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概率知识点、例题、练习题

条件概率知识点、例题、练习题
条件概率知识点、例题、练习题

条件概率专题

一、知识点

①只须将无条件概率P(B)替换为条件概率P(B A),即可类比套用概率满足

的三条公理及其它性质

②在古典概型中---

P(B A) P( AB) (AB) P(A) (A)

③在几何概型中---

P(B A) P( AB) (AB)

P(A) (A) 事件AB包括的基本事件(样本点)数事件A包括的基本事件(样本点)数

区域AB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体积等) 区域A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体积等)

条件概率及全概率公式

.对任意两个事件A B,是否恒有P(A) > P(A| B).

答:不是?有人以为附加了一个B已发生的条件,就必然缩小了样本空间,也就缩小了概率,从而就一定有P(A) > P(A| B), 这种猜测是错误的?事实上, 可能P(A) > P(A| B),也可能P(A) < P(A|B),下面举例说明.

在0,1,…,9这十个数字中,任意抽取一个数字,令

A={抽到一数字是3的倍数}; B={抽到一数字是偶

数}; B2={抽到一数字大于8},那么

P(A)=3/10, P(A| B i)=1/5, P(AB)=1. 因此有P(A) >

P(A| B i), P(A) v P(AB).

.以下两个定义是否是等价的?

定义1. 若事件A、B满足P(A^=P(A)P(B), 则称A、B相互独立.

定义2.若事件A、B满足P(A|B)=P(A)或P(B|A)=P(B),则称A、B相互独立?答:不是的?因为条件概率的定义为

P(A B)=P(AB?/ P(B)或P(B| A)=P(A^/ P(A)

自然要求P(A)丰0, P(B)丰0,而定义1不存在这个附加条件,也就是说,P(AB=P(A)P(B)对于P(A)=0或P(B)=0也是成立的.事实上,若P(A)=0 由0W P(AB) < P(A)=0 可知P(AB=0 故P(AB=P(A)P(B).

因此定义1与定义2不等价,更确切地说由定义2可推出定义1, 但定义1 不能推出定义2,因此一般采用定义1更一般化.

. 对任意事件 A 、B, 是否都有P(AB < P(A < P(A+B) < P(A)+P(B).

答:是的.由于P(A+B)=P(A)+P(B)- P(AB (*)

因为P(AB >0,故P(A+B) < P(A)+P(B).

由P(AE)=P(A)P(B| A), 因为OW P(B| A) < 1,故P(A0 < P(A);

同理P(AB) W P(B), 从而P(B)-P(AB >0,由(*)知P(A+B) > P(A).

原命题得证.

.在引入条件概率的讨论中,曾出现过三个概率:P(A| B), P(B|A), P(AB. 从事件的角度去考察,在A、B相容的情况下,它们都是下图中标有阴影的部分,然而从概率计算的角度看,它们却是不同的?这究竟是为什么?

答:概率的不同主要在于计算时所取的样本空间的差别

p(A| B)的计算基于附加样本空间Q B;0

P(B| A)的计算基于附加样本空间Q A;

P(AB?的计算基于原有样本空间Q . 出y

■J—丿在n个事件的乘法公式:

P( AA…A)=P( A) P(A>| A i) P(A AA)…P(A AA…A-i)

中,涉及那么多条件概率,为什么在给出上述乘法公式时只提及P(AA…")>0 呢?

答:按条件概率的本意,应要求P(A)>0, P(AA)>0,…,P(AA—A V2)>0, P(AA …A

n-l)>0.

事实上,由于AAA…A-2二:AAA…A n-2Ai-i,从而便有P(AA…A n-2) >P(AA??Ai)>0.这样,除

P(AA…牛)〉。作为题设外,其余条件概率所要求的正概率,如P(AA…A-2)>0,…,P(AA) >0, P(A i)>0便是题设条件P(AA…A-i)>0的自然结论了.

.计算P(B)时,如果事件B的表达式中有积又有和,是否就必定要用全概率公式?

答:不是.这是对全概率公式的形式主义的认识,完全把它作为一个”公式”来理解是不对的?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背这个公式,应着眼于A,A,…,A的结构.事实上,对于具体问题,若能设出n 个事件A,使之满足

1(*)

就可得 5 = 5Q = BA X十血[十…+陆(**)

这样就便于应用概率的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

因此,能否使用全概率公式,关键在于(**)式,而要有(**)式,关键

又在于适当地对Q进行一个分割,即有(*)式?

.设P(A)工0, P(B)工0,因为有

(1)若A B互不相容,则A、B 一定不独立.

(2)若A B独立,则A、B 一定不互不相容.

故既不互不相容又不独立的事件是不存在的.上述结论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原命题中的结论(1)(2)都是正确的. 但是由(1)(2)(它们互为逆否命题, 有其一就可以了)只能推出在P(A)工0, P(B)工0的前提下,事

件A、B既互不相容又独立是不存在的,并不能推出“ A、B既不独立又不互不

相容是不存在的” ?事实上,恰恰相反,既不互不相容又不独立的事件组是存在的,下面举一例.

