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初中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初中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初中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20.1磁现象磁场

1.两根外型完全相同的钢棒,当用乙棒的一端接触甲棒的中间部分时,它们牢牢吸住,由此可知( )A.甲棒一定有磁性,乙棒一定没有磁性Array

B.甲棒一定没有磁性,乙棒一定有磁性

C.甲棒可能有磁性,乙棒一定有磁性

2.把同样的三个条形磁铁按下图位置一个紧挨一个地连接起来,最后将出现的磁极个数是( )A.两个B.四个C.六个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磁体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A端移到B

端的过程中,能表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是图中的( )

A B C D

4.桌面上放有一定量的铁屑,现将两根完全相同的条形磁铁A的N极和磁铁B的S极如图甲所示放置在靠近铁屑的上方,吸附一定量的铁屑.若将吸附有铁屑的两极靠在一起,则吸附在连接处的铁屑会(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如图乙所示,将一根长度略大于两磁铁间距的软铁棒轻轻搁在两磁铁上,则被吸附的铁屑会(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趣味链接】

对农民来讲,农作物的种子中混有一些杂草的种子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但是这两种种子在外表上是不同的:农作物的种子表面比较光滑,不易吸附小颗粒物,而杂草的种子表面有许多绒毛,能够吸附靠近它的小颗粒物,当然也容易粘在走过的动物身上,因此它可以广为传播.

【拓宽延伸】

现在,给你一些混有杂草种子的农作物种子,另外再给你一块磁铁和一些铁屑,请你替农民将其中的杂草种子从农作物种子中分离出来,说出你的办法和道理.

20.1磁现象磁场

1.C

解析:用乙棒的一端接触甲棒的中间部分时,它们牢牢吸住,说明乙棒一定有磁性,因为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而甲棒可以有磁性,也可以没有磁性.

2.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条形磁铁是按照极性顺次连接的,这样就相当于一个完整的磁铁,因此只有两个磁极.

3.D

解析:从图中看出,吊着的磁体的下端是N极,开始时,N极相互排斥,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很小,随着弹簧测力计向右移动,磁铁的磁性越来越弱,斥力越来越小,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来越大;当过中点后,N极与S极互相吸引,因此随着向右端的移动,引力越来越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来越大.

4.减少减少

解析:若将A、B两个磁铁吸附有铁屑的两极靠在一起,则相当于一个磁铁,中间磁性最弱,所以吸附在连接处的铁屑会减少;如图乙所示,将一根长度略大于两磁铁间距的软铁棒轻轻搁在两磁铁上,此时软铁棒被磁化,相当于磁铁A、B与被磁化的软铁棒组成一个磁铁,所以被吸附的铁屑会减少.

【拓宽延伸】

把铁屑洒在混有杂草种子的农作物种子中,由于杂草种子表面有许多绒毛,能够吸附铁屑,所以我们可以用磁铁吸出其中吸附铁屑的杂草种子.

20.2电生磁

A .N 极指向不变

B .N 极垂直纸面指向纸外

C .N 极垂直纸面指向里

D .N 极指向左边

2.如图所示是云层之间闪电的模拟图,图中A 、B 是位于南、北方向带有电荷的两块雷雨云,在放电的过程中,在两云层的尖端之间形成了一个放电通道,发现位于通道正上方的小磁针N 极转向纸里,S 极转向纸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带同种电荷 B .A 带正电C .B 带正电 D .放电过程中,电荷量转化为内能、光能等

3.小金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线圈指南针,将它放入盛有食盐水的水槽中(铜片和锌片分别与线圈两端相连后放入食盐水构成了化学电池,铜片为正极,锌片为负极),浮在液面上的线圈就能指示方向了。关于该装置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线圈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B .线圈能够指示方向是因为存在地磁场

C .利用该装置可以判断磁铁的南北极

D .交换铜片和锌片的位置不会改变线圈的磁极【新闻再播】

8岁男孩误食磁铁 滞留体内40小时致肠段坏死

8岁的“熊宝宝”(化名)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前日因玩耍时不慎将两块磁铁吞进肚里,焦急的父母带着孩子辗转跑了数家医院,但都因情况特殊无法通过内窥镜为孩子进行异物取出.万般无奈下,孩子的奶奶抱着已经腹痛难忍的“熊宝宝”赶至市儿童医院就诊,而此时,距离“熊宝宝”误食磁铁已近40个小时.孩子入院后,普外科医生根据“熊宝宝”的病情和腹部X 线检查结果,发现磁铁的位置已进入肠道,并已对肠道组织产生损伤.通过消化科紧急会诊,讨论建议马上进行急诊手术.

