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九大定律和四大原则

宇宙的九大定律和四大原则
宇宙的九大定律和四大原则

宇宙的九大定律和四大原则

九大定律: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

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

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发生相应的“果”。如果“因”

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

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中“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二、吸引定律:

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

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

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

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

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

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

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或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或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深信定律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

这件事就一定能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由此看来,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松定律

五、当下定律

六、80/20定律

七、应得定律

八、间接定律

九、布施定律

天文课后答案、地球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述天文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特点? 答: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天体,其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对天体的观测,包括目视观测和仪器观测。它的研究特点是: (1)大部分情况下人类不能主动去实验,只能被动观测。 (2)强调对天体进行全局、整体图景的综合研究。表现观测上是全波段、全天候。在理论上依赖模型和假设。 (3)需用计算机把观测所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使天文学研究发生重大变化的另一个技术进步是快速互联网技术,这使得异地天文数据的交换和处理成为可能,使得观测数据具有巨大的科学产出的潜在意义。目前,虚拟天文台的提出和建设对天文研究意义深远。(4)具有大科学的特征,需要大量投资。 (5)以哲学为指导。 2.研究天文学的意义有哪些? 答:天文学与人类关系密切,天文学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服务:准确的时间不单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而且对许多生产和科研部门更为重要。最早的天文学就是农业和牧业民族为了确定较准确的季节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的一些生产和科研工作更离不开精确的时间。例如,某些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宇航部门,对时间精度要求精确到千分之一秒,甚至百万分之一秒,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准确的时间是靠对天体的观测获得并验证的。 (2)导航服务:对地球形状大小的认识是靠天文学知识取得的。确定地球上的位置离不开地理坐标,测定地理经度和纬度,无论是经典方法还是现代技术,都属于天文学的工作内容。 (3)人造天体的成功发射及应用:目前,人类已向宇宙发射了数以千计的人造天体,其中包括人造地球卫星、人造行星、星际探测器和太空实验站等。它们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国防军事。仅就人造地球卫星而言,有通讯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等,根据不同需要又有地球同步卫星、太阳同步卫星等。所有人造天体都需要精确地设计和确定它们的轨道、轨道对赤道面的倾角、偏心率等。这些轨道要素需要进行实时跟踪,才能保持对这些人造天体的控制和联系。这一切都得借助天体力学知识。 (4)导航服务:天文导航是实用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天体为观测目标并参照它们来确定舰船、飞机和宇宙飞船的位置。早期的航海航空定位使用六分仪(测高、测方位)和航海钟,靠观测太阳、月亮、几颗大行星和明亮恒星,应用定位线图解方法来确定位置,其精度较低,且受天气条件限制。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已发展了多种无线电导航技术来克服这方面的缺陷。宇宙航行开始以后,为了确定飞船在空间的位置和航向,天文导航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应用,使卫星导航更精确。卫星导航不仅普遍用于航天、航空、航海,而且还用于陆面交通管理。 (5)探索宇宙奥秘,揭示自然界规律:随着对宇宙认识的深入,人类从宇宙中不断获得地球上难以想象的新发现。例如,19世纪初有位西方哲学家断言,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永远不可能知道的。但过了不久,由于分光学(光谱分析)的应用,很快知道了太阳的化学组成。其中的氦元素就是首先在太阳上发现的,25年后人们才在地球上找到它。太阳何以会源源不断地发射如此巨大的能量,这是科学家早就努力探索的课题。直到20世纪30年代有

教科版科学六年下册《宇宙》每课知识要点归纳练习题 附单元知识点复习测试卷 有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下册《宇宙》每课知识要点归纳练习题 附单元知识点测试卷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1、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着陆月球,(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2、探月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运动。 4、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5、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发并发射了首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6、月球最具特征地形是(环形山)。

2、月相变化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就不同。 3、月相变化周期约为29.5天,为农历(一个月)。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 4、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月面由(右)变到(左)。 5、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 6、初一是(新月),初四、二十七是(峨眉)月,初七、初八是(上玄月),十五或十六是(满月),十三、十九是(凸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玄月),二十九是(残月)。

3、我们来造环形山 1、环形山的特点:①、分布(杂乱随机);②、数量(众多),大多是(圆形);③、大小、深浅不一。 2、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3、造环形山的方法:①(喷水)法;②(撞击)法。 4、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得撞击更为猛烈和频繁。 5、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4、日食和月食 1、日食分为三种,即(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月食只有(全食)和(偏食),而没有环食。 2、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是

