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质量检测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专题一质量检测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专题一质量检测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专题一质量检测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简化是歧途吗

苏培成

读古文不一定必须读繁体字,简化字同样可以用来写古文。如果说古书本来是用繁体字写的,一旦改为简化字就变了样,不再是古书了,这话不合乎事实。我们知道,《论语》这部书大约是在春秋末期开始编写,到了战国初期才写定。那时连楷书都还没有呢,更谈不到繁体字了。根据《汉书·艺文志》:汉武帝末年,鲁恭王为扩大自己的宫室,拆毁孔子的旧宅,在墙壁里发现秦始皇焚书时藏起来的《尚书》、《论语》、《礼记》等。这是战国时人用“古文”写在竹简上的,汉代的一般人已经不认识了。后来经过汉代的专家把“古文”改为汉代的隶书,这叫“隶古定”。后来的人又把隶书改为楷书,才流传下来,今天看到的繁体字本《论语》,早已不是古时的样子。如果要回到古代,就应该用战国“古文”,可是那样一来还有谁能认得呢?

其实,现代人读古书遇到的困难,不在于用简化字还是繁体字,难在古书用的是古代汉语。要能读懂古书不但要认识汉字,不管是繁体还是简体,更重要的是要懂古代汉语,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还包括古代文化知识等一大套学问,而这些学问绝非三五日就能学会的。《尚书·尧典》开头是“曰若稽古”,这四个字没有繁简体的分别,可是认识了这四个字还不能懂得它的意思。“若”,顺序,规律;“稽”,考。意思就是按着一定的规律考察历史,不是古人滑稽的意思。《诗经·豳风·七月》里有一句是“七月流火”,意思是说到了夏历七月大火星就偏了西,暑气将要退去,可是有的人却误解为七月的天气下了火似的十分炎热。魏晋以来有个俗语词叫“宁馨”,意思是“如此”、“这样”,可是有的人却误解为宁静温馨。这不是古书无情,故意与我们为难,而是因为语言文字是发展变化的,只知今而不知古,自然无法直接与古人沟通。可见能读懂古书是道高门槛,这道高门槛是在语言,不在文字。我们读上面引用的《论语·八佾》里的一段话,如果读不懂用简化字写的“三归”,改为繁体字的“三歸”照样读不懂。清代学者郭嵩焘著《养知书屋文集》卷一《释三归》说:“是所谓三归者,市租之常例之归之公者也。”可见“三归”指的是从民众

中收取的市租。很多人相信“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这是因为传世古文用的都是繁体字,其实如果有了简化字的古书,照样可以从中学习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历来有两种方式,就是直接继承和间接继承。直接继承是指由研究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来继承。他们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直接阅读古籍,并对古籍记载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吸收其中的精华,去除其中的糟粕。然后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写成深浅程度不一的著作,供社会上不同水平的读者阅读。间接继承是指通过阅读由专家学者对传世古籍进行整理、编选、注释、今译和分析写出的各种著作来继承。

绝大多数人是通过间接继承的方式来学习传统文化的。都来搞直接继承不更好吗?那样做既没有必要,又没有可能。全体人民都去研究文字、音韵、训诂,都去读古书,都不去生产,社会怎么发展?只认识繁体字并不能直接去读古书、去继承传统文化。

简化字比繁体字效率高,好学好用,可是有些人的想法,为了能读古书,要放弃简化字回归繁体字。要明白认识繁体字的人并不等于就能读古书。如果放弃简化字、回归繁体字,结果是不但丢了简化字,而且古书照样读不懂,这不是两头落空吗?

(摘编自2009年第6期《语言文字》)

1.下面是有关汉字简化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简化字写古文,不会使古文变了样,因为简化字并没有改变古文内容,同样可

以用来写古文。

B.如果有了简化字写的古书,照样可以从中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去读古书,

去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C.简化字比繁体字效率高,好学好用,如果放弃简化字,回归繁体字,就会两头落

空。

D.我们现在认识的繁体字本《论语》,实际上就是战国时的“古文”,不简化谁也不

认得的。

解析:现在的繁体字本《论语》不是战国时的“古文”,而是楷书。

答案:D

2.下面例子不符合古代汉语意思的一项是( )

A.《尚书·尧典》开头的“曰若稽古”,“若”,就是顺序、规律的意思;“稽”,

就是考证、考察的意思。即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考察历史。

B.《诗经·豳风·七月》里的“七月流火”,是说到了夏历七月,大火星就偏了西,

暑气将要退去,天气就要转凉了。

C.魏晋以来有个俗语词叫“宁馨”,表面看是“宁静温馨”的意思,实际上,“宁”

当“如”当“这”讲,“馨”当“此”当“样”讲,就是“如此”、“这样”的

意思。

D.《论语·八佾》中的“管氏有三归”,这里“三归”的意思是指“市租之常例之

归之公者也”,也即从民众中收取的市租。

解析:不能拆开单独一一解释。

答案:C

3.根据文章内容,下面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懂古文并不容易,它的门槛很高,这里既包括古代文字,又包括古代语言,不

弄懂弄通它们,我们就无法与古人沟通。

B.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读古文不一定读繁体字,用简化字同样可以

来写古文。

C.我们在读古文时遇到的困难,主要不是在简化字还是繁体字等古文字上,而是难

在古书用的古代汉语上。

D.要想读懂古汉语,直接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对古籍记载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包

括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还包括古代文化常识等学问。

解析:不包括“古代文字”。

答案:A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批评与艺术市场

几乎每一位谈论中国艺术市场的人士,都会把艺术批评作为市场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还会认为著名的、有话语权的艺术批评家的言论能够决定和左右一个艺术家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作品的销售价格。

