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课堂构思

.本节课一大特点是历史概念难,理论性强。学生要掌握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关系、“铁幕”“冷战”等内容。

2.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胆对教材取舍。

3.尽量运用本节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扩展学生视野。

二、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战后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学习本课可为下一课做好铺垫,使学生理解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状况。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虽然提到战后的国际关系,但并不作独立章节重点进行讲述,学生对这节课的历史概念和现象难以深入地了解。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及能力不容乐观。但重大的国际关系和美苏对峙的惊心动魄场面,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

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师生互动。

七、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师)请同学阅读单元引言,能否提炼出一个令你感到陌生的历史概念?

(生)“冷战”。

(师)能否就引言中的叙述说明什么是“冷战”?

(生)美苏之间展开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较量和对抗。

(师)你能否考虑出所谓“除战争以外的一切较量和对抗”可能有什么形式吗?

(生一)只要不是武力的对抗,没有诉诸战争就都是“冷战”。

(生二)“冷战”必然相对于“热战”而言。只要是矛盾双方之一发动了战争就是“热战”。

(师)两位同学其实都是说明的一个问题──“冷战”就是不打仗的战争。那么除了打仗之外还可能有什么形式的较量呢?

(生)政治、外交手段、制造国际舆论、经济封锁和制裁等等。

(师)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节课中到底有哪些除了大打出手之外的争夺方式。当然,同学们也需要考虑一个问题:

“冷战”是不是一定没有武力对抗?学习完本课,大家会找到答案。

英国前外相哈默斯顿的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二)讲授新课

利用幻灯展示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战后出现两极格局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冷战”?“冷战”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3.两极格局对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的重大影响?

(让学生带着1、2两个问题看书,思考,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幻灯片)从一切能得到的指数来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许多美国人,包括政府中的主要人物,都认为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

──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

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战争中实际增长了50%以上,而整个欧洲(不包括苏联)却下降了25%。到1953年绝大部分制造业从破坏中恢复过来后,整个欧洲所占比重也只有26%,

而美国达44.7%。

(数据: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

(师)请同学们从上述文字中分析一下战后初期美国状况和可能采取的外交政策?

(生)美国成为战后最强大而富有的国家,因此它的外交政策可能更注重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进而操纵整个世界。

(师)如果是这样,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国际局势呢?

(生一)美国可能成为世界霸主,操纵世界局势。

(生二)美国的目标也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而导致联合抗美的形势。

(师)同学们提出的两种可能的确有存在的合理性。那么能否在分析一下材料中所提到的“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的主张可能会遇到障碍吗?

(生)障碍是苏联。这是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幻灯片)材料一

乔治•凯南1947年发表称:“……美国对苏政策的最主要方面就是长期、耐心、坚定和警惕地对俄国扩张倾向的遏制……遏制的目标可以分三层:一是阻止苏联进一步扩张势力,将其影响限制在二战结束时范围内,维持战后的状况;二是促使共产主义世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瓦解社会主

义阵营,从而大大削弱苏联的力量;三是苏联内政、外交朝西方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杜勒斯攻击凯南的政策是消极的,注定要失败的,不道德的。他说:“美国的目标不能仅仅是把苏联共产主义限制在目前的范围内……美国政策的目标之一是最终恢复至今受莫斯科控制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真正的独立,我们不参与旨在承认苏联对它目前控制下国家独裁组织的行为。”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选》

①材料一中美国对苏联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杜勒斯和凯南的分歧是什么?

③杜勒斯和凯南的政策是否有根本分歧?为什么?

利用幻灯片展示问题:

.战后出现两极格局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回答,并注意史论结合,然后展示如下内容:

(1)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确立称霸全球的战略;

(2)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国家利益的争夺和意识形态的分歧。

然后,简要介绍教材导言中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让学生简单介绍丘吉尔“铁幕”演说及丘吉尔本人。

教师可视学生回答情况补充如下内容:

英国首相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

丘吉尔的头上戴有许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严谨多产的作家、辩才无碍的演说家、经邦治国的政治家、战争中的传奇英雄。他一生中写出了26部共45卷(本)专著,几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国和世界上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1953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丘吉尔还可以称之为预言家、发明家、战略家、外交家。值得注意的是,丘吉尔是有名的顽固反共人物。二战中与苏联结为盟国,体现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外交的高度灵活性。但他曾经这样说:“我最愿意看到的二战结局是斯大林俄国躺在手术台上,希特勒德国被埋在坟墓里。”就是他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介绍教材中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图片。(幻灯片)

材料一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教师补充说明:杜鲁门主义指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霸权主义政策。

给学生设问:什么是“杜鲁门主义”?