宇宙与发现答案

宇宙起源与大爆炸学说(两讲)单元测试 返回 本次得分为:10.00/12.00, 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17-11-13, 1 ( ? ?)较正确地反映了太阳系的实际,为以后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定律,伽利略、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铺平了道路,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中心论”的神话。 ? A. 广阔恒星世界的发现 ? B. 托勒密的地心说 ? C. 哥白尼的日心说 ? D. 银河的系发现 2 1718年,(? ?)将自己的观测数据同1000多年前托勒玫(Claudius Ptolemaeus,约90-168)时代的天文观测结果相比较,发现有几颗恒星的位置已有了明显变化,首次指出所谓恒星不动的观念是错误的。 ? A. 勒维特 ? B. 斯特鲁维 ? C. 哈雷

? D. 哈勃 3 类星体、恒星、行星及生命出现的年代大约距大爆炸的起点时刻(?)。? ? A. 120亿年 ? B. 100亿年 ? C. 1亿年 ? D. 10亿年 4 根据目前的观测与对哈勃常数的计算,宇宙的年龄大约(?)。 ? A. 137亿年 ? B. 200亿年 ? C. 180亿年 ? D.

150亿年 0.00/2.00 5 目前所知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最强有力的证据是(? )。 ? A. 古老恒星的年龄 ? B. 星系光谱的普遍红移 ? C. 轻元素的丰度 ? D.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6ccc 迄今所知,整个宇宙中真实可见的重子物质约占宇宙总体的73%以上,而人类一无所知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却只占了不足27%。 ? A. ? B. 宇宙起源与大爆炸学说(两讲)单元测试 返回 本次得分为:10.00/12.00, 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17-11-13, 1 ( ? ?)较正确地反映了太阳系的实际,为以后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定律,伽利略、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铺平了道路,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中心论”的神话。 ?

第一篇 第四章 宇宙的结构层次与物质的基本单元

第一篇第四章宇宙的结构层次与物质的基本单元(p78-79) 第一节宇宙的宇观、宏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夸克、轻子和传播子。 宇宙按其空间尺度和质量大小可分为宇观、宏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一、微观层次(弱、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是支配微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 微观层次通常又分为粒子亚原子和原子分子两个层次。 随着原子核增大,质子间静电排斥逐渐增大,最终超过核力的约束,就不存在稳定的原子核,强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的平衡条件决定原子大小的上限。 二、宏观层次(电磁相互作用是支配宏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 宏观物质是由大量原子分子形成的凝聚体系,其稳定条件是电子受原子核的为库伦吸引与电子之间因泡利不相容而有的排斥之间的平衡。密度随体积或质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加,万有引力逐渐增强并开始起作用。 三、宇观层次(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则是支配宇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个系列中,随着尺度和质量的增加,密度逐渐减小。万有引力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不同,它不能屏蔽和中和,随着质量的增加,万有引力逐渐占支配地位的相互作用。 弱强相互作用和电脑相互作用是支配微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电磁相互作用是支配宏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则是支配宇观层次的决定性因素。

1661年,英国科学家玻意耳提出了化学元素概念,为科学地研究化学奠定了基础。 1803年,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用原子的概念阐明化合物的组成及其所服从的定量规律,并通过实验来测定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之比。这种始于化学的原子假说叫做“化学原子论”。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弥补了道尔顿原子学说中忽视了原子和分子区别的缺陷,两者结合成为“原子——分子学说”。 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递变规律并制成了元素周期表。在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进程中,这是一个重大的成就。第三节物质结构的基本单元 1964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强子,包括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 一、第一粒子——电子的发展 1897年,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粒子称为“电子”。 电子有一种运动属性,叫做自旋,自旋是微观世界粒子特有的属性,电子是人类发现体现这种特性的第一个粒子。只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电子是质量很小的粒子,成为轻子。电子的Q=-1,轻子数L=+1。 汤姆孙190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 二、质子的发现

