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蒙古族学校简介

泰来蒙古族学校简介
泰来蒙古族学校简介

泰来县蒙古族学校简介

泰来县蒙古族学校始建于1989年8月,是齐齐哈尔市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少数民族学校。学校坐落在县城向阳街,校园占地面积33035平方米,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95平方米,各功能室齐全。学校有较完备的体育设施,运动场面积17000平方米,有200米环形跑,设有2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足球场。有教职工75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14人;专任教师55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2人,中学专任教师43人;蒙语文专任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7人;有高级教师16人,中级教师18人。设有25个教学班,学生86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95人。

学校秉承“承民教重任、夯质量基石、促全面发展、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宗旨,以“严爱相济、和谐发展”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风,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学生,以“爱”的教育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尊师爱校、明理善学”的好学风。蒙校本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为学生终生发展导航”的宗旨,以“知书达理、品德高尚”为育人目标,坚持“从严管理、爱在其中”的管理理念,工作做到“精心、精细、精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加特长”的好学生。学校通过开展校园艺术节、书香校园、音体美社团活动、读书节、军训、游湿地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个性特长、锻炼意志品格,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先后实施“实施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

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经过几年的实验和探索,历经领导和教师的努力,探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两学一评”教学模式,并围绕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校本研修,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研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小话题论坛”活动。几年来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中考连创佳绩,2015年民族班28人报考,25人考入一中,蒙古族考生包涵总分名列全县第二名,蒙文班考生徐宏健总分名列全县第三名;2016年中考李慧妍同学夺得全县状元;2017年再创佳绩,有41人考入第一中学。

近几年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室全部安装“班班通”,教师上课均使用电脑课件,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办公桌椅、学生课桌全部更新;校园文化突出“爱”的主题,内涵丰富,彰显民族特色;校园内花木有致,环境清新幽雅,整洁美观。

有耕耘就有收获,蒙校先后被授予黑龙江省民族文化教育基地、齐齐哈尔市教育“先进集体”、“学校管理样板校”,县级“先进集体”、“学习型党组织标兵”,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课改先进集体。内涵的发展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蒙校赢得宗教界友好人士的赞助,投资1100万元,建4500平方米食宿楼,其中含500平方米的多功能电教厅,目前正在筹建动工,于8月末竣工交付使用,届时将为师生提供宽敞明亮、优雅的食宿环境。

蒙校人不忘初心,有不服输的韧劲,始终坚持撸起袖子加油干,有决心、有信心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设施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高标准寄宿制少数民族学校,打造全省民族教育的品牌。

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研究分析

传承是历史、当代的范畴。传承主体的代际状态通常处于该范畴的核心地位。任何有活力、有前景的传承,都是发展、变化着的。并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创新。这样,就可能使一个民族的艺术真正存活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进而充分显示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精神力量。蒙古族传统音乐既是历史的积淀和存在的反映,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音乐文化事象。它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特定的现实,在历史中形成并在现实中得到丰富和发展,是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一研究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意义 1 研究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现实意义 历年来,蒙古族音乐都在中国的音乐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的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质疑,使得传统的音乐受到遗弃。同时,传统的老一辈艺人不断的去世,大部分的传统音乐已经没有原来的面貌,失去了其本来定的面貌。在通过一些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发现现阶段传统音乐的现状。很多的优秀文化得不到有效的传播,随着老一辈艺人的辞世,许多的传统音乐没有继承人进行相关传承,也没有相关的一些机构对这些传统的文化进行补救式的传承,只是依靠一些音乐的爱好者和传统的艺人对传统的音乐进行默默的坚守。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人员的缺失使得一些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流失,给传统文化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同时,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进行传承的过程中还是采用较为落后的手段,一般就是对徒弟进行口头上的言传身教,这样的方式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保留传统音乐的本来面貌。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这种方式是较为私密性的方式,一般只是对几个人甚至一个人进行传授,是一种不开放的传授方式,这样就局限了传统的文化传承,使得其在传承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影响。 2 蒙古族传统音乐研究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音乐的一些弊端不断地显现出来,毕竟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地进步,传统音乐因为更新的速度较慢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较为落后的情况。因此,社会上就会出现一些对传统文化不认同的思想,甚至是排斥和抵制。认为传统的音乐是落后的、不开放的、较为愚昧的音乐。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传统都有其必要存在的因素,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得到传承本身肯定具有自身的优势。而且在发展中也不断地出现音乐方面的非常优秀的作品。任何的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传统的文化也不例外,本身来讲传统的音乐还是文化积淀的结果,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不断地吸收历史发展中的优秀成果,使得传统文化得到非常重要的发展。同时,在进行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坚守传统文化的底线,保持着传统文化的本来面貌,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是各代的传统文化传承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无是处,在其中存在着相当多的精华,只要加以变革就能够成为被大众接受的非常优秀的音乐,因此在进行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传统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1 与马存在着共鸣 在蒙古族中马是非常神圣的存在,是蒙古族的圣物。在蒙古族的发展工程中,不论是在内蒙古的周边还是在草原的内部,都有着对马的无限推崇,其本身的许多民谣和传统的音乐也是存在这许多对马的歌颂和表达。同时,通过蒙古的服饰和乐器也可以看出蒙古人民对马的喜爱。比如蒙古族的人民喜欢用带有马图样的饰品,他们的乐器也有很多的涉及到马的因素。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马头琴了,这个是蒙古族的代表乐器,据现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早在蒙古建国的时候就存在宫廷的乐队中,是蒙古族较为特色的传统乐器之一。一般来讲,马头琴由马骨组成琴干,在琴箱上面蒙上一层马皮,用来演奏的琴弦和琴弓都是有马尾制成,虽然只有两个弦索但是却能够发出较为空灵悠扬的琴声,表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表现的形式也较为丰富多彩,在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中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演奏方式,具有较强的穿

