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专)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专)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专)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专)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核心课程

学分数:4学分(其中理论课程3学分)

学时数:64学时(其中理论课程48学时)

要求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

教材:《物理化学》(第五版),胡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 1. 教材中所列参考书

2.《物理化学教学与学习指南》黑恩成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个学科,是整个化学科学和化学工艺学的理论基础。它运用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化学变化包括相变化和 pVT 变化中的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以及这些规律与物质微观结构的关系。为后继专业课程提供更直接的理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学习物理化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加强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并为与化学有关的技术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二是学习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获得知识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第1章 物质的pVT 关系和热性质(7学时):1.理解pVT 关系和热性质是物质的两类基本的宏观平衡性质。它们是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在宏观上的反映。2.掌握系统、环境、状态、平衡态、状态函数、强度性质、广延性质等基本概念。3.对于pVT 关系的实验规律:要求掌握流体的pV 图的特点和压缩因子的概念,气液相变和气液临界现象的特征,以及饱和蒸气压、沸点的物理意义。要求掌握水的相图的特点以及三相点的意义。4.对于pVT 关系,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分容定律,及范德华方程的建立、形式及各修正项的物理含义。5.对于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功、热、热力学能、焓等的定义和相互关系,理解Q U V =?、Q H p =?的适用条件和应用,及热力学标准状态的概念和意义。6.对于各类热性质。掌握标准摩尔定容热容、标准摩尔定压热容、标准摩尔相变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熵的定义和应用。掌握利用状态函数的特征设计过程的技巧。7.了解一些热性质的实验测定原理和方法。

第2章 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基本方程(8学时):1.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过程。理解熵及熵增原理。理解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的定义及引入的意义。2.掌握在克劳修斯不等式基础上得出的恒温恒压和只做体积功及恒温恒容和只做体积功条件下的可逆性判

据。3.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的基本概念。4.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既需要热力学理论所提供的普遍规律,也需要物质的特性,即pVT关系和热性质。5.掌握理想气体pVT变化中热力学函数变化的计算方法。6.掌握可逆相变化和不可逆相变化中热力学函数变化的计算方法。7.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理解标准熵的含义。了解得到标准熵的方法。8.了解化学变化中热力学函数变化的计算方法。9.掌握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和应用。

第3章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逸度和活度(4学时):1.了解热平衡条件、力平衡条件、相平衡条件和化学平衡条件。2.了解相律的内容及其应用。3. 理解理想混合物和理想稀溶液的概念,掌握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及其应用。

第4章相平衡(6学时):1.对两组分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要求掌握恒温相图和恒压相图中点、线、面的物理意义,会使用杠杆规则计算平衡时各相的量,了解精馏的原理。2.对两组分系统的液液气平衡相图,要求掌握恒压相图中点、线、面的物理意义,会使用相律和杠杆规则。3.对两组分系统的液固平衡相图,了解用热分析法制作相图的方法,掌握固相完全不互溶系统液固相图的点、线、面的物理意义。

第5章化学平衡(4学时):1.了解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和特性。了解以分压、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的形式及其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2.理解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及用等温方程判断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的方法。3.理解范特荷甫方程及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规律,掌握使用范特荷甫方程计算不同温度下标准平衡常数的方法。4.掌握用热性质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的方法。

第6章传递现象(不要求)

第7章化学动力学(6学时):1.理解基元反应、复合反应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3.理解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速率系数的概念和含义。4.掌握零级、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积分形式,了解它们的应用。5.掌握一级对峙反应、一级连串反应和一级平行反应的基本特点。6.掌握阿仑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理解阿仑尼乌斯活化能的含义。7. 掌握利用实验数据求动力学参数的积分法。

第8章各类反应的动力学(不要求)

第9章量子力学基础(不要求))

第10章化学键和分子间力的理论(不要求)

第11章波谱的基本原理(不要求)

第12章独立子系统的统计热力学(不要求)

第13章相倚子系统的统计热力学(不要求)

第14章速率理论(不要求)

第15章界面现象(4学时):1.理解界面张力的定义。2.了解一些界面现象。3.了解有界面相系统的平衡条件。4.掌握拉普拉斯方程、开尔文方程,理解其物理含义,并能应用它们计算弯曲界面两边的压差、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4.了解铺展和润湿等界面现象的原因。

5.理解气体在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概念。

第16章电解质溶液(3学时):1.了解电解质活度、离子活度、离子平均活度、溶剂活度的概念。2.理解离子互吸理论的要点。3.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理解迁移数、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和离子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和物理意义,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4.了解电导测定对离解平衡的应用。.

