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教案-集合及其运算复习 精品

最新高三教案-集合及其运算复习 精品
最新高三教案-集合及其运算复习 精品

集合及其运算

● 知点 考点 答点

(1)子集——集合问题的核心

研究集合,说到底是在研究集合的子集。全集只是一个概念,如实数集R 。

真正有实际意义的事,是在R 上研究方程或不等式的解集,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参数的取值范围等。这些,都是在研究R 的某个子集。

【例1】设集合A ={x |2232+-x x =1},B ={x | (x -a )(x 2-1)=0},当a 为何值时,A ?B ?

【思考】 集合A 、B 都是用“陈述法”表示的方程的解集,为了比较A 和B 的关系,先考虑将A 和B 分别化简。

【解答】 易得集合A ={1,2}。B ={-1,1,a },欲得A ?B ,必须且只须a =2。

【归纳】 已知A 是B 的子集,求“母集”B 中常数a 应满足的条件。逆向运用子集的定义,常采用“比较法分析法”。

(2)交集——两集合间的“且运算”

【例2】设集合A ={x |2232+-x x

≤1},B ={x | (x -a )(x 2-1)=0},当a 为何值时,A ∩

B ={1}? 【思考】 A 是不等式的解集,B 是方程的解集。已知A 和B 的交集,求B 中参数满足的条件,先考虑将A 和B 分别化简。

【解答】 易得A ={x |1≤x ≤2},B ={-1,1,a },欲使A ∩B ={1},必须有a ?(]2,1。即a >2或-1<a ≤1 或a <-1。

【归纳】 比较分析法是分析法和比较法的综合运用。分析法“由果索因”,比较法可以逆用概念或定义将交集定义中的“且”字法则化。

(3)并集——两集合间的“或运算”

【例3】设集合A ={x |2232+-x x ≥1},B ={x | |x -a |>0},当a 为何值时,A ∪B =A ?

【解答】 欲使A ∪B =A ,则有B ?A ,易得A ={x |x ≤1或x ≥2},B ={x |x ≠a ,a ∈R },欲使A ∪B =A ,必须有a ∈(1,2)。

【说明】 本题中的集合B ,容易误解为在R 上去掉一个单元素a ,即B =()),(+∞?∞-a ,a ,实际上a 是个变数,当a ∈(1,2)时,B =(][)A ,,=+∞?∞-21

(4)补集——全集对子集的“差运算”

【例4】设集合B ={x | (x -a )(x 2-1)=0},当a 为何值时,R B ={x | x 2≠1,0}?

【解答】 易知R B={x|x ≠-1,0,1},B ={-1,1,a },按补集的概念有0∈B ,故得a =0。

【点评】 求一个集合A 对于全集合I 的补集I A=A ,所用方法是“求差法”:即在I 中“减去”A 的各个元素,剩下的元素便组成集合A ,A 上的这个“—”,就是“减号”的意思。

(5)等集—— 一个集合的两种表示

【例5】设集合A ={x |2232+-x x >1},B ={x | (x -a )(x -1)<0},当a 为何值时,A=B ?

【解答】 A ={x |x <1或x >2},B ={x |a

【点评】 等集关系是子集关系的特例。当集合A 、B 互为“母子关系”,即A B B A ??且时,便有A =B 。

和“等式替换”一样,集合的化简和变形都是在进行“等集替换”。检验这种替换的正确与否,方法仍然是“互为母子法”。

● 通法 特法 妙法

(1)列举法——集合表示的基本大法

【例6】 设{}

均为非负整数z ?y x a a M z y x ,,,532|??==的子集为 {}101,|≤≤∈=b M b b N ,则N 的子集中包含元素1和10的集合有( )个。

A .10

B .64

C .128

D .256 【分析】M 是无限集合,但因其元素a 都是整数,故其子集N 的元素b 也是整数。又1≤b ≤10,故集合N 是有限集合。考虑用列举法将集合N 元素具体化。

【解答】 当x=y=z =0时,a 1=1;

当x =1,y=z =0时,a 2=2;

当x=z =0,y =1时,a 3=3;