无论是传统中国画,还是现代绘画和当代艺术,当代的艺术批评给予了深刻细致的关注。各地艺术批评家们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对艺术作品与思想的剖析已经涉及大大小小的艺术创作活动,那些真正表现优秀和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作品都必然会引起批评家们的关注。

但是批评不是万能的。批评首先应当是学术的,只有真正学术的艺术批评才是开启优秀艺术品的思想之匙。对于艺术批评能够影响作品市场交易观点的论据,实质上是一些艺术史论工作者对名家作品的鉴赏评价,以及对个别艺术家作品与创作试图予以定位的剖析解构,这些批评的文句语言与行文结构已经逐渐形成格式化的相似特征,谈不上有什么艺术和思想的标准。

因此,对于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市场,必须首先为批评正名才行。

真正的艺术批评只会看重优秀的艺术创作,决不会把平庸的作品推到大众之中去,更不能把庸俗的艺术作品介绍给艺术品收藏人士;批评家之间的观点差异会有助于人们从

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了解一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

艺术批评必须是纯学术的,不可能也做不到为了某种商业的目的或人情师承关系,运用艺术批评来推动或压制一个艺术家作品的交易买卖。只是在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买卖双方只看重名家的身份、名气,而不考虑作品本身,也不去关注在将来市场走红的作品。所以艺术批评家们应当担当起后者的这份责任。

随着国外艺术机构、买家和收藏家对于国内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艺术家也倾向于相信艺术批评是艺术品走向市场交易的桥梁,批评家们也乐于在艺术品交易中担任这种交易顾问和艺术品估值的角色。

目前越来越多的艺术批评家们倾向于把自己当做一个职业,把艺术批评作为艺术市场的一个环节,或是一个首要的先行步骤。批评家们更多地转向艺术策展,组织艺术展览活动或为艺术家展览撰写前言,已经蔓延成为批评家的生存状态和获得收入的主要路径。这就是批评家们纷纷走向“出台”的戏言。

批评家属于学术的才对,市场的应该是属于策展人、艺术代理人。批评家的观点要坚持自己的艺术标准,坚持自己的艺术眼光;批评家要能以敏锐的智慧纵观当代中国的艺术创作与发展,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去剖析一个艺术家作品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艺术家的认同和尊重,才能推动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发展,艺术品投资人士才会有信任。

1.本文关于“艺术批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批评能够决定和左右艺术家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作品的销售价

格。

B.艺术批评应该针对那些真正表现优秀和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作品。

C.艺术批评能够影响作品市场交易,因而也越来越有了功利色彩。

D.艺术批评的观点差异会有助于人们多角度多方面地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

作。

解析:原文首段有“著名的、有话语权的艺术批评家的言论能够决定和左右一个艺术家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作品的销售价格”,可见并不是所有的艺术批评都能如此。该项犯了绝对化的毛病,夸大了艺术批评的作用。

答案:A

2.对“艺术批评与艺术市场的关系”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艺术批评是艺术市场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推动艺术市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B.在当下,因为艺术批评偏离了学术,导致艺术品市场的买卖双方只看重名家的身

份、名气,而不考虑作品本身,也不去关注在将来市场走红的作品。

C.运用艺术批评来推动或压制一个艺术家作品的交易买卖的行为,会随着国外艺术

机构、买家和收藏家对于国内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得到

缓解。

D.目前,艺术家倾向于相信艺术批评是艺术品走向市场交易的桥梁,批评家们也乐

于在艺术品交易中担任这种交易顾问和艺术品估值的角色。

解析:从原文第六段“艺术批评必须是纯学术的,不可能也做不到……运用艺术批评来推动或压制一个艺术家作品的交易买卖”来看,C项中的“……的行为”属无中生有,原文并无此意。

答案:C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就当今的中国艺术批评在艺术家和艺术市场中担任的角色,提出了为艺术批

评正名的见解。

B.艺术批评家们应当担当起考虑作品本身且关注在将来市场走红的作品的责任,不

能只看重名家的身份、名气。

C.目前越来越多的艺术批评家们倾向于把自己当做一个职业,把艺术批评作为艺术

市场的一个环节,这成为批评家的生存状态和获得收入的主要路径。

D.批评家只要坚持自己的艺术标准,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去剖析一个艺术作品的思想

内涵,就能得到艺术家的认同和尊重以及艺术品投资人士的信任。

解析:原文末段有“只有这样,才能……”,D项的“只要……就”改变了原文的逻辑事理关系。

答案:D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作为认知模式的“PK”

PK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五四时期“废文言、兴白话”,改换了一种意识形态;十六世纪欧洲印刷语言的使用,推动了民族的想象性建构。今天PK在媒体中过度繁盛,也已经超出了文化事件的X畴,开始在思想的层面发挥作用。这就是令人忧虑的PK认知模式的形成。

这种认知模式首先设置了一种紧X情境。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神经在连续刺激中日渐麻痹。只有比紧X更紧X、比激烈更激烈的情境才能够留住人们挑剔的视线,PK正是这种情境的鲜明符号。媒体中诸种乔装打扮的PK,就像将黄飞鸿的“擂台赛”挪移到大众媒体上,将紧X的对决经由现代媒体多层次、高密度的信息渠道展现在更多人的面前,获取了最大化的看客的关注。