利用幻灯片展示马歇尔计划。(幻灯片)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相信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碎解决的办法。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教师补充说明: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如果说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那么马歇尔计划则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

给学生设问:(1)什么是“马歇尔计划”?(2)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目标是什么?与材料一中杜鲁门表白的目的有何不同?

2.什么是“冷战”?“冷战”局面是怎么样形成的?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以美苏为主的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敌对行为。“冷战”的核心是遏制苏联,是美国

由战前的局部扩张转变为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开始。

当时美苏双方为何不诉诸“热战”即战争的方式呢?原因很多,首先是当时整体直接诉诸战争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美国要把资本主义推广到全世界,要建立世界霸主地位,而除美国外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遭到二战的削弱,有待于恢复经济,稳定政治,否则就会有爆发革命的危机。美国也需要战后的缓冲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扩张的资本。而苏联更是需要时间,进行战后重建,尽快从战争的废墟中站起来;其次从国际舆论角度也不利于战争,世界人民刚刚饱尝世界大战之苦,都希望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安居乐业,逆之,会陷入世界人民孤立的境内,也不会得到美苏人民的支持;再者,当时在军事上美苏都具有相当强的实力,而且双方均拥有核武器,一旦核战争爆发,双方将两败俱伤,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冷战就成为美苏及两大阵营对抗的重要方式。

形成的过程:

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发表(1947年)。

美国马歇尔计划(实质)。

苏联经济互助委员会。

美国:北约。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华沙。1955《华沙条约》(正式形成)苏联。

(以上问题都要求学生通过思考,然后学生自己作答,

教师利用幻灯片显示答案)

3.“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A对德国的争夺:

德国分裂,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B对朝鲜半岛的争夺:

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

c古巴导弹危机,其结果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D对越南的侵略,美国惨败,其殖民统治受阻。

4、“冷”、“热”交织的影响。

(1)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冷战”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重中之重,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2)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被人为地划分为几个封闭的经济体系),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3)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局部战争不断,人类陷入新的战争威胁中。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5)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科技的发展。

(三)本课小结

、两极格局形成的简要过程:

(1)基本原因:

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加剧。

(2)形成过程

①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共反苏演讲,主张遏制苏联。发出信号。

②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

③1947年6月,提出并实施“马歇尔计划”。

④1949年12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立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⑤1949年,德国分裂。

⑥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⑦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针对北约的华沙条约组织。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两极格局的特点:

(1)美国、苏联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两个阵线都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大局。

(2)世界两极格局,实际上是以美苏为中心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美国、苏联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3)“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最显著特点是在压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时有一定的约束。②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和世界形势走向缓和。消极作用: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③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联各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八、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

.二战结束后,美国敌视苏联的主要原因是()

A.双方合作的政治基础的消失

B.战后苏联实力的不断加强

c.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D.美国准备称霸世界

2.美国冷战政策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题目演说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杜鲁门主义

D.北约组织的建立

3.美国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意图是()

A.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治疗战争的创伤

B.通过对西欧经济上的扶持达到政治上的控制

c.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D.实现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4.美国下列的举措中,其中加剧了美苏冷战的程度的是()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约组织的建立

5.古巴导弹危机的结局表明()

A.是古巴倾向于美国的结果

B.是古巴倾向于苏联的结果

c.表明这一时期战略优势在于美国

D.表明这一时期战略优势在于苏联

6.面对英美等国的封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情况,苏联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是()

A.扶住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加强对东欧各国的政治控制

c.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7.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正式形成政治军事全方位对峙的局面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8.杜鲁门主义出笼后,首先成为美苏冷战地点的是()

A.朝鲜半岛

B.德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

D.古巴

9.美苏冷战格局形成后,双方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而导致的国家、民族分裂的具体事例有○1南联盟地区战火不断○2伊拉克战争的爆发○3东德和西德的分别建立○4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建立()

A.○1○2

B.○2○3○4

c.○3○4

D.○1○2○3

0.两极世界形成后的国际关系中,从军事上典型体现了美苏对抗的事件是()

A.德国的分裂

B.柏林危机的出现c.朝鲜半岛分裂D.古巴导弹危机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杜鲁门总统继任总统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945年12月29日在他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经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出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

──吴于觐齐世荣《世界近现代史》

回答下列问题:

.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其真实目的何在?

