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电路的有效方法——综合法

简化电路的有效方法——综合法
简化电路的有效方法——综合法

简化电路的有效方法——综合法

解电学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电路的结构,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但对较复杂的电路,初学者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本文结合具体实例谈谈等效电路简化的一种有效方法:综合法──支路电流法和等电势法的综合。

一、简化电路的具体方法

1.支路电流法: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例1:试判断图1中三灯的连接方式。

【解析】由图1可以看出,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A点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流过灯

L1,一部分流过灯L2,一部分流过灯L3,然后在B点汇合流入电源的负极,从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此三灯并联。

【题后小结】支路电流法,关键是看电路中哪些点有电流分叉。此法在解决复杂电路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2.等电势法:将已知电路中各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叉点,称为节点)编号,按电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用1、2、3……数码标出来(接于电源正极的节点电势最高,接于电源负极的节点电势最低,等电势的节点用同一数码)。然后按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重新排布,再将各元件跨接到相对应的两节点之间,即可画出等效电路。

例2:判断图2各电阻的连接方式。

【解析】(1)将节点标号,四个节点分别标上1、2。

(2)将各个节点沿电流的流向依次排在一条直线上。

(3)将各个电路元件对号入座,画出规范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

(4)从等效电路图可判断,四个电阻是并联关系。

【题后小结】等电势法,关键是找各等势点。在解复杂电路问题时,需综合以上两法的优点。

二、综合法:支路电流法与等电势法的综合。

注意点:(1)给相同的节点编号。

(2)电流的流向: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等势点间无电流),每个节点流入电流之和等于流出电流之和。

例3:由5个1Ω电阻连成的如图4所示的电路,导线的电阻不计,则A、B间的等效电阻为_______Ω。

【策略】采用综合法,设A点接电源正极,B点接电源负极,将图示电路中的节点找出,凡是用导线相连的节点可认为是同一节点,然后按电流从A端流入,从B端流出的原则来分析电流经过电路时的各电阻连接形式就表现出来了。

【解析】由于节点A、D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均标1),节点C、F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均标2),节点E、B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均标3),则A点电势最高,C(F)次之,B点电势最低,根据电流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易得出各电阻的电流方向。

由于电阻R1,R2均有一端接点1,另一端接点2;电阻R4,R5均有一端接点2,另一端接点3;电阻R3一端接点1,另一端接点3,易得其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

或者用图4中所标电流方向,也可得其等效电路如图5,相比第一种方法更简单。故AB 间总电阻力0.5Ω。

【题后小结】在分析电路时,首先应找出各个节点,凡是用导线相连的两节点是等势点,可以等效为一个节点(如图4中的A与D、C与F、E与B),连在两个相邻的节点间的电阻是并联的(如图4中的电阻1和电阻2,电阻4和电阻5),当把最基本的电路等效后,再对高一级电路进一步分析,即电阻1、2并联后与电阻4、5并联后串联,之后再与电阻3

并联。这种逐级分析的方法在分析等效电路中是很有效的。(此方法侧重于等电势法)

但是,若将图4改为图6,即使画出等效电路图5,(按习惯总将电流表看作导线),也无济于事,而且将电流表置于图5中的合适位置更是难上加难。若根据图中的电流方向则易得:电流表A1测的是电阻R2和R3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2测的是电阻R1和R2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3测的是电阻R3和R4的电流之和。

注:有些初学者凭感觉认为:电流可以沿A→C→D…方向流动,这是错误的。因为电流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不可能由点1(A)经点2(C)又流回点1(D)。其它点同理可得电流流向。

三、含电容器、电流表、电压表的复杂电路:画等效电路时,①电流表视为导线,电容器、电压表视为断路(若考虑内阻,则将其视为一个大电阻),与电容器、电压表串联的

用电器视为短路即可。②画等效电路图的同时,根据图中电流方向将电流表接入电路;根据图中所标节点数字,将电压表和电容器接入电路。③无电流的支路删去即可。

请读者自己体验,这里不再累述。

综上所述:支路电流法与等电势法各有千秋,故灵活掌握综合法便可以顺利解决各种电路题目。

电路简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Word编辑

电路简化的基本原则 初中物理电学中的复杂电路可以通过如下原则进行简化: 第一:电压表内阻很大,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压表的地方可视作断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去电压表时不仅要去掉电压表,也要去掉两节点之间的导线。 第二:电流表相当于导线,导线的电阻为0。 第三:闭合的开关相当于导线,断开的开关相当于断路 第四:电流表和哪个用电器串联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流,尽量用电流法来判断。 第五:电压表和哪个用电器并联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压。尽量用怀抱法,复杂 的可用拆源拆表发,电压法。 第六:电压表原则上要求与被测对象并联,单独测量电源电压时,可直接在电 源两端。一般情况下,如果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得的电压是电源两 端电压(与其串联的灯泡不亮,用电器不工作)。 第七、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会被烧坏,且让电源短路,烧坏电源。 图 5 图6

电路简化的步骤 第一步:看图先去电压表。 第二步:开关作用要看好。 第三步:分析串并有七法。 第四步:三法还原电压表。 第一步去电压表: 第二步:开关作用分析 若闭合开关S1,则电阻R1,被短路。第三步:判断出电路的串并联情况 很显然,本电路图为串联电路 第四步:还原电压表

