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学生辅导方法(权威经典版)

自卑学生辅导方法(权威经典版)
自卑学生辅导方法(权威经典版)

自卑学生辅导方法

摘要:自卑心理现象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体验,同时,我国的中学生群体中也普遍存在自卑,自卑感是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社交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查找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著作,发现了提升自我效能感、合理情绪疗法、积极归因练习、改善学生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是简要地介绍了改善学生自卑心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具体化的方案还请读者通过查阅本文的参考文献深入了解。希望本文能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中学生自卑心理自我效能感合理情绪疗法行为疗法

一、关于自卑的定义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研究论文,对自卑的作如下定义:自卑是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消极情绪与情感体验以及外显自卑行为等组成的统一的复合体,它建立个体在社会比较的基础之上,长期对自我评价偏低,认为自己不及别人,低人一等的消极情感体验。

二、关于自卑的成因

总体来说,影响中学生形成自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角度出发,自卑有可能是由于个体自身的某些心理障碍、生理缺陷、家庭背景、性格特质或者其它方面原因,比如智力、思维、记忆力、性格、气质、身体素质等方面欠佳,从学生的家庭角度出发,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家庭背景、沟通方式,对孩子的期望水平等都会对孩子的自卑心理造成影响,从学校角度出发,学校的管理制度、老师的教学风格、、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管理方式也会对学生的自卑心理产生影响。因此,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需要从多方面共同努力去完成这项目标。

三、应对自卑心理的辅导方法

(一)提升自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是著名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来的,他对自我效能的定义是一个人对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简单的说,自我效能感就是一个人的自信程度,举例来说,如果你是学生,那么你的自信程度可以体现在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否有足够的信心通过眼前的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认为学习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学习没有兴趣也没有信心,不交作业或应付作业、上课不听课开小差等现象更是时有发生。而这些学生并非都是智力低下者,他们所遇到的困难也各不相同,如“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效率低”、“自信心不强”等等,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我效能感偏低。所以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让他们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摆到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于是,

我们想从培养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入手,即增强学生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能力的信心和信念,使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实力学好,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克服内心的自卑感和不自信。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策略一、让学生感受师爱,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美国著名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能是对赞赏的渴求。”对于自我效能感偏低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要过多地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而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并予以鼓励,使学生在我们的鼓励中逐步前进。

⒈适用对象:缺乏老师关爱的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学生。

⒉具体实施方法和教学案例:

⑴语言表达法

语言表达法即用语言表达教师之爱。教师在说话时,用词的选择、语调的高低、语频的快慢、语气的柔硬,以及手势、表情和眼神,都可以传导师爱。

案例:学生凌某,成绩很差,经常开红灯,性格内向,平时上课很少举手回答问题。一次上公开课时我发现她怯生生地想举手,便让她起来回答问题。被点到后,她很紧张,小脸涨得通红,用很小的声音说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当其他学生举手更正时,她很尴尬。这时我意识到这是很好的机会,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告诉她:“你今天的表现真棒,加油,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一刹那间,我看见了她眼里希望的目光闪现。在后来的课堂中,她的表现果然有进步,学习成绩也慢慢有所提高。

⑵行动感召法

行动感召法即教师以自己的行动表明对学生的爱,以使他们受到感召。

案例:学生狄某,全校出名的差生,上课专门捣乱,不爱学习,让所有的任课老师头痛。新接班的班主任在开学第一天点名时,他以一种挑衅的眼睛瞪着班主任,但当班主任宣布纪律委员的名单再次点到了他的名字时,他张大了嘴,睁大了眼睛,但不是挑衅的目光,却是迷惑的眼神,接着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显出一付难为情的样子。下课后,班主任找到了他,耐心地告诉他纪律委员的职责,勉励他做好。他从教师一串行动中体验到了对他的信任和尊重,后来上课时认真多了,学习也有了一些进步。其实学生的心是很敏感的,教师对他们的爱他不会无动于衷,所以行动感召法是一种传导师爱的好方法。

⑶排忧解难法

一个人碰到困难而得到帮助,身处“逆境”而得到关心,往往会在心灵里留下很深的记忆,甚至终生难忘。学生也有各式各样的困难,也有处于“逆境”的时候,此时,他们对爱的渴求更甚。如果教师不失时机地将爱无私地奉献,他们将会铭记终生。学生中的“忧”和“难”多种多样,有学习上的:某一门功课上不去,或因病因事掉了课和考试失误而焦急等;有思想上的:为未评上“三好生”、因犯错误挨批评受处分而难过等;有身体上的:身体有某种残疾或缺陷被人嘲笑,或因患某种慢性病而烦恼等;有生活上的:如丢失了东西,家庭有了不幸等;还有人际关系上的:如经常受某同学的欺负,在同学中比较孤立,在某件事上被同学误解而十分委屈等等。看准了学生中的“忧”和“难”,急学生所急、忧学生所忧,脚踏实地地为学生排忧解难,或给以思想上的开导和鼓励,或采取措施创造必要的条件,具体加以解决,这都将使学生感受师爱的温暖,以扬起他们前进

的风帆。

案例:学生倪某和孙某,内向、胆小、怯懦,总认为自己的能力差,平时根本不敢主动发言,成绩也不太理想。了解情况后,针对他们感到学习困难、面对学习有些不知所措的特点,我们坚持对他们以鼓励为主,肯定他们的优点,不断地帮助他们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并适当在课前给他们开开“小灶”给予辅导,以备上课发言之需,然后在上课时,知道他们会的问题让他们来解决,让他们慢慢找到自信的“支点”,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后,他们终于逐步摆脱了自卑的心理,变得文静而自信了,期末检测中达到了良好水平。

⑷主动接触法

教师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和学生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娱乐中,建立和架起感情的桥梁。人们的感情是靠彼此熟悉、了解而建立起来的,师生间也是一样。教师只在上课时和学生见面,是断然难以建立,只有与学生充分地接触和了解,此间才能互相理解而加深情感。

首先,接触了解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只有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才可能成为“忘年之交”;

其次,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谈论的“热门问题”和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主动参与,以此作为契机传导师爱。学生在静态下,其个性、思想和品德面貌不易表露,可在动态中,特别在各种竞赛游戏和娱乐活动中,他们的才智、个性往往能较为充分地显露出来,思想感情也会自然流露出来。我们可以在与学生打成一片时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最真实的信息,然后将教师的爱与期待传递给学生。