蒙古族音乐—赞歌

蒙古族音乐——赞歌 今天,天堂草原音乐网的小编,就接着带您来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第四大类—赞歌。内蒙古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财富,尤其是蒙古民歌,其数量之巨,种类之多,更是令人惊叹!民歌是歌唱的艺术,而每一种民歌形式在用音乐手段(不仅是歌词)反映生活、表达情感时,则往往表现出自身的特殊性来。我们在欣赏蒙古民歌时,应充分注意到这些特点。那么,蒙古民歌究竟有哪些类别,各类民歌体裁的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赞歌是蒙古族人民群众在那达幕大会或其它公共集会、庆典活动等特定场合歌唱的民歌体裁。赞歌按其内容可大致划分为两类:一是歌颂蒙古历史上著名英雄人物的赞歌;如《成吉思汗颂歌》。这首赞歌以其庄严肃穆的感情,高昂激越的音调,热情歌颂了成吉思汗。对“一代天矫”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伟大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这首锡林郭勒地区流行的著名歌曲,内容和形

式达到完美的统一,堪称是赞歌的典型代表。 其次,有一类赞歌是歌颂蒙古各地的名山大川,湖泊温泉,古刹寺庙等。例如,阿拉善盟民歌《辽阔富饶的阿拉善》,哲里木盟民歌《西辽河颂》。这两首优秀的赞歌,热情赞美了蒙古人赖以生存的草原和河流;充分体现出蒙古族劳动人民热爱家园,热爱生活,勇于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 赞歌的演唱形式是很多样的。不仅有独唱,齐唱;还有重唱乃至合唱。有些古老的赞歌已具备简单的和声,这样的民间合唱,蒙古人称之为“潮尔”。赞歌主要是在室内以及露天大会上演唱,多数情况下还有乐器伴奏。因此,歌词和曲调均较稳定,没有牧歌那样大的即兴性。 赞歌擅长于刻画人们热情豪放,庄严肃穆的思想感情。一般说,在赞歌中很难听到悲伤消沉的调子。比起牧歌来,赞歌的音调简洁有力,节奏较整齐鲜明;缺少华彩性装饰

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考物理5月质量调研检测试卷

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考物理5月质量调研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6九上·绥棱期中) “生活处处有物理”.下列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 .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依据声音的音调 B . 用高压锅煮饭﹣﹣利用降低气压,提高水的沸点 C . 打开锅盖看到“白气”﹣﹣汽化现象 D . 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2. (2分)某同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甲、乙两段导体的电阻后作出图所示的图像,由此可判断() A . R甲=R乙 B . R甲> R乙 C . R甲

A . B . C . D . 5. (2分) (2019九上·黄冈月考)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开关S闭合后,滑片向右移动时() A .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 B .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 C .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 D .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 6. (2分)(2019·罗庄模拟)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 . 物体的温度越髙吸收的热量越多 C .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热了 D . 物体的内能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7. (2分)(2016·扬州) 电炉中的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主要是()

