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肥料效应试验设计

玉米肥效田间试验

一.试验目的:

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研究吉林省玉米的最佳施肥量,以及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肥料效益,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种子:

供试种子为先玉335,该品种田间表现幼苗长势较强,成株株型紧凑、清秀,气生根发达,叶片上举。其籽粒均匀,杂质少,商品性好,高抗茎腐病,中抗黑粉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及感大斑病,小班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田间表现丰产性好,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好,早熟抗倒。

(二)供试肥料

尿素(N :46%)二胺(N :18% P

2O

5

:46%)硫酸钾(K

2

O:50%)

三.试验设计: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氮磷钾3个因素,3个水平,9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3水平的含义: 2水平指吉林省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 3水平

=2水平*1.5。最佳施N量=160kg /hm 2,最佳施P

2O

5

量=64kg /hm 2,最佳施K

2

O

量=80kg /hm 2。

四.小区排列:

小区设计:试验小区面积为40 m2,长7.7m ,宽5.2m ,垄宽0.65m ,共8垄。

五.调查记载

按试验方案要求定期调查,并做详细记录。如出苗时间,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等时值出苗后多少天,定期(苗期,拔节期,成熟期)调查株高、茎粗等。

六.收获考种

作物收获期采样土壤及植株样品。理论测产并考种。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对于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合理利用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并且对于环境保护也有积极作用。本次田间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玉米肥料利用率对于玉 米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的肥料利用建议。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1. 试验设计 本次田间试验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4个不同的处理组合,每个处理组合设置 3个重复。具体处理组合如下: 处理组合一:100%施用玉米肥料 处理组合二:75%施用玉米肥料 处理组合三:50%施用玉米肥料 处理组合四:25%施用玉米肥料 2. 试验方法 选取了一块面积相当的玉米种植地,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了充分的平整和施肥处理。 在种植过程中,对不同处理组合进行了相同的管理和维护。在玉米收获后,对收获的玉米 产量和土壤样品进行了分析和比对。 二、试验结果 1. 玉米产量 经过对不同处理组合的玉米产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100%施用玉米肥料的处 理组合获得了最高的玉米产量,平均比其他处理组合高出20%左右;其次是75%施用玉米肥料的处理组合,平均比50%和25%施用玉米肥料的处理组合高出10%左右。这说明玉米肥料的施用率越高,玉米产量也随之提升。 2. 土壤质量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分析,发现100%施用玉米肥料的处理组合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质量也最好;其次是75%施用玉米肥料的处理组合,有机质含量次之;50%和25%施用玉 米肥料的处理组合有机质含量最低,土壤质量也相对较差。这表明玉米肥料利用率的提高 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