PK的表演性与娱乐性,注定了PK是一件公开而招摇的事。一看到这个字眼,就好似听到了“快来看呀——”的吆喝声。循声而去,紧X激烈的场面正在眼前铺展。

这种认知模式预设了结果水落石出的一刻即将收获的精神快慰。今天,阅读内容

变为浏览标题,看重结果轻视程序,人们总是行色匆匆,迫不及待。他们需要结果水落石出,需要胜负立见分晓,需要用斩钉截铁的判决抚慰等待的焦躁不安。而PK中的你死我活,不仅营造了一种紧X情境,更预售了一种水落石出时的精神快慰。实际上,这也反映了社会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心态。

这种认知模式更蕴涵着一种意在解构的娱乐化冲动。选秀的娱乐性抹平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成为一种由媒体与平民合力打造的艺术亚文化。其中PK环节奉行的全渠道全民投票规则,只取悦于注意力经济,而与艺术标准相去甚远。这样的PK,恰好迎合了在经济繁荣而话语贫困时代必须释放的解构欲望——解构权威、解构经典、解构主流意识形态。而在大众媒体上,PK的频繁出场,正是这种解构欲望的延伸。因而,媒体在哪里使用了PK,哪里就很可能存有解构欲望的心理市场。同时,越是权威的、经典的和主流的事物,越是在PK模式的认知中幻化出更强烈的娱乐化效果。这一点,也许是PK认知模式中最为隐秘的特点。

(材料来自《读书》2008年第1期)

1.对作为认知模式的“PK”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PK的过度繁盛,在当今中国,不仅仅是文化事件,也已经在思想层面上发挥了它

的作用。

B.在这个生活节奏日趋紧X的社会生活中,PK已经成为能留住大众视线的鲜明符号。

C.表演性和娱乐性是PK与生俱来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公开和引人注目的个性。

D.PK已成为一种由媒体与老百姓共同经营打造的艺术亚文化,在当今社会正风光无

限。

解析:根据原文第四段可知,成为“艺术亚文化”的是“选秀”。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词句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媒体中诸种乔装打扮的PK,就像将黄飞鸿……”中的“乔装打扮”指的是媒体

对PK进行“包装”,其目的是想弱化PK本身的残酷性,使之能以温和而美好的

面貌出现。

B.“将紧X的对决……获取了最大化的看客的关注”中的“看客”是作者对喜欢看PK

的观众的称呼,较形象地表现了注意力经济下社会大众看重表象且没有持久关注

点的特征。

C.“一看到这个字眼,就好似听到了‘快来看呀——’的吆喝声”表现了PK的通俗

化和大众化,是作者对PK的唯一优点的肯定。

D.“而PK中的你死我活……更预售了一种水落石出时的精神快慰”中的“预售”生

动地说明了PK的商业本性,也表明了它像空头支票一样难以兑现的特点。

解析:A项,“其目的”是想让PK更吸引人,而不是“弱化PK本身的残酷性”;C 项,作者并不认为这是“PK的唯一优点”;D项,“像空头支票一样难以兑现”在文中没有提及。

答案:B

3.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举五四时期“废文言、兴白话”及十六世纪欧洲印刷语言的使用的例子,

是想说明作为语言现象的PK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B.文章条理清晰,由浅入深,从设置情境、预设结果、意在解构三个方面分析了PK

的表现及蕴涵的社会心理。

C.按作者的观点,社会经济繁荣和话语贫困的时代会产生解构欲望,而各种各样的

PK正好给这种欲望提供了较理想的表演平台。

D.文章用词准确,行文活泼,使“PK”形神俱备;作者眼光独到,分析充分,对“PK”

见解深刻。文章有较强的可读性,也具有严谨的学术性。

解析:原文第四段中说,奉行“全渠道全民投票规则,只取悦于注意力经济,而与艺术标准相去甚远”的PK“恰好迎合了在经济繁荣而话语贫困时代必须释放的解构欲望”,而不是“各种各样的PK”。

答案:C

专题综合测试5

专题综合测试(五)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京大学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到1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 406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属于国内首创的有981项。这表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发展 C.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D.科技工作者具有非凡创造力 解析:根据干时间“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分析,此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题干现象是“大跃进”在科技领域的表现,因此应选C项。 答案:C 2.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解析:从题干中“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信息可知毛泽东主张学术方面“百家争鸣”。故A项正确。

3.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解析:材料“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这说明要让不同的学术问题相互争鸣,不在学术问题上搞集中统一,这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故选A项。 答案:A 4.1961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 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政策 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 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可以看出这体现了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故A项正确。

五年级语文线上质量检测试卷

2020 年春五年级语文学科线上检测试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 分) 、看拼音,写词语。 (4 分) 很快抓到了潜逃在外的犯罪嫌疑人。 2. 小溪里的水真清啊,像一面明晃晃 .( hu?ng hu àng ) 的水草在溪水中晃.(hu ǎng hu àng )动着,为小溪增添了几许灵动。 3. “我可不是被吓.( hè xi à)大的,你别在这装模作样地恐吓.(hè xi à)我”。 4. 武松在江湖上漂泊.(bó p ō)了很久,最后来到了水泊.(bó p ō) 梁山。。 三、词语积累与运用。 (16 分) 1. 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 8 分) )饮( )尽 半夜( )( ) 一( )见( ) h ú di é zhu ān x īn gu? j ì d ù qi ān z ì b ēng d ài ch àn d?u s ū ru?n 二、用“ ---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 分) 1. 根据当事人提供.( gōng g òng )的供. g ōng g òng) 词,公安机关 的镜子,碧绿

