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期亲子关系

青少年期亲子关系
青少年期亲子关系

青少年期亲子关系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有关亲子关系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遗传学的定义,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即亲生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种是社会学的定义,指社会关系中的父母子女关系,主要说明的是法律、制度、地位等关系。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父母子女关系又叫亲子关系,亲指父母,子指子女。父母子女关系的种类可分为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和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两种。

2.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促使青少年获得“成人感”,自主意识高涨;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思维发展进入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形式运算阶段。

二、亲子关系研究现状

国内对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亲子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1.父母婚姻影响亲子关系。这方面的诸多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亲子关系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单亲家庭中青少年与儿童相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离婚,但他们很难接受父母再次结婚,女孩表现的比男孩更加明显。

2.性别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对青少年男女与父母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后,结果发现,青少年子女与父母亲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且在青少年期间可能发生很大程度上的转变。通常母亲与女儿一起从事一些共同活动,她们之间既有较高水平的亲密性又有较高水平的不和谐性。母亲与儿子的关系虽然也同时具备高冲突性与高和谐性的特征,但他们很少一起共同从事活动。与母亲相比,父

亲与男女青少年的关系似乎更趋于平等,但较少与女儿共同从事或参与活动。

3.从社会生物学角度上说,青春期间青少年男女与父母冲突的增加是为了能与同伴一起度过更多的时间并与家庭内部成员以外的个体进行交配。由于这些变化增强了个体的生存能力。认知发展观点认为,心理能力的阶段性变化是引起青少年行为发生迅速改变的原因,个体在从青少年中期到晚期时的认知重组导致了亲子冲突的增加。在他们看来,认知发展表明了青少年对其与父母角色的认知的重构。他们逐渐以看待朋友的标准来衡量父母,如果父母不接受这种平等式的关系,冲突就会产生。他们认为冲突通过个体心理内部活动过程及个体间的互动过程促进了个体对发展变化的适应。在个体心理内部水平上,冲突可以增强个体自主性。

已有少量研究虽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但它们大多仅对初中生或高中生与大学生的亲子关系作了一般的理论描述和调查分析。而关于整个青少年期亲子关系发展变化特征及其作用机制等的深入研究还很少见。国内关于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研究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显得十分薄弱,从国内有关该领域研究的成就和不足中,我们可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首先,研究方法上:

(1)关于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一般特征的考察可以简单易行的问卷法为主要手段,但若想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最好采用自然观察、访谈等更具有效的方法。

(2)扩大样本年龄范围,考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间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或者采用追踪式研究方案,从毕生发展的角度来更客观地、全面地看待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转变过程与方式。

(3)扩充样本类型,增强研究内容的代表性、普遍性也是今后该领域研究中应注重的问题。如,已有关于家庭结构类型对亲子关系影响的研究大多探讨了完整与不完整家庭之间的区别,却忽略了各种不完整家庭之间的差异。

2.其次,研究内容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仅要考察亲子冲突,还要结合亲子间的亲密性或亲合度来探讨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因为单独看待亲子冲突可能是消极的,但若将其置于和谐的亲子关系背景之中,它就可能是积极的。只要是以亲密的亲子关系为前提的,分歧与争吵或许会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发展。

(2)在探讨亲子冲突时应注意概念的界定、所测内容都交待清楚。

(3)加强同伴关系、青少年对父母权威与个人自主性的信念等与青少年期亲子关系间的联系,以求更广泛、深入地剖析亲子关系的形成机制,与此同时,应着力探索与加强亲子关系干预模式的研究,为该领域研究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三、参考文献

[1] 王云峰,冯维.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6(7).

[2]方晓义,张锦涛,刘钊. 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3):46~52.

[3] 王美萍,张文新. 青少年期亲子冲突与亲子亲和的发展特征[J]. 心理科学,2007 .

[4] 刁静.中学生家庭亲子冲突状况与其家长父母意识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王怒成.初中生亲子关系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9(l):66一69

[6]董莉,陈尚宝等.影响4一6岁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因素研究【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6,(12):54一57