第17章电化学(4学时):1.理解电化学反应与一般化学反应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电动势、电池电势、电池反应电势、电池反应标准电势的区别;理解电极电势、电极反应电势、电极反应标准电势的区别;了解电池、电极和电极反应的书写惯例,以及电极正负极性的确定、电极和电极反应的写法。3.掌握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掌握采用标准氢电极定义电极反应电势和标准电势的原理,掌握电池反应电势和电极反应电势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第18章胶体(不要求)

三、习题课(2学时)

四、本课程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在理工科的大学教学计划中,自然科学理论教学大致上有两个层次:一是通用理论层次,有数学、物理学、化学(含化学原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二是专业理论层次。对于化学化工类来说,物理化学正处于两个层次之间,它在通用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阐述化学的理论,为后继专业课程如高等无机、高等有机、高等物化、化工原理,分离工程、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等,提供更直接的理论基础。因此可以说,在化学化工类教学计划的各种自然科学理论课程中,物理化学课程居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首先应对这样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2. 物理化学的整个内容框架可以用“三个层次,两个部分,三种方法”来概括。为使学生在整体框架上把握物理化学学科内涵,并具有向纵深和前沿发展的扎实基础,框架结构必须完整清晰,教学内容可适当删减或调节。

3.物理化学作为化学的理论基础,虽然其内容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仍在不断发展。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少而精、博而通”的教学原则,不断进行内容的更新,突出知识的应用。

六、考核方式

考核以开卷为主。对于优秀学生,也可以采用专题小论文或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

2011.2.

物理化学在线作业答案

1.大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是:()。 ? A 稳定作用 ? B 破坏作用 ? C 大分子化合物量少时起稳定作用,量多时起破坏作用 ? D 大分子化合物量少时起破坏作用,量多时起稳定作用 正确答案:D ? 单选题 2.乙醇和乙酸乙酯完全互溶,当乙醇的摩尔分数为0.462时,形成恒沸物。若用精馏方法分离乙醇的摩尔分数为0.35的乙醇和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溶液,()。 ? A 只能得到纯乙醇 ? B 只能得到纯乙酸乙酯 ? C 能够得到纯乙醇和纯乙酸乙酯 ? D 纯乙醇和纯乙酸乙酯都不能得到 正确答案:B ? 单选题 3.1 mol 0℃、101.325kPa 的水在等温等压下变为冰,该过程的()。 ? A △G=0,△H<0 ? B △G=0,△H=0 ? C △G<0,△H<0 ? D △G<0,△H=0 正确答案:A ?

4.关于基元反应的活化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 ? B 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 ? C 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 ? D 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正确答案:D ? 单选题 5.晶体物质的溶解度和熔点与粒子大小的关系是()。 ? A 粒子越小,溶解度越大,熔点越低 ? B 粒子越小,溶解度越大,熔点越高 ? C 粒子越小,溶解度越小,熔点越低 ? D 粒子越小,溶解度越小,熔点越高 正确答案:A ? 单选题 6.下列测定大分子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中,()不是独立的测定方法。 ? A 渗透压法 ? B 光散射法 ? C 粘度法 ? D 超离心沉降法 正确答案:C ? 单选题

7.使一定量的某种溶胶聚沉需要1.00mol?dm-3 CaCl2溶液 20mL 或0.002mol?dm-3 Na2SO4 50mL,则该溶胶()。 ? A 带正电 ? B 带负电 ? C 不带电 ? D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正确答案:A ? 单选题 8.当电解质的浓度降低时,电导率()。 ? A 增大 ? B 减小 ? C 不变 ? D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正确答案:D ? 单选题 9.化学反应刚产生沉淀时,生成的沉淀颗粒大小不一,当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小颗粒变大,大颗粒变小,直至颗粒大小相同 ? B 小颗粒变小直至消失,大颗粒变得更大 ? C 小颗粒和大颗粒都变小,颗粒数增加 ? D 小颗粒和大颗粒都不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B ? 单选题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参考书:天津大学主编,《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第五版 王岩主编,《物理化学学指导》,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于春玲主编,《物理化学解题指导》。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开课单位: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基础化学教学中心 简介: 物理化学课程是化工类专业重要理论基础课,其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三大部分。其先行课要求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是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联系入手,采用数学的手段研究化学变化的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方法多采取理想化方法,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其实验是采用物理实验的方法。 化学热力学采用经典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从宏观上研究化学变化过程的规律,通过理论计算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平的衡位置)、以及平衡状态时系统的相变化、界面变化、电化学变化、胶体化学变化的规律,同时,研究影响这些变化规律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浓度、组成等等)。 统计热力学则从微观上,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的变化规律。试图通过理论的计算热力学的状态函数。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组成、催化剂等等)。通过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通过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 考核内容: 一、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二、理想气体混合物 三、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四、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五.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考核内容: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恒容热、恒压热,焓 四、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1.热容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生物化学实验》是独立设课,该课程是本科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生物化学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掌握和学会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生物化学实验与生物化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刻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生物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生物化学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生产应用。 二、课程目标 1.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独立的实验能力。 2 .通过性质试验,验证各类常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的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巩固和加深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基本掌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pH计等仪器的使用,并掌握层析、电泳、离心、光谱光度等生物化学基本技术。 4.在实验中要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数据处理、创新能力。 5.树立密切合作的风气,在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修养。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实验课的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学科知识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技能给予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运用理解的学科概念、原理、实验方法和技术,说明、解释、类推同类学科知识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 √”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号的内容为选做实验或开放性实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做实验的内容,并鼓励微生物学兴趣爱好者进行既定的开放性实验或自己设计开放性实验。

