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潘立酮的药理和临床

多潘立酮的药理和临床
多潘立酮的药理和临床

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摘要:双黄连注射液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药材提取制成的棕红色澄明液体。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本文就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进行阐述。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临床用途 1 药理作用 1.1 连翘:功能与主治[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药理作用[2]: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保肝,其他药理作用还包括:抗休克、止吐、利尿、毒性。 1.2 黄芩:功能与主治[1]: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药理作用[2]:抗菌、抗炎及免疫、对其他活性物质的影响、镇静解热、抗AIDS等病毒、调血脂,其他药理作用还包括:抑制醛糖还原酶、降压、毒性。 1.3 金银花:功能与主治[1]: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药理作用[2]: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免疫调节,其他药理作用还包括:保肝、降脂、抗生育、止血、毒性。 2 临床应用 2.1 呼吸系统疾病陈刚[3](临邑县临邑镇卫生院赵家卫生室)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170例,采用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良好。应用本品雾化吸入治疗有效安全、无不良反应、简便易行、可供广大乡村卫生工作者选用。 2.2 消化系疾病结肠内灌注双黄连注射液,可以在结肠内保留较长的时间,使药物被充分吸收利用而起到直接杀灭病毒、消除病原的作用,并能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减少肠蠕动,促进水、电解质的再吸收,达到治疗腹泻的作用。双黄连注射液结肠灌肠,操作简单,患儿痛苦少,治疗秋季腹泻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2.3 五官科疾病张东法[5]采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32例,治疗方法:双黄连注射液6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后症状迅速改善,不良反应少,并能有效地控制复发。 2.4 妇科疾病吴海燕[7]等观察双黄连注射液体外对解脲支原体(uu)的影响,即用液体培养基获取uu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同种方法观察加入双黄连注射液uu标本。用双黄连加入基质,制成栓剂治疗135例患者,治愈率66.6%。与口服罗红霉素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用双黄连栓阴道内置药治疗女性生殖道uu感染优于口服罗红霉索。 2.5 泌尿系疾病严凤山,孔祥敏[8]自1994年1月~11月为进一步提高病房中医药治疗率,对泌尿系感染的患者,采用双黄连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收到了较好疗效。通过临床运用证明,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泌尿系感染疗效可靠,同时42例中未见有明显副作用出现。 2.6 中毒林桥文[9]等,将52例乌头碱中毒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先予洗胃或催吐、导泻,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双黄连注射液滴注,然后输液;对照组则予对症治疗,如镇静、抗心律失常、治疗低血压等,然后输液。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治疗组早搏、房颤及房扑在30min内全部恢复,窦性心动过缓在24h内恢复,对照组24 h内恢复者仅4例;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组(45.2±8.7) min,对照组(28.2±6.8)h;治疗组低血压的症状在60min内恢复正常,对照组均在24 h以上恢复正常,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抗感染药物总论及案例分析-临床药理学