当x =2,y=z =0时,a 4=4;

当x=y =0,z =1时,a 5=5;

当x=y =1, z =0时,a 6=6;

当x =3,y=z =0时,a 7=8;

当x=z =0,y =2时,a 8=9;

当x=z =1,y =0时,a 9=10;

故集合N ={1,2,3,4,5,6,8,9,10} (注意N 中无7)

先求得N 的子集N '={2,3,4,5,6,8,9}的子集有27=128(个)。

故N 的含有元素1和10的子集也有128个。答案为C 。

【点评】 列举法使“未知”的集合N 变得确定,如N 的元素个数确定为9个(前10个正整数缺7)。除了1和10外还有7个元素。正是依赖于元素个数“7”,而求得了答案27。

列举法对无限集合M 还能进行“有限的展望”,明白了M 中没有元素7的原因后,同

样可知集合M 中也不含有质数11与合数14等。

列举法能使抽象的集合化为形象,使解题人在理性的迷茫中找到感性的知觉。

(2)分类法——子集思想的体现

【例7】设A ={x | x 2+mx +1=0,x ∈R },B ={y | y <0},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分析】 集合B 是非空实数集R -

,因此A ∩B =应分为: (1)A =和(2)A ≠这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答】 (1)当A =时,由Δ=m 2-4<0得-2

故由???≥?>-=+0021m x x 得m ≤-2

综上所述得 (-2,2)∪(-∞,-2)=(-∞,2)为

m

【点评】 “分类讨论”常出现的错误有二:一是“重”,二是“漏”。本题容易漏掉A =时的情况。容易漏掉的,往往是一些不在“一般”中的特例。

A ∩

B =逻辑分类的一般情况是???

??????????不空无空不空不空无空空B B A B B A )( )( 按题设化简(除“无”)后便是:(1)A 空(B 不空);(2)A 不空(B 不空)。

(3)轴序法——集合运算的数轴操作

【例8】设A ={y |y 2-3y +2≤0},B ={x |x 2-4ax +(3a 2-2a -1)≤0}

(1)若A ?B ,求非负数

a

(2)是否存在a 值,使B ?A ?

【分析】 本题分别求集合A 、B 互相包含的条件,集合A 是“一个”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可确定的),集合B 是“无限个”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变动的)。首先考虑利用解二次不等式的通法将集合A 、B 化简。

【解答】 由条件知:A =[1,2],B =[a -1,3a +1]

(1)∵A ?B ,∴a -1≤1<2≤3a +1 (数轴图解如下)

故由312

1311????≥+≤-a a ≤a ≤

2

(2)若B ?A , 则1≤a -1≤3a +1≤

2

图1-2-2 故由?

???

????≤-≥≥??????≤+-≥+≥-311121311311a a a a a a

a

因而,不存在这样的a 值,使B ?

A 【点评】 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都是实数集的子集,通过实数轴上的“大小排序”能把抽象问题形象化,从而方便地进行集合的子、交、并、补的运算。将实数集与实数轴对应,将实数的大小与数轴的方向对应,将实数区间与轴上的线段对应,于是有了解不等式(组)的特殊方法——轴序法。实际上是数形结合思想的自然运用。

(4)韦恩图——集合运算的直观法

【例9】 设有集合A ={-3,4},B ={x |x 2-2ax +b =0},B ≠,且A ∩B =B ,求a ,b 的值。

【分析】 a ,b 两参数在一元二次方程x 2-2ax +b =0的系数中,

为此可考虑先求出该二次方程的根,再用韦达定理求a ,b 的值。

【解答】 A ∩B =B A B ??,韦恩图如右

又B ≠。故其韦恩图有如下的三种可能:

当B ={-3}时,方程x 2-2ax +b =0有重根-3,此时有a = -3,b =9。

当B ={4}时,方程有重根4,则a =-4,b =16。

当B ={-3,4}时,方程有相异两根-3,4,则有a =2

1,b =-12。 【点评】 本解的韦恩图呈现动态,把集合A 的2个元素-3和4分别进入集合B 的过程展现得一清二楚。从而使解题人在“B 是A 的非空子集”的抽象困惑中找到了“实感”。有道是:抽象集合不用愁,破题请画韦恩图。