物理化学第二版作业答案6-8

物理化学作业题答案 第六章 相平衡 思考题 5.在含有氨的容器中氯化铵固体分解达平衡,43NH Cl(s)NH (g)HCl(g)+垐?噲?。指出该系统的独立组分数、 相数和自由度? 答:反应中有三个物种,一个平衡限制条件,没有浓度限制条件。所以独立组分数为2,相数为2,自由度为2。 习题解析 3.3CaCO (s)在高温下分解为CaO(s)和2CO (g),根据相律解释下述实验事实。 (1) 在一定压力的2CO (g)中,将3CaCO (s)加热,实验证明在加热过程中,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CaCO (s)不会分解。(2) 在3CaCO (s)的分解过程中,若保持2CO (g)的压力恒定,实验证明达分解平衡时,温度有定值。 解:(1) 该系统中有两个物种,2CO (g)和3CaCO (s),所以物种数2S =。在没有发生反应时,组分数2C =。现在是一个固相和一个气相两相共存,2P =。当2CO (g)的压力有定值时,根据相律,条件自由度 *12121f C P =+-=+-=。这个自由度就是温度,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维持两相平衡共存不变,所以3CaCO (s)不会分解。 (2)该系统有三个物种,2CO (g),3CaCO (s)和CaO(s),所以物种数3S =。有一个化学平衡,1R =。没有浓度限制条件,因为产物不在同一个相,故2C =。现在有三相共存(两个固相和一个气相),3P =。若保持 2CO (g)的压力恒定,条件自由度*12130f C P =+-=+-=。也就是说,在保持2CO (g)的压力恒定时,温度 不能发生变化,即3CaCO (s)的分解温度有定值。 5.结霜后的早晨冷而干燥,在-5℃,当大气中的水蒸气分压降至 Pa 时,霜会升华变为水蒸气吗? 若要使霜不升华,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要有多大?已知水的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 K 和611 Pa ,水的摩尔气化焓 1vap m 45.05 kJ mol H -?=?,冰的摩尔融化焓1fus m 6.01 kJ mol H -?=?。设相变时的摩尔焓变在这个温度区间内是 常数。 解:冰的摩尔升华焓等于摩尔熔化焓与摩尔气化焓的加和, sub m vap m fus m H H H ?=?+?11(45.05 6.01) kJ mol 51.06 kJ mol --=+?=? 用Clausius-Clapeyron 方程,计算 K (-5℃)时冰的饱和蒸气压 (268.15K)51 06011 ln 611 Pa 8.314273.16268.15p = - ? ? ??? 解得 (268.15K)401.4 Pa p = 而 K (-5℃)时,水蒸气的分压为 Pa ,低于霜的水蒸气分压,所以这时霜要升华。当水蒸气分压等于或大于401.4 Pa 时,霜可以存在。

半导体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半导体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半导体材料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 学分: 3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重点介绍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硅、锗、砷化镓等的制备基本原理、制备工艺和材料特性,介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碳化硅及其他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目标与任务:使学生掌握主要半导体材料的性质以及制备方法,了解半导体材料最新发展情况、为将来从事半导体材料科学、半导体器件制备等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热力学统计物理》; 本课程中介绍半导体材料性质方面需要《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中晶体结构、能带理论等章节作为基础。同时介绍材料生长方面知识时需要《热力学统计物理》中关于自由能等方面的知识。 (四)教材:杨树人《半导体材料》 主要参考书:褚君浩、张玉龙《半导体材料技术》 陆大成《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外延基础及应用》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半导体材料概述 第一节半导体材料发展历程 第二节半导体材料分类 第三节半导体材料制备方法综述 第二章硅和锗的制备 第一节硅和锗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二节高纯硅的制备 第三节锗的富集与提纯