2.“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D2.c3.B4.D5.c.6.c7.D8.B9.c10.D

二、材料题

1.(1)措施: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真实目的:美国的真实目的在于通过这一计划,以扶植和控制西欧国家。

(2)“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

影响: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

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作为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走向多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英国前外相哈默斯顿的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一、从盟友到对手----美国的“冷战”政策形成的背景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基础:美苏均势

部编版五年级上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部编版5年级上 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耻、识”4个生字并会写“耻、诲”等7个生字。 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3.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懂得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及说出课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懂得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读书能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开阔视野。但是读书要掌握方法,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呢? 今天,我们来看看古人对于读书有什么独特的见解。一起学习《古人谈读书》出示课题:古人谈读书 二、讲授新课 学习第一部分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chǐzhì yǐ qǐ 耻识矣岂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 3.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勤勉。 好:喜欢。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 为:是。 是:这。 知:同“智”,智慧。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倦:倦怠。 4.感悟课文的意思。 勤勉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诲人不知道疲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2.介绍《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4.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5.带着问题读课文:古人谈读书第一部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问要诚实。 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2)说说第一部分都有什么哪些成语? 学而不厌不耻下问敏而好学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6)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目标: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内部的民主改革,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掌握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正确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 难点:冷战与雅尔塔体制形成与评价。 课前自主学习 一、雅尔塔体系 1.含义:。 2.影响:。 二、美苏冷战 1.“冷战”的含义:。 2.美国“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 (1)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对比:和衰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日益增大。 (2)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两国在和上的矛盾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3)1946年,丘吉尔的“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3.美国的表现 (1)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纲领后来被称为. (2)为了帮助西欧,以西欧,美国开始实施对欧洲的,即马歇尔计划. (3)1949年,美、英、法等国签订了《》,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一个反对和的军事政治集团。

4.苏联的对策 (1)拒绝加入马歇尔计划。 (2)1949年,苏、保等国成立。 (3) 年,苏、波、阿、保等国签署《》,组成华沙条约组织。 5.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德国分裂为和。朝鲜分裂为和 。 (2)局部战争:年,朝鲜战争爆发。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3)美苏军备竞赛加剧,国际局势紧张:1962年,发生了。 2.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从盟友到对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做煳巨大贡献。但是在战后,两国的合作关系逐渐发生变化。知识归纳 1.美国“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 (1)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的框架。 ①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 ②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2)二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同盟关系破裂。 (3)战后苏联实力的不断增强及在世界上影响的日益增大,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4)二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企图称霸世界。 (5)1946年3月,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发出“冷战”的信号。 (6)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对比。 2.“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

(2019部编)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忆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忆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忆读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冰心及其代表作品。 2、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学习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3、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让人印象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4、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导读书的兴趣,能养成读书的养好习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要求: 1、了解作者少年时代所读的书及作者读书的方法。 2、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能养成读书的养好习惯。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 2、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2指导阅读相关的书籍。 3、课件等,查找并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演讲。 检查上一节课作业情况: 同学汇报 1按时间顺序介绍自己的读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冰心的《忆读书》,感受读书带给人的美好。1、深入读文,品味语言。 冰心奶奶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作者认为“读书好”表现在儿? 读书好: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在概括这一好处时,让学生在书中画出能体现作者读书感受的词语。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义愤填膺”; 《红楼梦》让作者“满纸荒唐言,一把幸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起了广泛的兴趣“。 (2)读书能广大知识面; (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读书有这么多好处,所以作者“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多读书: 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 作者说,要会挑选、比较。 3文中还有一句能表达作者读书情感的句子?(我感到读书时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结合课文内容活自己的读书经历、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总结提升: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的经验是有限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一、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识记); 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次重要的变化, 主要属于当代历史的范畴,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并不扎实。由于这一时期的内容离现在并不遥远,课文中许多重要事件,如北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当今复杂多样的世界形势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向,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较多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美苏两极格局确立后,双方采取的对抗政策、措施,以及进行长期争夺的主要表现。 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二战后美、苏两国共同作用的结果。战后的美国因为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无可匹敌而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霸主;而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战时共同敌人的消失,这两个主要的战时盟国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不同开始反目。它们各自操控下势力集团不断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日益确立了以欧洲为重点,涉及亚洲、美洲的全球性的严重对峙局面,给整个国际关系带来长期深刻的影响。 (二)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