第十三章抗感染药物总论 第一节抗感染药物概述 一、概况 (一)分类1、β-内酰胺类a青霉素类b头孢菌素类c新型β—内酰胺类 2、氨基糖苷类丁胺卡那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 3、大环内酯类*新一代罗红霉素阿齐霉素 4、氟喹诺酮类:耐药菌株替代的治疗药物*新用途:抗结核分枝杆菌: 5、其他万古霉素MRSA、MRSE及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的首选药 甲硝唑老药新用:伪膜性肠炎安全、价格低廉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干扰细胞壁合成2损伤细胞膜3影响蛋白质合成 4抑制叶酸代谢5抑制核酸功能6与靶位蛋白结合 耐药细菌变迁趋势 1、耐甲氧西林的MRSA *MECA基因编码的PBP2’ *辅助基因femA –D 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院内感染) 3、耐青霉素酶的肺炎球菌PRP(院外感染比例增加) 4、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VRE(菌血症第3位) 5、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草绿色链球菌PRS(引发心内膜炎;术后软组织感染 6、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ESBL 二、耐药性(resistance)问题 细菌的耐药机制耐药性a固有性,b获得性 1、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 2、细菌改变细胞外膜的通透性细胞膜屏障与主动流出机制active efflux 3、改变靶位蛋白 4、改变叶酸代谢途径 第二节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影响因素 1、合理选择药物正确诊断,正确选择药物。 A 大多数G+球、G+杆及G-球:β-内酰胺 B G+球中的肠球菌:氨基糖苷类或万古霉素 C 衣原体、支原体:大环内酯类 D G-杆:氟喹诺酮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包括: 1、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品种 2、优化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 3、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和联合应用 4、建立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机制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 理规定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为加强抗菌药物安全、规范、合理使用特制订本制度一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对医院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对纳入《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的采购品种要进行临床评价,由临床医师、药师填写抗菌药物临应用床评估表,反馈意见。内容包括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临床用量等情况。三不良反应发生率频繁高、安全性低、效价低的品种,根据临床医师或临床药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表,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药事管理委员会经调查评估,决定是否继续使用。四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对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进行效价评估,采取相应措施。五?违规使用抗菌药物,如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等,除按规定处理外,还应在全院通报警示,以防止再次发生。六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临床微生物技术人员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汇总、评估,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及管理经验,提出适合本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持续改进意见,并在全院推广实施。七定期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报、信息。共享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理论知识。八?利用信息化手段,HISS系统及合理用药软件,不断地促进和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为规范抗菌药物的遴选采购和临床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制度:一医院抗菌药物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二医院应当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1.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1.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可以按照它的化学结构,抗菌谱,以及药代动力学的PK/PD 来分类。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里边抗菌药物根据它的临床的实用级别,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按化学结构分类 通常常用的抗菌药物可以按照化学结构分为β内酰胺环类的、喹诺酮类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以及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等,以它的母核来做它的分类。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就是这几大类。 首先看一下β- 内酰胺环抗菌药物包括哪些?它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的β- 内酰胺的抗菌药物。 β- 内酰胺环的抗菌药物以青霉素为例,青霉素按照它的抗菌谱又可以分为抗葡萄球菌的青

霉素类以及抗铜绿假单的氨基青霉素类,还有根据青霉素它是天然来源发酵得来的还是合成的,又分为天然的青霉素。随着青霉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逐渐出现了耐酶的青霉素。为了克服在临床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β- 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做过化学的结构改造以后又出现了像甲氧西林一类的耐酶的青霉素。在化学结构上做了一定的修饰以后,又出现了广谱的青霉素类药物,比如刚才说的氨基青霉素类。像青霉素类的药物主要是针对的常见的阳性球菌。在青霉素的结构做了改造以后,它就有一个氨基,所以氨基青霉素类的药物都具有抗铜绿假单的作用。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药物根据它的生产的年代不同,分为了临床上现在在一类手术切口广泛使用的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比如头孢呋辛,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等,还有第四代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吡肟。 β- 内酰胺环类的药物还包括一大类非典型 的β- 内酰胺环抗菌药物,比如β- 内酰胺酶