第三章区熔提纯 第一节分凝现象与分凝系数 第二节区熔原理 第三节锗的区熔提纯 第四章晶体生长 第一节晶体生长理论基础 第二节熔体的晶体生长 第三节硅、锗单晶生长 第五章硅、锗晶体中的杂质和缺陷 第一节硅、锗晶体中杂质的性质 第二节硅、锗晶体的掺杂 第三节硅、锗单晶的位错 第四节硅单晶中的微缺陷 第六章硅外延生长 第一节硅的气相外延生长 第二节硅外延生长的缺陷及电阻率控制 第三节硅的异质外延 第七章化合物半导体的外延生长 第一节气相外延生长(VPE) 第二节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外延生长(MOCVD) 第三节分子束外延生长(MBE) 第四节其他外延生长技术 第八章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一):第二代半导体材料 第一节 GaAs、InP等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特性第二节 GaAs单晶的制备及应用 第三节 GaAs单晶中杂质控制及掺杂 第四节 InP、GaP等的制备及应用 第九章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第一节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特性及应用 第二节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的外延生长 第三节碳化硅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第十章其他半导体材料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医学检验专业讲解--实用.docx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 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 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 病的发病机理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基层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 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 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和专题生化等四大 模块共十二个章节。医学检验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 64 学时,其中理论 54 学时,实验 10 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阐明发病机理及制定疾病防治措施。 2.能熟练掌握实验室的基本知识和常用临床生化项目的操作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对 临床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续医学检验专业课的学习及医学检验技术的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浙江大学远程物理化学在线作业答案

物理化学在线作业答案(2016)1.【第01章】()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零。 A C(石墨) B C(金刚石) C CO2 D CO 正确答案:A 2.【第01章】理想气体在绝热、恒定外压下膨胀的()。 A ΔU =0,W<0 B ΔH=0,W>0 C ΔU >0,△H>0 D ΔU <0,ΔH<0 正确答案:D 3.【第01章】()是状态函数。 A G B △U C W D Q 正确答案:A 4.【第01章】Q=ΔH的适用条件是()。 A 封闭系统中非体积功为零的等压过程 B 封闭系统中非体积功为零的等容过程 C 封闭系统

D 等温过程 正确答案:A 5.【第01章】()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特征的是。 A 系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改变值只由系统的始、终态决定。 B 系统状态确定后,状态函数的值也确定。 C 状态函数均有加和性。 D 经循环过程,状态函数的值不变。 正确答案:C 6.【第01章】()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零。 A C(石墨) B C(金刚石) C CO2 D CO 正确答案:C 7.【第01章】()具有强度性质。 A S B V C G D η(粘度) 正确答案:D 8.【第01章】由于p和V都是状态函数,则(p+V)也是状态函数。()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9.【第01章】状态函数改变后,状态一定改变。()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10.【第01章】H2和O2在绝热钢瓶中发生反应的△H等于零。()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11.【第01章】H2O(l)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零。()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12.【第01章】C(石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零。()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13.【第01章】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的△H = 0。()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14.【第01章】标准状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热力学能等于零。()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15.【第01章】理想气体节流膨胀过程的△U = 0。()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教研室 学分:3 总学时:48H(理论教学48学时) 课程类别:必修考核方式:考试 基本面向:生物工程专业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人手,来探求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物理化学研究化学变化、相变化及其它有关的物理变化的基本原理,是材料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同时还应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进一步训练,增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方法的训练应贯彻在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要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会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科学方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学习热情,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 法。 2、理解热力学状态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理解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叙述及数学 表达式。 3、理解溶液和相平衡原理及应用。 4、应用热力学定律,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5、理解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6、理解表面现象的性质及特点。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理论课、基础课性质,它的目的是为后继课程打好基础,化工原理》、《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生物化学》、《生化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将应用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及知识。 四、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 绪论 介绍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结合实例说明物理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 第一章气体 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掌握道尔顿分压定律和阿马格分体积定律条件及其应用。 了解真实气体pVT行为对理想气体行为的偏差。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环境和系统,状态函数,途径和过程,热和功,平衡状态。 理解并掌握热力学第一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明确热力学能、焓、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标准反应焓、热容的定义并会应用。 掌握在物质的p.V.T变化、相变化及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变化值的方法。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 专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药学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药学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化知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2.能使用常规生化仪器来测定常用生化项目,并能解释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0129)《物理化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0129)《物理化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1:第一次 2:第二次 3:第三次 4:第四次 5:第五次 6:第六次 7:第七次 1:[单选题]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 2(g) + S(s) = H 2 S(s) (1) K1 ; S(s)+O 2 (g)=SO 2 (2) K2 则反应:H 2(g)+SO 2 (g)=O 2 (g)+H 2 S(g) 的平衡常数为() A:K1 + K2 ; B:K1 - K2 ; C:K1·K2 ; D:K1/K2 。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恒温下,在反应2NO2(g) = N2O4(g) 达到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则A: 平衡向右移动; B:平衡向左移动; C: 条件不充分,无法判断; D: 平衡不移动。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10-2mol-1?dm3?s-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dm-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A: 43.29 s ;