三年级英语25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英语25课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English 25 for grade three

三年级英语25课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英语作为在许多国际组织或者会议上都是必需语言,几乎所有学校 选择英语作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语必修课。英语教学涉及多种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词汇学、句法学、文体学、语料库理论、认知心理学等内容。本教案根据 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 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真实的语境中,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够听、说、认读 字母kk,ll及单词kangaroo,lion,并能在交际中灵活运用;引导 学生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并习得本课语言知识,能 用what’s this ? a…./it’s a….等句式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倾听、 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爱护动 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what’s this ? a…./it’s a….等句式进行语言

交流 ,拓展所学知识。 三.教学用具 tape paper ppt cards 四.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up 1.greeting. (用打招呼的方式,复习旧知,引入animals,感知act like….句型,使学生快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为学生放松、减压) 2.sing and act. (通过视频,唱演old macdonald,烘托课堂气氛,为下一 个环节猜动物进行铺垫,渗透情感教育anamals are our friends.) step 2.presentation 1.play a guessing game. (一位学生表演动物,一位学生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导入新词kangaroo,并以字母卡片作为奖励,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2.teach the new letter and the new word. (根据教师的手势高低,用升降调操练生词kangaroo,通过 课件展示,导入字母kk,并进行书写体与印刷体的区分) 3.sing a chant. kk,kk,kangaroo,act like a kangaroo.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第25课古人谈读书 一、课文内容分析 《古人谈读书》由三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三句话。第一句写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第二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文中“常”和“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常用义不太一样,“常”是曾经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 第三则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告诉我们:读书首先要立下志向,这样才能不甘落后;其次要有见识、有见地,知道学海无涯,才不会容易满足;最后还要有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就没有完不成的事。这三方面缺一不可,都做到了,才能学有所成。“盖”是用在句首的语气词,“断”在这里是“一定、绝对”的意思。“河伯观海”的典故出自《庄子

秋水》,说的是河神河伯从自以为了不得,到认识到自己目光短浅、缺乏见识的故事。这里用河伯观海和井蛙窥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课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执竹简展卷苦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读书的好处已经有所体会,能对“读书明智”达成共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得了一些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但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理解句意仍然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引导学生恰当使用借助工具书、借助注解、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等方法,关注古今异义,来理解文意。此外,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方面,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关键词的方法,实现对语文要素的落实。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识”的读音,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人的读书方法,激发热爱读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_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背景,初步掌握基本历史概念, 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 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漫画探讨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转变,分析从盟友到对手 的历史背景。材料展示,学生分组讨论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初步掌 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冷战”是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集团利益而分割 世界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国际关系格局,“冷战”格局有整体的稳 定性和局部的不稳定性,在学习中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 成的威胁,从而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可贵性,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 系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冷战”的含义;两极世界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双重影响。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物理中有正负两极,化学中有阴阳两极,地理中有南北两极,我 们历史中也有两极世界,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二战后的两极世界。

★步骤一:“从盟友到对手”(两极世界的形成背景) 用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辅之历史图片,探讨战后的世界为什么是两极 而不是一极(单极),为什么是两极而不是多极。 1、为什么是两极而不是一极(单极)? (1)二战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矛盾日益加剧, 而此时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主义已经投降,美苏双方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2)战后的美苏两国在政治、军事实力上势均力敌。雅尔塔等国际会 议奠定了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奠定了两极世界的 基本框架。 2、为什么是两极而不是多极? (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战后的美国独 占鳌头,苏联空前强大。传统的大国英国、法国遭受重创,新兴的德国、日本一时难以崛起。无法形成与美苏相抗衡的第三极或多极。 由此得出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1)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奠定 战后世界两极世界的基本框架。(2)战后美苏美国在社会制度、意识 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冲突日益加剧。(3)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 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步骤二:美苏“冷战”(两极世界的形成过程) 1、关于“冷战” (1)特殊含义: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 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特别方式: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如拼凑军事集团、进 行军备竞赛、干涉他国内政等实践。 (3)特定时期:世界史上常用“冷战”时期这个概念来称述战后一段时 期的历史。 2、两极世界的形成过程