青少年亲子关系

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1.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有关亲子关系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遗传学的定义,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即亲生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种是社会学的定义,指社会关系中的父母子女关系,主要说明的是法律、制度、地位等关系。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父母子女关系又叫亲子关系,亲指父母,子指子女。父母子女关系的种类可分为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和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两种。 2.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促使青少年获得“成人感”,自主意识高涨;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思维发展进入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形式运算阶段。心理咨询中,经常可以听到来访的家长抱怨自己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听话,变得越来越难理解,相互关系极为紧张,经常吵架,甚至有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在此过程中,父母和子女均感到非常痛苦,但又无法解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恶劣到如此程度呢?究其原因,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可能较为重要: 1、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这段时期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意思是随着青少年进入青春期,身体长得已经越来越接近他们的父母,第二性征已开始出现,并且对周围社会的了解已经具有相当的程度,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却一般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保护。这时,经常会使孩子感到父母过分把自己当成小孩子,过多干涉自己的事,因而会产生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发生冲突。此外,他们过去都是通过父母或老师的眼睛去观察社会,根据父母或老师的喜好来判断事物,现在,则会突然转变成对父母或老师有了疑问和批评。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想脱离父母而独立,就必须要首先摆脱养育自己的人,包括父母、老师等。这种从父母的保护和依赖中挣脱出来,开始独立的过程也叫做心理上的“断乳期”。这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阶段。在此阶段,孩子对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问或批评,就非常容易产生父母和孩子互相对立的紧张关系。在一些“家长制”气氛较浓的传统家庭中,这种紧张往往会衍化成亲子之间的危机。有一对中年夫妇带着女儿来到心理门诊,希望心理医师帮助他们解决女儿的心理障碍,经过咨询后才知道其实这个女中学生是不满父母对她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横加干涉,为了表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竟决定采用“离家出走”作为对父母“家长制”的反抗。对待这个案例,可以将重点转到对父母的咨询方面,帮助他们理解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实际原因,并检查自己对子女教育的

初中生 亲子关系 和爸爸妈妈交朋友

和爸爸妈妈交朋友 ——与父母沟通心理活动课方案 【辅导对象】七年级一班学生 【主题辨析】 (一)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个人意识开始出现;群体意识日益增强;青春欲望渐渐萌发;童心玩念依旧旺盛;厌学情绪渐渐滋生;自我管理逐渐变难。 七年级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二)本班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1)父母的要求不合理。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进入中学以后,家长就不管了,学习完全靠自己,而自己又确实需要父母的帮助。另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家长管得太严了,一点自由时间都没有,整天学习再学习,感到厌倦。(2)难与父母沟通。许多学生认为与父母沟通比较困难,父母总是居高临下,摆出一幅威严的面孔,训斥自己,即使自己有了困难也不愿对父母讲。特别是对父母的唠叨,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辅导目标】掌握一些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方式,主动与父母沟通,与父母交朋友。 【辅导重点】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辅导难点】使学生认识造成与父母沟通障碍的因素。 【辅导方法】教学中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探究体验形式,引导学生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学习与家庭成员交流沟通的方法。 【辅导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课前准备视频资料、学生课前的问卷调查。 【辅导过程】 辅导环节 辅导程序与步骤 设计意图意外应对老师工作学生工作 预计 时间 辅导准 备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复原力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课程名称:心理学专题 姓名: 学号: 院系:枣庄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复原力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青少年,处于生命中充满活力和潜力,多方面都需要发展和具有多种发展可能性的重要阶段,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益强烈,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备受关注。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历程中,复原力对保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从亲子关系着手,鉴于青少年处于心里断乳期的特殊情况,分析其对青少年复原力的影响,进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强化青少年复原力,使青少年茁壮成长。 关键词:亲子关系青少年复原力 Abstract: Teenagers are full of energy and potential in life. Their various aspects all need develop and they have various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in the important stage.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the modern society and the increasingly intense competitiv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eenagers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by the society. In the health of teenagers growing up, to keep the resilience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eenagers play a role.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in weaning period, adolescents are heart of the special conditions,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teenager’s resilience, and to set up harmonious parenthood, and to strengthen the resilience, make teenagers grow very well.

中学生亲子关系辅导活动

中学生亲子关系辅导活动 中学生亲子关系辅导活动-我拥有我珍爱 一、问题提出: 经常听家长说:“现在孩子大了,越来越不听话了,你说这天凉,让他多穿件衣服,他都给你较劲,真让人生气!” “我那孩子什么话都不跟我说,与同学抱着电话却能聊上两小时。你关心关心他吧,还嫌你烦,唉!” “我那孩子更绝,与我说话从来就只有一个字:‘嗯’”。 …… 而学生则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如果我妈不说,我还可能加件衣服,可我妈一唠叨,我宁可冻着,就是不想听她的话。” “唉,我老妈对我就跟管小孩子一样,简直是烦死了!” “我那老妈才叫烦呢,要有同学来电话,非得问问是男是女,时不时还要搞个地下活动,你说她没当侦探真是屈才!” “有事不跟他们说吧,就一个劲地问,说吧,可刚一开口,话还没说完,她就把你教训一通,真是没办法!” …… 中国父母是爱孩子的冠军。而对母亲为他们做的一切,学生不但不能体会 到爱,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不仅不知感恩,更不知珍惜。 理解,是改善亲子

关系的第一步。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能理解母亲的关爱,并学会珍惜,从而改善亲子关系,是本次辅导的主要目的。 二、问题分析 在青春期,学生对父母的抵触情绪,是许多家庭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的许多心理困扰也都与此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问题不但影响学生的情绪、亲子关系,也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强烈追求自主的欲望。他们总认为自己长大了,有能力独立地处理一些事情。希望父母尊重他们的意愿,把他们当成大人,当成朋友,给予他们足够宽松与自由的空间。而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给了他们太多的关爱,使得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的过多关爱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的独立,有时心里明知父母是对的,也会反其道而行之。 (二)双方缺乏沟通理解 有位教育者曾说过:家中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不亚于有一个待哺的婴儿。父母虽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早点长大、懂事,但由于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依然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又由于工作的繁忙,也很少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缺乏主动与孩子沟通的意识,更缺乏沟通的技巧;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情感的闭锁性,虽然有时也想听听成人的建议,但面对父母的高姿态,更倾向于与同龄伙伴去沟通。