)机()算肃然()()情不()()1)画横线的词语中“然”的意思是 A. ??的样子。 B. 对,是。 C. 这样,如此。 D. 以为对,答应。 (2)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的词语是,由这个词语我想到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3)他头脑清楚,思维能力又强,分析问题往往。 2. 下列词语的构成方式与“食草木”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 采山花 B. 觅树果 C. 饮涧泉 D. 传世宝 3.歇后语“孔夫子搬家”的后半句是()(2 分) A. 净是输(书) B. 开动(冻)了 C. 无(吴)D名(鸣)声在外 4.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4 分) (1)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往菜上浇,()拿着水瓢,把水往天空扬。 (2)()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永远忘不掉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3)一个中国人,()在怎样的境遇里,()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心里很妒忌。 四。句子改写。(22分)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为陈述句) 2、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改为反问句)

专题质量检测语文

专题一质量检测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简化是歧途吗 苏培成读古文不一定必须读繁体字,简化字同样可以用来写古文。如果说古书本来是用繁体字写的,一旦改为简化字就变

了样,不再是古书了,这话不合乎事实。我们知道,《论语》这部书大约是在春秋末期开始编写,到了战国初期才写定。那时连楷书都还没有呢,更谈不到繁体字了。根据《汉书·艺文志》:汉武帝末年,鲁恭王为扩大自己的宫室,拆毁孔子的旧宅,在墙壁里发现秦始皇焚书时藏起来的《尚书》、《论语》、《礼记》等。这是战国时人用“古文”写在竹简上的,汉代的一般人已经不认识了。后来经过汉代的专家把“古文”改为汉代的隶书,这叫“隶古定”。后来的人又把隶书改为楷书,才流传下来,今天看到的繁体字本《论语》,早已不是古时的样子。如果要回到古代,就应该用战国“古文”,可是那样一来还有谁能认得呢? 其实,现代人读古书遇到的困难,不在于用简化字还是繁体字,难在古书用的是古代汉语。要能读懂古书不但要认识汉字,不管是繁体还是简体,更重要的是要懂古代汉语,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还包括古代文化知识

等一大套学问,而这些学问绝非三五日就能学会的。《尚书·尧典》开头是“曰若稽古”,这四个字没有繁简体的分别,可是认识了这四个字还不能懂得它的意思。“若”,顺序,规律;“稽”,考。意思就是按着一定的规律考察历史,不是古人滑稽的意思。《诗经·豳风·七月》里有一句是“七月流火”,意思是说到了夏历七月大火星就偏了西,暑气将要退去,可是有的人却误解为七月的天气下了火似的十分炎热。魏晋以来有个俗语词叫“宁馨”,意思是“如此”、“这样”,可是有的人却误解为宁静温馨。这不是古书无情,故意与我们为难,而是因为语言文字是发展变化的,只知今而不知古,自然无法直接与古人沟通。可见能读懂古书是道高门槛,这道高门槛是在语言,不在文字。我们读上面引用的《论语·八佾》里的一段话,如果读不懂用简化字写的“三归”,改为繁体字的“三歸”照样读不懂。清代学者郭嵩焘著《养知书屋文集》卷一《释三归》说:“是所谓三归者,

专题4 专题综合检测

政治选修2专题4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经济政策满足了劳动者的利益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这说明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经济意义有()A。巩固了工农联盟 B.恢复了国民经济 C.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D。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解析:本题考查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经济意义。A项是其政治意义。C、D两项不符合题意。只有B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B 2。斯大林关于经济规律和国家制定经济计划的关系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规律是可以创造的 B.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D.正是由于存在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才使得国家计划机关有可能去正确地计划社会生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斯大林关于经济规律和国家制定经济计划的关系的认识。A项表述错误。B、C两项没有体现二者的关系。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在斯大林看来,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高级赢利的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此看法最恰当的是() A.其观点是正确的 B。其观点是错误的 C.在一定条件下正确,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也更重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D。表明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 解析:对斯大林观点的认识应采取辩证的态度,既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只有C 项是最恰当的。

答案:C 4。斯大林在1929年12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斯大林“抛开”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C.颁布1936年宪法 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 解析:苏俄最初实行新经济政策,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但当苏俄(联)的经济逐渐恢复的时候,苏联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为加速实现工业化创造条件。 答案:B 5。“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毛泽东这段话表明我国当时() A。以俄为师 B.以苏为鉴 C.与苏联结盟D。与苏联矛盾激化 解析:毛泽东的这段话是在苏联暴露出一些问题后在《论十大关系》中讲的,表明我国当时“以苏为鉴”。 答案:B 6.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党内和国内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遇到严峻的挑战.我党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性,在对待苏联经验的态度问题上,开始由“以俄为师”转为“以苏为鉴”,这种转变的目的是() A。抛弃苏联经验,走自己的路 B.更好地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避免“苏联模式”中的问题,少走弯路 C.指导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A项“抛弃苏联经验,走自己的路”是不正确的,因为苏联模式还有借鉴意义;C项也是错误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认识,应排除D 项。故选B项。 答案:B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五)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质量检测(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a+、CO2、葡萄糖、血浆蛋白、尿素、激素、抗体、H2O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健康的人一次吃过咸食物致血浆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 C.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等 解析:抗体、激素及人体细胞代谢所需营养成分及代谢废物均可成为内环境成分,A正确;血浆渗透压过低时可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可形成组织液,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可形成淋巴,C正确;水盐平衡的调节、pH的调节及血糖的调节等均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正确。 答案: B 2.(2017·云南昆明一中三模)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和垂体都是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 B.激素、神经递质和酶均作用于特定分子 C.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均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解析: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D错误。 答案: D 3.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饥饿状态下,胰岛B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分泌的激素使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的速度加快 B.血糖浓度过高时,葡萄糖会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过低时,肝糖原和肌糖原会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维持血糖的平衡 C.能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 D.血糖平衡的调节与多种激素有关,神经系统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解析: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C项正确。饥饿状态下,胰岛A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A项错误;血糖浓度过低时,肝糖原会分解成葡萄糖,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B项错误;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可通过调控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项错误。 答案: C 4.(2017·福建莆田高三模拟)下图表示人体内两种类型的分泌腺,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福建省九地市2018届中考语文质检试卷分类汇编:_议论文阅读专题有答案