蒙古族民族音乐参考资料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礼仪歌用于婚宴等喜庆场合,以歌唱纯真的爱情、歌唱英雄、歌唱夺标的赛马骑手为主要内容。牧歌多在放牧和搬迁时唱,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者居多。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其燎亮、悠长、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牧歌的歌词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牧歌的节奏一般是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节奏。一般情况下,牧歌的上行乐句节奏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民歌 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1.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科尔沁草原的民歌以抒情为主,流行的有《思乡曲》、《威风矫健的马》等。昭乌达草原民歌流行的有《翠玲》、《孟阳》等。长调民歌在一些长音的演唱上,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情绪自由延长,从旋律风格及唱腔上具有辽阔、豪爽、粗犷的草原民歌特色。长调民歌的衬词均以“嗒咿”、“咿哟”、“咿哟”等。高音的衬词一般为开口音或半开口音;中音的衬词较灵活,结尾处的衬词一般是半开口音或闭口音。 比较著名的多为长调,蒙古长调的表演者穿蒙古长袍,配以马头琴音乐,讴歌母爱、赞美生命、

蒙古族歌曲大全

蒙古族歌曲大全。一首《敕勒歌》生动地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草原生活。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站在这几乎像是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下,脚踏着无边的绿色,极目都是成群的牛羊和骏马,我们不尽心旷神怡,仿佛来到了梦中的人间天堂。 走在辽阔的草原上,我们会看到星星点点的毡包。这便是蒙古族人居住的帐篷——蒙古包了。它的结构非常简易,由陶脑、乌泥和哈那组成,外面再覆上一层羊毛毡,既保暖又轻便,再安上门窗,两个人用不了一个小时就可以搭建完成。火膛放在屋内的正中央,再在顶上开一个小天窗,把烟囱伸出去就可以啦。这种房子冬暖夏凉,是蒙古族人为适应草原生活而发明的流动的家。 在每年骄阳似火的七八月间,蒙古族人们要举办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那达慕大会。这1

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传统节日,在这里人们买掉牛羊,用换来的钱买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各种蒙古草原人民特有的节日,如摔跤、赛马等,让人赏心悦目,留恋忘返…… 说起草原人民的服装,那可就更美啦!既简洁又大方。每一种颜色有着不同的象征。白色是如乳汁一般无暇的颜色,象征纯洁,一般在节日盛典时才能拿出来穿。蓝色象征忠诚坚定。红色象征热烈开朗,是人们最常穿的颜色。黄色只有活佛与王亲才可以穿,一般人不会穿。他们的腰间总是系一条宽大的腰带,通长长三至四米不等,起到防寒的作用,具有极其浓郁的民族特色。 他们饲养的牛马和羊群,不仅是牧民们生活的保障,而且构成了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绿绿的草原因为有了牛羊而更加富有活力。 2

蒙古族世代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他们勤劳善良、憨厚朴实,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美妙而悠扬的歌声,仿佛诉说着草原人民的豪迈与奔放。 编辑人:天堂草原音乐 3

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 试真题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的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 A、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B、监护职责和照管义务 C、抚养义务和培养义务 D、教育义务和抚养义务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其他的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遗弃、虐待未成年人。故选A。 2、()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目前发展心理学界最具权威的理论观点之一。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维果茨基 D、埃里克森 【答案】A 【解析】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故选A。 3、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读书指导法 B、榜样示范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B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故选B。 4、研究者想快速了解近年来国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动向,最便捷的办法是查阅()。 A、教育辞书 B、教育年鉴 C、原始性文献 D、综述性文献 【答案】B 【解析】只有教育年鉴有大量的各年份的数据。故选B。 5、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不包含()。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B、培养中国共产党的接班人 C、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D、提高全民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答案】C 【解析】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服务的。维护社会主义利益,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故选C。 6、“严慈相济”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B、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答案】B 【解析】“严慈相济”体现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故选B。 7、“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答案】B 【解析】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他的这一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是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自治县工程地质情况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自治县工程地质情况 1.1 区域地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地质图》可知,拟建场址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为第四系黄土状粉土和中生界侏罗系海房沟沟组安山岩、砾岩和砂岩。 1.2 区域构造 根据《辽宁省区域地质志》,拟建场址构造单元上属于中朝准地台I燕山台褶带I4辽西台陷I41北镇凸起I41-1。 根据《辽宁省区域地质志》区内断裂有凌源-北票-沙河岩石圈断裂②,此断裂都为非全新活动断裂。 1.3 区域地震 根据《辽宁省水文地质图集》之辽宁省地震震中及地震烈度区划图可知,辽宁省是我国地震活动较多的省份之一。据文献资料不完全记载,自公元421年至1975年全省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70余次(不包括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余震)﹑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20余次。 依据辽宁省历史地震活动规律﹑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和现代应力场特征等原则,判定辽宁省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开原—渤海﹑宁城—义县,鸭绿江—庄河等三个地区,并以开原—渤海地区为最,其破坏性地震达12次之多。在拟建场址附近1977年6月5日发生4.7级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之附录A,拟建场址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1.4 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现场勘察结果结合调查了解资料,拟建场址范围内及其附近无岩溶土洞、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建议下一阶段进行专门的地质灾害工作。 1.5 稳定性评价 参考《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074—2006第7.1.8~7.1.9条及《升压站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 5170—2002第8.1.6~8.1.7条,对可能影响厂区稳定的全新活动断裂,特别是强烈全新活动断裂,宜采取避开的处理措施;对中等全新活动断裂,宜避开断裂400m;对微弱全新活动断裂,宜避断裂进行建设,不使建筑物横跨断裂;对非全新活动断裂,可不考虑断裂对其场址

