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课题“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市级课题“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市级课题“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市级课题“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一、核心概念界定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与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本课题中“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指通过开展各种国际交流活动,以及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两种方式,学习中国与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和先进教育理念、方法、制度等,以提高师生国际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国际素养,具体包括师生的外语水平,对国际惯例、各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国际交往和国际理解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二、问题的提出

背景一:国际理解教育是二战以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战以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极力倡导国际理解教育。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章程规定教育应增进不同文化、种族与地区之间交流与理解;1948年国际公共教育大会建议各国教育部及其他教育当局鼓励培养青少年的国际理解精神;1974年第1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关于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的教育以及关于人权与基本自由的教育的建议》;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了第44届国际理解教育大会,通过了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各种规程和建议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在努力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50年历程记载着国际理解教育在国际杜会上的曲折文化,体现出教育应增强受教育者的国际意识,使他们具备国际理解的态度,促进国际理解。面向全球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国际理解教育是让学生拥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习俗的胸怀和品质,并树立世界公民意识,形成“地球村”的概念。使学生具有国际责任感与国际意识。应该说,国际理解,是全球化背景下本着对不同民族的关爱提出的理念与策略,并试图通过国际理解实现全球不同文化民族的平等与团结。国际形势风云变化,我们将面临更多的全球性环境破坏、生态失衡、核毁灭的威胁、贫富差距等重大问题。迫使全人类必须携起手来保护共同享有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谋求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各国人民之间的偏见、失信和敌意的心理因素需要教育来消除,要求各国教育从狭隘的民族情感中解脱出来,共同推动国际理解教育。以后地球的变化看谁,看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我们能在小学生心中种下一粒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爱好和平的种子,那我们的未来就会非常美好。

背景二: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及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中国目前处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配合与推动新课程改革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倡导。让学生养成自尊自重、全面发展的人格基础和正确认识世界分析世界的能力。同时在中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还应包括中国的国情和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中国近年来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人们平等友好地交往,形成民族平等意识和民族团结合作精神。

背景三:深圳正在努力建设国际化城市

深圳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提出争取用二十年时间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奋斗目标。城市的国际化发展,必然要求大力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在此背景下,南山区教育局提出抢占教育国际化制高点的奋斗目标。国际理解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同样要求大力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可以说,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内在需要,是深圳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作为特区,深圳的对外贸易形式日趋多样化,外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外游客日益增多,国际经济、科学、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就要求作为深圳人,国际意识更应该逐渐提高,这既对我市的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也为我们的国际理解教育的进行提供了外部环境。

背景四:我校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已有二年多的实践,为课题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校自建校之初就提出了校本课题“我要走向世界”教育行动研究。两年来,围绕这一教育行动,我校强化了英语教学、开发多门中西文化校本课程,去年组织了“世界风情大巡游”,并与深圳、香港部分国际学校结成友好学校。作为课题支持人的王小维校长主持“我要走向世界”教育行动校本课题“我要走向世界”教育行动研究成果获得南山区2003- 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我要走向世界”教育行动研究所收集的

资料、开展的各种活动等,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邀请专家讲学和组织部分教师出国考察等形式也增强了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同感!

在“我要走向世界”教育行动研究中,我们已收集了联合国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部分文件与规程,收集了1994- 国内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论文、论著等资料。课题研究所需的进一步资料,将通过中国期刊网、杭州教育书林及委托图书馆专题查阅等途径获取。并成立了强强组合的课题研究组(附件一),回顾过去,课题研究主要停留在活动与知识层面上,如:英语方面主要体现活动英语特点,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注重传统文化熏陶。课题研究要向纵深发展,必须与学科课堂教学结合,在继续做好活动英语和传统文化熏陶的研究同时,近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课题研究与学科课堂教学结合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学习方式结合,二是知识性结合,三是素质性结合。各学科教师利用今年寒假休息时间,站在自己学科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思考确定了自己各自的实验子课题(附件二、三)。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已如前介绍,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现状,我们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关键词查阅“中国期刊网”,结果表明:1994- 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文章只有17篇,其中主要内容有三类:一类是介绍美国、日本等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状况;一类是讨论语文、英语等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还有些文章对北京等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出了建议。在现有论文中,我们没有发现专门讨论一所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论文。