5个乒乓球(4新1旧), 每次取一个,无放回抽取三次,记A={第i次取到新球}, i =1,2, 3. 因为是无放回抽取,故A、A、A互相不独立,又

AAA={三次都取到新球}, 显然是可能发生的,即A、A、A可能同时发生,因此A、A、A不互不相容.

.事件A B的“对立”与“互不相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事件A B “独

立”与“互不相容”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对立”与“互不相容”区别和联系,从它们的定义看是十分清楚的

大体上可由如下的命题概括:“对立” 一“互不相容”,反之未必成立.

至于“独立”与“互不相容”的区别和联系,并非一目了

然.

事件的互不相容性只考虑它们是否同时发生,是纯粹的事

件的关系,丝毫未涉及它们的概率,其关系可借助图直观

显示.

事件的独立性是由概率表述的,即当存在概率关系P(A| B)=P(A)或

P( B| A)= P( B)时,称A B是相互独立的.

它们的联系可由下述命题概括:对于两个非不可能事件A、B, 则有“ A B 互不相容” 一“ A、B 不独立”.其等价命题是:在P(A)>0与P(B)>0下,则

有“ A、B独立”A B不互不相容”(相容).注意,上述命题的逆命题不

成立.

.设A、B为两个事件,若

0< P(A)<1, 0< P(B)<1.(*)

则A B相互独立,A、B互不相容,.,这三种情形中的任何两

种不能同时成立.

答:在条件(*)下

当A B相互独立时,有P(AB=P(A)P(B);

当A B互不相容时,有P(AB

当时,有P(AE)>P(A)P(B).

在条件(*)下,上述三式中的任何两个不能同时成立.因此, A、B相互独立,A、B互不相容,____ :」.一:这三种情形中的任何两种不能同时成立.

此结论表明:在条件(*)下,若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时,必不互不相容,也不

一个包含另一个,而只能是相容了.

.证明:若P( A)=0或P(A)=1, 则A与任何事件B相互独立.

答:若P(A)=0,又工三二三,故OW P(AB) < P(A)=0.

于是P(AB)=O=P(A)P(B),所以A与任何事件B相互独立.

若P(A)=1,贝U j .由前面所证知,」与任何事件B相互独

立. 再由事件独立性的性质知,」与B相互独立,即A与B相互独立.另种

方法证明:由P(A)=1知= 0 , 进而有F(刁酊=0 .

又二上一二且AB 与二互不相容,故

= P⑻=尸僅再)+ P(A8)=尸僅罚

即A与B相互独立.

.设A B 是两个基本事件,且00, L ' ■■- ■- | ■-, 问事件A与B是什么关系?

F (血).F(辰)

[解1]由已知条件 "门-可得

.

由比例性质,得…小一宀丄■...

代乂〕+玖卫)

所以P(AB)=P(A)P(B).因此事件A与B相互独立.

[解2]由_ - - ■-■- 得

| …■■ : - L'i ■■-'-.

因而- ….

所以P(B|A)=P(B).

因此事件A与B相互独立.

.是不是无论什么情况,小概率事件决不会成为必然事件?

答:不是的?我们可以证明,随机试验中,若A为小概率事件,不妨设P( A)= £ (0 <£< 1为不论多么小的实数),只要不断地独立地重复做此试验, 则A迟早要发生的概率为1.

事实上,设A={A在第k次试验中发生},则P(A)= £,「珀;-I ,在前n次试验中A都不发生的概率为:

二」二厂、-<.

于是在前n次试验中,A至少发生一次的概率为

= 1-^(4)^). 7=(4)= 1-(!-^".

如果把试验一次接一次地做下去,即让n—x,由于0<£< 1,则当

mx时,有Pn — 1.

以上事实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例如在森林中吸烟,一次引起火灾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如果很多人这样做,则迟早会引起火灾?

.只要不是重复试验,小概率事件就可以忽视.

答:不正确?小概率事件可不可以忽视,要由事件的性质来决定,例如在森林中擦火柴有1%勺可能性将导致火灾是不能忽视的,但火柴有1%勺可能性擦不燃是不必在意的.

.重复试验一定是独立试验,理由是:既然是重复试验就是说每次试验的条

件完全相同,从而试验的结果就不会互相影响,上述说法对吗?答:不对?我们举一个反例就可以证明上述结论是错误的?

一个罐子中装有4个黑球和3个红球,随机地抽取一个之后,再加进2个与抽出的球具有相同颜色的球,这种手续反复进行,显然每次试验的条件是相同的.每抽取一次以后,这时与取出球有相同颜色的球的数目增加,而与取出球颜色不同的球的数目保持不变,从效果上看,每一次取出的球是什么颜色增加了下一次也取到这种颜色球的概率,因此这不是独立试验,此例是一个如同传染病现象的模型,每一次传染后都增加再传染的概率?