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标签:蒙古族民歌蒙古族长调哈扎布文化 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礼仪歌用于婚宴等喜庆场合,以歌唱纯真的爱情、歌唱英雄、歌唱夺标的赛马骑手为主要内容。牧歌多在放牧和搬迁时唱,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者居多。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其燎亮、悠长、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牧歌的歌词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牧歌的节奏一般是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节奏。一般情况下,牧歌的上行乐句节奏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1.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科尔沁草原的民歌以抒情为主,流行的有《思乡曲》、《威风矫健的马》等。昭乌达草原民歌流行的有《翠玲》、《孟阳》等。长调民歌在一些长音的演唱上,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情绪自由延长,从旋律风格及唱腔上具有辽阔、豪爽、粗犷的草原民歌特色。长调民歌的衬词均以“嗒咿”、“咿哟”、“咿哟”等。高音的衬词一般为开口音或半开口音;中音的衬词较灵活,结尾处的衬词一般是半开口音或闭口音。

蒙古歌曲的特点

蒙古歌曲的特点 蒙古族主要集中居住在内蒙古高原上,辽阔的草原畜牧生活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直爽的性格,形成了蒙古民间舞蹈热情、骠悍、有力的基本风格特点。蒙古族民间舞通过模仿矫健的大雁、活泼多样的马步、热烈的摔跤舞和欢乐的挤奶等舞蹈语汇来反映他们热爱辽阔美丽的草原,热爱家乡,表达他们的美好情感。 内蒙古地域辽阔,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内蒙古地区大致形成了五个地域性风格色彩区:呼伦贝尔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锡林郭勒风格区、鄂尔多斯风格区和阿拉善风格区。大体上来说,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科尔沁民歌旋律平和流畅、蕴藉深沉;锡林郭勒民歌苍凉而古朴;鄂尔多斯民歌旋律活泼跳荡、大起大落;而阿拉善民歌则显得沉着而有耐力。各风格区之间既有音乐风格上的重叠,也偶有交错现象。 《辽阔的草原》——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 呼伦湖和贝尔湖格外晶莹,拨动她心弦的牧歌格外悠扬、动听…… 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从远古时代回响至今的俗曲俚歌,象离离原上草,年年滋生,岁岁繁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呼伦贝尔民歌是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珍藏在人们心灵中的活生生的民族和部族史典、教材、伴友,是穿越时空界限的历史的脚步声和民族的心音。要想了解呼伦贝尔的全部历史,要想贴近或洞察呼伦贝尔草原人们的心胸,就应该详细品察这里的劳动人民世代创造的民歌。 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少数民族在文化、宗教等方面有较多的联系,其民歌的基本形式也有相似之处。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这三个少数民族民歌中的山歌、小调和舞蹈歌曲的特点是结构与曲调密切关连。 蒙古族民歌——巴尔虎“长调”表现了草原的性格,草原的色彩。 呼伦贝尔盟牧区广泛流传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演唱,字少腔长,高亢辽远,节奏自由。歌词内容有怀念故乡、赞美家乡、倾吐纯真的爱情和歌唱社会主义祖国、歌唱共产党的领导等。巴尔虎长调充分表现了巴尔虎蒙古人宽广的胸怀,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和草原辽阔无垠的气势。广大牧民十分喜爱长调民歌演唱艺术,男女老幼在草原上放牧、挤奶等边劳动边唱,节日闲暇家人与邻里聚在一起,引吭高歌,抒发感情,自娱自乐。

