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体知识

小说文体知识
小说文体知识

小说文体知识

一、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二、小说的三要素:

⑴(生动的)人物形象⑵(完整的)故事情节

⑶(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一)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分为:

⑴主要人物⑵次要人物⑶线索人物

⑴主要人物——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⑵次要人物——侧面衬托主要人物,帮助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

⑵线索人物——在小说塑造的人物的过程中,起线索作用的人物。

2、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二)人物描写: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其他事物、其他人物,来帮助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描写方法。

三.故事情节

1、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2、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头尾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

⑴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⑵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⑶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工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

⑷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⑴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⑵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3、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⑴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⑵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⑶揭示人物心境(心情),表现人物性格;

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⑸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如:台湾作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什么作用?首先,雨是不幸和灾难发生的原因;其次,雨又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同时,雨还造成了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五、小结: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情节的发展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节中各自表现,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2.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通过这些人物描写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情况。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等。

六、[考查要点]

1.明确小说的要素,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能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能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4.能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5.能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描写)的作用。

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词语、精彩语句、重点段落和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七、小说阅读典型题型:

1、请概括XX人物形象的特点(性格、精神、品质等)

方法:

⑴描写分析法:仔细分析人物的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描写性的句子、词语;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句子、词语;分析细节描写句子、词语

⑵事件分析法:分析人物的主要事件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有哪几件事?)

方法:按照文章的思路逐一概括:别遗漏,别将次要的概括进去,别将插叙内容与重要内容混淆。套路:XX人在XX地方干了XX事结果XX

3、请找出心理(神态、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句子,并任选一处加以欣赏(分析)其作用。

方法:一定要准确筛选,从突出人物性格(精神、品质)角度分析其作用。

套路:描写了XX人物的XX现状,突出了XX人物的XX性格(精神、品质)、心理。

4、请找出环境描写句子,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⑴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⑵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⑶揭示人物心境(心情),表现人物性格;

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⑸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5、分析画线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妙处)是什么?

方法:从分析关键词语的妙处、修辞方法(表现方法)的作用入手,作用往往是表现XX性格,突出XX主题。

6、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方法: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题目,要抓住句子中关键的词语加以分析,紧扣主题,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特别要注意小小说的标题和结尾。

7、请就文章的结构或情节的特点,任选一项加以分析。

8、开放性题目

阅读下面一篇短小说,完成后面的题

病人

(1)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2)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3)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4)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5)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6)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7)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

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8)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9)“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10)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1、在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衬托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心灵的美好和典雅的气质。

2、在第(3)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自然转入具体情节的叙述,推动情节发展。

3、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答:四个场景:在电梯发出超载警报时,“她”从人群中主动挤出来,等下一趟;“她”帮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回应“她”的请求;热心告诉小伙子口腔科病房的地点;“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枝玫瑰,被人关在电梯外,被某些人称着精神病人。

4、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世俗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照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

5、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通过鲜明的对比,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治疗。(批判了社会上一些人冷漠自私,呼唤热情善良的健康感情。)

四、阅读要领。

1、把握人物形象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环境烘托等等。

2、概括情节,概括要完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注意:情节总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情节的发展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推动。

3环境描写也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作用有:再现自然风光;交代背景;营造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和思想等。

4、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要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特别要注意小小说的标题和结尾。

小说阅读

1、把握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

2、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3、分析环境描写-----再现自然风光;

交代背景;营造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和思想等

4、理解小说主题-----要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

特别要注意小小说的标题和结尾。

一、认识环境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环境。环境是小说结构的重要元素,它决定着情节的发展,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在微型小说中,场面以单一为主,场面的自然或社会内容大都简明扼要,不充分展开。它把生活事件浓缩在时空坐标的某一特定点上,进行点式反映。阅读鉴赏时,应从点到面,从小处看到大问题。一般说来,环境描写的作用不外乎是以下几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某种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如台湾作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什么作用?首先,雨是不幸和灾难发生的原因;其次,雨又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同时,雨还造成了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二、梳理情节

如果说环境是人物诞生、成长和活动的背景,那么情节则是人物斗争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情节,就是小说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微型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虽然,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也有矛盾的前因后果,但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不一定像普通小说那样完整,也不一定像普通小说那样情节曲折。如《永远的蝴蝶》,作品情节很简单:在一个雨天,“我”的恋人樱子自愿帮“我”到马路对面去寄信。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年轻的生命消逝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至极的故事,却深深地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在情节之外,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回味的地方。