案例:学生谢某,一个因患先天性腭裂做过手术的孩子,口齿不是很清楚,她聪明、勤奋却又敏感、自卑,因为过去的阴影而处处怀疑自己的能力,经常在日记中流露出自卑感。为了提高她的自我效能感,我们经常让其了解一些身残志坚的人物的故事,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她更多的鼓励与帮助,并在各种活动为她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今年的体育活动中,她以自信和毅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学们都开始佩服她,她也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所在,变得健康自信起来。

策略二、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很多教师、家长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教师常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达到同一目标,家长盲目为孩子设计一些不切实际的成长轨道,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结果“欲速则不达”,孩子总是遭到大家的否定。时间一长,有的学生觉得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达到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只好绝望地放弃学习,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所以,在课前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⒈适用对象:缺乏自律、自信、自我控制以及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

⒉具体实施方法和教学案例:

⑴设定目标时要遵循“小步子”原则,一步一步慢慢来,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关注;

⑵设定的目标要略有挑战性,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给孩子的任务要处于“最近发展区”,使他们通过努力完全可以达到,当孩子通过努

力完成后,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自我效能感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⑶目标检测后要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做到及时批改并反馈,少数没达到预定目标的学生,给予再次的复习机会进行第二次目标检测,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基本达到预定目标,从而逐步提高自我效能感。

案例:学生孙某,父母在外打工,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该学生有偏科现象,喜欢阅读、写作,数学成绩较差,所以对于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缺乏自信,无学习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为其找到自信的支点,为孩子的薄弱之处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设定一些合乎孩子能力,富有适当挑战性的梯度目标。通过策略的实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自我效能感也得到了提高。

策略三: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后,就是自尊需要的满足。人,都有被他人尊重、被他人承认、避免失败、获得成功体验的需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就满足了自尊的需要。很多自我效能感偏低的学生都很少有成功的体验,存在着“反正我不行”的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所以,多给学生成功体验的机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努力学习的动机和需要。

⒈适用对象:特别适合学习基础较差、自我确信感不足、缺乏积极的自我预期者。

⒉具体实施方法和教学案例:

⑴课中给予学生“首席发言人”的地位。

课堂中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给予这些学生优先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从简单的发言中逐步找到自信,从而主动融入小组学习中,提高自我效能感。

案例:学生任某和苏某等,安分、成绩落后,课堂中基本属于默默无闻者,对学习失去信心,努力感不足,自我效能感较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小组学习的形式,给大家提出一个学习的问题,通过组内的读书、讨论、互教等形式,来探索和解决问题;然后,请这些自我效能感比较低、努力感不足的学生代表小组来回答或者汇报研究成果,让他们成为“首席发言人”,其他人可以提供帮助。刚开始时,他们认为老师不会叫到他而不去参加小组的学习活动,但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也能够勉强表达出小组的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老师的鼓励,为了能够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他们会主动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体会到学习活动的乐趣,这样,他们回答问题的信心足了、声音大了,自己感觉在同学面前也有面子了,学习的兴趣有了提高,自我效能感也就提高了;随着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努力程度也就增强了,能够坚持学习下去。印象最深的是任某同学的转变,记得第一次让她回答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时,她声音小得恐怕连她自己都听不见,在教师的一再鼓励和同学们的掌声激励下,经过五次的反复后,她终于能用响亮自信的声音地回答问题了,在表扬的掌声中教师奖给她一张漂亮的书签,她兴奋地小脸都红了。以后即使回答的不到位,我们也极力表扬,在后来的日子里,笔者经常能在课堂中发现她主动参与活动的身影和高高举起的小手。当然有时在照顾这些学生的同时,会延迟课程的教学进度,往往原来计划三课时的课增加到四课时,但我们觉得值得。

⑵给予学生“再次评价”的机会。

现有的评价机制基本都是一张考卷定乾坤,而部分学生因为自身的基础和努力程度等各方面的原因,考试成绩往往落后,一次次的落后导致了一次次的被否定,自我效能感便在被否定中渐渐降低。所以,给予学生再次评价的机会也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案例:学生吴某,智力一般,因父母在外打工,在家中学习一直无人问津,一年级第二学期时学习就感到吃力,每次检测基本都是红灯高挂。升入二年级后,数学的第一课正好是“位置”,平时自理能力较强的他感觉不错。抓住这一契机,在单元检测中我特意为他备了两张试卷:第一张是全班统一进行的,结果他的成绩勉强及格,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毕竟告别了红灯,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他很高兴;随后,我便在聊天中问他有没有信心取得更好的成绩,他有些迟疑但还是点头了。第二天,我用第二份试卷(与第一份题型相近)对他重新进行了测试,因为前一天晚上他已经认真地进行了复习,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当他看到了第二份试卷上的成绩时,诧异、激动和喜悦写满了他的小脸!随后的一学期学习中,很明显他的劲头足多了,能够坚持完成家庭作业,成绩也稳稳地站在了合格线以上。

⑶尝试“先教后做”,在模仿学习中体验成功。

这里的模仿学习,并非是指在课堂上面向全体的方式,而是专门针对学习能力和基础较差、自我效能感偏低的学生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在课前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让他们对即将上课的新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上课时难度便会降低,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笨鸟先飞“法。

案例:学生苏某和吴某,很用功但成绩总是上不去,便觉得自己能力太差,学习内容太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鼓励谈话后,在课前对他们进行了细致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辅导他们如何听课,如何在关键处记录,并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使他们在听课前做到心中有数;并尝试先教后做,帮助他们化解思维的“冰点”,既呵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促成了他们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从“会学”中自然产生了“爱学”的情绪。

策略四:为学生树立水平相当的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社会阅历浅,加上学习时间紧迫,他们独立面对困难处理困难的实践机遇日益变少,一旦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困难时,他们便感到束手无策。这时,如果让他们看到一个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榜样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如果看到与自己的能力不相上下的示范者遭遇了失败,也许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有取得成功的希望。

⒈适用对象:通用策略。

⒉具体实施方法和教学案例: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一些自信心较强的学生作为部分自卑学生的榜样,即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来进行教育,这样来逐步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案例:学生石某,学习基础较差、对学习没有自信、怕写作业,有“破罐子破摔”

的倾向。我们曾多次开导他,给他树立信心,用榜样刻苦学习的例子来教育他,但都收效甚微。后来,我们把他安排与学习委员同座,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的方法。一段时间后,看他的作业,虽然错误还是不少,但工整、干净,比以前进步多了,这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我连忙找来学习委员了解情况,学习委员说:“自从他跟我一起坐以来,每次作业发下来之后,他经常拿我的作业本看,又拿他自己的作业本看,然后就一笔一画地写。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他总模仿我做事,我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我再找石某谈话,他的回答更让我兴奋不已,一下子解开了我心中的疑窦。他说:“学习成绩不好,我心里很清楚,我也很想进步,可我……跟学习委员坐一起,人家学习好,字又写得好,又守纪律,爱做好事,我就更觉得自己很差。可我心里又不服气,他是人,我也是人,他各方面都好,我为什么就不能呢?我就照着他做起来。一开始做起来真的很难,但认真做起来,我越来越觉得有信心了。”听孩子讲到这里我欣慰地笑了,我深切地体会到用孩子身边的榜样进行示范教育是何等重要。现在,石某虽然成绩不是太理想,但学习的劲头明显比以前足了许多。

