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危险源的分级

关于危险源的分级
关于危险源的分级

危险源分级

危险源分级实质上是对危险源的评价。危险源分级一般按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与危险源引起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划分。

目录

?一、按危险源转化为事故可能性大小

?二、按事故危险程度

?三、按我国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一、按危险源转化为事故可能性大小

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将危险源划分为六级。

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划分危险等级

级别事故出现可能性危险概率

A 非常容易出现10-1

B 容易发生10-2

C 较容易发生10-3

D 不容易发生10-4

E 难以发生10-5

F 极难以发生10-6

二、按事故危险程度

从危险源转化为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来划分危险源等级。

按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危险源等级

级别危害程度危险概率

一级可忽略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破坏

二级临界的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但可排除和控制

三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须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四级破坏性的造成人员伤害以及系统严重破坏

三、按我国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规定了一些危险源的危险等级,以下就是其中的几例。

1、国标GB 33608-1983按坠落高度(即与基准面的高差)把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危险源)划分为四级。

一级:2-5m;

二级:5-15m;

三级:15-30m;

四级:30m以上。

2、按压力容器所承受压力的大小把压力容器分为4类。

低压容器:承受压力;

中压容器:承受压力;

高压容器:承受压力;

超高压容器:承受压力。

3、按发生事故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性的程度,把危险源(点)划分为四级。

一级危险源(A级):事故发生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重大事故的地方;

二级危险源(B级):事故发生潜在危险性较大,并较难控制,容易发生伤亡或多人伤害的地方;

三级危险源(C级):虽然导致重大事故风险较小,但事故经常发生或潜伏有发生事故可能性较大的地方;

四级危险源(D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地方。

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修订版)-共9页

附件 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 一、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即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等 二、名词解释 (一)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三)重大风险major risk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四)风险点risk site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五)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七)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八)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九)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十)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三、风险点确定 1 风险点划分原则 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重点进行管控。 四、风险点划分方法 安全科组织工艺、技术、设备等专门小组力量,与现场车间员工、管理人员一起发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排查。 五、确定风险点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强化安全保障体系的有效手段。 第二条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制度是针对生产过程中每个危险源(点)的设备、环境、人的行为和安全管理等诸因素,以控制危险因素为中心,确实保障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和职工的安全、健康促进安全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而制定。 第二章危险源(点)确定和划分 第三条危险是指存在于系统、设备、操作中的一种潜在条件或状态,当受到激发时,可能发生或酿成人员或系统的损害。 第四条危险因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潜在危险和触发条件和组合,是事故致因的集合。这些组合或集合,本办法主要分为不安全行为(人的因素)、不安全状态(物的因素)和管理缺陷因素等三大类。 第五条不安全行为(人的因素)主要构成:

(1)违反职工安全通则; (2)使用工、器具防护品欠妥; (3)违章作业; (4)在不安全地点作业,无防护措施; (5)协同作业指挥联系失误; (6)其他不安全行为。 第六条不安全状态(物的因素)主要构成: (1)设备存在缺陷或失修; (2)安全通道不畅通; (3)定置管理差; (4)防护用品不合格; (5)作业场地危险因素未消除; (6)工器具有缺陷; (7)安全防护装置欠缺或失修; (8)其他不安全状态。 第七条不良环境,如作业环境照明不良等; 第八条管理缺陷主要构成: (1)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不懂作业程序、方法;(2)特殊工种人员无证上岗; (3)身体患有职业不适应症、禁忌症上岗;(4)班前会未按程序召开,不讲作业安全事项;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分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 申请单位: 填表人: 填表日期: 联系电话:

1.1重大危险源辨识 1.1.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按照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定义为: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①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②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2q n —+—+……+—≥1 Q1Q2 Q n 式中:q1,q2,……q 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 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贮存区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1.1.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催裂化项目、(蜡油)(汽柴油)加制氢项目、延迟焦化项目、油品质量升级项目)贮罐区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的危险化学品为汽油、液化气、氢、硫化氢。辨识过程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该化工厂贮罐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由于各项目同在一个厂区内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因此应划为同一个 单元。依据多品种危险物品共存的临界量公式 计算可知该厂生产储存场所已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1.1.3重大危险源申报辨识 根据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申报范围包括: 1)压力容器: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 q 1 q 2 Q 2 Q 1 +…Q n q n ≥1

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根据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进行管理,以减少或避免事故、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 3.术语与定义 3.1危险因素:是指能够对人造成伤害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3.2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3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4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风险范围的全过程。 4.职责 4.1总经理 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管理制度和参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4.2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 4.2.1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管理办法和开展全公司的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具体工作,检查有关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4.2.2督促开展危险源检查,避免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并对所查出的隐患实施整改,了解全公司危险源的分布状况及存在重大缺陷状况。 4.2.3审阅和批示有关单位上报的危险源隐患汇总表,并督促或组织及时进行整改到位。 4.3安保部 4.3.1协助主管副总经理组织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4.3.2负责组织全公司对相应级别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控制管理。

4.3.3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及时对基层单位无力整改的危险源缺陷或隐患采取措施。 4.3.4参与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对相应危险源的监督或控制管理。 4.3.5对本部门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4.3.6对因本部门工作延误,导致危险源失控或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负责。 4.4各部门负责人 4.4.1负责组织本部门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落实危险源管理办法及控制措施。 4.4.2对本部门危险源按分级管理的规定进行认真检查,并了解本单位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及存在的重大缺陷问题。 4.4.3督促班组对危险源进行严格检查。 4.4.4审阅并批示班组报送的危险源隐患汇总表,督促或组织对隐患进行整改。对本部门无力整改的隐患,及时上报安保部,检查落实临时措施并加以控制。 4.4.5对本部门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负责。 4.5班(组)长 4.5.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4.5.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必须进行整改,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 4.5.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4.6岗位操作人员 4.6.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4.6.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有效监控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的辨识原则——如何辨识

1危险源的辨识原则 1.1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考虑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2)考虑时效性,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具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3)考虑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4)考虑所进行工作的性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灵活进行,如发生伤害事故后应对风险级别和风险控制进行重新评审等。 1.2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则 (1)预防性原则:依据矿井职业活动开展的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该方法能预先、充分辨识危险源及评价风险。 (2)分级原则:充分辨识评价需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并确定其相应的风险级别。 (3)一致性原则:应依据矿井各类活动,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方法合理、有效辨识危险源及风险评价。 (4)输出性原则:该方法的实施应能为人、物两大方面的控制提供输人信息及充分明确设备要求、人员培训需求及运行控制改进的需求。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5)行为性危害因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 2识别范围 危险源识别应覆盖矿井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1)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及采用新工艺的预先危险源识别; (2)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险源识别;(3)退役、报废系统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源识别;(4)化学物质的危险源识别; (5)工作人员进人作业现场各种活动的危险源识别;(6)外部提供资源、服务的危险源识别; (7)外来人员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8)外来设备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 3识别应考虑的危害类型

危险源辩识、评价和分级管控制度

1 目的 辩识产品生产和相关活动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风险等级,以保证进行有效监测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产品生产、服务和相关活动中的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监测控制管理。 3 术语 3.1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2 重大危险源 法规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企业评价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按,风险评价等级确定。 3.3 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3.4 安全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4 职责 4.1 安委会主任领导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监测控制策划。 4.2 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公司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的组织工作,负责危险源的汇总、登记、更新等。 4.3各部门、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监测控制。 5 工作程序 5.1 危险源辩识 5.1.1 危险源辩识注意考虑的因素 应关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能量)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和管理缺陷。重点包括:5.1.1.1 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危险作业,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现场的人员(包括外来人员)的活动; 5.1.1.2 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工作场所的设施等(包括外界提供的);