再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关键词查阅1999- 我国教育类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结果表明只有中央民族大学刘洪硕士的学位论文《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研究》1篇。该论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的态度、能力以及与人交往、与人共处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在日益国际化的社会里与他人共同生活、相互合作?怎样使学生拥有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国际意识?怎样使学生正确认识当今的国际问题以及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这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该学位论文仍然缺乏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个案研究,其成果长于理论思考而缺乏操作性建议。

总体来看,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研究还不充分,特别是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这一问题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关注与探索的焦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至今未取得重大突破,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落实国际理解教育更有其现实意义。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际理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外的语言文学,培养学生进行国际理解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从全人类利益,全球观点出发考虑问题,理解国际社会,关心和宽容异国文化的国际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的态度。让学生了解国际知识,掌握国际理解的技能,从而逐步具备国际理解的态度应是我们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能够切实提高小学生国际素养,特别是能够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养成国际礼仪、了解国际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交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为学生成长为国际性人才奠定基础。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化内容:

1、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4、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5、如何通过国际理解教育促使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系统论理论:系统科学认为,每个有机体和客观事物都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各个要素所组成的分层次的整体系统。从方法论上看,系统论要求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进行综合研究。显然,要素的完善是整体完善或系统完善的前提,对民族、社会这样的系统而言,其主要的条件就是其成员的完善。故此,一国或一地区所有成员的个体素质关系到该国该地区的社会发展程度。而教育的目的恰恰在于通过帮助个人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开发潜力、唤醒意识、培养观念,以改善其素质进而与他人一道参与社会文明建设的进程。

2.邓小平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理论: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它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研究、解决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要面向世界”,指明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要立足国情,也要追踪

世界,要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积极借鉴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邓小平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理论为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3.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理论: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早就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了。”“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国际交流与合作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教育必须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世界发展的要求。

4.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其实质是实现良好循环,使经济能够持续发展。实现教育“面向四个现代化,要面向未来,要面向世界”,适应世界一体化的要求,培养出适应外在的、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使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得到自主和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当前的发展成为他们终身发展的基础的目标已成为教育的重大任务,全面的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途径、方法和原则

(一)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2月—— 3月)

1、学习掌握有关理论;细化研究方案;

2、成立子课题组,完善课题研究组织工作;

3、聘请专家指导,学习掌握有关理论知识;

4、进一步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写出综述;

5、调查我校师生国际素养现状及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意愿等(附件四)。

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4月—— 6月)

1、推进国际理解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分专题进行理论与实验研究:

2、设计各类国际理解教育主题活动;

3、营造适应国际理解教育的校园环境;

4、拍摄相关教学和活动的实录片;

5、建设国际理解教育网上资源库。

课题研究全面总结阶段( 7月—— 12月)

1、分析有关资料数据,撰写研究论文;

2、撰写研究报告,准备课题结题;

3、编制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指南;

(二)课题研究途径

途径一:在学科教学中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加强课堂教学的学科渗透。以学科组为基本单位,在先期选择英语、语文、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为试验,把国际理解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在获得初步经验基础上,在本学期把国际理解教育扩大到各门学科教学中。我们的设想是人文学科(语文、品德与社会)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与相互理解;数学与理科注重文化的融合,了解国外科学家的思维模式与创新精神;以国内体育活动、体育大事为契机,在体育课加强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而作为重中之重的英语学科,我们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课堂交往参与面,同时加强应用外语教育,开展课前5分钟的每周英语的交流,完全由学生进行操作,包括资料准备、策划、主持等。另外学校组织了学生自创外语节目活动,通过舞台用外语演绎我们身边的人和事;针对国际理解教育对网络技术的要求,在各学科渗透运用网络进行学科学习与知识查询的教学,让学生能运用网络广泛查询学习中的各种疑问,改变了学科知识的单一来源,同时要求各班在学校网页上建立班级网页,鼓励学生建立个人网页,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知识网络的受用者和构建者,提高了学生运用网络的能力,促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我们明确了以各学科教材体系为主线的教学国际理解教育渗透点,要求各组在2006学年至少开设出一节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公开课,并要求对国际理解教育学科渗透活动及时总结。

途径二:通过设计系列主题活动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通过“每周英语”、“校园英语俱乐部”等经常性活动推进我校英语教育教学;通过与深圳、香港等地的国际学校及国外小学结成友好学校等活动推进师生的国际交流;通过举办“世界风情大巡游”等大型活动推进师生对各国文化习俗的了解等。

