界的探索大于自身身体的操控,儿童开始有意识的作具象表现,能发现现实、思想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因不断的接受新概念,故

儿童画创作与欣赏

儿童画创作与欣赏 2008-03-31 21:55:21| 分类:理论探讨 |字号大中小订阅1.什么是儿童画? 所谓儿童画,是指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形象、色彩进行创作的绘画。它是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表现自我意识的创造性行为。虽然儿童的绘画技巧稚拙粗朴,思维简单,认识片面,缺乏理性,但儿童在绘画中传达了他们对美好想象的追求和对美丽自然的感受,表现出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画充分地表现了儿童的天性和创造力。(图1) 2.儿童绘画创作对儿童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1)儿童绘画可以提高儿童的美感。儿童在没有掌握运用文字表情达意之前,绘画创作是他们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他们不受拘缚地运用绘画工具,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儿童美感的培养不仅要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儿童自身的创造和对美好事物的再现。绘画创作是儿童创造性地再现他们感知到的美好事物的媒介。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将自己的印象和感受表现出来,这不仅加强了他们对事物的感受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对形象的造型能力,从而使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儿童绘画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作才能。有资料表明:人的信息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的

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认知水平。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手指的动作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从而使认知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儿童经常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儿童绘画创作能促成儿童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儿童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往往对涉及到的问题更加敏感,对生活更加热情。使他们觉得生活更亲切、更有趣,并能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作用和力量。同时,美术创造的成功,需要他们的专心和耐心,这对培养孩子的品质和个性有很大帮助,因此,绘画创作是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最佳手段。 3.儿童绘画创作有哪些特点? 儿童绘画属于一种想象绘画,它以表达儿童的主观感受为主,不受客观形态和技术规范的约束,是儿童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因而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儿童绘画的形式往往具有单纯化、平面化,形象、色彩夸张的特点。例如:画面中人的身体和四肢可以自由弯曲,任意加长或缩短。可以在人的面部画出两个巨大鼻孔,也可在侧面脸上看到一双眼睛。可以把秋千吊到月亮上去,还可造出色彩斑斓、外观奇特的建筑物。儿童画中的这种形象语言,是形象和情感的统一。这些奇思遐想,往往会令成年人刮目相看。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一、涂鸦阶段(约—岁) (一)未控制的涂鸦 1.时间:涂鸦开始后的半年左右 2.特点:无规律可循的点、线混杂图,涂到画纸之外 3.原因: (1)不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握笔的动作——手掌和手指共同操作,肩部、手臂和肘部无控制动作(3)大小肌肉尚在发展 (二)有控制的涂鸦 1.时间:2岁左右 2.特点:重复的或具有上下左右方向的各种线条,能将涂鸦控制在画纸之内 3.原因: (1)能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手眼协调 (3)控制肌肉动作 (三)圆形涂鸦 1.时间:2岁半左右 2.特点:圆圈线条,涡形线、不闭合及闭合的圆圈、复线圆圈 3.原因: (1)能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手眼控制和协调 (3)关节和肌肉更加灵活 (四)命名涂鸦 1.时间:涂鸦过程中开始说故事 2.特点:具有明显的表达意图,对涂鸦进行命名 3.涂鸦出现的原因: 涂鸦是儿童绘画活动的起始阶段 (1)源于儿童身体运动的需求,随着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提高逐渐发展(2)源于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 4.“涂鸦滞后”现象

一些没有条件看见别人写字或画画的孩子,即使到达涂鸦期的年龄,也没有出现涂鸦活动。 模仿是影响涂鸦行为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5.当儿童出于涂鸦期,成人应持的态度和发挥的作用如下: (1)成人应该重视儿童的涂鸦,切不可认为是孩子的随意胡闹而加以制止。 (2)成人应该在儿童涂鸦期发挥适当的作用。 二、象征阶段(约—5岁) (一)图形 简单几何形和线条的组合,与想表现的真实事物想去甚远,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典型代表:“蝌蚪人” (二)色彩 1.能够识别主要的色相,有颜色个人偏好 2.象征阶段初期,用色不受物体固有色的限制,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自由涂抹自己偏好的物体。 3.象征阶段后期,逐渐按照物体固有色选择色彩,可以用方向一致的线条均匀地涂色,并图在轮廓线以内。 (三)构图 一个个独立的形象罗列在画面上,各个形象在大小、位置、间隔等方面并没有刻意安排,它们在共同的空间里的相互关系没有任何法则可循,但又确实有一定的表现主题。 (四)成人的态度和作用 1.保护儿童的绘画兴趣 2.提供适当绘画工具