不良亲子关系的表现

不良亲子关系的表现 1.亲子间互动内容单一、贫乏 当代父母由于受功利主义和智能中心主义观念的侵蚀和影响,被应试教育重重包围,致使他们大多只重视子女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视了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时,甚至全家人只围着孩子的分数转,随着分数的高低起伏,而或喜或忧。因此学习与学习成绩成为父母在家中和孩子谈论最多的内容,甚至成为饭桌上的固定谈话节目,而且父母只是一遍遍地唠叨和说教。 除此之外,相当多的父母和子女的对话内容非常单调、贫乏,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间感到无话可说,无可交流。由于“话不投机”,青少年与父母之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情感障碍和理解不足。其实,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琐事、自然奇闻、科学知识、伦理道德、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以及与孩子年龄相符合的性知识,都应该成为父母和子女对话的内容。作为正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 再则由于父母对孩子成绩的高期望值及父母的重复唠叨,这给子女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子女成为挣分的机器,沦为分数的奴隶。子女在这种单调、紧张、高压的家庭氛围中,常常处于抑郁寡欢的心境状态,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反应。而长此以往,孩子有可能不愿意回家,不愿意见父母,有的孩子甚至滋生出逆反和对抗的情绪,长期这样亲子之间将会出现紧张的局面。 2.亲子之间沟通程度不高,沟通困难,代沟明显

由于许多家长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再加上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有限,同时随着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许多家长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致使他们无暇顾及甚至忽视对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和指导。这已成为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 两代人由于生活的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无话说,交流沟通出现障碍。据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现在的孩子同自己的父母越来越疏远,甚至从不与父母交谈。该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 而我们知道亲子关系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有共同的生活基础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从这种意义上说,亲子关系本该是融洽、和谐和亲密无间的,但事实上却存在无话可说和无法交流的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3.亲子间“互动"的方式、方法上,重“惩罚”,轻“奖励" “不打不成才"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已成为放之四海皆准的古训,打骂似乎成了孩子成才的法宝。时至今日,父母根本不考虑子女的人格尊严和心理状态,野蛮、粗暴的体罚及训诫性的言语仍为广大父母教育子女的一个主要手段。事实上,过多地使用体罚及恶语,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会挫伤他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使父母希望子女接受的事物反而遭到他们的厌恶,长此以往,

青少年期亲子关系

青少年期亲子关系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有关亲子关系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遗传学的定义,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即亲生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种是社会学的定义,指社会关系中的父母子女关系,主要说明的是法律、制度、地位等关系。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父母子女关系又叫亲子关系,亲指父母,子指子女。父母子女关系的种类可分为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和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两种。 2.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促使青少年获得“成人感”,自主意识高涨;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思维发展进入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形式运算阶段。 二、亲子关系研究现状 国内对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亲子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1.父母婚姻影响亲子关系。这方面的诸多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亲子关系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单亲家庭中青少年与儿童相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离婚,但他们很难接受父母再次结婚,女孩表现的比男孩更加明显。 2.性别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对青少年男女与父母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后,结果发现,青少年子女与父母亲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且在青少年期间可能发生很大程度上的转变。通常母亲与女儿一起从事一些共同活动,她们之间既有较高水平的亲密性又有较高水平的不和谐性。母亲与儿子的关系虽然也同时具备高冲突性与高和谐性的特征,但他们很少一起共同从事活动。与母亲相比,父

亲与男女青少年的关系似乎更趋于平等,但较少与女儿共同从事或参与活动。 3.从社会生物学角度上说,青春期间青少年男女与父母冲突的增加是为了能与同伴一起度过更多的时间并与家庭内部成员以外的个体进行交配。由于这些变化增强了个体的生存能力。认知发展观点认为,心理能力的阶段性变化是引起青少年行为发生迅速改变的原因,个体在从青少年中期到晚期时的认知重组导致了亲子冲突的增加。在他们看来,认知发展表明了青少年对其与父母角色的认知的重构。他们逐渐以看待朋友的标准来衡量父母,如果父母不接受这种平等式的关系,冲突就会产生。他们认为冲突通过个体心理内部活动过程及个体间的互动过程促进了个体对发展变化的适应。在个体心理内部水平上,冲突可以增强个体自主性。 已有少量研究虽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但它们大多仅对初中生或高中生与大学生的亲子关系作了一般的理论描述和调查分析。而关于整个青少年期亲子关系发展变化特征及其作用机制等的深入研究还很少见。国内关于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研究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显得十分薄弱,从国内有关该领域研究的成就和不足中,我们可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首先,研究方法上: (1)关于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一般特征的考察可以简单易行的问卷法为主要手段,但若想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最好采用自然观察、访谈等更具有效的方法。 (2)扩大样本年龄范围,考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间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或者采用追踪式研究方案,从毕生发展的角度来更客观地、全面地看待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转变过程与方式。 (3)扩充样本类型,增强研究内容的代表性、普遍性也是今后该领域研究中应注重的问题。如,已有关于家庭结构类型对亲子关系影响的研究大多探讨了完整与不完整家庭之间的区别,却忽略了各种不完整家庭之间的差异。 2.其次,研究内容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仅要考察亲子冲突,还要结合亲子间的亲密性或亲合度来探讨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因为单独看待亲子冲突可能是消极的,但若将其置于和谐的亲子关系背景之中,它就可能是积极的。只要是以亲密的亲子关系为前提的,分歧与争吵或许会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发展。