策略五: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归因

归因是指个体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寻找原因和进行解释的心理过程。著名心理学家韦纳提出归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维度是内外因,例如,这次考试老师出的题目很难,那么学生把考试成绩不理想解释为自己不努力或者能力较低,就是内部归因。相反,把考试失败归因于题目太难或者运气不好,就是外部归因。第二个维度是稳定和不稳定。比如把考试失败解释为自己学习能力较差就是稳定的归因,把考试失败解释为运气不好就是不稳定的归因。第三个维度是是否可控。比如,考试中的题目难度是可以控制的,然而,学生的考试能力、运气是难以控制的。

从归因理论看待自卑心理现象,可以将学生的自卑心理与其特定的归因风格联系起来,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倾向于对好的事件或坏的事件做出特定的归因方式。例如,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可能这样解释考试失败:“我考试失败是因为我智商低,比较笨”,并且预期“我是一个失败者,不太可能成功”,如此长期下来,具备这种风格的学生就会对学习逐渐自信心,内心比较痛苦,甚至产生抑郁情绪。积极乐观的学生可能这样解释考试失败:“我考试失败是因为老师出题太难了,老师打分不公平”或者“因为我那天发挥状态不好,运气比较差”。这样的归因有利于自我保护,不至于因为一两次考试失利就自暴自弃,可以有效缓解内心考试焦虑情绪。由此可知,不同的归因风格可以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学习困难学生低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不是由客观的能力水平决定的,也不是直接由不良的学习成绩决定的,而可能是他们将不良的学习成绩归因于能力差的结果,他们在失败之后常常会对自己说:“我太倒霉了”、“我的能力太差了”、“这个问题实在太难了”……等这些自己很难控制的原因上,从而降低了自我效能感。可见,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积极的归因能保证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判断,逐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激起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而消极的归因将会发挥完全相反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十分必要的。

⒈适用对象:缺乏自信,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

⒉具体实施方法:

⑴注意事项:

首先,要训练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把自己的考试成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学习方法欠佳、学习效率不高、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等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其次,要训练学生避免消极的归因,不把自身的成败归因于能力差、运气不好、学习难度太大、老师讲得不好等自己很难控制的因素。

⑵训练的基本步骤:

①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②让学生进行某种学习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

③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

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不断重复进行,逐渐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

⑶具体操作方法:可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按照归因训练的基本步骤在每次测试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因此,作为老师而言,应该合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如果将学生成绩不理想一切的因果都推在学生身上,那么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学生改善自卑心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针对具有自卑感的学生,使得他们找出导致自己产生自卑心理的事件,老师帮助他们分析不合理的信念,指出他们现在的不良情绪或者自卑感就是由不合理信念造成的等。

其次,布置了家庭作业—RET自助表,先让学生写出导致自卑心理的事件A和结果C,然后从表中列出的十几种常见不合理信念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或写出表中未列出的其他不合理信念,要求学生对B逐一进行分析,并找出可以代替那些B的合理信念,填在相应的栏目中;最后一项,求助者要填写出他所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

再次,开展积极心理引导,针对自卑学生每个人身上存在的不同问题,老师应该进行了积极心理引导,给每个人一些具有针对性方法和建议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比如老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了他们身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对其优点进行了肯定和鼓励,从而帮助她建立自信,并建议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对其身上存在的缺点,我们也应该正确去看待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它;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向前看,挫折和困难有时反而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同时扩大自己的交友范围。另外,班主任老师可以与其他科任老师、家长达成共识,在日常教育中,对自卑学生多加进行赏识教育,以鼓励、表扬、肯定为主,尤其建议家长不要把对他人的期待转移到自己孩子身上,否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和不公平,应该把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三)森田疗法对改善自卑心态的启发

森田治疗的原则可以概括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两点。

首先,所谓顺其自然,就是个人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套客观事物,认清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活动规律,包括每个人的感觉、情感、精神活动、不

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例如,自卑、恐惧、得失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非要把自卑心理视为异物与之艰苦抗争,坚持认为自己就不应该有自卑心态,就是违反了事物的规律。

其次,顺其自然还包括认识到自卑心理的形成和改变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改变,因此,应该勇敢地接纳自己的不足,不以自卑心理为怪异,不去拼命排除这些令人担忧的念头,就可以破除思想冲突和内心焦虑。

再次,所谓为所当为,说的是对顺应自然的充实和补充,要改变自卑心理症状,一方面需要采纳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不是对自己的自卑情绪听之任之,要靠自己本来固有的上进心,努力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把注意力和自身能力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能够见效的事情上。笔者由此想到李开复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用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通过上面的描述,老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在课堂上启发每个具有自卑心理的同学正确接纳自己的不足,不要刻意去排斥自卑这种心理现象,把充足的精力放在当下,过好每天的学习和生活。

(四)认知领悟疗法对改善自卑心理的启示

这个疗法是钟友彬先生在中国应用心理分析的实践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针对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咨询师可以采取如下过程和步骤:

首先,治疗者与学生通过直接交谈的方式,让学生或者家属报告自卑心理症状、既往病史和治疗情况,鼓励学生积极配合,不隐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战胜自卑的信心。

其次,在初次见面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其自卑心理与幼年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中学生而言,虽然现在已经是青年,在生理年龄和智力年龄比儿童期成熟了很多,但是心理年龄仍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还在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去面对青年的问题。

再次,在后面的会谈中,可以询问自卑学生的生活史和容易回忆的经历,用较多的时间与学生讨论自卑的性质,启发他们认识到关于自卑的某些想法的幼稚可笑性,帮助他们从青年和成年任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问题。学生在每次治疗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调查出成人对自己自卑的事物、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物的看法,这对于学生破除他们关于自卑的不正确观念是非常有效的。还可以让学生与儿童交谈,观察儿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自己的心理与行为进行比较,反省自己的自卑心态是否也具有类似的性质,从中得到启发。

总之,治疗者应该帮助学生逐渐走出自己病态心理和行为方式的牢笼,从更加成熟和全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达到治疗自卑心理的目的。