识别串并联电路 串、并联是电路中最基本的连接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是初中电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往往觉得无从下手。下面就介绍4种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一、拆表法 拆表法是看电路图的第一步,不论是电路图还是实物电路都必须用拆表法。 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它的电流很小,可忽略不计;而电流表的内阻很小,串联在电路中后,几乎不影响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因此,对于有电表的电路可采取去表分析,即把接电压表处看成是开路;接电流表处看作由一根导线连接,局部短路。 例4. 如图9所示,试分析R 1、R 2、R 3是怎样连接的? 3 R 3 二、电流法 电流法是学生最常用的方法,能很好的分析出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针对电流表测谁 效果更佳。 此方法是:顺着电流的方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支电路之间为并联;如果独立的路径只有一支,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 例1. 试判断图1、图2的两个灯泡L 1、L 2是串联还是并联。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 一. “拆除法”突破短路障碍 短路往往是因开关闭合后,使用电器(或电阻)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而造成的,初学者难以识别。图1即为常见的短路模型。一根导线直接接在用电器的两端,电阻R被短路。既然电阻R 上没有电流通过,故可将电阻从电路中“拆除”,拆除后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图1 图2 二. “分断法”突破滑动变阻器的障碍 较复杂的电路图中,常通过移动变阻器上的滑片来改变自身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从而影响我们对电路作出明确的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路的一般情况如图3所示。若如图4示的接法,同学们就难以判断。此时可将滑动变阻器看作是在滑片P处“断开”,把其分成AP和PB两个部分,即等效成图5的电路,其中PB部分被短路。当P从左至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AP部分逐渐变大;反之,AP部分逐渐变小。 图3 图4 图5

三. 突破电压表的障碍 1. “滑移法”确定测量对象 所谓“滑移法”就是把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两根引线顺着导线滑动至某用电器(或电阻)的两端,从而确定测量对象的方法,但是滑动引线时不可绕过用电器和电源(可绕电流表)。如图6,用“滑移法”将电压表的下端滑至电阻R1左端,不难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1和R2两端的总电压;将电压表的上端移至R3右端,也可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3两端电压,同时也测的是电源电压。 2. “用拆除法”确定电流路径 因为电压表的理想内阻无穷大,通过它的电流为零,可将其从电路中“拆除”,即使电压表两端断开,来判断电流路径。如图6所示,用“拆除法”不难确定,R1和R2串联,再与R3并联。 图6 四. “去掉法”突破电流表的障碍 由于电流表的存在,对于弄清电流路径,简化电路存在障碍。因电流表的理想内阻为零,故可采用“去掉法”排除其障碍,即将电流表从电路中“去掉”,并将连接电流表的两个接线头连接起来。如图7,去掉电流表后得到的等效电路如图8所示。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看清电路的结构了。 图7 图8 五. “等效电路法”突破简化电路障碍 电路图简化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用电器之间的串、并联关系;分辨出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一部分电路的电流值和电压值,从而有利于我们解题。简化电路图,除了用到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综合运用“等效电路法”。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

简化电路有妙法 把非直观直流电路转化成等效直流电路的过程叫简化电路。简化电路有妙法,现举例供同学们赏析。 例 1:在图 1 所示的电路中,R1 =1Ω,R2 =2Ω,R3 =3Ω,R4 =6Ω,电源电动势E=6V,电源内阻不计。当电键S接通后,求通过电阻R1上的电流强度I。 当电键S接通后,计算通过R1上的电流强度I,首先须把图 1 所示的电路简化成等效电路后,再进行计算。简化电路的具体方法分下面几个步骤: 1 找出交节点,并标上序号 在电路中,凡是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电学元件连接在一起的点都叫交节点,然后把同一交节点用虚线括起来,并标上序号,如图 2 中所示的a,b,c,d等点。序号的前后顺序,按电势的高低进行排列。(如果电路中无电源,求某一电路某两点间的电阻时,可假设其中一点为高电势,另一点为低电势。) 2 连接电路 从电势较高的a点到电势较低的d点沿某一个回路,通过一个个交节点把电路中的部分电学元件连接起来。如:从a点开始连接电阻R1,电阻R1连接b点,b点连接电阻R4,电阻R4连接c点,c点连接电键S,电键S连接d点。如图 3 所示。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 一. “拆除法”突破短路障碍短路往往是因开关闭合后,使用电器(或电阻)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而造成的,初学者难以识别。图 1即为常见的短路模型。一根导线直接接在用电器的两端,电阻 R被短路。既然电阻 R上没有电流通过,故可将电阻从电路中“拆除”,拆除后的等效电路如图 2所示。 图2 二. “分断法”突破滑动变阻器的障碍 较复杂的电路图中,常通过移动变阻器上的滑片来改变自身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从而影响我们对电路作出明确的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路的一般情况如图 3所示。若如图 4示的接法,同学们就难以判断。此时可将滑动变阻器看作是在滑片 P处“断开”,把其分成 AP和 PB两个部分,即等效成图 5的电路,其中 PB部分被短路。当 P从左至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AP部分逐渐变大;反之,AP 部分逐渐变小。 图1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 一.“等效电路法”突破简化电路障碍 电路图简化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用电器之间的串、并联关系;分辨出电 流表、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一部分电路的电流值和电压值,从而有利于我们解题。 简化电路图,除了用到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综合运用“等效电路法”。 “等效电路法”,即在电路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电压表、 用电器等,均可以将其看成是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画出 简化了的等效电路图。 二、电流流向法 根据电流的流向来识别电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的流向画出电流的路径。若电流不分岔,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即只有一个回路,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就是串联,如图(a)电路。若电流在电路中某点分了岔如图(b)、(c)的A点,分成两条以上的支流通过用电器,然后在某点又汇合(如图(b)、(c)