5.1.1.3 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5.1.1.4 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5.1.1.5 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损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5.1.1.6 对管理缺陷要特别关注,如规章制度不符合法规要求,责任缺失、有章不循等。 5.1.2 危险源辩识方法 危险源辩识可以采用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直接观察等方法。 5.2 风险评价 5.2.1危险源危害分类 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 7.灼烫 8.火灾9.高处坠落 10. 化学爆炸 11物理爆炸12.其他伤害等。 5.2.2 事故后果及严重性 5.2.2.1 轻微,如表面损伤;轻微割伤;粉尘对眼睛的刺激;烦躁和刺激;暂时性不适的疾病。 5.2.2.2 一般,如划伤、烧伤、脑震荡、严重扭伤、轻微骨折;耳聋、皮炎、哮喘;工作造成上肢损伤、导致永久性轻微功能丧失的疾病。 5.2.2.3 严重,如截肢、严重骨折、中毒、复合伤害、致命伤害;导致不治之症、一人及以上死亡。 5.2.3 事故的可能性 一般应考虑如下问题: 5.2.3.1 暴露在危险处的人数、暴露时间和频率; 5.3.2.2 供应(如水、电、气)中断,设备及安全装置故障失灵; 5.3.2.3 暴露于恶劣天气; 5.3.2.4 对个人防护用品的需要和使用频率; 5.3.2.5 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 5.2.4风险评价方法 5.2.4.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公司所属各部门:为进一步规范我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落实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要求,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筑牢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为切实加强我矿安全风险管控管理工作的开展,矿成立以矿长全面负责、分管负责人分管负责的安全风险管控管理,成员负责开展落实此项工作,各部门或队组协调、配合完成。 组长:矿长副组长:安监处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通风区长。 成员:安通部、生产技术部、经营管理部、综合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工会主要负责人。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队,要专人组成工作组,负责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完善,明确任务、时间、步骤,认真组织开展风险排查、评估、分级工作,负责考核奖惩工作。 二、安全风险辨识范围 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范围涉及采、掘专业系统、辅助运输系统、机电管理系统、“一通三防”系统和“地测防治水”系统、地 面及井下各岗位和施工作业场所,重点辨识评估瓦斯、水、火、粉尘、顶板、提升运输系统、民爆物品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安全风险。 三、安全风险管控职责分工

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 各副矿级领导负责实施本人分管业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生产副总牵头,生产技术部负责采煤系统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重点辨识评估容易导致采煤系统出现事故的安全危险; 生产技术部负责掘开、辅助运输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重点辨识评估容易导致掘开工作面及运输系统出现事故的安全危险; 机电副矿长牵头,机电、运输副部长负责机电管理系统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重点辨识评估容易导致电气事故和提升运输事故的安全风险; 总工程师牵头,通风队负责“一通三防”系统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重点辨识评估容易导致瓦斯爆炸和火灾事故和煤尘方面的安全风险; 总工程师牵头,生产技术部地测组负责“地测防治水” 系统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重点辨识容易导致水灾事故的安全风险; 总工程师牵头,通风队和综合办公室武保部负责“民爆物品”方面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重点辨识评估容易导致爆破事故的安全风险; 四、安全风险辨识方法及等级划分 (一)风险辨识各部门对工作场所和责任区域内(包括生产系

(LECD)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docx

危险源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 级、2 级、3 级、4 级、5 级。分级的标准见表1 :表1 风险分级 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 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③LEC 法。本评价采用D=LEC 方法进行评估。 该方法是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neth j.Graham)和G.F.金尼GilbeF.Kj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 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任务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及危险严重程度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

经验他们给出了解情况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性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具体表述是,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 个: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确定了上述3 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L,E,C 的取值分别见表3、表4、表5),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 D 的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表6 所表示的分值进行危险等级的划分或评定。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分级记录

菏泽市XXXX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分级过程记录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根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来进行的。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一个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 q1/Q1+q2/Q2+…+q n/Q n≥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 q1,q2,…,q 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 n———各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 公司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边缘距离均不超过500m,按一个单元进行辨识。 根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公司1,3-丁二烯、丙烯腈和过氧化二异丙苯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且已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见下表:

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2011]40号)的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如下: 1.分级指标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 作为分级指标。 2.R 的计算方法 ???? ? ?+???++=n n n Q q Q q Q q R βββα22 2111 式中: q1,q2,…,q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 —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 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校正系数β的取值 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2和表3:

危险源分级管理(2020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险源分级管理(2020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危险源分级管理(2020版) 一、危险源(点)是指企业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危险因素。这些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部位。 划分危险源(点)的具体依据: 1、有发生爆炸、火灾、灼烫危险场所及物质。 2、有附落、倒塌、落物、崩块、飞溅伤人及绊倒危险的场所及物质。 3、有触电伤害危险的线路、设备和场所。 4、有被机具绞、挤、撞、夹等危险的场所。 5、有其他容易致人受伤的场所及物质。 二、危险源的分级 危险源按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1、一级危险源是指发生事故机率大或虽发生事故机率小,但一

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引起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对此,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危险因素。 2、二级危险源是指发生事故频率较大或虽容易导致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对此,必须果断采取措施排除危险因素。 3、三级危险源是指虽不导致重伤以上事故和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但事故常发生或较大可能性发生,对此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4、四级危险源是指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性的伤害事故。 三、危险源的管理 1、一级危险源公司职能部门领导负责,由公司、项目部、班组进行三级管理,班组每日检查、项目部每周检查一次、公司每月检查一次。 2、二级危险源项目部领导负责,由项目部、工区和班组分级管

危险源辨识方法

辩识方法 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 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 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给能量和能量的载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 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表面、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应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规范等要求。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 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分明;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 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险源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源后果;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11957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

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种类内容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运动件外露、密封不良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不当或距离不够等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静电、雷电、电火花 噪声危害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等 振动危害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等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 辐射核放射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液体飞溅、坠落物等 明火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点)的确定与分级 1、危险源(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区域内潜伏着较大危险性的岗位、场所,这些地方事故频率高,会导致人身伤亡、火灾爆炸或设备机械损坏等事故,是安全生产重点控制管理部位。 2、对危险源(点)要根据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按照危险程度对危险源(点)分等级实施重点控制管理。 ①一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频率高,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等。 ②二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频率较高或容易导致重伤、残废、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等。 ③三级危险源(点):不会导致重伤以上的事故、重大设备、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但事故较常发生或有较大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④四级危险源(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对危险源(点),单位根据生产特点、工艺流程、设备状况,分别进行定级、设标、建档、控制。 二、危险源(点)的管理 1、危险源(点)的划定依据 (1)有爆炸、发生火灾危险场所;

(2)有灼烫危险场所; (3)有坍塌、压埋、坠落危险场所; (4)有触电伤害危险场所; (5)有腐蚀、放射、中毒、窒息危险场所; (6)有落物、崩溅伤人场所; (7)有被机具绞、碾、挂、割、压、刮、挤、撞等危险场所; (8)有被物体碰、夹场所; (9)有被绊倒危险场所; (10)其它容易致人受到伤害场所。 2、危险源(点)的控制要求 (1)存在三级以上危险源(点)的单位应列出潜在危险因素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制定预防对策措施。 (2)危险源(点)具体责任人,是该点作业的操作者及班组长、班组安全员。 (3)各级危险源(点)所属班组和责任人,应按管理标准要求,进行日常检查,保障安全生产。 (4)单位对一、二级危险源(点)作业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5)各级危险源(点),由规定的检查单位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3、危险源(点)的申报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可编辑)_0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可编辑) 精选资料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一、指导思想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是一套能够集中解决目前我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不断提升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在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重要之处在于“落实一个思想提供一套方案解决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一整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因规定不具体而“严不起来”、因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从而实现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 二、理论基础风险预控管理就是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的原理对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各工作场所、各工作岗位中存在的与人、车、环境等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评估对辨识评估后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的状态。 三、突出优势和鲜明特点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相比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其突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一是建立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 主要是通过全面辨识各生产场所、各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对辨识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