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

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 风格,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现在估且将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所表现的技法形式,作一相对的比较,或许可以稍清楚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之所在。东方统系的绘画,最重视的,是概括、明确、全面、变化以及动的神情气势诸点。中国绘画,尤重视以上诸点。中国绘画不以简单的“形似”为满足,而是用高度提炼强化的艺术手法,表现经过画家处理加工的艺术的真实。其表现方法上的特点,主要有下列各项:一、中国绘画以墨线为主,表现画面上的一切形体以墨线为主的表现方法,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基本的风格特点。笔在画面上所表现的形式,不外乎点、线、面三者。中国绘画的画面上虽然三者均相互配合应用,然用以表现画面上的基础形象,每以墨线为主体。它的原因:一、为点易于零碎;二、为面易于模糊平板;而用线最能迅速灵活地捉住一切物体的形象,而且用线来划分物体形象的界线,最为明确和概括。又中国绘画的用线,与西洋画是的线不一样,是充分发挥毛笔、水墨及宣纸等工具的灵活多变的特殊性能,经过高度提炼加工而成。同时,又与中国书法艺术的用线有关,以书法中高度艺术性的线应用于绘画上,使中国绘画中的用线具有千变万化的笔墨趣味,形成高度艺术性的线条美,成为东方绘画独特风格的代表。西方油画主要以光线明暗来显示物体的形

象,用面来表现形体,这是西方绘画的一种传统技法风格,从艺术成就来说,也是达到很高的水平而至可宝贵的。线条和明暗是东西绘画各自的风格和优点,故在互相吸收学习时就更需慎重研究。倘若将西方绘画的明暗技法照搬运用到中国绘画上,势必会掩盖中国绘画特有的线条美,就会失去灵活明确概括的传统风格,而变为西方的风格。倘若采取线条与明暗兼而用之的用法,则会变成中西折中的形式,就会减弱民族风格独特性与鲜明性。这是一件可以进一步研究的事。二、尽量利用空白,使全画面的主体主点突出人的眼耳等器官和大脑的机能,是和照相机、录音机不同的。后者可以同时把各种形象声音不分主次、不加取舍地统统记录下来,而人的眼睛、耳朵和大脑却会因为注意力的关系,对视野中的物体和周围的声音加以选择接受。人的眼睛无法同时看清位置不同的几件东西,人的耳朵也难以同时听清周围几个人的讲话,这是因为大脑的注意力有限之故。比如,当人的眼睛注意看某甲时,就不注意在某甲旁边的某乙、某丙,以及某甲周围的环境等等;注意看某甲的脸时,就不会注意看某甲的四肢躯体。人的眼睛在注意观看时,光线较暗的部分也可以看的清清楚楚,不注意观看时,光线明亮的部分也会觉得模模糊糊。故人的眼睛,有时可以明察秋毫,不时可以不见舆薪。这全由人脑的注意力所决定。俗话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就是对人类这种生理现象的极好概括。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违背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 1.乱画期(1岁) 乱画期是幼儿涂鸦阶段,所以也叫涂鸦期。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 2.命名期(2、3岁) 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 3.罗列期(3、4岁) 在涂鸦阶段,儿童只要能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就感到很大满足。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就感到这是一个活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个猫,这只能说是一个一个物的罗列,相互没有联系。这里画个太阳,旁边画个猫,又可能画个车,或画个小虫子。因为这时的思维能力还处在不能把事物组织起来的状态,应该根据孩子兴趣,引导他注意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孩子的发挥。例如:孩子画个小鸭,可以问他小鸭和谁玩呀在哪玩呢在水里呀。水里有什么呢水里有小鱼,有荷花。天上有什么呀有云、有蜻蜓……。这样依据孩子的有限经验,启发他联想,就会使画面越来越丰富。孩子一个时期反复画一样东西,从不像到有点像,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 4.图式期(4、5岁) 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手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表现自己所想的内容。从开始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情的表现,他们主观地体会和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他们常用形态符号来表示同一事物。其中夸张了主要部分,忽视或干脆省去了不重要部分。表现动作时,就主观地移动要做动作的那个部分。如为了把刀举过头,就主观地伸展移动胳膊。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如何赢得“我们的明天”这场比赛 “我们的明天” 这又是一个积极的主题。也就是说,不宜表现消极的内容,如环境污染、战争、虐待动物、学习压力大等等……!反过来想,即使今天有很多很多的不如意,这些不如意也绝对不是昨天的人们期盼的,人们在描绘“明天”时,都会满怀美好! 