议论文阅读 (2018.莆田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阅读旅程中拥有“心力量” 朱永新 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伟大的书,本身就同时拥有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的力量。物质的发展永远会受到各种制约,精神的蓬勃才是不竭的源泉。毫无疑问,阅读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智慧。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社会需要诚信,人们需要信仰。读书会让人知道世界的深奥,会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础。阅读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创新创造。好的书会让我们更年轻、更有活力。读书,应该是一种挑战,向未知世界同时向自己智力的一种挑战。虽然批评式的阅读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不过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中的缺点与错误,而是为了创新创造。尤其对于研究问题与建构理论而言,阅读应该以学其所长为主。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探索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近视”“老花”等原因,或者“粗心”“马虎”等心理,让我们无法清晰把握这个世界。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反思自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本书里,每个读者所读到的,所汲取的,都带有个人色彩。每个真正用心阅读的人,总是能够在书中找到自己,从而通过行动,去寻找有意义的人生。 当然,读书需要循序渐进。不同的书会组成一个自然的阶梯,引导我们去攀登思想与智慧的高峰。所以,当我们被一本书阻拦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可以寻找另外更合适的书作为再次攀越这本书的阶梯。 没能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不妨从现在开始行动。即使不能以书为友,也应对阅读的好处有所了解,对爱书人、读书人保持尊敬。我们的古人对于书籍、阅读、读书人,都是尊敬的。在古代,连有字的纸张也不能随便乱扔。对这些保持必要的尊敬,本身就是对文化的尊敬,是一种修养。 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提高标准。读书也是思维与智力的体操。如果不能读一些有挑战性的书、能够刺激自我超越的书,很难有真正的成长。跳一跳才能摘智慧之果。同时还要注意读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在朱子24字读书法中,熟读精思是最主要内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是很难真正把握书中精髓的,正如饮食,只有细嚼慢咽才能有补于身体。 虽然,现在很多人说书价贵,但毕竟还有公共图书馆和网上阅读等途径,对于想读书的人来说,不会因为没有钱而不去读书。把阅读当作像吃饭、睡觉一样的基本需要与日常习惯,对财力的要求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读书,不是无奈的选择,不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光阴。最伟大的知识总是藏在最伟大的著作中,只有通过我们的阅读才能转化为力量。 以阅读重建心态,从而拥有“心力量”,必然创造新未来。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4 专题综合检测(三)

专题综合检测(三)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张家界一中月考)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魏源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表明() A.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B.“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 C.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 D.华夷观念被打破 解析:选B。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仍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但魏源在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反映出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的长处,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故B项正确。 2.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解析:选A。材料中魏源对西方人的评价,以及对西方人称呼由“夷”到“洋”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人态度的转变,这源于对西方了解的不断增多和深入。 3.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一次,他在游孔林时说道:“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其背景最可能是() 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B.“中体西用”思潮兴起 C.“托古改制”思想产生D.“尊孔复古”思潮泛滥 解析:选B。“师夷长技”思想萌发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李鸿章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故A项错误;据材料“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即“中体西用”思潮兴起,故B项正确;“托古改制”思想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故C项错误;“尊孔复古”思潮是袁世凯提出的,故D项错误。

专题质量检测(三)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1·皖南八校联考)已知两个单位向量e 1,e 2的夹角为θ,则下列结论不. 正确的是 ( ) A .e 1在e 2方向上的投影为cos θ B .e 21=e 22 C .(e 1+e 2)⊥(e 1-e 2) D .e 1·e 2=1 解析:e 1·e 2=|e 1||e 2|cos θ=cos θ,故D 不成立. 答案:D 2.已知sin(π-α)=-2sin(π 2+α),则sin α·cos α=( ) A.2 5 B .-2 5 C.25或-2 5 D .-15 解析:由于sin(π-α)=-2sin(π 2+α)?sin α=-2cos α,又sin 2α+cos 2α=1,所以cos 2α =15 , 则sin αcos α=-2cos 2α=-2 5. 答案:B 3.对于任何α,β∈(0,π 2),sin(α+β)与sin α+sin β的大小关系是( ) A .sin(α+β)>sin α+sin β B .sin(α+β)

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六 法律救济专题综合检测(六) 新人教版选修5

专题综合检测(六)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仲裁这种解决纠纷的方式,既不同于民间调解解决纠纷的方式,也不同于诉讼解决纠纷的方式,它的显著特点是( ) ①自愿性②民间性③平等性④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D。仲裁是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后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进行裁判,并作出对争议双方均产生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不具有平等性特点,应排除③。 2.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从传统的农耕社会进化为具有现代意义的法治社会。人们很自然地把诉讼作为实现权利价值的选择,司法途径不仅成为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而且被作为第一甚至是唯一的选择。关于诉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②起诉是迈向诉讼程序的第一步③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都以立案为起点④诉讼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开庭审理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B。③说法不正确,应排除。 3.金某驾驶汽车经过渡海新村5号楼时,突然有一花盆从楼上坠下,当即将金某驾驶的车的挡风玻璃砸碎,金某的脸部因此受伤。事后,金某与房主赵某交涉赔偿事宜,但赵某矢口否认上述事实。金某随后诉至法院。关于本案的举证责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案举证责任倒置,因此金某对于本案不负任何证明责任 B.赵某应当证明他对于侵权行为的发生没有过错 C.金某应当证明赵某对侵权行为的发生有主观过错 D.赵某应当证明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答案:B 4.葛老汉平整宅基地时用推土机把邻居王大妈家宅基地的一角推掉十余立方米土方,推出的位置占为己有。王大妈多次要求葛老汉退还多推出的地方,村干部也屡次做工作,都被