玉米“3414”田间肥料效果试验

玉米“3414”田间肥料效果试验 摘要通过玉米“3414”试验,以氮、磷、钾为供试因子,以玉米产量为目标函数,确定都匀市海拔高度相近、土壤类型相同地块上种植玉米最佳的氮、磷、钾配比,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获得了优化的施肥技术方案:施用纯氮8.74 kg/667 m2、五氧化二磷5.31 kg/667 m2、氧化钾7.10 kg/667 m2,可获得最佳经济产量537.74 kg/667 m2。 关键词玉米;“3414”试验;肥效;产量 玉米是都匀市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9 330 hm2,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都匀市存在不施或少施有机肥,严重或盲目施用氮、磷、钾肥,偏施氮肥的现象,造成肥料利用率低,施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通过在明英村实施的玉米“3414”田间肥料试验研究表明,在土壤肥力较低的情况下,实施配方施肥能有明显增产节支效果,为都匀市在海拔相近,同类型土壤种植玉米过程中经济、合理施用化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坝固镇明英村某农户责任地,地处东经107°41′14.4″,北纬26°12′37.5″,海拔857 m。土壤类型为黄黏泥,土壤检测结果:有机质31.1 g/kg,全氮1.78 g/kg,碱解氮306 mg/kg,有效磷16.5 mg/kg,缓效钾122 mg/kg,速效钾86 mg/kg,pH值4.7。 1.2 供试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蠡玉26。供试肥料:尿素(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N≥46%),普通过磷酸钙(贵州福泉普钙厂生产,P2O5≥12%),氯化钾(产地俄罗斯,K2O≥60%)。 1.3 试验设计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1-6],共3因子(N、P2O5、K2O)4水平(0、1、2、3)14个处理,其中“0”为不施肥,“1”为低量施肥水平,“2”为预测的最佳经济施肥量,“3”为预测超过最高施肥量的施肥水平(表1)。2次重复,共28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5 m×4 m),每个小区种植6行,每行18株,共108株(行株距67 cm×27 cm),栽植5.4万株/hm2。 1.4 试验实施 4月12日育苗,4月23日施基肥,拉绳定向移栽,5月17日追施尿素,6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不可忽视。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农民们经常使用各种肥料来追肥。由于缺乏科学的施肥管理,肥料的利用率较低,导致浪费了大量资源,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田间试验,研究玉米肥料的利用率,并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 科学施肥是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的关键。我们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合理配比肥料、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调整肥料用量和施肥时间,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在施肥前,必须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针对性地调整施肥方案。 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也能够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在试验中,我们使用了有机肥、化肥和微生物肥料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有机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其利用率相对较低。化肥虽然利用率较高,但是易造成环境污染。而微生物肥料则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从而增加玉米的吸收利用率。在实际生产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 合理调整栽培措施也能够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在试验中,我们对比了不同栽培密度和间作方式对玉米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发现适宜的栽培密度和间作方式能够使玉米株间的竞争减少,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科学管理和精细施肥也是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的关键。及时修剪、间隔定位施肥等措施能够帮助玉米根系更好地吸收养分,减少肥料的损失。在肥料施用过程中,要确保肥料的均匀分布,以避免因施肥不均导致的利用率降低。 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田间试验我们发现,在科学施肥、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调整栽培措施以及科学管理和精细施肥等方面做工作,可以显著提高玉米肥料的利用率。希望这些经验和教训能够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玉米肥料效应试验分析报告

玉米肥料效应试验分析报告 本次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种类或不同用量的肥料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通过对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叶色、根系生长、果实粒数、单株产量等生长指标的观测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肥料对玉米的施肥效应及最佳施肥方案。 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共设置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计18个为观测单元。6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有机肥施用组、化肥施用组、半有机肥料组、半化肥组和有机肥+化肥组。 结果显示,施用有机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在不同的生长指标中,玉米的茎粗、叶面积、根系生长、果实粒数、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上述指标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以60kg/亩的施用量表现最好。 化肥施用组表现次于有机肥组,但同样有其施肥优势。该组玉米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均有所高于对照组。化肥施用的最佳用量为150kg/亩,超过该用量后,施用量的增加将无法继续提高玉米的生长。 半有机肥料组以及半化肥组的增效作用不如纯有机肥及化肥组,但同样有其适用的施肥方法。半有机肥料组在玉米栽培上用量不宜过多,最佳用量为30kg/亩;半化肥组最佳用量为75kg/亩。 同时,有机肥+化肥组也表现出较高的肥效,尤其在单株产量和果实粒数方面表现优异。不过,其施肥用量应和单独使用有机肥和化肥的用量相比,减少一半要素的用量。 综上所述,根据本次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有机肥是玉米生长最重要的肥料,其施用量在60kg/亩时效果最好。化肥的后效性和作用强度比较高,适宜用于短周期的玉米栽培,其最佳施用量为150kg/亩。在有机肥和化肥的使用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单独使用或二者混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其中玉米肥料利用率 的提高是农业生产不断向着高产、高效、高质量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2019 年至2020年在山东省临朐县进行的玉米田间试验进行总结,探讨了玉米肥料利用率的提 高方面的解决方案。 一、土壤肥力调查 在试验前,我们对玉米试验地的土壤肥力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该地的土壤属于酸 性土壤,土壤含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较低。因此我们根据土壤的特征,进行了相应 的配肥方案。 二、种植方式及肥料配比 在临朐县进行的玉米田间试验中,我们采用了撒种的方式进行种植,并且用了不同的 肥料配比,分别为 N:P:K = 1:1:1、N:P:K = 2:1:1和N:P:K=3:1:1。在施肥前,我们还 进行了土壤改良工作,每 667 平方米施入石灰 200 千克,有机肥 500 千克,并结合土 壤调理剂进行调理。 三、结果分析 经过多次对比试验,我们发现使用施用 N:P:K=2:1:1 的肥料配比方案,比其他两种 肥料配比方案更为优秀,施肥后玉米产量显著提升。在施肥过程中,我们还注意适当控制 氮肥的用量,增加新型有机肥的配比。 四、关键问题分析 在整个田间试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土壤质量和作物密度的影响:在田间实验中,我们发现土壤质量和作物密度对玉米 产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下一步试验中将加强土壤改良和调整更为合适的作物 密度。 2.施肥措施的合理性:在本次试验中,我们发现适当加入新型有机肥对于提高玉米产 量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在下一步的田间试验中,我们将更加重视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使用。 3.肥料用量的控制:在本次田间试验中,虽然我们采取了 N:P:K=2:1:1 的配比方案,但在具体施肥过程中仍需要更加注重肥料用量的控制,以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和浪费。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山东省临朐县进行的田间试验,我们发现在玉米田间肥料利用率 的提高方面,适当加入新型有机肥、合理控制肥料用量和施肥方案的调整等方面是非常有

