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第三课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学案

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第三课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学案
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第三课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学案

行星地球-地球的运动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

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能描述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速度。

2、能画图理解黄赤交角,理解其地理意义。

3、能准确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说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规律。

学习重点:

1、黄赤交角的定义、大小。

2、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

学习难点: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规律。

学习过程:

一、新知﹒巩固﹒展示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知识点1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问题探究

问:地球自转平面叫什么面?公转平面叫什么面?黄赤交角怎样构成的?

☆知识形成

在图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赤道平面、黄道平面,清楚写出黄赤交角的和度数,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度数。

知识小结:

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的移动范围,其中,太阳直射点最北可达(纬度),最南可达(纬度)。所以,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永远在线之间往返运动。

知识点2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对照上图,完成表格:

三、反馈﹒练习

1、在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限的条件是()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球体形状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黄赤交角的大小

2、假若黄赤交角由23°26′变为30°,则()

A.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缩小

B.南北回归线的位置将向赤道靠近6°34′

C.地球上热带的范围将比原先大

D.地球上寒带的范围将比原先小

3、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 P3 图 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 P4 图 1.4) 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8 图 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 P11 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 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 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 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2018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

高一新生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 1.物理学中的“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视为质点的是() A. 研究运动员跳高的过杆动作 B. 研究车轮边缘的速度 C. 计算轮船在海洋中的航行速度 D. 研究乒乓球的接发球技术 2.2013年11月26日上午,我国号航母在海军导弹驱逐舰号、号和导弹护卫舰舰、潍坊舰的伴随下赴南 海进行训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海水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考系是海水 B. 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海水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考系是航母 C. 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其他舰没有动,其他舰一定是静止的 D. 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天空中的白云没有动,航母一定是静止的 3.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它到的直线距离为356km.若某天我国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的主 权,早上8点20分从出发去钓鱼岛巡航,航行了480km,历时8时20分到达钓鱼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8点20分是指时刻 B. 8 时20分是指时间间隔 C. 该海监船位移大小为480 km,路程为356 km D. 尽管海监船比较大,但还可以将它看成质点 4.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 2πR,0 B. 0,2πR C. 2R,2πR D. 0,2 5.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位移和路程都是矢量 B. 位移的大小可能比路程大 C.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D. 在一段时间,物体的位移为0,路程不一定为0 6.下列物理量中,哪组物理量全是矢量() A. 速度、摩擦力、加速度 B. 质量、加速度、重力 C. 时间、位移、质量 D. 位移、速度、路程 7.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C. 物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 D. 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8.据中央气象台消息: 2017年第1号台风“梅花(Muifa)”于4月26日在距离菲律宾马尼拉以向164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东经136.1°,北纬13.4°),中心附近最大风速18m/s(8级风,热带风暴级).预计“梅花”将以12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 关于上述消息中的“18m/s、12km/h”,下述理解中正确的是()

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时间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同一条纬线上地方时东早西晚推导出在同一时刻同一条纬线上地方时时间数值东边的地点大于西边即东加西减。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已知经时(计算的首要条件):先确定题中信息中已知点的地方时时间和对应的经度。 ②同减异加(已知点和所求点经度差的计算):已知点和所求点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一度四分(根据1小时15度) ④东加西减(计算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要不过180°经线判断东西(即同为东经,数值大者在东;同为西经,数值大者在西;一东一西,不看和值,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3.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除得的商加1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 ②已知区时:先确定题中信息中已知点的时区和对应的区时。 ③时区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④东加西减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用加号,在已知时区的西边用减号。要不过180°经线(判断东西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数值大者在东;同为西时区,数值大者在西;一东一西,不看合值,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 二、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 1.日期范围计算原理 人为日界线:大体与180°经线重合;自然日界线:地方时0点(24点)经线。新一天起始点(最西点)经线自然日界线;旧一天起始点(最西点)经线人为日界线 ★2.新一天和旧一天计算方法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进入旧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24减几小时。 三、★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③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④出现极昼的地方(极点除外):北半球太阳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太阳正

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高清版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7 —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地理 2018.1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A 卷【必修地理1】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30题, 共60分) 图1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据此完成1~3题。 1. 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 A. 北京郊区 B. 青藏高原 C. 赤道附近 D. 极圈附近 3. 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 A. 太阳辐射强度 B.耀斑活动周期 C.大气层的厚度 D.八大行星位置 太阳是对地球最重要的天体。据此完成第4题。 4. 对上述说法解释正确的有 ①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 ②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均匀,维持着地表温度 ③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 ④太阳活动会导致有线通讯中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 ②④ 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读图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5~7题。 5. 岩石圈 A. 就是指地壳 B. 全球厚度均一 C. 包括软流层 D. 由岩石组成 6. 干热岩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图1 图 2