.伯努利概型的随机变量是不是都服从二项分布.

答:不一定?例如某射手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P,现在连续向一目标进行

射击,直到射中为止?此试验只有两个可能的结果:A={命中};J ={未命中},

且P(A)=p.并且是重复独立试验,因此它是伯努利试验(伯努利概型),设Xk={第k

次射中},人显然是一个随机变量,但

p(X<=k)=q k-1p,k=1,2,…,其中q=p-1,

可见X<是服从参数为p的几何分布,而不是二项分布.

.某人想买某本书,决定到3个新华书店去买,每个书店有无此书是等可能的?如

有,是否卖完也是等可能的?设3个书店有无此书,是否卖完是相互独立的.求此人买

到此本书的概率.

答:(37/64).

.在空战中,甲机先向乙机开火,击落乙机的概率是;若乙机未被击落,就进行

还击,击落甲机的概率是,则再进攻乙机,击落乙机的概率是.在这几个回合中,

(1)甲机被击落的概率是多少?

(2)乙机被击落的概率是多少?

答:以A表示事件“第一次攻击中甲击落乙”,以B表示事件“第二次攻击中乙

击落甲”,以C表示事件“第三次攻击中甲击落乙”.

(1)甲机被击落只有在第一次攻击中甲未击落乙才有可能,故甲机被击落的

概率为

F[茲)=\A) =(1 -0.2) xQ.3 = 0.24

(2)乙机被击落有两种情况.一是第一次攻击中甲击落乙,二是第三次攻击中甲击

落乙,故乙机被击落的概率是

+ ABC) = + F (卫頁 U)

=+ P(A}P(§ | A) P(C \ AS)

.某个问题,若甲先答,答对的概率为;若甲答错,由乙答,答对的概率为? 求问

题由乙答出的概率?

答:

.有5个人在一星期内都要到图书馆借书一次,一周内某天借书的可能性相

答:(1)(1/7 5);

5

7

⑵(6 /7 );

5

⑶(1-1/7 ).

二、例题

解.设事件A 表示“甲取到的数比乙大”, 设事件B 表示“甲取到的数是5的倍数” 则显

然所要求的概率为P(A| B).

2.掷三颗骰子,已知所得三个数解.设事件A 表示“掷出含有1

的点数 (1)5 个人都在星期天借书的概率 (2)5 个人都不在星期天借书的概率 (3)5 个人不都在星期天借书的概率

1.从1, 2, 3,…,15中,甲、乙 两人各任取一数(不重复),已知 甲取到的数是5的倍数,求甲数 大于乙数的概率.

根据公式

'

都不一样,求含有1点的概 设事件B 表示“ 率.

表示“掷出的三个点数都不一 样”

P(B)=3/15=1/5 ,

P(A B)=9/14.

=1/2.

P (A )

则显然所要求的概率为P(A| B).

P(A| B)=1/2.

1解.设事件A 表示“第i 次取到白球” (i=1,2,…,“

则根据题意P(A i )=1/2 , 只人|人)=2/3,

3.袋中有一个白球和一 由乘法公式可知

根据公式

个黑球,一次次地从袋中 摸球,如果取出白球,则除

把白球放回外再加进一个 P(AiA ?)= P( A ?| A) P( A)=1/3.

P(A| AA)=3/4 ,

白球,直至取出黑球为止 求取了 N 次都没有取到黑 球的概率.

P (A i AA)= P( A| A 1A 2) P( AA)=1/

由数学归纳法可以知道

P (AA …

A N )=1/( N+1).

解.设事件 A 表示“取到的是甲袋”,则二表示“取到的

是乙袋”,

4. 甲袋中有5只白球,7只 红球;乙袋中有4只白球,2只 红球.从两个袋子中任取一袋, 然后从所取到的袋子中任取一 球,求取到的球是白球的概 率.

事件B 表示“最后取到的是白球” 根据题意:

P ( B | A )=5/12 ,

…二 2

F(B)=尸3 | A)P(JS) 石昭)

2』十纭-丄)』

12 2 3

2 24 .

解?设事件A 表示“从甲袋取的2个球中有i 个白球”,其中

i =0,1,2 .

甲袋中有3只白 球,2只黑球;乙袋中 有4只白球,4只黑

球.现从甲袋中任取

P(B|A)=2/5 ,

P(B| A i )=1/2 ,

2个球放入乙袋,然厂f 八

后再从乙袋中任取P( B|

A)=3/5 ;

一球,求此球为白球 由全概率公式 的概率.

P( B)= P( B| A P(A)+ P( B| A) P(A i )+ P( B| A) P(A)

=2/5 X 1/10+1/2 X 3/5+3/5 X 3/10=13/25.