玉米肥料效应试验分析报告

玉米肥料效应试验分析报告 本次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种类的玉米肥料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为农民选择适合的肥料提 供参考。试验分为四组,分别使用普通化肥、农家肥、有机肥和天然肥料进行施肥,每组 施肥数量相同。观察并记录试验过程中玉米生长的情况,如高度、叶片数量、茎的直径等。并通过统计数据和对比分析,得出肥料的效应。以下是本次试验的具体情况和分析结果。 一、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玉米生长的高度 使用天然肥料的玉米生长高度最高,平均高度为150.8cm,与普通化肥相比,高度提 升了20cm左右;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时,玉米生长高度相对较低,分别为129.5cm和137.3cm。其中,有机肥对玉米的生长高度影响最小,只比普通化肥高出2cm左右。 (二)叶片数量 使用天然肥料的玉米拥有最多的叶片数量,平均为14片左右,比其他肥料都多出2-3片;使用普通化肥和有机肥时,玉米叶片数量相对较少,为平均12片左右;使用农家肥时,叶片数量最低,只有10片左右。 (三)茎的直径 二、试验结果的分析 使用天然肥料的玉米在生长高度、叶片数量和茎的直径等方面表现最好,这可能是因 为天然肥料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有机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可被快速吸收,并滋养玉米的健康 生长。 (二)使用有机肥料的效果较差 在试验中,使用有机肥料的玉米的生长效果相对较差,虽然这可能是由于有机肥料中 的营养成分不如其他肥料丰富,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有机肥料在施用时,需要一 个更长的降解时间,营养成分的释放相对缓慢,可能导致肥料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比其他肥 料低。 (四)使用普通化肥和有机肥是良好的选择 在本次试验中,使用普通化肥和有机肥的玉米的表现较好,这表明普通化肥和有机肥 料对于玉米生长非常有益。两种肥料都拥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这些成分能够被快速吸收,滋养玉米的生长。