二年级上册25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5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 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鬓毛衰:头发都白了。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3、抽生背、齐背古诗。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白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白十分感动,写下这首《赠汪伦》。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李白在诗中写了些什么呢?自己去读读吧!并用“□”标出生字。2、认记生字: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其组词。 (2)抽生说说记的哪个字,是怎么样记住的? (3)学生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读古诗两遍,看看能示不能将古诗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古诗大意。(教师相机点拨)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四、试背古诗 1、熟读古诗。 2、老师讲诗意,学生看图试背古诗。 3、抽生背古诗。 4、齐背古诗。 五、学习写字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请学生为自己感兴趣的生字组词。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解析版)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关于'冷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谁也说不出一个恰当的日子,但是,冷战所以产生并成为早期的那种样子的争端,可以肯定是在东欧”。其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东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B.东联国家是“冷战”挑起者 C.美苏两国在东欧角逐激烈D.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答案】A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该学者把冷战的责任推卸到东欧,这主要是因为东欧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A正确;B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2.(2020·山东章丘四中高二月考)下图是美国漫画家于1947年创作的漫画《斯大林的保卫战》,反映战后马歇尔计划推行的情况。对作者意图理解最合理的是 A.暴露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B.说明斯大林是冷战的幕后推手 C.显示了战后美苏两国关系有所改善 D.反映苏联制止美国对欧洲的渗透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漫画内容体现了二战后初期,苏联“运动员”斯大林在标着“欧洲复苏”的球框下,积极拼抢着写有“马歇尔计划”的篮球,因此该漫画认为斯大林的“阻止”造成了欧洲的分裂与对抗,漫画说明斯

大林是冷战的幕后推手,故B选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是通过援助西欧国家控制西欧国家,材料没有体现暴露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故A选项错误;该漫画认为斯大林的“阻止”造成了欧洲的分裂与对抗,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对抗,而不是改善关系,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推知,该漫画出自美国,通过漫画认为斯大林的“阻止”造成了欧洲的分裂与对抗,认为斯大林是冷战的幕后推手,无法得出反映苏联制止美国对欧洲的渗透的结论,故D选项错误。 3.下表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美苏冷战开始于十月革命 B.美苏对峙是冷战主要表现 C.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D.冷战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可知体现的共同点是美苏冷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C选项符合题意。美苏冷战开始于二战结束后,A选项排除。美苏对峙是冷战主要表现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多极化,D选项排除。 4.下图是1953年美国某刊物刊登的一幅有关当时美国对苏联政策的漫画。此漫画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A.美苏争霸的态势进一步加强 B.美国的冷战言论受到抨击 C.苏联对美国已放弃军事对抗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教案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 (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5课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 猫和兔子的争论 猫看见兔子每天都素食,不禁产生无限同情。 “你的生活太清贫了,怎么象苦行僧似的一天三餐专吃青菜萝卜不沾荤腥呢?”猫说:“你看我的食物多丰盛,不是鱼就是肉,味道鲜美且不说,还富含脂肪蛋白质,那都是地道的滋补品,难怪人类那么喜欢它,每天生活都离不开。” “你的说法大错特错,那臭鱼烂肉乱七八糟的怎能咽得下口,看了都令人倒胃,我真佩服你的吃苦精神,”兔子听了连连摇头反对:“可我吃的蔬菜好呀,品种繁多清香可口,各种维生素样样不缺,吃了长精神补身体健康长寿!你看见人类餐桌上哪一顿有缺少蔬菜食品过?” 猫和兔子互不相让争论不休,谁都认为自己的食物比对方强。一旁的公鸡听了觉得好笑,站出来劝阻。 “都快别争了,你们的见解不同却缺点相同,你们都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公鸡批评它们俩:“鱼肉蔬菜各有自身特定的价值,谁也不能取而代之。你们只根据自己的食性而视别类食物为一文不值,这是偏见!如果人人都这样将他们的个人嗜好强加在你们身上,你们的感受又会如何呢?” 猫和兔子觉得公鸡言之有理,于是停止了争论。 公鸡和猫头鹰的争论 黄昏的时候,公鸡和猫头鹰碰头了,它们之间发生了争论。 公鸡说:“这是确确实实的,天上那个发亮的圆圆的东西一出来,天气一下子就暖和了。谁都感觉到,它是能够发热的。 猫头鹰说:“你的说法毫无道理!我以亲身的经验打赌,那个发亮的圆圆的东西一出来,只觉得冷凄凄的。它一点也不发热。” 公鸡说:“发热的。我已经试过不止几十个早晨了。” 猫头鹰坚持道:“不发热。我每天开始活动的时候,一次都没有感到过它会发热。” 他们一个说的是太阳,一个说的是月亮。 片面产生主观,而谬误又常常是跟随着片面和主观而来。 袋鼠与蜗牛 袋鼠从蜗牛身旁经过,被蜗牛叫住了。 “你见到我为什么不打招呼?”蜗牛责问道。 “对不起,我没看见?” “没看见?”蜗牛恼怒地道,“你是鼠,我是牛,我尚且看见了你,你怎么会没有看见我呢?你这鼠辈竟敢目中无人?” 袋鼠说:“你怎么是牛呢?牛我见过的,比我还大呢!再说,我也不是鼠呀!” “不对,”蜗牛说,“如果我不是牛,大家为什么叫我蜗牛呢?既然黄牛、水牛和牦牛等等都是牛,那么我蜗牛自然也是牛了!同样,如果你袋鼠不是鼠,那田鼠、家鼠、老鼠什么的,就都不是鼠了?” 袋鼠不想同蜗牛争辩,悄悄地走开了,不过,它很清楚,尽管蜗牛起着一个牛的名字,并且口口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羿射九日》优质教案