精选-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大黄的药理作用 1.1致泻作用 大黄自古以来即用作泻下药物, 大黄素和番泻普等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 其中以番泻普的作用最强, 一般在服药后6 ~10h出稀便。番泻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蕙酮有以下药理作用:①具有胆碱样作用, 大黄酸蕙酮可刺激大肠载膜, 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 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 ①通过抑制肠细胞膜上Na﹢一K ﹢一ATP酶, 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主动转运, 阻碍N a + 转运吸收,使肠腔容积增大, 肠内渗透压增高, 保留大量水分, 反射性地使其推进性蠕动幅度增强, 刺激肠载膜分泌, 促进排便, 临床用于: 大便燥结, 热结便秘, 单用作用缓和, 可提高结肠中段和远端能力, 增强肠推动, 常以复方应用, 依据辩证选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等加减应用, 可加速滞留于肠道的病原体毒素和多种肠源性有毒物质排出, 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1.2 免疫调控作用 对内毒素诱生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内毒素血症时, 大黄也可减低内毒素血症的阳性率及血浆内毒素浓度, 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 减少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 防止或减轻急性感染中可能出现的内毒素血症, 可以起到保护器官, 降低病死率。对自细胞介素( IL )及淋巴细胞的影响: 大黄素可以抑制不同有丝分裂原( ConA ) 刺激脾细胞增殖反应, 抑制C onA 诱导白细胞介素一2 的产生, 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 1.3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其中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幽门螺杆菌(HP)是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的病因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大黄中的游离蕙醒类衍生物刊钊P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蕙醒类衍生物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问产物的氧化、脱氢、脱氨,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影响了幽门螺杆菌芳胺乙酞转移酶的活性。另外大黄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与保护胃载膜细胞也有一定关系.醒类衍生物中的芦荟大黄素对带状疤疹病毒、假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均有灭活作用,同时大黄对艾滋病(AIDS)病毒H lV--R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对霍乱毒素有对抗作用。 l.4止血作用 大黄有明显的促进血凝作用和微循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能使血小板、纤维蛋白质增加,可缩短出血和血凝时间,对治疗血实热而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和胃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齿龋出血等均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大黄所含儿茶素、没食子酸可使血小板载附性和聚集性增加,有利于血栓形成,降低抗凝血酶IV和纤溶酶活性,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管的收缩活性增加,血黏度上升,促进血液凝固。 1.5心、脑血管作用 抗凝血、降血脂、降胆固醇大黄可通过渗透效应,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