BPF有机水溶肥料在玉米上的效应试验

BPF有机水溶肥料在玉米上的效应试验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玉米品种 3月底播种,30cm×60cm, 每穴种双株,100000株/hm2左右。 1.2 供试药剂及肥料 BPF有机水溶肥料由湖南泰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N:P:K=13:6:6,OM≥25);20%三唑磷(tria-zophos)乳油是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的产品;45%复合肥料(N:P:K=15:15:15)。 1.3 田间小区试验 在早稻水稻田进行地老虎、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试验,每小区面积为30 m2,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于玉米螟卵孵高峰期前1~2 d用药,药后15、21 d调查枯心数和残虫数,以及玉米苗期地老虎的发生情况,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处理查200穴,计算保苗效果和防治效果。 1.4试验设计 本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 设5个处理: 处理1CKⅠ:常规施肥45%复合肥料(15:15:15)750kg/hm2+尿素225kg/hm2做底肥一次性施用。在苗期、孕穗期、扬花期分别用20%三唑磷(tria-zophos)乳油900g/hm2兑水750kg/hm2喷雾; 处理2CKⅡ:0.3%含量的BPF有机水溶肥料(13:6:6)750kg/hm2+

尿素225kg/hm2做底肥一次性施用。另外在苗期期、孕穗期、扬花期采用0.3%含量的BPF有机水溶肥料975g/hm2,分别兑水750kg/hm2进行喷雾; 处理3:底肥施肥采用CKⅠ的方法,另外在苗期、孕穗期、扬花期采取0.3%含量的BPF有机水溶肥料975g/hm2分别兑水 750kg/hm2进行喷雾; 处理4:底肥施肥采用CKⅠ的方法,另外在苗期、孕穗期、扬花期采用0.3%含量的BPF有机水溶肥料1950g/hm2,分别兑水 750kg/hm2进行喷雾; 处理5:底肥施肥采用CKⅡ的方法,另外在苗期、孕穗期、扬花期采用0.3%含量的BPF有机水溶肥料1950g/hm2,分别兑水 750kg/hm2进行喷雾。 每处理设3次重复, 小区面积20-30m2。后期不再追肥, 其他管理措施同当地水平。 2结果分析 2.1不同处理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苗数,株高(cm),成熟期,落色,总穗棒数(个),有效穗棒数(个),每穗棒总粒数,每穗棒实粒数( 个),千粒重(g),产量(小区理论产量、实际产量kg/hm2); 2.2观察虫害发生率及其调查统计; 2.3田间取样测产,单收单晒,室内考种; 2.4影像记录;

含腐植酸复合肥料在玉米上的肥效试验

含腐植酸复合肥料在玉米上的肥效试验 作者:付翠丽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8年第8期 含腐植酸复合肥料是一种有机无机复混肥,具有养分全,肥效长,氮肥利用率高,改善土 壤环境,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为研究含腐植酸复合肥料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及施用方法, 并为推广含腐植酸复合肥料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安排,按照农业 部《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497—2002)的要求,特安排本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7年6月安排在睢县涧岗乡白寺岗村汤启明的承包田内。试验田块地处豫东平原,地势平坦,形状整齐,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土类为潮土,质地为轻壤。试验前耕 层土壤养分为:含有机质15.2 g/kg,含有效氮90.92 mg/kg,含速效磷(P2O5)14.62 mg/kg,含速效钾(K2O)215 mg/kg ,pH值7.65。前茬作物为小麦,每667 m2产量为570.0 kg。供 试作物为夏玉米,品种为洛单668。供试肥料为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含腐植酸复 合肥料。 (二)试验方法 本试验共设6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40 m2。 处理1:对照,不施氮肥,普通复合肥(0-6-8),每667 m2用量50 kg,磷钾肥总用量的70%作基肥(即35 kg),30%(即15 kg)大喇叭口期追肥。 处理2:常规施肥,普通复合肥(28-6-8),每667 m2用量50 kg,总用量的70%作基肥(即35 kg),30%(即15 kg)大喇叭口期追肥。 处理3:含腐植酸复合肥料(28-6-8),每667 m2用量50 kg,总用量的70%作基肥(即 35 kg), 30%(即15 kg)大喇叭口期追肥。 处理4:含腐植酸复合肥料(28-6-8)减量15%,每667 m2用量42.5 kg,总用量的70%作基肥(即29.75 kg),30%(即12.75 kg)大喇叭口期追肥。 处理5:含腐植酸复合肥料(28-6-8),每667 m2用量50 kg, 一次性作基肥施入。 处理6:腐植酸控释肥(28-6-8),含控释氮8%,每667 m2用量50 kg,一次性作基肥施入。 所有处理施用的肥料均由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统一提供。 试验田夏玉米于2017年6月8日播种,密度为4200株/667 m2,试验肥料基肥采取种肥同播方式分别按各处理要求施用量施入,8月3日大喇叭口期按各处理要求施用量追肥,6月18