普外科主治医师立即为孩子进行了腹部外科手术.术中,主刀医生发现被孩子吞进肚里的两块磁铁已不在同一段肠管里,一块磁铁在大肠里,另一块磁铁则嵌在了小肠上,两块磁铁紧紧地吸在一起,将另一段小肠夹在中间,形成了类似三明治的结构.由于磁铁吸力极强,已造成“熊宝宝”腹部肠段三处坏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急诊手术,“惹祸”的两块磁铁终于被顺利取出.【拓宽延伸】

历史上,安培曾经提出分子环形电流的假说来解释为什么磁体具有磁性,他认为在物质微粒的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的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会形成磁场,使分子相当于一个小磁体(如图所示).根据安培的这一假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一假说能够说明磁可以生电

B .这一假说能够说明磁现象产生的本质

C .未被磁化的物体,其微粒内部不含有这样的环形电流

D .被磁化的物体,其微粒内部环形电流的方向是杂乱无章的

20.2电生磁

1.B

解析:小磁针的指向与磁场的方向相同,利用安培定则可判断出通电线圈内部的磁场方向是向外的,所以小磁针的N 极垂直纸面指向纸外.2.B

解析:通道正上方的小磁针N 极转向纸里,S 极转向纸外,说明此时小磁针处磁场的方向向里,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出电流由北流向南,故A 带正电.3.D

解析:此线圈指南针制作的原理是通电螺线管具有磁场,故A 、B 、C 均正确;交换铜片和锌片的位置,相当

B

20.3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1.2008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以表彰他们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贡献.如图所示是研究巨磁电阻特性的原理示意图.实验发现,当闭合S 1、S 2后并使滑片P 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指示灯明显变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铁右端为N 极

B .滑片P 向右滑动过程中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C .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减弱而明显增大

D .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减弱而明显减小

2.如图所示是公共汽车上用电磁阀控制车门开、关的工作电路图.L 1、L 2是固定的电磁线圈,衔铁T l 、T 2通过横杆相连并可左右移动,带动传动装置使车门开启或关闭.开关S 接通触点b 时,线圈 (选填“L 1”或“L 2”)具有磁性,吸引衔铁使横杆向 (选填“左”或“右”)运动,带动传动装置关闭车门.

【新闻再播】

2013年最新交通法规

公安部10月8日公布了最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新交通规则严格了对驾驶员的管理.最新交通法规扣分细则也更为严格,闯红灯交通违法记分将由3分提高到6分,不挂号牌或遮挡号牌的一次就将扣光12分.

最新交通法规中关于校车驾驶人管理的内容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他规定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2013新交通规则提高了违法成本,记分项也由38项增加至52项.【拓展延伸】

如图所示是拍摄机动车闯红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光控开关接收到红灯发出的光会自动闭合,压力开关受到机动车的压力会闭合,摄像系统在电路接通时可自动拍摄违规车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光控开关接收到红光,摄像系统就会自动拍摄

B .机动车只要驶过埋有压力开关的路口,摄像系统就会自动拍摄

C .只有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都闭合时,摄像系统才会自动拍摄

D .若将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并联,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20.3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1.C

解析:由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左端为N 极,右端为S 极,故A 错误;当滑片P 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故B 错误;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时,右边电

h

2.L 2 右

解析:由题图可知:S 接通触点b 时,线圈L 2具有磁性,吸引衔铁使横杆向右运动,带动传动装置关闭车门.【拓展延伸】C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只有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都闭合时,摄像系统才会自动拍摄,因此A 和B 两个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可知,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只能串联,不能并联,所以D 选项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20.4电动机

1.物理兴趣小组在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后参加班级的实践成果展示交流会,电动机经过检查,一切都按要求安装完毕后,排除接触不良、短路、及磁铁没有磁性、电源没有电压等各种原因后,接通电源仍不能转动.小佳同学用手去旋转线圈,刚一旋转,电动机就立即持续转动起来,则原来电动机不转动的原因可能是( )

A .电动机轴生锈而被卡住了

B .转轴没润滑油转不动

C .线圈所处的位置对它的转动有影响

D .线圈转动要靠外力

2

.在物理学中,用表示电流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表示电流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如图所示,甲图表示直导体a 在磁场中受到一个既跟电流方向垂直,又跟磁感线方向垂直的水平向左的磁场力F ,乙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通电导体b 受到的磁场力方向水平向左的是(