高三数学专题训练--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高三数学专题练习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小题基础练①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卷Ⅱ]已知集合A={1,3,5,7},B={2,3,4,5},则A∩B=() A.{3} B.{5} C.{3,5} D.{1,2,3,4,5,7} 答案:C 解析:A∩B={1,3,5,7}∩{2,3,4,5}={3,5}.故选C. 2.[2018·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x|x2-x-2>0},则?R A=() A.{x|-12} D.{x|x≤-1}∪{x|x≥2} 答案:B 解析:∵x2-x-2>0,∴ (x-2)(x+1)>0,∴x>2或x<-1,即A={x|x>2或x<-1}.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R A={x|-1≤x≤2}. 故选B. 3.[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检]已知全集U={1,2,3,4,5,6},集合A={1,2,4},B={2,4,6},则A∩(?U B)=() A.{1} B.{2} C.{4} D.{1,2} 答案:A 解析:因为?U B={1,3,5},所以A∩(?U B)={1}.故选A. 4.[2019·河北衡水武邑中学调研]已知全集U=R,集合A ={x|0

A .3个 B .4个 C .5个 D .无穷多个 答案:B 解析:因为A ={x |0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数学汇总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B A(B) A B B A A ∪B B A ?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 (){|1,9U C A B x x x =<-≥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e. 解:{}6,5,4,3,2,1,0,1,2,3,4,5,6A =------ . (1)又{}3B C = ,∴()A B C = {}3; (2)又{}1,2,3,4,5,6B C = , A B B A -1 3 5 9 x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学习目标: (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2)掌握两个较简单集合的交集、并集的求法; (3)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讲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使 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4)通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号表达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合作探究展示: 一、 问题衔接 我们知道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 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思考(P8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二、新课教学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 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P 8-9例4、例5)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 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 (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A ∪B B A ?

高三数学考点-集合及其运算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③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2.常用逻辑用语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 (4)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5)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 (6)能正确地对含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1.1 集合及其运算 1.集合的基本概念 (1)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________,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________.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集合常用的表示方法:________和________. 2 3.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元素与集合之间存在两种关系: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 ________集合A,记作________;如果a 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________集合A,记作________.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都 相同 __________ ?A=B 子集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________或________ 真子集 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 素,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是A 中的元素 ________或________ 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 ______的真子集 ??A,?B (B≠?) 结论:集合{a1,a2,…,a n}的子集有______个,非空子集有________个,非空真子集有________个. 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 符号表示若全集为U,则集合A 的补集记为________ Venn图表示(阴影部分) 意义 5.集合运算中常用的结论 (1)①A∩B________A;②A∩B________B; ③A∩A=________;④A∩?=________; ⑤A∩B________B∩A. (2)①A∪B________A; ②A∪B________B; ③A∪A=________;④A∪?=________; ⑤A∪B________B∪A. (3)①?U(?U A)=________; ②?U U=________; ③?U?=________; ④A∩(?U A)=________; ⑤A∪(?U A)=________. (4)①A∩B=A?________?A∪B=B;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课题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授课学校 六盘水市特殊教育学校 授课教师 杨霞 授课班级 听障高三年级 课型 数学 教材分析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一第一章1.1.3,教材9-12页。集合的交、并运算是许多知识的切入点或重要辅助工具,比如后面要学习的函数中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解就要借助函数的并、交运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集合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在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集合的基本运算的结果都是集合,因而需要注意运算后的集合需要具备集合的元素的三个性质。学生通过对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从而能够解决一些与集合相关的问题。通过教师启发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定义,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性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集合运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韦恩图(W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类比思想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把握如何求出并集、交集。 难点:能用图示法表示出集合的关系,能从图示中看出集合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学法: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PowerPoint)、展示图、纸质小棒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活动准备:制作幻灯片、准备导学案、道具 教学过程 如下表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堂小游戏导入 通过复习集合的含义及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中有关的符号例如:、、等,引入新课中将要学习的两个符号并集、交集。学生根据幻灯片上出现的集合符号快速作答,反应时间不能超过三秒,否则就算错误。 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巩固了已学过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并集 学案: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集合、常用逻辑用语01) 【复习课题】集合的概念及运算(1) 【复习要求】 1.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明确子集、真子集相等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弄清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3.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复习过程】 (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简称. (2)集合中的元素有三个特点:①;②;③. (3)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分为和两种,分别用和来表示. 集合有三种表示方法:、、。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A={x|y=2x+2x+1};B={y|y=2x+2x+1};C={(x,y)|y=2x+2x+1};D={x|x=2x+2x+1};E={(x,y)|y=2x+2x+1,x∈Z,y∈Z};F={(x,y)|y=2x+2x+1}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 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 (2)对于两个集合A、B,若且,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 (3)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 记作. 注意:条件为A?B,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漏了A=φ的情况. (4)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思考:{0}与φ有什么区别? (5)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个数为个,A的非空子集个数为个,A的非 空真子集个数为个.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 记作A∪B,即:A∪B=. (2)一般地,由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 A∩B,即:A∩B=. (3)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通常 记作. (4)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UA,即?UA=. (5)A∩B=A?,A∪B=A?. 4.集合的运算性质 A∪φ=,A∪A=,A∪B=, A∩φ=, A∩A=,A∩B=, A∪(?UA)=,A∩(?UA)=,?U(?UA)=. 1.由实数33 2, |, |, ,x x x x x- -组成的集合中,最多含有元素个 2.集合{x|x>1且x≤3,x∈N}中的元素有 3.已知集合S={x|x≤5 2},又a=3,则a与S的关系为 4.设集合A={x|x=2n+1,n∈Z},B={x|x=n+1,n∈Z},则集合A,B的关系是 5.已知集合M={x|-35},则M∪N=________. 6.已知集合A={x|x≤1},B={x|x≥a},且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课堂提升 例1:集合A={0,2,a},B={1,a2}.若A∪B={0,1,2,4,16},则a的值是. 变式练习: (1)设a,b∈R,集合{1,a+b,a}={0, a b ,b},则b-a等于 1