2018年高中化学选修五常见的烃专题质量检测含解析

专题质量检测(三)常见的烃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 ) .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 .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 .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主要途径 解析:选石油裂化目的是获得更多的轻质液体燃料,如汽油,裂解的目的主要是获得小分子气态烃,如乙烯,错误。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错误。项正确。煤制煤气是焦炭与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有机物的分子式为,经测定数据表明,分子中除含苯环外不再含有其他环状结构,且苯环上只有两个侧链(分别是—和—),符合此条件的烃的结构有( ) .种.种 .种.种 解析:选因为苯环上只有两个侧链的形式有邻、间、对种;—是种,—是种。故该烃的结构有种。 .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下列过程与加成反应无关的是( ) .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裂化汽油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乙醇 .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纯净的一氯乙烷 解析:选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水层颜色变浅是由于溴在苯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是苯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的原因。 .下列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解析:选中的甲基正好在萘环平面上;看中号碳在左边苯环平 面内,号碳在右边苯环平面内,而号碳和号碳都有四个单键而呈四面体结构,即两平面不可能是同一平面;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中碳碳叁键所在的直线结构中两个碳碳单键转动可以使两苯平面共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质量检测

必修五第一专题质量检测 第I卷(共60 分) 一、检阅自己的家底:(完成1—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浩瀚(hàn)红缯(zèng)乳媪(yùn)白泠泠(líng)B.狭隘(ài) 醴酪(1uò) 疱(pào)疹异曲(qū)同工 C.瓤肉(ráng)锦囊(náng)浩淼(miǎo)懊丧(sàng) D.蛊(gǔ)惑紫绡(xiāo) 伺(sì)机凝眸(móu)星宿2.下列加点熟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法国电信旗下子公司宣布将加强与中国通信设备商的合作。无独有偶,在全球处一流地位的商沃达丰运营商已经频繁地向中国的3G终端厂商抛出橄榄枝。 B.所谓的“苏醒的秦代军团”的兵马俑展的800多件展品全是粗糙的仿制品,兵马俑尺寸严重失调,而翻拍的201幅画册更是质量低劣,令人不忍卒读。 C.虽然人们对“打折商品不予退换”等“准霸王条款”的讨伐声从未间断过,但这一条款一直以来依然被不少商家当成“挡箭牌”。 D.今年5月,方正科技推出了“望子成龙”PC台式机,花3199元就能给孩子买到一款既能练习主流应用、又能辅助学习的电脑,这让消费者拍手称快!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上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B.青年大学生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学习社会科学、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十分必要。 C.校友向学校图书馆赠送了大批图书,不仅有世界名著、科普书籍,还有一些长篇小说。 D.当今文坛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随波逐流、媚俗竞利的现状。 4.下列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鸟类研究》《生物学碎锦》等著作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作为写作对象,把科学、历史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B.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1921年与X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著有短篇小说集《稻草人》《倪焕之》等。 C.周晓枫是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上帝的隐语》《鸟群》等。 D.达尔文是英国伟大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5.可以依次填写在下面横线上的恰当词语组合是: (1)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收集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2)以“基因图”作为生活中饮食起居的“参考书”,使我们的生活方法和生活环境与我们的基因更为(和谐和睦),这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的寿命。 (3)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种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 (4)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埋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A、收集和谐种植埋没 B、搜集和谐种植湮没 C、收集和睦湮没移植 D、搜集和谐移植湮没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够煞宙斯盾系统威风的武器还是有的。________不说能够“来无踪,去无影”的潜艇和隐身飞机,_______拿宙斯盾系统的死对头——返航导弹来说,_______同时具备速度和电子欺骗两大手段,________能穿透宙斯盾的防御圈。 A.如果那么不但且 B.虽然但是只有才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 专题5专题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 1.破译生物基因组DNA的遗传信息进行基因操作时,首先要提取细胞核DNA。下列不.适宜作为提取DNA的实验材料的是() A.鸡血细胞B.蛙的红细胞 C.人的成熟红细胞D.菜花 解析:选C。DNA主要分布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而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故无DNA,因而不能用人的成熟红细胞作为提取DNA的实验材料。 2.在下列图示中,可以正确反映DNA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之间关系的是() 解析:选C。在NaCl溶液的浓度为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小,而蛋白质的溶解度较大;NaCl 溶液的浓度高于或低于0.14 mol/L时,随着其浓度的升高或降低,DNA的溶解度都会逐渐增大。 3.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水解而使染色质中的DNA分离出来,下列药品可达到上述同一目的的是() A.蒸馏水B.NaCl溶液 C.NaOH溶液D.盐酸 答案:B 4.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有两次DNA沉淀析出: ①DNA在NaCl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溶解度最低;②DNA在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中能够沉淀析出。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A.两次都是①B.两次都是② C.第一次是①,第二次是②D.第一次是②,第二次是① 解析:选C。DNA在0.14 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而高于或低于这一浓度,DNA在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都会增大;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这样DNA 就可以沉淀析出。 5.在研究DNA的基因样本前,采集来的血样需要蛋白水解酶处理,然后用有机溶剂除去蛋白质。用蛋白水解酶处理血样的目的是() A.除去血浆中的蛋白质 B.除去染色体上的蛋白质 C.除去血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D.除去血细胞中的所有的蛋白质,使DNA释放,便于进一步提纯 解析:选D。蛋白水解酶简称蛋白酶,能够催化多肽或蛋白质水解,所以这种酶可以分解血细