途径三:通过营造开放、多元、特色的校园环境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校园文化是我们进行各种教育的重要阵地,国际理解教育既对德育提出了新课题,也有利于开拓德育的新思路。在校园宣传窗展示了学生暑假赴英国夏令营之行及世界风情大巡游的照片,在楼道墙壁上介绍国际知识,在广播站增设科技英语及外语节目,都为学生了解国际,增进国际理解创造条件。如形成与国际理解教育相适应的校园景观、校园建筑、教育教学设施等,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师生国际素养,突出环境育人功能。

途径四:与专家、家长、社区等合作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实施国际理解教育,除了受教育主体的影响外,还会受到社会、教育环境、学生家长等客体的制约,因此,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我们已经聘请有关专家担任课题研究顾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开展各种大型活动,吸引家长和社区人员参与其中,使他们了解、参与、支持国际理解教育,并最终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共同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局面。

途径五:努力提高教师的国际理解素质

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要求教师拥有良好的国际知识,具有较好的进行国际交流的技能,并有一定的理解国际的态度。让教师了解和熟悉国际生活基本规则,加强外语与计算机操作的学习,掌握进行国际理解的基本技能,提高教师的国际理解素质,应是国际理解教育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和重要内容。为此我们组织部分教师出国考察,开阔其视野,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向全体教师介绍国外教育理念,向全

体家长介绍国外家庭教育理念。探索教育的国际化与有效性。开设讲座、印发资料介绍国际生活的基本规则。为教师配备电脑人手一机,发放外语教材、每周利用两个晚上分别请外语教师和计算机教师对教师进行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辅导,督促教师掌握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技能。同时要求教师在观念、教学方法、知识层面和自身特长的发挥等方面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内容进行自我实践与发展。

途径六:设置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最直接的教育方式就是设置专门课程,如果说学科渗透式的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发散式的国际理解教育,那么,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就是一种聚合式的国际理解教育,可以归入综合活动课程的一个部分。为了持久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我们将借鉴有关专家的研究及其他实验学校已取得的经验,编写四年至六年《国际理解教育》校本教材,采取综合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专项的教育,并在不同年级体现不同的教育侧重点(附件五)。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对学生课堂教学进行定期的定性和定量的调查,收集具体的数据和证据,对小学各学科落实国际理解教育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2、比较研究

对国内外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和研究相关的研究资料,取长补短,形成本课题的研究特色。

3、经验总结

对实验中的实践经验进行提炼和概括,为其他学校教师提供建设性建议,使实验具有可推广性,真正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

4、个案研究

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对典型的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找其中有规律性的东西。

(四)课题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依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注意研究方法、内容、形式、手段及操作等方面的科学性,并应实施科学、客观的评价。

2、可操作性原则:本课题研究设计的问题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同时,在研究中应注意实施方法的易行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地作到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完美结合,以减少操作中的偏差而增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3、主体性原则:这是本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原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是现代教学论关注的核心问题。为了能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研究中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参与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以实现正确的价值观。

课题研究的流程图示

我是深圳人,我是中国人;

我自信自强,追求卓越;

我面向未来,走向世界。

附件四:育才三小国际理解教育调查问卷

国际理解教育调查问卷

同学们,我们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我们的口号是“我要走向世界”。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国际理解能力,学校开展了很多活动,你对哪些活动比较感兴趣,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现在请你如实填写这份问卷,这将是学校今后开展活动的依据。

请在相应的字母上打“”。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所在的年级。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五年级

3、你喜欢每周英语的内容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4、你喜欢每周五的英语展示形式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5、你喜欢英语广播的内容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6、你喜欢英语广播的形式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7、在英语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A、很多

B、不多

C、没有

8、你喜欢古诗文诵读的内容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9、你喜欢古诗文诵读展示的形式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10、你喜欢老师组织古诗文诵读的方法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11、在古诗文诵读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A、很多

B、不多

C、没有

12、如没有特殊原因,你每天都按时起床,从不睡懒觉。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太符合

D、很不符合

13、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即使这种娱乐很有吸引力,你也会马上会决定去学习。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太符合

D、很不符合

14、你和同学、朋友、家人相处,很有克制能力,从不无缘无故发脾气。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太符合

D、很不符合

15、你希望做一个坚强的有毅力的人,因为你深信“有志者事竟成”。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太符合

D、很不符合

16、你的朋友向你借新买的录音机,你自己还没有好好用过,你会

A、借给他,但是满腹牢骚

B、提醒他有一次你向他借,他不肯借,当时你的心情如何

C、骗

他说已经借给别人了D、告诉他你想先用一个星期,然后再借给他E、乐意借给朋友

17、当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你会

A、想办法自己解决

B、求助他人

C、选择逃避

18、你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和活动吗?