再从字面上看,前面的“我们”肯定指是比赛的参加者——一定是比赛参加者发自内心感受的真实表达,而不是大道理、空幻想!而“明天”绝对不是明天,而是我们可以看见的未来,所以要表现的内容既不能完全照搬现实,也切忌简单的“上天入地下海”! 到底该如何呢?我们就把本次创作视为一场球赛,将其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分别从“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两个角度切入。 上半场:仰望星空——大胆想象、放胆表现 从想象的角度来说,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只要你敢想,一切皆有可能!抬头仰望型高空,它带给人类无限的遐想。虽然人类的足迹紧紧抵达过月球,虽然人类的踪迹刚刚跨出太阳系,但是,人类的想象造价数十万年前就充满了整个宇宙! 大胆的想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应该为创作者的想象设定答案。 但是,无论怎样的想象,从造型艺术的角度,都需要具体地表现出来,否则,我们在这儿的探讨毫无意义。而具体的表现靠什么?不外乎造型、色彩和合适的表现材料—— 1、大胆的表现造型 所谓造型,当然就是画出某种样子了!到底要画出啥样子呢?肯定是很“像”的样子,也就是作者新政形象的“镜像”。这个“镜像”千万不要刻意追求“照相”式的“像”,而应该追寻自己内心的“像”。儿童绘画创作更应该如是。 内心的“像”源自创作者内心的感动。不应该告诉儿童画什么,而应该以自己的感受启发儿童自己的感受,进而帮助他们以合适的造型完善这种感受,也就是表现内心的“像”。 不同年龄儿童的造型表现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这源于孩子的心理差异,是不可随意逾越的(属于万分之一的特殊儿童除外)。 一般来说,六岁到九岁左右的儿童不可能画出极富立体空间效果的作品,也不可能画出照相般的“像”。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创作者而言,能够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能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融入其中,就是巨大的成功。这个年龄的儿童期望准确地画出照相般的“像”,但是受逻辑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不可能依靠逻辑推理和联想关系把握空间和时间。这个年龄段儿童的造型是“点”的组合,也就是自己视觉感受的罗列。而这种罗列带来的恰恰是艺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修订稿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与指导策略 李怡芳 【摘要】幼儿绘画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2-3岁幼儿正 处于绘画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最初级阶段。幼儿的涂鸦活动可以较好的反映其心智成长和身体发育状况,激发其创造的热情和动力。为此,我们应当遵循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幼儿从事涂鸦和符号活动,探索适宜的材料与方法来引导幼儿的涂鸦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既给予他们涂鸦的自由,又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脱涂鸦期,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涂鸦期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唉,毕加索是天生的。” 有的妈妈会说。的确,不是每个妈妈都能生出一个小毕加索,但重视在婴儿期对宝宝绘画潜质的开发,即使不能让孩子成名成家,也会为他未来的人生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所有的新生儿只能看到距离他20厘米以内的东西,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还不能准确区分颜色,可有的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能画出线条虽稚嫩但色彩丰富的画了。最前沿的科学也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有的孩子早早学会了区分颜色与形状,甚至有了艺术的创造,而有的孩子,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宝贝开始乱涂乱画,弄脏了衣服、家具和你的心情,千万不要恼火,妈妈们,整理好你的耐心和智慧,仔细看一眼那些混乱的线条吧,一个由宝宝创造的神秘花园在你眼前展开了……唐代《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涂鸦:在字典中也是这样解释的:形容字写得很坏。似乎在一般人的眼里,涂鸦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殊不知,涂鸦是人创造性的始初,毕加索的画是抽象画的经典之作,如果说他的画象孩子的画,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还有谁象他这样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呢?那就是孩童。