的B点)再一起流回电源的负极,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就是并联的。 三、结点移动法 所谓结点就是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叉点称为结点。 结点移动法是根据观察电路的需要,在不含负载的导线上任意调整结点的位置,达到能够以简单明了的形式体现电路结构的目的。运用此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结点只能移过闭合的开关和电流表等不含电阻的电路元件;结点移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含有电阻的电路元件,如灯泡、电阻器等时,则不能跳过。 例1、如图(a)所示电路,若电源电压是6V,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2V,则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四、短接法 用导线把电路中某一用电器短接,如果短接后,其它用电器仍能工作,则这个电路是串联电路,如图(a)所示电路,若将L1短接后,L2、L3仍能发光,可判断L1、L2、L3是串联的;如果短接后,其它用电器都不能工作,则这个电路是并联电路。如图(b)所示电路,若将L1短接后,L2、L3不能工作,则可判断L1、L2、L3是并联的。

初中电学电路图的简化整合版

电路图的简化 正确识别电路图,是初中学生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一些电学计算也总是要事先进行电路情况分析,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大,中考中的电学压轴题的难点、关键点往往就是电路识别问题,是普遍学生觉得难以弄懂,并且也是高中学习及以后从事涉及电学知识工作中还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一、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 “两个小灯泡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串联”和“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并联” 我们从上述关于串联和并联的定义中不难看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只有一条通路,各用电器通则都通,断则都断,互相影响,无论开关接在何处均控制整个电路,而并联电路有两条或多条支路,各用电器独立工作,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其所在的那一路。 二、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1.用电器连接法分析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间的是并联。 2.电流法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没有分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成了几部分。 3.共同接点数法在串联中,某一用电器与另一用电器只有一个共同的连接点,而在并联中,某一用电器与另一用电器有两个共同的连接点。 4.在分析电路连接情况时,从电源正极开始,顺着电流的方向,一直到电源的负极。 5.由于在初中阶段多个用电器的连接不涉及混联,因而对于初中生来说,电路连接的最终结果只能是电路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之一。 6.由于电路图画法的多样性,也造成学生不习惯而难以辨认,此时只须将原电路图整理改画成常见的标准形式,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图1的标准形式是图2,图3的标准形式是图4,图5的标准形式是图6,另外图7、图8都可把它画成标准形式的。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 V- ?“等效电路法”突破简化电路障碍电路图简化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用电器之间的串、并联关系;分辨出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一部分电路的电流值和电压值,从而有利于我们解题。 简化电路图,除了用到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综合运用“等效电路法”。 “等效电路法”,即在电路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电压表、用电器等,均可以将其看成是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画出简化了的等效电路图。 、电流流向法 根据电流的流向来识别电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的流向画出电流的路径。 若电流不分岔,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即只有一个回路,那 么这几个用电器就是串联,如图(a)电路。若电流在电路中某点分了岔如图(b)、 (c)的A点,分成两条以上的支流通过用电器,然后在某点又汇合(如图(b)、(c)的B 点)再一起流回电源的负极,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就是并联的。

三、结点移动法 所谓结点就是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叉点称为结点。 结点移动法是根据观察电路的需要,在不含负载的导线上任意调整结点的位置, 达到能够以简单明了的形式体现电路结构的目的。运用此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结点只能移过闭合的开关和电流表等不含电阻的电路元件;结点移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含有电阻的电路元件,如灯泡、电阻器等时,贝U不能跳过。 例1、如图(a)所示电路,若电源电压是6V,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2V,则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四、短接法 用导线把电路中某一用电器短接,如果短接后,其它用电器仍能工作,则这个 电路是串联电路,如图(a)所示电路,若将L1短接后,L2、L3仍能发光,可判断L1、L2、L3是串联的;如果短接后,其它用电器都不能工作,则这个电路是并联电路。如图(b)所示电路,若将L1短接后,L2、L3不能工作,则可判断L1、L2、L3是并联的。

5-02电子电路设计原则和方法doc-电子电路设计原则和

电子电路设计原则和方法 来源: 互联网作者:CEO 发表日期: 2008-10-15 16:22:42 所谓电子电路设计,就是依据事先提供的技术指标和功能,综合运用电子技术平台所提供的知识,对电路进行硬件、软件设计,达到用最少的、最节省的器件,实现电路的功能。 严格讲,电子电路设计应涵盖电路设计和工艺设计两部分,在业余条件下,对工艺设计要求并不那么严格、规范,因此电子电路设计往往泛指电路设计。本节将讨论电子电路设计的相关问题。 1、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电子电路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应该使用最经济的资源实现最好的电路功能。在这一基本原则下,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尽量提高性价比 合理权衡成本、体积、功耗等指标。例如,对电池供电的便携式仪器仪表电路,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功耗和体积。而对由市电供电的实验室仪器,功耗将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一个电子电路,可能有多种设计方案,在设计时,应尽量提高性价比。例如设计一个电子计数器,用PLD器件7128和单片机都能实现,但采用7128就显得浪费,因为7128约80元一片,而51单片机约8元一片。也就是说,7128可以用来设计较大的数字系统,用它来设计电子计数器是大材小用。再者,在一般的放大电路中,能用普通运放就不必采用高精度运放;能用8位单片机实现功能,就不必采用16位单片机。 ●设计中的“软件”与“硬件”的考虑 设计中,能用软件编程实现的功能,就不要用硬件电路来实现,这实质上也是在追求性价比。仍以电子计数器为例,在计数频率不高的情况下,有现成的电子计数芯片7226,40脚封装,如果用7226来实现,不但价格高,电路也复杂。如果用单片机来实现,只要利用其丰富的指令系统对其编程开发,不但实现电子计数功能,还能扩展其他功能,如键盘管理、自动测试、实时时钟显示,而这些功能并不增加硬件电路。 ●采用电路的考虑 电路设计的工作主要是选择或设计单元电路的结构形式,所设计的电路能用软件实现的就不用硬件,在非用硬件不可的情况下,也应在满足性能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技术先进,切忌电路复杂。例如:能用集成块就不用分立元件;能用单电源供电就不用双电源;对于组合逻辑电路,可借助于逻辑表达式、卡诺图等工具化简。最终目的是使设计的电路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在选择单元电路时,最好选择典型电路或现成电路,最简单的方法是从已学