A、非常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19、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吗?

A、是的

B、不是

20、你希望自己具备更多的才能和天赋吗?

A、是的

B、不是

21、在与同学交流中,你能不能专注地倾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A、能够

B、不能

22、地球上的第一大洋指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3、印第安人属于

A、非洲民族

B、亚洲民族

C、欧洲民族

D、美洲民族

24、下面的几个国家中位在西半球的是

A、英国B;墨西哥C、意大利D、摩洛哥

25、“机器人”,即“罗伯特”一词起源于

A、美国

B、中国

C、英国

D、捷克

26、为了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一定要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联合国规定每年6月5日是

A、世界地球日

B、世界环境日

C、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D、世界水日

27、我国的少数民族是指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除汉族之外的其他55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蒙古族

B、回族

C、满族

D、壮族

28、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而建立的全球综合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

A、英国伦敦

B、瑞士日内瓦

C、美国纽约

D、奥地利维也

29、火鸡、南瓜、玉米和红薯是()的传统食品。

A、美国的感恩节

B、巴西的狂欢节

C、加拿大枫树节

D、圣诞节

30、“风车之国”指的是

A、泰国

B、荷兰

C、菲律宾

D、斯里兰卡

31、南极大陆是属于哪一国家

A、南美洲

B、澳洲

C、美国

D、不属于任何国家

32、你到过国外吗?(港、澳、台不算)

A是的B、没有

34、你到过几个国家?

A、0

B、1

C、2

D、3

E、三个以上

35、到国外去的原因。

A、旅游

B、走亲戚

C、学习

D、外国籍

谢谢您的合作!

附件五:小学阶段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如: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 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 4、课堂还仅仅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学生的生成,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唯一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性。这是由生动可变性导致的,我们虽然不否认教学的规律性,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现实中却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预测性,这是由知识差异、性格、习惯不同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展现这种差异,还原学习的本来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生成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而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 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

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2006年9月――2009年7月,我校进行了国家级科研课题《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的实践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学校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两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在我们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以致被白白地浪费掉,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其次,各科教学虽具有德育功效,但都是各行其事,相互间没有协调配合,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再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因此, 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所有任课教师要树立全员德育全程育人的思想。德育工作并不仅仅是校领导、班主任或思品教师的事,只要是教师都应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都应做到的,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格式介绍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格式介绍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格式: 《》课题,是XX职教中心专业部中报学校的校木教研课题,经学校 批准,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学校汇报如下:一、木课题选题的依据 写清木课题研究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二、木课题研究的条件写清本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一是写清背景条件;二是写清基 础条件(从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进行说明); 三、木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四、木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般采用的有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六、木课题研究的成果呈现形式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 2、公开发表 七、木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准备阶段:什么时间课题中报、收集资料、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学习相关。 2、实施阶段:什么时间开题、执行计划、开展研究、收集、整理课 题各项活动的资料、及时提炼成研究成果、上报学校。 3、总结阶段:什么时间总结各项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八、木课题组成员分工,即组织机构。 拓展知识:范文 1、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⑵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认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M)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⑸为完成课题己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⑺主要参考文献。 2、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3、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⑴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①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②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③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④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

最新小学“微德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微德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名言,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知恩图报。中华民族历来就具有这种传统美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友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或大或小的“恩”的施与。然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的缺失,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6+1”的家庭环境,让小学生更感到自己是父母、长辈呵护下的“小太阳”,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做事缺乏爱心,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待人处事冷漠、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明显落后于教育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预计突破 (一)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我国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感恩教育研究将成为全国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性德育研究潮流。200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726项目研究中心正式在全国启动“全国中小学感恩教育研究活动”,并申请成为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面向全国选择一批挂牌实验学校,这意味着该课题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具有代表性。当前,在互联网上有关感恩教育研究的文章和成果比较丰富,主要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许多地区、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但尚未出现成熟的感恩教育途径和方法理论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预计突破