7. 与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干热岩发电的优势是 A. 受气候的影响小 B. 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 C. 开发技术要求高 D. 资源分布范围更广泛 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读图3“中华龙鸟化石图片”,完成8、9题。 8.“火山灰”喷发过程中首先经过 A.大气圈 B. 水圈 C. 岩石圈 D. 生物圈 9.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A.火山频发的海洋深处 B.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读图4“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0~13题。 10. 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地热能 D. 风能 11. 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大气层以外 12. 第11题所指大气层的气温 A. 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 B. 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 C. 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 D. 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 13. 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A. 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B. 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 C. 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 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图4 图3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答案与提示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CD 2.B 3.C 4.云地面船岸 5.BC 6.D 7.A 8.2km-3km0 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 二、时间和位移 1.AC 2.AD 3.A 4.BC 5.BC 6.C 7.ACABOD 8.60m图略 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 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CD 2.B 3.C 4.3m/s53m/s2 5m/s 5.0 6.AC 7.CD 8.D 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 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 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C 2.BD 3.B 4.D 5.飞机火车小球 6.9 8m/s2竖直向下 7.D 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2.5 2m/s213.略 第一章复习题 1.A 2.D 3.CD 4.ACD 5.BD 6.D 7.ABC 8.D 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 (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 乙≤20 6m/s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ABD 2.D 3.ACD 4.BCD 5.C 6.B 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 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 (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C 2.B 3.B 4.C 5.D 6.C 7.6 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 12.(1)69 4s(2)2 9km(3)429 8s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AB 2.B 3.C 4.C 5.0 128 6.18 7.5 8.16 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1.D 2.ABC 3.D 4.BD 5.B 6.BD 7.AB 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乙均错。②甲是加速度方向错误,乙是认为2s末车已停下。③根据运

2018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

2018年高中地理会考 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 2019年最新的高中地理会考题,能带你什么样的启发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所分享的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答案仅供参考。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50题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8日14点07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阅读材料,完成1~4题。 1. “神舟十一号”返回舱着陆时,中时区处于 A.凌晨 B.早上 C.中午 D.下午 2. “天宫二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3.地球存在生命的根本原因在于 ①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和水②与太阳距离适中 ③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大气④体积和质量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空间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对空间站的影响可以忽略 B.空间站在地面实验过程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C.太阳黑子比耀斑对空间站的影响大 D.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空联系(通信)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1,回答第5、6题。 5.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水平运动物体偏向 B.四季的更替 C. 昼夜的更替 D.极夜范围变化 6.在演示该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①使灯泡中心与地球仪球心在同一水平面上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③面向地球仪,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④拨动地球仪的同时转动灯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7.关于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可分为四大圈层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最全面最详尽

习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经线圈长约40000千米 二、地球仪 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N S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 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

★三、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 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 【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 ,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 °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 纬度km 。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⑴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这个经线圈上. ⑵出赤道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向较高纬度凸. ⑶晨昏线是大圆,处在晨昏线上两点的最短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 复习课二 地 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20°E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彗星 2.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注: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同向性、公面性、近圆性 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 ·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 ·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大气) 2

·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水源)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能量产生为H原子的核聚变,只有1/2亿到达地球,却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2.对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动和生物活动·它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 3.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 2.太阳活动类型: ⑴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低,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⑵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与黑子的出现相关常出现 3

在耀斑之后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 第三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和速度)(a): 特 点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 意 图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①恒星日(真正周 期23时56分4秒 ②太阳日(昼夜更 替周期):24小时 恒星年,365日6 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日5 时48分46秒 4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1为“嫦娥二号”卫星飞行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不包括图1所示天体系统的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2、图中“嫦娥二号”探测卫星是 A、不属于天体 B、自然天体 C、人造天体 D、不能确定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图2),回答3--4题。 3、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A.光球、色球、日冕 B.色球、日冕、光球 C.光球、日冕、色球 D.色球、光球、日冕 4、太阳黑子和耀斑 A.都发生在①层 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都发生在②层 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5、元旦前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6、在下列地理纬度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南北极点B.南北纬60° C.赤道D.南北纬30° 7、地球自转产生了 A.昼夜现象B.昼夜交替现象C.昼夜长短变化D.极昼极夜现象读图3,回答8-9题。 8、图3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 B. B C. C D. D 9、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图4),回答10-11题。 10、图4中①表示 A.地幔B.地壳C.地核D.软流层 11、岩石圈包括 A.①顶部B.②的全部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12、下列四图中,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以下单位为百帕)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1 第一章行星地球 2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3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5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6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7 8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9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10 11 河外星系 12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3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14 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15