少儿美术地年龄阶段特征

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 太阳山艺术教育整理 孩子的美术活动,划分为这样几个重要的阶段: 一、涂鸦期,也叫抽象象征期,在1—3 岁。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随着各项能力如行走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已经能够自主地拿起我们所给的绘画工 具来涂抹,画面是完全抽象的,在他们眼中,这似乎是和其他游戏不同的一个新“游戏” 。而在我们的眼里,涂鸦中线条色彩的不确定性和任意性却反映了多种层面的问题,而且这些被反映出的问题在不同孩子的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家长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情形:第一,孩子首先对这种被他自己看作是游戏的东西充满了好奇,那些纷乱的线条和色彩都是在探求游戏 的各种可能性和各种结果的过程,这应该是涂鸦的第一步。 这一步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不能受常规界定(传统的涂鸦期界定是2-3 岁)的限制,可以从孩子有基 本的抓握能力就开始,有的小孩在8 个多月时就抓着纸团,蘸着颜料开始了涂鸦,而多数孩子在 1 岁以后会对握着笔“乱画”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如果给他各种颜色,还是能从颜料管里挤出的那种,他们会更加兴奋,发明很多奇妙的“玩法” ,会把颜料全部挤到水里,搅来搅去,极限时,笔就变成了手和脚,纸变成了地面或墙面,纸上都是小脚印,这时的线条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变换着运行的轨迹,其实,他们想知道,这个东 西道底会是什么样子,象小汽车那样还能跑到哪去呢,小脑袋在想,在纸上是这样的,地上呢,身上呢,墙上呢,当孩子弄得哪哪儿都是颜 料的时候,我们应该高兴,他是在进行着真正的探索,其中潜在的对绘画材料在触觉、知觉和视觉上的认识已经在悄悄地获得和积累了,还 都是自己来亲身感受的,这个过程是多么的宝贵和重要,我们可称之为不可或缺的“亲密接触” 。 在这一步里,如果能听见妈妈在大叫或是心里在喊:“哇!啊!天哪!”也许是孩子把颜料水全都泼到了纸上;也许是她在往胳臂上画;也许已经在地毯上画 ,, 但一定是孩子在酣畅地游戏状态中正以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大人的方式全身心地接触着体会着绘画的“玩具”所带给他的无穷无尽 的快乐! 第二,涂鸦还是孩子在不断证实自己力量成长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看到许多孩子用单色的硬笔或油画棒在画线条时,常常会把纸捅破, 用毛笔和颜料时也常有这样的情况,每个孩子的力量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是在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画”一根线,或他们发现自己用了力, 线就清晰时,就会再次去用力,当看到线 因为自己用了力气而变得越来越多,甚至密密的要成一堆时,心里是快乐的,他以此证实了自己的力量所在,这也体现出孩子的生理和生命成长 过程中的内在需求。所以,此时建议家长给孩子大的纸、厚的纸,让他在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 一、涂鸦期(1.5~3.5岁) 幼儿在1岁半左右便开始拿笔信手涂鸦或者乱涂乱画,两岁前的幼儿基本处于无控制的涂鸦阶段;到了两岁左右,幼儿能有目的地控制笔的方向,从而过渡到有控制涂鸦阶段;之后在成人的引导下开始关注自己的画面的内容,发展到命名涂鸦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1.无控制的涂鸦 最初由于幼儿的肌肉控制能力比较差,动作还不精确不协调,因此幼儿在用画笔画时还不能很好地控制线条的方向.此时画出的线条不分化,横线、竖线、斜线、弧线、锯齿线、螺旋线参杂在一起。从他们的涂鸦作品中,很难看到线条的起始点。为此成人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在纸上重复地画那些毫无意义的线条,而孩子们却乐此不疲地享受这种手臂运动和视觉效果带来的快感,如图1所示。 图1 2.有控制的涂鸦 大约2岁左右,幼儿发现自己的手、眼能协调配合,对手有所控制了,知道用同样的动作可以画出同样的线条,在涂鸦活动中体验重复动作的节奏。“一旦儿童开始反复他的动作时,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个儿童已经发现了以视觉来控制动作,从这时候起儿童会有意识地上下或左右地画线,但还经常把可以控制的线条和不能控制的动作混在一起”1。在此阶段,幼儿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肌肉运动和笔迹之间的关联,且手眼之间能够配合,手腕的灵活性增强,能够画出重复的或具有上下左右方向性及圆性的各种线条,并能将涂鸦控制在纸张以内,如图2所示。 1摘自:【美】罗恩菲尔德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王德育译,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书88页。

图2 3.命名涂鸦 幼儿在不断的涂鸦过程中逐渐将图形和线条结合起来,偶然地 从中认出某些形状,发现与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于是他们 给自己的图形和线条起名字,自言自语地开始对着画讲故事。如图 3所示,幼儿在画画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自己画的东西很像妈妈在绕 毛线团,于是当你问她画的是什么时,她会图3 自豪地说:“这是妈妈在绕毛线团!”。成人在观看这些作品时如果离开了幼儿的语言解释,一般是无法辨认其代表的意思。而且命名涂鸦是幼儿先无意识地画线,后才发现其与物体的联系,这有别与幼儿后期的真正作画活动。 作为教师,不要在幼儿自然而然的乱涂乱画中试图“教”他们绘画,而应给他们提供适合的材料。比如,一支好用的笔,足够大的纸,让他们的手臂自由而大幅度地向四面八方运动。还可以提供给年龄较大的幼儿各种绘画材料,让他们自由创作。教育过程中同时也应注意;教会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引导幼儿在指定的物体上涂鸦,而不是到处乱涂乱画,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整个涂鸦期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来看,涂鸦是没有表现意图的画线活动。但是,在不断的涂画的过程中,幼儿在纷乱的线条中认识一些形状,在表象功能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他们会发现画出的痕迹和记忆中的某些事物相像,于是去重复这些形状,用它们代表记忆中的哪些事物。于是,他们开始进入新的时期——象征期。 二、象征期(3.5~5岁) 发展到象征期,幼儿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视觉形象,并建立起他们自己的表现方式。如图4是三岁左右的幼儿喜欢在纸上反复画的内容,从刚开始的杂乱无章,逐渐发展成为比较有序,知道把圆和线放在一起表现物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绘画技能组合去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还可以帮助幼儿给自己的作品取名,笔如给圆形取名泡泡、皮球、饼干……这样可以使幼儿新发展的象征概念得到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