智慧树知到《数学宇宙的语言》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数学宇宙的语言》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爱因斯坦因为数学的限制,使得广义相对论的研究难以开展,后来他用了7年的时间努力学习黎曼几何,才得以继续他伟大的创举。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400年前开普勒发明的微积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牛顿花费20年的时间思考归纳出的行星运动三定律。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一章 1、四色定理的机器证明被所有数学家们认可。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数学已经成为人类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这里的世界包括我们所居住的物理的、生物的与社会学的世界,以及我们心灵与思维的世界。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下列关于数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其应用的广泛性。 B:任何学科都有抽象的成分,数学的抽象程度与其他学科的抽象一样,没有区别。 C:数学理论的真正形成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D:数论是古老的数学分支,是纯粹数学思维的产物,除了起智力体操的作用以外,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 正确答案:任何学科都有抽象的成分,数学的抽象程度与其他学科的抽象一样,没有区别。,数论是古老的数学分支,是纯粹数学思维的产物,除了起智力体操的作用以外,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 4、整数理论中的“算术基本定理”,其内容是:任一大于1的自然数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素数的乘积,如果不计素数因子的顺序,这种分解是唯一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当花粉的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时,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不规则的复杂运动,运动的轨迹是一种处处可导的光滑曲线。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粒子宇宙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多选题】(1分) 平时怎样的课后工作有助于提高对本课程的理解 A. 多讨论 B. 多做练习题 C. 写文献阅读报告 D. 阅读相关文献 2 【多选题】(1分) 推荐的文献查阅网站有哪些 A. i nspirehep B. b aidu C. a rxiv D. c nki

第二章测试 1 【多选题】(1分) 标准宇宙学认为我们宇宙的三维空间几何可能是 A. 三维双曲面 B. 三维椭球面 C. 三维平面 D. 三维球面 2 【多选题】(1分) 下列哪些项是标准宇宙学认为的宇宙经历过的时期 A. 暗能量主导时期 B.

中子星主导时期 C. 物质主导时期 D. 辐射主导时期 3 【单选题】(1分) 下列哪一项天文观测无法支持宇宙学原理的假设 A.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观测 B. 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观测 C. 宇宙中射电点源的分布 D. 对日食月食的观测 4 【单选题】(1分) 哈勃参数的物理含义

A. 描述宇宙膨胀的速率 B. 描述宇宙的均匀程度 C. 描述宇宙的各向同性程度 D. 描述宇宙的大小 5 【判断题】(1分) 光度距离等于角距离 A. 对 B. 错 6 【单选题】(1分) 标准宇宙学认为描述我们宇宙整体演化的方程是 A.

牛顿万有引力方程 B. 爱因斯坦方程 C. 薛定谔方程 D. 麦克斯韦方程 7 【判断题】(1分) 哈勃定律只在低红移处近似成立 A. 错 B. 对 8 【单选题】(1分) 描述我们宇宙背景的度规是 A. 克尔度规

B. FRW度规 C. 闵可夫斯基度规 D. 史瓦西度规 9 【判断题】(1分) 宇宙学原理是说我们宇宙在小尺度上是均匀且各相同性的。 A. 错 B. 对 10 【判断题】(1分) 一个张量场如果是均匀的那么也一定是各向同性的 A. 对 B.

沪科版物理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第四篇第十三章B宇宙的基本结构_学案设计(无答案)

宇宙的基本结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自己生活的地球的情况。 (2)知道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3)知道银河系的大致结构,知道宇宙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以“宇宙的结构”为专题,以地球到宇宙为主线,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经历了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的过程。 (2)通过观察图表、图片,经历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过程。 (3)通过建立地月系模型,描绘太阳系和银河系及猜想宇宙的大致图景,体验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问题的探索与交流,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和集体协作意识。 (2)通过查阅资料、归纳交流、大胆猜想的过程,体验成功,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建立科学的宇宙观。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体验宇宙的奥秘是通过人类的长期观察和探索并逐步被人们所认知的。 (4)通过宇航员的视角来发现地球上我们的家园的景象,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阐明宇宙不同层次结构的特征及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 难点:本节内容难点是如何通过我们观察到的事实和证据来推断宇宙的结构,并建立物理模型。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两个物体间的引力F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跟_______________成反比,这条规律叫做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可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 2.万有引力公式中的G称为_______常量,由精确实验测量可知G=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利用扭秤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_________常量。 二、新课教学 思考: 1.如果“旅行者”2号这个太空“漂游瓶”在某一天被天外的智慧生命发现,他们能理解我们的音乐、思想和感情吗? 2.如果你有机会向太空中的其他智慧生命族群说明你已掌握的最重要的物理知识,你会如何表达? 问题: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宇宙结构的? 1.地球和月亮 (1)在地面上我们如何知道大地是球状的? 常识:地球是一颗直径为_________km、质量为______kg的行星,以30km/s的平均速度绕太阳公转。 (2)从北极星附近的星星长时间曝光照片,你知道什么? (3)月球的存在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伽利略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望远镜看到了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高地和月海。从地球上看,我们总是看到同样的一些月海,因此我们推断月球总是以______对着地球。月球的存在对地球产生了许多影响,比如潮汐现象主要就是由于月球对地球的_____影响而产生的。 常识:月球的平均直径为____km。质量约为地球的____。图中显示的是月球背向地球那一面的地貌,为什么月球背对地球的那一面比面向地球那一面更加粗糙不平? 潮汐主要是由于月球对地球的______造成的,但太阳的引力也对地球上的潮汐产生影响。图中描述了地球、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的两种情况,请判断哪种情况下,地球上的潮汐更大一些?为什么? (4)月亮是怎样形成的? 目成前,在有关月球因的所有假设中,证据比较充分的是一种被称为_____的假设。 2.太阳和行星 (1)太阳的能量是如何产生的呢? (2)太阳系有怎样的结构?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称为______,也被称为“_________”它们的外壳是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的,核心都是铁等金属。 (小行星带外侧的行星)是指离地球距离较远的行星,也称为______。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是体积巨大的气态行星,没有坚固的外壳