解.设事件A 表示“第一次取到的是1号 球”,则亠表示“第一次取到的是非1号

球”; 事件B 表示“最后取到的是2号

球”. 显然 P(A)=1/N

5.有甲、乙两袋 事件B 表示“从乙袋中取到的是白球” 显然A o , A, A 构成一完备事件组,且根据题意

P(A)=1/10 , P(A)=3/5 , P(A)=3/10

6.袋中装有编号为1,2,…,N 的N 个球,先从袋中任取一球,如该球不是 1号球就放回袋中,是1号球就不放 回,然后再摸一次,求取到2号球的概 率.

⑷第

二次取出的是 红球.

.■< L

_ ■

-

? : I',

尸(瓦冷)W 石FG 1^) =l/5xg/9 =S/45 ,

出的两八球都 ■_:■

I' J

.

是黑球;

(3)要求的是取出一只红球一只黑球

,它包括两种情形,即求事件

(3)取

出的两只球一 一 ?一丄的概率.

且 P(B|A)=1/( N-1),

尸(百)=P{B | 砒(& + F(5 | A)P(A)

(21)/ N

=1/( N-1) X 1/N+1/NX

=(NtN+1)/ M(21).

解.设事件A 表示“第一次取到的是红球”,

7. 袋中装 设事件A 2表示“第二次取到的是红球” 有8只红球, 2只黑球,每次 从中任取一 球,不放回地 连续取两次, 求下列事件的 概率.

(1)取 (1)要求的是事件 AA 的概率. 根据题意

P (A )=4/5,

?一 ■',

F (A z | A )=7/9,

??? P (AA 2)= P (A ) F ( A| A )=4/5 X 7/9=28/45.

⑵要求的是事件的概率.

出的两只球都 是红球;

(2)取

根据题意: -\ : 1

,

-_ 1: 1'=

', 只是红球, 只是黑二二 1

八,",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汇编

高中数学之概率与统计 求等可能性事件、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 解此类题目常应用以下知识: (1)等可能性事件(古典概型)的概率:P(A)=)()(I card A card =n m ; 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步骤: 计算一次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n ; 设所求事件A ,并计算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 ; 依公式 ()m P A n = 求值; 答,即给问题一个明确的答复. (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P(A +B)=P(A)+P(B); 特例:对立事件的概率:P(A)+P(A )=P(A +A )=1. (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 ·B)=P(A)·P(B); 特例: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Pn(k)=k n k k n p p C --)1(.其中P 为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 概率,此式为二项式[(1-P)+P]n 展开的第k+1项. (4)解决概率问题要注意“四个步骤,一个结合”: 求概率的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事件性质?? ??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 即所给的问题归结为四类事件中的某一种. 第二步,判断事件的运算 ?? ?和事件积事件 即是至少有一个发生,还是同时发生,分别运用相加或相乘事件. 第三步,运用公式()()()()()()()()(1) k k n k n n m P A n P A B P A P B P A B P A P B P k C p p -? =???+=+?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求解 第四步,答,即给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例1. 在五个数字12345,,,,中,。 例2. 若随机取出三个数字,则剩下两个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是 (结果用数值表示). [解答过程]0.3提示:13 35C 33. 54C 10 2P ===?

高中概率知识要点

概率知识要点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 1 事件的有关概念 (1)必然事件:一般地,把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把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 (5)事件及其表示方法: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 、B 、C,…,表示 2 随机试验 对于随机事件,知道它的发生可能性大小是非常重要的,要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试验 一个试验如果满足下述条件: (1)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情形下重复进行; (2)试验的所有结果是明确可知的,但不止一个; (3)每次试验总是出现这些结果中的一个, 但是一次试验之前却不能确定这次试验会出现哪一个结果 我们称这样的试验为随机试验 3 频数、频率和概率 (1)频数:在相同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 (2)频率:在相同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时间A 出现的比例n n A f A n = )(称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3)概率:随机事件A 的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反之,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定义 符号表示 包含关系 对于事件A 与事件B ,如果事件A 发生,则事件B 一定发生,称事件B 包含事件A (或事件A 包含于事件B ) ()B A A B ?? 相等关系 若B A A B ??且,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等 A=B 并事件(和事件) 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或事件B 发生。 )(B A B A +或Y 交事件(积事件) 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发生。 )(AB B A 或I 5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1)互斥 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B A I 为不可能事件,即?=B A I ,即事件A 与事件B 在任何一次试验中并不会同时发生。 (2)对立 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B A I 为不可能事件,B A Y 为必然事件,即事件A 与事件B 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6 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1)(0≤≤A P A P )的取值范围:(概率.