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一、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电子电路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应该使用最经济的资源实现最好的电路功能。具体如下: 1、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电子系统时,应当从整体出发,从分析电子电路整体内部各组成元件的关系以及电路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去揭示与掌握电子系统整体性质,判断电子系统类型,明确所要设计的电子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相互信号与控制关系如何、参数指标在那个功能模块实现等,从而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整体原则强调以综合为基础,在综合的控制与指导下,进行分析,并且对分析的结果进行恰当的综合。基本的要点是:(1)电子系统分析必须以综合为目的,以综合为前提。离开了综合的分析是盲目的,不全面的。(2)在以分析为主的过程中往往包含着小的综合。即在对电子系统各部分进行分别考察的过程中,往往也需要又电子局部的综合。(3)综合不许以分析为基础。只有对电子系统的分析了解打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进行综合。没有详尽以分析电子系统作基础,综合就是匆忙的、不坚定的,往往带有某种主管臆测的成分。 2、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一个基本达到设计性能指标的电子系统而言的,由于元件自身或相互配合、功能模块的相互配合或耦合还存在一些缺陷,使电子系统对信号的传送、处理等方面不尽完美,需要在约束条件的限制下,从电路中每个待调整的原器件或功能模块入手,进行参数分析,分别计算每个优化指标,并根据有忽而

指标的要求,调整元器件或功能模块的参数,知道目标参数满足最优化目标值的要求,完成这个系统的最优化设计。 3、功能性原则 任何一个复杂的电子系统都可以逐步划分成不同层次的较小的电子子系统。仙子系统设计一般先将大电子系统分为若干个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部分,并将其作为独立电子系统更能模块;再全面分析各模块功能类型及功能要求,考虑如何实现这些技术功能,即采用那些电路来完成它;然后选用具体的实际电路,选择出合适的元器件,计算元器件参数并设计个单元电路。 4、可靠性与稳定性原则 电子电路是各种电气设备的心脏,它决定着电气设备的功能和用途,尤其是电气设备性能的可靠性更是由其电子电路的可靠性来决定的。电路形式及元器件选型等设计工作,设计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可靠性,在电子电路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只要能满足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指标就尽可能的简化电子电路结构;避免片面追求高性能指标和过多的功能;合理划分软硬件功能,贯彻以软代硬的原则,使软件和硬件相辅相成;尽可能用数字电路代替模拟电路。影响电子电路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在发生的时间和程度上的随机性也很大,在设计时,对易遭受不可靠因素干扰的薄弱环节应主动地采取可靠性保障措施,使电子电路遭受不可靠因素干扰时能保持稳定。抗干扰技术和容错设计是变被动为主动的两个重要手段。 5、性能与价格比原则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产品必须具有较短的开发设计周期,以及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为了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所设计的产品应当成本低、性能好、

电路简化的原则和方法

电路简化的原则和方法 河北省承德县教育局教研室(067400)陈英春 简化电路是高中学生应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也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很多情况下,将复杂电路简化是解题的关键。只有掌握这一技能,才能利用串、并联的基本特点对电路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计算。在电路的简化中要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1)电阻不计的导线可以伸长、缩短或者弯曲,电路中同一条导线的两 端可以看成是一点; (2)等势点间的电阻可以从电路中去掉,等势点也可以合并成一点; (3)对于电路中的电流表和电压表,通常都忽略把它们接入电路后对原 电路的影响,即把电流表的内阻视为R A=0,把电压表的内阻视为R V=∞; 另外有些情况下,则又要考虑它们对电路的影响,这时则应把它们当成接在电路中的具有某一阻值(既不是零,也不是无限大)的电阻来看待; (4)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起隔直作用,所以含有电容器的支路不构成直 流电的通路,而电容器却可以带电使两板间有某一电势差。 在把握以上原则的同时,通常采用的有两种简化的方法。 一、电流流向法 依据电流的流动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节点处判定电流的走向,从而确定电阻的连接方式。 例1 、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1A 和2A,若将R3和R4两电电阻互换位置,则 两电流表的示数不变,试求通过电阻R1的电 流强度多大? 析与解:忽略电流表的电阻,假定电流从 R1流入,到节点B分为两个支路:一是经电流 表A1到D节点后,又分为两支路,分别经R3 和R4流向E;二是经R2到C再经电流表A2 到E。由此图1甲的电路可等效变换为图乙,由 图乙可见,电流表A1显示的电流的电阻R3 中的电流I3与电阻R4中的电流I4之和的电流 表A2显示的流是电阻R2中的电流I2与电阻 R3中的电流I3之和,依题中所给数据有:图1 I3+I4=1A,I2+I3=2A;又由题述有R3与R4互换位置两表示数不变,即应有R3和R4中的电流应相等,故I3=I4由上三式联立解得I3=I4=0.5A,I2=1.5A。 二、等势点法 将电路中的各电阻两端分别标上字母,标注时注意相等电势的点可用相