宇宙八大规律(阴阳)

一.阴阳根本律 阴阳根本律是宇宙第一大规律,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由相对的阴阳两种物质互为组成。它导出了万事万物法于阴阳、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转化、阴阳平衡等规律。从阴阳根本律中又导出了“质量互变律”、“因果律”、“蛹动螺旋律”、“中成极反律”、“五行生克制化律”、“天人合一律”、“宇宙自控调谐律”、“否定之否定律”等等规律。 1、法于阴阳,阴阳互根规律 “法于阴阳”是指:阴阳这两种物质包涵在同一事物里,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两种物质组合而成的。“阴阳互根”是指:阴阳之间是互为存在的关系,缺一不可,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也不存在。因此万事万物“法于阴阳,阴阳互根”。下面,我们仅对阴阳根本律中的“法于阴阳,阴阳互根”理论作以简单的论述,以打破我们多生多劫以来产生的种种障碍。 既然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互根的,那么,好与坏、善与恶、是与非、对与错、顺与逆等等,肯定是同一事物中的两面。它们同时存在于同一事物之中,而不是某个事物中只有好、善、对、是、顺,也不是某一事物中只有坏、恶、错、非、逆。所以《道德经》中讲“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是讲福祸相随,阴阳互根之理。 其实,阴阳本来就是“一”,本性中根本不存在“好坏、是非、对错、善恶”等,这些都是从人们心里分别出来的。因此,万事万物虽分阴阳,但阴阳没有好坏、是非、对错、善恶。 但是世人正是因为不懂得这个原理,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得到好、顺、福、利,一生中忙忙碌碌,挖空心思,你争我斗,并不知道在表象上得到这些的同时,又带了另一面的坏、逆、祸、弊。到头来所争到的其实都是一样的。表象上似乎不一样,那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空间用肉眼所看到的表象而已。 万事万物法于阴阳,阴阳互根,阴阳的双方是互为存在的,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一方存在,另一方也必然存在。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也不存在。根据这一原理,有手心,必然有手背;有一个桌子面,就必然有一个桌子底;有一个里,必然有一个外;有一个左,就必然有一个右;有管理者,就必然有被管理者;有向心力,就必然有离心力;有引力,就必然有斥力;当你上楼梯的时候,就同时决定了你必然要下楼梯,你不可能只上不下;当你开始走路的时候,就决定了你必然要停下来,因为你不可能永远不停地走下去;当你想得到所谓“好事”的时候,同时又产生和带来了所谓的“坏事”;当你执着“善”的时候,同时另一面又造下了“恶”;当你遇到“失败”的时候,同时又孕育着“成功”,所以“失败是成功之母”;当你执着“享受”的时候,另一面同时又在消福和堕落;当你遇到“病

宇宙四大基本特征

宇宙四大基本特征 《解析天文学》应用图解/周坚/2018年1月1日《解析天文学》创立于2009年3月8日,理论基础是发现于2008年6月29日的周坚定律,发现依据是1998年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高红移Ia超新星哈勃图。该图解以应用为主线,通过图形表达的形式,给我们展示一个用数学来探究宇宙的演练场,让我们体会用纸和笔来研究天文的乐趣。