高三一轮复习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教师版)电子教案

§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2014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以集合中含参数的元素为背景,探求参数的值;2.求几个集合的交、并、补集;3.通过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考查创新能力.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注意分类讨论,重视空集的特殊性;2.会利用Venn图、数轴等工具对集合进行运算;3.重视对集合中新定义问题的理解.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2. (1)子集: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A≠B,则A?B(或B?A).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B(B≠?). (4)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A的非空子集有2n-1个. (5)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A=B. 3.集合的运算 4. 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 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 [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正确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尤其是“确定性和互异性”在解题中要注意运用.在解决含参数问题时,要注意检验,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结论错误. 2.注意空集的特殊性 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A?B,则需考虑A=?和A≠?两种可能的情况. 3.正确区分?,{0},{?}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即空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它不是空集,因为它有一个元素,这个元素是0.{?}是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0},??{?},?∈{?},{0}∩{?}=?. 题型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B)

(完整)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课题:§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 的作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思考(P9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二、新课教学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的并集(Union) 记作:A∪B 读作:“A并B” 即:A∪B={x|x∈A,或x∈B} Venn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P 9-10例4、例5)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题(P 9-10例6、例7)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 A

高中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1、1、3、2补集 (教师叙述: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集合中基本运算的交集与并集,这一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一、【学习目标】(约2分钟) (自学引导:这一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在理解全集与补集的前提下运用定义进行运算) 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及其符号的含义; 2、会利用全集与补集的含义解相应的题目. (教师叙述:这一节课的概念性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关键是第二个学习目标,能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题目,下面这个环节是我们的自学内容,我们来共同逐一的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效果】:学习目标的点出,有利于学生的注意点的集中,知道该学什么,该怎样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约10分钟) 自学教材第10页有关补集的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约10分钟) (自学引导: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只用在学生们阅读完教材稍加引导即可,不必累述.重点要注意的是全集、补集符号的数学.要给学生点明,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都要习惯于用符号来表示数学意义;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要让学生逐一的明白.由于时间关系,三种语言也可以放到自习课上着重讲解一下,因为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初步的渗透,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思想) <1>阅读教材,你能理解全集的含义吗?你能给出全集定义吗? (引申:比如说我们要研究黄冈实验学校高中部的全体学生的成绩,那么,全集是什么?你能再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吗?) <2>阅读教材,你能理解补集的含义吗?你能给出补集的定义吗? (引申:若我们把黄冈实验学校高中部全体学生的成绩看做是一个全集,那么这个全集我们可以说是由高中部所有男生的成绩和所有女生的成绩所组成,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在这个前提下,高中部所有男生的成绩的补集是什么?)