亲子关系—家有初中生

亲子关系—家有初中生 父母双亲与初中少年子女关系紧张的现象是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少年初中生的父母常常为孩子不再接受自己的教育而担心,少年初中学生也往往为自己不能与父母双亲搞好关系而苦恼。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是一种既亲密又复杂的关系,探讨其规律对双方关系的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生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少年初中生生理、心理的急剧发展,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愿望。他们开始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无微不至的关照、过细的嘱咐和种种限制,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甚至反抗,他们要摆脱双亲、老师的束缚。根据调查研究,我们把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的青少年与双亲关系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1.依赖阶段。这个阶段还保持着童年期儿童对父母的依赖,但已经向往摆脱父母双亲的束缚。 2.独立阶段。可称为“摆脱父母束缚的斗争”阶段。这个阶段,初中少年学生认为只有摆脱对父母双亲的依附才能成为成熟的人。 3.成熟阶段。随着少年初中学生自身向成熟迈进和向父母双亲争取独立的持久冲突,父母往往会逐渐承认其独立的地位。但在他们逐步取得成人地位的过程中,父母双亲的影

响仍继续起着作用。 由童年期过渡到少年期的初中学生,向往独立的意向,之所以突然高涨起来,大致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由于身体外形的改变、性机能的成熟、内脏机能的健全,产生了对自己的强烈关注,产生了“不再是小孩子了”这种成人感的自我意识,对别人的评价和批评极为敏感,也强烈抵抗对个人秘密的侵害。 2.由于身心的发展,应付周围环境的能力急速增强,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需要父母的帮助。初中生虽然还是靠父母对自己生活的照顾,但遇到紧急情况时,完全有能力单独处理一些问题。这种独立性的发展,促使少年初中生试图摆脱双亲的保护监督。 3.初中生身体一开始成熟,要求他们独立的社会压力就骤然增强。老师经常告诫学生“不能依赖父母”;同学常说“我们不是小孩子……”;父母也常常提醒少年子女“你都长这么高了……”等等。初中生的这种特殊的社会期待环境会变成他们自我要求独立的压力。 少年初中生与父母双亲的关系是由依赖阶段向独立阶段的发展、由依赖关系向平等关系的过渡,在这个时期,旧的关系形式逐渐被新的关系形式所代替,这两种关系形式共同存在。在少年期开始阶段,如果父母对待少年初中生还象对待儿童那样,那么就会产生与初中生的成熟需求相矛盾,

中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及交流与沟通调查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及交流与沟通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大多数希望与父母成为朋友,并分担父母的心事,但在沟通中常发生冲突。作为子女,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作为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应注意一定技巧。 引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与父母产生意见不一致或产生矛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些学生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处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缺少共同语言。父母对他的言行看不惯,他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去,甚至和父母顶顶撞撞,争得不欢而散。有的虽然不敢当面顶撞父母,但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十分冷淡。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给这些同学精神上带来很多苦恼,而且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 本课题旨在探讨当前学生对父母管教方式的看法,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模式。希望通过次研究结果,可以让父母了解子女们的想法,以及对父母如何和现代的子女做好良好的沟通关系提供建议。 关键词:学生、父母、沟通、冲突。 一、研究目的: (一)了解学生与父母沟通的现状 (二)了解和思考代沟的实质所在和找寻解决方法 (三)在这个过程当中,加强本身与父母的沟通问题 二、研究过程: (一)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调查问卷 (二)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 (三)统计调查结果 (四)总结资料,小组商讨后编写论文

三、数据与分析 第1题你认为自己随着年龄增大,与父母的关系如何?[单选题]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同学都认为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父母的关系不大。 认为越变越好的人比越变越差的人多出一倍。 分析:图表中我们不难发现,认为和父母关系变化不大的同学最多,再到越来越好,最后才是越来越差,我们都知道小孩子都是和父母或者亲人是最亲密的,而他们都没认为自和父女关系越来越差,说明了他们都是比较爱父母的。说明他们是有争吵,但关系却不差。他们拥有这种变化不大或者越变越好的心态,就会让自己更加珍惜父母,多和父母交流,不产生太大的心里距离。 第2题你回到家后第一时间会做什么[多选题]