专题质量检测试题

授课提示:对应专题质量检测(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45分) 1.(2010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 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D.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 解析: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两者所在空间不同,A项错误;B项中两种腺体均合成蛋白质类的酶,涉及蛋白质的分泌,因此高尔基体数量较多;核孔是酶、RNA等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从消化道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其转运到血浆或淋巴中,因此细胞两端对物质的主动运输较为旺盛,线粒体较多。 答案:A 2.(2009年高考江苏卷)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 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 ④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①卵细胞体积较大,主要是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其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④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正确选项为B。 答案:B 3.(2009年高考北京理综)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被具有识别作用,故A项叙述正确;细胞膜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需要的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以主动运输或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即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故B项叙述正确;细胞膜外侧含有糖被、激素受体蛋白、载体等,而细胞膜内侧含有多种酶等蛋白质,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故C项叙述正确;载体蛋白是贯穿于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中的蛋白质,故D项叙述错

高中语文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设计与解析

高中语文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设计与解析 导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按王国维的观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唐诗、宋词、元曲各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到了明代,找不出这个文学高峰了,但“清言”可以说是一个被人忽视的明代的文学现象。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它是在唐诗、宋词、元曲的意境高峰之后的蹊径。文学的表达形式必须嬗变,因为后人再也达不到唐诗、宋词那样的高峰了,他们必须寻求另一条路子。明代的文人,对清言的写作曾风行一时,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菜根谭》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 时至明代,诗之所以衰退了,因为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尽管还有很多人写诗,但再也写不出好像前人那样的好诗来了。明代的文人把这种诗歌的审美意境用清言来表现,反而达到了另一审美高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学的奇迹。《菜根谭》的意境审美很大程度上可以与唐诗媲美。唐诗的题材风格多样,构成唐诗绚丽的景观,但真正能够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一部分诗。如果我们注意到《菜根谭》的意境,在大自然的取材中,它完全可以涵盖唐诗意境,所不同的是,唐诗意境多为自然画面的呈现,而《菜根谭》的意境在于一种心灵的设计,是为尘世疲惫之人勘测的一个心灵憩园,像一个深山里的禅境,让人洗净尘焰。这种意境比唐诗意境更接近人的心灵。“机息心清,月到风来”是《菜根谭》最有味的句子,机就是“心机”,一个人把心机抛却,心灵自然澄澈。 《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中国有书,教育人的书多,关怀

人的书少,《菜根谭》是一部关怀人的书。它告诉你在一个物欲纷扰的世界如何以自己的心志去生活。它给生命设计了一种美好境界。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人在精神上没有禁锢,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开明的时代,唐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的精神。唐诗的意境是天然的,代表那个时代文人们的心境,他们自身很容易被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丽融入和陶醉。而明代是一个专制统治最黑暗的时代,没有汉代的人才规则,没有唐代的开明,又没有宋代的品味。沉闷压抑,所以社会特别浮躁。我们从《菜根谭》里可以发现,那个时代对名利的炽热使其他人性全部泯灭,功名利禄,把人全部物质化和铜臭化了。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那种渴望解脱、寻求生命和生活真谛的愿望可想而知。所以《菜根谭》的意境,不像唐诗意境那种天然,而是一种追求和设计,也可以说是对功名利禄的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作者特别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他设计的就是这样的意境,山谷、白云、清风、月色,都带有一种脱离尘嚣的禅境,所以这种意境比唐诗中的那种自然境界更有魅力,更令人向往。读《菜根谭》让人不能释卷,一草一木,一山一谷,一鸟一林,都能把人带入一种空谷般的意境,这种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菜根谭》,诞生在这一时代,都是必然的。 (摘自香港《文汇报》,标题为《的意境》,作者李业成) 1.下列关于“清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其审美意境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视。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五专题综合检测含解析

专题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广东东莞高三三调)“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材料主要说明( ) A.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B.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C.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 D.“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2.(2018东北三省三校高三联考)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 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 ) 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 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 C.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 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3.(2018安徽宣城高三二调)1932—1933年,乌克兰发生粮荒,斯大林动用警察、国家安全机构强行征粮,致使乌克兰地区约400万人因缺粮而死亡。对此苏联政府不但不予以粮食援助,而是继续向该地区征粮。斯大林此举旨在( ) A.备战反法西斯战争 B.保证工业化的优先发展 C.消除城乡之间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之路 4.(2018安徽马鞍山高三质检)1970年苏联著名学者萨哈洛夫公开发表呼吁书,认为“(我们)所处的困境的根源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源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在斯大林时期已制定、至今仍未被废除的公共行为的准则。”由此可知,该学者( ) A.对斯大林持完全否定观点 B.呼吁中央实行民主决策 C.对困境根源没有清晰认识 D.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5.(2018河南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这反映了美苏两国( )

