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1)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1)

七年级历史讲学稿 课型 第七单元 编制人 审核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1

课题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点击新目标】

1、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3、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培养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学习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点。 学习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链接旧知识】:《 》和《 》等科技巨著的出现,说明朝的时候,我国传统的科技依然处在世界的前列。自 前期,我国的科技发展逐渐

陷入停顿。

【知识构建体系】

1.小说 、 、 、 。

2.绘画

3.戏剧 。

【课前预习案】(充分预习课本,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一)小说: 1、代表作:(1)《三国演义》:作者 ,是优秀的历史小说。 (2)《水浒传》: 作者 ,是我国英雄传奇中最杰出的作品。 (3)《西游记》: 作者 ,是一部神魔小说。 (4)《红楼梦》: 作者 ,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 (二)戏剧:

京剧:是在 、 年间形成的,成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剧种。

【合作交流探究】(独立思考后讨论,其他小组展示时做好讲学稿的完善和补充)

1、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说明历史著作和历史小说的不同所在。

2、讲一个与本课有关的故事,说说这部小说的特点。

3、画一个京剧脸谱或哼唱两声京剧选段,说说京剧是怎样产生的?

4、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作者及作品设计一个表格。

【课堂达标检测】

1、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

A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B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C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D 、曹操煮酒论英雄

2、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学的重要文献,作此评价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它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B 、它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C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 D 、他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请回答: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什麽时候创作的?

(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麽?

(3)《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

【课后大练兵】:

基础训练

【课后谈收获】1、我记住: ;

2、我知道: 。

3、我要通过借阅相关书籍认识小说中 等人物。

(2017年春季版)《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第15课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明朝末年的社会危机,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过程,认识农民起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2.了解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满洲的崛起、清军入关和统一全国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读书、讨论、分析与归纳,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抓历史发展主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史为鉴,通过对明清帝国兴替的学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知道统治者采取正确政策的必要性,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李自成起义、清军入关和统一全国。 难点:认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明朝什么时候建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师导入:历经近三百年的时间,明朝也没有逃脱兴衰变化的命运。那么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明清帝国又是怎样更替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 二、学习新课: (一)李自成起义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李自成起义”一目,思考李自成起义的背景、经过、作用。 学生分组介绍李自成起义的背景、经过、作用。 师生共同归纳: 1. 李自成起义的背景: ①明朝后期,政治腐败。皇帝不利朝政;大臣宦官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地方官吏贪赃枉法。 ②土地兼并严重,连年天灾,大量农民颠沛流离。

③赋税和摊派加重,农民起义不断。 教师出示图片加以说明。 教师指出:在各地起义军中,李自成起义军力量迅速壮大。 2. 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展示李自成农民起义图片、路线图。 教师指出:李自成起义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的支持。学生根据课文分析探究起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学生回答明确: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需求,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起义军赈济贫穷,“平买平卖”等措施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从而发展迅速。 2. 李自成起义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李自成起义的作用:导致明朝直接灭亡。 过渡:清军入关后,有人说“国家之扶定燕京,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明也”。这就是说,清朝的天下不是取之于明朝,而是从农民军手里取得的。清朝是怎样取代明朝成为全国性统一王朝的? (二)清朝入主中原 1.女真的壮大和后金的建立: 谈话法学习: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哪个民族不断壮大?(女真)何时谁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什么政权?(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教师解释:女真族的祖先阿骨打在12世纪初所建立的政权叫作金,所以人们把努尔哈赤在17世纪建立的政权叫作后金。 展示努尔哈赤个人介绍资料。 2。清朝的建立 谈话法学习:那么清朝是在何时由谁建立的,定都在哪里?(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展示皇太极个人介绍资料。 3.清朝的统一 学生阅读P90合作探究:清朝统一全国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回答: ①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②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起义军。 ③起义军在山海关战败后撤出北京。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军采取了什么行动?