简化电路的有效方法——综合法

简化电路的有效方法——综合法 解电学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电路的结构,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但对较复杂的电路,初学者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本文结合具体实例谈谈等效电路简化的一种有效方法:综合法──支路电流法和等电势法的综合。 一、简化电路的具体方法 1.支路电流法: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例1:试判断图1中三灯的连接方式。 【解析】由图1可以看出,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A点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流过灯 L1,一部分流过灯L2,一部分流过灯L3,然后在B点汇合流入电源的负极,从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此三灯并联。 【题后小结】支路电流法,关键是看电路中哪些点有电流分叉。此法在解决复杂电路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2.等电势法:将已知电路中各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叉点,称为节点)编号,按电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用1、2、3……数码标出来(接于电源正极的节点电势最高,接于电源负极的节点电势最低,等电势的节点用同一数码)。然后按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重新排布,再将各元件跨接到相对应的两节点之间,即可画出等效电路。 例2:判断图2各电阻的连接方式。

【解析】(1)将节点标号,四个节点分别标上1、2。 (2)将各个节点沿电流的流向依次排在一条直线上。 (3)将各个电路元件对号入座,画出规范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 (4)从等效电路图可判断,四个电阻是并联关系。 【题后小结】等电势法,关键是找各等势点。在解复杂电路问题时,需综合以上两法的优点。 二、综合法:支路电流法与等电势法的综合。 注意点:(1)给相同的节点编号。 (2)电流的流向: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等势点间无电流),每个节点流入电流之和等于流出电流之和。 例3:由5个1Ω电阻连成的如图4所示的电路,导线的电阻不计,则A、B间的等效电阻为_______Ω。 【策略】采用综合法,设A点接电源正极,B点接电源负极,将图示电路中的节点找出,凡是用导线相连的节点可认为是同一节点,然后按电流从A端流入,从B端流出的原则来分析电流经过电路时的各电阻连接形式就表现出来了。 【解析】由于节点A、D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均标1),节点C、F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均标2),节点E、B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均标3),则A点电势最高,C(F)次之,B点电势最低,根据电流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易得出各电阻的电流方向。

初高中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 张友金 一. “拆除法”突破短路障碍 短路往往是因开关闭合后,使用电器(或电阻)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而造成的, 初学者难以识别。图1即为常见的短路模型。一根导线直接接在用电器的两端,电阻R被短路。既然电阻R上没有电流通过,故可将电阻从电路中“拆除”,拆除后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图1 图2 二. “分断法”突破滑动变阻器的障碍 较复杂的电路图中,常通过移动变阻器上的滑片来改变自身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从而影响我们对电路作出明确的判断。滑动 变阻器的接入电路的一般情况如图3所示。若如图4示的接法,同学们就难以判断。此时可将滑动变阻器看作是在滑片P处“断开”,把其分成AP和PB两个部分,即等效成图5的电路,其中PB部分被短路。当P从左至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AP部分逐渐变大;反之,AP部分逐渐变小。

图3 图4 图5 三. 突破电压表的障碍 1. “滑移法”确定测量对象 所谓“滑移法”就是把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两根引线顺着导线滑动至某用电器(或电阻)的两端,从而确定测量对象的方法,但是滑动引线时不可绕过用电器 和电源(可绕电流表)。如图6,用“滑移法”将电压表的下端滑至电阻R1左端,不难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1和R2两端的总电压;将电压表的上端移至R3右端,也可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3两端电压,同时也测的是电源电压。 2. “用拆除法”确定电流路径 因为电压表的理想内阻无穷大,通过它的电流为零,可将其从电路中“拆除”, 即使电压表两端断开,来判断电流路径。如图6所示,用“拆除法”不难确定,R1和R2串联,再与R3并联。

并联串联电路的简化

串联、并联电路的简化 一、错误原因分析 二、简化电路时可用的方法很多,分析我们平常化简不好的原因可知,主要是存在以下三 个问题: (1)没有搞清电表测的是哪部分电路的电流或电压,造成简化电路时电表复位不正确。 (2)对基本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理解的不深。例如对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串联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的区别及使用条件没有清楚的认识。 (3)不能正确识别、处理电路中含有的无电流电阻。通常串联在电容器支路中的电阻,跟理想电压表串联的电阻都可视为无电流电阻,简化电路时可用理想导线替换;被理想导线或被理想电流表短路的电阻也是无电流电阻,简化电路时应把这种电阻视为断路,从电路中拆除。 二、简化电路的具体方法 (1)支路电流法: 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2)节点跨接法: 将已知电路中各节点编号,按电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用1、2、3……数字标出来(接于电源正极的节点电势最高,接于电源负极的节点电势最低,等电势的节点用同一数字,并合并为一点)。然后按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重新排布,再将各元件跨接到相对应的两节点之间,即可画出等效电路。 例:由5个1Ω电阻连成的如图1所示的电路,导线的电阻不计,则A、B间的等效电阻为________Ω。 策略:本题采用节点法,就是将图示电路中的节点找出来,凡是用导线相连的节点可认为是同一节点,然后假设电流从A端流入,从B端流出的原则来分析电流经过电路,则各电阻的连接形式就表现出来了。