双黄连口服制剂药理作用及质量评价方法综述-陈华利

161 第18卷 第7期 2016 年 7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8 No. 7 Jul .,2016 from retrospective Studies of disease[ J ] .J Natl Cancer Inst,1959,22:719-748.[ 5 ] 方利洲,梁晓,赵芝焕,等.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J ]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 ( 6 ):936-937.[ 6 ] 廖殿昌,杨汉杰,赖淑芬.痰热清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作用[ J ]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 ( 12 ):1791-1792.[ 7 ] 陈一凡,彭文莉.痰热清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24例疗效观察[ J ]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 ( 2 ):92-93. [ 8 ] 孔令宜.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J ]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 ( 6 ):917-918.[ 9 ] 吴昊,茹晃耀.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J ] . 中医药导报,2011,17 ( 10 ):43-44. [ 10 ] 曹鑫明.痰热清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 .西部医 学,2012,24 ( 7 ):1360-1361. [ 11 ] 吴晓东.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老年重 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J ]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 ( 11 ):1981-1982. [ 12 ] 李洁.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临床疗效观 察[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 ( 3 ):182-183. [ 13 ] 谷琴.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老年重症肺炎 的临床效果研究[ J ]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 ( 6 ):17-18. [ 14 ] 李彬.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观 察[ J ]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 ( 3 ):396-397. 双黄连口服制剂药理作用及质量评价方法综述 陈华利1,刘晓金1,高燕2,赵渤年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成药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双黄连口服液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3味中药组成,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是家庭的日常用药,对它的质量控制也吸引很多专家学者研究,对它指纹图谱的研究更是成为热点,该文将通过对文献调研,就双黄连口服制剂的药理作用及其质量评价方法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双黄连;药理作用;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6) 07- 0161- 03 收稿日期:2015-10-11 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4GSF119023)作者简介:陈华利(1991-),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质量控制研究。 通讯作者:赵渤年(1965-),男,山东济南人,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质量控制研究。 E-mail:bonianzh@https://www.360docs.net/doc/4a18201413.html,。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and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of Shuanghuanglian Oral Liquid CHEN Huali 1,LIU Xiaojin 1,GAO Yan 2,ZHAO Bonian 2 (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Shandong,China; 2. Shandong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Shandong,Chi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standards has been concern for people,is the important premise to realiz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huanghuanglian Oral Liquid is composed of honeysuckle,scutellaria baicalensis,forsythia suspense thre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have the effect of cold-pungent diaphoresis and clearing auay heat and toxic material. And it is a family of daily medicine,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it also attracted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study,fingerprint has become the study hotspot in i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aim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and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of Shuanghuanglian Oral Liquid . Keywords:Shuanghuanglian Oral Liquid;pharmacological activity;quality evaluation 双黄连方剂由银翘散(《温病条辨》)精简化裁 而来,是由双花(金银花)、黄芩、连翘3味中药所组成的现代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是外感风热所致感冒的常用药,药理研究表明,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等作用。为保证制剂的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国内学者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双黄连口服制剂的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作一综述。 1 双黄连的药理作用 1.1 抗菌作用 杨彦军[1]在含一定量的肉汤试管内分别接种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1种菌,发现双黄连口服液对这11种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抑制较强。刘春等[2]研究也证实了双黄连口服液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 田乐等[3]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双黄连口服液中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6.07.048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 (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二)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三)给药途径: 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 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 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2.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四)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 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 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 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 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 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指征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2 种或 2 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 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短期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为了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根据《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科室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如下: 一、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及范围: 1、三级权限药师:可使用非限制级使用级药物、限制使用级药物及由抗感染治疗会诊专家组会诊同意后的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药物。 2、二级权限药师:可使用非限制使用级药物、限制使用级药物。 3、一级限制药师:可使用非限制使用级药物。 二、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 非限制使用级药物:青霉素G钠、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氨苄甲氧苄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大观霉素、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克拉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甲硝唑、克林霉素、磷霉素、盐酸特比萘芬。 限制使用级药物:美洛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头孢克肟、头孢他美酯、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依替米星、妥布霉素、阿奇霉素、替硝唑、酮康唑、氟康唑氯化钠。 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1、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2、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四、抗菌药物使用控制指标: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3、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0%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0DDD 5、清洁手术预防使用率≤30% 6、首次使用时间合理率≥90%(术前0.5-2小时) 7、预防使用疗程合理率≥90%(预防使用时间小于24小时) 8、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五、抗菌药物使用的要求: 1、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2、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三级权限)医师开具处方。 3、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使用限当天量,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抗菌药物分级应用申请表)。 4、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5天,使用时间在3天以上,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则上应收住院或留门诊观察室治疗,并应进行病原学监测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治疗。 5、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六、口腔科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特点: 口腔颌面部手术包括Ⅰ类、Ⅱ类、Ⅲ类、Ⅳ类手术。 Ⅰ类:即清洁切口手术,大多无须使用抗生素。 Ⅱ类:即清洁—污染手术,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 ?无指针的治疗用药如病毒感染; ?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疗程不合理,过早停药或感染已控制而不及时停药; ?给药途径或给药间隔时间不当; 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 ?耐甲氧西林表葡菌(MRSE)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 合理用药 在有明确指针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最大限度的发挥抗菌药物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以达到杀灭病原体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应防止和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何选择 1. 临床判断熟知已知宿主最可能发生某种特定感染的微生物 2. 药物学常用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特点 3. 微生物学实验室结果的正确判断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药物 ?其它抗菌药物 ?| ̄青霉素G ?| ̄青霉素类___|半合成耐酶 ?||广谱 ?||_抗假单胞菌 ?|| ̄一代:头孢唑啉 ?-内酰胺类_____|_头孢菌素____|二代:头孢呋辛?||三代:头孢噻肟、曲松、他啶?||_四代:头孢吡肟 ?||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_非典型-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泰能 ?|单环类:氨曲南 ?|_氧头孢烯类 ?杀菌作用强、毒性低,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组织分布广、大剂量青霉素可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 ?对各种内酰胺酶均不稳定; ?不耐酸、口服后迅速被胃酸失活; ?抗菌谱窄、对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无效;