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设计(1)-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3节集合的基本运算 本节是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第1节第3部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以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这为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基础。本节内容主要介绍集合的基本运算一并集、交集、补集。是对集合基木知识的深入研究。在此,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认识并掌握集合的三种基本运算。本节内容是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对象,在实践中应用广泛,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 课程目标学科素养 A.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简单集合的交、并运算; B.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C.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1.数学抽象:集合交集、并集、补集的含义; 2.数学运算:集合的运算; 3.直观想象:用Venn图、数轴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1.教学重点: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 2.教学难点: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性质及应用,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多媒体

Venn 图表示: (2)“或”的理解:三层含义: 的并集。 与是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由且。即:又属于元素既属于但。即:但不属于元素属于但。即:但不属于元素属于B A B A B x A x B A A x B x x A B B x A x x B A 321}{.3},{.2},{.1?=∈∈?∈?∈ (3)思考:下列关系式成立吗? (1) A A A =Y (2)A A =φY 【答案】成立 (4)思考:若,B A ?,则A ∪B 与B 有什么关系? 【答案】 。,则若B B A B A =?Y 3、典型例题 例1.设A={4,5,6,8},B={3,5,7,8},求AUB . }8,7,6,5,4,3{}8,7,5,3{}8,6,5,4{==Y Y B A 解: 例2.设集合A={x|-1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集合及其运算教案 文

集合及其运算 一、知识梳理:(阅读教材必修1第2页—第14页)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2)、集合中的元素有三个性质: 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分别用和表示; 数集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表示法R Z Q R 表示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关系 A= B 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 元素相同 子集A中任意元素均为B中元素AB A B 真子集A中任意元素均为B中元 素,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 素不属于A φ 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并集补集 符号表示 图形表示 意义 4、常用结论 (1)、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子集有个;真子集有个; (2)、并集:AB= B,AA=A;A=A ;ABA;AB=B (3)、交集:AB=AB;AA=A;A;=A; (4)、补集:A=; A=U 二、题型探究 [探究一]、集合的概念 例1:已知A={2,} ,若aA,由6-aA,求实数a的值。 解:若a=2,6-a=4,a=4,6-a=2,a=6,6-a=0.根据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综上可得,a = 2,4。 【小结】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是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确定性是入手点,互异性是检

验结论的工具。 例2:已知集合P={x|x=2k+1,k} , Q={x|x=2k-1,k} , R={ x|x=4K } , M={ x|x=4K } , N={ x|x=4K },则( A ) (A )P=Q=R (B ) P=Q= M (C )Q=R=M (D ) R=Q= N [探究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例3: 下列命题:(1).空集没有子集;(2).任何一个集合至少有两个子集;(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4).若空集是集合A 的真子集,则A 不是空集。其中正确的是 A.0个 B.1个 C.2 个 D.3个 例4:已知集合p={},集合Q={},若,那么的值是 A.1 B.-1 C.1或-1 D.0或-1或1 [探究三]、集合的运算 例5: (15年安徽文科)设全集{}123456U =,,,,,,{}12A =,,{}234B =,,,则 ()U A C B =I ( B ) (A ){}1256,,, (B ){}1 (C ){}2 (D ){}1234,,, 例6: (2015年新课标2文科) 已知集合{}|12A x x =-<<,{}|03B x x =<<,则 A B =U ( A ) A .()1,3- B .()1,0- C .()0,2 D .()2,3 三、方法提升: 1、集合元素的性质:在解题时经常用到集合元素的互异性,一方面利用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能顺利地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在解答完毕之时,注意检验集合中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以确保答案正确。 2、描述法中的代表元素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首先应清楚集合的类型和元素的性质,如集合P={x|y=} , Q={(x,y)| y= },表示不同的集合。 3、 空集的特殊性 空集中没有任何元素 ,但它是存在的,在利用解题时,若不明确集合A 是否是空集时,应对集合A 进行讨论。 4、 注意补集思想的应用 在解决时,可以利用补集的思想,先研究的情况,然后取补集。