16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7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8 19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0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21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 22 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23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4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25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26 活动); 27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28 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29 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31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2

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卷

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学科:地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58.0分) 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回答问题。 1.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概为 A. 100年 B. 11年 C. 10年 D. 1年 2.关于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表述正确的是 A.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一致 B.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C.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 D.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无关 右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地轴与地球自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是 A. 23°26′ B. 46°52′ C. 66°34′ D. 90° 4.当瑞丽出现昼最短、夜最长时,此时地球公转运动在 A. a 点附近 B. b 点附近 C. c 点附近 D. d 点附近下图为“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A. 4440千米 B. 3330千米 C. 2220千米 D. 1820千米 6.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 其最终位置 A. 回到M点 B. 在M点东南方 C. 在M点正西方 D. 在M点正东方 7.处在地球另一面,M点的对跖点的地理坐标为 A. (60°N,80°E) B. (60°S,80°W) C. (30°S,100°E) D. (60°S,100°E) 位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2017年12月10日清晨开始喷发岩浆和火山灰,迫使超过3000名当地居民陆续撤离。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阿贡火山的喷发物主要来自 A. 地壳 B. 软流层 C. 下地幔 D. 岩石圈 9.受弥漫在大气中火山灰影响,图中 A. ①将增强 B. ②将减弱 C. ③将减弱 D. ④将增强 10.读近地面部分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两题。 图中气压带代表()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11.对图中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风带1为北半球的西风带 ②风带1为南半球的信风带 ③风带2为北半球的信风带 ④风带2为南半球的西风带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12.“曹操立不起营寨,心中忧惧……子伯曰:‘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 是夜北风大作,操尽驱士兵担土泼水……比及天明,沙水冻紧,土城已筑完”。文中所说的最可能是下列哪个天气过程()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13.读锋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地球上有液态水 7.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 的行星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 4.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备注: 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 4.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黄赤交角 自转 →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公转 → 黄道(平)面 (23°26′) 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 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大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1.移动方向 夏至日→冬至日 向南移动 冬至日→次年夏至日 向北运动 2.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 3.周期: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 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 太阳系月球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 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类型绕转中心方向 速度 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地轴 自北 西逆 向南 东顺除南、北极点为零外, 其他各地均相等 (15°/时)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 递减,南北极点为 零(同一纬度海拔 越高,线速度越大) 恒星日(23时56分4 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 期太阳日(24小时) 日常作息时间 公转太阳 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 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 恒星年365日6时9 分10秒 备注: 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赤道(1670km/h),30度1447km/h, 60度837km/h 4.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复习提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彗星 2.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注: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同向性、公面性、近圆性 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 ·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 ·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大气) ·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水源)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能量产生为H原子的核聚变,只有1/2亿到达地球,却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2.对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动和生物活 动·它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 3.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 2.太阳活动类型: ⑴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低,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⑵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与黑子的出现相关常出现在耀斑之后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 第三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6401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018新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预习练习卷:1.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2018新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预习练习卷:1.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单选题 1. 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不能被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航天飞机绕地球飞行的轨迹 B.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悬停空中的直升飞机上螺旋桨的运动情况 2. 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下列四种情况中,可将列车视为质点的是( ) A.测量列车的长度 B.计算列车在两城市间运行的平均速度 C.分析列车形状对所受阻力的影响 D.研究列车车轮的转动 3. 研究下列物体运动时,能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动 B.研究体操运动员在地面翻滚前进的动作 C.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D.研究地球的自转

4. 关于质点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很大,所以不能将地球看做质点 B .研究火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所用的时间时,可以将火车看做质点 C .万吨巨轮在大海中航行,研究巨轮所处的地理位置时,巨轮可看做质点 D .研究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姿势时,由于运动员是静止的,所以可以将运动员看做质点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被选做参考系的物体是假定不动的 B .一乘客在车厢内走动的时候,他就说车是运动的 C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取地面为参考系 D .质点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 6. 有关参考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变速运动的物体不能做为参考系 B .处于任何状态的任何物体均可做为参考系 C .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做为参考系 D .任何情况下只有地球才是最理想的参考系 7. 关于参考系,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B .参考系必须选择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C .参考系是被选作标准的、假想不动的物体 D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论一定不同 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