浅谈对双黄连注射剂毒性的认识

浅谈对双黄连注射剂毒性的认识 摘要: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方法对双黄连注射液的现代药理、毒理、不良反应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分析提出规避双黄连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建议。结果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明确,毒性机制复杂,其临床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结论使用联合用药需谨慎,中药注射液有待系统研究。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毒理 双黄连注射剂是由金银花、黄岑。连翘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绿原酸、连翘酚、连翘苷、黄酮苷、黄岑苷等),包括双黄连注射剂、双黄连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灭菌粉末等剂型。因其具有清热解毒、广谱抗菌、较强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抗流感病毒作用而常为临床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轻型肺炎、急性腭扁桃体炎等。于1992年1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首批必备中成药。然而随着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ADR报道亦日趋增多。寻找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将双黄连注射剂药理、毒性及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一、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该药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产碱杆菌、费氏柠檬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双黄连注射对白色念珠菌等5种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抑病毒作用:双黄连注射液对多种病毒包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Ⅳ型),多种流感病毒变株(B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3、7、21型,柯萨奇病毒B3型,艾克病毒8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半数中毒质量浓度(TC50)为6100 μg/ml,抗M HV-3病毒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304.9μg/ml,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指数(T I)为20.07。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考试试题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成绩 一、选择题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① 患者感染病情② 感染的病原菌种类③ 抗菌药作用特点④ 以上3 项 2.可辅以抗菌药局部应用的情况有: ① 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② 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③ 隐球菌脑膜炎④ 化脓性腹膜炎 3.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① 慢支急性发作②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③ 急性肾盂肾炎 ④ 急性细菌性肺炎 4.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① 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② 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③ 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 5.限制使用类抗菌药是限制: ① 抗菌药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② 限制抗菌药作二线使用③ 限制抗菌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 6.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① 昏迷② 中毒③ 上呼吸道感染④ 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7.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① 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② 长期用药预防③ 晚期肿瘤患者④ 风湿热复发 8.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①手术开始前24小时②术前60分钟内③手术开始后2小时④手术结束后2 小时 9.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① 切口感染② 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③ 肺部感染④ 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10.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①手术后3天②术后24小时③术后1周④用至患者出院 11.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① 红霉素酯化物② 利福平③ 氟康唑④ 头孢他啶 12.肾功能减退时,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① 氨基糖苷类② 克林霉素③ 利福平④ 大环内酯类 13.新生儿感染时不宜选用 ① 头孢菌素② 青霉素类③ 克林霉素④ 氨基糖苷类 1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用于 ① 腹腔感染② 感染性心内膜炎③ 革兰阴性菌败血症④ 孕妇无症状菌尿 15.下列哪种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具抗菌活性 ① 哌拉西林② 头孢哌酮③ 头孢他啶④ 头孢噻肟 16.需鞘内给药的抗菌药物为 ①青霉素②头孢曲松③两性霉素B④氟康唑 17.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①克林霉素;②SMZ/TMP ;③氨苄西林/舒巴坦;④左氧氟沙星 18.无论脑膜有无炎症,不能透入脑脊液的抗菌药物为 ① 氯霉素;② 头孢噻肟;③ 青霉素;④ 多粘菌素B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姓名: 万沙桐 专业: 药学 班级: 122 学号: 125242624 指导教师: 闫晓菲职称: 副教授 2015年04月02日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制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万沙桐指导教师:闫晓菲 摘要:硝酸甘油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应用中有着或不可缺的地位,对于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和探讨。 关键词:硝酸甘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耐受机制;毒理作用 Nitroglyceri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Wan Shatong Tutor:Y an Xiaofei Abstract:nitroglycer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has or is the posi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itroglycerin, this article will b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nitroglycer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 Tolerance mechanisms; strychnos 1

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解析及临床用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a18201413.html, 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解析及临床用途 作者:孙巍何翔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2010年第06期 摘要:双黄连注射液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药材提取制成的棕红色澄明液体。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本文就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进行阐述。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临床用途 1 药理作用 1.1 连翘:功能与主治[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药理作用[2]: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保肝,其他药理作用还包括:抗休克、止吐、利尿、毒性。 1.2 黄芩:功能与主治[1]: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药理作用[2]:抗菌、抗炎及免疫、对其他活性物质的影响、镇静解热、抗AIDS等病毒、调血脂,其他药理作用还包括:抑制醛糖还原酶、降压、毒性。 1.3 金银花:功能与主治[1]: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药理作用[2]: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免疫调节,其他药理作用还包括:保肝、 降脂、抗生育、止血、毒性。 2 临床应用 2.1 呼吸系统疾病陈刚[3](临邑县临邑镇卫生院赵家卫生室)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170例,采用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良好。治疗组显效48例,有效37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58.8%。经检验两组有显著差异(χ2=20.71,P 2.2 消化系疾病陈黎萍[4]运用双黄连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8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48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组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89.6%。笔者认为:结肠内灌注双黄连注射液,可以在结肠内保留较长的时间,使药物被充分吸收利用而起到直接杀灭病毒、消除病原的作用,并能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减少肠蠕动,促进水、电解质的再吸收,达到治疗腹泻的作用。双黄连注射液结肠灌肠,操作简单,患儿痛苦少,治疗秋季腹泻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2011年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案例式教学案例分析题例