我们知道,1998年帕尔马特等科学家,依据高红移Ia超新星哈勃图,按照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进行研究,拟合出一条与高红移Ia超新星最佳分布的理论曲线,由此判定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我们还知道,10年后的2008年,有一位周坚先生,同样依据高红移Ia超新星哈勃图,按照距离模数定义式进行研究,也拟合出一条理论曲线,它与帕尔马特等科学家拟合出的那条高红移Ia超新星最佳分布理论曲线完全一致,而依据它对应的新距离模型定义式,由此发现了一个仅仅与光传播距离有关的红移,它是光传播本征属性,与多普勒效应没有任何关系,而宇宙空间膨胀拉伸光谱的红移理论显然遭受重大质疑。 由于我们非常熟悉引力红移和多普勒红移,因此这位周坚先生发现的这个仅仅与光传播距离有关的红移,我们能认可吗?要知道,这个发现与大爆炸宇宙学这个主流理论格格不入,并且在实验室中也没有观测证据,我们不可能认可这样的发现。但是,发现就是发现,是否认可就需要我们在不断应用中拿出过硬的与观测事实相吻合的证据。 现在是2018年新年了,又是一个10年,弹指一挥间,周坚定律竟然已经发现了10年,在周坚定律发现10周年之际,无论如何,我们也要依据这个仅仅与光传播距离有关的红移发现展开探索,从另一个角度来反证我们的宇宙观,毕竟正确的宇宙观是引领我们人类走向光明的灯塔,就让我们尝试将这个仅仅与光传播距离有关的红移用发现者的名字进行命名吧,就定义它为周坚红移,并用小写的“z”加脚注“z”的形式“z z”表示,于是就有光传播距离r与周坚红移z z的变化规律,即光传播距离r与周坚红移z z成正比,与周坚红移z z加1的和成反比,其中的比例常数就定义为周坚常数,并用大写的“Z”加脚注“0”的形式“Z0”表示,即Z0=138.2亿光年,而光传播距离的单位是亿光年,这就是广西柳州市市民周坚发现的周坚定律。 10年了,经过我们进一步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让我们今天还知道,依据周坚定律进行研究,我们就能够获得一个反映宇宙一切天体光传播现象的数学模型,就命名为宇宙光传播数学模型吧,这个模型对我们太有用了,怎么说呢?它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用解析理论来研究宇宙的方法,而就是这样一个崭新方法,宇宙的颜容就这样毫无保留地以数学形式完整展现在我们面前。

宇宙探索与发现标准答案

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档选择题默认A对B错。 ●建议使用查找功能 ●实际网页测试中选项顺序可能会变,要注意 ●第一章和第二章由于没能及时存,所以内容不全第一章 A. 托勒密的地心说 B. C. 银河的系发现 D. 得分/ A. 伽利略 B. 哈雷

C. 威廉·赫歇尔 正确答案 ? D. 哈勃 3 单选(2分) 1718年,()将自己的观测数据同1000多年前托勒玫(Claudius Ptolemaeus,约90-168)时代的天文观测结果相比较,发现有几颗恒星的位置已有了明显变化,首次指出所谓恒星不 动的观念是错误的。 得分/总分 ? A. 哈雷 正确答案 ? B. 哈勃 ? C. 斯特鲁维 ? D. 勒维特 A. 1亿年 B.

C. 100亿年D. A. B. 150亿年 C. 180亿年D. 得分/ A. B. 广义相对论C.

量子论 D. 得分/ A. 轻元素的丰度 B. 古老恒星的年龄C. D. A. 100 B. C. 30

A. B. A. B. 第三章 1 天文单位是一个量度太阳系内星体之间距离的单位,记作AU。1天文单位等于日地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 A. 1.5亿千米 B. 39.2亿千米 C. 9.5万亿千米 D. 30万千米 正确答案:A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2

光年是一个量度宇宙恒星之间距离的单位,记作l.y.。1光年等于光在1年内走过真空的路程,约为( )。 A. 1.5亿千米 B. 39.2亿千米 C. 9.5万亿千米 D. 30万千米 正确答案:C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3 夜空里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它距离我们大约有( )光年。 A. 4.3 B. 9 C. 16 D. 26 正确答案:B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4 夏夜大三角中横跨银河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的距离大约为( )光年。 A. 4.3 B. 9 C. 16 D. 26 正确答案:C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1 银河系有四条旋臂——人马臂、猎户臂、英仙臂和天鹅臂,太阳系则处在()中距银心不到3万光年的旋臂里。 A. 人马臂 B. 猎户臂 C. 英仙臂 D. 天鹅臂

《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期末考试答案

?
《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期末考试(20)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最符合火星“小地球”形象的火星特征不包括()。
?
A、
地貌
?
B、
自转周期
?
C、
黄赤交角
?
D、
公转周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质量较小的恒星(如太阳),其热核反应最终能生成的最重的元素是()。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蒭藁型变星的变光周期不可能是()天。
?
A、
7
?
B、
70
?
C、
350
?
D、
700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Ia 型超新星与()定律所描述的经典情况并不一致。
?
A、
牛顿
?
B、
麦克斯韦