三、感知形象

说到底,小说是“人的艺术”,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微型小说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为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的一次小小撞击。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揣摩: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如《永远的蝴蝶》,对樱子的刻画,只是一句语言描写,两次写到其“穿着白色

的风衣,撑着伞”,但樱子美丽清纯的形象让我们无法忘记。

四、分析主题

或许正是因为篇幅短小,微型小说主题必须十分鲜明,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它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冲突,触及到生活的本质,迸发出绚丽的思想火花。它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反映大的或感人的主题。所以阅读微型小说时,必须分析、概括出作品的主题。具体而言,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有: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联系作品的典型环境的精当描写;③有时还须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的动机。如《永远的蝴蝶》,写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样的主题是不老的主题,在作者的笔下,它十分感人。

五、鉴赏技巧

微型小说写得好,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尤其以出人意料的结尾而见长。所以阅读微型小说时,应该注意鉴赏其表现技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捕捉微型小说的精妙技巧: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倒叙、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先抑后扬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如《永远的蝴蝶》,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个结尾可以说出人意料。为什么要特意点一笔年轻的樱子不知道所寄信的内容呢?为什么不让樱子在寄信时知道这个情况呢?这样构思,无疑加重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让人哀痛欲绝,心不堪受。

总之,阅读微型小说,抓住其文体特征,以文体特征为突破口,是提高阅读微型小说的有效途径。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4)方法 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 ①顺序记叙: a.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 (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 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 ②结构上的条序性

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 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 ①顺序记叙: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d.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 (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 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文体常识知识点汇总 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常见的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常见的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寄情于事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它们的作用:1. 比喻将喻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 的特点 2.拟人将拟人化,赋予事物以人的 (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事物的特点。 3. 夸张将夸张来写,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 者予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使用排比增强文章语势和气势,增加感染力和说 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弦,语句整齐,互相映衬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富有感染力,强化什么内容 7. 设问引人注意引发思考 8. 反问加强语势强烈抒情 记叙文知识点 概念: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时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记叙文常见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她它及人或物名)记叙的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人物的常用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或肖像 记叙文的分类:1.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2.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3.写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4.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必要时外加补叙) 顺叙:1、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 2、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 顺叙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倒叙: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 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 作用:对缘由做补充,对人物做介绍。 记叙文中人物的描写作用:对人、事、物、景作具体的形象刻画作用。 记叙文中景物或环境描写的作用:交待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抒发人物的感情

小说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学习(2014、3、8) 姓名:班级:座号: 二、小说文体知识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阅读小说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知识点1: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用以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小说的每个环节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作品主题,其中故事的发展与高潮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知识点2: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活动提供活动时空背景;而自然环境则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通常的作用: ◇特别提醒:分析社会环境描写要注意故事发生的时代(朝代)、国度,再结合自己积累的知识分析其所起的作用。 [例1]《孔乙已》一文开头对鲁镇咸亨酒店的描述,为典型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小说以咸亨酒店为中心舞台展开情节,孔乙已悲剧的一生得到了完整而深刻的表现。 [例2](2012〃福州市)文中画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第二天一大早,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 答案:突出山村冬天天气严寒,为下文写学生们雪中送炭作铺垫,也衬托了学生这种行为的感人。 知识点3:人物形象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展现,深刻地表现一个时代主题。在小说中, ◇特别提醒:小说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主人公、主角)和次要人物(非主人公)之分。

小说文体知识

小说文体知识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考查要点]  1.明确小说的要素,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能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能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4.能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5.能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描写)的作用。 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词语、精彩语句、重点段落和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知识归纳] 一.人物描写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二.人物形象 1.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三.故事情节 三.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1 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2 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3 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工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

小说体裁知识点

小说文体知识点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 2、情节 3、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结构: 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 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小说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常考题型有以下六种:

小说知识点归纳

、小说文体常识 1.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 会生活 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 。 二、小说阅读三部曲 第一步:写什么? 1. 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 主题 第二步:怎么写? 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 第三步:写得怎样? 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三、小说题目 1. 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比较适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如:《祝福》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比较适合以实物为线索的文章。如: 《药》 1. 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 答: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 (身份地位) 2. 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 (身份地位) 3. 塑造这一形象有何作用? 小说知识点 2. 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如: 《雁阵》 4. 以主要人物为题。如: 《侯银匠》 5. 以特定环境为题。如: 《荷花淀》 四、 人物设题