蒙古族音乐文化鉴赏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鉴赏 看过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人对那首有着草原风情的《赞歌》都不会太陌生。20世纪60年代《赞歌》曾传唱一时,风靡大江南北。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这首旋律优美的《赞歌》是由被誉为蒙古族音乐活化石的长调歌曲改编而来。 2005年由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 准列入联合国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人类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2001年的昆曲和2003年的古琴音乐艺术之后中国在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这也就反应出蒙古族长调民歌在蒙古族文化甚至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闭上眼睛,一阵略带苍凉的声音传入,带着一份从容,透着一份自信,放荡得回响在无穷的草原之上。这是心与心的倾诉,是离自然最近的声音,飘向草原与蓝天相接的远方。这就是蒙古族长调带来的宁静,这就是蒙古族长调的魅力。 长调民歌, 蒙语称为“乌日汀?道”, 是蒙古族在草原生活和放牧劳动中所创造的民歌体裁。传统长调民歌包括许多歌种, 诸如牧歌、情歌、赞歌、颂歌、宴歌、思乡曲、婚礼歌等, 形成了完整系列。它不仅有较长大的篇幅, 而且气息宽广, 情感深沉, 内在的抒情性与外在的描绘性相结合; 深刻的哲理性与日常 平凡的自娱性、实用性相结合; 陈述性的语言节奏, 抒情的悠长节奏,持续音上类似于马头琴演奏式的颤动的装饰, 展现出内蒙古草原一望无际, 生机盎然的 美好景象。长调民歌流行很广, 以呼伦贝尔盟和锡林格勒盟最为丰富, 典型的曲例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 一.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音调特点 长调民歌曲调悠长、舒缓、节奏漫长、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在使用散板的音乐作品中强调前短后长的节奏型, 整个乐句的布局常以比较短促的音符 开始逐渐进入长音, 最后又用短促的音符收住, 表现出紧-松-紧的原则。小节线不十分明显,没有鲜明规律性的固定节奏, 往往不写小节线, 也不拿小节线来限制它的优美旋律的自由性。如《辽阔的草原》全曲只有四句歌词,由两个乐句构成的曲调反复一遍咏唱。每个乐句都以连续向上进行的曲调开始,表现了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追求。但是爱情生活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平坦无阻的。接下去,时紧时松、起伏跌宕的旋律,象波涛一样上下翻滚,正是他内心惆怅不安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这种舒缓、悠长的旋律,使得年轻牧民的情感可以畅快、不收拘束的自由表达。 二、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演奏技巧 1.高腔唱法。这里的高腔唱法主要是指高音区的假声运用。因为蒙古族的长调民歌属于抒情歌曲, 善于正面表现草原上的一切美好事物, 抒发蒙古人炽热 的内心情感。一般音域较宽,需要运用假声唱法来完成。这种高腔唱法的产生 客观上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由于长调是蒙古人在放牧时所唱, 表现草原的广阔 无垠, 声音要求送得很远, 曲调必然要向高音区发展; 另一方面, 由于它多为 男子演唱, 为了取得音色上的变化发展了它的高音假声唱法, 从旋法上看, 有 比较大的跳动, 正是由于这种男声大跳形成的假声运用, 使曲调富于夸张和戏 剧性的效果。可以想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牧马人高声歌唱,让歌声充斥在天地之间,驱走独自一人的孤独,畅快的表达心底的感情。唯有高腔才能表达牧马人豪放的性格。 2. 颤音唱法。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蒙古族歌手, 歌声高远明亮而又低

蒙古族音乐 蒙语歌曲

蒙古族音乐蒙语歌曲。今天天堂草原音乐网的小编鸭梨,带您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发展。蒙古人的祖先长期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生活,以采集和狩猎为业。白8世纪中叶始,有些蒙古族部落日渐强大,开始走出大兴安岭,向草原地带发展。840年,雄踞蒙古高原的回鹘汗国为黠戛斯所破,被迫向西迁徙。但是,众多蒙古语部落便乘势跨入了蒙古高原腹地。肯特山为中心的斡难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之源”,是优良的天然牧场。 蒙古族音乐蒙语歌曲。在广阔的草原环境中,这些西进的蒙古族部落,逐渐从采集、狩猎生产方式过渡到畜牧业生产方式,“遂水草而居”,最终转变为游牧民族。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丁阿尔泰语系,蒙古文则产生丁13世纪初,回鹘族学者塔塔统阿受成吉思汗之命,根据古回鹘文字创制而成,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1240年成书的《蒙古秘史》,便是用这种“回鹘体蒙占文”写成的,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