概率与统计高考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知识点总结

概率与统计高考常见题型 解题思路及知识点总结 一、解题思路 (一)解题思路思维导图 (二)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1.正确读取统计图表的信息 典例1:(2017全国3卷理科3)某城市为了解游客人数的变化规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收集并整理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月接待游客量(单位:万人)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折线图,根据该折线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月接待游客量逐月增加 B .年接待游客量逐年增加 C .各年的月接待游客量高峰期大致在7,8月份 D .各年1月至6月的月接待游客量相对7月至12月,波动性更小,变化比较平稳 【解析】由题图可知,2014年8月到9月的月接待游客量在减少,则A 选项错误,选A. 2.古典概型概率问题 典例2:( 全国卷理科)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哥德 巴赫猜想是“每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如.在不超过30的素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其和等于30的概率是 A. B. C. D. 解:不超过30的素数有2,3,5,7,11,13 ,17,19,23,29,共10个,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共有 种方法,因为 ,所以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其和等于30的有3种方 法,故概率为 ,选C. 典例3: (2014全国2卷理科5)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 ) A. 0.8 B. 0.75 C. 0.6 D. 0.45 解:设某天空气质量优良,则随后一天空气质量也优良的概率为p,则据条件概率公式得 ,故选A. 3.几何概型问题 典例4:(2016全国1卷理科4)某公司的班车在7:3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 ) A.13 B.12 C. 23 D.3 4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三《概率》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3(新课标) 第三章 概 率(知识点)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性质 1、 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一般地,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 (5)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A 、B 、C ……表示. (6)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 (A)=n 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 (7)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 A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n n A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接近某个常数。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

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8)任何事件的概率是0~1之间的一个确定的数,它度量该事件发生的的可能性. 2 概率的基本性质 1)一般地、对于事件A与事件B,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作B?A(或A?B).不可能事件记作?,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 2)如果事件C1发生,那么事件D1一定发生,反过来也对,这时我们说这两个事件相等,记作C1=D1. 一般地,若B?A,且A?B,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记作A=B. 3)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或事件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作A∪B(或A+B). 4)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作A∩B(或AB). 5)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不可能同时发生. 6)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任何事件的概率在0~1之间,即 0≤P(A)≤1.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高中概率知识点、高考考点、易错点归纳

概率知识要点 随机事件的概率 1、必然事件:一般地,把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把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5、频数:在相同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 6、频率:事件A 出现的比例 ()= A n n A n f 。 7、概率:随机事件A 的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反之,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概率的基本性质 1、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1)包含。对于事件A 与事件B ,如果事件A 发生,则事件B 一定发生,称事件B 包含事件A (或事件A 包含于事件B ),记作(B A ??或A B)。 不可能事件记作?。 (2)相等。若B A A B ??且,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等,记作A=B 。 (3)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事件(和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或事件B 发生。 (4)事件A 与事件B 的交事件(积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发生。 (5)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A B 为不可能事件,即=A B ? ,即事件A 与事件B 在任何一次试验中并不会同时发生。 (6)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A B 为不可能事件,A B 为必然事件,即事件A 与事件B 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0()1P A ≤≤.(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1P E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0P F =. (4)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时,P(A B)=P(A)+P(B)——概率的加法公式。 (5)若事件B 与事件A 互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1P A B = . 古典概型 1、基本事件: 基本事件的特点:(1)任何两个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时间的和。 2、古典概型:(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型。 3、公式:()= A P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基本事件的总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随机事件的概率_提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随机事件的概率 【学习目标】 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 出现的频率的意义; 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与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随机事件的概念 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 (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事件. (3)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 要点诠释: 1.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某种结果,随着条件的改变其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强调同一事件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2.随机事件可以重复地进行大量实验,每次的实验结果不一定相同,但随着实验的重复进行,其结果呈现规律性. 要点二、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1.频率与频数 在相同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A n n f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概率 事件A 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 n m 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A). 由定义可知0≤P(A)≤1,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要点诠释: (1)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求事件A 的概率的前提是:大量重复的试验,试验的次数越多,获得的数据越多,这时用 A n n 来表示()P A 越精确。 (2)任一事件A 的概率范围为0()1P A ≤≤,可用来验证简单的概率运算错误,即若运算结果概率不在[01],范围内,则运算结果一定是错误的.

高考概率知识点及例题(供参考)

概率知识要点 3.1.随机事件的概率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 1、必然事件:一般地,把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把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5、频数:在相同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 6、频率:事件A 出现的比例()=A n n A n f 。 7、概率:随机事件A 的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反之,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3.1.2 概率的意义 1、概率的正确解释: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但随机性中含有规律性。认识了这种随机中的规律性,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游戏的公平性:抽签的公平性。 3、决策中的概率思想:从多个可选答案中挑选出正确答案的决策任务,那么“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可以作为决策的准则。 ——极大似然法、小概率事件 4、天气预报的概率解释:明天本地降水概率为70%解释是“明天本地下雨

的机会是70%”。 5、试验与发现:孟德尔的豌豆试验。 6、遗传机理中的统计规律。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1、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1)包含。对于事件A与事件B,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作( 或A B)。 ?? B A 不可能事件记作?。 (2)相等。若B A A B 且,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记作A=B。 ?? (3)事件A与事件B的并事件(和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 (4)事件A与事件B的交事件(积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事件B发生。 (5)事件A与事件B互斥:A B为不可能事件,即= A B?,即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并不会同时发生。 (6)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A B为不可能事件,A B为必然事件,即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0()1 ≤≤. P A (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1 P E=.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0 P F=. (4)事件A与事件B互斥时,P(A B)=P(A)+P(B)——概率的加法公式。(5)若事件B与事件A互为对立事件,,则A B为必然事件,()1 P A B=. 3.2 古典概型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及例题自己整理