3.电动车作为节能、环保的代步工具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电动自行车的“心脏”是电动机,它是利用通电线圈在 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工作的,车把上的“调速转把”相当于我们学过的 (填一电学器材名称),拧动“调速转把”可以改变电动机中的 大小,从而改变电动机的转速.4.阅读下面材料:

炎热的夏天,超负荷使用的转页扇常见的故障——扇页停转,往往是里面的电动机(俗称“马达”)烧了.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研究其中的原因吧:如图所示,把一个玩具电动机、小灯泡和电池串联起来.接通电路一段时间后,当电动机转得最快时,灯泡也最暗;如果用手指捏住玩具电动机的转轴使其转动变慢最后完全停下来,灯泡的亮度将最亮,手摸电机外壳感觉特别烫手. 请你根据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的电路中,如果用手指捏住玩具电动机的转轴使其转动变慢最后完全停下来,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你平时有留心观察到以下现象吗?转页扇(或落地扇)的电动机烧毁是有“前兆”的:当通电时发现扇页转动特别慢,一会儿,扇页干脆就不转了,这时电流流过电机,将电能大部分转化为 能,你应该马上 ,以免发生更大的危险.【新闻再播】

2009年12月26日9时16分许,武汉、长沙、广州三地同时首发中国国产速度可达350 km/h 的“和谐号”高速列车,至此,经过4年半的建设,这条世界上一次建成最长、运营时速最高的武广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中国铁路进入高铁时代. 武广高铁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京广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6月23日开工建设.武广高速铁路运营里程1069 km ,跨越湖北、湖南、广东3省,成为连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黄金通道” .【拓宽延伸】

(1)电动机是利用什么物理原理制成的?(2)简述电动机能量的转化过程.

(3)请你简要描述列车在机械制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解析:经过检查,一切都按要求安装完毕后,排除接触不良、短路、及磁铁没有磁性、电源没有电压等各种原因后,因此选项A 、B 不正确;接通电源仍不能转动,用手去旋转线圈,刚一旋转,电动机就立即持续转动起来,则线圈处于平衡位置,所以选项C 正确;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所以选项D 不正确.2.C

3.磁场 滑动变阻器 电流

解析: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力受力能够转动的原理来工作的;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来工作的;“调速转把”相当于我们学过的滑动变阻器,它是利用改变电阻的大小来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4.(1)变大 (2)内 切断电源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电动机转动的速度越慢,灯泡的亮度就越亮,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进一步分析,当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就最大;(2)电流通过电动机时,电动机转动,此时的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只有一小部分转化为线圈的内能.当电动机停止转动时,此时的电能将大部分转化为线圈的内能.线圈的温度升高,线圈将会被烧毁,为了防止线圈被烧毁,要马上切断电源.

【拓宽延伸】

(1)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 (2)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析:(1)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电动机由转子(线圈)和定子(磁体)两部分组成,当给电动机通电时,通电线圈就会在磁体的磁场中受力而发生转动;(2)电动机,即通电能动,故该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3)列车在机械制动过程中,列车的质量不变,其速度减小,其动能减小,故其所具有的机械能减小,据摩擦生热知,该过程中减小的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

第二十章 电与磁

1.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能量采集船”,如图所示,在船的两侧装有可触及水面的“工作臂”,“工作臂”的底端装

有手掌状的、紧贴水面的浮标.当波浪使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获得电能储存起来.下列电器设备与“能量采集船”能量采集原理相同的是( )

A .电动机

B .电磁铁

C .电扇

D .发电机

2.动车组是靠电力作为能源的列车,机车由大功率的电动机提供动力,动车组在到站前可以利用减速发电.减速发电原理是先停止供电,使车速从200 km/h 减到90 km/h ,这段时间内列车利用惯性前进,电动机线圈随车轮一起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自动输入电网,这样既可以减少机械磨损又可以存储能量;

在90 km/h 以下才进行机械刹车。关于动车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列车正常运行时,电动机应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工作

B .车速从200 km/h 减到90 km/h 过程中,减速发电应用了电磁感应原理

C .车速从200 km/h 减到90 km/h 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 .车速在90 km/h 以下进行机械刹车至车停稳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新闻再播】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记者 王冬梅)今天,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公布

了201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旨在强调绿色

消费的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选择绿色产品,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陶德田说,中国主题旨在呼应世界主题绿色经济的同时,更加强调在生态环境

陶德田表示,“六·五”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部将按惯例举办一系列宣传纪念活动,包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举办世界环境日纪念大会和绿色发展高层论坛等,制作播出环保特别节目等.各地也将围绕中国主题,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纪念活动.