定其危险程度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手段通过落实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障管控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 二是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了实处。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体系中的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 在纵向上明确了公司和各班组安全管理的责任关系在横向上通过系统危险辨识明确了各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管理责任由安全管理部门一家延伸到所有业务部门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明确了职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的全员化。 三是实现了超前预控管理。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严密的保障措施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由传统管理转变为“辨识和评估风险降低和控制风险预防和消除事故”的现代科学管理。 四是突出了风险控制的重点和考核机制。 主要控制两类危险源:一类是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公司内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杜绝重特大事故第二类是以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岗位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力争杜绝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评估分级表

序号危 险 因 素 触发事件 形成事故原 因 事 故 后 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1 雷 击 触 电 1.夏季雷 电季节季 节自然直 接雷击; 2.雷电二 次作用,沿 着电气线 路、金属管 道侵入。 1.厂区构建 物未安装避 雷设施; 2.变电站变 压器、电杆等 未安装避雷 器; 3.避雷设施 损坏、失效或 人为拆除未 恢复。 人 员 伤 亡 建 构 筑 物 损 坏 供 电 中 断 经 济 损 失 非重 大危 险源 1.安装避雷设施、避雷器; 2.及时更换损坏、失效或恢复 人为拆除的避雷设施。 2 高 低 温 1.夏季酷 暑,室外温 度高达 40℃以上; 2.冬季寒 冷,最低温 度0℃以 下。 1防暑降温用 品未发放到 位; 2.空调、风扇 等设备工作 不正常; 3.通风不畅 通; 4.防寒用品 未发放到位。 人 员 伤 害 非重 大危 险源 1.加强防暑降温和防寒用品的 管理; 2.及时维修制热、制冷及通风 设备;

序号危 险 因 素 触发事件 形成事故原 因 事 故 后 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3 地 震 1.断层错 动; 2.岩溶塌 陷;3.陨石 撞击;4. 地函物质 相变化。 工程建(构) 筑物设防等 级低于所在 区域地震烈 度 人 员 伤 亡 建 构 筑 物 损 坏 经 济 损 失 非重 大危 险源 1. 及时维护老化的建(构)筑 物; 2.定期对工作人员举行逃生演 习,加强工作人员的防震能力; 4 内 涝 水 灾 1.雨季积 累大量降 水; 2.排水不 畅通。 1.防洪设备 设施不完善 2.排水设备 设施不畅通 人 员 伤 害 建 构 筑 物 损 坏 经 济 损 失 非重 大危 险源 1.及时维护和增设必要的防洪 设备设施。 2.定期对排水设备设施进行维 护,对可能造成淤塞的位置进 行清理,保证排水畅通。

危险源分级管理

绥遵高速公路青檬段第QMTJ-5标 ( K21+350 ~K27+100 ) 危险源分级管理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绥遵高速公路青檬段 第QMTJ-5项目经理部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危险源分级管理 一、危险源(点)就是指企业设备、作业场所与岗位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危险因素。这些设备、作业场所与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就是重点控制与管理部位。 划分危险源(点)的具体依据: 1、有发生爆炸、火灾、灼烫危险场所及物质。 2、有附落、倒塌、落物、崩块、飞溅伤人及绊倒危险的场所及物质。 3、有触电伤害危险的线路、设备与场所。 4、有被机具绞、挤、撞、夹等危险的场所。 5、有其她容易致人受伤的场所及物质。 二、危险源的分级 危险源按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1、一级危险源就是指发生事故机率大或虽发生事故机率小,但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引起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

