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案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案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案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政治必修2第四课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人教版)

教学设计

在设计本课时,我依据新课程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一、依据课标,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简化了“为什么进行监督及监督的意义”的教学,重点放在怎样监督上。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了课堂辩论赛。三、把课堂时间充分留给学生。相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够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课标标准要求及三维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评述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威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

○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

○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课的教学中,我力图体现新课程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过分注重教学形式,可能冲淡了知识体系内在的逻辑性。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设计引入了课堂辩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学生对课堂贴近生活的讨论比较感兴趣,课前也有所准备,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场面,学生都是积极参与,热情投入,没有被动学习的负担,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情感得到了升华,有效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

举手宣誓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也是对本节课情感的一个升华。在这样一种集体宣誓的氛围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于无形中得以实现。

三、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公开课要为常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本课的活动形式可谓丰富多彩,有课堂讨论、上政府网站、打市长热线、公民宣誓等。这些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可是我在最初的教学设计时,过分注重了学生参与的形式,冲淡了知识体系内在的逻辑性,矫枉过正,课堂上气氛热烈,使一堂公开课多少具有了表演性,对于常规教学则借鉴意义不大。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