我国关于亲子关系的文献综述

我国青少年亲子关系的文献综述 shine 青少年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个体由不成熟的童年过渡到稳重的成人,这也导致了青少年时期必然的不稳定性,而父母作为与青少年关系最密切的人,与青少年的关系从各个方面都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良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成人后的不好的影响,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甚至是对人生的态度。良好的亲子关系则让孩子充满自信,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亲子关系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成为众多青少年研究者关注的对象。 一、亲子关系概念 1.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从遗传学的角度进行定义,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一种是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定义,主要说明的是法律上的父母子女关系。 2.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促使青少年获得“成人感”,自主意识高涨;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思维发展进入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形式运算阶段。 二、亲子关系主要矛盾 亲子冲突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自从上个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从个体的心理层面尝试着对其进行解释后,许多研究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1.个体心理、生理层面。主要包括霍尔的生物成熟理论、精神心理分析理论、社会生物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各有其侧重点,但都倾向于从个体生物层面探求亲子冲突的原因和内在发生机制。在对人际关系新的看法的出现,致使青少年儿童对父母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不可避免的导致亲子冲突的发生。 2.社会、文化层面。属于这个层面的理论主要是由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提出来的,主要包括社会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冲突理论、社会资源控制理论。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调 查与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三(2)班杨文磊 2号 一、前言 每次我在路上,我常常会看到有些父母在和子女吵架;每次在班级里,我常常听到同学和他们的父母闹矛盾而赌气;每次在家里,我常常都会感受到父母对我深深的爱。我一直疑惑着: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就有那么大的差别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有的可以感情至深,有的却是感觉冰冷哪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此悬殊所以,我带着这么一个问题来探讨一下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关系及交流沟通的现状,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与单独采访。 二、调查框架 为了进行这次探讨,我做了一个关于中三学生与父母交流沟通的调查问卷。这个调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笼统的调查一下孩子主观上对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做了一个整体评价。评价以打分为方式,分数分为五个档次:90分以上;80—90分;70—80分;60—70分;60分以下。设计这个问题有两个因素:⑴为了从孩子这个角度看待沟通交流这个问题。⑵为了使我大致判断一下现在的中学生与父母交流的情况。第二个部分是调查的重点,它分为三个小部分:①父母给予孩子的关怀和孩子回报给父母的关心。(第2个问题-第7个问题)②从时间的过渡,看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变化与走向。(第8、9个问题 )③从沟通交流中最棘手的“矛盾”进行探讨(第10个问题-第12个问题)。第三部分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调查当父母做出一些爱的表达时,孩子的表现与反应。以下是关于这项调查的一些数据。 三、调查表结果(数据统计与整理)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三(2)班杨文磊 2号 一、前言 每次我在路上,我常常会看到有些父母在和子女吵架;每次在班级里,我常常听到同学和他们的父母闹矛盾而赌气;每次在家里,我常常都会感受到父母对我深深的爱。我一直疑惑着: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就有那么大的差别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有的可以感情至深,有的却是感觉冰冷哪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与子女,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此悬殊所以,我带着这么一个问题来探讨一下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关系及交流沟通的现状,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与单独采访。二、调查框架 为了进行这次探讨,我做了一个关于中三学生与父母交流沟通的调查问卷。这个调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笼统的调查一下孩子主观上对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做了一个整体评价。评价以打分为方式,分数分为五个档次:90分以上;80—90分;70—80分;60—70分;60分以下。设计这个问题有两个因素:⑴为了从孩子这个角度看待沟通交流这个问题。⑵为了使我大致判断一下现在的中学生与父母交流的情况。第二个部分是调查的重点,它分为三个小部分:①父母给予孩子的关怀和孩子回报给父母的关心。(第2个问题-第7个问题)②从时间的过渡,看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变化与走向。(第8、9个问题 )③从沟通交流中最棘手的“矛盾”进行探讨(第10个问题-第12个问题)。第三部分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调查当父母做出一些爱的表达时,孩子的表现与反应。以下是关于这项调查的一些数据。 三、调查表结果(数据统计与整理) 注:我对中三(2)班进行了调查,最后回收了有效问卷40份。