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说课稿 一、打开文本——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本科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两个字目呈并列关系,集中反映了清朝前期文化的繁荣。 二、贴近生活—说学情 再来看我们七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情况是只从语文课堂中知道《红楼梦》的作者和其中的几个事件,并未完整的详读《红楼梦》,对于该书的思想艺术特色和思想高度完全体会不到;另外,对于昆曲和京剧的来源与发展,学生更是一片茫然,我们希望通过视频的观看,能吸引学生,让他们与文学、戏曲进行亲密接触,去体会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感受市民文化的繁荣。针对课文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 思想艺术特色,知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还在世界文学 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知道清朝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最有影响的昆 曲由盛转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 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 名著原作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情景再现和微课观看,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培养审美情趣,激起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三、结合课标—说教法 教法与学法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采用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课上让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实现课堂上的小翻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观看视频、迁移拓展来完成学习目标。 四、走进课堂—说设计 (一)【乘趣味先导之舟】 教师在上课前播放视频“朗读者”,引领学生欣赏董卿朗读《红楼梦》片断,让学生感受《红楼梦》的文学魅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开起学习之旅。 (二)【达学而不厌彼岸】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习题 2(含答案)

经 典 精 品 试 卷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含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红楼梦》B.《西游记》C.《水浒传》D.《三国演义》 2.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 3.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A.民族矛盾尖锐B.皇权高度膨胀 C.工商业市镇繁荣 D.近代科学传入 4.分类归纳能强化知识的理解记忆.下列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知识的归纳,有误的是() A.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B.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C.“宋四家”指宋代书法家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蔡襄 D.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5.四大名著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根据民间故事创作,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的是() A.《水浒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 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是说在我国的古代每一个时期都在不同的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你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出自下列哪一部名著吗?()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 7.他是桐城派晚期主要代表人物并于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他是()A.方苞B.吴汝纶C.方以智D.孙家鼐 8.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2017年春季版)《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知道昆曲与戏剧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要求学生把《红楼梦》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 教学重点: 了解《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了解昆曲和戏剧的特点,热爱中国传统艺术。 教学难点: 多方面地了解《红楼梦》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世纪初有一句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关于《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你知道多少,关于四大名著你又知道多少,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徜徉在文学的海洋。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完成自主学习) (一)《红楼梦》: 1、特点:古典小说的成熟阶段。 2、内容: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意愿。 关于《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现实批判主义文学巨着,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一部古

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又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40回的作者是高鹗。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到衰的过程,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以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贵族官僚家庭贾府的荣辱兴衰,全面揭露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红楼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相当完美,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是文学史上的瑰宝。 说一说:《红楼梦》塑造了哪些典型的艺术形象?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特点:体现了南曲的轻柔婉转,又保留北区的慷慨激昂。 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柔和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 中期以后:逐渐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 结果: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昆曲逐渐走向衰弱。 2、京剧: 19 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以徽调和汉调为基础。 乾隆年间, 北京剧坛上演各种地方戏, 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 四大徽班三庆、四春台、和春四大戏班)进京后, 迅速适应北京观众的需要, 同时吸收其他地方戏剧, 特别是湖北地区汉调的优点, 在艺术上进行革新, 在同治、光绪年间, 形成了京剧。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剧种。 京剧脸谱的含义: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等色,各有寓意:红色寓赤胆忠心;紫色寓智勇刚毅; 黑色寓忠正耿直;白色寓奸诈狠毒;蓝色寓刚强勇猛;绿色寓侠骨义肠;黄色寓凶狠残暴。此外,还有老红、瓦灰、金、银等色,各有寓意。 四、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我学到了: 五、作业

第32课明朝和清朝前期的文化

第32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文化 科学家与科学巨著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古典小说的高峰 课标要求: 1、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2、以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 科技成就和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明清时期科技、文化成就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一、科学家与科学巨著 明朝中后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一批带有总结性的科学巨著。(学生看书填表)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本目第2段大字和第1段小字从三方面把握) ①了解他献身医药学研究的一生;②李时珍编写药典,注重实践;③巨著《本草纲目》及它的价值。 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著作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留斯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二、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1、宋应星:兴趣十分广泛,对农业、手工业生产都比较注意观察和研究。在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县学的教官)期间,一面为官,一面著书立说,他本着求实的精神,把他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 2、《天工开物》(本目第2段大字和第2段小字和图片) 分析小字和图片得出: ①手工业生产水平高。手工业部门多;生产过程和工序细致;规模较大。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②体现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思想。 分析大字得出: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反映了明朝时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成就。 十九世纪,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汉学家儒莲首次将《天工开物》的一些篇章译成法文,并盛赞该书是中国的“技术百科全书”。英国李约瑟也称《天工工物》为中国“十七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 3、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优秀教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一、课标内容 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朝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二、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红楼梦》的作者、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的基本史实; 目标2:通过学习《红楼梦》和京剧的内容,了解清朝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并探究清朝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重点) 三、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视频:昆曲《牡丹亭》选段 同学们看完这段昆曲有何感受?昆曲是何时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2.讲授新课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红楼梦》的作者、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的基本史实。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 1.播放课件素材—视频:《红楼梦》 结合视频,说说你了解的红楼梦?分析归纳出清朝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 2.阅读教材,梳理昆曲的演变过程,并说出昆曲的特点及代表作。 3.阅读教材,说出京剧是怎样产生的? (3)课堂小结 随着清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又是封建社会的缩影。昆曲和京剧艺术丰富了城乡民众的文化生活。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4)知识结构 任务三:【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5)互动训练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随堂训练——互动训练,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