(五)社会比较理论对克服自卑的启发

常言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卑心理有很多是来自于人们内心普遍存在的比较心理,对于学生来讲,在自己比较看重成绩的学习成绩的前提下,自己努力了仍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或者产生了成绩不如别人的消极心态,这样反复比较就会容易产生学业自卑心理。在加上当今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同学之间存在互相攀比心理,比如攀比身上穿的是否是名牌衣服,用的是否是高端智能手机等,对于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比较也容易带来生活上的自卑感。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常言说:“金无足

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优点,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点,但也不忌讳自己的缺点。这样就能正确地与人比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时,也能看到自己如人之处或过人之处。其实,最重要的比较是自己跟自己比。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来确立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道路,为此发奋努力,不断进步,最后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人生。

(六)行为疗法对于改善学生自卑的作用

1.逐步强化法:在学习上,老师鼓励自卑的学生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习题,不要把时间花费在难题上,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渐从做对一道道简单的题目中获得自信心,每一次小的成功都是对自信心的强化。而自信心的恢复需要有一个过程,切不可着急。通过不断的成功来表现自己和确立自信,来消除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表现自己时,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

2.加强体育锻炼-长跑: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心理韧性,从而提升应对挫折、打击的心理素质。老师引导学生形成长跑的习惯,这对其克服自卑心理是非常有益处的。

3.放松训练:如果学生的自卑情绪比较严重,每天十分焦虑,可以学习放松技巧,每天坚持练习,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具体方法如下:

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使自己静下心来,没有杂念。找张舒适的椅子或者沙发坐好,尽可能地使自己舒适,尽最大可能地让自己放松。松开所有紧身衣物,卸掉有碍放松的物品和鞋、帽,以便减少感觉刺激。坐好,尽可能地使自己舒适,尽最大可能地让您自己放松……

静坐,双目微闭、姿势摆正,思想集中在"丹田"(肚脐之下的穴位)。如思想集中不了,也不勉强,要想别的事,就任其想去。逐步进行"

注意自己的呼吸,轻轻地呼,轻轻的吸,可以心里默数呼吸的次数。我的眼皮越来越沉,直到睁不开眼。四肢也逐渐感到沉重、松驰,动也动不了。

开始想像,可以想象两种情景中的任意一种:

情景一:想象自己舒服地躺在海滩上,暖暖的柔软的沙子贴着背部,温暖着背部。头顶上是蓝蓝的天,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耳边传来海浪的声音,海风轻轻拂来,带着海水的味道。

情景二:我被带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躺在绿草如茵的小溪边,头上摇曳着鲜花,沁人心脾;耳边溪水潺潺,不时传来欢快的鸟鸣。在这世外挑园的仙境里,舒服极了,心里感到从未有的宁静,一切烦恼焦虑烟消云散。

同时缓慢地、均匀地呼吸。也可默数呼吸的次数,缓慢地呼,缓慢地吸……头部放松:放松头部,觉得头部肌肉越来越松弛,头部微微发热,反复在心里对自己说,放松我的头部。同时注意自己的呼吸。

接着进行颈部放松、两肩放松、胳膊放松、肘放松、手放松、胸部放松、腹部放松、两腿放松、两膝放松、两足放松"。这样暗示自己,力求全身放松。同时缓慢地、均匀地呼吸。也可默数呼吸的次数,缓慢地呼,缓慢地吸……,以注意自己的呼吸来从一种放松过渡到另外一种放松。

全身肌肉极度放松,用手或脚的沉重感来体验肌肉的松弛程度,越觉沉重表明肌

肉越加松弛,同时进行缓慢、均匀、深长的呼吸。练习时不进行任何思考,意念不能离开手或脚的沉重感,一旦出现与放松训练无关的思想,应立即停止,把注意力引回到手脚沉重感的体验上。放松结束后,用双手搓搓脸,活动活动,伸展一下筋骨。每天三次,每次15分钟左右,饭后一个半小时内不宜进行。

4.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团体心理辅导也是改善学生自卑感的有效方法, 与个别

心理治疗相比,团体心理治疗主要优点有2个:一是高效,可以对8-12名自卑学生进行同时治疗。二是在团体中将具有同类问题的学生组织起来, 他们会因他人也存在相似的心理困惑、情感体验、行为症状而减轻心理压力, 减少自卑感。正所谓的“同病相怜”、“同病相励”、“同病相治”,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互相交流、互相鼓励、互相启发, 学生更能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 从而发展、提高自我的认同感。由于中学学习时间比较紧迫,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好每周的班会时间,由班主任或者学校的团体心理辅导的老师带领班级完成,具体做法可以结合本文的参考文献深入了解。

参考文献

李艺敏,孔克勤.社会比较视野下的自卑观。河南大学学报,2011,01

李艺敏,孔克勤.国内自卑研究综述.心理研究,2010,3(6):21-28

卢荣梅.初中生的内隐自卑、羞怯与认知灵活性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6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学生自卑心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张绣蕊.初中生自卑感调查及其认知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5

黄曼娜.中学生自卑感的特点及其克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4):40-44.

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常用方法

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常用方法 我认识一个人,总喜欢跟人诉说自己的不幸:高考落榜,爱情不如意,就业压力大……挫折屡屡不断,似乎活着对他已是一种负累。一天,他颇有感触地对我说:“哎,我什么时候能过上一种风平浪静的生活呢?” 我笑着说,除非你离开这个世界了。 朋友一怔,于是我给他讲起古希腊的一个经典故事。有人问古希腊智者阿那哈斯:“你说,什么样的船最安全?”阿那哈斯说:“那些离开大海的船最安全。” 说得多好! 人活在世上,就像船行于海中。遭遇风浪,饱尝奔波,乃是人生的常态,谁都无法拒绝。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正是一串串真实的脚印,最终汇成了我们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一生。离开了大海的船最安全,然而船一旦离开了大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是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已经太大了。农夫于是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泥土一铲铲进了枯井。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头驴子好像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往井底探头,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便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心理问题每个人都有。人存于世,必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环境变了,人的心理就应该要变。但是这种变化是要经历一番努力的,也就是说要经历一些不愉快。人的本性是追求愉快的,所以当我们面临这些不愉快时,我们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烦躁、忧郁、难以选择等等。刚刚入学、青春期、毕业前后、刚刚步入社会、家庭成员的增减、职场变化等等,这些情况我们几乎都会遇到,这些时候我们就需要自我调节,帮助我们成长,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关键时期、危险时期。 心理疾病是严重的,因为它影响到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如,一个社交恐怖的学生,他就不能去和同学正常交往,不能在学校学习,自卑感很重,行为上就表现出回避;再如,一个抑郁症的人,他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也没有力气干活,很烦,也不愿跟人说话,光愿在床上躺着,吃饭不香,睡觉不好,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不如死了好;还有,精神分裂的人,老是感觉自己在被人跟踪,有人要迫害他,人们都在针对他,听到有人议论他,说他坏话,命令他去做一些事情,其实这些都与现实是不符合的,可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以为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这就是妄想和幻觉,是严重的精神症状。心理疾病种类在很多,如:人格障碍、神经症、心境障碍以及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等等。这些疾病在精神科都会遇见,它们是疾病,是和胃炎、肺炎、感冒发烧一样,是需要我们去战胜的疾病。常见的心理问题一般通过自我调节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转移法。转移法就是在不高兴时,把注意力转移到愉快的或其他不令自己不快的事情上去。当我们认识到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默默地忍受时,就要尽快、尽可能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那些最有意义的事情上去,转移到最能使你感到自信、愉快和充实的或不会让自己痛苦的活动上去。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尽量减少外界刺激的输入量,尽量减少它的影响和作用,如:心情不好时,上街散散心,心情就会放松,痛苦就会消除。 学会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方案