音乐和宫廷音乐资料。 蒙古族音乐蒙语歌曲。蒙古族自古信奉萨满教,蒙古语称之为“博”。自成吉思汗时期以来,“博”一直是蒙古汗国的国教。 13 世纪中叶,元世祖皈依藏传佛教,封西藏巴思八喇嘛为“国师”。自此,萨满教便失去了国教地位。直至16世纪中叶,土默特部封建主阿勒坦汗皈依藏传佛教黄帽派后,宣布萨满教为非法,明令废止。在藏传佛教与蒙古封建统治者的联合打击下,萨满教逐渐趋于衰微,但并未彻底消亡。萨满教上层分子向佛教妥协,采取了巫佛合流,以变图存的策略,继续在民间活动,此派被称之为“白萨满教派”。 蒙古族音乐蒙语歌曲。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既有其白身的特殊规律,也与汉族音乐有共同规律,蒙古族亦不例外。例如,划分音乐史发展阶段时,便不能完全照搬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甚至连本民族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也不能简单地加以照搬;而是应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备案范文)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xxx生产建设项目 可行性报告 参考范文(下载可编辑)

报告摘要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简称阜蒙县)隶属于辽宁省阜新市,位于辽宁省 西部,东与彰武县、黑山县、新民接壤;西与北票毗邻;南与北镇、义县 相连;北靠内蒙古库伦旗、奈曼旗。辖20个镇15个乡,总面积6264.2平 方公里(2013年)。总人口73.0687万人(2013年),2013年,阜蒙县生产总值实现205亿元。阜蒙县有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力根寺、三 塔沟风景区、乌兰木图山风景区等著名景点。 该xxx项目计划总投资16466.5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667.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85%;流动资金4799.20万元,占 项目总投资的29.15%。 达产年营业收入32962.00万元,净利润5386.03万元,达产年纳 税总额3067.4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3.61%,投资利税率51.34%,投资回报率32.71%,全部投资回收期4.56年,提供就业职位592个。 肥料是指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 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一般分为有 机肥料、无机肥料、生物性肥料。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xxx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目录 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调研预测 第四章项目规划分析 第五章土建工程方案 第六章运营管理模式 第七章项目风险 第八章 SWOT分析 第九章项目进度方案 第十章项目投资方案 第十一章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二章项目综合评估

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xxx生产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依托xxx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xxx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33000.00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科技公司 三、报告咨询机构 泓域咨询机构 四、项目建设背景 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因此,自从建国以来,为解决粮食生产问题,让人民吃饱饭,我国积极推进肥料产业的发展,通过引入国外肥料生产企业和学习其先进生产技术,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国有、公私合营、私营化肥企业,对

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考物理试卷

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考物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7八上·道真期末)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哪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说的() A . 哥白尼 B . 伽利略 C . 牛顿 D . 爱因斯坦 2. (2分)如图所示,a、b、c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与b质量相等,b与c体积相同;将三个小球放入水中静止不动时,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 它们在水中的体积关系是:Va<Vb=Vc B . 它们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a=Fb=Fc C . 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a>ρb>ρc D . 它们的重力关系是:Ga=Gb>Gc 3. (2分) (2017九上·海拉尔期末) 如图所示是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使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 A . B . C .

D . 5. (2分)如图所示,在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中,蹄形磁体水平放置,闭合开关,要使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导体ab应() A . 竖直向上运动 B . 保持静止不动 C . 水平向右运动 D . 竖直向下运动 6. (2分)在图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2由断开到闭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B .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C .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比值不变 D .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乘积变小 二、多选题 (共2题;共6分) 7. (3分)(2019·长春模拟) 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A . 质量变大 B . 质量不变 C . 密度变小 D . 密度不变 8. (3分)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蒙古音乐

蒙古音乐 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不论高吭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分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堪称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很多艺术家在草原的歌海里采风,使蒙古族民歌得到进一步的整理、保护、传播。 蒙古音乐特点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蒙古音乐分类 按照音乐形式分为长调,短调,呼麦,潮尔,民歌,说唱形式的乌力格尔、叙事歌、好来宝等等。 按照音乐内容分为猎歌、牧歌、赞歌、思乡曲、礼俗歌等等。 流传于蒙古族的乐器有马头琴、四胡、胡毕斯、火不思及其他的打击乐器等。? 长调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蒙古国境内,除联合“申遗”外,中蒙两国已经承诺将尽快作出蒙古族长调民歌十年行动计划采取保护措施。 用蒙古语歌唱,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长调民歌由马头琴伴奏更具草原文化的韵味。长调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长调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科尔沁草原的民歌以抒情为主,流行的有《思乡曲》、《威风矫健的马》等。昭乌达草原民歌流行的有《翠玲》、《孟阳》等。 长调民歌在一些长音的演唱上,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情绪自由延长,从旋律风格及唱腔上具有辽阔、豪爽、粗犷的草原民歌特色。长调民歌的衬词均以“嗒咿”、“咿哟”、“咿哟”等。高音的衬词一般为开口音或半开口音;中音的衬词较灵活,结尾处的衬词一般是半开口音或闭口音。 短调 短调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歌体裁。在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及自治区其他农业和半农半牧区的民歌,都是短调民歌。短调民歌也叫爬山调,山曲儿,多用汉语演唱。所以,不仅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蒙古人喜欢唱,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也喜欢唱这种山曲儿。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爱情歌曲在短调民歌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如《森吉德玛》、《达古拉》、《小情人》等,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族男女青年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其次,反映蒙古族人民反抗侵略,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以及在革命斗争中产生的革命民歌,如《独贵龙》、《引狼入室的李鸿章》、《反日歌》等,都是这类短歌的代表作。 呼麦