B:15 s ; C: 30 s ; D:21.65 s 。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水的三相点的温度是273.15K,压力是610.62 Pa ; B: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仅由系统决定,不能任意改变; C:水的冰点温度是0℃(273.15K),压力是101325 Pa ; D: 水的三相点f = 0,而冰点f = 1 。 参考答案:A 5:[单选题]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 A:天气太热; B:很少下雨; C:肥料不足; D:水分倒流。 参考答案:D 6:[单选题]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A: 0.1M KCl水溶液; B:0.001M HCl水溶液; C:0.001M KOH水溶液; D: 0.001M KCl水溶液。 参考答案:B 7:[单选题]在某温度下,一密闭的刚性容器中的PCl5(g) 达到分解平衡,若往此容器中充入N2(g) 使体系压力增大二倍(此时体系仍可按理想气体处理),则PCl5(g) 的离解度将:A:增大; B:减小;

物理化学在线作业答案

单选题 1.()不是状态函数。 ? A H ? B U ? C S ? D △G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熵不会减小 ? B 熵总是增大 ? C 孤立系统中熵不会减小 ? D 孤立系统中熵总是增大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3.关于克-克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适用于任何两相平衡 ? B 适用于气-液平衡和气-固平衡 ? C 适用于固-液平衡和气-固平衡 ? D 适用于气-液平衡和液-固平衡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4.1 mol 100℃、101.325kPa 的水在等温等压下变为水蒸气,该过程的()。 ? A △G=0,△H<0 ? B △G=0,△H>0 ? C △G<0,△H<0 ? D △G<0,△H>0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5.()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零。

? A C(石墨) ? B C(金刚石) ? C CO2 ? D CO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6.在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的情况下,下列哪个过程肯定能自发进行?() ? A △H>0,△S>0 ? B △H>0,△S<0 ? C △H<0,△S>0 ? D △H<0,△S<0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7.乙醇和乙酸乙酯完全互溶,当乙醇的摩尔分数为0.462时,形成恒沸物。若用精馏方法分离乙醇的摩尔分数为0.35的乙醇和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溶液,()。 ? A 只能得到纯乙醇 ? B 只能得到纯乙酸乙酯 ? C 能够得到纯乙醇和纯乙酸乙酯 ? D 纯乙醇和纯乙酸乙酯都不能得到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8.1 mol 0℃、101.325kPa 的水在等温等压下变为冰,该过程的()。 ? A △G=0,△H<0 ? B △G=0,△H=0 ? C △G<0,△H<0 ? D △G<0,△H=0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9.()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零。 ? A C(石墨) ? B C(金刚石) ? C CO2

2015年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课程代码】: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生科院食品和生物专业、药学院药学专业等,大学二年级)【学时/学分】:48/3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物理化学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理论基础课,是生科院食品和生物专业、药学院药学专业等等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后继化学专业课程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框架,掌握热力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中的普遍规律和实验方法;在强化基础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 本课程有:热力学三大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胶体分散系统。本课程重点在于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在阐述基本原理时应着重讲清整个问题的思路、介绍问题的提出背景和形成理论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到有关知识的同时能学到探索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础层次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际,着眼于前沿涉及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三、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一)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 (二)后续课程 生物化学、食品化学、药物化学等。 第二部分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掌握Q、W、△U、△H、△S、△F和△G的计算;基尔霍夫定律。 2、理想溶液的通性;稀溶液的依数性。 3、化学反应热力学。 4、相律;单组份系统的相图。 5、简单级数反应、阿累尼乌斯公式。 6、表面张力、附加压力、溶液吸附。 7、胶体的电学性质;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 (二)教学难点 1、Q、W、△U、△H、△S、△F和△G的计算,可逆过程和状态函数的概念。 2、化学势和偏摩尔量。 3、相律中的独立组分数的确定。 4、反应机理的探索。 5、表面张力。 三、教学材料 (一)推荐教材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沈文霞,科学出版社,2009(第二版) (二)推荐参考书 1.物理化学,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五版) 2.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第三版) 3.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奚正楷,李天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三)推荐网站(包括课程网站、专业网站等)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 (116学时)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物理化学是整个化学科学和化学工艺学的理论基础。该课程对后续专业及工程应用都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加强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并作为其它与化学有关的技术科学的发展基础,培养获得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为学生所学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深化和今后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一般在五年制高职三年级第一、第二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和化学理论知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学习、研究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对学生选课的建议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各教学章节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着重理论知识对化工生产工艺过程的可能、可行性研究,强调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热力学研究方法的特点,理解热力学基本原理,并运用热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处理气体、溶液、相平衡、电化学等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