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方案 活动名称:敞开心扉交朋友 活动目标: 1.增进团体成员间的了解。 2.协助成员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 3.检视团体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在团体中的参与、互动程度。 4. 让成员学会敞开心扉,主动去接纳、喜欢和肯定他人。 5. 在朋友之间,要学会信任和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富。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新型至卡片若干张,用硬纸绘制的标有十个等级的心情温度计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只。 活动程序: (一)“坐地起身”暖身游戏(10分钟) 1.将成员随机分成两组,确保两组的人数以及男女生的比例差不多。 2.每组先派出两名成员,背靠背、臀部贴地、双臂相互交叉地坐在地上。当领导者发出“开始”的指令时,两人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要求在站起的过程中,手不能松开,也不能触碰地面。如果成功站起,则该小组继续增加一人,三人一起手挽手地坐地起身。如果失败则重新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方可再增加一人。如此类推,小组成员全部成功地一起坐地起身者为胜方。 3.在游戏过程中,领导者负责发出“开始”的指令,并监督各小组不要犯规。 (二)“爱在指间”(30分钟) 1.活动过程 将团体成员分成相等的两组,一组成员围成一个内圈,再让另一组成员站内圈同学的身后,围成一个外圈。内圈成员背向圆心,外圈同学面向圆心。即内外圈的成员两两相视而站。成员在领导者口令的指挥下。做出相应的动作。 当领导者发出“手势”的口令时,每个成员向对方伸出1~4个手指:(1)伸出1个手指表示“我现在还不想认识你”;(2)伸出2个手指表示“我愿意初步认识你,并和你做个点

头之交的朋友”;(3)伸出3个手指表示“我很高兴认识你,并想对你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你做个普通朋友”;(4)伸出4个手指表示“我很喜欢你,很想和你做好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 当领导者发出“动作”的口令,成员就按下列规则做出相应的动作:(1)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不一样,则站着不动,什么动作都不需要做;(2)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1个手指,那么各自把脸转向自己的右边,并重重地跺一下脚;(3)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2个手指。那么微笑着向对方点点头;(4)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3个手指,那么主动热情地握住对方的双手;(5)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4个手指,则热情地拥抱对方。 每做完一组“动作一手势”,外圈的成员就分别向右跨一步,和下一个成员相视而站,跟随领导者的口令做出相应的手势和动作。以此类推,直到外圈的同学和内圈的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一组“动作一手势”为止。 2.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 (1)刚才自己做了几个动作?握手和拥抱的亲密动作各完成了几个?为什么能完成这么多(或为什么只完成了这么少)的亲密动作? (2)当你看到别人伸出的手指比你多时,你心中的感觉是怎样的?当你伸出的手指比别人多时,心里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3)从这个游戏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领导者点评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喜欢我们、接纳我们。别人喜欢我们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也就是说人际交往中喜欢与讨厌、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一般而言,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喜欢他,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接近他;而对于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或厌恶他。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交互原则。对于交往的对象,我们应首先主动敞开心扉,接纳、肯定、支持、喜欢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地位,这样别人才会接纳、肯定、支持、喜欢我们。 4.成员分小组进行讨论:“人际交往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主动表达对他人的接纳、喜欢和肯定?” 5.领导者小结与人主动交往的方式,如主动与人打招呼,主动帮助别人,主动关心别人,主动约别人一起出去玩,等等。 (三)盲人旅行(20分钟) 1.活动过程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时间:2008-08-29 06:27 作者:小榄二中实习队Z点击: 5854 次 将本文添加到: 人际交往辅导 还有人喜欢我吗?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 英文信管邱鸿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既有与其她群体的相似性,又有其特殊性。由于这一时期正处于青春后期与成年初期阶段,所以,学生们正面临着从青少年向成人转化的重要阶段,不仅有着明显的生理与心理的成熟转变,而且由于学校生活的特殊性,更使她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带有明显的独特色彩。下面就是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调试方法。 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许多同学还远离家乡,衣食住行学等日常生活都要靠自己安排。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可能存在差异。而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大大加深,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多。此外,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社团等组织活动增多。很多学生一时不能从高三的极度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转变过来,对于新的事物有恐惧感,不能适应新生活,导致空虚、失落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因此,大学生应该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过去没有做过的事,需要学着去做。 2、难以忍受的学习压力。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就拿我自己来说,进入广外后,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在的确处在下游,这时心理会有一点自卑。毕竟高中时代一直被老师捧在手里。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等纷至沓来,各种论文与调研充斥于脑海,压力甚大。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要放宽自己的心胸,敢于接纳一切,敢于挑战一切,不沉沦,不堕落。其实有时候我们的成绩不如别人,并不就是能力不如别人,而就是大学以后,自己的惰性增强了,在城市的花花绿绿之中迷失了自己。有时我们又放不下架子,去向其她同学、老师求教。只要虚心加勤奋,一切问题都不就是问题。 3、无法正确处理社团与学习的时间关系。 在大学中,社团林立。而且每个部门都会有许多工作,琐碎且繁多。每周的例会,连绵不断的总结与策划,让大学生们焦头烂额。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用于学习的时间急剧减少,会直接造成第二点心理问题。 因此,学生们在加进社团之前,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而且要懂得舍弃,明辨主次,制定详细的计划表。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首先,能考广外的贫困生,在家乡就是众人注目的对象,心里充满了自豪,但进入大学后,在家境优越的孩子面前,原本没在意的“贫困”二字就显得特别刺眼。这种矛盾敏感的心态调整不好,就易导致自卑,从自豪到自卑这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容易产生失意、失落、抑郁等症状。其次,有许多贫困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哪怕就是别人一句不经意的玩笑也可能让她们敏感地认为就是在小瞧自己。她们往往以自我封闭等方式逃避交往,从而维护自己的尊严。最后,一部分贫困生不愿意多与别人交往,于就是把学习作为自己大学生活的全部内容,希望通过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王某,男,16岁,我校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王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主讲人杨丹 同学们大家好! 进入初三,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大家很容易出现对自己学习上没有信心、对前途担心、对父母说教反感、心情烦躁压抑等各种现象,如果这些心理现象不能得到良好的调整,就会给初三阶段的复习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必将会对中考产生不利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初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第一个易出现的问题:欲速不达,信心挫败。 一部分同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他们有的希望自己的成绩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能提高一二十名,有的期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一种既轻松效果又好,而且短时间内又有奇效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都希望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加对高考的信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期望的成绩,易产生挫败感。对于此类问题,首先要克服急躁情绪,对学习要有耐心。学习上不要急功近利,奢望这个星期努力了,下个星期成绩就要有明显地提高,这是不可能的。成绩的提高是要达到一定量的付出和努力后才能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对学习要有耐心。其次要合理定位。首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我们每个人的学习