13. 设想一下,当你的父母为你留下眼泪,你的感受是什么(主要情况) 当父母流泪时,孩子感受的三维饼图 心痛,不忍 不理解

青少年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青少年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天津市塘沽区第一中学孙晶 摘要: 亲子关系不良是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很多青少年心理障碍和疾病产生的促发因素和背景因素。在心理辅导和家教指导工作当中,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积累实践经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从青少年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 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当中,人际关系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诸多因素中,人际矛盾与冲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人际交往作为人类社会化的一种途径和表现,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起点是家庭。成年之前,父母是长辈中跟子女关系最密切、对子女影响最大的人,亲子关系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经常会陷入困境,需要心理辅导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青少年亲子关系状况是很多学者关注的研究方向。北京近期一项针对3000多名中学生心理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出子女对父母的态度让人吃惊:6.62%的孩子惧怕父母,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56.28%的孩子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19.22%的孩子对父母反应平淡,只有4.75%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在回答“你很在意谁对你的看法”时,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同学或朋友,近30%选择老师,15%学生选择父母,4%左右选择其他长辈。在中学生的心目中,其重要关系人员依次是:同学或朋友、老师、父母,超过三成的孩子认为父母并不解自己的真实想法。现实令人警醒,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必须重视亲子关系的调整和重建。 结合理论与实践,亲子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引发的原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青少年心理不断成熟,要求独立自主,对父母的管教和约束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亲子关系紧张。 随着青春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个体对行为的独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独立支配自己的时间、独立选择朋友和度过闲暇的方式,希望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成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理解、尊重在其需要结构中逐渐居于优势地位。 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进程: (1)依赖父母:对父母依然保持着一种依赖的心理状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随着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眼界逐渐开阔,他们已经开始向往家庭以外的世界,向往成人式的生活。 (2)争取独立:青少年经常以摆脱对父母的依附标志着自己已经成熟。摆脱的方式可能是自我表白或是主动承担某些任务,当活动受阻时则可能采取激烈的方式与父母发生冲突。这是亲子之间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 (3)走向成熟:到了十七八岁,即将踏出中学的校门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家庭和社会上逐步取得成人的地位。不过父母的影响仍继续起着作用,由于思维方式、观念看法等方面的差异,还会引发亲子之间的矛盾。 虽然研究发现青少年与父母推心置腹的程度不如同龄朋友,但是遇到较大问题时,依然选择与父母商量,因为缺乏适当的沟通渠道和方法,常常出现冲突和

(完整版)谈如何协调青春期的亲子关系

谈如何协调青春期的亲子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快速发生质变,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面临着一次重大考验。有青少年初长成的家庭,家长往往有这样的明显体验:一是感到孩子变得陌生,难以知道和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难以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二是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不加怀疑地信任尊重家长,并非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三是孩子对父母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的现象越来越多。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如何协调,这是很多父母都亟待解答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分析论述。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我们一般把青春期的年龄界定在13、14——17、18岁,相当于我国学制的初高中段,也称为青少年时期。这是孩子由不成熟的童年向成熟的人生过渡的时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是心理性的断乳期,正如婴儿的断乳期一样,一方面显示出成长的力量,一方面又不适应新的变化,是一个可塑性最大、最不稳定的年龄阶段。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认识能力大大提高,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显著发展,开始用怀疑、审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在亲子关系上体现为不再对家长表现出盲从,而是用自己的标准对家长的形象和地位进行重新定位,如家长所作所为不合孩子的期

望和标准,家长威信就会大打折扣。二是心理出现了闭锁性,青少年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向长者封闭起来,即使对最亲近的长者也不吐露真情。他们的心事可以向知心的同伴讲,也不愿向父母表白。面对父母关心式的询问,他们的回答往往显得简单、潦草,带有搪塞、应付的性质。三是出现了独立意识和“成人感”,他们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希望得到大人的理解和尊重,获得和成人平等的地位。 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最近对北京30所中小学近两万名中学生进行一项关于“我们今天最缺乏什么”的问题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情感温暖与理解是学生们最为缺乏的“稀有品”。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约三分之二的父母养育方式存在着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严厉惩罚、对子女信任、尊重理解不够的误区。孩子于是以各种各样的对抗行为来反抗父母的权威,甚至有的孩子走向极端,做出自残或伤害父母的行为。如发生在去年一月的悲剧——“浙江省金华四中高二学生徐力在其母逼迫他期中考试一定要考取前十名,他回答‘不可能’时,母子便由此争吵起来,徐力拿起锤子将母亲活活砸死”,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悲剧的上演是恶劣的亲子关系、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所造成的。让我们来听听杀死亲生母亲的中学生徐力说什么,看看他心目中的好家长是什么样子的。在看守所期间,徐力在一份问卷中这样写道:“我心目中的父母应该是能够理解我的人,而无论家庭的物质生活怎样,只要是能够理解我的,就是好父母。”徐力的母亲视孩子为生命,独自一人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克勤克俭,配合学校,严格要求,把一切好的都给了孩子。作为母亲,她有很多优点,