2、理解化学现象与电现象的联系及与热力学的关系,基本掌握可逆电池热力学的基本原理; 3、了解动力学方法的特点,初步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内容,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反应速率理论和催化作用的特征,初步掌握链反应、光化学反应; 4、初步掌握表面现象和胶体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并运用热力学及有关理论来讨论某些性质。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先行课内容的理解; 2、了解物化的最新成就,培养学生运用物化的基本原理、手段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实验现象,能正确操作并读取数据、检查判断,正确书写实验报告和分析实验结果。 (三)素质教学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3、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绪论 教学内容:物理化学的内容和任务、形成、发展和前景、研究方法,怎样学习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与教学、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关系。 教学重点: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二)气体 教学内容: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宏观定义及微观模型,分压、分体积概念及计算,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临界现象,真实气体方程。 教学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宏观定义及微观模型;分压、分体积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分压、分体积概念在计算中的应用。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学内容:体系与环境、状态、过程与状态函数等基本概念,内能、焓、热和功的概念,内能与焓的变化值同恒容热与恒压热之间的关系,可逆过程与最大功。生成焓、燃烧热,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重点:内能、焓、热和功的概念;生成焓、燃烧热、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应用。 教学难点: 内能与焓的变化值同恒容热与恒压热之间的关系;可逆过程与最大功;生成焓、燃烧热、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应用。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内容: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状态函数(S)和吉氏函数(G),熵变和吉氏函数差,熵判据和吉氏函数判据。 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

物理化学作业答案文档

物理化学习题作业答案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问答题 1.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不属于系统但与系统密切相关的部分称为环境。 2. 状态函数是描述平衡系统宏观性质的物理量。 3. 在环境压力恒定下,系统始、终态压力相同且等于环境压力的过程。 4. 系统中物质的所有能量的总和。 5.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6. 因系统的体积变化而引起的系统与环境之间交换的功。 7. 可逆过程有三个特点:(1) 系统从始态到终态,过程是以无限接近平衡状态下进行的; (2) 在可逆过程中,系统做最大功,环境做最小功;(3) 沿与过程原来途径相反方向进 行,可使系统和环境完全恢复原来状态。 8. 可以忽略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本身体积的气体。 9. 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一摩尔物质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10.不能。该情况相当于一个绝热系统中作电功,电机发热只能使室温升高。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三、选择题(选1个答案) 1. A 2. D 3. B 4. D 5. A 6. C 7. A 8. D 9. C 10. A 四、填空题 1. 封闭 2. 封闭系统中不做非体积功的等压过程 3. 等于 4. 等于 5. 大于

6. 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一摩尔物质完全燃烧的焓变 7. 小于 8. 小于 9. 强度性质 10.小于 五、计算题 1. -8.314J 2. (1)Q=0,W=0,△U=0,△H=0 (2)Q=2430J,W=-2430J,△U=0,△H=0 (3)Q=1548J,W=-1548J,△U=0,△H=0 3.Q=40.7kJ,W=-3.10kJ,△U=37.6kJ,△H=40.7kJ 4. 6 5.7kJ 5. 260.7 kJ·mol-1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问答题 1.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2.由理想气体的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等温可逆压缩→绝热可逆压缩所组成的循环过程。 3.熵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4.在孤立系统中的任何过程,或封闭系统中 的绝热过程: △S>0 表示自发过程 △S=0 表示可逆过程 △S<0 表示不可能发生的过程 5.在封闭系统中的等温等压非体积功 为零的过程: △G<0 表示自发过程 △G=0 表示可逆过程 △G>0 表示不可能发生的过程 6.在封闭系统中的等温等容非体积功 为零的过程:

东北大学16春《物理化学》在线作业123(标准答案)

东北大学16春《物理化学》在线作业123(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1.反应 2NO(g) + O2(g) == 2NO2(g) 是放热的, 当反应在某温度、压力下达平衡时,若使平衡向右移动。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力; B. 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力; C. 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力; D.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力。 2.影响任意一个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值的因素为 ( )。 A. 催化剂; B. 温度; C. 压力; D. 惰性组分 3.设有理想气体反应A(g)+B(g)==C(g),在温度T,体积V的容器中,三个组分的分压分别为pA、pB、pC时达到平衡,如果在T、V恒定时,注入物质的量为nD的惰性组分,则平衡将( )。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移动; D. 不能确定 4.气体被固体吸附的过程其DS、DH的变化 ( )。 A. DS<0 DH>0; B. DS<0 DH<0; C. DS>0 DH<0; D. DS>0 DH>0 5.已知反应(1)和(2)具有相同的指前因子,测得在相同的温度下升高20K时,反应(1)和(2)的反应速率分别提高2倍和3倍,说明反应(1)的活化能Ea,1( )反应(2)的活化能Ea,2。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以上都不正确