情况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在初中的最后一年里就一定能在学习上突飞猛进,赶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找准自己在班级中、年级中的位置,树立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从自己学习情况的实际出发,才能进步,才能找到学习的信心。否则,只能是在和他人的比较中徒增痛苦,对自己的学习是无益的。再次学习要有毅力。调查中发现,有将近30%的学生认为自己“自制力太差,遇到困难就想躲避”、“做事经常半途而废”、“遇到难题就想放弃”、“花了大量时间来制定计划,但却不能付诸于行动”、“学习虎头蛇尾”等,他们意识到学习成绩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毅力不够造成的,并为之着急。 第二个易出现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 上初三了,按理说应该努力学习,可有的同学上课不能集中精力,有的同学也想上课好好听讲,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对于此类问题,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一些同学因初三学习任务加重,因此,一到晚上便大搞“夜战”,结果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即便勉强起来,头脑也是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在课堂上伏桌睡觉。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要在白天完成,白天无精打采,必然效率低下。所以,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足精神,以便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其次要学会自我减压。

中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完整版

中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 理辅导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中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同伴关系在中小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中小学生与同伴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提高其人际适应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 引起个体人际适应不良的因素包括:错误的人际交往观念、不良的人格特质和缺乏人际交往技能等。刘慧老师的“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协助成员树立正确的人际观念(第二次团体),协助成员发展受欢迎的人格特质(第四次团体),协助成员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人际交往技能(第一、三、五次团体)。我们把六次辅导方案放在同一期集中刊登,真诚地希望能为老师们的工作带来一些便利。 我也要做“万人迷”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团体目标】 1.协助成员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2.协助成员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志愿式、发展性团体。 【团体对象】 初中及以上年级的学生,男女生数量要求基本平衡。

【团体人数】 12~16人,为便于分组活动,团体人数最好为偶数。设团体领导者和团体协助领导者各一名。 【成员招募方式与斟选标准】 以海报张贴及网络公告方式在校园内公开招募志愿者。领导者与志愿报名者进行面谈,确定其条件及问题适合接受团体辅导者方可成为团体成员。性格过于孤僻和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宜参加。 【时间频率及次数】 共6次,每周1次,每次90分钟。 第一次团体 单元名称:第一次亲密接触 单元目标: 1.澄清团体目标和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帮助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 2.协助成员订立团体规范。 3.促进成员尽快相互认识。 活动准备: 用于写《团体契约书》的大白纸l张、笔每人1支 活动程序: (一)“叠罗汉”(55分钟)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 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学生姓名:余思佳班级:五年级 辅导老师:马桂香地点 : 学校心理咨询室 家庭住址:休宁县蓝田镇南塘村五陵村民组 父母联系方式:电话 案例介绍: 婷婷,女,12岁,五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她的父母亲长年在外打工,跟随奶奶生活。 一.主要心理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二、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二)同学关心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余思佳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 三.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余思佳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奶奶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 四.辅导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小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课教案

小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设计理念: 我们都知道,与人友好相处的人际关系小窍门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处理得当,和和气气;处理不当,心里产生怨恨。所以我设计人际心理活动方案,来调整他们的心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活动的中心主体是学生,建立在“合作”和“情感”的基础上,学会如何正确地去处理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懂得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磕磕碰碰的事情是难免的,关键是学会如何正确地去处理人际关系。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伙伴之间友谊的珍贵。懂得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快乐,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3、让学生学会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小窍门,结交更多的好朋友。 4、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活动重点: 1、让学会掌握人际关系的小窍门,不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2、引导学生善于换位思考,不要以“我”为中心,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活动准备:学生提前自制的礼物;音乐《找朋友》,《快乐向前冲》;写有字词,数字,诗句的卡片,奖品。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拍手游戏 在上新课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心情,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做!用你右手的一个手指拍击你左手的掌心,然后再用两个手指拍击掌心,再用三个……直到用五个手指一起拍 2.谈体会:问:为什么五个手指一起拍击手掌时才会有很响的声音呢?(生答) 3. 揭示课题 其实是因为五个手指一起合作才会成功地拍出响亮的声音,如果他们不合作,就象刚才一样,用一个或者两个手指去拍是不会有响亮的声音的。 二、“找朋友” 1、把学生自制的礼物贴上数字,再让每个学生抽取带有数字的卡片,然后按照与卡片上对应的数字领取礼物; 2、老师把准备好的各种卡片打乱,让学生按顺序抽取卡片,寻找与自己手中卡片上内容相同的另一张卡片(如:对应的诗句,相同数字或相同字词),两人即成为搭档进行接下来的游戏;(音乐:《找朋友》) 3、好了,同学们,都找到自己的小伙伴了吗?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今天的第一个游戏吧。这个游戏叫做:两人三足。(音乐:《快乐向前冲》) (游戏规则:通过找卡片活动的两个人为一组,将两人的其中的一只脚绑在一起,然后两组同学进行比赛,看哪组先拿到前方放着的气球,先拿到的一组获胜,这样进行车轮战,最后胜出的那组为冠军,可得到奖品。) 4、游戏结束,谈论游戏感受与体会。