“凹凸棒”矿化微量元素增效菌肥玉米田间试验效果评价报告

“凹凸棒”矿化微量元素增效菌肥玉米 田间试验效果评价报告 1试验来源和目的 根据黔东南州土肥站及贵州全福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要求,我单位安排在重金属镉污染的田块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开展施用“凹凸棒”矿化微量元素增效菌肥在玉米上同田对比试验,对土壤镉含量进行比较及分析,以达到改良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改善土壤结构、破除重茬板结,有效提高作物品质的目的。为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地块概况 试验安排在榕江县兴华乡高排村,田块基本情况见如表1。 表1 试验地基本情况调查表

2021年3月9日,在试验地田块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共采集耕层土壤(0-20cm)混合样品2个,于2021年4月至9月开展和实施田间试验。 2.2试验材料 “凹凸棒”矿化微量元素增效菌肥由贵州全福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该产品有效活菌数≧5亿、硅≧35%、钙镁铁锌硼≧10%、PAM保水剂适量、比表面积≧120%(m2/g)吸水率≧130%(g/100g)阳离子交换率≧12(mmol/100g),粒状。 西洋复合肥(贵州省息烽生产,N:P2O5:K2O =15:15:15),粒状。 玉米品种:垦玉999(四川垦丰种业有限公司) 2.3试验设计 试验在当地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进行,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玉米生产一致,种植方式是育苗定向移栽。种植规格为:0.66m×0.35m,亩2886株。 本试验设2个处理,不设重复,试验面积2.0亩。 处理1:常规施肥+移栽前施“凹凸棒”矿化微量元素增效菌肥160kg/亩;

处理2:移栽前施西洋复合肥(N:P2O5:K2O =15:15:15)70kg/亩的常规施肥。 3结果与分析 3.1样品采集 于2021年9月底玉米收获测产,随后采用五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送贵州大学化工及环境研究测试中心检测。 3.2常规施肥+移栽前施“凹凸棒”矿化微量元素增效菌肥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表2 不同处理对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处理 亩株 数 (株 ) 株高 (cm ) 穗位 高 (cm ) 总 粒数 (g ) 百 粒重 (g ) 理论 产量 (kg/ 亩) 12886 237 .2 71. 78 699 .8 28. 55 569.9 6 22886 219 .3 71. 16 63. 2 27. 65 539.8 (注:表中处理1为常规施肥+移栽前施“凹凸棒”矿化微量元素增效菌肥;处理2为常规施肥。以下表格同上)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1比处理2株高平均增加17.9cm,穗位高平均增加 0.62cm,百粒重增加0.9g,理论产量增加30.16kg/亩。说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8篇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8篇 第1篇示例: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 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而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施用适量的肥料则是 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玉米肥料的利用率, 降低浪费,是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探讨和提高玉米肥料的利用率,我们进行了田间试验。我们 在田间随机选择了几块相似的地块作为实验区,然后根据实验设计的 要求,在不同地块上施用不同种类和用量的玉米肥料。经过一季的玉 米种植生长周期后,我们对不同处理组的玉米产量以及养分吸收情况 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适量施用有 机肥料对提高玉米产量有明显的效果。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玉米 的产量和品质。合理施用化肥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不过, 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养分流失等问题,降低了玉米对肥料 的吸收利用率。 除了肥料的种类和用量,施肥的时间和方式也对玉米产量和肥料 利用率有着重要影响。针对不同的生长阶段,及时合理施肥,可以保 证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养分供应,提高产量和品质。根据土