解析:按从A到B的顺序把5个电阻分成R 1、R 2 、R 3 、R 4 、R 5 ,其节点标示如图2所 示。由于节点R 2、R 3 间和A点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故两节点可用同一个数字 1标出,当电流从A点流入时可以同时流向电阻R 1、R 2 、R 3 ,从电阻R 1 和电阻R 2 流出的电 流汇合于2点,到达R 4和R 5 间的节点,故R 4 和R 5 间的节点也用2标出,R 3 、R 4 间的节点和 B点间是导线相连,也是等势点,故均用3标出,电流再从电阻R 4和电阻R 5 经节点3流出, 而流向电阻R 3 的电流则直接经节点3流出,简化后其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 故AB间的总电阻为0.5Ω。 小结:在分析电路时,首先应找出各个节点,凡是用导线相连的两节点是等势点(当两节点间连有电阻可以忽略或理想的电流表时),可以等效为一个节点,连在两个相邻的 节点间的电阻是并联的(如图2中的电阻R 1和电阻R 2 ,电阻R 4 和R 5 ),当把最基本的电 路等效后,再对高一级电路进一步分析,即电阻R 1和电阻R 2 并联后与电阻R 4 和R 5 并联后 串联,之后再与电阻R 3 并联,这种逐级分析的方法在分析等效电路中是很有效的。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 一 .“拆除法”突破短路障碍 短路往往是因开关闭合后,使用电器(或电阻)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而造成的,初学者难以识别。图1即为常见的短路模型。一根导线直接接在用电器的两端,电阻R被短路。既然电阻R上没有电流通过,故可将电阻从电路中“拆除”,拆除后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图 1 图 2 二 .“分断法”突破滑动变阻器的障碍 较复杂的电路图中,常通过移动变阻器上的滑片来改变自身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从而影响我们对电路作出明确的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路的一般情况如图3所示。若如图4示的接法,同学们就难以判断。此时可将滑动变阻器看作是在滑片P处“断开”,把其分成AP和PB两个部分,即等效成图5的电路,其中PB部分被短路。当P从左至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AP部分逐渐变大;反之,AP部分逐渐变小。 图 3

图 4 图 5 三 .突破电压表的障碍 1. “滑移法”确定测量对象 所谓“滑移法”就是把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两根引线顺着导线滑动至某用电器(或电阻)的两端,从而确定测量对象的方法,但是滑动引线时不可绕过用电器和电源(可绕电流表)。如图6,用“滑移法”将电压表的下端滑至电阻R1左端,不难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1和R2两端的总电压;将电压表的上端移至R3右端,也可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3两端电压,同时也测的是电源电压。 2. “用拆除法”确定电流路径 因为电压表的理想内阻无穷大,通过它的电流为零,可将其从电路中“拆除”,即使电压表两端断开,来判断电流路径。如图6所示,用“拆除法”不难确定,R1和R2串联,再与R3并联。 图 6 四

【物理】初中物理电路简化与解题技巧

电路图的简化与解题技巧 电路问题是初中物理比较难的知识,也是中考很重要的一部分,占中考物理分数的40%。很多同学遇到电路类的题目,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会简化电路图。 总之就是——不会做!没关系,这次分享的10大原则和7大步骤,一定能够帮你拿下这个难题! 1.电路简化的基本原则 初中物理电学中的复杂电路可以通过如下原则进行简化: ?第一:不计导线电阻,认定R线≈0。有电流流过的导线两端电压为零,断开时开关两端可以测得电压(电路中没有其他断点)。 ?第二:开关闭合时等效于一根导线;开关断开时等效于断路,可从电路两 节点间去掉。开关闭合有电流流过时,开关两端电压为零,断开时开关两端 可以测得电压(电路中没有其他断点)。 ?第三:电流表内阻很小,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流表的地方可看 作一根导线。 ?第四:电压表内阻很大,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压表的地方可视 作断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 ?第五:用电器(电阻)短路:用电器(电阻)和导线(开关、电流表)并联时,用 电器中无电流通过(如下图示),可以把用电器从电路的两节点间拆除(去掉)。 ?第六:滑动变阻器Pa段被导线(金属杆)短接不工作,去掉Pa段后, 下图a变为图b。

?第七:根据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规律“串联分压、并联分流”分析总电流、总电压和分电流、分电压的关系。 ?第八:电流表和哪个用电器串联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流,电压表和哪个用电器并联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压。判断电压表所测量的电压可用滑移法和去源法。 ?第九:电压表原则上要求并联在电路中,单独测量电源电压时,可直接在电源两端。 一般情况下,如果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得的电压是电源两端电压(具体情况见笔记)。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会被烧坏,且让电源短路,烧坏电源。 ?第十:如果导线上(节点之间)没有用电器(开关,电流表除外),那么导线上的各点可以看做是一个点,可以任意合并、分开、增减。(此法又称节点法)例如: 2.电路简化步骤 ?第一步:按照题目要求将断开的开关去掉,将闭合的开关变成导线。