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例 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下面是搜集的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例,供大家阅读参考。 :学生文学修养和创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生文学修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学校教育”侧重于农村学校品德和行为教育。 本研究主要从语文教师修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主要有《教师文学修养与作文教学的研究》(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学语文课题组)、《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秋实)。这类研究是针对语文教师的研究,以提高学生作文成绩为归宿点,忽略了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应试教育的附属品。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如《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 项成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马龙)这类研究虽然关注了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没有着眼于对

学校整体发展的影响,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没有起到本质性的推动教育发展作用。 面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日渐凸显,学生求知欲日渐衰退,行为涣散,道德素质低下。家庭、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使农村学校教育如履薄冰。此课题研究意义在于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为突破口,继而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提供技术支持。 1、在新形势下,对处在低谷的农村学校教育提供有效的发展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不断完善新课程写作教学理论,摸索科学、高效的写作教学之路,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农村学生文学写作水平不高,少量的书籍阅读,非常低劣的文学素养状态。 1、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做人与文学的有机统一,即通过教师有意识引领带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个性特长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 2、学生在掌握优秀文化,具有崇高的精神和较高的文化修养的情况下,提升了学校品位,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如何撰写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

融通理论与实践,不熬教研鸡汤,不求理论深度,适切就是专业 如何撰写小课题开题报告 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从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自己提出的课题得到上级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

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课题开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已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 导小组批准,正式列为山东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今天我们召开课题开题会,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从现在起,全面启动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课题的提出 自全国“九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 开展得轰轰烈烈,在各级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小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但是,也应该看到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德育工作还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没有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学生年龄特点及品德形成规律的具体、连贯、层次化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在教育方法上,多单项、直接、正面灌输或简单的照本宣科,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在一些学生仍然存在“是非观念模糊、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理想追求、自我中心严重、自控能力差、知行脱节”等问题。因此,加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就是要探索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本课题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研究找到如何使学校的德育有效,如何让学生信服学校的德育。通过研究从理论上弄清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德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阐述学校、家庭、社会如何相互配合已取得德育的最大效果,探讨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科任教师之间如何相互配合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摸索学校有效开展德育的最佳方法。在实践上,一是通过研究探索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互相促进的学生德育工作网络机制,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形成合力,防止5+2=0现象的发生,建立起第一道防线。二是探索建立学校内部有效的德育网络机制,学校的各部门之间、班主任与各科教师之间要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责任,要形成有机整体,协同作战,共同开展德育工作,建立起第二道防线。三是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德育的途径和方法,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面上的普遍教育和点上的个别辅导相结合,德育内容与学生心理接受性相结合,建立起第三道防线。 总之,通过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找到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使学生形成主体性道德素质或自律素质,充分保证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三、研究的目标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五五”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平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五五”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

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 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 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习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 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

主动地帮助别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 年课题。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模板.doc

课题开题报告书写要求与模板 一、课题的名称 (1)名称要准确、规范。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 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创新点。 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三、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实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重点) (1)研究范围的限定 A、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总体范围和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 B、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要下比较明确的定义,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

“微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

“微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学会“感恩” 高里街道台底DMG小学五年级韩昀聪 指导教师:韩素芳

“微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学会“感恩”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人,拥有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问题的提出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探索一条科学规范、民主和谐、人文化的学校管理之路,在目前改革开放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头脑中缺少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那就是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敬,对同学的爱。本着对症施治的原则,本校试用从古代文化典籍中选用儒家思想——感恩,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意义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帮助着我们,父母、师长、同学还有各行业的,他们都有恩于我们,如何回报他们呢?老师很有必要提醒、引导教育学生自小学会感恩,感谢祖国的培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一切付出多人。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感恩教育,旨在唤醒孩子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善的天性,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找到善心,善行的源头,让每位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与祖国的培养,感恩与父母的养育,感恩于师长的教诲,感恩与同学的帮助,感恩与身边一切关心自己的人;那么这个人必定是一个集大孝、小孝于一身的高尚的人,所以培养学