6.已知某反应的反应物无论初始浓度cA,0为多少,反应掉cA,0的1/2时所需时间均相同,该反应为( )。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以上都不正确 7.温度升高时,固体氧化物的分解压力(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 )。 A. 降低; B. 增大; C. 恒定; D. 无法确定。 8.固体六氟化铀的蒸气压p与T的关系为lg(p/Pa)=10.65-2560/(T/K),则其平均升华热为( )kJ·mol-1。 A. 2.128; B. 49.02; C. 9.242; D. 10.33 9.人工降雨是将AgI微细晶粒喷撒在积雨云层中,目的是为降雨提供 ( )。 A. 冷量; B. 湿度; C. 晶核; D. 温度 10.在下列电池中,其电池的电动势与氯离子的活度a(Cl?)无关的是 ( )。 A. Zn(s) | ZnCl2(aq) | Cl2(p) | Pt; B. Zn(s) | ZnCl2(aq)( ) KCl(aq) | AgCl(s) | Ag(s); C. Pt | H2(p1) | HCl(aq) | Cl2(p2) | Pt; D. Ag(s) | AgCl(s) | KCl(aq) | Cl2(p) | Pt 三、判断题: 1.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可以用ΔrGmq?来判断反应的方向。 A. 错误 B. 正确 2.隔离系统的熵是守恒的。 A. 错误 B. 正确 3.不可逆过程一定是自发的,而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 A. 错误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第二部分课程教育目标 1.通过物理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知识,更需注意方法的学习,努力去实践。这几个要点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有正确的研究与学习方法,才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的基本内容与知识,并指导实践,学习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理论,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理论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2.学会用数学、物理的原理解决热力学证明题的推演,逸度、活度的计算、在相图的应用,及在统计热力学中众多的计算。 3.本课程除了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还有课程自身特有的理论方法:热力学方法、量子力学方法及统计热力学方法。 (1)热力学方法--------宏观的方法 热力学方法的主体是:归纳与演绎。热力学研究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系统。在热力学的三个经验定律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测出的物质的P、V、T性质和热数据(热容、相变焓、反应焓等)。借助数学原理(全微分)。通过归纳(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与演绎(严格的数学推演)得到一系列的热力学方程式和结论,用以解决物质变化(p、V、T变化、相变、化学变化)过程的能量效应、方向和限度,为上述过程的实现提供最佳的热力学控制条件。 热力学方法的特点是:不涉及物质粒子的内部微观结构,结论严谨。 (2)量子力学方法---------微观的方法 量子力学研究个别微观粒子所遵循的力学规律,得到物质的微观特性,如:分子结构、平动能级、转动能级、振动能级、分子间力等。 (3)统计热力学方法---------从微观到宏观的方法

统计热力学研究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系统。研究如何由粒子的微观力学性质(分子质量、转动惯量、振动频率)通过求统计概率的方法,得到系统的宏观性质(如热力学能、热容、熵等)。 以上方法对化学化工类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要求是:掌握热力学方法,理解统计热力学方法,了解量子力学方法。 4.掌握物理化学在热力学归纳演绎中状态函数法、极值法、偏离理想的模型法(如为研究实际气体PVT行为提出理想气体的模型,引出压缩因子的概念,为研究实际液态混合物气-液平衡规律,而提出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模型,引出活度的概念等)。化学动力学中有研究简单级数反应的线性方法,研究复合反应动力学的稳态近似法和平衡近似等。 5.学会物理化学中采用了反映物质的性质随某些变量发生变化的规律的三种方法: (1)数据列表法:通过列表显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例:H2O在不同温度下蒸汽压数据表)(2)图形法:用曲线或直线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水的气-液平衡p-T图) (3)解析式法:用数学方程式总结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Clapeyron-Clasusius方程) 第三部分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及物质的pVT性质(4学时) 绪论内容 ●什么是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的内容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物理化学的意义 ●如何学好物理化学 ●物理量的表示及运算 ●教材与参考书 一、本章基本要求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掌握理想气体的宏观定义及微观模型,掌握分压、分体积概念及计算。 ?理解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临界现象。 ?掌握饱和蒸气压概念 ?理解范德华状态方程、对应状态原理和压缩因子图,了解对比状态方程及其它真实气体方程。 二、教学内容 1、理想气体及状态方程。 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 2、真实气体 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压缩因子方程、范德华方程、维里方程 3、真实气体的液化 真实气体的液化(CO2的p-V图)、临界现象、临界参数、饱和蒸汽压、沸点。 3、对应状态原理及压缩因子图 对比参数、对应状态原理。 用压缩因子图进行普遍化计算。 三、介绍本章理论知识在科研及前沿领域的应用实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0学时) 一、本章基本要求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范文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和护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45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医护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专业护理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本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包括蛋白质、维生素、核酸、酶);物质代谢及其调控(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基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等生命科学内容,使医学学生为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课程理念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师预先决定和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较强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的优势,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应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平台物理化学在线作业答案