?
C、
普朗克
?
D、
哈勃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哈勃常数几十年来屡屡修改,原因不包括()。
?
A、
观测样本与尺度增加
?
B、
望远镜技术进步
?
C、
宇宙膨胀时快时慢
?
D、
巡天项目规模扩大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下列哪个梅西耶天体本身不是球状星团,却包含了球状星团?()
?
A、
武仙座大星团
?
B、

宇宙

第十三章宇宙 本章学习提要 1.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发现过程。 2.宇宙的基本结构。 3.天体的演化,主要是恒星的演化过程。 本章是物理基础型教材的最后一章,其内容综合了前面所学的很多知识。本章的重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本章的难点是从宇观层面上了解物质的特点。学习中不仅要学习和掌握万有引力定律,也要体会科学家们通过观察、推理等研究宇宙问题的思想方法。初步建立起科学的宇宙观。 A 万有引力定律 一、学习要求 知道行星运动的基本特点,理解万有引力定律。感受万有引力定律对天体运动研究的重要影响,知道万有引力恒量的测量中微小量放大等科学方法;并通过查阅资料体会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对人类文明史的重大推动作用。 二、要点辨析 1.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的注意点 万有引力是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力。但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仅直接适用于两个质点的情况。当两个物体本身的线度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时,可近似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对于一个质点存在于均匀球体附近的情况,也可运用万有引力定律。 2.微小物理变化量的放大 卡文迪什实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测定了引力常量。他在实验方法上巧妙地利用石英丝的扭转,并通过光学反射加以放大,使得极微小的万有引力能够被观察和测量。这也是一重大的贡献。在物理学中经常要解决微小变化物理量的观测问题,如何使这些微小变化放大,往往是一个重要任务。在学习弹性形变时我们也掌握了用光学反射来放大桌面微小形变的方法。其实,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听诊器、扬声器、电路放大器等都是常用的放大微小变化量的手段。

三、例题分析 【例1】地球中心和月球中心的距离大约是地球半径的60倍,试估算地球表面的同一物体,在靠近月球一侧和远离月球一侧时。该物体与月球间万有引力的比值。 【分析】设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物体在靠近月球一侧时与月球的距离为59R ,在远离月球一侧时距离为61R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求出其比值。 【解答】设月球质量为m 1,地球表面物体质量为m 2。因此靠近月球一侧时该物体的万有引力大小远离地球一侧时的万有引力大小 F 1= Gm 1m 2 (59R )2 , 远离地球一侧时的万有引力大小 F 2= Gm 1m 2 (61R )2 , 因此,F 1∶F 2=612 59 2 ≈1.069。 实际上,正是因为有这样微小的差距,才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潮汐现象。 【例2】一热气球上升到离地面20km 处,如果地面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m/s 2,求这一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 【分析】地球重力加速度的精确值与高度有关,如果已知地面加速度的值,可由万有引力定律求解高空处的重力加速度。 【解答】设这一高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高度为h ,地球半径为R ,地球质量为m 1。质量为m 2的物体在这一高度所受的重力就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于是可以列出 G m 1m 2(R +h )2 =m 2g ′, 而质量为m 2的物体在地面上所受的重力也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不同之处仅在于距离是到地球的半径,于是可得 G m 1m 2 R 2 =m 2g , 由上述两式相除可得 g ′g =R 2(R +h )2 代入数值,就可求出 g ′=64002(6400+20) 2 ×9.8m/s 2=9.74m/s 2。 四、基本训练 A 组 1.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它们受到的地球引力的大小是( )。 (A )一定相等 (B )一定不相等

宇宙的基本特点

1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3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5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6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7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8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 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9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0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1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2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7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1 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3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4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5 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6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27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8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29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1 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2 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3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4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5 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36 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7 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38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 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 小时48分46秒)

第十三章宇宙(合格考复习)