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对此,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危险因素。 2、二级危险源就是指发生事故频率较大或虽容易导致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对此,必须果断采取措施排除危险因素。 3、三级危险源就是指虽不导致重伤以上事故与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但事故常发生或较大可能性发生,对此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4、四级危险源就是指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性的伤害事故。 三、危险源的管理 1、一级危险源公司职能部门领导负责,由公司、项目部、班组进行三级管理,班组每日检查、项目部每周检查一次、公司每月检查一次。 2、二级危险源项目部领导负责,由项目部、工区与班组分级管理,班组每日检查、项目部每周检查一次、公司不定期进行检查。 3、三、四级危险源由班组长负责,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四、对危险源管理的要求 1、一、二级危险源必须设立标志牌,悬挂在显著的位置,并保持清楚、完好。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或装置。 2、三、四级危险源可以不设置标志牌。 五、本项目部目前现场施工危险源点排查、辨识及采取措施。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

潜江市永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 (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公司牛磺酸事业部、环氧乙烷事业部的生产、储存过程中涉及的物料情况如下: 原辅料: 1、牛磺酸事业部:浓硫酸、30%液碱、液氨、环氧乙烷、硫磺 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醇、液化气、乙烯、氧气、二氯乙烷、碳酸钾、氢氧化钠、五氧化二钒、硼酸 中间产物: 1、牛磺酸事业部: 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烯、乙醛、甲醛、二氧化碳 产品:牛磺酸、亚硫酸钠、环氧乙烷 副产品: 1、牛磺酸事业部:硫酸钠 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二醇 辅助过程:氮气置换系统需用的氮气(压缩的)、仪表用空气(压缩

的)、制冷过程中氟利昂R22。 其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浓硫酸、30%液碱、液氨、环氧乙烷、硫磺、乙醇、液化气、乙烯、氧气、乙二醇、甲醛、乙醛、二氧化碳、二氯乙烷、碳酸钾、五氧化二钒、硼酸。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的物质为:液氨、环氧乙烷、乙烯、二氯乙烷、液化气、乙醇、甲醛、氧气。 根据本公司特点,将公司两个生产事业部划分为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环氧乙烷事业部储存罐区及牛磺酸事业部原料储存区三个单元。 1.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 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及实际存在量一览表 由此可见,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小于其临界量,因此,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单元危险化学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环氧乙烷储存罐区单元 该单元有:乙醇储罐2台(2370m3/台),乙烯储罐1台(3000m3/台),液化气储罐1台(200m3/台),环氧乙烷储罐2台(200m3/台)。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一、指导思想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是一套能够集中解决目前我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不断提升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在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重要之处在于“落实一个思想,提供一套方案,解决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一整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因规定不具体而“严不起来”、因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从而实现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 二、理论基础 风险预控管理就是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的原理,对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各工作场所、各工作岗位中存在的与人、车、环境等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评估;对辨识评估后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的状态。 三、突出优势和鲜明特点 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相比,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其突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一是建立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主要是通过全面辨识各生产场所、各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对辨识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手段;通过落实管控

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障管控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二是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了实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体系中的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在纵向上,明确了公司和各班组安全管理的责任关系,在横向上,通过系统危险辨识,明确了各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管理责任由安全管理部门一家延伸到所有业务部门;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明确了职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的全员化。三是实现了超前预控管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严密的保障措施,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由传统管理转变为“辨识和评估风险—降低和控制风险—预防和消除事故”的现代科学管理。四是突出了风险控制的重点和考核机制。主要控制两类危险源:一类是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公司内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杜绝重特大事故;第二类是以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岗位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力争杜绝事故的发生。同时,对各班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全公司内排序通报,并与全员安全结构工资挂钩,不同岗位的管理比例有所区别。五是建立了循环闭合的运行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PDCA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方法,建立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直至管理目标的一整套自定循环、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管理体系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循环,有力促进了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机制的形成,是安全质量标准和措施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执行、隐患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消除。六是简便实用,便于职工掌握。从一个公司辨识的危险源来看,多达几千条,似乎难以掌握。但具体到某个部门和岗位,仅有几条或十几条。从业人员做成一张小卡片带在身上,就可以随时掌握岗位危险因素和作业规范,保证了每个员工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按什么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