集合运算及其性质

3.2 集合的运算与性质 集合运算是指用已知的集合去生成新的集合。

3.2.1 集合的运算 定义3.9 设A和B是任意两个集合, (1)A和B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和B的交集,记为A∩B,即: A∩B = {x | x∈A∧x∈B} (2)将A和B的所有元素合在一起构成的集合称为A和B的并集,记为A∪B, A∪B={x | x∈A∨x∈B} (3)从集合A中去掉集合B的元素得到的集合称为A和B的差集,也称作B对A的相对补集, 记为A?B,即: A?B={x | x∈A∧x B}

例3.4 设A={1, 2, 3, 4},B={2, 3, 5},求A∩B、A∪B、A?B和B?A 。解:A∪B={1, 2, 3, 4, 5}, A∩B={2, 3} A?B={1, 4},B?A={5}

3.2.1 集合的运算 若集合A和B没有公共元素,即A∩B= ? ,则称A和B 不相交。 如令A={1, 2, 3},B={4, 5},则A∩B= ? 。 定义3.10 定义3.11

3.2.1 集合的运算 定义3.12 设A和B是任意两个集合,A与B的对称差记作A ⊕ B,定义为: A ⊕ B=(A?B)∪(B?A) 例如, A={1, 2, 3, 4, 5},B={4, 5, 6, 7, 8},则 A?B={1, 2, 3},B?A={6, 7, 8}, A ⊕ B=(A?B)∪(B?A)= {1, 2, 3, 6, 7, 8}。 说明: 在以上讨论的各种运算中,幂集、绝对补运算的优先级要高于并、交、相对补、对称差等二元运算。

3.2.2 集合的运算性质 定理 3.6 下面的恒等式给出了集合运算的主要算律。 设A, B, C为任意的集合,集合运算满足以下所列规律。 (1)双重否定律 ~(~A)=A (2)幂等律 A∪A=A,A∩A=A (3)交换律 A∪B=B∪A,A∩B=B∩A (4)结合律 (A∪B)∪C=A∪(B∪C),(A∩B)∩C=A∩(B∩C) (5)分配律 A∩(B∪C)=(A∩B)∪(A∩C),A∪(B∩C)=(A∪B)∩(A∪C) (6)吸收律 A∩(A∪B)=A,A∪(A∩B)=A (7)德摩根律 A ?(B∪C)=(A ?B)∩(A ?C),A ?(B∩C)=(A ?B)∪(A ?C) ~(A∪B)=~A∩~B,~(A∩B)=~A∪~B ~E= ? ,~ ? =E

第01讲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学生版) 备战2021年新高考数学微专题讲义

第 1 讲: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一、课程标准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4、.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二、基础知识回顾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表示符号分别为∈和?。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若对任意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则A B或B A。 (3)相等:若A?B,且B?A,则A=B。 (4)空集的性质:?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x|x∈A,且x∈B}. (2)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A∪B={x|x∈A,或x∈B}. (3)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U A,即?U A={x|x∈U,且x?A}. 4、集合的运算性质 (1)A∩A=A,A∩?=?,A∩B=B∩A。 (2)A∪A=A,A∪?=A,A∪B=B∪A。A?B?A∩B=A?A∪B=B??U A??U B (3)A∩(?U A)=?,A∪(?U A)=U,?U(?U A)=A。 (4)?U(A∩B)=(?U A)∪(?U B),?U(A∪B)=(?U A)∩(?U B)。