1.事件的关系: ⑴事件B 包含事件A :事件A 发生,事件B 一定发生,记作B A ?; ⑵事件A 与事件B 相等:若A B B A ??,,则事件A 与B 相等,记作A=B ; ⑶并(和)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或B 发生,记作B A ?(或B A +); ⑷并(积)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且B 发生,记作B A ?(或AB ) ; ⑸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若B A ?为不可能事件(φ=?B A ),则事件A 与互斥; ⑹对立事件:B A ?为不可能事件,B A ?为必然事件,则A 与B 互为对立事件。 2.概率公式: ⑴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概率公式:P(A+B)=P(A)+P(B); ⑵古典概型:基本事件的总数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A A P =)(; ⑶几何概型:等)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积等)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A P = )( ; 3.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⑴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①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性质:p i ≥0,i=1,2,...; p 1+p 2+ (1) 1 1 2 2 n n 方差:DX =???+-+???+-+-n n p EX x p EX x p EX x 2222121)()()( ; 注:DX a b aX D b aEX b aX E 2 )(;)(=++=+; ③两点分布: X 0 1 期望:EX =p ;方差:DX =p(1-p). P 1-p p ① 超几何分布: 一般地,在含有M 件次品的N 件产品中,任取n 件,其中恰有X 件次品,则 },,min{,,1,0,)(n M m m k C C C k X P n N k n M N k M ====-- 其中,N M N n ≤≤,。 称分布列 X 0 1 … m P n N n M N M C C C 00-- n N n M N M C C C 11-- … n N m n M N m M C C C -- 为超几何分布列, 称X 服从超几何分布。 ⑤二项分布(独立重复试验): 若X ~B (n,p ),则EX =np, DX =np (1- p );注:k n k k n p p C k X P --==)1()( 。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与统计 一、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①、常规平均数:12n x x x x n ++???+= ②、加权平均数:112212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 3、中位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方差:2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 二、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频率 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f S y d ==?距;频率=频数/总数 2、频率之和:121n f f f ++???+=;同时 121n S S S ++???+=; 三、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 2、平均数: 112233n n x x f x f x f x f =+++???+ 112233n n x x S x S x S x S =+++???+ 3、中位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0.5时x 的值。 4、方差:22221122()()()n n s x x f x x f x x f =-+-+???+- 四、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 其中:1 1 2 22 1 1 ()() ?()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b x x x nx ====---∑∑== --∑∑ , ??a y bx =- 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x y ; 2、?0:b >正相关;?0:b <负相关。 3、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的斜率?b 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 五、回归分析 1、残差:??i i i e y y =-(残差=真实值—预报值)。分析:?i e 越小越好; 2、残差平方和:21?()n i i i y y =-∑, 分析:①意义:越小越好; ②计算:222211221 ????()()()()n i i n n i y y y y y y y y =-=-+-+???+-∑ 3、拟合度(相关指数):221 2 1 ?()1() n i i i n i i y y R y y ==-∑=- -∑,分析:①.(]20,1R ∈的常数; ②.越大拟合度越高; 4、相关系数 :()()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r ---?∑∑= = 分析:①.[r ∈-的常数; ②.0:r >正相关;0:r <负相关 ③.[0,0.25]r ∈;相关性很弱; (0.25,0.75)r ∈;相关性一般; [0.75,1]r ∈;相关性很强; 六、独立性检验 1、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公式 ①.2 2() ()()()()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高考概率知识点例题

概率知识要点 3.1.随机事件的概率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 1、必然事件:一般地,把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把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5、频数:在相同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 6、频率:事件A 出现的比例 ()=A n n A n f 。 7、概率:随机事件A 的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反之,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3.1.2 概率的意义 1、概率的正确解释: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但随机性中含有规律性。认识了这种随机中的规律性,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游戏的公平性:抽签的公平性。 3、决策中的概率思想:从多个可选答案中挑选出正确答案的决策任务,那么“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可以作为决策的准则。 ——极大似然法、小概率事件

4、天气预报的概率解释:明天本地降水概率为70%解释是“明天本地下雨的机会是70%”。 5、试验与发现:孟德尔的豌豆试验。 6、遗传机理中的统计规律。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1、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1)包含。对于事件A与事件B,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作( 或A B)。 ?? B A 不可能事件记作?。 (2)相等。若B A A B 且,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记作A=B。 ?? (3)事件A与事件B的并事件(和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 (4)事件A与事件B的交事件(积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事件B发生。 (5)事件A与事件B互斥:A B为不可能事件,即= A B?,即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并不会同时发生。 (6)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A B为不可能事件,A B为必然事件,即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0()1 ≤≤. P A (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1 P E=.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0 P F=.