答: 1)次要形象:陪衬或线索人物:为主要任务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揭示主题,贯穿全文的线索。 2)主要人物:反映社会生活。 是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品行; 二是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不公; 三是表达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 4.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或运用了哪些方法) 答: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 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做特写式的描 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 5.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 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5)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如:林教头的性格变化。 五、情节设题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注意几点: 1)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是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突破。 2)分析人物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3)答题必须按“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何原因”的格式加以概括。 1.设题角度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小说文体知识点

小说文体知识点 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特点。 2、掌握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能够准确理解把握小说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够掌握小说三要素。 教学课时:1课时 一、什么是小说?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这就是小说。 小说按照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以及小小说。 二、小说三要素 1、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描写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描写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2、完整的故事情节。 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3、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可以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A、(记叙)叙述例1:他走了。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 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例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 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

关于小说文体的常识

关于小说文体的常识 小说文体常识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必须具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这三个要素。 [考查要点]1.明确小说的要素,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能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能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4.能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5.能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词语、精彩语句、重点段落和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知识归纳] 一.人物描写方法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形象描绘;外貌描写和内心描写;行动和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无论哪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肖像描写,不只是在于勾画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成功的肖像描写,能在读者的想象中形成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并由表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及里的想象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果戈里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3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就叫心理描写。分:内心独白:一般使用第一人称。这种方法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心理概述:又称心理剖析,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由于作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评价,因此不但便于比较细腻地表现人物当时当地地思想活动,还可以有进展地概述人物在一段时间内的感情变化,内心斗争,在行文中比较灵活方便。 5.语言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印象。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6.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7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形象的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

文体知识完整版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指文章表情达意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它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它们常常相互交织和渗透。 叙述 叙述,是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空间转换所作的叙说和 交代。主要用于叙述时间中的事物发展和空间中的事物状态。写人、叙事、写景、状物,都可以包括在记叙的范畴中。记叙常常离不开 描写,两者相互渗透,可以说叙述一中粗略的描写,描写是一种精 细的叙述。 一.叙述的方法: 顺叙,对人物和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它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符合人们 的传统接受心理。 倒叙,先写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后写事件经过的叙述 方法。所谓“倒”,是指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 断面提到文章的前面,写完结局和断面,行文仍按照时间顺序写。 这种笔法能够产生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增加了文章的可读 性和感染力。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过程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的 叙述方法。它可以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对主要 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情节,从而造成叙述时 空的某种纵深感。 二.叙述的一般要求 1.交代明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对象有具体、全面的了解。 2.线索清楚。脉络分明、井然有序地把客观对象叙述清楚。 3.详略得当。适当剪裁叙述材料,浓墨重彩呈现与主题表达关系密切的材料;惜墨如金地运用起陪衬作用的次要材料。

4.生动曲折。着重展现人物事件变化的内在节奏,处理好表现对象的动静、张弛、起伏、明暗、快慢等关系,“文喜看山不喜平”,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描写(描绘摹写) 描写,是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描写运用的好,文章就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一.描写的对象: 1.人物描写。 ①肖像描写。对人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笔法。它具体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神态、姿势、衣着等的描写。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肖像描写可以让读者由表及里地想象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揭示人物身份境遇,突出作品主题思想等等。外貌描写重点:通过外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②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身份等,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整和立体。 ③语言描写。具体包括对话、独白、旁白以及语气声态等。人物语言要个性化,语言可以鲜明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表现人物的思想。每个人物的语言要跟他的身份经历、文化教养、习惯爱好、

中考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梳理

中考文体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 一、古诗词鉴赏 1. 寻找意象题 第一步:找名词,意象以名词形式出现。 第二步:名词应体现作者思想感情。 意象一般为景、物。一般需找出 2. 描绘画面题 例: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 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答题要点: 借助组词、恰当的形容词、合适的修辞手法描绘画面。 格式:抓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修辞(表达) 3. 赏析字句题 ⑴ (2) (3) (4) (2)抓关键词A 题目 B 序、注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C 诗眼 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愁 (3 )感悟意象 5.表达技巧题 (1)表达方式:常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 (直 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等)两种方式。 (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比、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运用典故、铺垫、象征、对 比、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 格式:手法+表达效果(内容+主旨+感染力) 例: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这两句用悠扬的钟声体现环境的寂静, 表现古寺中肃穆空灵的气 氛,以及作者对这种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 从语言的生动、准确,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考虑字句的精妙。 结 合全句分析,写出描绘的内容。 赏析字句在全诗的作用。 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是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滋润着大地万物。这个词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格式:手法(表现手法,修辞等) 4. 体会情感题 (1)知人“论诗”示例: +特点(描绘内容) +作者情感 杜甫: 陶渊明: 王维: 忧国忧民、 向往田园, 淡远宁 沉郁顿挫 恬淡闲适 隐逸思想 《春夜喜雨》 ------- 杜 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兼怀子由。)