高中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教学目的: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教学重点:集合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集合A,B,C与D的关系:A={菱形},B={矩形},C={平行四边形},D={四边形} 思考(P9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二、新课教学 1.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通常记作U。 补集:对于全集U的一个子集A,由全集U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U且x∈A} 补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例题(P12例8、例9) 2.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 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B?A,A∩B?B,A∩A=A,A∩?=?,A∩B=B∩A A?A∪B,B?A∪B,A∪A=A,A∪?=A,A∪B=B∪A (C U A)∪A=U,(C U A)∩A=? 若A∩B=A,则A?B,反之也成立 若A∪B=B,则A?B,反之也成立

若x∈(A∩B),则x∈A且x∈B 若x∈(A∪B),则x∈A,或x∈B 4.举例 例1.设全集为R,A={x︱x<5},B={x︱x>3}求A∩B,A∪B,C R A,C R B,(C R A)∩(C R B) 例2. 设U={x︱x是小于9的整数},A={1,2,3},B={3,4,5,6},求C U A,C U B 5.课堂练习 设全集为U={2,4,a2-a+1},A={a+1,2},C U A={7},求实数a的值. 三、归纳小结(略) 四、作业布置 P12练习1-4

高中数学中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的解题归纳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一、知识导学 1.集合: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2.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 3.子集: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若A a ?则B a ∈),则称 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或B ?A ;如果A ?B ,并且A ≠B ,这时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 B 或B A. 4.集合的相等:如果集合A 、B 同时满足A ?B 、B ?A ,则A=B. 5.补集:设A ?S ,由S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 的子集A 的补集,记 为 A C s . 6.全集:如果集合S 包含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 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 记作U. 7.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 记作A ?B. 8.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者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 集,记作A ?B. 9.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Φ. 10.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 11.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12.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Venn 图). 13.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二、疑难知识导析 1.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和“=”两种情况,同样“?”包括“”和“=”两种情况.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要注意两类不同符号的区别. 2.在判断给定对象能否构成集合时,特别要注意它的“确定性”,在表示一个集合时,要特别注意它的“互异性”、“无序性”. 3.在集合运算中必须注意组成集合的元素应具备的性质. 4.对由条件给出的集合要明白它所表示的意义,即元素指什么,是什么范围.用集合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要注意分辨是交集还是并集,结合数轴或文氏图的直观性帮助思维判断.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但因为不好用文氏图形表示,容易被忽视,如在关系式 中,B =Φ易漏掉的情况. 5.若集合中的元素是用坐标形式表示的,要注意满足条件的点构成的图形是什么,用数形结合法解之. 6.若集合中含有参数,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讨论时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7.在集合运算过程中要借助数轴、直角坐标平面、Venn 图等将有关集合直观地表示出来.

集合的运算教案

【课题】1.3集合的运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 (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3)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4)会求集合的补集. 能力目标: (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交集、并集和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集合的运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让学体体验“讲练结合,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交集、并集和补集. 【教学难点】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120分钟)

【教学过程1】 揭示课题 实数有加、减、乘、除运算,那么集合是否也可以进行“运算”呢? 1.3.1交集 一、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问题1 汉堡由火腿、生菜、鸡蛋、面包做成,蔬菜沙拉由生菜、西兰花、卷心菜、洋葱丝做成,那么这两种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叫? 用我们学过的集合来表示:A={火腿,生菜,鸡蛋,面包};B={生菜,西兰花,卷心菜,洋葱丝};C={生菜}. 问题2 某班第一学期的三好学生有李佳、王燕、张洁、王勇;第二学期的三好学生有王燕、李炎、王勇、孙颖,那么该班哪些同学连续两个学期都是三好学生? 用我们学过的集合来表示:A={李佳,王燕,张洁,王勇};B={王燕,李炎,王勇,孙颖};C={王燕,王勇}.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决 通过上面的两个问题的思考,可以看出集合C中的元素是由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构成的,也就是由集合A、B的相同元素所组成的,这时,将C称作是A 与B的交集. 二、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集合A、B的相同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 B,读作“A交B”. 即{} 且. A B x x A x B =∈∈ 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可用下图表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