25 羿射九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内容。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动画片《女娲补天》片段,这是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篇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喜欢神话故事吗? 2.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出示课题:羿射九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咱们先来听听这个故事,好吗?播放视频。 2.你想不想也来读读这个故事?那咱们得先来认一认本节课生字? 在刚才的读书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的读书姿势很好,大多数小朋友已经将课文中的生字词圈画出来了,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课件出示: ju? zhí lai jiān ɡōnɡjiàn yán hài cǐ xīn 觉得值日人类艰难弓箭炎热害怕从此重新 sha rónɡ lia cuàn zhuānɡ jiɑ zī mào t?nɡ 射下熔化爆裂乱窜庄稼滋养茂盛奔腾 借助拼音自由去拼音读,指名读,齐读。 教师相机提示“稼”读轻声,“此、窜、滋”是平舌音,“值、射、熔、庄”是翘舌音,“艰、箭、新”是前鼻音,“弓、腾”是后鼻音。 告诉我你读懂了那个词语?你既可以解释也可以通过做动作、换词告诉我。 3. 练习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指名朗读课文。

北师大版九上第25课《弹《命运》论《英雄》》word教学设计

第25课弹《命运》论《英雄》教学设计 ————贝多芬作品弹奏与赏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世界文化史部分,它是对第五、六课法国大革命历史和第二十四课文学艺术大师贝多芬知识的一个综合。本次活动使学生知道在历史学习中汲取艺术营养,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历史。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这两部伟大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而能比较深刻的欣赏和理解它们。难点是如何让贝多芬人生经历和他的伟大作品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给学生以启迪。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已有两年多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已有所学习,对社会存在决定意识也能理解。尤其在语文课上、音乐课上对贝多芬已有所了解。如果课前充分准备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2、培养在历史学习中汲取艺术营养、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历史的能力与意识。 3、了解贝多芬的成长历程和精神世界,并给自己以启迪。 4、培养追求、欣赏高雅艺术的能力与意识,尝试体会艺术作品中的思想涵。 5、培养收集、查阅各类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本课以活动课的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登台表演、作品交流等多种形式,来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和情感体验,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五、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学生分为“英雄”和“命运”两大组。推选出大组的组长。每一个大组再分出三个小 组,分别负责收集贝多芬生平资料,收集介绍作品的资料,进行配乐演出准备。推选出小组组长。 2、收集有关贝多芬的生平、代表作品的文字和音像资料,着重了解其成长历程和《英雄