蒙古音乐特点

蒙古音乐特点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按照音乐形式分为长调,短调,说唱形式的乌力格尔、叙事歌、好来宝等等。按照音乐内容分为猎歌、牧歌、赞歌、思乡曲、礼俗歌等等。流传于蒙古族的乐器有马头琴、四胡、胡毕斯、火不思及其他的打击乐器等。 长调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蒙古国境内,除联合“申遗”外,中蒙两国已经承诺将尽快作出蒙古族长调民歌十年行动计划采取保护措施。用蒙古语歌唱,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长调民歌由马头琴伴奏更具草原文化的韵味。长调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长调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呼伦

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科尔沁草原的民歌以抒情为主,流行的有《思乡曲》、《威风矫健的马》等。昭乌达草原民歌流行的有《翠玲》、《孟阳》等。长调民歌在一些长音的演唱上,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情绪自由延长,从旋律风格及唱腔上具有辽阔、豪爽、粗犷的草原民歌特色。长调民歌的衬词均以“嗒咿”、“咿哟”、“咿哟”等。高音的衬词一般为开口音或半开口音;中音的衬词较灵活,结尾处的衬词一般是半开口音或闭口音。 短调 短调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歌体裁。在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及自治区其他农业和半农半牧区的民歌,都是短调民歌。短调民歌也叫爬山调,山曲儿,多用汉语演唱。所以,不仅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蒙古人喜欢唱,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也喜欢唱这种山曲儿。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爱情歌曲在短调民歌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如《森吉德玛》、《达古拉》、《小情人》等,

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卫生系统公开竞聘进城考试真题库及答案

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卫生系统公开竞聘进城考试真题库 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效应最大的食物是()。 A、混合食物 B、糖 C、蛋白质 D、维生素 【答案】C 【解析】人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增高的现象,一般从进食后1 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小时。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在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进食蛋白质产生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最为显著,当机体摄入可提供100KJ能量的蛋白质后,所产生的额外耗能可达30KJ,即进食蛋白质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约为30%;进食糖和脂肪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分别为6%和4%左右;进食混合性食物约10%。故选C。 2、下列各种因素中最有可能导致肺癌的是()。 A、长期饮用含藻类毒素的井水 B、职业性接触石棉 C、职业性接触铅 D、职业性接触苯胺 【答案】B 【解析】石棉纤维主要侵害肺部,造成不可逆的肺部纤维化,逐渐令肺泡失去功能,致使呼吸系统衰竭;由于石棉纤维的长期刺激作用,也可诱发肺癌。故选B。 3、关于胆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胆囊胆汁较肝胆汁偏碱性 B、胆汁只在消化期产生,排入小肠 C、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胆盐

D、高脂肪食物引起胆汁流出最多 【答案】C 【解析】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意义,其中胆盐是主要成分。 4、麻黄碱的作用特点是()。 A、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B、升压作用强而持久 C、有快速耐受性 D、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扩张 【答案】ACD 【解析】麻黄碱为α、β受体激动药,是从中药麻黄中提取的生物碱。激动β受体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与肾上腺素比较有明显特点:①性质稳定,可以口服;②作用弱而持久;③易通过血脑屏障,有显著的中枢兴奋作用;④反复使用可产生快速耐受性。故选ACD。 5、结核病时发生()。 A、脂肪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凝固性坏死 D、干酪样坏死 【答案】D 【解析】干酪样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主要见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6、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A、心室充盈期缩短 B、快速射血期缩短 C、减慢射血期缩短 D、心室肌氧气供应不足 【答案】A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当心率增快但尚未超过一定限度时,尽管此时心室充盈时间有所缩短,但由于静脉回心血量的大部分在快速充盈期内进入心室,因此心室充盈量和搏出量不会明显减少,而心率的增加可使每分输出量明显增加。但是,如果心率过快,当超过每分钟160~180次时,将使心室舒张期(充盈期)明显缩短,心舒期充盈量明显减少,因此搏 7、男,30岁,乏力、咳嗽1月余,伴低热、盗汗,痰中带血1周。胸片示:右肺上叶尖段炎症,伴有空 洞形成。最可能的诊断是()。