高中数学选修计数原理概率知识点总结

选修2-3定理概念及公式总结 第一章基数原理 1.分类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 N=m 1+m 2+……+m n 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 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 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m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有N=m 1×m 2×……m n 种不同的方法 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分步要做到“步骤完整” 3.两个计数原理的区别: 如果完成一件事,有n 类办法,不论哪一类办法中的哪一种方法,都能独立完成这件事,用分类计数原理, 如果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几个步骤,各步骤都不可缺少,需要完成所有步骤才能完成这件事,是分步问题,用分步计数原理. 4.排列: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m ≤n)元素并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1)排列数: 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m ≤n)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用符号m n A 表示 (2)排列数公式:)1()2)(1(+-???--=m n n n n A m n 用于计算, 或m n A )! (! m n n -=() n m N m n ≤∈*,, 用于证明。 n n A =!n =()1231????-Λn n =n(n-1)! 规定0!=1 5.组合: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1)组合数: 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用m n C 表示 (2)组合数公式: (1)(2)(1) ! m m n n m m A n n n n m C A m ---+==L 用于计算, 或)! (!! m n m n C m n -= ),,(n m N m n ≤∈*且 用于证明。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三章 概率几何概型知识与常见题型梳理

几何概型知识与常见题型梳理 基本知识 1.几何概型的定义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3.几何概型的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4.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比较 一方面,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即试验结果是可数的;而几何概型则是在试验中出现无限多个结果,且与事件的区域长度(或面积、体积等)有关,即试验结果具有无限性,是不可数的.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试验结果都具有等可能性,这是两者的共性. 通过以上对几何概型的基本知识点的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其要点是:要抓住几何概型具有无限性和等可能性这两个特点,无限性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事件的个数可以是无限的,这是区分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关键所在;等可能性是指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这是解题的基本前提.因此,用几何概型求解的概率问题跟古典概型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同属于“比例法”,即随机事件A 的概率可以用“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所占的图形的长度、面积(体积)和角度等”与“试验的基本事件所占总长度、面积(体积)和角度等”之比来表示. 常见题型 1.长度之比类型 例1 小赵欲在国庆60周年之后从某车站乘车外出考察,已知该站发往各站的客车均每小时一班,求小赵等车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 分析 因为客车每小时一班,而小赵在0~60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到车站等车是等可能的,所以他在哪个时间段到站等车的概率只与该时间段的长度有关,而与该时间段的位置无关,这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且属于几何概型中的长度类型. 解 设A={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我们所关心的事件A 恰好是到站等车的时刻位于[50,60]这一时间段内,而事件的总体是整个一小时,即60分钟.因此,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A)= 605060-=61,即小赵等车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为6 1. 例2 在长为12 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M ,并以线段AM 为边作正方形,求这个正方 形的面积介于36 cm 2 与81 cm 2之间的概率. 分析 正方形的面积只与边长有关,因此,此题可以转化为在12 cm 长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M ,求使得AM 的长度介于6 cm 与9 cm 之间的概率. 解 记“面积介于36 cm 2 与81 cm 2之间”为事件A ,事件A 的概率等价于“长度介于 6cm 与9 cm 之间”的概率,所以有P(A)= 9612-=14. 小结 本题的难点不在于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而是将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转化为边长的关系,从而将问题归为几何概型中的长度类型,这是本题的关键所在.同时,本题也体现了数学上的化归思想的作用. 2.面积、体积之比类型 例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D 是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均不大于2的点构成

高中统计与概率知识点

高中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文科) (一)统计 一、简单随机抽样 1.总体和样本 在统计学中 ,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 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⑷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4.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5.随机数表法: 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二、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

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成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三、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四、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1.频率分布直方图 ①组距与分组:样本容量越大,分组越多,当样本容量不超过100时,一般可分成5~12组,组距力求“取整”。 ②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相应各组的频率,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1。 ③频率分布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高考概率知识点及例题

概率知识要点 .随机事件的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1、必然事件:一般地,把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把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5、频数:在相同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 6、频率:事件A 出现的比例 ()=A n n A n f 。 : 7、概率:随机事件A 的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反之,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概率的意义 1、概率的正确解释: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但随机性中含有规律性。认识了这种随机中的规律性,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游戏的公平性:抽签的公平性。 3、决策中的概率思想:从多个可选答案中挑选出正确答案的决策任务,那么“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可以作为决策的准则。 ——极大似然法、小概率事件

4、天气预报的概率解释:明天本地降水概率为70%解释是“明天本地下雨的机会是70%”。 5、试验与发现:孟德尔的豌豆试验。 6、遗传机理中的统计规律。 { 概率的基本性质 1、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1)包含。对于事件A与事件B,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作( ?? 或A B)。 B A 不可能事件记作?。 (2)相等。若B A A B 且,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记作A=B。 ?? (3)事件A与事件B的并事件(和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 (4)事件A与事件B的交事件(积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事件B发生。 (5)事件A与事件B互斥:A B为不可能事件,即= A B?,即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并不会同时发生。 (6)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A B为不可能事件,A B为必然事件,即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 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0()1 ≤≤. P A (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1 P E=.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0 P F=.