1.郑某,女,23岁,患癫痫大发作3年余,某日大发作后持续处于痉挛、抽搐和昏迷状态,医生诊断为癫痫持续状态,宜选用下列何药治疗() A 口服地西泮 B 口服硝西泮 C 静注地西泮 D 口服阿普唑仑 E 口服劳拉西泮 2.王某,女,42岁。因咽痛、发热就诊,检查发现扁桃体肿大,体温39℃,医生给予青霉素注射治疗,同时还应选下列何药() A 吲哚美辛 B 对乙酰氨基酚 C 羟基保泰松 D 舒林酸 E 酮洛芬 3.张某,66岁。既往患“慢性心功能不全”。近日因严重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而入院。体检:血压25.0/13.3kPa,诊断为“高血压危象”。应首选下列何药治疗() A 硝普钠 B可乐定 C 哌唑嗪 D 硝苯地平 E 卡托普利 4.一患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因不遵遗嘱将两次的药一次服用,并自称是“首次剂量加倍”,结果造成强心苷用量过大,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应选择哪个治疗措施() A 停药 B 服用利尿药 C 服用氯化钾 D 服用苯妥英钠 E 以上均不对

1.有一位胆绞痛患者,疼痛剧烈,医生为其开出下列止痛处方,请分析是否合理?为什么? 处方: 盐酸吗啡注射液 10mg*1 用法:一次10mg,立即肌内注射 答案:不合理。 因为:吗啡可激活阿片受体,属中枢性镇痛药,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可用于其他药无效的急性锐痛,但治疗剂量的吗啡即可引起胆道平滑肌痉挛、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胆囊内压升高,甚至诱发和加重胆绞痛,因此该处方不合理。(应合用阿托品) 2.某帕金森病患者,伴有恶心、食欲不振,医生给与下列处方是否合理?为什么?处方: 左旋多巴片 0.25g*100 用法:一次0.5g,一日3次 片 10mg*30 维生素B 6 用法:一次20mg,一日3次 答案:不合理。 因为:左旋多巴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多巴脱羧酶作用下生成多巴胺,治疗帕金森病。但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基,可增强外周脱羧酶的活性,使外周多巴胺生成增多,副作用增强,因此单独用左旋多巴时,禁同服维生素B6。

201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整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测试题 1. 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T,F) 2. 应用头孢菌素前应进行皮内试验(T,F) 3. 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T,F) 4. 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不宜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即使体外药敏结果显示敏感(T,F) 5. 两性霉素B静滴容易发生发热、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等不良事件(T,F) 6. 头孢唑啉可用于治疗MSSA、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所致感染(T,F) 7.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未成年人(T,F) 8. 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万古霉素(T,F) 9. 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无需合并抗厌氧菌药物(T,F) 10. 治疗不典型病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T, F) 11. 两性霉素B静滴时较少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T,F) 12. 氟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治疗(T, F) 13. 某些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较大剂量使用时可有出血倾向(T,F) 14. SMZ-TMP适用于治疗卡氏肺孢菌肺炎(T, F) 答案

1. F, 2. F, 3. F 4. T, 5 F 6 F 7. T 8. F 9. T 10. F 11. F 12. F 13. T 14. T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测试题——题型来源于:宁夏远程网__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 1、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因为耐药尽量不选择哪种抗菌药物()? A:大环内酯类药;B:头孢菌素类;C:青霉素;D:喹诺酮类药 2、以下不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是(): A:红霉素;B:庆大霉素;C:阿奇霉素;D:克拉霉素 3、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最突出的原因是()