电路的简化方法

电路的简化方法——电势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内容:(1)掌握简单电路的简化方法——电势法;(2)能够应用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和特点解决简单的混联问题。 2.通过对电路的简化,培养学生掌握等效的方法。通过电路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够应用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和特点解决简单的混联问题。 2.难点:用电势法画等效电路图。 三、教学过程 教师:在实际应用的电路中,大多是既包含串联电路又包含并联电路的混联电路。熟练运用前面我们讲过的串、并联电路的知识就可以对混联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2.电路结构的分析 分析电路的组成和结构,准确判断出各部分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必要时要学会用“等效”的观点,将电路改画为标准的串、并联电路,对电路的正确计算起到很大作用。 教师:现在给大家介绍一种电路简化的方法——电势法。 板书:纯电阻电路的简化方法——电势法 教师:简单的纯电阻电路,无论表面上看多复杂,最终都可以简化为电阻串、并联或两者混联的方式。所以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是识别和简化电路的基本出发点。简化电路的主要根据是: Ⅰ.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处处相等,从电势上看,沿电流方向每经过一个电阻电势要降低。 Ⅱ.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从电势上看,各支路两端电势分别相等。 Ⅲ.导线理想化,认为是“有电流、无电阻”,所以导线上各点是等势点。 下面举例具体说明应用的步骤和方法。

例如图3所示电路,电源的电压U=10V,电阻R1=5Ω,R3=R410Ω,R2=10Ω,电流表的内阻忽略不计。求电流表的示数。 分析:首先,找出电流的分叉点——节点,并标上字母。找到电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电路中没有标电源的正、负时,可假设一端的电势高)如图中所示。(投影,用红笔在电路图上标出)显然,A点电势最高,D点电势最低,将A、D 两点画在两边,在其间画电阻。其次,分析各点电势,找等势点。因为电流表的内阻忽略不计,可看作导线,它两端的电势相等,即B点和D点等势,所以B、D可合为一点。第三,按照电势的高低,把电阻接在其间,先画从A到D的电阻R2,再画其他的电阻。简化后的电路如图4所示。(投影电路图)从图中容易计算出电路中的总电流是2A,电流表测的是流过R2和R3的电流之和,流过R2的电流是1A,流过R3的电流是0.5A,所以,电流表的示数是1.5A。 3.巩固练习 如图5所示电路,已知电压恒定为16V,R1=R4=R5=24Ω,R2=R3=12Ω,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试求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教师:先把电阻的关系用等效电路图画出来。叫两个学生到黑板上画等效电路图。 教师:再把电表填入图中,如图6所示。

物理电路化简节点法(万能法)含实物图

简单的电路化简方法之节点法 电路化简的步骤如下: 1.首先寻找节点。何谓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汇交点,称为节点.借助节点排列的规范化来作出等效电路的方法,称为节点法,如图,我们可以找到6个节点。 2。节点编号。编号是要注意,电源的正极(或负极)编1号,负极(或正极)编最后一个号。如果发现两个节点间有导线或者电流表连接,那么这两个节点编为同一号。如果是电流表在同一号节点间的,需要记住表两端接的电阻号。 3.重新连线。重新连线应在草稿纸上完成,首先在纸上同一线上画上4个点并编上号,点间距离最好大一点,,然后依次从电路中找到节点之间的电阻或者电表画在四个点间。为了避免漏画,可以画一个从图上标出一个,直到原电路图上的仪器全都画到了图上为止。如图。

4. 转化为规范化电路图。相信做完上一步后,您已经可以看出电路的组成了,如 果发现点与点之间有断开的情况,只要将点适当的移位就可。关于这道题的规范化电路图,在此就省略吧。 练习 1.画出等效电路图 2.画出等效电路图 3.当闭合开关S 0、S 1,断开开关S 2时 当闭合开关S 2,断开开关S 0、S 1时 图12 图39

4.当S 1、、S 2 均闭合且滑片P 滑到a 端时 当S 1、S 2 均断开且滑片P 在a 端时 5.当闭合开关S 1,断开开关S 2和S 3, 当闭合开关S 1、S 2,断开S 3时 当闭合开关S 3,断开S 1 、S 2时 6.当S 1、S 2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a 端时 当S 1、S 2都断开,滑片P 在b 端时 7.只闭合开关3S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最左端时 只断开开关1S ,滑片P 移至最右端时 只闭合开关1S ,滑片P 在最右端时 A 1

复杂电路的简化电路

综合法简化电路 一、简化电路的具体方法 1.支路电流法: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例1:试判断图1中三灯的连接方式。 【解析】由图1可以看出,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A点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流过灯 L1,一部分流过灯L2,一部分流过灯L3,然后在B点汇合流入电源的负极,从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此三灯并联。 【题后小结】支路电流法,关键是看电路中哪些点有电流分叉。此法在解决复杂电路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2.等电势法:将已知电路中各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叉点,称为节点)编号,按电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用1、2、3……数码标出来(接于电源正极的节点电势最高,接于电源负极的节点电势最低,等电势的节点用同一数码)。然后按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重新排布,再将各元件跨接到相对应的两节点之间,即可画出等效电路。 例2:判断图2各电阻的连接方式。 【解析】(1)将节点标号,四个节点分别标上1、2。 (2)将各个节点沿电流的流向依次排在一条直线上。 (3)将各个电路元件对号入座,画出规范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 (4)从等效电路图可判断,四个电阻是并联关系。 【题后小结】等电势法,关键是找各等势点。在解复杂电路问题时,需综合以上两法的优点。 二、综合法:支路电流法与等电势法的综合。 注意点:(1)给相同的节点编号。 (2)电流的流向: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等势点间无电流),每个节点流入电流之和等于流出电流之和。 例3:由5个1Ω电阻连成的如图4所示的电路,导线的电阻不计,则A、B间的等效电阻为_______Ω。