第十三章宇宙 二、复习指导 1、内容解释 (1)万有引力定律 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这种相互吸引力就称为万有引力。其大小与两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点间的距离平方成正比,力的方向沿着两质点的连线,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可表达为:F=GMm/R2 上式中,G为引力常数,实验测得G=6.67×10-11N.m2.Kg (2)万有引力与重力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较小,所以我们经常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物体在某处的重力,就认为等于该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即mg=GMm/R2 (3)太阳和行星 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态星球(称为恒星),直径约为1.4×106Km、总质量约为2×1026J。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行星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几乎在一个平面内绕太阳公转,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公转速度越快,角速度越大,周期越小。 (4)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星系是由宇宙中一大群运动着的恒星、行星、大量气体和尘埃组成的物质系统。星系的形状大致可以分为:漩涡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宇宙中的星系估计达1000亿个以上,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称为河外星系。 银河系是一种漩涡状星系,太阳系现在正处于其中一条旋臂的边缘,从侧面看去,银河系像一个圆盘,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 (5)光年 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表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行进的距离。即:1l.y.=9.46×1015 m (6)宇宙 所有的空间及其中的万物称为宇宙。把10亿光年以上的结构称为宇宙大尺度结构。 观察遥远天体就等于在观察宇宙的过去,就可以研究天体的演化。关于宇宙的起源、演化还有许多未知之谜,但宇宙大爆炸理论已被许多观测所证实,并逐步被广泛接受,它告诉我们宇宙还在膨胀。 (7)恒星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六章 1开普勒三大定律 作业

(答题时间:15分钟) 1. (重庆模拟)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 2. (浙江二模)假设有一载人宇宙飞船在距地面高度为4200km 的赤道上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约为6400km,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为36000km,宇宙飞船和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同向运动,每当二者相距最近时,宇宙飞船就向同步卫星发射信号,然后再由同步卫星将信号发送到地面接收站,某时刻二者相距最远,从此刻开始,在一昼夜的时 3. (浙江高考)长期以来“卡戎星(Charon)”被认为是冥王星唯一的卫星,它的公转轨道半径r1=19600km,公转周期T1=6.39天。2006年3月,天文学家发现两颗冥王星的小卫星, 4. (朝阳区一模)1980年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一颗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2001年12月21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以表彰这位“两弹一星”的功臣对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若将地球和“钱学森星”绕太阳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运行轨道如图所示。已知“钱学森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3.4年,设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则“钱学森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 5. (辽宁模拟)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为T1,半径为R1;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周期为T2,

6. 16世纪,哥白尼根据天文观测的大量资料,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提出“日心说”的如下四个基本论点,这四个论点目前看存在缺陷的是( ) A. 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B. 地球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月球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它绕地球运转的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 C. 天空不转动,因为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转一周,造成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 D. 与日地距离相比,恒星离地球都十分遥远,比日地间的距离大得多 7. 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可近似看作圆轨道,“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的三次方”成正比。地球与太阳之间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结合下表可知,火 A. 1.2亿千米 B. 2.3亿千米 C. 4.6亿千米 D. 6.9亿千米 8. 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圆,但彗星的运动轨道则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天文学家哈雷曾经在1682年跟踪过一颗彗星,他算出这颗彗星轨道的半径长轴约等于地球轨道半径的18倍,并预言这颗彗星将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出现,哈雷的预言得到证实,该彗星被命名为哈雷 彗星。哈雷彗星最近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请你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即23T r =k , 其中T 为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r 为轨道的半长轴)估算。它下次飞近地球是哪一年? 9.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为椭圆,地球由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过程中( ) A. 地球运动的速度逐渐增大 B. 地球运动的速度逐渐减小 C. 地球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D. 地球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占星学中的四大基本元素

占星学中的四大基本元素 东方以阴阳、五行解释宇宙万物,同样的,西洋占星也有阴阳之别,火、土、风、水「四大元素」之分。显示出人类对自然的观察和体悟,并不因时空与地域的差别,或人种的差异而有不同。基因图谱也告诉我们,地球上的所有人类,不管你是哪个民族,长的是黑、是白、还是黄,99.9%的基因是完全相同的,拥有一样的原始来源。所以,人的生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只是条件不同、经历有别罢了。 ■四大元素的哲学观 占星学的萌芽始自巴比伦时期,但巴比伦占星学以神性为主,将各行星赋予他们所尊崇之神的特殊神性来演绎,在公元前6世纪之后,巴比伦占星学渗透其它地区较完整的天象观察,如埃及,而得以进一步发展成现今占星学都在使用的黄道12星座之时,邻近地中海的希腊,因学术较自由、思想开放,而绽放哲学种子,