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 导学提纲 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 (1)条件: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生产,面积大幅度增加。 (2)表现: 等粮食产量显著提高;甘薯和普遍推广和种植;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更广泛。 2.手工业: (1)条件: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有一定程度的改进。 (2)表现:生产技术提高、扩大、生产分工更加细密;制瓷业中心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瓷器制作的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突破; 成为丝织业中心;松江、生产的棉布畅销各地等。 二、商业的繁荣 1.条件: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使商业更加繁荣。 2.表现:在农村,快速发展;在城镇,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集市,还有林立的店铺,商品种类繁多,交易活跃。 3.代表:北京、、、佛山是清朝前期的四大商业城市,号称“天下四聚”。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国力强盛,社会稳定,耕地面积扩大,的广泛种植,加之清政府推行 “,”的政策。 2.影响: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快速的大幅度增长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康乾盛世 1.时间:清朝至乾隆年间(1684—1795)。 2.措施:统治者调整政策,使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3.结果:国家巩固,社会相对稳定,史书称这一时期为“”或“康雍乾盛世”。 巩固训练 1.在清朝统治初期,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C A.引进新的农产品 B.大力兴修水利 C.增加耕地面积 D.研发新的农业生产丁具 2.清朝农业发展的表现不包括()D A.耕地面积扩大 B.水稻等粮食产量提高 C.推广高产作物种植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3.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D A.南京 B.松江 C.广州 D.景德镇 4.下列哪些地方生产的棉布畅销各地()D ①南京②苏州③无锡④松江⑤杭州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 5.清朝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D A.新丝外销日本及欧洲 B.兴起了许多商业城镇 C.店铺林立 D.资本主义诞生 6.在清朝时期,人口有重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B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备:5.25 上:6.1 课题:《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红楼梦》的作者、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的基本史实; 目标2:通过学习《红楼梦》和京剧的内容,了解清朝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并探究清朝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重点) 二、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视频:昆曲《牡丹亭》选段 同学们看完这段昆曲有何感受?昆曲是何时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 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红楼梦》的作者、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的基本史实。

(2)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结合视频,说说你了解的红楼梦?分析归纳出清朝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 2.阅读教材,梳理昆曲的演变过程,并说出昆曲的特点及代表作。 3.阅读教材,说出京剧是怎样产生的?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著,后40回高鹗整理 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艺术特色: 毛泽东:《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 毛泽东: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的突破。它改变了以往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是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成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从中可看出,《红楼梦》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拓展:“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12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习题1

第24课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我夯基我达标 1、与《三国演义》同时成书的还有下列哪一名著(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红楼梦》 D、《儒 解析:《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选项中《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西游记》成书于明朝,《红楼梦》成书于清朝,《儒林外史》成书于清代中叶,所以应该选A 答案:A 2、《水浒传》的作者是( A、罗贯中 B、施耐庵 C、曹雪芹 D、 答案:D 3、代表了明清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答案:D 4、右图人物最著名的一部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 C、《西游记》 D、《红楼梦》 解析:此题考查对历史人物图的再认能力,我们学习历史应该养成“左图右书”的好习惯。 答案:D 5、描写孙悟空这个可爱形象的小说是《_______》,描写梁山好汉的小说是《_______ 答案:西游记水浒传 我综合我发展 6、《西游记》是一部() A、 B、 C、

D、 解析:观察选项可看出A、B、D三项分别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的题材,只有C 答案:C 7、清朝时期,以画竹、兰最负盛名的画家是() A、徐渭 B、郑板桥 C、吴道子 D、 答案:B 8、被逼上梁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是传奇小说《_________ 答案:水浒传 9、泼辣、富于心计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_________ 答案:王熙凤 10、 刘姥姥拿起筷来,只觉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吧,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哪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去了。刘姥姥叹道: 请完成: (1)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对刘姥姥进行了描写? (2)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解析:这道题第(1)(2)问的答案均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所以解题的关键是必须读懂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这段文字从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各方面对刘姥姥进行了描写,反映了她质朴、乖巧、世故的一面;而对于第(2 参考答案: (1 (2)提示:显得没有见识,但在质朴中透着乖巧,显得世故。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