【拓宽延伸】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化学电池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如图所示是一种安装在自行车上的照明灯,它在某些发达国家被大量使用.这种灯不用化学电池,是通过车轮的转动来带动小型交流发电机发电使灯泡发光的.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图中

哪一实验现象( )

A B C D

第二十章电与磁

1.D

解析:电动机消耗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符合题意;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消耗电能,不符合题意;电风扇转动,将电能转化为了机械能,不符合题意;发电机发电产生电能,属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符合题意.

2.B

点拨:电动机由转子(线圈)和定子(磁体)两部分组成,当通电时,其内部的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若线圈在外力的作用下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此时就相当于发电机,即能产生电能.故列车停止供电后,车由于惯性继续保持运动状态,此时运动列车带动电动机中的线圈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拓宽延伸】

A

解析:A图中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与题图中发电机的原理相同;B图说明的是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C图是验证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D图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电动机的原理.

第二十章电与磁

1.在一根条形磁铁附近平行放置一根与磁铁形状完全相同的棒状物体XY后,其周围磁场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如图甲所示.将XY两端对调以后,磁感线分布情况未发生改变,如图乙所示,则棒状物体XY可能是( )

A.软铁棒B.铜棒

C.条形磁铁,其中X端为N极D.条形磁铁,其中Y端为N极

2.如图所示,用水平恒力F拉着一块磁性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磁性物体到达电磁铁AB的正

2013航天大戏:“神十”会“天宫”、“嫦娥”落月球

2012,“神舟九号”、“天宫一号”“天外之吻”带给我们的激动还未平抑,2013的航天大戏又即将上演.我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岁末年初接受采访时表示:“2013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年.” 今年,“神舟十号”将再会“天宫”,“嫦娥三号”也将执行首次落月任务.我国航天探测站在了新的起点,轮番上演的航天大戏敬请

期待!

“神舟十号”飞船计划于2013年6月上旬发射。自2011年9月发射升空以来,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已在太空运行了一年多.今年6月,“天宫一号”将再次“开门迎客”.根据初步计划,“神舟十号”将在太空飞行15天,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和载人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科学实验,并开展科普讲课等天地互动项目. 2013年下半年,“嫦娥三号”将完成发射和落月任务,这将是中国第一个能够在地外天体上软着陆的飞行器,主要任务包括对月球土壤和月球环境的勘查、勘测,也包括要取得一些新的航天技术. 在“嫦娥一号、二号”顺利完成使命后,“嫦娥三号”的任务将不再是绕着月球转,而是要软着陆月球并在月面巡视勘察.能否成功落在月球表面,落月地点的选择至关重要.【拓宽延伸】

如图所示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形象标志.假设你是一名航天员,驾驶飞船登上月球,若你手边有一只灵敏电流表、一根直导体,导线若干,想探测月球表面附近是否有磁场,下列方案中合理的是( )

A .直接将灵敏电流计置于月球表面附近,若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为零,则可判断月球表面无磁场

B .用导线把灵敏电流计、直导体连接起来,使直导体在月球表面附近沿某一方向运动时,若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为零,则可判断月球表面附近无磁场

C .用导线把灵敏电流计、直导体连成闭合回路,使直导体在月球表面附近沿某一方向运动时,若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为零,则可判断月球表面附近无磁场

D .用导线把灵敏电流计、直导体连成闭合回路,使直导体在月球表面附近沿各个方向运动时,若灵敏电流计的示数有时不为零,则可判断月球表面附近有磁场

第二十章 电与磁

1.A

解析:将XY 两端对调以后,磁感线分布情况未发生改变,说明XY 在对调后磁极未发生改变,这说明XY 是被磁化的,且非常容易得到和失去磁性,因此棒状物体XY 可能是软铁棒.2.C

解析:利用右手定则可以判断出,当开关闭合后,电磁铁AB 的下方是N 极.磁性物体的上端是N 极,当磁性物体到达电磁铁AB 的正下方时,立即闭合开关S ,N 极互相排斥,磁性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水平恒力F 不变,所以要立即减速.【拓宽延伸】D

解析:B 、C 两个选项中的实验都是沿某一方向,这样实验不具有普遍性,应使实验装置的直导体在月球表面附近沿各个方向运动,故D

选项实验方法合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响度单位分贝dB,正常说话60dB) 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7.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热力学温度(T)也称绝对温度:符号T,单位开尔文,简称开(k)。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换算:T=t+273。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量程。2.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3读数时要等示数稳定再度;读数过程玻璃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体凸处平行。 4.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5.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其中晶体熔化需要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7.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如海波,冰,食盐,石墨,金属)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其中,液体表面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液体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 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 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 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 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 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 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 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 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最新最全)