学生心理调节方法指导

学生心理调节方法指导 1、对于有“精神紧张、焦虑不安”这类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在弄清原因的前提下,与学生谈心说理,耐心开解,以消除 他的恐惧不安情绪。 2、对于“自卑感重,自信心不足”类学生,教师应重点启发他们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要让他们明白,人的才能是多元的,这方 面不如别人,那方面却可能超出别人。高尔基童年饱受贫困、磨难,却成就了他的顽强与坚毅,贝多芬晚年遭受失聪之苦,却谛造了他 的伟大乐章。所以人不能丧失信心,相信通过努力总会取得一个属 于自己的成功。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如鼓励学 生参加各种活动。 3、对于“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坚强的意志是在与困难作斗争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教师应通过课内外一切 活动为学生锻炼意志创造条件。首先,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意志。有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退却, 或转向老师同学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应 鼓励他们攻克堡垒,以锻炼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其次,可通过组 织学生参加劳动、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等方式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 4、对于“散漫懒惰,无心向学”类后进生的心理辅导。对他们要多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又重视培养他们的 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悉心地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此外,对他们应严格要求,要他们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逐步培养他们的纪律观念,当这类后进生有了点滴的进步时,教师 应及时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充分享受做一个好学生的乐趣,使其增 强信心争取更大的进步,从而慢慢改变其懒散厌学的作风。 5、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是教 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应持的态度,又是原则方法。每个学生都有 自己的自尊心,教师切忌对他们讽刺、挖苦、处罚,应亲近他们,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一、基本情况 赵紫阳,男,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头脑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但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乱说话就是做小动作,无法专心听讲,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的倾向:1、活动过度:(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2)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3)很难安安静静地玩。(4)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2、注意力不集中:(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4)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5)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6)经常忘事。3、成绩差,缺乏荣誉感:(1)考试经常不完成试卷。(2)没有荣誉感.(3)课上被老师批评故意抗议引起他人哄笑。 二、诊断和成因分析 1、单亲家庭,母亲出走,父亲打工,没人管孩子。 2、家庭教育严重缺乏。父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采用棍棒式教育,久而久之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越来越难以改正。 3、父亲的不良习气影响其成长。 三、教育和辅导过程 1、对学校环境的干预。 ①调整座位。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并且让他坐在教室的前边,这样我可以经常注意他并针对其不良的行为采取措施,当他分心时可以及时提醒他。 ②改变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有趣、快乐的教学方式授课,争取每节课都能有让他发言的机会,努力把他带到课堂中来,不让他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 ③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找出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尽量减轻他的作业量,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对其学习技能的培训,如精确做作业的能力、仔细检查的能力等。 2、对家庭管理的干预。我及时与其家长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讨干预方案。要求家长要全面、客观了解孩子的情况,并为孩子做表率。 ①帮助其制定明确的规定,且具有一定的规律。使孩子在家的活

人际交往辅导

人际交往辅导 还有人喜欢我吗?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 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

心理调适案例

“认识你自己”——走出思维怪圈 2000 年 3 月 17 日,陕西省府谷县田家寨学校发生了一起“煤气中毒”事故,同宿舍的两名女教师双双“中毒”,一名送到当地医院已证实死亡;另一名一直昏迷不醒,县城医院的医生全力抢救……“中毒”事件中的死者叫田朝霞,22 岁,是这所九年制学校的代课教师兼某班班主任;“昏迷不醒”的叫郝美奋, 25岁,也是该校某班的代课教师。两人都是去年才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这所学校当老师的,同住在一间宿舍里,平时关系很好,同事们都说,她俩好得连上厕所都形影不离。2000年 3 月 19 日,事发后第三天,一条惊人的消息在府谷县城传开:因“煤气中毒”一直“昏迷不醒”的女教师郝美奋,被府谷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因为,有证据证明,郝美奋这位看上去非常弱小的女教师,正是致使同室好友死亡的最大犯罪嫌疑人!记者在调查采访后得到的结论是:由自卑导致的嫉妒和心理变态,是这起凶杀案的真正原因。郝美奋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也很少和他人来往,常常少言寡语,没有生气。在热情奔放的田朝霞看来,郝美奋缺少生活情趣。曾经开玩笑地对郝美奋说过:“你这样活着,还不如上五台山当尼姑去!”天性率直的田朝霞丝毫没有意识到,她无意中说出的这句话像锋利的刀子,直接捅到了郝美奋的痛处。她没把田的这句话当玩笑看待,她认为,这是田对自己最大的侮辱和蔑视。在学校,田朝霞不仅人长得比郝漂亮,工作表现也要比郝美奋出色。尤其是在教学业务方面,田朝霞常常是表扬的对象,而郝美奋却恰恰相反,常常是差的典型。时间不长,郝美奋就被这种强烈的对比搞得近乎崩溃。从未从工作中体会过成功的郝美奋,几乎畏惧上讲台。据说,有一次上级教育部门的人来校听课,郝美奋为了不让人旁听自己的课,竟然害怕的“得了病”。郝美奋讲话声音很低,讲课时学生听不见,为此,不止一次受到过学校的批评。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案发前,由郝、田共同代课的那个班曾经开了一次班会( 两人都在场 ),会上,学生们大大赞扬了一番田朝霞老师,却毫不客气地当面对郝美奋老师提了许多意见……这一次,郝美奋彻底崩溃了!评析要点: 一、问题表现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郝美奋对自我的评价偏低, 主要表现在: 1.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做什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王和高 课题:学会交往 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高山流水)引入交往话题,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一些常识和法则 2、让学生学会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会和老师、同学、家长的良性交往。 3、通过游戏活动增进彼此了解,加深同学友谊。 教学过程: 一、让同学举例生活中的交往事件来讨论。 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想,谈谈自己关于人际交往的理解认识。 三、游戏(大风吹)增进同学间的了解。 四,人际交往的原则理解 1、树立自信心 即使你是因为内心的自卑而屡次拒绝别人善意的帮助,但客观上也拒绝了一个向你敞开心扉的朋友。当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就意味着要向别人开放有关自我的部分心理领域,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别人探索和评价的对象。如果一个人自信心过低,就会害怕向别人暴露自己的弱点,这样不能适当的开放自我,必然也会影响别人对你的开放。 2、给自己恰当的角色定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一种生活经历。就是当我们在挤公车的时候,当自己还没有上车时,会想:前面的人怎么这么磨叽啊。并且会拼命得往车上挤。一旦自己站到了车上时,又会想:后面的人挤什么挤啊!并且盼着司机赶紧关门,不要上这么多人,为什么前后反差这么大呢?因为我们车上车下扮演的是两种不同的角色。就如同我们有时会像个大人,有时很理智,有时又像个孩子一样。在同学交往时,“请问能不能把你的钢笔借给我?”和“哎,把你的钢笔给我用用!”这明显是两种不同的口气,第二种给人的感觉你是在命令而不是商量,所以同样的事情,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说。和爸爸妈妈说话,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家长的威严。 3、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对等原则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觉得咱班那谁谁怎么样啊?当对方说完之后,对方问你,你觉得那人怎么样的时候,你说对他没什么评价。那么我们的这种行为违反了交际中的双方互相开放内心的程度要对等的原则。不要问对方你不愿意提起的问题,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反,你也不能因为自己主动暴露了自己的内心就要求对方也一定要向你敞开心扉,正所谓:己所欲,勿施于人! 三、关于交际的常识和需要注意的内容 其实,在我们的交往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和值得注意的常识性的问题。例如:我们逛公园的时候,累了,想找把椅子休息一会,这时你发现旁边能坐三人的排椅中间做了一个人。通常这个时候,你做还是不做?其实这个人的隐含意思是,我希望自己独享这个椅子,我希望独处。这说明人与人在交往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例: 亲密距离<15cm 个人距离介于50~100cm之间