19.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 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 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 因与带来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耕织图》《盛世滋生图》等内容 课时】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了解到清朝前期国力强大、幅员辽阔。一方面,政治的稳定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繁荣的经济,反过来为政治统治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政治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的,这节课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清朝前期的经济领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9课,一起来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师:明朝末年,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使不少地区人口骤减,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清 初,社会经济满目荒夷、百废待兴,当时统治者认识到经济对政治的重要性,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段材料,请一位同学阅读。 生: (略) 师: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政府推行什么样的措施? 生:(略) 师:积极吸引人口,鼓励开垦荒田,这就是清朝时期的垦荒令。 为了确保垦荒令的有效落实,清政府还颁发了开荒执照,我们来看这幅图片是乾隆年间的开荒执照,这上面就注明了农民开垦出来的荒地可以免受赋税,也就是用政策给予农民开荒一定的保障。实际上,奖励垦荒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国策,这种由清政府引导的、自上而下的垦荒,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国各地农民积极踊跃地投入到垦荒活动中,极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接下来了解一下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字, 请同学们做一道数学题,从1661年到1766年这一百余年中,耕地 面积增加多少? 生: 师:大家知道1 920 919顷换算成平方公里是多少吗?128061平方公里,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十个沈阳市,将近整个辽宁省的面积。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师:接下来我们看第二则材料,请一位同学阅读。 师:靳辅是康熙年间的河道总督,他的这条上奏,向统治者提出了什么建议? 师:他阐述了治理河道的重要性,实际上,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生产规模小,地域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一旦发生涝灾、旱灾等,对农业生产的伤害是致命的,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尤其重视河流治理。靳辅组织了大批民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将淮河和黄河等大运河进行治理,还修建了堤坝,使河流沿岸地区成为沃野,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环境。师:自然条件完善后,清初的粮食种植也出现了新发展,我们来看这两种农作物,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上图是玉米,下图是甘薯,首先请同学介绍一下玉米的引进,再请同学介绍一下甘薯的引进。 生: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1)

七年级历史讲学稿 课型 第七单元 编制人 审核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1 课题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点击新目标】 1、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3、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培养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学习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点。 学习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链接旧知识】:《 》和《 》等科技巨著的出现,说明朝的时候,我国传统的科技依然处在世界的前列。自 前期,我国的科技发展逐渐 陷入停顿。 【知识构建体系】 1.小说 、 、 、 。 2.绘画 3.戏剧 。 【课前预习案】(充分预习课本,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一)小说: 1、代表作:(1)《三国演义》:作者 ,是优秀的历史小说。 (2)《水浒传》: 作者 ,是我国英雄传奇中最杰出的作品。 (3)《西游记》: 作者 ,是一部神魔小说。 (4)《红楼梦》: 作者 ,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 (二)戏剧: 京剧:是在 、 年间形成的,成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剧种。 【合作交流探究】(独立思考后讨论,其他小组展示时做好讲学稿的完善和补充) 1、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说明历史著作和历史小说的不同所在。 2、讲一个与本课有关的故事,说说这部小说的特点。 3、画一个京剧脸谱或哼唱两声京剧选段,说说京剧是怎样产生的? 4、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作者及作品设计一个表格。 【课堂达标检测】 1、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 A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B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C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D 、曹操煮酒论英雄 2、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学的重要文献,作此评价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它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B 、它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C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 D 、他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请回答: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什麽时候创作的? (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麽? (3)《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 【课后大练兵】: 基础训练 【课后谈收获】1、我记住: ; 2、我知道: 。 3、我要通过借阅相关书籍认识小说中 等人物。

(2017年春季版)《清朝前期的兴盛》教学设计

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过程与方法 1.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2.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耕织图》图)《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为什么讲述清朝的经济课本使用南宋时期的农耕画作呢?因为这几百年年我国的农耕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朝的前期经济发展的概况。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多媒体出示图片,回答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看图,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答案提示: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明朝与清朝两场不同对日战争的比较