小说文体知识

小说文体知识 一、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二、小说的三要素: ⑴(生动的)人物形象⑵(完整的)故事情节 ⑶(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一)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分为: ⑴主要人物⑵次要人物⑶线索人物 ⑴主要人物——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⑵次要人物——侧面衬托主要人物,帮助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 ⑵线索人物——在小说塑造的人物的过程中,起线索作用的人物。 2、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二)人物描写: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其他事物、其他人物,来帮助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描写方法。 三.故事情节 1、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2、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头尾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 ⑴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⑵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⑶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工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 ⑷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小说文体知识

小说文体知识 一、什么叫小说?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二、小说三要素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一)、(生动的)人物形象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A、人物描写方法: 1、外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服饰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B、人物描写作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二)、(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尾声两部分。 1、开端是作品所反应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2、发展是作品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3、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是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 4、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性格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体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自然和社会)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鱼虫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有: (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有些环境描写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文体基本常识整理

文体基本常识整理 识记基本文体常识 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四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叙文文体知识 识记、理解记叙文体常识 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理解概念 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中考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答题技巧梳理

中考文体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 一、古诗词鉴赏 1.寻找意象题 第一步:找名词,意象以名词形式出现。 第二步:名词应体现作者思想感情。 意象一般为景、物。一般需找出3个 2.描绘画面题 例:描绘:“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答题要点: 借助组词、恰当的形容词、合适的修辞手法描绘画面。 格式:抓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修辞(表达) 3.赏析字句题 (1) 从语言的生动、准确,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考虑字句的精妙。 (2)结合全句分析,写出描绘的内容。 (3)赏析字句在全诗的作用。 (4)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是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滋润着大地万物。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格式:手法(表现手法,修辞等)+特点(描绘内容)+作者情感 4.体会情感题 (1)知人“论诗”示例: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 陶渊明:向往田园,恬淡闲适 王维:淡远宁静,隐逸思想 (2)抓关键词A题目《春夜喜雨》——杜甫 B序、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 C诗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感悟意象 5.表达技巧题 (1)表达方式:常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等)两种方式。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比、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运用典故、铺垫、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 格式:手法+表达效果(内容+主旨+感染力) 例: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这两句用悠扬的钟声体现环境的寂静,表现古寺中肃穆空灵的气氛,以及作者对这种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

文学体裁知识

一、文学体裁知识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与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 就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 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与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她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 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与绝句两种,又有五言与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 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就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就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就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 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与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就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就是此 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就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就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与杂剧。散曲就是清唱曲,杂剧就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与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就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4、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5、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就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6、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 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小说文体知识点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 2、情节 3、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结构: 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的理解。 事件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 :他走了。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1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

小说知识点归纳73202

小说知识点 一、小说文体常识 1.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 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小说阅读三部曲 第一步:写什么 1. 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 主题 第二步:怎么写 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 第三步:写得怎样 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三、小说题目 1. 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比较适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如:《祝福》 2.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比较适合以实物为线索的文章。如:《药》 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如:《雁阵》 4. 以主要人物为题。如:《侯银匠》 5. 以特定环境为题。如:《荷花淀》 四、人物设题 1.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 答: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 XXX(身份地位)。 2. 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 XXX(身份地位)。

3.塑造这一形象有何作用 答: 1)次要形象:陪衬或线索人物:为主要任务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揭示主题,贯穿全文的线索。 2)主要人物:反映社会生活。 一是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品行; 二是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不公; 三是表达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 4. 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或运用了哪些方法) 答: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做特写式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 5.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 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5)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如:林教头的性格变化。 五、情节设题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 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注意几点: 1)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是必须抓住主

文章体裁分类文体常识及写作手法(整理)

文章体裁及文体常识 第一章文章体裁及文体常识综述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 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演讲稿。 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一)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 一、诗歌:诗、词、曲、民谣等。 二、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 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四、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 (二)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 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有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 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三)写作手法 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四)表达方式 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五)修辞手法: 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以上8种为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修辞格),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比、衬托(映衬)、顶针(顶真、连珠)、移用、通感、婉曲、回文、呼告、互文等。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之小说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之小说 1、人物; 2、情节; 3、环境 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

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