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心理咨询中,经常可以听到来访的家长抱怨自己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听话,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相互关系极为紧张,经常吵架,甚至有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在此过程中,父母和子女均感到非常痛苦,但又无法解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恶劣到如此程度呢?究其原因,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可能较为重要: 1、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这段时期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意思是随着青少年进入青春期,身体长得已经越来越接近他们的父母,第二性征已开始出现,并且对周围社会的了解已经具有相当的程度,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却一般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保护。这时,经常会使孩子感到父母过分把自己当成小孩子,过多干涉自己的事,因而会产生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发生冲突。此外,他们过去都是通过父母或老师的眼睛去观察社会,根据父母或老师的喜好来判断事物,现在,则会突然转变成对父母或老师有了疑问和批评。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想脱离父母而独立,就必须要首先摆脱养育自己的人,包括父母、老师等。这种从父母的保护和依赖中挣脱出来,开始独立的过程也叫做心理上的“断乳期”。这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阶段。在此阶段,孩子对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问或批评,就非常容易产生父母和孩子互相对立的紧张关系。在一些“家长制”气氛较浓的传统家庭中,这种紧张往往会衍化成亲子之间的危机。有一对中年夫妇带着女儿来到心理门诊,希望心理医师帮助他们解决女儿的心理障碍,经过咨询后才知道其实这个女中学生是不满父母对她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横加干涉,为了表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竟决定采用“离家出走”作为对父母“家长制”的反抗。对待这个案例,可以将重点转到对父母的咨询方面,帮助他们理解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实际原因,并检查自己对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适当。 2、亲子之间尚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一些传统家庭中,家长,尤其是父亲为了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会刻意与孩子保持相当的距离,本来过去和孩子的交流就不多,现在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加感到陌生,更无法进行适当的沟通。另外,对于大多数现代家庭来说,家长对自己的独生子女一般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对他们的未来倾注了全部的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他们获得较好的教育,将来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由于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对他们的心理世界却了解甚少,很少和孩子谈他们自己的内心感受,造成双方心理上的沟通发生困难。此外,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除了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自主、要求独立之处,在心理上既有封闭性的一面,又有选择性地向外开放的一面。因此,青少年渴望有一个不受干扰的自己的生活空间,在其中充分体验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苦恼和快乐。为此,他们有时也

中学生亲子关系问题

中学生亲子关系问题 一、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问题: (一)正常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虽然高中生相对初中生来说情绪已趋于稳定,但在很大程度上情绪还是多变,易于冲动、兴奋或沮丧,憧憬未来,富于想象; 2.个性增强,出现成人感,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期望未来,尊重传统,崇拜权威,重视学业; 3.性意识萌发,对异性感兴趣,希望表现自己以吸引异性,希望与异性接触,渴望了解性知识,早熟的同学渴望恋爱; 4.仍保持着初中时期的某些心理特点及幼稚性,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容易自高自大、莽撞冒失。 (二)常见的心理问题 1.厌学心理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2.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3.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出现的对立心理。 主要表现为认知上的敌对,情绪上的反感和行为上的疏远。把老师的劝导看成是和自己的过不去。做别人不高兴的事,逆反心理强,其行为总是与家长、老师、学校的要求背道而驰。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引发的嫉妒心理和狭隘心理 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

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再者就是由于学生从小就受到溺爱,使得他们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争强好胜,内心中不允许别人比他强,总担心他人优于自己。自私自利,凡事都斤斤记较,报复心理强。或者是形成小团体势力,讲究所谓的哥们义气。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无法沟通,很强的叛逆心理 民主型的家庭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但是青春期的孩子总会有所保留;而专制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往往造成儿童孤僻、专横的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现在的青少年感受最多的是父母多管“闲事”,太过唠叨,无法沟通,甚至轻视父母。 4.青春期心理问题 青春期闭锁心理。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孩子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长久下来感到对生活无趣。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是面对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5.挫折适应问题 高中孩子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由于现在孩子的生活环境过于优越,导致他们内心脆弱,意志品质薄弱,对待挫折态度消极,耐挫性很差。从而引发的自卑心理、胆怯心理、偏执心理。 (三)高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首先是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父母关系不睦、单亲家庭、家庭成员有不良嗜好是常见的不良影响因素。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情感表达上,一是过度溺爱,事事替孩子想好,这时父母们以为是爱孩子,却没考虑实际上剥夺了孩子成长中适当遭受挫折和困难、学习爱护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权利; 二是部分家长漠视,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对他们成长中的问题置之不理,使孩子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解决问题或得到情感满足,又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或受外界不良影响出现问题。 其次是不良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如升学、就业现状,造成不少家长和教师把学习成

家长如何与初中阶段的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家长如何与初中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初中阶段是孩子人生发展方向初步定型的关键时期,也是逐步摆脱从心理上对家长亲密依赖的阶段。家长如果想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就必须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我在君谊中学的多年教学中总结出初中孩子有以下三个心理特点: 1、极强的自尊心 2、强烈的独立意识 3、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综合上面的特点,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孩子成长: 1、中考后,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2、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平等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 3、不要依赖说教,而是靠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爱学习、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表率。 4、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应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不要总是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以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6、对孩子做得不好的事情,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7、承认孩子的独立意识,给他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成长空间,比如独立的卧室和学习场所,让他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条件许可的话,可以让孩子上管理比较好的寄宿学校,这样既避免孩子受外界不良习气的影响,又有助于他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8、家长应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 9、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受到良好因素的影响。 10、如果孩子上初中后成绩出现下降,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因为初中的学习方法和小学有所不同,孩子有一个适应过程。 在多年的君谊中学教学生涯中,我目睹了很多孩子经过学校和家长正确的引导,从顽皮的儿童成长为好学上进的少年。有不少外地家长因为把孩子送到君谊中学上初中并寄宿,解决了家长让孩子在京上学的很多后顾之忧!