最新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忆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忆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要点,理解读书的好处。 2、明确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却被成为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忆读书》这篇洒脱随意的文字一起去看看冰心老人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生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 2、 (出示多媒体:冰心不同时期的照片)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冰心女士,相信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到很多有关她的资料,请大家共同交流分享一下你所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生汇报资料) 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出示多媒体)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冰心的简历。 3、(出示多媒体:学习目标) 二、初读感知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读的书多了,有了真才实学,那么他表露出来的气质自然就与众不同了。冰心老人在文学上取得很高的造诣,无疑与她一生博览群书有很大关系。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她对读书有什么见解。 (出示多媒体:初读课文,抓要点) 1、冰心在文章当中回忆了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活,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展开的?(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2、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告诉我们什么? (能否找出书中的原句) (板书) 三、精读释疑

冰心老人一生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可谓受益终生。那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呢?从哪些地方看出冰心奶奶读了很多书?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就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去研读文本。 (出示多媒体:研读课文,破重点) (读书好) 从文中找出冰心认为读书好的句子。朗读并体会。 (多读书)你能从文中找出冰心读了哪些书吗? 你从那些语句能体会到冰心爱读书? (读好书)冰心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一)探究“读书好”的有关内容。 (出示多媒体:读书好) 1、“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2、“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3、“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4、“会挑选,会比较。” 5、“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 一跳”。 教师:读书有如此多的好处,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二)、探究“多读书”的相关内容。 (出示多媒体:多读书) 1、所读书目 2、多读书(爱读书) “我只好带着对于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我第一次读到关于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三)、探究“读好书”的相关内容。 古人用“开卷有益”来形容只要读书就有好处,这是极言多读书是有好处的。但是如今,现代社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的东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课堂构想 1.本节课一大特点是历史概念难,理论性强。学生要掌握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关系、“铁幕”“冷战”等内容。 2.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胆对教材取舍。 3.尽量运用本节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扩展学生视野。 二、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战后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学习本课可为下一课做好铺垫,使学生理解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状况。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虽然提到战后的国际关系,但并不作独立章节重点进行讲述,学生对这节课的历史概念和现象难以深入地了解。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及能力不容乐观。但重大的国际关系和美苏对峙的惊心动魄场面,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师生互动。 七、课堂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请同学阅读单元引言,能否提炼出一个令你感到陌生的历史概念? (生)“冷战”。 (师)能否就引言中的叙述说明什么是“冷战”? (生)美苏之间展开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较量和对抗。 (师)你能否考虑出所谓“除战争以外的一切较量和对抗”可能有什么形式吗? (生一)只要不是武力的对抗,没有诉诸战争就都是“冷战”。 (生二)“冷战”必然相对于“热战”而言。只要是矛盾双方之一发动了战争就是“热战”。

三年级英语25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英语25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真实的语境中,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字母kk,Ll及单词kangaroo,lion,并能在交际中灵活运用;引导学生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并习得本课语言知识,能用what’sthis?A…./It’sa….等句式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倾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what’sthis?A…./It’sa….等句式进行语言交流,拓展所学知识。 三.教学用具 tape paper PPT

cards 四.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Greeting. (用打招呼的方式,复习旧知,引入animals,感知Actlike….句型,使学生快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为学生放松、减压) 2.Singandact. (通过视频,唱演oldmacDonald,烘托课堂气氛,为下一个环节猜动物进行铺垫,渗透情感教育Anamalsareourfriends.) Step2. Presentation .Playaguessinggame. (一位学生表演动物,一位学生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词kangaroo,并以字母卡片作为奖励,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2.Teachthenewletterandthenewword. (根据教师的手势高低,用升降调操练生词kangaroo,通过展示,导入字母kk,并进行书写体与印刷体的区分) 3.Singachant.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可爱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可爱的西沙群岛 教学设计1 【内容简析】 本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作者从海面、海底、海滩、岛上等方面生动地描绘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着力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背诵,在读中成诵,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文段。 3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感受西沙群岛的可爱,激发热爱西沙群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朗诵课文,在诵读中感受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教具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看图说话。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或播放录像,指导学生欣赏,然后提问:你看后有什么感觉?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 2引入课题。 这么美丽的地方究竟是哪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可爱的西沙群岛》。 3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老师简介西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标出难读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或向同桌请教。 2同桌互相认读预习时画出来的生字词,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 3指名读生字词,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4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并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做到不加字,不丢字。 5指名分节读课文,评读,正音。 6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自主识记生字,组内交流,全班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2指导书写。请仔细观察每个要求会写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请同学或老师示范。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好? 3检查订正,同桌互相互流,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初读了课文,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