明朝与清朝两场不同对日战争的比较 清朝末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耻辱的战争,战争历时九个月,清朝损失兵力高达六万人,被俘多人,丢失了朝鲜这个重要的战略盟友,割让台湾给日本,并使得倭寇势力渗透入辽东一带。 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大的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也正因如此,此后日本制定了以占领中国为目的的战争国策,并做了长期的准备,终于发动了——年长达八年的侵华战争。说这场战争改变了中日两国的相互地位以及中日关系,并导致了两国从此兵连祸结,恐怕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但是,今天关于甲午战争的主要评论,把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都归结到满清制度的腐败和与日本装备的差距上,似乎在开战以前满清的失败就已经成为了必然。 中央电视台十年前拍摄的电视剧《北洋水师》,更将这一观点深入人心。然而,偶然间,当我知晓了先于此战年前发生明朝抗倭援朝的真实情况后,我这一想法开始有了转变,两次战争发生在同一个地点,面对的是同一个对手日本,战争性质同样是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然而比较满清甲午中日战争的完败,明朝却成功的将倭寇驱逐出朝鲜半岛,使日本之后年中乖乖的蜷缩在自己的国土中,不敢越雷池一步。不同的结局发人深思,对比两场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和战争过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满清的失败并不是必然的,我们完全有能力赢得那场战争。是满清统治者和官员的失误葬送了大好的战争形势,使我们最终输掉了战争。 、从敌人(日本)方面比较 年日本侵朝军队的军力与年日本军队的军力相比,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然而其军事实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却是大相径庭的。 年时期的日本刚刚完成了国内的统一。丰臣秀吉一直很注重军国主义教育,从执掌大权开始,就将灭亡明朝定为国策,并制定了十年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三年之内灭亡朝鲜,第二步,五年之内灭亡明朝,迁都北京,第三步,进军安南等国,灭亡印度支那,称霸世界。今天很多学者都嘲笑此计划的疯狂弱智。 但从当时的日本军力看,他做出这样的决定还是有一定理由的。国家完成统一,其政权蒸蒸日上,日本军队其军队总数有三十万人,且长年参加日本内战,作战经验极其丰富,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案(新人教版)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1]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2]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红楼梦 1.(多媒体出示87版《红楼梦》中的人物,提出问 题:说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多媒体出示《红楼梦》书影和相关的影视剧画面,提出问题:《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来源:学科网]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40回, 题名《红楼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创作特点)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内容)读教材,教师简要的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提示: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5.(多媒体出示问题:说出《红楼梦》中的影响)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红楼梦》中的影响 提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已被译成多种文字,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学习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学习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学法提示讨论法、讲述法、观察法。 导入示标: 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然而,明清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导致中国近代倍受侵略和奴役。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段历史。 一、自主学习,感知史实: (一)预习检测: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淸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 发展,是“国之大计”。 2. 、、、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 3.清朝前期,、、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叶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有些颇具规模。4.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 和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工商业市镇。 5.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6.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山西的,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 7.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时,全国人口总数达1.5亿。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理解史实: 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

清朝与明朝的对比及清朝统治中国的影响

清朝与明朝的对比及清朝统治中国的影响 一个只有低级社会生产文化的民族,征服了一个拥有高级生产社会文化的民族。 一个遵循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不称臣,并恪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亡”祖训,有宽广胸襟、气度恢弘、平等待人的朝代被最后割地、赔款、皇帝也去当傀儡的朝代给取代。 历史为证大明对于外族的侵略一向坚持不妥协地传统从明太祖开始就是死硬派。明成祖死在远征蒙古的路上。明武宗为保卫国家亲自上战场杀敌……哪怕是像明英宗这种军事白痴被俘后也不会为自身的安危而签订任何条款。嘉靖朝时北虏打到北京城下、倭寇打到南京城下。大明皇帝除了打仗再没有二话;万历三大征也是从头打到尾。 先说清朝入关以前明朝人口,人口学权威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发展史》强调:“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应有1.97亿人。万历二十八年以后,总人口还可能有缓慢的增长,加上被各种原因隐瞒的人口,明代的人口在二亿左右是比较正确的”。

在官方统计上,满清最初的全国人口统计,为1,063.3326人(比明光宗泰昌元年减少了4000多万),时间为清世祖顺治八年(清实录世祖卷61)。 而在满清控制全国后的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入关后第48年),全国人口也只有1,943.2753人。仅相当于明光宗泰昌元年人口的36%!。 在1660年左右(满清基本控制大陆),中国人口的最高数值,不可能高于5000-8000万人。与明末公认人口相比,减少约1亿2000万到1亿5千万以上。如果考虑到新增人口,则损失总数更是巨大。 (各种大屠杀的资料可以去百度查,很好查) 清朝破坏文献及对各方面的影响