蒙古族音乐的民族风格与地区色彩

蒙古族音乐的民族风格与地区色彩 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堪称绚丽多姿,异彩纷呈。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在不同地区繁衍生息的蒙古部落,仍残存着一些氏族部落时代的痕迹。无论在生活习俗、语言、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地方音乐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况且,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基础文化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又受到诸如战争、部落迁徙,以及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等条件的影响,其音乐风格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内蒙古地域辽阔,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内蒙古地区大致形成了五个地域性风格色彩区:呼伦贝尔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锡林郭勒风格区、鄂尔多斯风格区和阿拉善风格区。大体上来说,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科尔沁民歌旋律平和流畅、蕴藉深沉;锡林郭勒民歌苍凉而古朴;鄂尔多斯民歌旋律活泼跳荡、大起大落;而阿拉善民歌则显得沉着而有耐力。各风格区之间既有音乐风格上的重叠,也偶有交错现象。 从历史上看,蒙古音乐地区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3世纪初以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经过忽必烈建立元朝,蒙古高原上的诸多蒙古部落,最终形成了一个民族共同体。随着民族共同语言与生活习俗的形成,蒙古人所操场方言与区域性音乐风格,经历了一场“由多而少”的发展过程。原先数十百计的方言与诸多区域性音乐风格,逐渐趋势于削弱或消亡。 有元一代近百年之内,蒙古音乐统一的民族风格基本形成,但其中又包含着三个主要的地区风格:即中部音乐风格区、东部科尔沁音乐风格区、西部斡亦剌惕(瓦剌)音乐风格区。从宏观上说,明、清以来蒙古族音乐的所谓地区风格,不过是上述三种音乐风格发展嬗变、分化整合的结果罢了。 蒙古族音乐地域性风格的最终形成,大体是在清代中期。清朝征服蒙古以后,统治者对蒙古实施隔离政策,“分而治之”。

辽宁省阜新市概况

辽宁省阜新市概况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沈阳市接壤,西南部分别同朝阳市、锦州市毗邻,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辽宁省的畜牧、油料基地和重点产粮地区,又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电之城”之称。 阜新市辖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和海州、太平、新邱、清河门、细河5个区。海州区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全市总面积1036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90万,其中市区人口77万。境内有汉、蒙古、满、回、锡伯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7万,其中蒙古族,达2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 阜新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阜新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查海古人类文化遗址和龙纹陶片的出土,证明早在八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阜新还是中国藏传佛教黄教的东方文化中心,其寺庙文化及摩崖造像堪称中国佛教文化的瑰宝。 阜新市是一座美丽、整洁的城市,城市基础设施齐备,功能完善。有大型火力发电厂和多座地方热电厂,能源充足。交通畅达,两条国有铁路穿境而过,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170公里的沈阜公路已开通,从桃仙机场抵、离阜新十分便捷;阜新至锦州港148公里的阜锦疏港公路,有效提高了阜新进出口物资的运输能力。拥有现代化通讯服务设施,新建了邮电通信综合大楼,现拥有程控电话交换机14.96

万门,其中市话交换机容量达11.1万门,实现了国内外直拔。星级宾馆、大型酒店综合服务设施齐全。阜新市区供水情况良好,水源30多处,日供水能力28万吨。已建成了集中供热工程,城市供热总面积达324万平方米。新建了日产24万立方米煤气厂。 阜新是全国城市绿化先进市,是全国“三北”(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重点营造地区。这里有世界闻名的固沙造林的成功范例枣章古台3.5万亩人工樟子松林。全地区宜林地600万亩,森林总面积521万亩,草牧场275万亩,林木总蓄量5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 阜新市辖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和海州、太平、新邱、清河门、细河5个区。海州区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全市总面积1036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90万,其中市区人口77万。境内有汉、蒙古、满、回、锡伯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7万,其中蒙古族,达2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 【位置】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东经121°1'-122°56',北纬41°41'-42°56' 【面积】 10445平方千米 【人口】 192万(更新时间:2005年5月5日) 【邮编】 123000 【区号】 0418 【代码】 2109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