专题4专题质量检测8页

专题质量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 1.下列关于“转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B.被转移的基因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已经相当透彻,绝对不会引起安全性问题 C.在转基因的过程中,必须用到工具酶 D.转基因技术成果,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答案:B 2.科学家将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然后再用基因工程方法进行批量生产,请问在这一过程中用到以下哪项原理( )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D.细胞融合 答案:A 3.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解析:选B。抗虫棉对环境有无不良影响至今未发现,但不能说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4.下列哪项明显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 ) 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 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 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 解析:选C。转基因生物引发食物安全的理由是:对食物的安全性检测不够,担心出现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成分改变,把动物蛋白基因转入农作物,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权益。C项体现出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A、B、D三项均不能体现。5.目前我国转基因农作物( ) A.在研究、农田试种阶段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B.在研究、农田试种和商品化阶段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C.在研究、农田试种、大面积种植和商品化等各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般的书法理论往往从审美特性这个角度出发来总结书法的成就,这种探索自然是有意义的。但是,当我们过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书法之“美”或书法所激起的“审美体验” 上时,却往往忽视了书法和写字之间的朴素联系。 我们觉得书法是艺术的,而写字却是实用的,可是说到底,书法家不过是无穷无尽的写字者中的一员。书法家卓然独立,只是因为他把某个字体写到了极致,从而使它具有典范的意义。书法家从来都不能无中生有。在书法家的书法产生之前很久,汉字已经在集体书写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形态,发展出了一套高度有序的偏旁、笔划体系,这套体系即使脱离了汉语,也一样具有汉字的魅力。 符号学美学关心汉字和书法的有序性。书法系统的有序性无疑就是以汉字系统的高度有序性为基础的,无论是无名氏还是书法家,为了书写汉语和汉字,都不得不首先遵从汉字的规则。承认书法之美依赖于汉字符号系统的有序性,并不会削弱我们对书法艺术家独创性的评价。在西方传统美学的影响下,我们把创作者的迷狂状态看得过于神秘了。许多人觉得,不管是在作者那里,还是在读者那里,都有一种全然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审美经验”在起作用。然而,笼而统之用“审美经验”来说事,非但不能增加艺术性,反而会败坏具体而微的艺术感觉。相形之下,用“高峰堕石”、“夏云舒卷”等来形容书法的古人,反倒要离事情本身更为接近。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作为书法基本造型“材料”的汉字,既不是象形的图画,也不是抽象的图案,而是一套具有极强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符号。书法家并不关心如何在理论上把握文字的符号性,他们关心的是这些符号性的文字如何从感性上得以生动的显现。 就跟玫瑰花的能指不会被它的所指(爱情)耗尽一样,在以写字为美的文化生活形式中,文字的能指也不会被它的所指耗尽——人们在读懂字义的同时,也停留在字的表面,琢磨如何把字写得更好。 然而,在当今这个时代,汉字越来越成为一种单纯为语言服务的记号。数码化的汉字固然也保留了各式各样的字体,甚至各式各样的书法式样,但是今日之大众并不打算去临摹它们,而是更愿意像拣字工人那样消耗它们。书法家是精益求精的写字人,和拣字工人不同,他从不把汉字看作现成的可以消耗的材料,而是看作不确定的、需要不断反复才能形成的东西。当电脑键盘摧毁了书法赖以生长的广阔的民间土壤时,书写汉语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终结了。一方面,汉字变得越来越像纯粹的记号;另一方面,书法变得越来越像脱离语言的图像。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摘编自陈岸瑛《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1.下列有关“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专题一综合检测题》word版

高三政治专题一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为规范护理员收费行为,福建省物价局规定:自2013年8月21日起。医院护理员陪护费应“明码标价”这里的标价( ) ①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③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是现实的货币 ④需要现实的货币,而不是观念上的货币 A.①③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绿色、健康、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在服装市场,面料健康环保、生产过程无污染、产品废弃以后能够回收利用的绿色服装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热销的商品。绿色商品之所以热销,是因为( ) A.其使用价值能够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B.其凝结了较多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C.其具有较高的价值 D.其交换的范围越来越广 3.假设某国2012年每件X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5元。2013年,该国生产X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该国每件X商品的价格是A.10元 B. 7.5元 C.22.5元D.15元 4 日期1月29日5月1日7月15日 1美元兑 6.2851元 6.2082元 6.1663元 人民币 ③人民币汇率升高④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某商品的价格和需求的关系发生了由Q1到Q2的变化(见下图)。下列选项,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 A.由于汽油价格的上涨,汽车的销售量下降 B.由于担心房价反弹,近阶段买房的人有所增加 C.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手机的价格越来越低 D.由于机票价格下调,选择乘飞机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6.请阅读下面对话。小明:我想买个智能手机。爸爸:你已经有手机了,为什么还要买?小明:现在商店卖的许多智能手机都有看电影、玩游戏等功能,我那款非智能手机只能接电话、发短信,老掉牙了。这一对话体现了( ) A.生产决定消费 B.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C.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D.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7.关于收入(Y)和消费(C),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C0B线)。不考虑其他因素,由该图可推断出( )

王安石变法专题质量检测

王安石变法专题质量检测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 C.加重了财政负担 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 解析:选C题干体现了北宋政权机构重叠,官职混乱,容易导致冗官现象,加重国家财政负担,故本题选C项。 2.王安石:“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司马光:“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 A.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 B.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 C.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 D.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 解析:选C王安石认为政府实施青苗法,贷款给农民,可以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而司马光认为政府贷款利息偏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可见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A、B、D三项都与材料无关,因此选择C项。 3.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这说明王安石() A.继承了古代墨家的思想 B.主张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 C.具有注重实用的教育思想 D.反对诗赋取士和经义策论 解析:选C材料“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体现了王安石“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故选C项。 4.王安石变法在时间维度上是北宋中期对北宋初期以来社会问题的回应,在空间维度上是南方派系和北方派系的斗争。在空间维度上,下表中论据选用正确且论证过程合理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