高考概率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概率知识点总结大全 例11 (2008高考江苏2)一个骰子连续投2次,点数和为4的概率 . 点数和为4,即()()()1,3,2,2,3,1,基本事件的总数是36,故这个概率是31369 =. 4、现有8名奥运会志愿者,其中志愿者1 23A A A ,,通晓日语,123B B B ,,通晓俄语,12C C ,通晓韩语.从中选出通晓日语、俄语和韩语的志愿者各1名,组 成一个小组. (1)求1A 被选中的概率; (2)求1B 和1C 不全被选中的概率. 解析:(1)从8人中选出日语、俄语和韩语志愿者各1名,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空间3×3×2=18 由18个基本事件组成.由于每一个基本事件被抽取的机会均等,因此这些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 用M 表示“1A 恰被选中”这一事件,则 M ={111112121()()()A B C A B C A B C ,,,,,,,,, 122131132()()()A B C A B C A B C ,,,,,,,,}因而61()183 P M ==. (2)用N 表示“11B C ,不全被选中”这一事件,则其对立事件N 表示“11B C ,全被选中”这一事件, 由于N ={1 11211311()()()A B C A B C A B C ,,,,,,,,},事件N 有3个基本事件组成, 所以31()186P N ==,由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15()1()166 P N P N =-=-=. 7、某次乒乓球比赛的决赛在甲乙两名选手之间举行,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按以往比赛经验,甲胜乙的概率为 23. (1)求比赛三局甲获胜的概率; (3)设甲比赛的次数为X ,求X 的数学期望. 解析:记甲n 局获胜的概率为n P ,3,4,5n =, (1)比赛三局甲获胜的概率是:333328()327 P C == ; (2)比赛四局甲获胜的概率是:2343218()()3327 P C ==; 比赛五局甲获胜的概率是:232542116()()3381 P C ==; 甲获胜的概率是:3456481 P P P ++=. (3)记乙n 局获胜的概率为'n P ,3,4,5n =.

题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

题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 知识点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高考数学第18题(概率与统计) 1、求等可能性事件、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 解此类题目常应用以下知识: (1)等可能性事件(古典概型)的概率:P(A)=)()(I card A card =n m ; 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步骤: 计算一次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n ; 设所求事件A ,并计算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 ; 依公式 ()m P A n = 求值; 答,即给问题一个明确的答复. (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P(A +B)=P(A)+P(B); 特例:对立事件的概率:P(A)+P(A )=P(A +A )=1. (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 ·B)=P(A)·P(B); 特例: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Pn(k)=k n k k n p p C --)1(.其中P 为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 概率,此式为二项式[(1-P)+P]n 展开的第k+1项. (4)解决概率问题要注意“四个步骤,一个结合”: 求概率的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事件性质?? ??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 即所给的问题归结为四类事件中的某一种. 第二步,判断事件的运算?? ?和事件积事件 即是至少有一个发生,还是同时发生,分别运用相加或相乘事件.

第三步,运用公式()()()()()()()()(1) k k n k n n m P A n P A B P A P B P A B P A P B P k C p p -? =???+=+?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求解 第四步,答,即给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1.随机变量及相关概念 ①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常用希腊字母ξ、η等表示. ②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 ③随机变量可以取某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概念和性质 一般地,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可能取的值为1x ,2x ,……,i x ,……,ξ取每一个值 i x (=i 1,2,……)的概率P (i x =ξ)=i P ,则称下表. 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简称ξ的分布列. 为随由概 率的性质可知,任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 分布列都具有下述两个性质: (1)0≥i P ,=i 1,2,…;(2)++21P P …=1. ②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1)二项分布

高考复习概率与统计知识点归纳总结

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一)知识点思维导图

(二)常用定理、公式及其变形 1.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样本本均值:n x x x x n +++=Λ21 (2)样本标准差:n x x x x x x s s n 222212)()()(-++-+-==Λ (3)频率分布直方图估算样本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①众数:最高小矩形中点值; ②中位数:先确定中位数所在小组,设中位数为m ,由直线x=m 两侧小矩形面积之和等于0.5列方程求m . ③平均数:各小矩形中点值与其面积的积的和. 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2)概率定义: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 (A)=n 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 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 3.概率的基本性质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 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 (3)若A∩B 为不可能事件,A∪B 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4.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 (2)公式P (A )=总的基本事件个数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A 5.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公式:P (A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6.随机变量:如果随机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X 来表示,并且X 是随着试验的结果的不同而变化,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常用大写字母X 、Y 等或希腊字母 ξ、η等表示. 7.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一般的,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可能取的值为x 1,x 2,..... ,x i ,......,x n . X 取每一个值 x i (i=1,2,......)的概率P(ξ=x i )=P i ,则称表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简称分布列 分布列性质: ∪ p i ≥0, i =1,2, … ; ∪ p 1 + p 2 +…+p n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