将大量珍贵书籍焚毁。因为中国的大量古籍中存在强烈的“华夷之辩”意识,满族入关后,为巩固作为异族的统治,消灭汉族主体意识,对中国古籍进行了一次集中整理、检查、修改和销毁,即是通称的对“四库全书”的整理。 通过修纂《四库全书》,焚毁和篡改了大量代表华夏文明最高发展阶段思想精华的书籍,如后来对东亚国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贡献巨大的《农政全书》、《天工开物》都不见了,《天工开物》因被认为存在“反满”思想而被销毁。幸好法国有藏于《天工开物》的明朝原版才得以重印刊行中国。但没有保留于国外的大量珍贵书籍却永远失传,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场浩劫。直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留日学生才在日本重新发现。 四库馆臣任意删改书籍,改变文献的原始面貌,而根本不加任何标注,现收入《四库全书》的有些书籍的可靠性遂成疑问。如对明代李贽的言论,清政府就不仅把他的著作列为焚毁书目,而且直斥李贽“非圣无法,敢为异端”,“为小人无忌惮之尤”。(《四库提要》卷五十史部·别史类存目《藏书》提要)再如对屈大均等那些强烈抵触清朝人的作品,自然尽在销毁之列;至于偶有一二语伤触清朝而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过程与方法 1.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2.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 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耕织图》图)《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为什么讲述清朝的经济课本使用南宋时期的农耕画作呢?因为这几百年年我国的农耕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朝的前期经济发展的概况。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多媒体出示图片,回答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看图,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答案提示: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2.(多媒体出示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手工业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清代纺织图) 2.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二)商业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盛世滋生图》局部) 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读教材,学生总 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 路和水运发达。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引导学生抢答清 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

明朝与清朝的皇权制度比较

明朝与清朝的皇权制度比较 比较明清皇权专制程度吴钩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明清可谓是传统皇权制度专制程度最高的历史时期。那么如果将明王朝与清王朝拿出来比较,究竟哪一个王朝的皇权制度更加专制一些呢?1、明代皇帝,从朱元璋开始,对士大夫表现出极大的不尊重,廷臣被打屁股是常有的事情(有意思的是,明代士大夫冒死进谏的劲头非常强大)。清代打大臣屁股的事情少得干了,但大臣在人格上更矮化,满臣自称奴才,汉臣则连称奴才的资格也没有,“多叩头、少说法”,这是大清官场的流行风气。明朝在肉体上羞辱士臣更厉害一些,清朝在精神上奴役士臣更高明一些。2、明代废宰相,设内阁,内阁只不过是皇帝的文秘与顾问班子,无决策、行政之权,非政府首脑,六部直属于皇帝,旧制中“权归人主,政出中书”的分权结构不复存在。清代闲置内阁,尊其位削其权,另设军机处,军机处的性质还是皇帝的文秘与顾问班子,人主乾纲独断。但明内阁犹有封还诏命之权,军机大臣却完全是皇帝的肉喇叭。在中枢权力设计上,清王朝的专制程度甚于明王朝。3、明

代的皇位继承,需遵循礼法,朱棣夺侄儿皇位,命方孝孺草拟诏书,孝孺拒不草诏。朱棣认为他当皇帝是“朕家事耳”,但这一“家天下”的论调,明儒是不予承认的。万历帝想立他宠爱的郑贵妃所生皇子(非长子)为皇储,为大臣所反对,皇帝与大臣抗争多年而不能如愿。清代皇帝却发明了“秘密建储制”,究其实质,这是将“国本”当成了皇室的私器,从此皇位的继承既不受礼法约束,也不容士大夫置喙,全凭在位的帝王说了算,他说传给谁就给谁;他要谁为大阿哥,谁就是大阿哥。4、明代尽管皇权高度集中,毕竟还保留了若干具有约束皇权性质的制度,如六科给事中尚有“科参”、“封驳”之权,即皇帝诏书必下六科,给事中如果持反对意见,可以驳回;清代虽设给事中,但对朝廷诏旨已无权封驳。又如,明代尚有“廷推”之制,即高级官员的任用,须由吏部尚书会同其他大臣,经过协商提出若干候选人,提请皇帝择用;而清代的用人大权,则全归皇帝。用乾隆的话来说,这叫做,“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康熙)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5、明代之前,虽也有皇帝安排耳目刺探官僚隐情的特务动作,但明代则将特务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设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为皇帝的耳目与爪牙,臣民稍有异动,即被厂卫获悉、擒拿。特务政治的黑暗程度远超前朝。除了传说中的“血滴子”,清朝似乎没有像明代锦衣卫那样的特务组织。但清廷设立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