(全国通用)2018届中考物理专项练习: 电路的简化专项练习

电路的简化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 左滑动的过程中() A. 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B. 电流表A2的示数变 大 C. 电压表V的示数变 小 D. 电灯的亮度变暗 2.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前,电压表示数为6V;开关S闭合后,电 流表A1的示数为0.6A,A2的示数为0.5A,A3的示数为0.9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干路电流为 1.1A B. 通过R1的电流为0.1A C. 电阻R2的电阻值为12Ω D. R2和R3交换位置后,电流表A1和A3的示数不变 3. 如图所示,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分别为30mA、50mA、70mA,则电流表() A. A的示数是120mA B. A的示数是70mA C. A′的示数是50mA D. A′的示数是30mA 4. 如图所示电路,电阻R1标有“6Ω1A”,R2标有“3Ω 1.2A”,电流表A1、A2的量程均为0~3A,电压 表量程0~15V,在a、b间接入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闭合开关s后,为保证R1、R2均不损坏,则允许加的电源电压 和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不得超过() A. 9V 1A B. 3.6V 1.8A C. 9.6V 1A D. 3.6V 0.6A 5.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3V,开关S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用一根导线并联在L1两端,则L1被短路,电压表的示数为3V B. 若L1的灯丝断了,电压表的示数为3V C. 若用一根导线并联在L2两端,则L2被短路,电压表的示数为3V D. 若L2的灯丝断了,电压表的示数为零 6.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1、S2、S3都闭合,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移到a端时,R1的功率为P1,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比为3:4;若再断开S2, 则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比为1:2,当S1和S3断开,S2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R1的功率为P1′,已知R1=6Ω,P1:P1′=16: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电源电压为9V B. R2的阻值为3Ω C. R2和R3的阻值相 等 D. R4的最大阻值为12Ω 7.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S闭合,且滑片P向左滑动时,各电表 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 A1表读数不变、A2表读数变小、V表读数变小 B. A1表读数变大、A2表读数变大、V表读数不变 C. A1表读数变小、A2表读数变大、V表读数变大 D. A1表读数不变、A2表读数变大、V表读数不变 8.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 压表的示数9V,则R1:R2为() A. 1: 2 B. 2: 1 C. 1: 3 D. 3:1 9. 分析复杂电路中各用电器的连接关系时,可对电路中的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简化处理,以下处理方式中正确的是() A. 把电流表看成是开路的 B. 把电流表看成是一条导线 C. 把电压表看成是一条导 线 D. 把电流表看成是一个大电阻 10.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压表V1、V2、V3的示数分别为U1、U2、U3,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I1、I2,那么下列 关系式正确的是() A. U2=U1+U3I1=I2 B. U2=U l=U3I1=I2 C. U3 =U l+U2I1< I2 D. U3=U l+U2I l>I2 11.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S闭合,且滑片P向左滑动时,各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 A1表读数不变、A2表读数变小、V表读数变小 B. A1表读数变大、A2表读数变大、V表读数不变

电路图识别详解——简化电路图

电路识别是初中物理电学的重点之一,电路识别相关的包括二部分:电路图简化以及电路图、实物图互化。 一、标号法简化电路图。 先看口诀,就两部分,很简单:标号和画图 1、标号:电路每个节点编号,标号遵循以下原则 (1) 从正极开始标1 (2) 纯导线连通的节点等同一个节点,标同样的数字(若同一节点出现不同标号,取大标号) (3) 沿着导线过一个用电器(注:不包括电表),数字+1 (4) 到遇到电源负极为止 (5) 要求所有点的标号要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负极的标号 2、画图 (1) 在平面上画出节点号 (2) 根据原图中各用电器或电表两端的节点标号,将该用电器或电表画在相应的两节点号之间。(在简化图中放入电流表时要注意其是跟哪个用电器串联) (3) 整理,美化 3、注意事项 (1) 当用电器两端标号不等时,电流从小标号点到大标号点,因为小标号更接近正极 (2) 当用电器或电压表两端标号相等时,相当于一根导线接在用电器两端,因此用电器或电压表短路没有电流

原本常用的方法先摘掉表,再把有导线连接的部分看成一个点,我管这种方法叫捏包子。而标点法的标点阶段就是在捏包子前先标记下哪些点是应该捏在一起的;画图阶段,就是直接把包子捏上,从而得到清纯的简化电路图。 二、“妙招”判断电路、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第一、把串并联定义搞清楚 第二、弄清串并联的特点 【一】串联特点: (1)只有一条电流回路; (2)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3)一处断路所有用电器都不工作; (4)串联电路可以发生局部短路; 【二】并联特点: (1)有多条电流回路; (2)可以实现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用电器; (3)一个用电器发生断路不影响其他用电器工作 (4)并联不可能发生局部短路,一短全短; 1、判断电路: ①定义法识别:串联电路为首尾相连,并联电路为首首相连,尾尾相联 ②电流法:看电路中电流有没有分支,电流始终一条道没有分支为串联,有分有合则为并联 ③拆除法(最管用的一种):按特点的(3)人为制造断路法,摁(断开的意思)这一个用电器看其他用电器,能不能工作,不能工作是串联,能工作的是并联(电路摁电器符号,实物图摁实物),简单、方便、准确。 ④节点法: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用电器,电源等,都可把这一段导线看作是一个点. 2、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第一,要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 第二、判断各电表的测量对象; 第三、判断开关控制对象; 如果是串联你们是强项,如果是并联按下面的口诀进行: 电压表先不管,电源、总开、总安串联做主干, 电器、分开、分安串联做支线,下面按着并联定义办, 电压表接在哪儿随你便,不要把线柱来接反, 实物、电路都一样,照此办理很简单。 看电流表测谁的电流,摁(断开的意思)住电流表,看谁不工作就测谁 开关与此相同,但不要摁住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