1.()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零。 ? A C(石墨) ? B C(金刚石) ? C CO2 ? D CO 2.()是溶胶的光学性质。 ? A 沉降平衡 ? B 布朗运动 ? C 电泳 ? D 丁达尔现象 3.分散相粒子半径在()的分散系统称为胶体分散系统。 ? A 1~10nm ? B 10~100nm ? C 1~100nm ? D 1~1000nm

4.关于活化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分子是活化分子 ? B 只有活化分子的碰撞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 C 活化分子数与反应温度有关 ? D 活化分子数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5. 在电导滴定中,用强酸滴定强碱时,终点以后溶液的电导()。 ? A 不变 ? B 减小 ? C 不规则改变 ? D 增加 6.1 mol 0℃、101.325kPa 的水在等温等压下变为冰,该过程的()。 ? A △G=0,△H<0 ? B △G=0,△H=0 ? C △G<0,△H<0 ? D △G<0,△H=0

7.在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的情况下,下列哪个过程肯定能自发进行? () ? A △H>0,△S>0 ? B △H>0,△S<0 ? C △H<0,△S>0 ? D △H<0,△S<0 8.化学反应刚产生沉淀时,生成的沉淀颗粒大小不一,当放置一段时间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小颗粒变大,大颗粒变小,直至颗粒大小相同 ? B 小颗粒变小直至消失,大颗粒变得更大 ? C 小颗粒和大颗粒都变小,颗粒数增加 ? D 小颗粒和大颗粒都不发生变化 9.()是物理吸附的特点。 ? A 吸附热大 ? B 稳定性高 ? C 多分子层吸附

《材料成型技术》教学大纲

《材料成型技术》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35006 总学时:48学时(讲课42学时,实验6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选修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预修要求:工程图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材料力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将理论与工艺一融为一体,首先对整个材料的加工过程作综合描述,进而引出材料成型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并简要介绍其发展现状。然后阐述材料成型所涉及的若干共性理论问题,包括液态金属的凝固理论、材料成型的热过程、塑性成型的物理、力学基础等,最后分别介绍了各种材料成型的工艺方法、过程分析、技术要点及相关的工艺设备和模具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材料凝固成型、塑性成型、焊接成型的理论和基本工艺。对塑料成型、粉末成型、表面成型做一般了解。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每章布置作业,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实验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材料成型的工艺、工装(模具)。 考核形式为笔试,总评成绩将参考平时作业(占5%)和实验情况(占5%)。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材料成型技术的基本方法、基本问题和发展现状,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 义。 重点:成型技术的基本方法 难点: 第二章材料凝固理论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凝固过程中的热力学计算方法,凝固理论在铸造、焊接工艺中的应用。 重点:热力学计算及在铸造、焊接工艺中的具体应用。 难点:热力学计算 第一节材料凝固概述 第二节凝固的热力学基础

第三节形核 第四节生长 第五节溶质再分配 第六节共晶合金的凝固 第七节金属及合金的凝固方式 第八节凝固成型的应用 习题:课外补充4-6题 第三章材料成型热过程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材料加热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学会分析温度场。 重点: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分析温度场。 难点:分析温度场。 第一节材料成型热过程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材料加热过程的热效率 第三节温度场 第四节焊接热循环 习题:课外补充3-5题 第四章塑性成型理论基础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从金属学角度分析材料塑性变形对性能的影响,根据屈服准则分析材料的塑性变形力学条件。 重点:塑性变形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材料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屈服准则的应用。 难点:塑性变形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材料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屈服准则的应用。第一节金属冷态下的塑性变形 第二节金属热态下的塑性变形 第三节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分析 第四节屈服准则 第五节应力状态对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 第六节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习题:课外补充3-5题 第五章凝固成型技术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凝固成型的方法及凝固件的结构设计要点。 重点:凝固成型件的结构设计 难点:凝固成型件的结构设计 第一节凝固成型用金属材料 第二节液态金属的获得 第三节凝固成型方法 第四节凝固成型件的结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