临床常用的各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及抗菌活性最新版本

抗菌药物分类及常用药物 一、抗菌药物分类 (一)?-内酰胺类 1、青霉素类 1.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 1.2半合成青霉素: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非奈西林 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甲氧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 抗绿脓杆菌青霉素: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磺苄西林 抗G‐菌青霉素:替莫西林、美洛西林 2、头孢菌素类:一代:头孢(唑林、氨苄、噻吩、拉定、替唑) 二代:头孢(呋辛、克洛、孟多、替安、尼西、雷特) 三代:头孢(哌酮、曲松、他定、噻肟、唑肟、克肟、地嗪、匹胺) 四代:头孢(匹罗、吡肟、克定) 3、其他?-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泰能)、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青霉烯类:法罗培南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 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复方制剂: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青霉烷砜)、他唑巴坦(二)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

(三)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四)多(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五)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六)四环素类:四环素、米诺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四环素 (七)氯霉素类:氯霉素 (八)链阳性菌素类: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九)利福霉素类:利福平 (十)磷霉素类:磷霉素 (十一)肽内酯类:达托霉素 (十二)喹诺酮类:一代:萘啶酸——已不用 二代:吡哌酸(仅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已少用 三代:氟喹诺酮类: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 四代:新氟喹诺酮类:洛美沙星、加替沙星、左氟沙星 (十三)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利奈唑酮 (十四)磺胺类:磺胺甲噁唑(SMZ)、甲氧苄啶(TMP)(磺胺增效剂) (十五)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十六)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抗感染感染药物分类及抗菌谱 (一)?-内酰胺类 1、青霉素类 1.1天然青霉素:G﹢球、G‐球强;G﹢杆、螺旋体、放线菌有抗菌作用

精选-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大黄的药理作用 1.1 致泻作用 大黄自古以来即用作泻下药物, 大黄素和番泻普等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 其中以番泻普的作用最强,一般在服药后6?10h出稀便。番泻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蕙酮有以下药理作用: ①具有胆碱样作用, 大黄酸蕙酮可刺激大肠载膜,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①通过抑制肠细胞膜上Na+ —K +—ATF酶,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主动转运,阻碍N a + 转运吸收, 使肠腔容积增大, 肠内渗透压增高, 保留大量水分, 反射性地使其推进性蠕动幅度增强, 刺激肠载膜分泌, 促进排便, 临床用于: 大便燥结, 热结便秘, 单用作用缓和, 可提高结肠中段和远端能力, 增强肠推动, 常以复方应用, 依据辩证选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等加减应用, 可加速滞留于肠道的病原体毒素和多种肠源性有毒物质排出, 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1.2 免疫调控作用 对内毒素诱生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内毒素血症时, 大黄也可减低内毒素血症的阳性率及血浆内毒素浓度, 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 减少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 防止或减轻急性感染中可能出现的内毒素血症, 可以起到保护器官, 降低病死率。对自细胞介素( IL )及淋巴细胞的影响: 大黄素可以抑制不同有丝分裂原(Co nA)刺激脾细胞增殖反应,抑制C onA诱导白细胞介素一2的产生, 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 1.3 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其中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幽门螺杆菌(HP) 是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的病因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大黄中的游离蕙醒类衍生物刊钊P 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蕙醒类衍生物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问产物的氧化、脱氢、脱氨,并能抑 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 影响了幽门螺杆菌芳胺乙酞转移酶的活性。另外大黄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与保护胃载膜细胞也有一定关系. 醒类衍生物中的芦荟大黄素对带状疤疹病毒、假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均有灭活作用,同时大黄对艾滋病(AIDS)病毒H IV--R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对霍乱毒素有对抗作用。 1.4 止血作用 大黄有明显的促进血凝作用和微循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能使血小板、纤维蛋白质增加,可缩短出血和血凝时间,对治疗血实热而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和胃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齿龋出血等均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大黄所含儿茶素、没食子酸可使血小板载附性和聚集性增加,有利于血栓形成,降低抗凝血酶IV 和纤溶酶活性,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管的收缩活性增加,血黏度上升,促进血液凝固。 1.5 心、脑血管作用 抗凝血、降血脂、降胆固醇大黄可通过渗透效应,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是血压调节的重要途径, 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