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量,科学施肥技术也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 在本次田间试验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肥料施用不均匀、养分流失等问题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而且,由于土壤肥力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肥料利用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制定更合理科学的施肥方案,提高玉米肥料的利用率。 通过田间试验总结,我们对玉米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用量、科学施肥技术、及时合理施肥等是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探索更多有效的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方法,为我国农业生产贡献力量。 第2篇示例: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养分支持,尤其对氮、磷、钾等肥料需求量较大。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玉米肥料利用率进行了田间试验,并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是关于氮肥的利用率。氮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必需的元素,是构成叶绿素和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适量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但是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

玉米肥料效应试验分析报告

玉米肥料效应试验分析报告 玉米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对于 玉米产量的提升,则需要依赖于肥料的使用。本次试验旨在分析不同类型玉米肥料对玉米 产量的影响,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栽培方法和技术支持。 一、试验目的 通过实验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的玉米肥料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索最适合玉 米生长的肥料类型,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二、试验方法 1. 试验地点: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玉米种植基地进行试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 性和实用性。 2. 试验材料:在试验地点选用同一品种的玉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施用不同类型的 玉米肥料(有机肥、化肥、复合肥等),并设置对照组(不施肥)。 3.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化布局设计,将试验地块随机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设 置不同的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统一管理和维护试验地块,确保各个处理的条件 一致。 4. 数据采集:在生长季节内,对各处理区的玉米生长情况进行定期观测和数据采集,包括植株生长状况、叶片颜色、株高、产量等指标。 5. 数据处理: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各处理组的玉米产 量和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试验结果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观测和数据采集,得到了以下试验结果: 1. 生长情况对比:施用有机肥的玉米生长情况相对较好,株高较高,叶片颜色较翠绿;而对照组和化肥处理组的玉米生长情况相对较差,株高偏矮,叶片颜色较黄。 2. 产量对比:经过统计分析,施用有机肥处理组的玉米产量最高,也呈现出显著的 优势;化肥处理组的产量次之;而对照组的产量最低,表现出明显的差距。 3. 综合效应分析:通过对不同处理组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得出,有 机肥的施用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化肥次之,对照组的效果最差。 四、试验结论