中小学生人际交往辅导测试题

中小学生人际交往辅导测试题 1、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o)在二十世纪30年代创立的人际关系评估法被称作(20 分) A、心理测评法 B、参照测量法 C、人物推定法 D、社会测量法正确答案 2、下列不属于导致双方相互吸引的因素是(20 分) A、相知正确答案 B、相似 C、互补 D、诱发 3、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你如果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人际关系功能中的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可以表现在(20 分) A、消除孤独,交流情感 B、消除压力,增强自信 C、减轻痛苦,增加快乐正确答案 D、减少疾病,延年益寿 4、“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浇灌,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属于同学关系调适技法中的(20 分) A、珍惜同学友谊,处处关心他人的方法正确答案

B、正确对待男女生的交往关系的方法 C、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积极投身于班集体建设的方法 D、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自控意识的方法 5、在社交中容易产生羞怯心理的气质类型是(20 分) A、抑郁质正确答案 B、粘液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1、下列那里不属于小学生的同伴交往的特点(20 分) A、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和谐的同伴 B、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交往 C、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 D、倾向于选择异性同伴正确答案 2、下列属于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特点的是(20 分) A、小团体现象突出正确答案 B、师生关系有所削弱正确答案 C、易与父母产生隔阂正确答案 D、网络虚拟人际关系的建立正确答案 3、如何正确的处理自己的情绪(20 分) A、敢于面对自己的愤怒和害怕等情绪正确答案 B、学会宣泄情绪正确答案

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从心灵走向心灵》活动课教案

从心灵走向心灵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交往的作用,交往发展的阶段。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交往 的新特点及友谊的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交往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及学生阶段友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学生集体活动” 、 “去医院看病” 、 “上街购物” 、 “促膝谈心” 、 “共同学习” 、 “听报告” 灯片教学,认识交往是人类生活主要组成部分。 (幻灯教学) 二、讲授新课 1.通过学习交往的作用,总结出交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交往也是人身心发展的 主要途径。 (1)获取友谊(举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故事) 。 (2)提高素质(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 。 (3)稳定情绪(进出问题:你为一件事烦恼怎么办) (讲读讨论) 。 2.通过启发帮助学生总结交往发展的阶段。 (1)同性群友期 (2)同性密友期 (3)异性群友期 (4)异性密友期 3.通过“小品”、“观看录相”引导学生总结出友谊的特征。 (小品表演) (1)稳定性(学生自编小品演出,闹意见后和好) 。 (2)亲密性(可看录象片《年轮》节选) 。 (3)矛盾性(引导学生看书或讨论) (录相教学) 。 4.学生交往的新特点。 需要迫切性;观念开放性;行为自主性;范围广泛性;手段多样性。 (通过讲课、阅读、 举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我们需要交往,我们需要友谊,友谊是从心灵走向心灵的交往,让我们大家都在友谊 的陪伴下走过自己美丽的季节。 (启发教学) 板书设计: 1.交往的作用。 (1)获取友谊。 (2)提高素质。 (3)稳定情绪。 2.交往发展的阶段。 同性群友期;同性密友期;异性群友期。 3.友谊的特征 稳定性;亲密性;矛盾性。 4.交往的新特点 迫切性;自主性;开放性;广泛性;多样性。 友谊是从心灵走向心灵的交往。

最新---5个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资料

平沟小学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学生姓名:李光欣 班级:四年级 辅导老师:王兵德 时间:2016.3.19 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 家庭住址:黄羊镇平沟村一组 个案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具备和他人同等的条件,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 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李光欣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也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玩具等方面。这样给他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他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家庭因素

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我从少言寡语的他身上看到的是更多的自卑和无奈。原来李光欣的爸爸妈妈离异,李光欣的日常生活起居只能由患病的奶奶照顾。虽说他也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但他所要面对的和承受的确实其他同龄孩子无法想象的。奶奶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爷爷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表达的方式也十分粗暴。爷爷奶奶对他的望子成龙,导致他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他未能达到大人的期望时,便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李光欣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于是他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还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由此他产生了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 3. 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们对李光欣了解不够全面,关注不多,久而久之,让他便逐渐产生失落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得不到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甚至是另眼相待,因而否定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家境较好,乖巧可爱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李光欣这种状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

如何做好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辅导工作

如何做好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辅导工作 人际交往是人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适度的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和人格成熟,促进个体安全感、幸福感的产生。人际交往辅导就是运用有关心理学理论、技术和手段来指导、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增强学生人际互动和社会适应能力,改进学生人际关系,推动学生人格成长和成熟。 学校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历程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学会人际交往、适应学习生活、融入集体生活的基础阶段。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是构成少年儿童的社会经验和他们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与情感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校内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关系能使孩子们心情舒畅、身心愉悦,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豁达的品格,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适应各种环境,应付各种问题。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兰丹认为:“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学生在学校内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共情、理解、宽容、合作,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人际交往辅导,适应了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是每个教育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我们都希望用一定的方式证明自我价值的存在,适度的自我价值感也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自我价值感来源于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而存在的固有价值的认识。任何一个个体都是无法完全被取代的,都有其独特性和独特的创造性潜能。伴随这种价值感而来的是对他人的独特性价值的理解以及对他人的尊重。是否具有这种适度的自我价值感会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模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利克?伯奈依据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所采取的基本态度,提出了4种人际交往模式: 第一种交往模式: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 人在生命的初始是依赖于周围的人而生存的,与周围的成人相比,儿童常常感到自己的无能,因而从小就有自卑感,因而在潜意识中形成了“我不行——你行”的心理模式。人的成长过程也就是逐渐克服这种心态的过程。有的同学由于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尚未完全摆脱儿时形成的这种心理行为模式,因而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卑和恐慌,最极端的表现是社交恐惧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