初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就是35℃至42℃,每一小格就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得量程与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得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就是物质存在得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得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得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凝固点。晶体得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9、晶体与非晶体得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得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与凝固曲线图: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随着新课标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1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1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含答案)

中考物理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 米;1分米= 10-1 米, 1厘米= 10-2 米;1毫米=10-3米人的头发丝的 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 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 小时 , 分 。1h= 60 min= 3600 s.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位置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标准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不动 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相等 。(速度不变)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 路程 。公式: v=s/t 速度的单位是: m/s ;常用单位是: km/h 。1米/秒= 3.6 千米/小时 6.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路程 除以 时间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v=s/t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平均速度 。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s/t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刻度尺 和 秒表 。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大小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5.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认识物理 一、物理学研究的内容:现象、规律及产生原因。 包括:声、光、热、电、力等。分别概括知识点、举例子,并说明中考的重点难点。 二、物理学的特点 1、有趣 2、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和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 三、如何学好物理: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举例:人—声带振动;风—空气振动;下雨刷刷声—液体振动;风吹树叶振动、电线振动发出声音;蚊子翅膀振动;敲鼓—鼓面振动;弹琴—琴弦振动;婵—腹部发生器;鸟—鸣管等等。 青蛙的发音器官为声带。有些雄蛙口角的两边还有能鼓起来振动的外声囊,声囊产生共鸣,使蛙的歌声雄伟、洪亮雨后,汇成一片大合唱,有一定规律,有领唱、合唱、齐唱、伴唱等多种形式,能吸引较多的雌蛙前来。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发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⑵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⑶声音的保存: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声相同的声音。 声音记录的分类:1、机械振动:唱片(唱针振动)2、磁记录:磁带 3、光记录:光盘、DVD 二、声音的传播 ⑴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又叫发声体。 ⑵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举例子气体、液体、固体作为介质的例子。 ①介质分类:气体、液体、固体(固体传声效果好,能量损失少,举例子)②真空不能传声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资料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的一些常量 1.空气(15℃)中的声速为:340m/s. 2.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5.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C=3×108m/s=3×105Km/s 真空(或空气)中的电磁波速度:C=3×108m/s=3×105Km/s 6.1光年=9.46×1015m.(长度单位或距离单位) 7.人体的正常体温:37℃;室内的常温为:23℃.体温计的量程:35℃ ~42℃分度值为0.1℃ 8.一标准大气压下: ①水的凝固点:0℃; ②冰的熔点:0℃; ③水的沸点:100℃(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会升高); ④4℃时,水的密度最大。 9.电压: ①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②一节蓄电池电压:2V; ③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④家庭电路电压:220V(家庭电路为交流电,频率为50Hz,周期为0.02s,即1s内50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100次);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⑤手机电池电压:3.6V。 10.元电荷:e=1.6×10-19C 11.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12.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一只鸡的质量约:1.5Kg. 13.纯水的密度ρ=1.0×103Kg/m3=1g/cm3;人体的密度ρ=1.0× 103Kg/m3=1g/cm3 14.人步行的速度υ=1.1m/s;自行车速度υ=4m/s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点盘点 声现象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光现象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着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9、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换算: 31010001==m km m ; nm m mm cm dm m 963101010100101=====μ; 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 速度的计算公式:t s u =(平均速度用总时间 总路程 ); . 速度换算: h km s m /6.3/1=。 第二章 声现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s m /340。 回声定位侧距离的计算公式:ut s 2 1 =。 ( 声音的三要素:音色(波形)、响度(振幅)、音调(频率)

]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物体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图表 " 雾的形成——液化;露的形成——液化;霜的形成——凝华。 $ 第四章 光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s m c /1038?=(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也是这个)。 所有跟影子有关的现象都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入射角和反射角(折射角)都是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从空气垂直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海市蜃楼、钢笔错位、筷子变弯、池水变浅现象都是光的折射) :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当u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 ②当u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③当f <u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 ④当u =f 时,不成像。 ⑤当u <f 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 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老花眼):成像于视网膜后,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质量的单位换算:kg t 3101=;g kg 3101=;mg g 3101= 密度的计算公式:V m = ρ(质量单位用kg ,体积单位用3m ,算出来的密度单位才是3/m kg )。333/10/1m kg cm g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 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详细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详细版)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