玉米肥料效应试验分析报告

玉米肥料效应试验分析报告 作者:张淑玲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9期 张淑玲 做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为了收取各种农作物的数据,从而从根据品种,来测算用肥量、肥 料的比例、施肥的关键时间、和有效方法。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 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多次的试验,笔者可以掌握各种农作物的施肥最好的数据值、施肥时机、肥料配比数值和施肥方法。构建科学的作物施肥模型,为合理施肥和科学配方施肥提供准确的 依据。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1)供试品种:“豫玉22号”属中晚熟玉米品种、其主要优点是果穗较大,抗病能力强,中等以上肥力田块亩产750kg左右;是靖远县抗病、高产的沿河水地推广品种。 (2)肥料选择:氮肥选用刘化尿素纯N含量46.0%,磷肥选用白银“虎豹”牌颗粒磷肥 纯P含量12.0%,钾肥选用山东颗粒硫酸钾K2O含量33%。 2、试验方法 (1)试验方法:采用3因素4水平3415试验设计。 (2)试验设计标准:“3415”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5个处理。4个水平 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 ×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根据实验,靖远县最佳施肥水平确定为2水平试验设计,氮、磷、钾的2水平定为氮 24kg/亩、纯磷7.0kg/亩、纯钾9.0kg/亩,分别用尿素(46%)、普通过磷酸钙(12%)、硫酸 钾(33%)代替施入,其中氮肥15%基施,85%作追肥,磷、钾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试验地为南北走向,小区面积定为15×2.4=36m2,东西南北四周均为保护行,保护行宽为 1m。该地前茬为大田玉米,试验田周围作物也为玉米,试验设一次重复,小区长15m,宽2.4m,南北行向,小区自东向西排列。田间排列图如下: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 摘要:为了摸清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配方施肥养分的利用率现状,通过田间肥效试验,在常规施肥栽培条件下玉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肥料利用效率,为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测算工作提供数据。 关键词: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试验选择大坪街道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试验地,土壤为潴育性水稻土,肥力状况为中等,土壤理化性状为:ph值为7.83、有机质含量4 2.4g/kg、有效磷 17.1mg/kg、速效钾83mg/kg、碱解氮204mg/kg。试验地的海拔610m,经度为 107.986991°,纬度是28.640509°。种植方式为净作,前荏是蔬菜。 2.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万糯2000。供试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 3.试验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试验配方设计为亩施用量(n20kg、p2o58kg、 k2o14kg):处理1:无氮区(p2o58、k2o14);处理2:无磷区(n20、k2o14);处理3:无钾区(n20、p2o58);处理4:配方施肥区(n20、p2o58、k2o14);处理5:无肥区(空白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去租排列,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种植密度,每小区种植4行,每行24株,每小区种植96株。小区间走道宽40cm四周设置保护行。 浇水管理。氮肥用尿素、磷肥用普通过磷酸钙、钾肥用氯化钾,试验浇水按照氮肥20%、磷肥全部、钾肥70%做为底肥,氮肥20%并作加苗肥,氮肥20%第二次施肥,氮肥40%、钾肥30%在大喇叭期杀灭。 4.田间管理及记载。按试验设计要求2018年3月15日播种,3月31日进行移栽,行距3尺、窝距0.6尺均匀移栽。4月11日施第一次追肥并记载、5月9日施第二次追肥并记载、5月25日施第三次追肥并记载,6月27日进行小區理论测产,6月28日进行分区收获并测产。其他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全生育期104天。 5.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用excel表格展开数据处理,所用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养分含量+秸秆产量×秸秆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 作物养分稀释总量=产量×构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 肥料利用率=(全肥区作物养分吸收总量-缺素区作物养分吸收总量)/所施肥料中养分的总量×100% 二、结果与分析

田间肥效试验实施方案

田间肥效试验实施方案 一、试验目的。 田间肥效试验旨在验证不同施肥方案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农民提 供科学的施肥建议,提高农田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试验地点选择。 试验地点选择在典型的农田土壤中,覆盖不同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以保证试 验结果的普适性和可靠性。 三、试验设计。 1.不同施肥方案的设置,根据当地的农田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施肥方案,包 括化肥施用量、有机肥施用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式等。 2.试验区划划分,将试验地块按照相同土壤类型和地形条件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置相同的施肥方案,以保证试验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3.随机布置,在每个小区内随机布置不同的施肥处理,以排除地块内部的影响 因素,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四、试验操作。 1.施肥时间和方式,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期和需求,合理确定施肥时间和方式,保证肥料的有效利用。 2.施肥量控制,根据试验设计确定每个小区的施肥量,严格控制施肥量的准确 性和一致性。 3.管理措施,对试验地块进行统一的灌溉、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措施,保证 试验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五、数据采集。 1.生长数据,定期对试验作物进行生长调查,包括植株高度、叶面积、株重等 指标的测定。 2.产量数据,对试验作物的产量进行统一的收获和称重,记录每个小区的产量 数据。 3.土壤肥力数据,采集试验地块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含量的分析,为试 验结果的解释提供科学依据。 六、数据分析。 1.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不同施肥方案下的作物生长 指标和产量数据。 2.结果比较,对不同施肥方案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优的施肥方案,并提出科学的建议。 七、试验总结。 根据试验结果,对不同施肥方案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农民提供科学的施 肥建议,推广优质的施肥技术,提高农田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严谨执行,我们将获得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为农业生产 提供科学的施肥技术支持,促进农田肥料的高效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田间试验实施方案