名家辈出,如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及亚里斯多德,至今仍影响相当深远。希腊先贤对宇宙构成相当感兴趣,虽是哲学性的宇宙观却启迪后世宇宙科学的进展。 恩培多克勒 (Empedocles 约B.C490-430) 提出「四根说」,认为火、土、风、水是「化生万物的四个根」,即万物的本原或根基是由四大元素构成。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提出后,后世的希腊先贤,几都采用。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B.C384-322)进一步分析四大元素是由纯质料(为一种原初物质),它的内部含有冷、热、干、湿两种对立的特征。由这些对立特性的相互结合,而形成四种元素,即 热、湿→风热、干→火 干、冷→土冷、湿→水 而世界万物是由四大元素以不同比例结合完成。他提出人体有四种体液(Humors)-血液、黄胆汁、黑胆汁、粘液,当它们的混合、力量相互均匀且平衡时,人体是健康的,反之即出现不健康的症状,同时他也认为四种体液分别与风、火、土、水四元素、四季以及湿、热、干、冷四种性质有密切的关系。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可能是他曾观察一块木材燃烧,有些东西崩解,听到爆裂声和杂乱的声音,那是水;有些东西扬升于烟中,那是风。而火,能看得见,当火烧尽,有些东西可能保留住,那是灰烬或土,从而悟出四大元素,这种古典朴素的观念,一直是占星学的支柱,反对占星

宇宙基础知识(1)

宇宙基础知识(1) 胡经国 《宇宙基础知识》全文目录 一、前言 二、宇宙的基本概念 三、宇宙的组成与结构 四、宇宙的年龄 五、宇宙大爆炸起源概说 六、宇宙大爆炸学说 七、大爆炸宇宙模型 八、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论据 九、宇宙有中心吗? 十、宇宙大爆炸学说评价 十一、十大可能外星生命发源地 下面是正文 一、前言 1、关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的报道 据《每日邮报》2010年报道,欧洲科学家利用“普朗克”天文望远镜完成了首张全天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该图成功地捕捉到了宇宙大爆炸起源的遗留痕迹,对于宇宙起源和演化过程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又称3K背景辐射,是一种充满整个宇宙的电磁辐射,是宇宙大爆炸产生的残余电磁辐射。其特征与绝对温标2.725K的黑体电磁辐射相同;其频率属于微波范围。 绝对温标亦称开氏温标,用符号K表示。它也是一种热力学温标。该温标规定:摄氏零下273.15℃,为绝对温标的零点,称为绝对零点或绝对零度。其分度法与摄氏温标相同,即绝对温标上相差1K时,摄氏温标上相差1℃;所不同的只是,绝对温标上水的冰点定为273.15K,沸点定为373.15K。绝对零度等于零下273.15℃,约等于零下273℃。

上述历时6个月完成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全景展示了孕育人类的银河系的现状,同时提供了宇宙形成之初的珍贵信息。图像上遍布于整个银河的宇宙尘埃网络,是正在形成或已经开始其生命历程的新星的摇篮。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为人类勾画出一张137亿年前大爆炸后新生宇宙的蓝图。图片上颜色的深浅变化代表了温度和密度的细微差别。从某种程度上说,恰恰是这些细微差别,使最初的宇宙的某些区域密度加大,最终演化成为今天的各大星系。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覆盖整个宇宙。但是,在这张图像上,许多部分都被银河掩盖了。科学家将通过精密的数据分析,剥离出全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信息,并希望能够从中得出大爆炸后宇宙膨胀的详细过程。 2、“普朗克”天文望远镜 2009年5月14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欧洲阿丽亚娜5-ECA型火箭发射升空。格林尼治时间14日13时12分(北京时间14日21时12分),欧洲阿丽亚娜5-ECA型火箭携带欧洲航天局两颗科学探测卫星“赫歇尔”和“普朗克”,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普朗克”科学探测卫星是以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的。它携带了一系列敏锐度极高的仪器,能够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深入探测。“普朗克”探测器主要用于对宇宙辐射进行观测。“普朗克”的个头比“赫歇尔”小了许多,高度只有1.5米。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作为大爆炸的“余烬”,微波背景辐射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宇宙空间。因此,“普朗克”的探测结果,将有助于科学家研究早期宇宙的形成和物质起源的奥秘。 马克斯·普朗克教授,德国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普朗克的伟大成就,在于创立了量子理论。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从此,结束了经典物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3、本文作者的话 关于首张全天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的报道,激发了作者作为一个地球科学普及最忠实的志愿者的写作灵感。试图编写一篇简要介绍若干宇宙基本知识的科普文章,以此作为读者朋友们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宇宙基本知识的入门和第一步阶梯。此举,但愿能够引起读者朋友们的兴趣,获得读者朋友的喜欢和指教。 二、宇宙的基本概念 1、宇宙的概念 宇宙(Universe)是指由空间和时间及其中所有物质、能量和事件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是指我们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包括其中的所有物质、能量和事件。 “宇”是指空间,“宙”是指时间。宇宙就是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和在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