青少年心理学 亲子关系

青少年的同伴关系 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 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 关系。 青少年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 1.从互动层次来看,相对儿童期,青少年 与同伴的共度的时间显著增加,彼此的 互动更加频繁、复杂、持久。 2.从年龄特点来看,个体在生活各个领域 选择同伴作为交往对象的比例随年龄增 大呈递增趋势,而对父母、老师的选择 则呈递减趋势。 3.青少年被赋予较强的自主性,他们与同 4.伴的交往不再受到成年人的过度监控, 青少年同伴可以脱离成年人的管束,单 独的在一起聚会、交流。 5.儿童期同伴交往的“性别对立”现象逐 渐消失,青少年开始将更多的活动指向 异性同伴,异性之间的接触显著增加。

同伴交往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 1.同伴关系的文化传递,行为发展功能 社会化是一个高度情景化的学习形式,家庭外的行为系统的建构主要是在同伴经历中进行的,青少年期的同伴经历是对个性发展产生发展的环境因素。 2.同伴关系的认知发展功能 在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中个体可以检验自己的思想、体验冲突、协商不同的社会观点,在同伴交往中,青少年的社会认知能力得以发展,引发折衷主义和平等互惠的观念,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3.同伴关系的情绪性功能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安全感、亲密感的重要源泉,高质量的同伴关系是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情绪不稳定的青少年前期,友谊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源泉,它能减少青少年对这一时期出现的急剧变化的焦虑和恐惧,促进安全感的发展。 4.个体在同伴交往中获得更完善的个性发 展 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的自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类具有被他人关注、被他人赞赏的本能倾向。青少年与同伴的交往对“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现代家庭外的社会化发生在青少年期的各个群体之中,群体过程(包括群体中的友好行为、群体外对立、群体间比较、群体间同化等群体行为)同时又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基础机制。 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早期同伴关系不良将导致青少年短期或长期的社会适应困难。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青少年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情感、个性的健康发展;而同伴关系不良则可能导致学校适应困难,甚至会对成人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的影响。

亲子关系的秘密

亲子关系的秘密 A 成长案例 家庭治疗是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好方法。我会邀请一家人共同前来,常常见到母亲在咨询室里伤心流泪,说:“这孩子一点不听话。我叫他做作业,他一转身就逃走了。我抓他回来,他就捏着笔坐给你看。我气极了,打了他一顿,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我真的没法管他了……”对面的儿子早把头转向一边,一声不吭像个没事人。父亲则淡定地清清嗓子说:“我觉得情况也没那么严重……” 故事常从这样的画面开始,母子之间相互依赖又充满冲突,妈妈担心儿子又伤心自己;父子之间不是疏离就是简单粗暴,爸爸很无奈,有力使不上,一使就出错。 现代家庭的亲子关系怎么啦? B 心理解析 在心理学中,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往关系,具体包括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亲子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三岁之前的亲子关系完全由父母主导;从幼儿园开始, 儿童会对亲子关系有一定的反应;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可以反过来影响亲子关系。父母要与时俱进地调整亲子关系。家庭就像个三角形,每条边都代表着两个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亲子关系的重要前提是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很紧密,都给孩子均等的爱。这样的关系最有利于孩子性格形成,同时学习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 失去这个前提的亲子关系,往往会出现问题。夫妻关系较远,离孩子更近,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孩子为中心”,可能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由于夫妻之间的关系比较淡薄,常常到孩子那里寻求补偿,因此孩子被溺爱、过度保护、过度干涉。更有甚者,夫妻关系依靠孩子来维系。这种亲子关系常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孩子觉得自己要为父母的感情负责,根本无法平静地学习。由于父亲和母亲常常观点不同,总希望把孩子拉入自己的“同盟”中,结果是孩子与父母中的一方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与另一方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孩子长大后,可能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影响未来的择偶。 健康的亲子关系是相互信任 亲子关系的底线就是当孩子遇到困难和危险时,能敢于和父母说,信任父母。它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对孩子的人格健康十分重要,影响一生。 C 指导建议 家长的言语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主动权在家长手中。父母对孩子的爱心是无从置疑的,而爱心加上方法才能拥有和谐的亲子关系。 沟通,沟通,再沟通 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都从沟通开始, 亲子关系也不例外。由于孩子年龄小, 一般不善于使用完整的语言与父母交谈, 这就需要父母积极主动地与孩子交流。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听听孩子的想法。与孩子交流的多了,亲子间的关系自然就越来越好。 说服不是沟通。上述案例中,儿子想玩,父母亲首先要理解他有这种需要,也肯定他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