田间试验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的。 田间试验是为了验证实验室研究结果在实际农田环境中的适用性和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次田间试验旨在测试新型肥料在不同作物种植中的效果,为农民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施肥方案。 二、试验设计。 1. 选址。 根据试验需要,选择土壤肥力较为平均的农田作为试验地点,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2. 作物选择。 根据当地主要种植作物和农民需求,选择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常见作物进行试验,以验证新型肥料在不同作物上的效果。 3. 试验组织。 将试验地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不同的处理组合,包括对照组、常规施肥组和新型肥料组,以及不同施肥量的处理组,以全面比较不同施肥方案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 施肥方案。 根据试验设计,制定详细的施肥方案,包括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等,确保每个处理组的施肥操作一致、规范。 三、实施步骤。 1. 土壤准备。

在实施试验前,对试验地的土壤进行全面检测,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为后续的试验设计提供依据。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和调整。 2. 试验布置。 根据试验设计,对试验地进行布置,设置好各个处理组的小区,并标明清晰的标识,以便后续的施肥和管理操作。 3. 施肥管理。 根据施肥方案,按时、按量进行施肥操作,注意施肥的均匀性和准确性,确保每个处理组的施肥操作一致。 4. 生长管理。 在试验过程中,对各个处理组的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定期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作物生长中的异常情况,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采集。 在作物生长期间,对各个处理组的产量、品质等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和记录,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提供依据。 四、实施要求。 1. 严格执行试验设计和施肥方案,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 做好试验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试验地的整洁和安全。 3. 做好试验记录和数据采集工作,确保试验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4. 在试验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异常情况,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 五、实施效果评价。

玉米肥料效应试验分析报告

玉米肥料效应试验分析报告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肥料配方和用量,提高 玉米产量。 二、试验方法 1. 地点:选择一块具有相似土壤类型和质地的田地作为试验田。 2. 设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 3. 处理:将6个处理分为对照组和5个不同肥料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不施肥料)、化肥处理组、有机肥处理组、复合肥处理组、生物肥料处理组和有机复合肥处理组。 4. 施肥:根据各组的处理,合理施加相应的肥料。 5. 观测指标:记录每个处理组的玉米株高、叶片数量、花序数量和产量等观测指 标。 6. 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试验结果 1. 玉米株高:化肥处理组、有机复合肥处理组和复合肥处理组的玉米株高显著高于 对照组和有机肥处理组,生物肥料处理组的玉米株高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2. 叶片数量:对照组和生物肥料处理组的叶片数量较少,化肥处理组、有机复合肥 处理组和复合肥处理组的叶片数量较多,其中有机复合肥处理组最多。 3. 花序数量:化肥处理组、有机复合肥处理组和复合肥处理组的花序数量显著高于 其他处理组,对照组和生物肥料处理组的花序数量较少。 4. 产量:有机复合肥处理组的玉米产量最高,复合肥处理组和化肥处理组次之,对 照组和生物肥料处理组的产量较低。 四、试验结论 1. 化肥处理组、有机复合肥处理组和复合肥处理组能有效提高玉米的生长状况,提 高了玉米株高、叶片数量和花序数量,增加了玉米产量。 2. 有机复合肥处理组的效果最好,通过合理的配方和用量,可以达到最佳的肥料效果。

3. 生物肥料处理组的效果相对较差,可能是由于该种肥料种类和施用量不适合玉米生长的原因。 4. 对照组和有机肥处理组的效果较差,说明玉米生长需要施加合适的化肥,纯有机肥料的效果较弱。 五、建议 1. 在种植玉米时,可以采用有机复合肥进行施肥,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增加产量,建议施用量可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进行调整。 2. 在使用生物肥料时,应选择适合玉米生长的种类和施用量,避免对玉米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3. 在使用有机肥料时,可以与化肥进行混合施用,以提高肥料的效果。 4. 进一步研究不同肥料组合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以找出更好的肥料配方和施用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