生感恩情怀势在必行。吟诵《弟子规》,学会礼貌用语,不挑食,不挑衣。了解衣食的来源,记住父母生日,教师开“二十四孝”故事会。 三、实施策略: 1、树立净化社会风气,提升校园品味的自信心,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全面培养,人品素质,学习成绩自然会得到提高,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 2、在课堂中创设情景,首先让每位教师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把教育学生“做人”作为着力点。仅有开发学生智力的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健康的人格,丰富多彩的情感。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家人的优秀品质及家族的好传统,好风气。引导学生体会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和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所说不完的,这种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如果一个人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说打交道?通过具体活动,努力将学生的感恩教育,对家庭道德的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学习动力,实现知行统一。 3、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 ①这个课题研究,旨在提升全体学生道德素质、净化校园和所涉及家庭风气,范围广,时间长,应督促,鼓励每位学生参与。 ②每周星期一晨会,让学生交流为父母,为家庭做的事,让学生民主评议,选出本周“感恩活动”模范、标兵。 4、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

2020年教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 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如下是中国给大家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根据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经充分准备,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组于xx年10月12日在云南民族大 学莲花校区行政楼五会议室进行了开题论证。课题负责人王江屏向省内管理学以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方面的专家省教育厅宣传统战 部桂正华部长、云南民族大学李若青教授和字如祥研究员以及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的相关领导、工作人员详细汇报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目标和框架内容、研究方法和组织分工、研究经费分配和预期成果等。评议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审议,明确指出研究计划的具体要求和可操作的规范步骤,要求该课题在开题后要把责任落实到课题组的每个成员,确保研究任务按时按质完成。课题组成员王江屏、杨泽泉、和金光、刘睿、高莹参加了开题会议,并与专家们一起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分工、职责要求和实施步骤等。开题报告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后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 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同意该课题可以开题研究。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本课题为《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 是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立项编号CY09014),于xx年9月正式立项。 一、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 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开展对建立和完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探索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该课题也是在当今公众和大众传媒越来越关注高校发展、高校新闻事件的“聚焦化”、高校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这一不可阻挡的新形势下,树立和维护高校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的的重要环节。该课题的研究还是高校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校园舆论氛围,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维护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它还对有效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有着积极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研究促进改变高校应急管理理念滞后、师生 危机意识淡薄的现状,建立健全我国高校的宣传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水平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参考资料和对策建议。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在此项研究中,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篇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篇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是重庆市“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2006-38-001)。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世界的竞争,国家的强盛,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学习、家庭压力很大,所以会遇到各种困惑,心理不安。如不及时疏导,会导致人格障碍,所以要想完成跨世纪的素质教育工程使学生远离亚健康状态(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自杀、犯罪)使他们学会求知、生存、共处、做人、做事、理解、尊重、宽容。针对当前贫困地区中小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实践是一个跨世纪的行为。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缩短我市和其他地区的差距,为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市教育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减少象马加爵那样的人和现象的发生,对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是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立足于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本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对新思想和和新际遇开放的人”的宗旨而展开。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的状况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从中揭示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认识和规律,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工作能力,心理的问题只有用心理的方法解决。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我校有较为良好的课题研究传统,形成了广泛的课题研究氛围,取得的成果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校园网、互联网页的建立,为本研究的理论来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人员上: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 田勇:〈〈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社会评价良好,该同志从事多年的基层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有很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管理经验,具有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原论和较高的课题研究能力,研究生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家庭负担很轻,有研究课题的时间保证,有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有强力的设备支持,有丰富的社会关系,为准确的数据采集提供就良好的条件。 杨洪:〈〈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探索〉〉社会评价良好,该同志从事多年的基层教育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课题研究能力,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转化了许多双差生,中学高级教师,家庭负担很轻,有充足的研究课题的时间保证,有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有强力的设备支持。 课题组的成员均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具有极为强烈的科研热情和较好的研究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使我市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由表层的现象感知深入到学生心灵内部,以及与学生个体相关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别,学生的家庭亲子关系、文化背景等领域,自觉地将个体的教育行为与个体社会化问题统一为有机整体。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 1、掌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活动心理品质的现状,在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个别差异性,供理论界参考借鉴。 2、把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活动中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动态特征,在对调查的资料详细、全面的分析,初步了解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文化、知识背景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强度、效度,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 3、探索并形成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治策略。丰富心理诊治的方法、手段,为学校的管理提供决策的指导依据和策略措施。

德育课题研究成果2018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小学日常行为 规范养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 (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 (3)应用价值。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doc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 开题报告的组成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组成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

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三、开题报告的写法 1.课题与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基本主张与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